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在教學《瀑布》一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激情引入,整體感知。
首先我激發興趣,創設情境,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又被多媒體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真實的瀑布,動人的音樂,激情的范讀,三位一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的心弦被扣動,思維被激活,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通過讀,感悟語境,體會氣勢。
文中第一節比喻瀑布的水聲“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讓學生觀看“浪濤翻滾,松濤轟鳴”,的動畫,在此基礎上學生感情朗讀,揣摩作者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聲奪人的非凡氣勢。這樣避免了對比喻句作復雜的講解,讓學生從自身體驗語言的美麗,體會瀑布的雄偉氣勢。文字的音效化將學生的體驗與重點句的欣賞,理解結合起來。
3、質疑啟思,突破難點。
新課標特別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要讓學生自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歡哪小節?”“讀了這小節,你發現了什么?”這些問題促進學生作個性化的選擇性學習。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孩子能自由、大膽地參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思維碰撞、相互啟發,在協作交流中逐漸學會與人交往、溝通,消除人際交往中的自卑、緊張心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可能。這樣營造了民主、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構建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的新型師生關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用“掛”與“襯”作對比,引導學生觀察動態圖,此時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與“白銀”的相似以及“襯”字的貼切。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以語言文字為依托,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審美陶情,融為一體。
欣賞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錄像展現了第三節描寫的近看瀑布的情景。當學生欣賞到瀑布飛流直下,騰起水汽,緩緩飄落,如煙、如霧、如塵的美景時,他們陶醉了,此時的情感與作者產生了共鳴。為這種親自體會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悅。這種審美感知力也就是審美素質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賞了瀑布的壯麗和柔美之后引導學生自讀感悟,互讀點評,用聲音之美展現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在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在讀中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在讀中獲得美的享受,進而達到純熟的境界。贊科夫說“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應當是這些感情的自然結果。”
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雖然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朗讀,但學生模仿朗讀多過于自身慢慢從朗讀過程中體會。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作文課,內容不是書中園地的習作題目,通過設計一個情境,獲得一次體驗,完成一次寫話練習。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大環節:
一游戲親自實踐
二動筆寫寫體驗
三作品簡單展現
設計理念:
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對于他們來說,寫作可能還是個難題,缺乏的不是寫作的熱情,而是不知該怎么寫,寫什么。在這節課中,我采用了活動式導入,選擇了一個小游戲,想通過游戲,提供一個寫作素材,激發孩子的寫作靈感,學生不會感到厭煩,不會把寫作當做成一種機械,枯燥乏味的任務去完成,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課,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課。
這節課沒有提出太多的寫作要求,孩子不會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順流利的話來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感就值得贊揚和肯定。
課后名師點評:
1在說一說游戲過程時,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說。
2作品展現的同時要加入現場的點評。
課后自我反思:
學生有真實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課后檢查,基本都很充實完整,經過評改,已經抄寫在大作文本上。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1、教學方法可能太老式,提問不恰當。
陳舊的一問一答太多,應采用問題式探究。
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作為發現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學生有嘗試的欲望,探索的愿望,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和發展這種探索心理。問題式探究是創設一種問題情境,引導、鼓勵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去解決。我們所說的問題式探究不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一問一答的問答式教學。應該是教師創設一種和諧、民主、寬容的課堂氛圍,學生在反復的閱讀,嘗試,比較,自主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積極地探究解答疑問,在疑問解決的同時發現新的更深層次的問題的一種反復的思維訓練的過程。問題解決不是最終目的,整個探究過程才是核心。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沉浸在問題情境中,探究性學習得到了落實,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這樣的閱讀教學學生會提出一個個具有學生味和個性特點的問題,閃爍出具有學生味和個性化體驗的精彩回答,問題意識、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2、閱讀指導注重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允許并鼓勵學生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去解讀課文。只有這樣,學生才是一個真正的閱讀主體,他在閱讀中才能真正體驗到自己的精神勞動所帶來的快樂,他才可能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思想。如“看看該怎么讀,爭取把它讀好。”另外,朗讀也是一種極具個性的融理解和表達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不同的人對一篇文章的體會即便一樣,朗讀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異的。因此,在朗讀指導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他讀得最好”,這樣的評價激勵了一個,扼殺了一片。“你今天發揮了最佳水平。”“你很有自信心!”“我很佩服你的膽量。”“勇敢些,只要把自己的最佳水平發揮出來就行!”“為點評小專家送上掌聲。”老師不斷地鼓勵,引逗,使底下的同學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竟相朗讀和評議朗讀,獲得了陣陣掌聲。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受到有效激勵后的學習與工作的效能是激勵前的三到四倍。在閱讀中,當人的身心處于激活狀態時,大腦會把意識的、潛意識的一切與文字內容相關的儲備充分提取起來,勾連貫通,進行意想融會,意會整合。在這種狀態下最容易產生頓悟和靈感,言語的、思想的創造性浪花常常會不斷飛濺。課堂教學更需要我們走進兒童的心靈,走進兒童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也許這是小學語文教學一個更新、更美的境界。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后反思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做到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入的了解了課文內容,懂得了只有開動腦筋思考,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道理。同時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畫楊桃教后反思
通過本文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了作者先略寫了父親教導我畫畫要實事求是,接著具體細致的敘述把楊桃化成五角星的事。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描寫,生動形象的說明了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結果的思想方法。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了課文內容,在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無論做什么是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路旁的橡樹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內容,培養了學生聯系實際的能力,學生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了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掌握了本課生字詞。理解了小村莊過去和毀滅的原因,激發了熱愛大自然。愛護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燕子專列教后反思
學習完本課,學生對本課的重點詞句有了一定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愛護動物、保護你環境的意識。讓學生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誼。
翠鳥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課本中的生字,能夠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驗到了翠鳥的美麗可愛,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珍珠泉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了珍珠泉的美麗積累了優美的語言,從而培養了學生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荷花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學會了本課的生字詞,在欣賞荷花美麗的同時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美妙,激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古詩兩首教后反思
本科結合古詩學習的特點,采用多種誦讀方式,激發了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燕子教后反思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把握了燕子的主要特點,體會了文中精美的詞句,培養了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這就說明了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要綜合聯系各學科的知識學習,其實也需要綜合學生個體各種能力的整體發展,其中就是要把語文學習的聽說讀寫的能力結合在一起,使兩者相得益彰。
在《語文園地八》“讀讀背背”的教學過程中,聽、讀的能力都能得到發揮,所以我建議還應該加強說和寫的訓練,把寫作、口語交際融合于其中,例如讓學生例舉一些平時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形近字,多談談自己區分形近字的方法,充分發揮他們自主創新的精神,也可以通過整合小組成員之間討論的結果,再表達出來,這樣也使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更加豐富多彩的趣味語文活動,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確定活動的主題,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自己策劃和主持活動,他們更具濃厚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能力無形間就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面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節課的根本教學目的還在于讓學生根據語文知識的規律有效地學習、記憶和積累,所以還要把“寫”的訓練落實到位。所以我在課后要求同學們寫一寫課后感等,把自己的收獲和感受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各種能力,在這節語文綜合性學習課中,確確實實地得到了綜合運用。
整節課里我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時間的掌控,因為在40分鐘里要完成“相近單字我會認”“特色成語我會記”“歇后語距我會背”三個部分的內容,不能淺嘗輒止,而是要把教學目的落實到位,讓學生能夠記憶和積累,所以這成為我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難題。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中作為語文綜合學習的“語文園地”除“口語交際”和“習作”這兩個固定的板塊,還會有其他不同的板塊內容,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實施語文綜合學習呢,我覺得就要重視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的作用。
形近字和特色成語是學生已學過的`內容,為了讓學生對這些內容更為熟悉,我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查找資料(收集更多的形近字和特色成語,了解歇后語的故事),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發揮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收集和整合資料的能力。課前的準備可以更好地在40分鐘內實施教學,也可以更好地開展相關的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滿足,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綜合性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在創設教學時聯系生活,走進生活,所以我們不應該拘泥于教材和課時,畢竟40分鐘的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應該把這種綜合性的學習延伸到課后,延伸到生活。例如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我們還可以利用多一節課時,把形近字、成語、歇后語運用到實踐生活,用形近字連線組詞,用成語造句,寫話,在具體的句子中使用歇后語等方式,在具體的語境中加深對這些知識的了解,從根本上掌握語文知識。同時也可以結合一些班隊活動等,開展如“成語擂臺賽”、“與成語交朋友”、“趣味歇后語”、“歇后語故事大賽”等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那么學生就能在活動得到鍛煉,有所體會,獲得感受,也能進一步培養他們“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最后我還想建議一點,由于綜合性學習是要開創“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所以當師生雙方的能力都達到一定的程度,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留給學生自主設計和組織的空間,讓他們的個性在活動中展示出來。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創設更多更有趣味的語文活動,給予適當的指導,這樣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生成,從而提高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陶罐和鐵罐》是義務教育教科書部編版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縱觀整堂課,有收獲亦有遺憾,現反思如下:
重朗讀、抓對話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學生比較喜歡這篇文章。教學時,分角色朗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再作適當的指導。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首先采取師生分角色朗讀。在指導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讀鐵罐的話,語氣生硬些,給人以傲慢、蠻橫之感;讀陶罐的話,語調平緩些,語氣溫和些,給人以謙虛樸實之感。再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么。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不完美的地方
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可能由于自己有些緊張,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啟發、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改進方法
1、看圖談話,激趣導入。
2、給足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在閱讀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然后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讀課文,查找、圈畫看出鐵罐的傲慢、驕傲,陶罐的謙虛、寬容的句子。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讀課文,學生在一次又一次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質,體會文中揭示的道理。
4、用好評價語。在學生匯報交流中,我做適時點撥。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第三組課文都是一些有趣的故事,告訴我么應該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根據課文特點,對話較多,在教學中我也主要抓住對話通過朗讀、表演、討論來學習。如《南轅北轍》抓住主人公和朋友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得意無知,南轅北轍。
《驚弓之鳥》重點通過人物的對話朗讀體會人物特點,讓學生認識一個善于觀察、思考和分析的更羸。同時明白驚弓之鳥的字面含義以及比喻義。記得當時我讓學生討論了“害死大雁的是誰?”這個問題,緊接著解釋了驚弓之鳥的含義。這里處理不當,沒有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通過思考體會出比喻義。或者順勢讓學生談談學了這篇課文的收獲。《畫楊桃》我主要抓住同學們與老師之間的兩次對話來體會他們不同的反應以及老師的不同反應。同時以父親和老師的話為難點來體會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在體會老師和父親的話時,可能是引導不到位,學生答的就是“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一樣的”“不要嘲笑別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之類。總是重復說,總是不能答出精彩。當時似乎又變成了我的獨角戲,又是我說出實事求是。是同學們積累詞匯不夠?是我執著于他們要答出更準確的道理?還是朗讀體會不夠?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自讀課文,我講得也比較簡單,自讀、學習詞語,就拋出幾個重要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三個徒弟是怎么畫的?”“為什么小徒弟會受到稱贊?”讓學生自學,然后反饋。現在反思,應該要讓學生再說說啟示。不過還是一個老問題學生在反饋“為什么小徒弟會受到稱贊?”時,又只是講到表面的他畫的好,讓人覺得有很多駱駝,他畫了“一只駱駝……另一只……”。只有李奕初說道他的畫有種若隱若現的感覺,讓人猜不出到底有多少駱駝。沒有更深刻的想法了,甚至沒有人說道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孩子們是沒詞匯么?后來我引導也說不出更深刻的想法……創新,智慧,多想多動腦,他們也想不到?那估計讓他們回答啟示還是會是這樣……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第一課時先講的生字詞。我想換一種新的方式講生字詞,調動他們的興趣。于是就設計了一個“生字詞大闖關”的游戲,游戲共有四關。第一關有兩個任務:任務一是“我會讀”,呈現帶拼音的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任務二是同桌檢查更正課本上的注音。第二關也有兩個任務:掌握多音字“撒”,去掉拼音讀生字詞。從第二關通向第三關的時候有一個障礙要克服:“我會記”,要找出難記的字并交流識記的方法。第三關:“我會寫”寫好這些字,要注意什么?第四關:生字詞作業,這是最有挑戰力的一關。字詞全對,書寫認真的闖關成功,有獎勵。課堂上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搶著讀生字詞。不常回答問題的幾個小孩舉手回答了幾次問題,我很高興。對于這一節課,我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拖堂了。第二天批作業的時候,我發現同學們的作業都很認真,很多平時寫字不是很好的,這次都有進步,好開心。選出闖關成功的同學給予表揚,特等獎的同學給予獎勵,在班級中傳閱他們的作業本。
第二節課講課文,存在一些問題。對于講課內容的把握不夠充分,進行課堂內容時要求要應更明確一些。對于課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方面有一些進步,可是我還是不能很好的跟著學生走。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對課堂內容更熟悉,內容設計更全面,更好的將課文延伸出來。這節課的板書書寫不是很及時,要注意了。實習要結束了,我知道離一個真正的老師還有很遠,所以以后要繼續好好裝備,努力加油吧!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教材簡說:
這篇課文講述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游行檢閱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時,他們的檢閱隊伍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課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和背景,然后細致描述了兩個場景:兒童隊員準備參加國慶檢閱,商量怎么解決一件“棘手的事”;國慶節那天兒童隊員參加檢閱的情景。
教材分析
本課打算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一至九自然段,第二課時學習十至十自然段。本次開課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我就說說對這一課時的想法。本課時的學習目標是:1、會認俱、拄等五個生字,理解“檢閱、鴉雀無聲”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理的變化。3、感受兒童對殘疾人博萊克的關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以直接的方式導入新課。由于對“檢閱”一詞較難理解,所以我把這個問題放在學生的預習當中。這個學期我讓學生借助詞語手冊進行預習,所以學生能說出檢閱的大致意思。那么對檢閱這個詞語的意思我是這樣想的,我不要求學生完全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但想應該讓學生明白檢閱是一件嚴肅的事,隆重的事。對下文兒童隊員為什么感到為難作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祭出自然段,同時大聲地讀一讀詞語。這篇課文的生字很少,而且三年級的生字大多數也是要求寫的,所以對生字的教學放入詞語,用紅色標出。然后用各種形式計新詞,如指名讀、開小火車、齊讀。指名讀時基本上叫比較優秀的學生,讓學生正確感知新詞的讀法。
讀完新詞,我提示學生這篇課文可以分成兩部分,讓學生再讀一讀課文,學生能正確找出兩部分,并讓學生說說兩部分分別講了什么,讓學生知道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對這篇課文的框架也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步是學習一至九段
了解了第一部分主要講的是兒童隊員們商量博萊克是否參加檢閱的事,我首先讓學生理解怎么樣的事是需要商量、討論的?讓學生知道商量的事都是比較重要或難辦的事,為學生接下去體會兒童隊員的心情作好準備。學習第一部分我又把它分成兩部分,體會兩部分的不同感受,形成一個對比。接著出示三至六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兒童愉員的為難和矛盾。這一部分的學習是隨機的,因為是隨機的,所以讓我感覺到很難。這四段翻來復去,其實就是一句話:讓博萊克去,擔心隊伍不整齊,不去,擔心博萊克傷心。第一次試教時,我設計了很多小問題,我覺得這些小問題還是能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學生感悟得也比較好,但是老師的話顯得太多。所以這次去了很多小問題,可是發現學生很難體會姪兒童隊員們的復雜心情。
對七、八、九這三個自然段的講解,我想要比三至六段要簡單些,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兒童隊員們的另一種心情,這種心情是高興的,興奮的、激動的,與前面的為難、矛盾形成對比。但是由于對三至六段感悟的膚淺,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感悟也不深入。所以最后對“這些小伙子真棒!”中這個棒字的理解也不夠到位。我上完課也在想把“這個小伙子真棒!”這句話放在這兒是否合適,因為這些小伙子真棒,包含了兩點,一是整個隊伍走得很整齊,二是對殘疾人的關愛。
第一部分中兒童隊員的心理活動非常豐富,雖然三至六每一段都是很簡短的,但是內涵卻是很豐富的。學生不能深刻感受兒童隊員的內心感受,是因為學生還沒有走進兒童隊員的內心世界,而學生沒有走進兒童隊員的內心世界的最關鍵原因是我的引導還不夠。所以我需要學習得還有很多。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每拿到一篇課文,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這篇課文我們應該教什么。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章,全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課文重點通過我和小女孩的對話,揭示了摘花瓣的原因。文章的主體是以人物對話的方式展開的。像這樣的對話形式的敘事性文章,我們應該教什么?我認為,對于故事情節,內容學生是很容易讀懂,但讀懂并不意味著學會。《新課標》指出:學習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其重點應指向語言文字的實踐性上。因此,本文教學的重點我認為應該放在學習如何通過提示語和人物語言、動作等描寫體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敘事時語言文字的表達精妙以及通過學習課文,學會語言的表達(人物對話的練習)。在語文學習中,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經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剛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以及基礎的對于對話方式表達的初步認識,但還沒有形成能力。本課正好是一次難得的對話表達方法的學習訓練機會。抓住關鍵詞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需要在課文學習中加強練習和培養。而人物的品質學習,應該是在理解語言文字之后自然的感悟。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內容定位為:1.本課中關于小女孩摘花動作的詞語以及作者抓住人物動作進行細節描寫的表達方法。2.感受作者以對話方式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手法并通過語言實踐掌握這樣的寫法。3.掌握“俯、摘、捧、懂”等左右結構的字的間架結構,并正確書寫。4.學會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文章的脈絡。
這節課我把重難點就放在,為什么說小女孩是一個懂事的孩子。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中說道,這從月季花是作者門前的,而女孩在別人家門前摘月季花不久說明女孩這樣的行為是不文明的嗎?為什么還要說他是個懂事的小女孩呢?這節課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地學習,讓他們帶這問題到文中去找說明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我發現有的孩子只能找到一句,最多只能找到兩句,可是反應女孩懂事的句子有三句,通過小組的學習關鍵是能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動起來,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里練說,說說你從你劃的那句話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完整的句式,讓學生自己先練著,把這句話說完整。能夠完整地回答一個問題。整堂課下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不再是只做課堂上的配角。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這是一個開發學生智力的有趣的故事。我首先創設一個類似情景:如何用最少的錢裝滿整間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入本課的學習。
課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較淺顯,但講述的道理很有啟發性。我就放手讓學生把課文讀懂,讓學生先參照課文提示,明確學習要求,獨立閱讀、思考,在大體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學生交流、討論。
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提示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開闊學生的思維。如:畫出《山深藏古剎》《十里傳蛙鳴》。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贊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麗。
本文的重點與難點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達到審美的目的。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然后結合課文中的插圖,邊讀句子,邊找出相對應的圖,加深對句子的理解,感受荷花的姿態美。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做多元解讀,讓他們說說還可以換成哪些字?學生思維很活躍,有:長、鉆、沖、露、伸等,再讓學生把這些字放進句子讀一讀,談談體會。有的說說“長”太平常了,讓人感覺不到荷花競相開放、亭亭玉立的姿態。有的說“沖”字少合適,感覺花兒開得太快了。也有的說“鉆”字一般用在比較結實、堅硬的地方,因此用“冒”字讓人感覺白荷花生機勃勃、喜氣洋洋、亭亭玉立的樣子。通過交流再讓學生讀文,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展開想像,對文中的省略號進行補充,讓自己與花共舞,與蟲共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生活情趣。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荷花》這篇課文以“我”的感受力為線索,寫出了荷花的美。怎樣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的閱讀來欣賞這種美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先指導學生理清了課文記敘的順序,接著,指導學生理解“看荷花”這節課文是怎樣寫出荷花的美的。通過范讀,引導學生把在“看荷花”這節課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勢美、顏色美、動態美,充實到“贊荷花”這節課文中去,再要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課文,這樣,學生在讀到“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時候,那贊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這一池花讀“活”了。最后,我啟發學生想象,化為課文中的“我”,化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歷其境,一陣風吹來怎么樣,風停了又怎么樣,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怎么快樂,小魚告訴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夢。
下課了,學生意猶未盡,還沉浸在課文中,我也真切地認識到豐富的想象必須以鮮明的表象為前提,必須以深切的感受為基礎,有感情地朗讀是把學生導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鳴,過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今后此類課文我還遵循這一模式。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核心提示:《燕子》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桿上歇息的情景。...
《燕子》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桿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感悟燕子優美的外形、優美的飛行姿態、歇息時美妙的意境,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鑒賞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復咀嚼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么?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經過老師的點撥和細讀想象,學生領悟到了燕子斜著身子飛掠的優美姿態,并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作者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學生領悟之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課文內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咬文嚼字,反復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教學時,我聯系上下文讓學生體會“我”吵架后的心情。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課文寫得真實具體,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生交流討論的著力點應放在揣摩和體會文中人物的這些心理變化,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如,朗讀怎樣爭吵的句段之前,可以討論:當克萊諦弄臟我的本子之后,我為什么報復他,弄臟他的本子?通過討論,理解“嫉妒”一詞的含義,并有感情地朗讀爭吵原因和經過的段落。“終于挨到了放學。”這里的“挨”字讀二聲,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猶豫、矛盾、不知該如何面對好友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學時,不但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深入體會關鍵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還嘗試著積累運用,學習表達。
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話的意思。父親的話散見于課文之中,共三處。可以讓學生把這三句話找出來,讀一讀,再聯系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把“我”的行為與父親的話對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沒有做到。允許學生自由談體會,父親的話主要說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認錯誤,“第一個伸過手去”,請求對方原諒;要是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錯了,別人沒有打你,你不應該“舉起尺子”防御。
最后為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組織課堂討論。如,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喜歡他什么?使學生在對人物行為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體會。有的學生能比較全面地評價別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點(愛面子)和缺點(報復同學),又能看到“我”的長處(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改正錯誤)。總之,學生只要能結合課文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在交流時鼓勵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語句作為自己的理由支撐。接著讓他們談談《爭吵》中的兩個小伙伴是怎樣的朋友,生活中你的朋友又是怎樣的朋友?你最想交的朋友又是怎樣的呢?通過一系列的討論讓同學們懂得真正的朋友要真誠相待,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在這堂課要結束的時候,我留下作業:寫寫你和同學之間發生的故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對于這樣的文章學生寫起來也是得心應手,時機非常合適。因為課文寫的就是同學之間發生的事,語言樸實、真切,非常切合學生的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