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反思1
《25太陽是大家的》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太陽是大家的》是一首兒童詩。全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描繪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詩歌內容簡單,但字里行間卻意境深遠,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世界,關愛和平,進行人文教育的一篇好教材。
優點與不足: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詩歌特點,將教學本課的思路確定為:情境促讀,讀中悟情。進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含義。這正如朱熹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課時,我努力營造出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學得興致盎然。比如老師精彩的范讀,精美的畫面,動情的語言,讓學生入情入境,讀得有滋有味。
《25太陽是大家的》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太陽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強理解和信任,各國人民才能和平共處,人類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社會的安寧。如何讓學生理解詩歌所蘊含的寓意呢?“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節課我致力于通過有感情的、個性化的朗讀手段,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會“鮮花上撒滿了太陽的金光,小樹在太陽的照耀下生長,小朋友們在溫暖的陽光下快樂游戲”的情景,從而感受語言的精美。同時這節課還補充了課外詩等以起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反思2
今天上午,在我的三(1)班上了《太陽》這篇說明性的文章,按導學案的設計只是上了第一課時,可是感覺不是太好,原因主要是學生預習沒有到位,課堂學習流于形式。
表現之一,學生的導學案中預習檢測、獨學部分的內容沒有在課前完成,影響了上課的進度。
表現之二,課前特別強調了互學環節中的“小展示”,要求小組長認真組織,每個成員都要參與,不論是提問、解答、或者讀課文,一定要聯系課文、導學案,把“小展示”落到實處。等互學完了之后,各小組都把成果或問題展示在自己的小黑板上了,可是教學目標中的“學習說明文說明事物的方法”、教學重點中的“了解課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個內容,在全班的學習成果或者問題當中沒有任何體現。當我無奈何地問到這些時,同學們好象茫然不知所措,似乎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說明方法”,我只好要求學生中午回家繼續查資料學習。
反思這節課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一是由于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三究四學”的高效課堂模式,沒有形成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習慣。二是最主要的原因,導學案的設計存在問題,具體到這節課,就是只在“目標”和“重點”中提到了“說明方法”,在互學環節中卻沒有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忽略了這個問題。三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巡視時應該及時發現這個問題,并提醒學生討論學習,達到“亡羊補牢”的作用。總之,高效課堂對老師、學生都是新事物,特別是老師,課前一定要認真準備導學案,課堂巧妙引導,課后分析反思。如此方可能盡快掌握“三究四學”高效課堂的精髓,提高教學質量。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反思3
《太陽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強理解和信任,各國人民才能和平共處,人類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社會的安寧。
我是這樣設計的: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太陽落山時的美麗,太陽一天的工作以及別國小朋友對太陽的期盼”。(因為朗讀是語文課中閱讀教學的主旋律)我以學生熟悉的“晚霞”為切入點,帶出“紅彤彤的晚霞”,再引出第一節和整首詩歌,讓學生整體感知詩歌所描寫的美景和太陽給小朋友帶去的快樂和希望;再通過品讀、評讀相結合,又以老師的范讀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詩歌所蘊涵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也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讓這節課學生讀得充分,悟得也輕松。
在這節課上,讀是重點,可就在讀這一方面,由于我的評價語的模糊沒有針對性,導致學生在讀上沒有一點進步;朗讀的次數雖然很多,但只是少數同學在讀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結果在后半節課時,有少數同學覺得無所事事,有些散了。學生的問題我在課堂上感覺了事情的變化,可不知道怎么挽回。這可能是經驗不夠吧,或者是我沒有把面向全體學生這個理念貫徹到腦海里吧。
而且學生和我預想的也有差距,當我在出示卡片“彤” 和“紅彤彤”讓學生讀,并問學生你發現了什么時,(因為朝讀課時我指導過預習范讀過課文)居然學生都說是多音字。害得我解釋了半天。
通過這節課,我知道了,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鍛煉自己。備課時不光備課本,更要備學生。備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
果園機器人
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文章,適合學生閱讀。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你認為哪些語句很有意思。自讀后,我讓學生自由發言。有的說”沒電了,機器人就會餓倒”很有趣,因為把機器人寫得就像人一樣會餓肚子,而不是寫它電量不足,這樣的寫法很有趣。有的說機器人撿水果吃很有趣等,每個學生都在大膽地訴說著自己的發現,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也學會了這種擬人的手法。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反思4
今天教學《太陽》一課,我把這節課備的很詳細。因為這是學生們接觸的第一篇說明文,一定要開個好頭。記得前幾年面試時我抽的課就是說明文《鯨》,再加上外出學習聽了這節課,校公開課也聽過這節課,對這篇課文想不注意都難。
我覺得這篇課文比較簡單,說明文無非就是告訴我們一些自然、科學知識等。我們的目的是讀懂課文、學會知識。教學目標除了字詞外,還有以下兩點:1、了解太陽的特點。2、知道太陽與地球的內在聯系。明白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3、教學說明方法。
開篇先找學生讀第一段,后匯報知道了什么。生“太陽離我們很遠。”一個字概括“遠”板書“遠”字。你從哪里看出離我們遠呢?生繼續說“太陽離我們1.5億……。”提到說明文、今天我們要學習新知識了。這一句中有一個說明方法,誰知道?生沉默。師引導的“1.5億,3500年。”生開始激動“數字、列數字。”板書第一個說明方法“列數字”“對啦,其實他還隱藏著另一種說明方法呢!舉例子。這一系列說明方法都是為了證明?”生“證明太陽離我們有多遠!”
以此方法,教學第2、3段。先讓生讀文,在匯報出太陽特點,遠、大、熱。再板書特點。再說說你從哪句話中發現這個特點的,抓關鍵句子。接著找說明方法。本文一共運用了四種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而在第3段中都有體現。目的是鞏固發現說明方法,讓孩子在具體、通俗、明了的理解課文。生依次進行了匯報“太陽像火球就是打比方。”“鋼鐵碰他變成汽就是舉例子。”“6000攝氏度,2500倍是列數字。”“表面溫度、中心溫度的對比就是在作比較。”生易把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搞混,師需反復強調、糾正。
板書“遠、大、熱”形成一個圓。太陽熱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生“溫暖。”太陽大呢?師開關燈提示。生“光明。”那太陽熱我們為什么沒有被烤焦?生“因為太陽離我們遠。”太陽那么大,為什么沒晃得我們睜不開眼?生“因為太陽遠。”你可以看出太陽的特點與地球有什么?生:“有聯系。”
第四段第一句是過渡句,讓學生自己發現,作用是承上啟下。
單元預習課上,學生說過“太陽和地球有關系。”4-8段就講了太陽和地球的關系。讓學生挨段匯報。因為有太陽所以有花草樹木,有吃的穿的,有風雨雷電,有美好生活。反之,沒有太陽、沒有一切,還存在因果關系。我們應用聯系的眼光看世界。
我自覺教學設計的條理還算清晰,雖沒有太大創新。但學生的聽課狀態給我一種感覺:會積極回答的孩子會,悶頭不在狀態的孩子依舊不會。有點兩極分化的感覺,貌似教學上有點東西達不成共識。我再慢慢探索吧。時間控制的剛剛好,該落實的都落實了。有一點進步。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反思5
《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地球、人類的密切關系。在學習時,我們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人類與太陽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學生初次接觸到科普說明文,對于這種文體,學生比較陌生,對其寫作方法所知甚少,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難度。這節課的重點在了解太陽的特點及其寫作方法,我設計了一個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環節。運用太陽圖片和太陽活動錄像,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太陽的大、熱、遠這些特點,使他們的形象思維得以發展。太陽與地球的關系,文中表述的較概括,學生不易理解,這時多媒體的運用,使文字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太陽對地球的重要性。學生小組討論激烈,最后匯報時,發言積極,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在備《太陽》這一課時,我首先與同級老師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了解太陽的三個特點,知道太陽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
2、體會關聯詞的作用。能夠正確填寫關聯詞。
3、了解幾種說明方法。定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與地球,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使學生受到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教育。然后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教案,由淺到深,層層突破。
為了讓學生能更了解這個遠離我們地球的恒星,我上網查找了很多關于太陽的圖片,并物盡其用,用這些圖片做了生動的課件。在同級老師上了后,我們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教案做了修改,例如:學生在概括太陽的三個特點時,由于老師引導不夠,學生不會用簡潔的詞語概括,花在這一環節的時間較多,在說明太陽與人類的關系時,設計的問題不夠明確,學生花在這一環節的時間也較多,小組討論后的效果不明顯。同級老師上完課后,我們科組的許多老師給我提了寶貴的意見與建議,因此我對教學設計和課件都做了修改。
在輪到我自己上課時,我先引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導入,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然后讓學生從故事發生的不可能從文中找出有力證據,有簡潔的詞語概括太陽的三個特點:遠、大、熱,并適時總結說明文中說明方法的運用。在講解第二部分太陽與人類的關系時,我遵循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大膽的放開手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示從文中找相關句子,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意見,匯報時教師做簡單總結就可以了,這樣既能鍛煉學生自學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這一環節后我還不忘出示關聯詞語的小練習。
一節課下來,我發現學生學有所獲,基本上達到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設置的環節比較多,以至于有些細節的問題沒有處理好,在時間的安排上前松后緊。再有,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應多巡堂,察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一課二反思讓我受益良多,相信對于提高我們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幫助。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反思6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五組圍繞 “ 神奇的科技世界 ” 這個專題編排,其中《太陽》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就文章的寫作來看,課文的敘述層次清楚,共兩部分內容:一是介紹太陽的有關知識,即 “ 遠 ” 、 “ 大 ” 、 “ 熱 ” ;一是說明太陽與地球有非常密切的關系。這兩部分內容通過 “ 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 ” 這個句子自然連接,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由于本文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此類問題,因此在課程安排上我將重點放在太陽三個特點的說明方法的理解上。讓同學們知道在說明事物特點、特征上我們可以采用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者不好懂的指示縣的具體、通俗、明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對太陽特點的介紹上采取了 “ 一節一意 ” 的寫法,特點明顯。在教學環節上,我設計領學第一段,讓同學們了解這一寫作特點,找出太陽的特點 “ 遠 ” ,再將第二、三段放手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找出太陽的另外兩個特點,親身感受作者的這一寫作特點。
文章在第一段的寫作上,開頭用一個傳說引入,用“其實”加以轉折,導入對太陽特點“遠”的介紹。在這里“其實”的轉折是同學們應該引起注意的地方。在教學中,師提問:“大家在聽老師,同學們反復朗讀后,你知道這一段介紹了太陽的什么特點么?”生:“熱。”師:“為什么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生:“曬得寸草不生。”師:“文章中那個地方講的寸草不生?”生:“傳說里講的。”師:“那傳說是真的么?”生:“不是。”師:“那么太陽很曬得地面寸草不生是真的么?”生:“不是。”師:“那么文章其實,太陽離我們有 1.5 億公里遠是真的么?”生:“是。”師:“那么文章是怎樣從傳說的介紹引出事實了呢?”這樣,同學們就明確了“其實”在這里起到了一個轉折導入的作用,明確了作者在這一段要說的特點是后面科學家們研究所得的事實“遠”。這個環節的設計跟備課是不同的,我沒有料到這次的同學在對課文的閱讀存在這么大的問題,找不到太陽的特點,就采用了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應當說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可是在課后點評、研究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教育機智還是不夠老練,這個問題的處理其實還可以更好。
在第三段提到太陽的特點“熱”之后,又有同學提出太陽還有一個特點“發光”,那么,我就順勢引入對本段后面幾句話的分析,提示大家認真朗讀一下,看看作者都寫了什么,讓學生明確這一段文字的關鍵在寫太陽“熱”的特點。
在說明方法的介紹處理上,我仍舊以第一段為例,說明作者在寫太陽的特點“遠”的時候寫了“ 1.5 億公里”、“ 3500 年”這樣的具體數字以增強我們大家的感性認識。在二、三段的學習上,給學生們列出了文章中用到的說明方法“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逐句分析,合作學習,看每句話運用了那種相對應的說明方法,并相互說說你認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樣,同學們自己對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就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
文章的第二部分簡單明確,就寫了“太陽跟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需要引導同學們朗讀課文,了解到“有太陽、沒有太陽對我們人類產生和即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能夠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就足夠了。
在教學環節上,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即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寫一寫對“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的認識,一再能夠讓同學們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同學們的寫作能力,但在課程實施及課后點評中發現,這一要求對學生有些過高了。不如讓同學們用一兩句話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更貼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而且能鍛煉一下同學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對文章內容的掌握。
另外,在教學中我發現所執教的班級同學們對讀書的認識不夠,認為讀書就是單純的朗讀,就是讀對字音,而不能在讀的基礎上找到作者寫作的意圖,重點,動腦思考,這樣的讀實際上是沒有效果的、機械的讀。還有,同學們在讀書過程中的姿勢也是千奇百怪。在執教過程中,我雖然及時糾正了大家的讀書姿勢,但是沒能很好地對同學們的閱讀加以引導,交給他們讀的方法,顯然,在注意良好的學習行為的養成教育上與優秀教師仍存在差距。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2.《太陽》教學反思
3.《太陽》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