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教學反思1
在加法運算律教學時,學生對這塊知識不感興趣,有部分學生學習過此類知識,認為自己已經學習過了,掌握了,可是作業做下來并不理想。如讓學生根據算式判斷用的是什么運算律,部分學生判斷還不準確,只知道有些題目怎么做并不知道為什么是這樣做?于是我把兩課時的教學改成了三課時,重新梳理知識。
在學習乘法運算律時,我讓學生自己先說說你認為乘法會有什么樣的運算律?不管是已經學習過的還是其他學生(有加法運算律的基礎)都能說出乘法交換律a×b=b×a,乘法結合律(a×b)×c=a×(b×c)。看學生得意的表情,我問了一句:“那你知道為什么是a×b=b×a和(a×b)×c=a×(b×c)嗎?”學生一個個的說理由,生1:“因為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生2:“因為只是交換了兩個乘數的位置,這兩個乘數并沒有發生改變,所以積不變。”再喊了幾名學生理由都是差不多的,這時班上陳某某發言了,他說:“我把a看成1,b看成0,那么1乘0得0,交換位置后0乘1還是得0,所以a×b=b×a。”沒想到他的發言竟然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他不好意思的坐下去了。可是我卻做了一個和大家不一樣的舉動,我大聲的說了一句:“非常好!”其他學生有點鬧不明白了,一個個看著我……“他用舉例的的方法證明了這個運算律是對的。其實在我們的數學學習過程中,經常在一系列的題目中發現一些對這類題目的規律,我們就可以總結歸納,有些總結出來的對所有的此類的題目都適用,有些對一些題目適用。以后在我們的數學學習中要學會觀察,找到規律,總結方法。陳某某雖然沒有總結規律,可是他用舉例的方法從另一個方面來證明也是很了不起的。”我的一番話說的他很不好意思,可能我的話有很多學生都聽不懂,但我就是想以此例告訴學生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有一名學生根據前面學習加法時遇到的用加法交換律檢驗,想到了用以前學習乘法計算時的驗算,交換乘數的位置再算一遍后得到的積是一樣的來證明規律的存在。
課本中讓學生在解決具體的情境中數學問題,引出一組算式,讓學生初步理解兩個乘數交換位置,積不變,再讓學生通過舉例,經歷分析、綜合、抽象的過程,得出乘法交換律,并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的編排和加法結合律的相似,引導學生經過小組討論發現規律。如果此課是在我以前教學,可能就如教材安排的學生經歷這一系列的探索,發現規律,然后讓學生通過試一試鞏固規律,特別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規律時,學生可能想到很多不一樣的自己喜歡的方式,可是在這邊的教學一點點都沒有實現,因為大部分學生已經知道了用a和b的形式來表示。可是我在教學加法運算律時,按照我預設的上課,活動沒有開展起來,課后我反思,是我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這邊的學生在課前有多種途徑去在上課之前接受知識,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大部分學生都已經被灌輸了a×b=b×a等等之類的知識。學生在上課時就認為自己已經懂了,不用聽了;而在以前的學校,學生沒有這么多途徑,對于他們來說書上的知識就時新知識,他們知識的獲得除了課前自己預習外,更多是在課堂上去探索,所以他們課堂上注意力集中,對規律的探索有更多的興趣,更能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在上課時因為學生的特殊情況,在總結出規律后,針對學生的掌握情況,我沒有出現試一試,而是直接出現兩道題目讓學生去進行比賽,(15×17×2和17×(15×2))讓學生觀察后任選一題進行,看看誰做的快?大部分學生選了第2題,有個別學生選第一題但也用了運算律簡便計算。比賽完畢,我讓學生匯報,問為什么你會選第一題,體會到把15和2相乘的優越性。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經歷探索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過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教學重點是經歷探索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過程;難點是能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上完這節課后,我的感觸很深,我對這節課值得反思的東西還是挺多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基本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我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首先我在通過復習加法運算定律引入課題,然后讓學生讀圖根據已知條件提出問題,對問題解答。這里的每個問題都可以列出兩個不同的算式,因為是對同一問題的解答所以學生能夠理解把這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之后讓學生觀察這個等式。提出問題“這個等式有什么特點”讓學生思考,課后我覺得這個問題提的不是很清楚,如果問“等式的左右兩有什么異同”學生也許會更容易的發現這一規律。
課前備課時,我覺得這兩個定律都很簡單,學生能夠自己發現規律,現在想一想,我可以在講乘法交換律時,讓學生自己觀察,而第二個乘法結合律稍有一點難度,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解決問題。
各個環節的銜接不是很緊湊,本來后面還安排了兩道應用題,但由于時間關系沒來得及做。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教學反思3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學思想方法比數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為學生今后運用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提高計算速度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觀察、驗證、歸納、運用等學習形式,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由淺入深,從直觀到規律,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時,我是先講乘法交換律,再講結合律,因為乘法交換律在學生以前的學習中都有滲透,而乘法結合律的生成也有賴于乘法交換律,所以先講交換律可以以舊引新,為學生下一步學習結合律做好鋪墊。
在這次教學中,也存在著許多不足。
一、語言不夠嚴謹,要簡潔、精煉。在敘述乘法結合律時,要緊扣乘法結合律的定義。
二、要注意一下細節問題。在學生討論、舉例時,要求孩子驗證等式是否成立時,要求敘述得不夠嚴謹。
三、針對學生錯誤的回答,解釋得不是很到位,需要針對孩子的回答,來著重講解。
四、對于教材提供的主題圖的體會:
教材所提供的主題圖是計算正方體的個數,在計算中,出現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從而產生我們需要的素材。教后,發現學生能呈現的算法基本上局限在:345、354、453范圍內,我們探索所需要的類似3(45)的算式是較難主動再現的。因此,教學中,要通過刻意的人為的引導得到,其實很不自然,有些強加的感覺。也許,直接呈現乘法結合律的事例給學生會更好些。
由于經驗的欠缺,對課堂的調控與把握還是做得不到位。有時候我的語言有些隨意,不夠正式,評價語言不夠豐富,這是非常不足之處,既而需要我今后努力學習的方向。還有通過有其他老師的點評,讓我明白老師的輔助作用及提問題的技巧性也很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課堂的有效教學。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多聽課,多學習。學習優秀教師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和課堂效率。
2.加強同科組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易混點,上課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經歷探索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過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教學重點是經歷探索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過程;難點是能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上完這節課,我對這節課值得反思的東西還是挺多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基本達到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我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整個課堂氣氛比較好,師生交流和諧融洽。首先我在通過復習加法交換律引入課題,讓學生從一組算式中發現乘法交換律,讓學生說自己喜歡的符合乘法交換律的式子,再次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自己總結字母表達式。然后我通過兩組算式,采用男女生比賽的形式讓學生算一算,仔細觀察,說出自己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組合作討論,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體會學習的方式的多樣化,在老師的引導下將學生的發現規律加以整理歸納得出: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引出乘法結合律。表揚女生使學生發現女生利用乘法結合律比較簡便,自然引入簡便計算。最后練習在運用和鞏固已學乘法運算定律的基礎上,深化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的廣闊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探求精神。最后由學生歸納小結本課所學知識,便于知識的主動建構。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教學反思5
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是四年級數學下冊的學習內容,是對乘法運算的一種優化。上課之后從以下幾個不同的方面對本節課做反思。
一、思得
為了使學生能夠盡快切入主題,我將主題圖中的信息作了適量的調整,讓學生盡快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中發現計算定律。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并能夠自己理解并總結出定律及公式,效率較高。因為節省了時間,我將后面的練習增加了內容,從總結加法運算定律和乘法運算定律的特點,到填空并說出應用了那些定律,從口算中實際應用運算定律達到簡化計算,再到實際計算,難度逐漸增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更好地讓學會應用,感受到運算定律在簡算中的重要作用。
二、思失
同樣,節省時間的同時,一副完整的主題圖讓我分散開,雖然節省了學生分析已知條件的時間,但不利于學生對數學信息較多的應用題的分析和理解。同時,學生在舉例來驗證乘法交換律的時候,因為有些孩子已經預習或者之前已經掌握,當他們迫不及待地說出運算定律的名稱,沒有按照原本的教學設計進行的時候,我還是顯得應付有些拘謹,備課的時候沒有準備充分,或者平時這方面的鍛煉就比較缺乏。看上去內容緊湊,練習豐富,但難免有些學生沒有完全理解、學會應用,只是“人云亦云”,從最后的作業說明,我對學生關注不夠全面。作為教師語言還不夠規范,有的時候說“因數”,而有的時候卻又說成“乘數”,還需要數學語言的錘煉。
三、思效
雖然,我在40分鐘內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在后面的家庭作業和練習中,不難看出一部分孩子對計算定律掌握不夠牢固,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用,該怎么用。因而表面上的環環相扣,可能只符合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照顧到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因而,不得不去對那些沒有完全理解的孩子去“炒生飯”,反而浪費了最有利的教學時機。同樣,在后面的應用題中,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待于加強,不能很好地區分哪些數學信息是有關聯的,哪些沒有關聯,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使學生形成遇到問題能夠找到方法去分析的能力。
四、思改
本課存在的問題集中體現了本人教學中長期以來存在的缺點,本課中因為是讓學生自己總結兩個定律,所以應該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多做、多說、多練,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態勢。還應該關注教學效率,不要盲目地趕時間,為了完成任務而去教學,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不能被個別學優生的精彩發言蒙蔽雙眼,從而忽視了那些還需要幫助的學生。同時,有些內容,不適合一帶而過,而是應作為教學重難點去層層克服,所以要放慢速度,只有在一個知識點完全吸收后才能開展下一個教學環節!
關注教學的有效性,也就是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作為教師不僅僅是完成教學中規定的任務,還應該熟悉本課在小學以及今后學段所學知識鏈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把教材備透、備熟,加強教師基本功的練習,能夠預設到個各種可能的發生,因而做到緊緊圍繞學生的認知程度開展有利于教學的活動,達到讓學生能夠理解,并熟練應用的程度。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教學反思6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在教學了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其相關簡便運算后學習的,同時為后面的簡便運算的學習做鋪墊。我主要分以下幾個環節:
1、復習。我首先讓學生共同回憶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因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實際上和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的基本原理一樣,只是所處的運算不同。我在教學中,就充分把握這一點,引導學生利用舊知遷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還進行了諸如“2×5,25×4,125×8,20×5,……”這樣的口算題訓練,其目的之一是通過這組口算題的練習,明確這些題目的共同特點是都是乘法運算,而且積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數,為后面運用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奠定了基礎,其目的之二是通過這一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學習內容。
2、探究新知。我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主題圖的觀察,讓學生探究解決“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澆多少桶水?”這兩個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相關信息,并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礎之上,再引導學生通過對兩種方法的比較,歸納總結出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隨后還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剛剛學到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培養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鞏固練習主要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體驗過程的同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在進行乘法結合律的教學時,放手不夠,可以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出規律,學會利用學過的加法結合律遷移進行新知的學習;教學語言還要注意精煉,有時還是喜歡重復學生的回答。
【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