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1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1
20xx年5月7日,第二次月考后,在政教處的安排下,我和實習生經過精心策劃舉辦了一場勵志型的主題班會——《成功無捷徑,學習當奮斗》。這是一節學生、老師,兩方參與的班會課,針對的是月考過后部分學生心情浮躁,思想懶惰,不愛學習的現象。課后,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可以說,結果既在我的預料之中,又超出了我事先的設想,使我自身也深受啟發。
為了確保學生活動的順利實施并取得預期的成果,本節課重點設計了一些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
上課前,主持人播放《真心英雄》這首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正式上課之后,首先是給學生和家長列出了幾個問題,使孩子對媽媽的了解,和媽媽對孩子的了解形成對比,從學生身邊的事入手,做到了課程資源的生活化。第二個環節,是一段視頻的播放,這個視頻講述的是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母親為了女兒,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三天的時間里跨越了三個不同的國家的艱辛歷程,學生通過這段視頻能夠直觀感受到母愛的力量。第三個環節,是學生的詩歌朗誦,本著以事實打動學生的目的,這個環節材料的選取做到了真人真事。第四個環節,將養育子女比喻成長跑,學生當堂體驗,更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母親的堅持和付出。第五個環節,由以上環節,學生此時對母親已經有了深刻體會,因此給出時間,
讓他們自由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第六個環節,感受到了母愛,認識到了母愛的偉大還不夠,學生們還要學會去回報自己的媽媽,因此設計了學生合唱《燭光里的媽媽》,并在唱歌的過程中將之前寫的明信片送給自己的媽媽。最后,在學生的合唱中結束本課教學。
愛無處不在,我們的愛心教育也時刻不能停止,教會孩子如何做人遠比只教會孩子如何讀書學習重要。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在于,孩子們于忙碌的學習生活中,充分體會到了母親的艱辛付出,認識到了母親的關愛無處不在,仿佛春雨潤物,細細無聲。正因如此,更應該懂得感恩,學會感恩。
不足之處是:
1、對于“感恩社會”方面沒有進行深入地挖掘延伸,只局限于對父母的感恩。
2、沒能現場請家長代表發言,談談作為母親,對這節課的感受,對孩子的期許,如果能加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相信這節課的最后能更出彩。
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深受啟發,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點評:本節課力求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依托情境導入、巧妙組織、打造亮點力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本次主題班會,旨在弘揚中華民族“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在設計環節時,教師依循認識規律,使學生從感性的形象認識上升到理性高度,從生活中的點滴入手,發現、理解并感悟到了母親的偉大,最終發出由衷地的感嘆,并決心從自身做起,回報母親。由
于內容貼近生活實際,說的也是身邊發生的事情,因此整個課堂洋溢著濃濃的親情,教師及家長的參與,一度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再加上精心選擇的歌曲,給人心靈以強烈的震撼,恰如其分地渲染烘托了課堂氣氛。而且,課堂也注重了實效性。當然,此次主題班會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部分同學沒在課堂上傾訴自己的心聲;課堂組織形式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豐富。但無論如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能將把這次感恩教育進行到底,讓它滲透到以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定能讓感恩的種子在每個學生心底生根發芽!(段明磊)
主題班會設計反思篇二:主題班會的反思
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2
古希臘特爾斐神廟前豎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篆刻著一句警諭——認識你自己!在人類的各種社會活動中,認識自己恐怕是最難實現的人類課題。對于即將升入初中的小學生來說,渴望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內心需要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本次班會中,我通過精心設計活動企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這一課題,精心創設情境,誘出問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活動中體驗和理解,再與學生共同分析解決問題,以達到做最好的自己的目的。仔細回顧和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我覺得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
(1)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學生只有在愉快的身心放松的狀態下才能更有效地學習。如何有效的提高學生對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情感地體驗、態度地轉變以及價值觀的引導便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本節課中,我以《欣賞你自己》的小詩導入,為的是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積極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參與課堂,獲得體驗,獲得成長。
(2)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快樂積極參與。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一系列的環節:“自己最美麗的地方”“你最欣賞的一個人的美麗瞬間”“你對自己的哪些地方不滿意”……讓學生通過寫一寫,說一說,議一議,真正體味到參與的快樂,收獲成功的體驗,促使學生從體驗中獲得自身的成長。另外,在課堂中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培養他們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合作和分享,不斷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學習的愿望,滿足自我成長的需求。
(3)達到情感體驗、做最好的自己。
通過課前搜集的一些名人資料,讓學生真正體味自己的不足與他們這些身殘志不殘的名人相比,顯得多么不堪一擊,讓學生的情感再次升華,心靈碰撞思維的火花,要想做最好的自己,不僅要正確的認識自己,更重要的是完善自己,爭當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這一主題班會的教學設計方案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檢驗后,雖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還存在著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如(1)各個教學環節之間銜接不夠緊密,環節間的過渡不夠圓潤。
(2) 有些教學方法比如合作學習的開展還比較膚淺,學生還不能有效地進行分工學習,常常是課堂上感覺挺熱鬧,學生卻沒有發生更深層的認知活動。
(3)在40分鐘時間內完成課堂教學,時間顯得比較倉促等等問題。
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以后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得到不斷補充和完善。
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3
首先我通過一張張圖片,讓學生了解到在課堂上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那學生的這些做法叫什么呢?他們很顯然沒有集中注意力,那要怎么樣才是集中注意力呢,圍繞幾個小點來讓學生集中注意。并且出示班級學生上課的各種行為舉止,知道原來他們沒有集中注意,讓他們感受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去調整自己,并能聯系實際找到生活中、課堂上自己不專心的各種因素,想辦法克服。
其次,我設置了走迷宮的小游戲,不同形狀不同造型的迷宮,指引學生從開始按照正確的路程走到結束,哪里該走,哪里不能走,一個個的指導,情況較好的學生可以喊他們到一體機上來試著走一走。
然后是學生的發言積極,師生互動有序,學生活躍,課堂處處能看到思維的火花。整個活動順應心理特點,游戲貫穿整個課堂,學生能暢所欲言自己的想法。再次是學生能把自己實際生活與知識結合起來充分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注意力集中與不集中的利弊。
最后,我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是和學生平等的,師生同玩同樂同說,容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融洽的氣氛中,在輕松的情境中走近學生的心,更容易自然地發揮教師的輔導作用,讓學生在和諧、平等、民主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坦現真實想法。
從本次活動課看,部分學生的思維活躍,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高,口語表達能力強,也深刻體會到本課的主題。
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4
本節課選題背景為如今的初中生多為獨生子女,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的變化,使新時期的孩子暴露出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中的多種心理問題,外在表現為情緒上的多變,而每個人是自己情緒的主人,解鈴還須系鈴人,有必要讓學生正確面對變化的情緒并學會適當調試情緒的方法。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是首先勇敢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然后通過幾個生活中常見的實例進行示例分析,讓學生逐漸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并總結出常用的調試情緒的方法,然后通過實例檢驗學習效果,再回顧自己的情緒問題并加以自主解決。
在這節課的講授過程中,首先通過觀看一些圖片來了解自己的實際上很幸福的狀態,并懂得要掃除不愉悅的情緒。因此,接下來讓學生勇敢地自我剖析,在卡片上寫出影響自己的心情的事件,及當時的想法與心情,繼而探討解決類似事件的方法,為避免學生此時尚不能敞開心扉解開心結,展示三個生活中常見的情景,讓學生來表演并表述合理的應對方法。對于這個環節的展示,學生還是比較積極的,但根據課堂表現來看,應該先給予學生幾分鐘的小組合作與準備的時間再來展示,而且學生多是表現事件本身,若能把正確的解決方法也表演出來會更加深學生的印象。接下來的心理疏導環節引入了埃利斯的ABC情緒理論,是為了讓學生明白事物本身并不影響人,而是人們對事件的看法影響了人的情緒和心理,緊接著出示兩幅心理學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內容,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看事物的角度對事件結果的影響。接下來的心理小練習,創設了一個情景,讓學生來發揮想象,面對主人公的不同心情來對其心理世界進行填充,學生們積極地發言表達了很多自己的真實想法,思維也漸漸開闊。最后鼓勵學生自我突破,重新面對之前寫下的事件,換個角度去思考并寫下此時的想法與心情,并鼓勵學生面對同個班級的同學,勇敢地說出心里話,打開曾經的心結,做更真的好朋友。此時,多數同學都能真正的敞開心扉、面對自己,并觸動心靈最柔軟的部分,紛紛走到同學的身邊訴說曾經的種種,有的握手言和、有的溫暖擁抱、有的甚至相擁而泣。在歡快的樂曲中結束了本節課。
這一節課,給了學生一個直面內心、宣泄情緒的平臺,讓學生說出了發自內心的心里話,并且學習了一些正規的心理評判標準,以便給自己一個生活上指導的準繩,讓自己更自信的活,更積極地活,而且獲得有意義,在學習上能夠信心百倍過好每一天,更好地為班級體服務,健康的成長。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課,怎樣上,才算是一節好的心理課?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我發現,僅僅有知識,是不能上好一節好課的,怎樣正確合理的設計一節課的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是一門藝術,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但我也有困惑。
一方面,我認為視頻,活動,游戲,心理測試,討論等等,這些形式多樣的環節固然很吸引學生,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參與進來,可是,總覺得一節課就45分鐘,而這些環節往往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就讓我覺得自己是在應付,而學生也學不到多少東西,如同在玩一樣,自己心里委實過意不去。
另一方面,也確實,心理課更不能滿堂灌,老師一人在那講,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這樣,雖然滿足了我的傳授的欲望,證明自己確實用心備課了,而不是在應付,但是學生覺得無聊,不愿意聽!
這兩者間,其實就是多重趨避沖突,各有利弊,我該作何選擇,怎樣既能完成應該的教學任務,又能讓學生從心底里喜歡,愛上這門課,使我問心無愧,他們也能真的在輕松快樂的過程中,學到東西。
另外,我教的這十個班級,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學風。人有個性,班級也有班性吧,有的班級,同學很活躍,總能自己主動的提出與我課堂內容相關的問題,然后,我們展開討論,很激烈,很開心;有的班級,別提學生主動提問題了,就是我把問題拋出去后,并且給他們留出幾分鐘時間思考,然后,再問他們,有沒有誰愿意站起來談一談自己的觀點的,都沒人應,真的是啟而不發啊,讓我很無語,只好自己接著再唱獨角戲,也有的班級,整體上,大家很安靜,看起來是很乖,很嚴肅,但他們內心渴望活躍的課堂氣氛,喜歡動起來的感覺。
而我的問題,就是,我受了學生的影響了,有時候光想著去適應他們班級的風格,導致我被學生帶著走了,而不是我去引導他們。比如對于很安靜的班級,就是我多講,他們聽,對于活躍的班級,才更多的采用討論的方式,激發更多同學的參與。對于活躍的班級,我會給他們放些跟講課內容相關的電影或歌曲,氣氛也會更好,而對于嚴肅的班級,我則更多的選擇循規蹈矩的講課。我覺得這一點,應該不是一個好老師的作為,在我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要做好老師的引導者的角色。
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5
1、班主任要勤觀察,善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具有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特點,這需要我們班主任勤觀察,細致了解,慧眼識別,才能發現問題。像我們班級的這種情況,如果不仔細觀察和在學生中調查了解,就很難發現,極有可能會認為是學生在某一節課上表現不佳而被忽略掉。如果任由學生將這種不良情緒發展,學生極有可能會逐漸消沉,對學習生活失去信心,最終勢必會影響學生整體發展的。
2、班會課形式的選擇很重要。我之所以用“展示式”班會形式,是因為我發現很多學生覺得在校很壓抑。我們學校場地比較小,封閉式的管理導致學生活動范圍有限,青春活力無法展現。一學期來學校也沒有大型文藝演出,那些愛唱的、愛跳的、愛搞怪的學生的特長一點也發揮不出來,大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選擇這種形式,即使不會表演、沒特長的學生,也能用唱歌來展示一下。所有學生為了在班會上能把自己最好一面展示出來,可以說是使勁渾身解數,從中可看出,學生需要有展示個性的平臺,展示自己的同時能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在這種心理暗示下,使得學生對學校生活充滿美好的希望。
3、科任老師齊參加,增強學生自信。我邀請我們所有的科任老師參加班會活動,對于老師們就是觀看學生表演,但對于學生就有不同的感受。在學生心里,他們感覺到的是老師對他們的重視和認可。而且,因為是老師,他們表演更賣力和投入了,更體現了他們的表演欲望和想得到關注的心理。而我們所有老師也表現極佳,無論表演如何,都給予熱烈地掌聲,這更讓學生自信滿滿。
4、課后引導要及時。班會活動結束,我趁勢引導學生,要學會調節個人的一些負面的小情緒,不要把這種不良的心理表現帶入學習生活中。不妨唱唱歌、講個笑話、跳跳舞、變個魔術、來個小品或冷幽默一下,既展示藝術細胞,又緩解心里的不快,而且能帶動周圍的人快樂地生活、愉快的學習。
本次“展示式”班會達到預期效果,雖然課后感覺班里有點亂,但我還是開心的。與其讓班級處于壓抑、沉悶中,學生無效地學習,還不如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里,擁有良好的心態,熱情地生活。想想:在這么好的環境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成績還會差嗎?
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6
“叮——”下課鈴無情地響起,真快啊!一節課就這樣過去了,真是意猶未盡!在熱鬧之余,不禁捫心自問:為什么學生喜歡這樣的課?這樣的課學生有收獲嗎?這樣的課符合“課改”的精神嗎?這樣的課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嗎?教師在這樣的課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初中學生,正在告別童年走向青春發育期,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自我意識正在萌發,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還不夠成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此時的他們也有一些叛逆心理,單調的說教,灌輸的課堂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教育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而辨論賽這種活潑的形式更能貼近他們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所以,當宣布舉行辯論賽時,學生都很高興,用一周的時間積極的找材料,選撥辯手,寫辨詞。
“課改”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傳統的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新課程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而學生在準備辨詞的過程中,要去收集資料,要選取支持本方觀點的論據,要和同一方的同學交流合作,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的過程不正體現了“課改”的精神嗎?但在實踐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實現的前提是學生要樂于學習,要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條件,但總有一小部分學生在這些方面存在較大困難。“課改”強調“為了一切的學生”,而對這一部分“弱勢群體”該如何指導,這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說語文學科既是一門工具學科,同時也承載著人類文化。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要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觀,培養健康發展的人。但這種關懷不等同于政治說教,而應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浸染。本次辨論賽題的設置正是出于這種目的,真理越辯越明,在辯論中學生對如何做人,做什么樣的人將會有更直觀更形象的認識。這由學生的發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自信、頑強、進取。正如他們所說:我們要知行合一。這些正是學生這節課最大的收獲。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學科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而語文素養是一個立體綜合的能力,無法完全分解開來進行單項的訓練,而在語文活動中來培養效果更好。辨論賽這種課型正是一個實踐過程,賽前學生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搜集材料、寫出辯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得到鍛煉。
“課改”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教師不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將所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另外,教師作為學生惟一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所以,教師不能再滿足學生知識的講授,而應該側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才能為他們以后發展奠定基礎,才能有利于他們的終身學習。而在這節課上,教師說得很少,只起一個組織管理的作用。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區別,看起來教師的工作是輕松了,實質不言。教師在課前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指導學生如何來收集資料、到哪里去收集資料。資料收集到以后,還要指導學生來分析篩選支持本方的論據,最后指導學生寫成辯詞。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因為學生畢竟學生,完全的自主學習是不可能的,要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自主學習。這樣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綜觀整節課: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氣氛很活躍。學生的發言也不乏精彩之處,但學生能力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在辯論過程中不少學生也反映出能力上的缺陷。比如口頭表達的能力,發言的針對性,講話的儀態等。另外,由于是班級PK賽,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有一部分學生只能充當看客,不利于“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7
本次班會活動的設計以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我課前做了許多的準備工作:調查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指導留守學生寫了一篇日記、一篇留守代表講話和給父母的一封信,準備了三位優秀留守兒童的先進事跡視頻資料,搜集了一位留守兒童父母的信,布置本班學生提前準備了愛心賀卡等,同時聯系學校教務處、德育處為全校留守兒童準備了一份學習用品。
通過留守兒童的日記和給遠方父母的一封信讓同學們知道了遠離父母、思念父母的留守孩子的辛酸,讓學生觀看三位優秀留守兒童的先進事跡激發了留守兒童以他們為學習的榜樣,在家也做一名自立能干的留守孩子,進一步引導本班學生談談如何去幫助留守兒童,學生們各抒己見,談談以后怎樣具體幫助有困難的留守同學。由此向全體師生發出倡議,使留守兒童感受到了同學們的無限關愛。接著學校為留守兒童贈送學習用品,學生贈送愛心賀卡,教師朗誦詩歌、全班同學演唱歌曲《讓愛住我家》、全體留守兒童朗誦詩歌《我愛我們的老師和同學》等活動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了師生的愛心、家庭的溫暖,在心里真正覺得自己是一名幸福成長的留守孩子。
整節班會課使留守學生在活動中理解了父母外出打工的辛勞,幫助留守學生克服了厭學情緒,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他們決心熱愛學習、熱愛生活。同時使非留守兒童懂得了要在學習、生活上關心和幫助留守兒童,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的教育。
當然,我在本次班會課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因為是師生同臺主持的,所以學生主持在讓留守學生談體會時只點了幾名低年級的學生,他們都說得很膚淺,點高年級學生可能說得更深刻;另外在幾處環節的銜接上不夠自然,有時忘記展示課件內容了;再就是學生贈送賀卡前還應該請一到兩名學生把自己的贈言讀給全班學生聽一聽。如果把以上幾處問題考慮周全了,本次活動則會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8
選擇《學會欣賞》作為這節班會課的主題是因為初一新生從小學步入初中,要面對新的環境、同學、老師,要面對學科的增多、教學和學法與小學的不同,有些學生上課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感到學習任務的加重,學習上有些力不從心,進而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否定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少同學內心也有一些學習以外的煩惱,而這些煩惱大多來自于同學間的相處,看不到同學的閃光點。作為初一的新生,能正確了解、肯定自己,能與同學和諧相處很重要,它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走進孩子們的心靈,培養學生從小欣賞他人的優點,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引導大家在發揮自己長處的同時,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做一個能與人彼此欣賞、團結合作的中學生。
本次班會課先通過《我真的很不錯》這首歌曲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要相信自己,學會欣賞自己的優點,明白欣賞的力量是偉大的,它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其次分小組互相贊美對方,體會被贊美的快樂,讓學生知道,學會欣賞別人不僅會給別人帶來快樂,也體現出了自己有一個廣闊的胸襟,同學之間還可以建立更加深厚的友情;也讓學生明白欣賞他人就是向他人學習,彌補自己的缺點,揚長避短。
接著通過猜一猜的游戲,學生根據人物特點猜出這是哪位科任老師,并說說喜歡這位科任老師的理由,讓學生在欣賞老師的同時學會尊重老師,因此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最后通過貼“欣賞樹”的環節,學生能夠懂得只有欣賞自己、他人,揚長避短,并且欣賞老師、尊重老師,班級這個大家庭才會更加和諧、團結,我們才會感受到更多的溫馨,班級這棵“小樹”才會茁壯成長。
但美中不足的是: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與學生的互動不是很多,班會課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主體性在整個班會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其次沒有善于積累,把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故事作為典型的教育素材,讓學生能夠更真實,更直觀的感受到學會欣賞的重要性。
總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共同進步。我作為一名教師,我也會時刻提醒自己,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做到因材施教。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在健康快樂中成長。
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9
心理認為團結合作是兩個以上或群體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共同完成某項任務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在小學階段合作和協調精神是學生進行良好人際交往的所必須的心理品質,也是老師塑造良好學生班級體所加以培養,訓練的,是小學生發展團體性心理的重要內容。
本課內容是緊緊團繞團結合作的這個主題,開展一系列的體驗活動,通過本課不同層次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團結合作的力量,使學生認識到團結合作的意識,體驗什么是團結合作,不團結的害處和如何團結,感受團結帶來的快樂情感,使小學生從小樂于與人合作,增強團體意識,培養合用能力,人小學會與人合作,增強團體意識,培養合作能力,達到班級的和諧發展。
針對學生情況,設計以下三個主要環節:
1、在問題情境中了解團結,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團結的意義。
2、比賽中學會團結合作,通過以分組比賽讓孩子們體會團結應有的正確態度和方法嘗試合作,體會團結帶來的成功結果和快樂,同學們開動腦筋,最終體會并懂得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合理分工等團結合作的要素。
3、在實踐中嘗試團結合作,學生習得團結合作的方法后,通過完成活動,把習得的能力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使理論結合實際,加深對團結合作的理解與體驗。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感想。當然,我的心理健康課還不成熟,仍存在問題。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會在學校的支持下不斷努力。
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10
今天,我班召開了以《我想對“您”說》為主題的班會,此次班會的目的,是想讓大家真正理解感恩的含義,讓孩子從點滴小事中,感受父母的恩情,懂得感恩、回報。
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與父母的關愛密不可分,談到父母之愛,同學感觸很多。但我想我們不應該光停留在感謝上,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報答他們,要他們感到,我們長大了,他們的愛沒有白費。就像我們一個同學說的那樣,“母親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我們銘記一生。”我們要記住他們的付出,學著變得懂事,會照顧自己。
在活動中,讓學生觀看父母平時工作辛苦的視頻時,有的學生都流淚了,再讓學生說說想對父母說的話,并寫下來。看得出學生想說的有很多,馮心蕊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以后我會更懂事一些,讓你們少操心。”李俊語說:“我要好好學習,這樣爸爸媽媽就能安心工作。”岳銘陽說:“以后在生活中,我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少爸爸媽媽的負擔。”曹多多說:“爸爸媽媽的嘮叨都是對我們的愛,我們不能不耐煩。”不管學生說的怎么樣,起碼他們體會到了父母的付出,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
此次班會舉行得很成功,大家通過這次班會深深懂得了自己以前從未思考過的某些問題,深深反思了以前自己在對待父母方面的錯誤,大家表示要以此次班會為起點,真正學會如何去感恩。
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11
由于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反復的過程,所以除了在班會課上展開習慣養成教育,其實在平時任何時間都需要不斷重復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對于這一次以培養良好的行為與學習習慣為主題的班會。班會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習慣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告別不良的行為習慣。班會的形式主要形式是:討論。我們班學生大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道理從他們自己或者小伙伴的口中講出比從老師說教更為容易接受,事實證明,討論式班會效果也更好。
從內容環節上看,整堂班會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班上最近存在的不良習慣,習慣的重要性。二、如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三、如何告別不良習慣。其中所有的活動都是圍繞這三個部分展開,主線索比較明朗,但在三個內容的銜接過渡方面還需要改進和錘煉,使之更加自然流暢。內容選材也比較符合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有些事例能夠引起中學生的興趣,增加了趣味性,也使學生從故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但由于這三個方面范圍較寬,每個部分拿出來都可以講一節班會課,所以內容略顯臃腫,時間有些緊張,沒有做到知識點的深入挖掘。還需要精簡內容,進一步深入展開,讓學生體會的更加深刻。
從形式上看,這次班會采用了多種形式。例如,運用事例感悟讓學生感受到習慣的重要性。通過故事續寫讓學生體會到不良行為習慣帶來的危害。運用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找出身邊的不良行為習慣并拿出解決的對策。但是討論時間比較難控制,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可以適當減少討論次數,增添知識搶答之類的環節。
班會存在的不足:
1、班會準備不充分,沒有讓學生搜集相關方面的材料。
2、問題設問不具體,沒有更加密切的聯系學生實際。如果提前搜集關于同學們現狀關于習慣方面的照片作為討論,效果可能會更好,尤其是學生討論時候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從學生主體地位上來看,基本上能夠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去體會,讓學生去找,讓學生去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但學生舉手發言不是很踴躍,提問范圍也太窄,沒有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其中去。在引導學生更深層次的探討方面做得不夠好。
總之,這堂班會課讓我感到了自己的很多缺點和不足,需要通過更加努力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從而爭取更快的成長和進步!
在班會課以外,時時刻刻都要落實關于習慣養成的培養,只要一出現問題,及時以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反復教育,最終才能使得良好習慣真正落實,總之,良好習慣養成教學是持久戰,班主任必須和學生共同努力,一旦松懈的話,壞的習慣可能又浮出水面,不利于班級管理。
【主題班會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1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