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學期末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學期末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學期末教學反思1
這節課的目標主要是讓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主要策略是通過從學生喜歡的課本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然后通過組織學生實踐操作,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量出的結果不一樣;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長度有時量出的結果一樣,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進而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為使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統一長度的必要性,我叫孩子準備好要用的學具,曲別針和一角的硬幣7個。課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初步體驗用不同的長度作標準去測量同一個物體的長度,接著又用不同的長度做標準去測量不同的物體的長度。在這一個活動中有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直尺去測量課桌的長,然后再用曲別針去測量數學書的寬。顯然教材設計者充分考慮教具的實用性,讓孩子能夠比較方便。而且是為讓學生的比較容易進行比較,進行大量的實踐的。但是孩子在測量課桌的長的時候,由于學生用的尺子長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測量的結果也不一樣。但是這一活動恰恰又讓學生體驗用不同的長度標準去測量同一個物體。
這節課,就目標而言,學生不難達到,但總體感覺上得太匆忙,不輕松。而且,每次總有個別學生不帶學具,不認真聽操作要求,這也是個問題。
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動課上,學生學具的準備、課堂紀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慮、重視的問題。
二年級數學學期末教學反思2
新的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了,經過這段艱苦歷程,深受新課改的冼禮,在教材鉆研、課堂教學、學生評價等領域都有著較大的收獲。教師明顯表現出關注學生,重視創設聯系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和其他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民主平等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學習,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重視過程,重視引導求異思維,鼓勵算法的多樣性;注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等貫徹新理念的教學行為;一致希望能讓學生以一種生動、活潑、有趣的方式來學習數學,讓學生不費勁地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數學,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多數同學已表現出對數學的一定興趣,并已逐漸適應,形成初步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在教師引導下已逐漸懂得傾聽他人發言,與同學合作交流等。
新教材在編排體系上,知識結構上都發生重大變化,突出了知識的形式的探究過程,同時增加了大量的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與相互交流的機會,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變得既有趣又有用;它以實現兒童的發展為宗旨,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觀察、猜想、思考、操作、驗證、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
1.根據不同的數學知識,領略教材圖例的含義,精心設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
在新教材的例題、"做一做"中,都有一些漂亮的插圖,這些插圖對我們教師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把握好這些插圖的內容,領略插圖的含義,根據插圖組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如:上冊在"比一比"中的"做一做"里有5幅插圖,我在教學中利用這些插圖開展比多少、比長短、比高矮的分組活動。在比長短中,我開展"誰的胳膊長"的趣味比賽活動,先分小組比出誰是小組中胳膊最長的同學,再組與組比較,比出誰是全班胳膊最長的同學。這項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小組里合作學習,使生與生之間有交流、討論,在交互的教學活動中學會了新知,教師真正站到了教學活動組織者的位置。在練習中也有一些有著指導意義的插圖,這些插圖也為我們設計教學活動提供參考。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我們可發現練習里都有這樣的題型與插圖:讓學生抽取0~10的11張數字卡片。要么用大數減小數(學減法),要么哪兩個數想加得幾(學加法)。受到教材插圖啟發,我讓學生各自準備了自己的數學卡片袋,在鞏固練習中開展分組比賽活動。這樣學生自主活動始終貫穿于整個單元,學生在自主練習中鞏固了新知。
2.發揮教材信息資源,創造性創設問題情境
低年級的小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很少是因為認識上的需要,而只是對數學活動本身感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強大內驅力。教學活動中能否不斷激發興趣,使學生自始至終情緒高昂地主動參與學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新教材在教授的圖例中有許多能解決問題的多個素材與信息,這就為我們教師提供了空間。如果能善于挖掘這些信息資源,創造性的創設問題情境,就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能力。如在"比一比"的新授課中,除了書本上列舉的兔子與磚頭、小豬與木頭的比較外,還有蘿卜與蘋果、小豬與小魚等多種有用信息,還可利用插圖所提供的這些豐富信息資源,引導學生觀察已獲得的信息,讓他們想一想:圖中還有什么可以比。這樣通過利用插圖資源放開學生,讓他們牽動探索,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多"與"少"的理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加強學生的實際思維的培養
數學概念是抽象的,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能力較弱。本冊教材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重視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來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表內乘法的教學是先學習5的乘法口訣,在學習2346的口訣,后學習789的口訣,因為學生在認識100以內數的時候已經知道了5個5個地數數,這樣學生既容易理解口訣的含義又容易記住口訣。參與了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從而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也為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打下基礎。
4.新教材更加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
學生到學校來除了學習知識、獲取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的道理。新教材在編排上,注重知識與德育滲透,如:在"比一比"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精神;在"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衛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新政策對學生實施學費全免,但新教材圖文并茂色彩豐富,比原來使用的教材更好。這使學生在身心方面都能獲得美好的情感體念。
5、新教材賦予我們更多的重任。
新教材給老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是教學用具都給了我們很多思考和研究的壓力。一方面教參依據不完善,二是教學活動準備量大,三是如何體現新課改精神,四是教師精力物力有限,有的'教師帶雙班根本無時間搞教學研究,有的教師沒有電腦共享資源,五是教室電教設備緊缺,許多新構想新資源不能在平常課堂上與學生共享。 這樣看來新課改的路真的是很長很長。
二年級數學學期末教學反思3
這節課的目的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之后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計量工具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做單位,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這是一節實踐性較強的活動課。我設計一系列活動。如:設計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打下基礎。認識1厘米,安排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厘米——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第二次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厘米,學生找出很多,如:手指的寬度、牙齒、開關、紐扣、小獎品的寬度等等,我想對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勢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
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厘米的長度觀念。然后應用厘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今天課堂上學生都用“把物品左端對準0刻度,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這種方法,在判斷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在這里我讓學生比較兩種不同的量法,學生認為第2種量法從刻度3量起比較麻煩,要數或者要算。但也是可以的,我想體現方法多樣化,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在量一量,填一填這個活動中,留給學生很大的實踐空間,既讓學生測量已知物體的長度,又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熟悉的物體來測量它的長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達到在玩中練,在練中玩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能明白為什么要統一長度單位,而且也學會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較短的物體長度。但也有個別學生在量物體長度時總忘記對準“0”刻度。在今后應該多給學生提供測量的機會,以便熟練掌握測量方法,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時也要對少數落后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對于這節課中涉及的估測內容學生們完成得不好,估測能力差,大部分學生是靠用尺子量來完成估算習題的,比較依賴測量工具。我必須在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活躍。還有一個不足之處是第二種方法也是一句話帶過,有的沒有掌握好。
二年級數學學期末教學反思4
《過河》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混合運算這一單元的第三模塊i,教材創設了“學生過河”這一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導入新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充分體現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這一教育理念,本節課也體現了‘尋找疑問—發現疑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想驗證—匯報結果’這一教學流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的活動中,所以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有如下特點:
1、 充分利用“過河”這個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并從中發現數學疑問,再提出問題,接著讓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時候孩子們通常會想到的是分步算式,接著又小組合作交流,“能寫成綜合算式嗎?”這時就有部分孩子出現這樣的算式:29+25÷9 ,接著老師就引導孩子們通過計算出這道題的答案,再結合具體的情境自主發現問題所在,讓孩子們知道這個時候這樣寫出來就是不正確的,同時給孩子們介紹新的工具“小括號”,并讓孩子知道:有小括號的時候,就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這個時候再讓孩子們列算式,就會列出正確的:(29+25)÷9,而且也知道了運算的順序了。接下來在‘做一做’的練習中讓學生們先說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使孩子們進一步掌握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又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 本節課在教學中注重了學生的疑和提出疑問后的思,同時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線,在各環節老師穿針引線(提醒為導疑—導思),關鍵處忘讓學生討論、合作、交流。
3、 新課部分,在‘問題情境’的牽動下,當孩子們找出問題解決的辦法后,又鼓勵學生大膽的匯報自己的方法,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樹立自信心,使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得以加強。在學生求探索、同思共想、動手操作、互說互議的過程中,更多地獲得了展示的機會,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愿與他人合作的好習慣與諸多探索的精神也逐步養成。
4 、 本節課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及電子白板,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功能,直觀、形象、動態,以及交互式等展現知識的過程,有效的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如本節課我運用到了電子白板的“拖拽、組合、隨意書寫、無限制克隆、遮擋、雙頁預覽、魔術筆的放大和聚光等功能”刺激了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新知,建立清晰表象,并有效的節約了教學時間,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達到了很好的教學目的。
二年級數學學期末教學反思5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這一內容,課本設置了三個例題。學生對這三個例題所呈現的各個量的關系并不陌生。因為在上學期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出現需要兩步才能解決的問題,這個學期重點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化、小括號的正確使用以及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我執教的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例1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一、激趣導入,讓學生進入課堂
本部分內容是本學期的開篇內容,但是解決問題又是學生最困難的問題,因此,有一個好的開端是十分重要的。我用書本上的情境,以談話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愿意發現知識。
二、還原課堂,讓學生做主人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為已經有了上學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己來解決并不是十分困難。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充當小老師,將自己的思路呈現在課堂上。
三、回歸實踐,讓練習伴隨
練習是一節課的重中之重,或許有人會說,新知才是主題,但是沒有了鞏固的新知,只是一粒沙子,微不足道,所以適當的練習十分重要,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并沒有以量取勝,而是用簡單的三道題來完成這一環節,但是難度確實層層遞進。
固然,一節課有好的一面也會有不足的地方,在本節課的處理上我過于放手課堂,讓學生發散思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段,自己并不能夠有一個規范的書寫方式。
【二年級數學學期末教學反思(通用5篇)】相關文章:
1.數學教學反思
3.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4.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5.初中數學教學反思
7.數學教學反思周記
8.初三數學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