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三年級《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1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我把課文分為“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和從中引發道理”這三個部分來引導學生學習、理解課文,通過抓住關鍵詞的理解辦法,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效。
學生初讀課文后基本可以理解大概內容,于是我請學生說說自己讀后知道了什么,學生一下子就說出了發明家在實際戰斗中把矛和盾相結合的意思來。我相機指導學生品味了“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語來理解。最后再抓住“自衛、進攻、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統領全文,突破重點。
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我結合板書讓學生說課文題目的理解。矛用來做什么?進攻。盾用來做什么?自衛。集合是什么意思?把兩者的優點合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然后我讓學生在第五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這些意思的句子:“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接著我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認識自衛:盾太小,做鐵屋子;認識進攻:不能變成只縮在殼里保命的蝸牛或烏龜,于是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里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認識合二為一:做好了鐵屋子,開了小洞,裝了槍炮,安上履帶,成了坦克;認識大顯神威:“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這樣一來,學生對于發明坦克的故事明了于心,對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理解就容易了。在讓學生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道理的環節中,學生說的事例類似、說得事明理清,我知道抓住關鍵詞理解課文的辦法,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效。
本課的教學讓我深刻認識到:一些文章中的重點詞句蘊涵著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這些詞句的深刻含義,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學生只要在閱讀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對這些重點詞句作適當補充、理解就能順利地把握全文。在教學中,我們老師要多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自主朗讀、自主理解、自主感悟,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人教版三年級《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2
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道理的小短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朋友的比賽中,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并發明了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讓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是教學的重點,學生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為了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我讓學生查詞典,查到了矛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在長桿的一端安有青銅或鐵制的槍頭。盾是古代打仗用來遮擋對方刀、矛、箭的防護武器。一個是進攻的兵器,銳利無比;一個是防護的武器,堅固無比。它們怎么會集合在一起?集合在一起會變成什么?我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認真讀課文。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小組合作探究,終于弄明白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盾就是鐵屋子(坦克的身子),矛就是炮。鐵屋子用來防護,炮用來進攻,合二為一,威力無比。學生經過讀書、探究重點迎刃而解。由此可見,學生認認真真的讀書,認認真真的探究問題就會攻克重點。
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學生通過認真讀文章,找到了說明的道理:“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含義深刻,對于三年級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比較難的。為了讓小學生好理解,我列舉了生活中的一個小例子。我們天天使用的中性筆就是集圓珠筆與鋼筆的優點發明的,發明者就是個勝利者。因此,我們如果從小善于發現,科學思考,博采眾長,就會有發明創造,你也就是個勝利者。學生通過身邊的例子明白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教學難點不攻自破,水到渠成。
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放手讓學生多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切忌滔滔不盡地去講,你講的天花亂墜,學生不一定聽懂,只有讓學生讀書后感悟出來的'東西才能記憶猶新。
人教版三年級《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本堂課我在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入手,引出了矛和盾這兩種兵器(圖片展示),同時進行了讀寫。在初讀后把課文歸納成一句話,以“矛盾,坦克之間的關系”為題進入課文,引導學生學習第五段,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大顯神威”讀出坦克的威力。接著緊緊圍繞“發明家怎么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學習1—4自然段。通過找問題,解決問題,體會發明家的思考過程,了解坦克的發明過程。
反思一:閱讀為本,文本中感悟語言,驚嘆創新的神奇威力。
記得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一堂好的語文課是讀出來的”可見閱讀的重要性。語文課要多讀,“以讀為主,合理想象,適當擴展”。在指導第5段朗讀時,讓學生說說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時讓學生想象,“哇哇直叫” “亂成一團”會是怎樣的景象?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會把有關詞語讀重音,這不是又回歸到文本中去了嗎?并且在朗讀時感受到了發明家發明出的坦克的威力,驚嘆創新的神奇威力。
反思二:落實單元目標,層層深入的思考中探究發明的過程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在課堂教學中,要多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用他們的體驗和感悟來代替教師乏味的說教。這樣學生才能在這舞臺上跳出優美的舞蹈。了解發明過程,領悟思維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在閱讀中,讀懂發明家遇到了什么問題,怎么想,在層層深入思考中發明坦克的過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結合語言學習,提高品悟積累的能力。在教學中運用換詞、動作表演,圖片聯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詞語,促進對文本的理解。
反思三:聯系生活實際,在比較中感悟文本。
在引入課題時,學生對于“集合”理解僅僅是簡單的數量上的統一。通過對文本的朗讀感悟,了解了發明過程之后。學生對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認識,那是優點的集合、長處的合二為一。課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過課堂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探究讓學生將文本和生活結合提煉出課文蘊含的人生哲理。
【人教版三年級《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人教版三年級《矛和盾的集合》教學反思12-16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學設計11-16
三年級語文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12-16
三年級上冊《矛和盾的集合》說課稿12-17
《矛和盾的結合》三年級課文片斷賞析08-22
矛與盾作文擴寫06-15
矛與盾擴寫作文05-20
關于矛與盾的擴寫作文600字06-15
人教版《牛和鵝》教師教學反思范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