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么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教學反思 1
一年級是一個人學習的起始階段,這一階段學習質量的好壞,對孩子的一生有著無法估量的影響。孩子從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一年級的小學生,這是人生道路上一個大的轉折。幼兒園以保教為主,老師阿姨細心周到的照顧,讓孩子生活得無憂無慮。
孩子的許多知識是通過游戲和接觸實物等方式,輕輕松松地學到的。而進入一年級后,每天要上六、七節課,且上課要求思想集中,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獨立完成。作為班主任,做好處于這一階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導,讓孩子更快適應新的環境,十分重要。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入學教育時就要有意識地去激發他們的興趣,新生入學后,教師不必急于上課,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下學校,讓他們熟悉一下學校的環境。看看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樣上課?怎樣讀書?怎樣做游戲的。讓他們喜歡上自己的'學校,知道學習也是很有趣的。從而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在講課時可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有條件的還可以運用電教手段,去強化學習意識,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明確學習目的樹立遠大理想
為了使小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做到學有所用,教師在講入學教育第一課時,可指導學生認真看圖,淺顯的讓學生自己說,稍難的老師加以指導,最后老師總結使學生懂得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大家庭,包括漢,滿,回,苗等五十六個民族;我們的祖國很偉大,有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我們的少年兒童是在和平的環境里幸福成長的,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為了把我們的大家庭建設的更加美好,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了實現理想從小就必須努力學習,長大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然后聯系實際,鼓勵小朋友自己發言,我們為什么上學,長大了干什么?現在應該怎樣?這樣使學生對學習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及早開展行為養成教育
低年級兒童的行為可塑性非常強,此時的行為養成教育非常重要。如果學生在低年級階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今后的學習乃至生活都有著不凡的影響;反之,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段,那學生的好習慣很難養成。所以作為班主任,在學生入學之初,就要及時規范其行為習慣,如誠實守信、語言文明、愛護公物、不亂動別人東西、不亂扔垃圾、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等;生活上,引導其養成不亂花錢、少吃零食、愛惜糧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習慣。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雙慧眼去觀察學生,通過一些細節去了解學生。有針對的、反復的去強調去引導。如要保持正確的坐、立、讀書、寫字等姿勢,并對學生進行常規訓練,編成兒歌加以鞏固。如:看書寫字,注意姿勢,不彎不曲,離書一尺,坐得端正,預防近視。”這樣不但達到了教學目的,還培養了學生的興趣。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教學反思 2
一年級的小朋友都剛從幼兒園出來,他們普遍存在著“坐、站、行、讀書”等不良的行為習慣,即使在課堂上,有些小朋友也會時而站立,時而側坐,時而腳翹起……因而,頭幾天我們必須對孩子們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目的是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常規教育中,老師們需要有十足的耐心。上課了,教室里依然會鬧哄哄的,不管你已經在講臺上站了多久,用眼怎么瞪他們,他們干嘛依然在干嘛,就當你是空氣。此時,你會很生氣,生氣地大聲嚷起來,讓他們安靜下來,如果你嗓門足夠大的話,就有點兒效果,不過,安靜的局面持續不了太久。老師只有以聲勢才能“壓制”他們,每天上課,我都用擴音器來加大聲音的分貝。我十分感謝學校,給我們老師每人配發了一個擴音器,要不能再好的'嗓子也會破了。孩子們能夠安靜下來聽講,那么老師就得耐心地指導,讓他們盡快學會遵守校規班規。對于他們一些行為的指導要非常的細致,比如,教他們如何上廁所,讓他們知道先要排隊,之后沖水、洗手,諸如講究衛生,節約用水之類老師都要強調。每一個方面的行為,教師都必須反反復復地指導,所以,教師必須要很有耐心才是。
其次,在常規教育中,教師運用一些兒歌進行教育十分有效。比如上課的兒歌:鈴聲響,進課堂,坐端正,專心聽,要發言,先舉手,課堂紀律要遵守。
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仔細聽。
再如排路隊的兒歌:小朋友,手牽手,一起走。
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們很感興趣,自然對于他們行為的指導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最后,在常規教育中,教師適時地給予孩子們一些獎勵十分必要。人都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表揚的。小孩子就更如此了,俗話說: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對于坐的端正,認真聽講的的小朋友;排路隊時能夠做到快、靜、齊的小朋友;整理書包又快又好的小朋友;積極發言的小朋友;講究衛生的小朋友……教師應該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們,適時地獎勵他們。這樣他們的表現一定會越來越好的,他們也一定能夠帶動其他同學。
一年級小朋友的常規教育只靠幾節課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平時的反復教育和強化訓練,因此教師要在平時十分注重習慣的培養,對孩子們要經常鼓勵,經常表揚,經常指導,只有這樣,他們的行為習慣才會越來越棒!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教學反思 3
在開學初期這段繁忙的日子里,我們一年級組的三位語文老師按照學校的要求認真地完成了小組教學這項教學任務。
在這段時間里,我們既要注重學生入學后各項常規的培養,又要完成教學任務,但是老師們仍然重視日常的教學交流,在每個人講課之前,大家都在一起商量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形式、制作教學課件,充分體現我們年級組的合作意識及團隊精神,并且備課的過程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學習、思考的過程,因此在這次的小組教學中我們覺得每個人都獲益匪淺。
我們三位老師在這次的小組教學中將為拼音教學,但是隨著內容的不同、時間的不同,授課的重點和形式都各有千秋。王偉老師的課在學生入學兩周后,重點是學習三個新的聲母,能夠準確地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王老師在課堂中運用課件、編小兒歌等生動活潑的形式幫助學生直觀地掌握知識,并且注意到通過教師的語言和動作來帶動學生,同時注意給與學生及時準確地評價。使學生能在課堂中充滿學習的熱情,只是掌握得也較為扎實。畢贏老師雖然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通過近一個月的學習與實踐在教學中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這節課與前一段我們聽的課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無論是教師的授課思路還是授課方式都有了很大改進。
在這節課上,她利用課件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復韻母的發音特點,并利用不同形式的讀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值得一提的事,她在學生課堂常規的管理方面有了很大進步,能隨時注意到學生的課上學習情況,及時糾正。當然,在這節課上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相信在畢贏老師的努力之下,在學校領導和各位老師的幫助鼓勵之下,她的教育教學工作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襲軍老師講授的是拼讀訓練課,在課堂中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做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拼讀訓練,使原本枯燥的`拼讀變得有趣,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氣氛中主動學習,掌握拼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拼讀能力。李麗華老師雖然沒有做小組教學,但是她在每一節聽課后都能認真地為年輕教師評課,發揮了老教師的作用,通過一次次的評課,使我們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思、有所悟,從而去改進、提高。
通過這次的小組教學,我們對一年級的拼音教學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我們還針對教材的特點,研究出在拼音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識字的一些方法,這對于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一年級組的老師會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教學反思 4
從事一年級體育教學工作已經不知不覺2年半了,在這段時間里,經常使我反思的問題就是怎么讓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由于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自控能力較弱,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一年級的教學歷來是個難點。特別是體育課,大多數情況在室外活動,沒有了教室這個固定空間的約束,要把這么一群小不點兒有序地組織好進行教學真的是挺不容易的。在閑余時間看了一些網站的推薦方法,在此總結下:
一、故事激勵法。
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年級的小朋友又特別喜歡聽故事。因此,我就利用故事來教育他們。如我有時給他們講邱少云叔叔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其他戰友的安全,他被烈火焚燒卻忍著痛一動不動,直至壯烈犧牲,有時,我也給他們講居里夫人小時侯對伙伴的挑逗、捉弄置之不理,仍專心致志學習的故事……這樣,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了良好的`榜樣,使學生有了可學習的目標。如此,我以故事來慢慢引導學生,激勵他們專心學習。
二、游戲吸引法。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容易轉移,在體育課上的隊列練習中,他們拖拖拉拉,很難達到快、靜、齊的要求。此時,如果對他們一味說理教育,學生由于年齡小,他們會感到乏味,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學生都非常喜歡游戲,如果能適時地運用一些小游戲,(如快快集合、比比誰的本領大……)便能巧妙地突破了教學難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教學反思 5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合作、探研”是一種全新的、科學的學習方式,它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小組學習和全班學生的群體作用。由于我班學生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在這節課的字詞教學中,我運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彌補這個缺陷,小能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并通過讀一讀,圈一圈、比一比的方法來識記生字。這樣,全員積極參與活動,照顧了全體學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共同學習,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從日常的生活積累,走進生活、貼近生活,在情感體驗中去解讀文中的重難點,如表演媽媽和“我”輕輕地做事,教學也就顯得輕松了許多。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新理念下的課堂應成為關注人,充滿生命力的過程與空間。這節課教學中,我和學生成了和諧互動的“師生學習共同體”。如在朗讀時,“是你們先讀,還是我先讀。”“其他同學和老師一起當評委?”這些具有親切的語言,真正把教師融入學生之中,形成了一種平等的良好氛圍,對全體學生的關注與尊重、鼓勵與贊賞、引導與幫助,激發了學生閱讀思考、識字的興趣,做學生紿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
師生是教學的參與者,他們真誠敞亮自己,彼此欣賞,互相悅納。學生感受到平等、自由、尊重和理解,同時受到關愛、激勵、鞭策和鼓舞,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這種人文關懷使教學處處充盈著奔涌的激情。這些是師生對話得以存在和舒展的人文情境。在互動對話中,師生參與對語言文字的誦讀、感悟、積累和運用的實踐,談見解,磋感受,挖掘語言的人文底蘊,求得情感的共鳴和思想的共振。語文社S版一年級上冊的《輕輕地》是一篇散文,描繪了爸爸昨天上夜班,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我”和“媽媽”輕輕地起床,輕輕地穿衣、過路、說話,怕影響爸爸休息的事。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教學反思 6
我發現,學生普遍存在“坐、站、行、讀書”等的不良學習習慣,而且已經形成了一種壞習慣,時而站立,時而側坐,時而腳翹起……要糾正過來還要做很多的努力,只靠幾節課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平時的反復教育和強化訓練,本課的關鍵是讓他們知道正確的姿勢的重要性及好處,知道如何坐好。
同樣學生寫字的姿勢,握筆等也存在著不良習慣,因有些孩子在家就寫過,只是家長沒有好好指導,所以姿勢都不到位,更有一部分同學無法堅持,要糾正過來還要做很多的努力,因此教師要在平時十分注重習慣的培養,經常鼓勵,經常表揚,經常指導。
對于學習用品,要讓同學知道小小一枝鉛筆的意義,讓學生“愛”上學習用品,接著再進行“惜”的教育,讓學生學會愛惜學習用品。但在實際操作中,學生的操作能力很差,他們“愛惜”的意識不強,在平時的'生活中,基本沒有“愛惜學習用品”的“經驗”可說。因此當堂的操作很有問題,如果平時不強調的話,不督促的話,那么效果一定不好。
看來,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要在平時天天、時時督促才會顯示效果。真可謂任重而道遠。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教學反思 7
這一課時,是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課本情境設置延續了前面2課時的情境,引起學生對讀數、寫數及數的大小比較的學習興趣,并且設置了百數表幫助孩子認識百以內數的.順序,同時借助反映學生生活實際的例子學習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描述100以內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這一課時初始看來,難度應該不大,可是真正上起來去不盡然。
讀數對于孩子來說,比較簡單,應該說孩子們有相當的知識基礎,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可是,讀是讀的很好,把讀出來的數寫在紙上,卻有很多孩子出錯,比如:53,應讀作五十三,孩子們有些寫成五三,有些寫成53,雖然我強調了要大寫,但是有部分孩子不理解什么是大寫,我告訴他們寫成語文上的大寫的漢字,這樣還是有一小部分孩子沒有很好的讀出來,而且孩子們還容易跟寫數混了,把讀數寫成53,寫作寫成五十三,我發現嗎,單純讓孩子理解大寫或者是小寫似乎不適合他們這個年齡階段。這是開始設計備課,我沒有預設到的。
寫數對于孩子來說很簡單,只要不混淆,一般不會出錯。
課后,我反思了一下,覺得這種事情的發生,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這也是這節課中的不足:
一是沒有充分預料到孩子們對于讀數和寫數的不理解,這也是由于自己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充分了解造成的,學情分析不夠。
二是孩子們對于像一、二等著中數字,語文上雖然學習過,可是數學上是第一次接觸,我想,我應該對這些數字進行一次復習,讓孩子先來寫一寫這些數字,再來學習讀數,應該會降低失誤。
總之,這一節課就效果來說,只能說是一般,讓我不是很滿意,從這一節課,我也認識到,課前對孩子們進行學習情況的充分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后要特別注意。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教學反思 8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制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
小學美術課教學反思。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后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么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么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里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游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并非無效,
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說,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涂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說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采用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于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說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于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于生活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教學反思 9
左右在平時中經常會用到,所以一開始我就通過提問平時我們走路時是靠哪邊走?由此引出左右。在學生知道左右的標準后,我通過幾個活動來加深學生的記憶,如伸伸左右手,摸摸左右耳,拍拍左右肩,抬抬左右腿等,同時讓學生練習用左,右說一句話,并讓學生交流左手、右手可以做什么事情,學生對前面的這些知識掌握得還是不錯的。
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是本節的一大難點,這要求學生不僅要弄清自己的左和右,還要理解以其它為標準的左右方向。我做了一個練習,當時我背對著學生舉起我的右手,孩子們都知道是右手,我右手沒放下來,只是轉了個身,和學生面對面,再問學生現在我舉的是哪邊手,大部分學生都說成是左手。學生剛建立的左右標準是以自己身體的左右為標準去判斷,現在要改變他們的認知標準,以面前的人物自身的左右標準去判斷,學生不知所措。對于這種情況,我覺得只能多練習,慢慢讓學生理解。
關于左右的相對性,有些地方我們成年人都覺得難理解,何況是這么小的`孩子呢?所以我也強加了一些標準給學生,對于會動的人,一般要以圖中人物的左右為標準,跟我們自己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而對于靜止的東西,一般是以我們自身的標準去衡量,雖然這樣有些牽強,我想,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生活積累不斷豐富,會慢慢理解的。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教學反思 10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師生、同學之間有了一個認識交流,增進情感的過程。讓我體會到了新的教材在設計上優于老教材之處。
隨后要求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欣賞評議作品,并評選一張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于是學生開始評選,有的認為這張,有的認為那張,有的認為自己這張,許多小組的意見往往不能統一。在意見沒有統一的情況下,有的學生就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于是小組內有的同學開始效仿,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了黑板上,各小組的情形也基本相似,膽大的同學紛紛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膽小的同學經過一陣猶豫后,終于擋不住誘惑,也紛紛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看到此情景,教師被感動了,終于改變了原來的教學預設,也就不再堅持每小組評選一張的作品進行展示了。再經過了—番自評、互評后,教師表揚了全體同學,說每個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有創意,與眾不同,而且都很漂亮。
開放教學過程,就是不要拘泥于預先設定的教學程式,改變課堂教學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實施教學的開放性,才能激發學生的生氣、樂趣和對智慧的挑戰,使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教師在學生作品展示這一環節中,能及時改變原來的教學預設,面向全體學生,給了每個學生一次展示的機會,其意義將是深遠的。反映了教師良好的'教學機智,同時也反映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不斷提高的過程。
面向全體學生,給每個學生一次展示的機會,這是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一般心理特征的。這是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往往呈現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他們往往對自己的作品特別感興趣,他們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展示。如果讓學生向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他們個個都爭先恐后。在這一過程中,看似學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了同學,實際是自我欣賞的過程,也是自我滿足的過程。
因此,面向全體學生,給每個學生一次展示的機會。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入學教育》教學反思04-19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總結通用12-24
一年級新生入學安全教育總結11-30
一年級新生入學的教育實施方案02-10
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教案(精選18篇)09-07
一年級新生入學的教育計劃(精選15篇)04-08
一年級新生入學寄語01-31
一年級新生入學教育實施方案(精選11篇)09-06
一年級新生入學說說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