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黎》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黍黎》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小組成員介紹
二、朗誦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三、背景介紹
寫作背景:詩經共有十五國風,即是從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帶有地方色彩的的民間歌謠。而王風是東周都城洛邑之詩。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西周滅亡,周平王遷都洛陽,東周開始。而多年之后,作者路過鎬京,發現其處草木從生、風光不再,心生感慨,故作黍離。
作者猜想:一共有三種猜想。
第一種是根據《毛詩序》所記載來推測的,認為是一首當時的貴族憐憫西周都城所做的。請張旭云朗誦并稍微解釋。
第二種和第一種稍有不同,是貴族憐憫自己家破人亡所做的。重點解釋一下“役”
第三種是流浪人士感嘆自己的身世寫下的。
四、語言修辭
和結構相結合進行分析,從橫向來看開篇以“彼”為首,為全文墊下了悲情基調;“行麥靡靡,中心如醉”,作者在黍田中徘徊,觸景生情,十分憂愁。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由此可見,作者emo了,我們都說,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主人公的悲痛之情無人理解,當時也沒有網抑云,那他就只能問抬手蒼天啊,蒼天也不理他,所以他“心態崩了”觸景生情,情感逐步激發,進而達到極致。
縱向來看,鹿解釋重章復沓:復沓的章法又叫“重章疊句”。即各章詞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換中間幾個字反復吟唱。一個重章復沓,黍之苗到黍之穗,再到黍之實,分章換韻,雖然意象只有一個黍,但是這樣會使情感更加集中,隨著黍的成長,“中心搖搖”到“中心如醉”,再到“中心如噎”,讓作者達到一個情緒遞進式的迸發。讓悲傷之情更加淋漓的展現出來。
五、對后世的.影響
此詩對后世影響很大,首先漢語成語“黍離之悲”便是出自其中,意思是指對國家殘破,今不如昔的哀嘆。也指國破家亡之痛。每逢國破家亡,更新換代,便會有亡國詩出世。后世不僅學習黍離的音調,情感,也會把黍離作為典故進行引用。
提問:有沒有同學想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亡國詩?
董智蕓
情感上:無論是典型的南唐后主李煜的春花秋月月下不忍憶。雕欄玉砌應猶在,愁緒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還是杜甫《春望中》國破山河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或者是我們耳熟能詳《烏衣巷》中所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秦淮河上朱雀橋、南岸之下烏衣巷,曾經繁華鼎盛,現在野草叢生,以上,都有大有黍離之悲的意蘊所在。
除了亡國之情,而黍離也被作為一種典故被后世之詩引用,譬如南宋詞人姜夔(kui)在為《揚州慢·淮左名都》作序時所言,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以表述他心中的沉重悲痛。
【《黍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詩經》里的植物:黍12-07
黎丘老丈歷史典故10-09
歷史典故:黎丘老丈04-14
元伯巨卿,雞黍之交歷史典故09-26
黎丘老丈的寓言故事02-14
《贈黎安二生序》譯文10-02
《贈黎安二生序》鑒賞09-28
我的同桌黎小南作文01-21
教學設計反思01-27
教學反思模板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