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通用27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并且會進行通分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是在異分母分數的計算這一環節,而是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因此,我對本課的教材安排進行了改變。
首先,讓學生復習分數的意義、通分、求最小公倍數的有關知識,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數后,讓學生自由的選擇分數組成加法算式并進行分類,然后通過一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來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喚起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的已有經驗,并讓學生體會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也就是同分母分數才能相加
接著,再讓學生根據另一組分數加法的特點,實現自然過渡,揭示課題。在教學2/5 +3/8時,重點突出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會轉化思想。首先,讓學生思考,能像復習題那樣直接計算嗎?為什么不能?強調分母不同,分數單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辦法找到2/5+3/8的答案呢?提出:可以運用學過的有關分數的知識去解決,或者借助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再找到答案,再或者把分數化成小數。學生有的進行操作,有的進行計算,教師進行巡視,指導,觀察學生的探究,參與學生的探究,我請了兩位學生進行了交流,交流中讓學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并面向全班,再交流計算的方法,并著重讓學生說明為什么要先通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計算,只有通過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后或者把分數轉化成小數后才可以直接計算。
在這些基礎上,讓學生比較兩種方法有什么共同之處,引導學生發現其具有本質的相同點,即它們都是先通分再計算,只不過分數化小數的方法只適合能除盡的分數,又以此題讓學生提出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然后放手讓學生獨自解決。
通過解決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你認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可以怎樣算呢?”經歷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學生很快總結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教師順勢板書:通分→轉化,并說明:最后要把結果化為最簡分數。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幾點不足:
在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方面還做得不太夠,仍然停留在教師讓學生做什么,學生就做什么的層面上。
在某些教學環節的設計,考慮得不夠細,每個環節的銜接也不夠流暢。如:在復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后,可讓學生猜一猜異分母分數加法可以怎樣計算,這樣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的計算變得生動。
在學生自主探究2/5 +3/8的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利用正方形紙,通過涂一涂、折一折,看看2/5 +3/8=?但是就沒有下文了,其實我應該充分利用這個環節,讓學生在涂一涂、折一折的基礎上交流折紙的方法,并讓學生展示作品,進行交流,重點讓學生觀察理解,只有分數單位相同了,它們才能直接向加減。
總之,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抓住這一教學契機,有準備地計劃和選擇一些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材料,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直接拋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歸納、自己體驗,那肯定比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發現更有價值,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并且學習了通分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知識后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是在異分母分數的計算這一環節,而是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計算,只有通過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后才可以直接計算。
通過解決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你認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可以怎樣算呢?”經歷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學生很快總結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教師順勢板書:通分、→、轉化,并說明:最后要把結果化為最簡分數。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及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通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在設計復習鋪墊時,我設計了一組同分母加減法的計算題,帶領學生復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其實從學生的反饋中已能感覺到學生約分化簡的`意識不強,因為之前學生學習同分母加減法時計算結果是不要求約分的,本學期學了約分后,要求學生將計算結果化到最簡,部分學生還沒有養成習慣。另外我還設計了通分的練習,學生的完成效果不錯。課后反思,覺得可以把第一組練習題去掉,因為例題中會有類似的復習,把節省的時間留給后面。
探究新知,我將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分開教學,先教學加法,再教學減法。選擇加法的例題時,我沒有選用教材上的例題,而是與圖形緊密結合出現了4道加法,引導學生將這4道加法分成兩類,一類是同分母加法,一類是異分母加法。在學生列加法算式時,有一個同學的回答是把一個圓的二分之一和一個長方形的二分之一加起來,這是課堂生成的東西,我沒有急于表態,把解釋權留給學生,事實證明別的同學解釋的很好。到驗算時,出現了問題,本以為驗算對同學來說不成問題,因為它和整數加法的驗算方法是相同的,可我卻發現學生無法將整數加法的驗算遷移到分數加法中來,出現了困難。反思一下,這個環節可以在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都學完了以后再來處理。對于學生的困難要細致處理,帶著學生回憶整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并板書。
在練習鞏固與應用的環節中,我覺得自己高估了學生的計算能力,班上學生整體的計算能力不強。
總體來說,通過本節課的教學,需要提醒自己注意以下幾點:
1、計算課的教學還是要扎實,注重板書的示范性和細節的處理。我有時在進行計算課時,往往注重怎樣把算理講透,而計算只要把方法講清楚,學生照著算就行了,所以這節課的計算過程做成幻燈片展現出來,看來這還不夠,畢竟是小學生,在計算上還是要教師親自板書示范,帶著學生一步一步的計算,注意書寫格式。再讓學生反饋練習,進行板演,及時發現計算中存在的問題,再次講解。總而言之,要教得扎實一些,該放的時候放,該收的時候還是要收。
2、繼續增強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當學生驗算出現困難時,我的情緒也受到了影響,盡管我提醒了學生驗算方法,但覺得處理得還不到位。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是在異分母分數的計算這一環節,而是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價值。因此,我對本課的教材安排進行了改變。
在教學1/2+1/4時,重點突出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會轉化思想。首先,讓學生思考,能像復習題那樣直接計算嗎?為什么不能?強調分母不同,分數單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辦法找到1/2+1/4的答案呢?在此處學生的思維發生了碰撞,我沒有急著給學生以提示,而是讓他們在小組中討論交流,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所以有些小組提出:可以運用學過的有關分數的知識去解決,也有小組提出可以借助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再找到答案,還有的小組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去解決。在后來的小組交流中,我讓學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再交流計算的方法。在出現多種計算方法后,我引導學生對這些方法進行了優化,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在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先通分再計算是最好的方法。接著我又問:“為什么要通分?”這樣的提問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使學生清楚地知道,由于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計算,只有通過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后才可以直接計算。在這些基礎上,讓學生比較兩種方法有什么共同之處,引導學生發現其具有本質的相同點,即它們都是先通分再計算,由折紙涂色引出異分母分數加法,又以此題讓學生提出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然后放手讓學生獨自解決。
通過解決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你認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可以怎樣算呢?”經歷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學生很快總結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教師順勢板書:通分、→、轉化,并說明:最后要把結果化為最簡分數。
上完一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后,經過我深入地講解,本人體會頗深,淺淡如下:
1、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數的運算最基本的原則就是把單位統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以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為基礎的,作為本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異分母的分數計算法則,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即為什么要先通分。
2、關注學生的基本事實,著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
在新知的解決過程中,充分調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交流、溝通的基礎上,加深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法則的理解。在鞏固練習的過程中,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實現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3、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每一個人從說的過程中來掌握知識。
整節課中,分三個點讓學生來說,首先為什么異分母分數加減要先通分。接著在做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后,讓學生比較說說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之間有什么區別。最后,讓學生說說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并總結出計算法則以及注意點。通過這三次說的過程,學生基本上對異分母分數計算方法和為什么要通分有了一定認識和理解。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5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教材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引出異分母分數相加和的算式,聯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探索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再通過“試一試”引導學生嘗試計算異分母減法和整數1減真分數,同時學習計算結果的化簡和驗算。最后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的基本方法和計算的注意點。“練一練”和練習十四第1~4題,主要鞏固異分母分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并用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備課時,我認真研讀了教材,(文本的研讀是不止境的,老師只有不停地研討反思才能做到持續發展)。同是也回憶舊版本時,自已對于這課題的教學,還通過網絡、雜志尋找到了一些案例。總覺得有諸多相似的地方,但更多是不贊同和疑惑。如有人強調了算法的多樣性,鼓勵學生應用畫圖,或者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小數計算出結果,再把小數轉化成分數(這點上我最不茍同,本節課的算理就是要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進行計算,化成小數不是重點,并且這種方法有局限性。這里提倡多樣性,是不是作秀,是不是為了突出以學生為本,還是讓課堂的探索熱鬧一點。我個人認為,的確要以學生為本,我們課的教學設計就要高效,短短的40分鐘的課堂教學,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還有人設計出先提供一些圖,讓學生用分數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讓學生這些同分母分數與異分母分數中,選擇兩個分數進行計算,目的一是為了復習,二是為了結合圖形,使學生充分理解分數單位相同的才能相加減(我認為老師的主觀愿望是好的,但總覺得數學味太重了,學術味太重了,本身計算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枯燥,再設計成這樣有點把學生看成了成人)。經過不斷反思和考量。我認為這節課,有了分數通分的基礎以及同分母分數的知識作為支撐,學生的計算不難掌握的,算理讓學生主動探索也不怎么難的,而最難的是這節課數學的本質,即只有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由于分數單位是很多的或者也是變化的,學生對于這點上的理解是有點難度的,還有要讓學生自覺養成好習慣,如計算后所得的結果要約分,要自覺驗算。基于這些考量,我大膽進行教學設計,從行課的過程、課堂以及課后的學生表現和作業情況來看,我覺得還是很成功的。下面幾點是我自認為處理比較成功的地方,今日予以闡述,為了經合在計算教學中得到啟迪。
一、處理好了內容與情境。
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在現實情境中展開計算教學,有助于讓學生體驗到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容易使數學計算與知識應用融為一體。這一點上要十分贊賞現在的教材的'對于這課時的編寫。我只是利用剛不久的學生經歷的社會實踐活動,先用課件出示農場的情景圖,然后出示P80例1的改編題。后面在練習時,就充分利用書本的練習十四的第3題與第4題,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鞏固異分母分數的計算與體驗數學價值。
二、處理好處法與算理的關系。
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計算教學的兩大任務,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賴以成立的數學原理。因此我摒棄了一味追求算法多樣化的片面教學理念。我是先引導學生理解“1/2種黃瓜”和“1/4種番茄”,從而一復習了分數的意義,強化了單位“1”的辨別。二是能有效引領學生下面探究時,就往正確高效的思路上來。接著我讓每個學生用紙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想一想,小組內議一議。使學生通過圖形結合,認識了只有單位相同才能相加,異分母分數的加法計算只有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才進行計算。
三、處理好了算法多樣化與最優化的關系。
當前,由于一些教師對《數學課程標準》中鼓勵算法多樣化的理解有偏差,結果在教學過程中跨越了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的“臨界點”,片面追求了算法的多樣化和學生學習的群眾化,而忽略了算法的優化和學生學習的個性。
這點上我當然預設好了學生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小數進行計算,但在實際教學中,因為有了我讓學生說一說對于“1/2”“1/4”的理解,所以學生都從分數的意義上考慮了,也就是本課的算理能順利呈現和學生高效探索。
四、處理好了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的關系。
充分利用教材練習十四的第3和第4題,讓學生利用今天所學知識予以解決。所以計算教學過程中就應當幫助學生掌握列式的思考方法,而不是單純地教計算方法。
以上我是從宏觀上面處理好計算教學。有時細節還能決定成敗,還有幾點細微處,我認為也是比較成功的。第一,重組了教材的例1。教材例1通過情境讓學生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法,而試一試,卻獨立的出了兩道分數減法題。讓學生探索異分母分數減法,以及1減真分數,驗算。最后說一說“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從而小結出本課新知的計算方法。雖然條理很清楚,但總給人與例1突然隔裂的感覺,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得不令人擔憂。因此我先出示了例1的前面的條件,分析完題目,才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有興趣,并且把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都涵蓋。(問題1,種黃瓜和番茄的面積一共占這塊地的幾分之幾?問題2,種黃瓜的面積比番茄的少占這塊地的幾分之幾?問題3,還剩這塊地的幾分之幾種其它植物?)這樣的好處,創設了這情境,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學生興趣激發了;數據相對更簡單,把復雜問題簡結化了。第二注重了知識的比較與遷移。如當學生列出算式“1/2+1/4”時,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列?從而讓學生理解異分母加法與以前整數,小數,同分母分數加法,思考方法是一樣的。還有探索異分母分數的加法是我由“扶”到“放”,讓學生主動遷移異分母分數加法的方法到異分母分數減法上去。在練習十四的第1題時,我認學生在獨立完成后,說一說左右每題怎么想的,從加深理解同分母分數與異分母分數加減數算理。從而加深理解只有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
第三,探索算理,我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折法,并結合圖讓學生理解算理。第四,對于的練習題的設計上,我加入改錯題,從正反中加深理解。第五,本課的練習題是比較豐富的,因此我考慮到小學生有多做會產生疲勞感。因此,練習時,形式多樣,如男女生賽一賽。上黑板上板演。
第六,及時,鼓勵與多元評價。
當然,現在回想,也有些改進的地方。
一、由于擔心不能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全班再一次結合圖來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只是指名學生上投影儀來演示,再交流算理。擔心個別學生不去聽講學生的意見。
二、練習題要更加有趣味性。這也許有難度,主要我的所教班級,基礎不好,因此只能完成基本題目了。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6
1、自主探索尋求方法
基于學生在三年級就已經學過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計算,也學過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掌握了約分、通分和假分數與整數進行互化的方法,所以本課主要以學生自我探索為主。出示例題后,讓學生先自行解題,在對錯題的分析中通過在長方形紙中圖一圖、折一折,發現我們是把1/2看作1/4,了解了通分的目的.,即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這樣同學救災自己的探索中學到了方法。
2、練習有層次性
異分母分數的計算方法對學生來說很容易掌握,但要正確計算并不容易,因此教學中設計了“小診所”,在對錯題的訂正中鞏固方法。另外,征對不同的情況,安排了課作全對的同學解決“動腦筋”的題目,提升解題能力,在數學學習中增長智慧;課作有誤的同學則練習“練一練”的題目,進一步鞏固方法。
不足之處:教師在課堂中還顯得講得多,應充分讓學生來交流,總結方法。練習的題目比較少。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7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第二課時。是在學習完第一課時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之后的教學內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兩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緊緊圍繞分數的意義展開教學。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課的重點是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掌握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完成這節課的教學后,我覺得有幾個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學中引起重視。
1、在“知識回顧”環節,要讓學生明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上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分數的意義,這是我們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個課時的關鍵與基礎。所以,在“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中必須要求學生充分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與計算方法。
2、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中不要停留在學生學習的自然狀態。
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應把教學內容提高到更高一層次,讓學生從自然狀態,進入到有序、有規律、有數學思維的狀態。如:在學生討論并研究完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明確每一步與前面知識之間的聯系。
3、引導學生明確每一步的任務。
通過觀察與討論是學生明確異分母分數加法在計算中遇到的了問題怎樣解決。
異分母化成同分母----使得分數單位相同,這是計算的基礎。
公分母(分母最小公倍數)----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通過這樣教學環節的設計,使學生們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并掌握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與方法,在進行異分母分數減法的教學時就比較自然了。因此,在教學中我要充分利用分數的意義展開全面的教學。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8
數學知識的學習除了求全,還應該求聯。因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小學加減法運算內容的終結,承載著貫通整數、小數和分數加減法算理的重要任務———通理。如果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算理打通是內部通,那么打通分數與整數、小數的算理是外部通。
單位相同才能直接計算,加減法的本質是單位個數的.加減。從基于現象教學到基于本質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經驗性理解,形式化理解和結構化理解的過程。
因此,本節課我先回顧分數的意義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出示1/5+2/5。學生解釋算式的含義以圖說明“相同計數單位個數相加”的道理。接著提出問題“1/2+1/5”該如何計算呢?
學生反饋展示學生方法:
方法一:“化小數法”。抓關鍵問題“為什么轉化成小數?”新知轉化為舊知,滲透數學思想。
方法二:“通分法”。抓關鍵問題“2/10與5/10哪兒來?”為什么要將這兩個分數進行“通分”?依據是什么?
(1)通過分數尺找尋“等值分數”,1/2這個分數可以找到哪些“等值分數”?如2個1/4,3個1/6……發現一個分數有無數個計數單位。
(2)為什么要選擇“5個1/10”?組織交流,展開討論。感受”將分數進行轉換,在等值分數的量變中,借助用小單位度量大單位“。
(3)借助“分數尺”,討論交流“通分”的依據和理由。經歷”異分母分數相加,需要找到兩個分數相同的計數單位及其對應的個數,再把計數單位的‘個數’相加”這一過程。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9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本課通過一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來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喚起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已有經驗,并深刻體會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也就是同分母分數才能相加減。
根據學生心理和思維的特點,讓學生“猜一猜”,自然會聯想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實現自然過渡,揭示課題,而且在思維上留給學生探究的線索。
同時,由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的現實存在而導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如果我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抓住這一教學契機,有準備地有計劃地選擇一些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材料,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直接拋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歸納、自己體驗,那肯定比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發現更有價值,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10
時代要求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團隊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讓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獲得的信息、創意及成果,并在欣賞自己的同時,學會欣賞別人。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必須先通過通分把它們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所以通分是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的關鍵。
本節課的教學,我體會非常深刻,淺淡如下:
1、聯系生活實際,在情境中發現問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題引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新課伊始,我首先從學生身邊的事情談起,自然引出教材中例1的教學內容,學生比較有興趣進行分析。使學生積極主動提出問題,而且非常自然地復習舊知,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同時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轉變教學觀念,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促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本節課讓學生經歷自己采集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并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學生發現分數單位不同無法相加減,只有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數,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在整個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主動探究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3、大膽嘗試,在探究中體驗。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在課堂上,我始終讓學生大膽嘗試,學生提出問題,先讓學生自己列式解答。這時學生遇到問題,然后通過小組討論,解決遇到的問題,讓學生經歷探索新知的過程。此時學生通過探索,體驗到通分是最簡便的計算方法,逐步建立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模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去交流、去總結。然后適時地點撥總結。
4、讓情境教學走進課堂。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計算教學,相對枯燥。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更能吸引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必然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他們體驗到生活中存在著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和樂趣,體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這些學習過程的體驗正符合新課標提出的“在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的理念。”
這節課的設計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我適時點撥,及時組織,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構建知識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11
一、計算教學必須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或多或少多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或知識經驗。如何將學生的這些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激活,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搭橋?是每一位數學教師上課時要考慮的。《數學課程標準解讀》中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上的主動建構的過程。”在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之前,學生已在三年級學過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這學期也剛學分數的通分。這些都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如何將學生的這些知識經驗激活,為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服務,做好鋪墊呢?我是這樣考慮的:
1、學習新知之前,有必要復習一下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為避免在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之前給學生造成暗示,把異分母建行通分這一感覺,在學習新知之前,沒有必要復習通分知識。所以,在上課開始,我就出示了幾道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算式,讓學生口算,并讓學生小結其方法,以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接著,通過創設情境引出:1/2+1/4 、1/2—1/4,引導學生觀察這兩題與剛才口算得幾道題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現“1/2+1/4、1/2—1/4”與剛才口算題的區別在于:分母不同。這時,我再揭示:分母不同的分數該怎樣計算呢?這樣,使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知產生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不僅是轉變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需要,也是學生發現算理,理解算理的有效途徑。
在傳統的教學中,計算教學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再到學生練。學生的學習只有被動的聽與練習為主的方式。這種枯燥單一的'學習方式,不僅窒息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泯滅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足探索與合作交流使學生學習數學重要方式。”所以,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等多種方式,親身經歷探究發現,從而體驗感悟算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理解異分母分數為什么要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如何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老師直接講解給學生聽,再強化練習;還是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發現、歸納感悟算理。也許第一種方法,學生也可以明白算理,掌握計算方法。但學生對難點的理解不會很深刻、透徹,尤其是一些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就會死記硬背算法。這樣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情感的培養。所以,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異分母分數為什么要化成同分母分數?這里,我先讓學生猜測1/2+1/4=?,然后,通過這紙驗證,學生通過折紙發現:同樣大小的兩張紙,1/2部分就相當于1/4,所以1/2+1/4=3/4。也就是1/2+1/4只有分母相同即他們分的份數相同的情況下才能相加。接著,我又出現1/2+1/3讓學生再次折紙探究。最后,從探究過程中,歸納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學生經歷這樣的探索與感悟,對算理的理解十分深刻。當然,由于課前對學生操作能力估計不足,加之在教學中本人對一些教學細節處理欠妥,這里花費了太多時間,這也需要自己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注意,改進,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三、計算教學更需要給予學生更多地展現與交流的機會和空間。
新的課改提倡數學課堂教學教師要讓位于學生,要張揚學生的個性,要體現算法多樣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忠不僅要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而且要注意給學生提供更多地展現與交流的實踐與空間。在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課中,我不僅讓學生先估一估1/2+1/4=?,而且學生動手折紙后還讓她們把自己得折法上臺展示并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學1/2+1/3時,我則讓學生小組商量該怎樣折紙,折后又在他們在全班展示交流。在交流展示中,學生展示了許多我意料不到的折法,這令我感到十分驚喜!看來,我們老師的確應該相信自己的學生,相信他們的智慧與才能。當然,我也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的展示與交流更加有效?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12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小數的互化、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后的一個知識點。重點:掌握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的基本方法,概括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形成基本的分數加減計算能力。難點:運用轉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的算理。整節課學上完后,本人感到自己教學能力還遠遠不夠。有很多不足,卻不能用語言整理出來。以下兩點只是很多不足中的兩點。值得以后的教學中引起重視。
一、計算要講清算理,學會算法。通過整節課的分析,學生在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后,遷移能力特別強,所以學習起來比較輕松。老師的首要問題是讓學生明確異分母分數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比較簡單:分母不變,只要將分子相加減。這可以借助分數的意義或分數單位來理解。那么,異分母分數為什么就不能直接加減呢?本節課中,我雖然認真備課,畫了圖,但是上課過程對算理的強調還是不夠,因此使很多學生對“異分母分數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減”,不是很理解。可在學生練習中,再次用圖來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減。分數中的分母表示分數單位,分數單位不一樣的時候是不能相加減的,比如3斤蘋果加4斤西瓜等于什么呢?學生明白了這一點后,其他的,學生自己能思考出來。
二、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方面:就拿本節課說,我設計本節課是圍繞教學重難點來展開的,在復習引入部分,以通分和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加減來引入,雖然這樣有幾個好處,做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不僅可以復習分數單位這個必要知識的鋪墊,而且還可以在學習 1/4+3/10 時,讓學生可以主動的去研究把異分母加減法怎樣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另外,在圖形結合教學時,也可以讓學生知道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不過,在這個從圖中找計算方法步驟中,教學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不能很好的通過圖讓學生理解通分。我可以問“圖1/4+圖3/10等于是一個怎樣的圖?”這樣一個問題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思考碰撞出火花。然后經過學生的回答和教師運用圖形的講解,使學生對這個為什么要通分的過程更加清晰的掌握和理解。
本節課,設計的.重點太多了,很難落實。難點也沒有很好的突破。經過這堂課的備課、上課,讓我深深地覺得:老師的教學理念很重要,把自己平時所聽到的和感悟到的滲透到課堂中去,幫助小學生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算理。另外,要想上好一節課,備的教案固然重要,還必須有嚴謹地教學內容、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引人入勝得教學情景和扎實的教學技巧以及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這樣才能夠不斷地進步和創新。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13
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我自認為本課比較簡單,就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的法則進行計算,可這兩天布置作業時,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卻大不如以前,大部分的學生都有錯題,改得我的頭都快暈了。問題的原因在哪,我十分疑惑。
還記得第一次月考后,我班的試卷批完后,我仔細分析了他們的考試情況,20分的計算題,全班25人中21人丟分,我十分生氣,認為他們做題不認真,于是我從那天起,每天留6道計算題,目的是提高他們做題的準確率,端正他們做題的態度。一段時間下來,他們做題的準確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認為初見成效。可學期剛剛過半,問題又出現了,他們做題還是不認真,我又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我自認為我的課上學生的興趣已經被激發了出來,可是到了課外沒有很好的監督,尤其是家庭作業缺少了家長的有效配合檢查,學生家庭作業質量是和不做的效果差不多,這樣的教學效果能出來嗎?
這兩天我開始了對學生實施做錯題目進行懲罰的措施,在這樣的懲罰措施之下作業的正確率還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也看出了學生的那不愿的情緒。這使我的內心始終感到不自在,但我還沒有找到更加兩全其美的有效方法,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摸索,讓學生們能夠考出一個非常好的成績。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14
在備課時,我覺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課在計算上幾乎完全與“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相似,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應該不是在異分母分數的計算這一環節了,而是在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算理的理解。為此,我對本課的教材安排進行了改變。首先,以同分母分數的加減來引入。因為這樣有幾個好處,做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不僅可以復習通分和分數單位這兩個必要知識的鋪墊,而且還可以在學習1/2+1/4時,讓學生可以主動的去研究把異分母加減法怎樣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然后重點對1/2+1/4的'算理進行探究;最后,安排各種練習來鞏固學生的技能。不過,在從圖中找計算方法步驟中,教學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我可以問“圖1/2+圖1/4等于是一個怎樣的圖?”這樣一個問題可以使學生對知識的思考碰撞出火花。然后經過學生的回答和教師運用圖形的講解,使學生對這個為什么要通分的過程更加清晰的掌握和理解。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在解決分數加減法的時候,通分的幾個步驟要用連等式。因為計算分數一步加減法時,本身就只有一步,中間部分在以后學生熟練做的時候是可以省略的。而本節課是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第一節課,就必須把通分的過程板書出來。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15
一、教材的局限性
1、教學材料過與抽象,遠離學生生活實際。
2、沒有為學生主動探究創設情景,學生無法進行主動探究。
二、改為現在的教學方案,有以下幾點想法
1、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傳統的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究的學習。
這節課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去上,大概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先復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明確兩個分數相加,一定要分數單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訴學生,異分母分數相加,分數單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練習。
本節課的教學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情境中讓學生發現問題,并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動手操作,學生在操作中發現:分數單位不同,無法相加,于是他們通過操作,把兩個分數重新平均分,使他們的分數單位相同,再相加。上述過程,完全是學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在進行合作,每一個學生都在主動的探究,異分母分數相加要先通分這一知識點完全是由學生自己發現的。而且,在整個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主動探究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在整個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沒有以知識權威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中,而是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
2、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進一步深刻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課標中不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而且使用了“感受、體驗”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可見新課標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與態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過程既是一個探究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參與的一個特定的數學活動過程,作為一個活動過程,那就要特別關注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比的性質,獲得一些經驗。
(1) 探究的材料由學生提供。
(2) 學生動手操作,得出兩個分數相加的和。
(3) 兩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不一樣,不能直接相加,造成學生思維沖突。
(4) 由學生自己概括“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5) 進行驗證,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嚴謹性。
3、聯系生活實際,利用情境貫穿整堂課。
好的課題導入能引起學生的知識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勝,輝映全堂。新課導入的藝術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例題,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
課的一開始,引出學生很熟悉的過生日的話題,一下子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著讓學生說說分蛋糕的方案,并在猜想這些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礎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問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然后,用圓紙片代替蛋糕,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高漲,從實踐的情況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
最后,提出課外延伸題:今天我們學習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請你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再去思考一下,前面幾種分蛋糕的方案,哪種是可行的,哪種是不可行的?既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也培養了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16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在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這部分內容與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相比,所不同的是計算過程中增加了通分這一環節。因此這節課把轉化的思想定為關鍵,旨在把新知導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
在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法時,我引導學生思考:+能像復習題那樣直接進行計算嗎?為什么不能?那你能想辦法用學過的知識計算出+的和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得出用通分的方法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然后按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然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回顧在異分母分數加法計算中遇到了什么問題,這個問題我們是怎樣解決的?強化轉化的思想在異分母分數加法計算的重要性。同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為什么要轉化,我出示了課件,將、轉化為、的過程,這樣更直觀、明了。使學生既明確了轉化的思想,理解了算理,又掌握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形成了運算技能。而在計算異分母分數減法教學時則放手讓學生自主練習。
整節課下來,感覺到有幾點值得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
一、教師要靈活應用教材。例題+教師通過課件演示轉化,盡管形象、直觀,但總感覺學生是在教師的牽動下理解的,自主性不強。由于例題中的數據比較大,學生在理解轉化思想時用畫圖或折紙的方法操作困難比較大。如果把例題中的數據改成+這樣比較小的分數時,教師無需作課件,學生就能用畫圖或折紙的方法理解,這樣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動手能力充分得到發揮,豈不更好?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備課不僅要從自己方面著想,更要換位思考,備自己少一點,備學生多一些,給足學生更大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堂這個小舞臺上展現自己的風采!
二、計算教學比較枯燥,練習中要盡量在增加趣味性、競爭性上下功夫,這樣學生才樂學、愿學,這方面還得努力,加油!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17
今天,我執教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課,心中感慨萬千,我既為學生的精彩而感動,又感到有些壓抑。細細分析整個教學過程,讓我有了新的認識。下面就對本節課的成敗進行一下自我反思。
整體評價:
一、靈活運用,適當引入情境。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一節計算課,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枯燥乏味,適當的引入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給平淡的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因此,在新課開始之前我出示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兩道算式,讓學生計算,接著再出示兩道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算式,引導學生發現不同,由此引入課題,這樣學生不僅復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為學習新課做了鋪墊,又從問題情境中很順暢、很自然地過渡到新知的學習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望,大大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習新知打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自學導航,重在引發思考。
自學指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是幫助學生走路的“拐杖”,因此在設計時從“看圖思考”、“嘗試解答”、“探索發現”三個方面引領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于是在設計自學指導時我是分兩步進行的,即先讓學生解決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再學習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每個問題的設計也是由淺入深,由扶到放。先讓學生弄清為什么要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及怎樣轉化的,學生弄明白了這兩個問題的同時也就基本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在此基礎上,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因此,在自學指導中指出了自學的重點是圖文結合、重在思考,這樣的自學才是有效的。
三、后教互動,內化提升新知。
如果把“先學”中的檢測看作是發現問題的關鍵,那么“后教”則是概括、提煉形成思想方法的重要一環。“怎樣轉化”、“為何轉化”是本課在后教環節要讓學生弄清的兩個方面。
在學生嘗試計算完檢測題后,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計算過程中的相同點,引出“化異為同”“以舊解新”,即“轉化”的思想方法,讓學生從實例中走出來,解決了“怎樣轉化”的問題。此后通過教師的設問“不轉化行不行,能否將分母直接相加減?”讓學生關注計算過程中表象的實質是“分數單位不同”,讓學生明晰其中的道理,解決了“為何轉化”的問題。
在計算檢測的同時,注重從練中感悟,練中發現,把學生的問題和零碎的收獲,及時進行歸納,邊練邊提煉,使學生掌握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存在的問題:
1、設計的練習題沒有完成,沒有達到訓練的效果。
由于后教中注重了堂清,耽誤了很多時間,造成設計的練習題沒有完成。在后面課堂練習時顯得有些急躁,沒有讓學生說計算過程,只注重了計算結果。
2、對學生不夠相信,不能夠對學生完全放手,引導過多。
這地方主要體現在后教環節學生匯報時,我顯得有些急躁,怕學生說不好,說的不清楚,總想幫學生說,對學生不能完全放手。
3、課堂應變調控能力還需提高
學生自學時我發現部分學生沒有按自學指導去自學,這時我沒有及時進行調控,只是對個別學生進行了個別指導,如果這時叫停對學生重新指導的話,學生的自學效果會比現在好,后教的時間也會縮短。
4、課堂上只關注了少數學困生,而忽略了部分中等生。
教學重建:
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要合理整合時間,尤其在后教環節中把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整理,抓住學生錯誤資源進行“兵教兵”,讓學生在交流、互幫中學會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完成了本課的學習目標。這樣也會使課堂時間分配的更合理,課堂練習會達到訓練效果,學生的學習效果肯定會比這節課要好。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18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一個知識點。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學習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而在此之后即將學習分數加減混合計算。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反思如下:
1、在復習導入環節,口算題出的較少,有多數同學沒有實際參與口算計算,這樣會導致部分學生先溜號。異分母分數比大小應該由學生口述過程,而不是老師代勞。重要的一點是,沒有加入求最小公倍數的練習。這部分內容在前面學習時也遇到過困難,而且也是這節課的關鍵。如果在課前復習時,復習一下最小公倍數的三種求法,或許在實際計算時會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
2、在學生探究環節,對學困生的`關注度不夠高,我只是注意到了大多數善于表達或能夠表達清楚的同學,以便于促使他們能夠總結出方法。其次,我也注意到了程度偏后的同學,在他們身邊巡視并聽取結果。這樣下來,就沒有太多的時間放在學困生身上,對于個別學困生,我給他們安排了優等生老師,就是為了能夠帶動他們。所以,我忽視了個別同學。
3、當堂訓練環節,我采用的是學生板演措施。在此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了學困生身上,找了多個學困生進行板演,其中也有中等生。可實際效果卻不好,中等生能夠做上來,但形式不規范。學困生抓耳撓腮,不得其解。優等生百般無聊,無所事事。時間就這樣浪費了,結果導致,優等生沒吃飽,學困生沒進步。
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分析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讓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19
今天,我執教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課,心中感慨萬千,我既為學生的精彩而感動,又感到有些壓抑。細細分析整個教學過程,讓我有了新的認識。下面就對本節課的成敗進行一下自我反思。
一、 成功設計演繹出精彩
1、搶答游戲,順勢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若能有好的引入,可以給學生一個啟發的廣闊思維空間,使學生把注意力、興趣集中起來,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從而開展積極的思維,在最佳的精神狀態中主動積極的學習。英國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娛樂是孩子開發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基于這一點,我設計了搶答賽,把比賽有機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無意注意中既鞏固了知識,又在遇到的新問題懸念中順勢導入新課 ,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使學生能積極地投入教學中。
2、合作探究、主動構建
建構主義學習觀指出:學習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也有這樣一段描述:“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沒有剝奪他們的權利,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后,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探究,這種學習方式正是新課程標準提倡的主要方式。學生在小組的共同努力下,獲得了豐碩的成果。無論困惑與成功,都讓孩子經歷了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了學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這也是該課最精彩的部分。學生小組的'一份份設計方案成了本節課最亮麗的風景。他們猜想驗證的過程,他們有理有據的分析,他們那種把新知識轉化為已有知識的數學探究思想,還有他們那種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主動構建知識的情景,無不吸引著我,讓我為他們而自豪,為他們而喝彩!這種精神不正是新課改所需要的嗎?
3、正確定位、尊重學生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們教師的職業不同點就是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基于以上兩點的思考,我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自我的探究中感受成功、體驗快樂。那我們教師做什么呢?我們要組織好這節課,要把學生引導到數學的領域中進行探究,和學生一起研究、一起探討問題,成為學生學習上的伙伴。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我們要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正確合理的評價,并通過教師的評價能激起學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欲望,讓他們獲得知識的升華、人格的提升。
本節課,我多次在總結中對學生進行評價,一句句“你們真了不起!”、“你們正讓我感動”等話語和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自信而快樂。同時,我非常注意學生研究問題時的每一個細節,只要我發現了,我都給予及時地評價,并滲透了數學思想的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這一切都是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沒有對教師自己角色的準確定位,是不會出現以上這些催人奮進、激情澎湃的話語的。
4、補充材料、拓展視野
數學的知識是枯燥的,但數學思維的邏輯與嚴禁又讓人佩服。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應只建立在知識的學習上,還可以補充豐富的數學資料,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他們感受中國的燦爛文化,拓展數學視野,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于是我結合本節課內容搜集了一點小知識進行補充,隨即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 壓抑氣氛讓我反思
大家都知道,計算教學是最為枯燥的,除了計算就是練習計算,為了計算而計算。我既使絞盡腦汁,設計搶答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教師激勵的語言感染學生,讓他們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快樂。但是這節課我覺得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整節課我都沒有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我覺得有些失敗,自己也沒有發揮出最佳的狀態,總覺得有些壓抑。我考慮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1、開端的情景沒創設好
我非常注重開場白的情景創設,但這次的開場白只是和學生交流了觀察與猜想的精神,一直比較低沉。還沒來得及進行一些小游戲來調動大家就上課了,學生的情緒還沒有進入興奮的最佳狀態。再加上搶答賽中的緊張與知識的遺忘則更加重的沉悶的氣氛。如果我把槍大賽的氣氛在調整一下,或許會更好。
2、亮點卡沒利用好
亮點卡很吸引學生,從課后學生的爭先恐后想得到它就可以證明。但我卻沒能發揮出它的激勵性,只用了一兩次,如果在課堂地進行中也設計一些獎勵,可能會調動的更好一些。
3、設計方面存在缺陷
計算教學的枯燥如何克服?這個問題我雖然盡力避免,但依然免不了它的枯燥乏味。我的設計還缺少趣味性等東西,我想在這方面再下一番功夫,多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的嘗試,爭取能更好地克服掉。
總之,這節課我為學生的探索精神而感動、而自豪,又為課堂的壓抑氣氛而苦惱,我迫切希望得到專家的指引和大家的意見,并希望通過我的反思能積累經驗、汲取教訓,不斷指導今后的教學生涯。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20
教者在備課時,充分意識到 “吃透兩頭”,才能讓在課堂上得心應手,收放自如。根據分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課在計算上幾乎完全與前一知識“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相似,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已經不是在異分母分數的計算這一環節了,而是在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算理的理解。
(一)聯系學生,重組教材內容,改變呈現形式:
“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靈活處理教材。”是我們教師努力的方向,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教者重組教材內容、改變它的呈現形式,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如:由學生說出一些分數后,讓學生自己選題進行分數加減法的練習,在練習中即可以復習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碰到問題時,在合作交流、互相討論、相互提問的基礎上又進行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新知的探索,這有利于知識的正遷移,更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
(二)素材來源于學生,體現一個“親”字:
學習材料提供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由教材提供,也可以有教師提供,還可以由學生來提供。但就學生個體而言,自己提供的材料尤其是自己的'創造的材料總是最親切的。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初步分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學生學習的材料都來源于學生自己,學生通過對材料的感知,喚起對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回憶,在回憶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提高,激發起再創造的欲望。第一是導入階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一些你認為印象比較深刻的分數,為后面的學習提供可操作的材料。第二是展開階段:分二個層次進行,第一個層次是由學生自己自由選擇剛才列舉出來的分數進行分數加減法的練習,通過教師選取典型的練習進行反饋,來復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第二個層次也是在自由練習的基礎上,通過反饋來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以及計算方法;三是鞏固練習階段:采用互相出題,同桌互批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總之,在本節課中,本著所用到的學習材料完全“來源于學生,取自于學生,用之于學生”這一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索的欲望,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
(三)充分開放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的欲望:
開放性的教學對開發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潛能,切實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正真成曾學習的主人并獲得全面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本節課教師首先力爭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試圖開放師生關系。以開放性的內容作引導,開啟學生的思維。如:本節課采用學生自己說出一些分數,然后在這些分數上找自己會做的分數加、減法,在互相交流、爭論、合作的基礎上探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突破為什么要先通分再計算的算理;在知識的鞏固上采用學生之間互相出題,互相批改等形式。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開放、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參與的機會,以促進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交流和發展,努力營造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很好地體現了課堂的開放性。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21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與上一節課有很多相似之處。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計算教學是枯燥乏味的。新課開始創設“按要求種地”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一張長方形紙上動手操作去涂色表示1/2和1/4,既復習舊知,又為后面的新知教學鋪路。
2、操作體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主動的.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學生自己的知識。教學中,教者能注意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并借助動手操作,明白了1/2加1/4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從而得出異分母分數的計算方法。整個活動過程,讓學生始終處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學生通過自己和同伴的努力,明悟算理,掌握算法,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同時滲透了轉化思想。
4、把分數加減法和解決問題相聯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體會分數加減法實際意義,提高學生計算的興趣,進一步體會分數加減法的應用價值。
改進之處:
教學語言雖注意了啟發性,但還不夠明快,簡潔。總是擔心學生不會,或敘述不到位而想代替說,或者重復學生發言,影響了教學節奏。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22
一是突出轉化思想。這里的轉化不局限于異分母轉化為同分母這一常用方法,也包括課內生成的分數轉化為小數的方法,雖然這節課沒發現這樣的想法,但我課前有這方法的預測。幾個學生對自己操作過程的概括中,雖然言語表達上敘述還不夠到位,但他們其實已懂得了“轉化”其實就是將一個新問題,通過某種方式,把它變成一個老問題,進行解決的思想。轉化的思想方法讓學生感覺計算不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我們智慧成長的載體。
二是引入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遠比教給他一個具體的'知識要重要得多。在課后與學生的交談中,學生說出了這節課的最大收獲:以后遇到新問題時,我們也可以先猜測一個結果,然后對這個結果作仔細的分析,對的,說明理由,錯的,查找出原因,再作進一步地思考。 《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第二學段的“數學思考”的學段目標又有如下說明:“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這兩項目標,前者涉及猜想,后者涉及到驗證。猜想是進行探究學習的起步。古往今來,不少發明家可貴的發現,均源于猜想。由此看來,我認為應該組織學生主動參與猜想與驗證的數學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使數學學習活動真正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啊!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23
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是數學運算的重要基礎知識之一,能否掌握好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評價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運算能力,擁有良好的數感的一項重要指標。本節課教學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在分數加減法運算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成功之處:
1.注重引導學生構建分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之間的內在聯系。分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含義完全相同,所表示的意義也相同,加法都表示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它們的`計算方法從表面上看似不同,但是實質上是相同的,其特點: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就是要統一成相同的單位才能進行計算。在教學例題1時,通過小精靈的提示:你能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嗎?實際上是給學生指明了探索的方向:轉化為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通過學生自主思考發現:分數的分母不同,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利用前面學過的知識通分把異分母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這樣就可以進行計算了。也就是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減。
2.注重轉化思想的培養。小學階段,教師不僅僅進行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鑰匙和靈魂。在本節課中,轉化思想的滲透尤為重要。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就是把新問題如何轉化為舊問題來解決,重點讓學生經歷將新知轉化為舊知的過程,也就是把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轉化為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問題。強化這一思想會對于孩子今后的學習受益終身。
不足之處:
在計算中一是發現個別學生通分使用的是公倍數,而不是最小公倍數;二是計算的結果沒有化成最簡分數,特別是3的倍數的分數很多學生沒有看出來,導致出現錯誤。
再教設計:
重視通分的方法,重點對3的倍數的分數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24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小數的互化、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后的`一個知識點。
教學中,先讓學生嘗試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讓學生運用舊知識嘗試新問題。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一些與學生聯系緊密的生活素材,并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只要留心觀察,數學問題就在自己身邊。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再進行交流,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長此以往,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有很大幫助。同時,鼓勵算法的多樣性,可使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這部分知識是計算教學,相對枯燥。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更能吸引學生主動、高效率地參與學習。使他們在體驗中理解、領會了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方法,練習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25
這兩天的課堂上一直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在教學時,我先以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口算練習作鋪墊,然后隨機出示一題異分母分數加法讓學生口算。在學生出現疑惑時,再讓學生討論,相機揭示出課題,這可能也就應了“以疑激欲”這句話吧,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一時間濃郁了許多,接著以比一比的形式進行練習,學生也都是其樂融融,可想而知這樣的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差的,可是這兩天的作業,學生的正確率卻是大不如前,每次作業都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要訂正,把我改的頭都暈了。真搞不清,這批學生是怎么回事?
我想起了我平時的教學,自從接觸了課程改革,自從接觸了新教育實驗之后,在我的教學之中,都能夠自覺的貫徹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滲透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卻不見有多大的提高,這也正是最令我困惑的,為什么課堂教學的效果有了很大的進步,可考試時的質量卻不見提高呢?
我突然想起了師范時學的《心理學》教程中對于記憶曲線的描述,我們的數學作業的設計不就是迎合了這個記憶曲線的規律嗎?每天課上要做一定量的練習,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當天的中午作業不就是對學生課上所學的一次鞏固嗎?而家庭作業是對課上所學的再一次鞏固,只有經過這三次的鞏固,我們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學得扎實有效。可是我們現在的學生所做的作業不就反映了他們的作業態度嗎,在這樣的作業態度下,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又能鞏固多深呢?
這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學生的知識要想學得扎實,就必須加強這每天兩次的課外作業的作業質量,改正學生作業時的態度。我自認為我的課上學生的興趣已經被激發了出來,可是到了課外沒有很好的監督,尤其是家庭作業缺少了家長的.有效配合檢查,學生家庭作業質量是和不做的效果差不多,這樣的教學效果能出來嗎?
這兩天我開始了對學生實施做錯題目進行懲罰的措施,在這樣的懲罰措施之下作業的正確率還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也看出了學生的那不愿的情緒。這使我的內心始終感到不自在,因為這樣的手段已經讓學生完全喪失了學習時的樂趣,只是為了片面提高學生考試時的成績,提高所謂的教學質量,為了達到學生在正常情況下難以達到的優秀率和及格率而強迫學生在做他們不愿意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們現在的教育。也許在不久后的期末考試中,學生們能夠考出一個非常好的成績,讓領導們滿意,讓我的虛榮心得到滿足,讓他們的家長看了咧開了嘴,可是這幫學生卻成了什么呢?又一批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嗎?我不知該……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26
本節課教者按“激疑—操作—討論—應用”的線索,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發現新問題,“創造”新知識。充分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新思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以舊引新,激疑,激趣。
本節課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找準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利用正遷移規律,巧妙地以舊知引出新知。熟悉而新穎的學習內容,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疑問和求知興趣。
二、操作、討論,引導、解決問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
(1)多提供說的`機會
讓學生把思維說出來,注重學生思維的表露,激活主體自身已有的知識,鼓勵學生討論,使學生都有充分表現的機會,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素質。
(2)多提供操作的機會
動手操作,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讓學生不僅用眼看,還要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協同活動,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活動”中創新,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學生可接受的形式,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
(3)在“活動”中精心設計提問,相機引導
在學生操作、討論過程中,老師的提問引導,機智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意向,啟發思維,點撥疑難,指導方法,讓學生自己學會、會學。
三、形成能力,應用知識
采用各種不同層次的練習,根據學生的實際,正視學生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讓學生學中做、做中學,運用已有的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激發創新的意識。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 篇27
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
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先復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讓學生知道兩個分數相加減分母一定要相同,也就是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然后出一道分母不同的兩個分數相加的題目。問:“怎樣才能相加?”學生回答:“先通分,變成同分母分數,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法法則進行計算。”師生共同完成題目。再出一道分母不同的減法題,讓學生嘗試練習,并告訴學生把上題的加號改成減號就行了。
通過練習大多數學生能完成作業,效果還不錯。完成了教學目標。
但是有個別學生不理解為什么要先通分,就直接分母與分母相加減,分子與分子相加減。如果遇到分母小的分數減分母大的分數就反過來減。看到這樣的情況我不知道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修改
1、改變教學方法,變接受學習為主動探究學習
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經驗,越是容易得到的東西越容易忘掉。而來之不易的東西記憶深刻,有的甚至終身難忘。對知識也是這樣,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為學生提供探究知識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問題的探究中去,給學生思考,動手的時間,這樣得到的知識掌握牢固。于是我改變教學方法,先以小組合作完成和兩道計算題。每組有兩張表示和的園片,讓他們不管用什么辦法計算出結果,只要能說出理由就行。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是的兩倍,把的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兩倍得到,和的分母相同,可以相加減了。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使學生自己探索總結出異分母分數相加減,要先通分再加減這一道理。這個活動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
2、讓學生在探究體驗后,深刻理解異分母分數相加減要先通分的道理。
分數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和前面學過的'不同長度單位要化成相同的長度單位;不通的面積單位要化成相同的面積單位,才能相加減是一個道理。使學生牢牢記住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定要先通分,再計算。
3、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一個好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例題,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對過生日很有興趣,用過生日分蛋糕做題能一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著問:“小紅吃了蛋糕的,爸爸吃了蛋糕的,他們倆共吃了蛋糕的幾分之幾?”利用生活實際問題鞏固新學內容效果很好。最后提出課外延伸:“求剩余蛋糕的幾分之幾?”這樣培養了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4、小組合作時,第三組的同學操作能力稍差一些,有待今后輔導。
通過兩次教學反思的比較,使我深刻認識到數學教學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學生能完成作業就行了。而是要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新知,這樣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05-26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04-01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課堂教學反思04-22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反思(精選20篇)05-17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課堂教學反思03-18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優秀教學反思范文05-30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6-06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02-14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