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精選20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1
《沁園春·長沙》一詞是毛澤東代表作之一,抒發了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的理想和抱負。就教材而言,這首詞是整本書中的第一篇課文,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就學生而言,同學們對毛澤東有崇敬之情,渴望了解毛澤東這個人,尤其是青少年時期的毛澤東是怎樣的,因此對學習本詞有著濃厚的興趣。就知識掌握、能力培養而言,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朗讀,鑒賞詩詞的能力,所以教學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在理解和誦讀的過程中體會該詞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我的教學設想是:首先是從毛澤東生平事跡導入,引出高一新生來到新的環境前的志向,以及在新環境中的堅守。其次是關于詞這一文學樣式的.介紹。重點教會學生讀詩。再次是把握詩歌的根本性問題:景物——特征——情感。即景物、意象、意境的概念。掌握詩歌鑒賞的兩個根本原則理論:披文入情與知人論世。最后是把握詩歌中景物描寫的方法:視角變化、動靜結合、色彩對比、渲染烘托。
兩節課下來,覺得學生對詩歌的鑒賞有一定的收獲,美中不足的是我太注重課堂結構流程的完整,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重點,課后我經過反思認識到在詩歌教學中以下幾個方面一定要突出強化:
一、學生自我體驗的培養發掘。
詩是一種文學表達形式,鑒賞詩歌是對詩人創造的意象世界的再度描摹,從而讓我們沉浸于“對描摹世界的再度體驗之中”。學生階段,應該學會欣賞感悟,否則,會少了很多美的情感體驗。具體過程就是通過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進行聯想和想象再現詩中生動、鮮明的意象,通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領悟詩的主旨和意味,增補詩中沒有說出的內容,表達獨特的感悟,緩緩咀嚼出詩歌的滋味。可在學生再讀和品讀環節中讓學生自由發表對身為革命者的毛澤東的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的感悟。可以讓學生從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四幅圖中任選一幅感悟鑒賞體驗。
二、學生誦讀詩歌習慣的養成。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又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都是極有道理的,形象地說明了讀的重要性。語言僅靠老師講和分析是不能學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讓學生讀、背,所以我們才收獲了兩千多年無比燦爛的文學碩果。學詩歌要重視讀,更要學會帶著情感讀,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古人云:“詩緣情”,“情動而辭發”。朗讀者必須披文以入情,表情以達意。這要求學生朗讀時必須先體會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務求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方能打動聽眾。因為詩人藝術概括生活的同時,總是展開想象的翅膀,上下求索,馳騁古今,籠天地于形內,措萬物于筆端。那么解讀詩作的最佳境界就是把詩人的想象還原,這一點不太容易做到,但我們可以誦讀,讓學生展開自己聯想和想象的翅膀,盡力地去接近詩人,從而做到切實體會作品內容。就本課而言,課上加強誦讀指導,有利于學生體會詩歌的音韻美,也有利于學生把握詩歌內容體會詩人情感。可通過不同方式的“讀”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驗詩中的節奏,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
(1)聽讀,初步感受詞的意境。
(2)學生自由朗讀初讀,入境,審美感知。
(3)齊讀,深入體會詞的情感、意境。
(4)再讀,歸納概括內容,章法。
(5)品讀,激情體驗——聯想想象。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2
在開學后,我沒有正式上新課。因為根據經驗,高一新生一個普遍特征是有熱情,對什么都感到很新鮮,但同時又非常盲目。特別是語文學習,頭緒很多,如果直接上新課,很多學生會僅僅停留在對一些細微的、具體的問題的解析上,而很難有語文學習的宏觀把握。
因為是詩歌單元,所以我先找了一些比較經典的愛情詩,比如舒婷的《致橡樹》、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等,并布置學生把這些詩改寫成抒情散文,同時學生也嘗試自己寫寫詩,因為是愛情詩,所以學生一下子就對詩歌產生了興趣,也對語文學習更感興趣了。接著我就把學生分成小組,收集有關描寫秋的詩歌,然后過渡到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我有意引入較多的有關秋景的詩句,與學生一起誦讀、品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分析、鑒賞都必須建立在學生讀懂詩詞的`基礎之上。由此,我采用誦讀方式,幫學生疏通字詞,解決詞意,讓學生對本詞先有一個整體的感覺。再次,在詩詞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是可感,可親的;情是景的靈魂,是輕靈,飄渺的。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進而了解作者。
基于這一認識,在教學中,我著重落實了對于本詞的秋景賞析但又不局限于對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3
今天教完了《沁園春·長沙》,感覺不如意。首先是覺得不能實踐新課標的理念,與過去教學沒有什么區別:老師講得過多,學生活動不充分,不知道學生在學過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收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把握意象,我是這樣處理的,導入后讓學生說詞中哪能句話最能表現毛澤東偉大的政治抱負,學生說出了“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我就引導學生思考是什么引發詩人毛澤東的這一追問,有學生說“萬類霜天競自由”,我就進一步地引導思考學生“萬類”是哪些,“競自由”的表現是什么,也就是我布置的預習題“詞中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的特點是什么?這些意象組合成的畫面給人什么感覺?”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最后總結出了:詞的上片寫了一幅色彩鮮艷、生氣勃勃的湘江秋景圖,正是這壯麗的秋景讓毛澤東心潮澎湃,發出了“誰主沉浮”的哲理追問。這里回憶起來思路很清晰,線條很流暢,但在教學過程中花費時間過多,主要是老師講解過多,比如對意象特點的分析,就改不了老師講解的老習慣。講完上片就快下課了,對下片只提出了問題:上片所問“誰主沉浮”,下片作出了回答嗎?學生回答:“同學少年。”便下課了。下片的教學法用了三十分鐘的樣子,其余時間讓學生做練習。
本來用一課時教完的,結果卻用了兩課時,還有一個原因是導入用得時間過長,我從章士釗評價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有帝王氣象”說起,說到了朱元璋的《詠雞鳴》、黃巢的《題菊花》然后說到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其實也有帝王氣象,問“哪句話最能表現毛澤東的帝王氣象”,由于所引用的詩學生不熟悉,我在黑板上板書,用時較多,所以花多了時間。我一上課叫學生朗讀,有一個學生就說那女生的朗讀聲音太小不能表現毛澤東的偉大政治抱負,其實我本該揪住這“偉大政治抱負”提問的,但當時就是沒有放棄自己的備課內容,造成時間浪費。這就關系到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的問題,教師要進行預設,但也不能被預設捆住手腳,當然有時也有“顯擺”的心理在,這也就是教學觀念的問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要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要顯示自己的才學。
這是這個學期的第一節正課。首先開始的就是詩歌。本身而言,我自己并不擅長詩歌,而目前的高中生詩歌學習的能力也比較弱。所以,在第一節課,我主要的思路是教學生如何學習詩歌。
一、問學生自己是如何學習詩歌的?
基本上的同學會提到理解問題,有些同學會忽視朗讀的重要性。
通過我自己的總結,詩歌學習包括:了解背景;初步朗讀;理解情意;有感情朗讀;自我思考。
其實應該要在整堂課中貫穿如何學習詩歌,這樣學生就有可能通過課堂的學習記牢這幾個環節。而一開始就把幾個環節亮出來,在后面的時間里又沒有進行及時的提醒反復,效果可能會差一點。
二、初讀詩歌,檢查預習效果,解決字詞問題。
在一個班級是全班齊讀,在另一個班級是請幾位同學讀。還是后者的效果好一些。不過也要看學生的積極性。有的班級學生根本就不會站起來朗讀,即使站起來,聲音也很小聲,再加上問題都差不多,并不能很好的檢測他們,反而會引起學生的恐慌。而有些班級學生比較積極,水平也各異,上課情緒比較放松,教師的點評比較有效。
三、理解情意
這首詞寫了哪幾幅圖景?有些學生對圖景這個詞都無法理解。三班的基礎比其他兩個班級會差一些,需要更多的耐心,要鼓勵學生或錯或對的回答,而不要先指出他們的錯誤,不要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在三班上課,需要更多的耐心和鼓勵,從基本的開始講,慢慢引導他們。這節課里,在三班已經是最后一節課了,我有點急躁,對學生如此簡單的問題都不懂,沒有心理準備,對他們有點兇,可能會打擊到他們的'自信心。下次要多加注意。
有些班級說是三幅圖景,有些是兩幅圖景。而我是迎合了學生的看法,認為三或二都可以。這其實是錯誤的做法。應該事先對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并想到足夠的理由來應對不同的看法。
對詩歌進行了解釋。
在解釋過程中,我太想把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傳遞給他們。但是在過程中,我運用的方式是追問,不停的追問,問不出來的地方,就自己來講解,缺乏教學的技巧。
在和學生討論該用“獨立”還是“佇立”時,引導學生不同的沖突,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考。這個環節我比較滿意。
四、有感情的朗讀
自讀——齊讀——請學生讀。
在有些班級的朗讀指導比較有效。通過我的分析,讓他們更明白這首詞的深意,以及該如何具體去朗讀。
最大的問題還是教學語言太過瑣碎。特別是對問題答案的整合。可能是因為沒有準備充分,所以自己就說不連貫。上課前,還需要準備更充分一些。不要出現太多不規范的語言!
從大處著手,要領略到這首詞的豪邁風格。其風格的體現,最重要的就是朗讀。從目前班級的朗讀情況來看,做得并不是特別到位。我分析一下了原因,高中手之所以不愿意舉手回答問題以及更不愿意舉手來朗讀文章,有主客觀方面的因素。主觀方面,擔心自己所讀或者所回答的問題不夠好,引起同學的哂笑。傷了自己的面子和尊嚴。客觀方面,確實是不是太熟悉班級同學,倘若熟悉了。就可以放得開一點。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要求同學的點評,點評的同學說好話我會問好在哪里,說不好我要他示范,讓他們有了畏懼心里。于是乎,在課堂互動這一塊,就有點打不開。但是目前主動舉手的還有幾個。
從小處著手,對詩歌文本的分析來看,同學的分析能力和欣賞能力實在是基礎薄弱,不過詩歌的欣賞和分析確實也很難——但不能因為難而止步。在文本分析的時候,學生還是具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的!“獨立寒秋”之“獨立”二字,教材分析中有三種意思,其一就是確實是一個人,第二,與下文的“攜來百侶曾游”相照應,第三,就是表現了年輕革命家砥柱中流的英雄氣概。另外,從古代詩歌中的傳統出發,例如杜甫的“天機近人事,獨立萬端憂”,金圣嘆就點評“操危慮深”。但是在點到學生如何理解獨立的時候,也有同學說道了毛澤東的心境的些許悲涼。其理由就是毛澤東即將南下廣州,離開生活學習工作達十三年之久的長沙,內心會有不舍,再加上一個人,怎能不悲涼呢?這個是學生發現的,這種說法我當即肯定,是啊,我離開三年之久的瑞安還那樣依依不舍呢。
另外,由于湖南省長趙恒剔派兵逮捕毛澤東,這種孤立無援的境地應該說是“獨”字所包含在里面的。我個人覺得還有一點,就是在一大二大三大之后,陳獨秀和毛澤東的關系也越來越不好,這個時候的毛澤東應該內心也有孤獨感的。
不管后面的秋景描寫多么壯觀豪邁,不管多么有氣勢,有年輕革命家的偉大,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毛澤東細膩的情感也不可忽略的!
另外,我覺得如何引導同學們自己主動發現問題很重要。李鎮西老師說,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要讀出問題,讀出自己。詩歌何嘗不是如此呢?但是學生做到這一點需要老師的引導。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問學生們可曾有問題沒有?他們會異口同聲地說沒有。但是我卻問:一首詞中毛澤東為何會幾次用“萬”呢?幾次用動詞“擊”呢?又說明了什么?這樣帶著他們進入了思考。可是,如何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還是一個未待解決的問題。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4
作為公開課,該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比較新穎,但也應該考慮學生是不是真有收獲。
1、 從老師讓學生展示預習成果的這一塊看,感覺不太現實,疑是作秀,與日常的教學課相距太遙遠。
2、 在老師設置的“答辯”這一環節中,過分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有越俎代庖之感。
3、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且不說學生的提問質量高低與否,學生能主動提問,覺得老師還是很成功的。
這是當時寫的主要幾點,現在回過頭來看,又有了不同的意見。
曾經研讀過王榮生老師的《從語文教學內容角度出發的評課標準》,很受啟發,但具體操作起來感覺有難度,有一位老師說這是專業性的評課標準。也許,對我們一線老師來說,下面的評課思路我們更容易掌握。“一般來說,公開課應遵循這么四個層面,依次展開。第一個層面:這堂課是一個什么設計思路;第二個層面:這種教學設計思路運用得成功與否;第三個層面:這種教學設計思路體現了一種什么樣的教學理念;第四個層面:這種教學理念是不是一種正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因此,公開課必須具有鮮明的理論追求。
對于自己上次關于《沁園春·長沙》的評課內容,現在最想推翻的就是第二點。因為當時的出發點是單純從教學角度來看的,而實際上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學活動,是教學評論的一種特殊形式。通俗點說,上公開課有點類似于T型臺上的模特兒,窈窕淑女們身上的翩翩霓裳不是拿給臺下的百姓穿的,是給臺下的觀眾看的,它們展示的是服裝界的一種流行趨勢,體現的是服裝設計師的一種設計理念。因此我把第二點改為:整堂課能體現我們現在提倡的新課改理念-關注學生的發展。有時對于學生的潛力,我們老師可能難以相信。但事實上,在更多情況下,是我們老師不愿放手,老是想把學生保護在自己寬大的羽翼下。課例中,這位老師讓學生課外去查找課文的相關資料,如果任務清晰、如果時間充裕,即使最后找出來的內容不是很完整、很準確,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在實錄中,我們看到那位“生1”倒也介紹得頭頭是道,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了,當然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還可以精益求精,讓這節公開課真正成為“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動感地帶”。
在正確理念的指導下,有了明確的目標,那就要看這方法與目標是否一致了,如果方法運用得熟練,則更佳。本節課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還是比較新穎的。比如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比較強,采用了交流、答辯(生1告訴大家他的觀點、然后得到別人的信息反饋,再進行雙方之間觀點的交鋒和碰撞)。但是,在這里關于辯論的內容我不敢認同。因為在這里這位學生雖然課外資料搜集比較全面,但作為學生,不可能理解很透徹,要招架來自全班同學的質疑,會勉為其難,充其量也只能算是象征一下而已。老師在備課過程中,除了要吃透文本,也要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心理圖式,他們的認知加工過程。再怎么新穎的'方式,一旦與教學內容錯位,就絲毫發揮不出它的作用。在這里,我其實已經把第三點也解釋了。過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就把老師的主導地位給削弱了。③“師-生之間的交往主要決定語文教學所能達到的高度,生-生之間的交往則決定語文教學的質量”。一節課要達到一定的高度,教師就要掌握好學生原有圖式和言語對象的連接點,過高或過低都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標更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在課堂上學生能夠積極回答、自覺質疑,展開相互間的交流和討論,形成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應該是很不錯的。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提問的方式、提問內容的難度都學要好好把握。例如,老師借“激濁揚清”一詞引出詞的風格的時候,有這么一個問句:“那么是不是婉約風格呢?”全班學生:不是!應該是豪放詞!我覺得學生對于老師的提問會引起異口同聲地回答,這其中勢必更多帶上了形式的東西,學生心里到底有沒有掌握、有沒有內化,就值得懷疑。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5
今天上完了《沁園春·長沙》,在備課的時候我把意象及情與景的關系作為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何突破重點和難點,我在設計上想了很多的辦法,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寫情,我從作者的寫作思路上切入的,讓學生朗讀課文,并抓住文中線索性的詞,根據線索詞的變化,理清作者寫作思路,如“立”、“看”、“悵”、“憶”、“記”。
上片重點講看的部分,寫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抓住哪些典型事物,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學生回答“山”、“林”、“江”……,由此引出意象,指自然事物,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為了更好的理解意象,以初中學過的《天凈沙·秋思》為例,加強學生對意象的理解。作者寫了這些意象,有什么樣的特征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呢?這首小令學生很容易理解。從而和古典的詩歌聯系在一起,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另外注意寫景詩的寫景角度,描寫手法
寫這些意象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手法呢?注意觀察角度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這些意象組成的一幅什么的圖景,這樣的景色下引起作者深深的思考,發出了誰主沉浮的感嘆。進而過渡到下片,那上片主要是寫景,下片呢?抒情,寫景是為抒情做鋪墊的。
下片注重抒情,這就和作者的經歷、精神氣質有關,和知人論世結合起來,
在這樣的壯闊的背景下,作者所抒發的是革命豪情。
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從表現手法的角度看,學生根據板書能夠分析出來,很容易想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中顯志。
從講的效果來看,學生分析的很到位,但從整體來看,教學過程有一點亂,對課堂的把握度不夠靈活。
為了鞏固學生對意象的理解,我又找一些題進行跟蹤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毛澤東詩詞的特點。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1、在詩中作者寫了哪幾種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特征?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邊的楓樹、漁火、寒寺
幽寂、寒冷
2、通過對意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意象描寫,寫出了羈旅者的孤獨寂寥、愁緒滿懷的情感。
卜算子詠梅 陸游(南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1、這兩首詞都寫到了梅花的生存環境,這些描寫對表現梅花具有
重要作用。從詞中找出相應的詞語填在括號內。
毛詞:( 飛雪、懸崖、百丈冰 ),表現梅花(堅強不屈、以苦為樂 )的特點。
陸詞:(驛外、斷橋邊、黃昏、風和雨 ),表現梅花( 孤獨、寂寞 )的特點。
2、最能顯示出兩位詩人思想境界的詞句分別是:
毛詞: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陸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3、這兩首詞各自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毛詞:樂觀自信 胸襟博大
陸詞:寂寞 孤獨苦悶
4、下列對兩詞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明寫梅花,實則點明作者的心境。
這個“愁”字,包含了作者幾多失意,幾多愁苦!
B“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在作者,固然有“孤芳自賞”
之嫌,然而作者卻以極生動的撥動了讀者的心弦。
C毛詞好一個“俏”字!一般來說,“俏”字略顯浮躁,此處卻是個
例外,“俏”字不僅體現梅凌寒獨自開的氣質,更是盎然生機的反映。
D毛詞好一個“笑”字。“笑”是梅花喚醒 百花齊放的自豪一笑,兼
有牡丹笑之艷麗,桃花笑之沉醉,荷花笑之清傲。
為了提高學生對詞語的鑒賞力,我把前面寫景的句子改寫成了一道仿寫題,學生對這道題非常感興趣,而且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
根據提供的語境,在橫線處填上恰當的語句。
生活中,我們需要崇高。有了它,我們就會擺脫平庸和空虛,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這種認識,你就會發現崇高就在你的身邊:
它可能是一座山,讓你感受巍峨;
它可能是XXXXXX,XXXXXX。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個人,讓你理解偉大的純粹。
學生根據沁園春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進行聯想,做出的答案 是
它可能是一湖水,讓你領略至柔。
它可能是一線天,讓你體味寥廓。
它可能是一片地,讓你感悟蒼茫。
從學生做是的句子中看出,學生對語言的領悟能力是非常強的,把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運用。
另外他們還想出了很多
它可能是一片海,讓你體會遼闊。
它可能是一縷陽光,讓你享受溫暖。
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語文很感興趣。
總而言之,對課堂的整體把握還是有很大的欠缺。講完課這后,感覺教案寫得不太好,又重新進行了調整。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6
通過《沁園春·長沙》的教學,我從以下方面對自己的教學作一個完整的反思,以便更好的發現不足之處,及時調整,讓學生更好學習。
從學生來說,這部分需要學生有浪漫思維,和鍛煉相應大膽想象的能力,鑒于以前有接觸過類似的詞的形式,學生上課很有激情,鑒于我本著上詩詞時教師應當充當學生朗讀的教練,而不僅只是傳授知識的先生,所以學生尤其以課堂誦讀最為值得贊揚。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具體如下:
1、除了朗讀、模仿教師的范讀,學生的活動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師提問的層面上。不能說這種活動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提出問題階段的活動是非自主的。依據平時的教學實踐,我也幾乎認定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的探究價值是有限的,更不曾設想由此來組織課堂教學。
2、從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學生能認同自己研讀教材的'結論,而不認為學生具備自主完成較高層次的研讀的知識儲備。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學生課堂活動的基本表征是學生的表達,比如提出疑問,討論問題,展示議論或獨立思考的結果,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等等。而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我也沒有讓學生用較多的課外學習(如查尋背景材料)彌補這種不足,所以課堂上學生的活動似乎難以展開,教師仍扮演了主角。
3、從形式上看,本節課學生的群體活動就是朗讀。由于對時間因素的考慮和對獨立思考的重視,我并沒有強調合作(討論),于是學生的探究學習過程更多地表現為“一對一”的問答。但我仍以為自己較好地引發了學生的思維沖突,雖然問題的解決較多地借助了教師的講解和總結。
再從課本上來說的話,有幾點反思:
1、問題設計遵循了整體把握文本的原則,力圖使學生經歷從整體到局部的閱讀過程。提問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牽一發而動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層次感。
2、鑒于作品作為詞的文體特點,仍關注了一些難點詞句。沁(qìn)湘(xiāng)碧(bì)舸(gě)擊(jī)霜(shuāng)廓(kuò)浮(fú)遒(qiú)
3、備課時也把介紹意象和“詩品取決于人品”的論點定為教學目標,意在豐富學生詩詞鑒賞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對提高學生鑒賞水平應該說是大有裨益的。具體操作過程也引發了有價值的比較閱讀。最終的落腳點還是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學習作者的革命精神。
2、繼續訓練詩詞的閱讀方法與技巧
3、圍繞考綱知識要點,進一步加強全方位的訓練。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7
我的課已上到第三節課了,《沁園春·長沙》已翻過去好幾天了。但今天我才覺得這一課還遠遠沒有結束。首先,學生對這篇文章的興趣依然還沒有消去。今天有一位同學向我提出要《沁園春》的詞譜,說自己想試試用這個詞譜填首詞。這確實是個好主意。
我立刻對他說,我的個人主頁上就有《白香詞譜》,當然還需要細心揣摩,填詞很有講究,相信慢慢研究你可以寫一首漂亮的詞來。下午我就將《沁園春》詞譜打印出來送給這位同學。
他的'高興勁兒讓我也欣喜不已。其次,我覺得這篇文章的教學還有拓展的必要,特別是課后練習最后一題我只是草草收場,太不應該了。于是今天中午我沒有休息就上網收集毛主席的書法作品,打印出來。下午張貼到教室里去,讓學生好好感受一下一代偉人的浪漫情懷吧。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8
這是一首大氣磅礴的詞,從中我們可以讀出毛澤東博大的胸襟與革命的豪情,這節課的重點也就是要激起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壯志豪情。
因而在設計《沁園春·長沙》的教學目標時,即盡力體現這一點:
1、了解時代背景,了解并學習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寬闊的胸襟。
2、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通過主要意象來把握內容大意。
3、學習情景交融的藝術表現手法。
4、了解詞的某些知識,學習本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力的語言。這樣能讓學生在感受詩文美的同時,體會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寬闊胸襟,讓同樣熱血沸騰的學生們在這一學習中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
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角,備課最關鍵的是要備學生,應以學生為出發點,讓他們在自我探究中領悟文章的真諦,體會詩人的情感。在我的這堂課中雖然有學生的參與討論,但由于自己沒能很好地對他們進行引導,課堂的提問幾乎成了自問自答,課堂氣氛顯得有些沉悶,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再加上自己有些緊張,使得課程進度太快,在課文進行到三十四分鐘的時候基本內容已經講完。剩下的.時間,自己提前做了預備,雖沒出現課堂停頓的現象,但這十一分鐘成了課堂的“垃圾時間”,沒能高質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對教材的研讀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如何把握教材,從中讀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從而找到教學的切入點,這是一個教師上好一節課的前提。但在這方面我還有很多的欠缺,還沒能真正轉變自己的角色,依然停留在自己讀懂的層面上,沒能深入課堂,找到師生的共通點,這將是我今后教學首先要完成的任務。在這次課堂教學中,我把課文與馬致遠《天凈沙秋思》進行比較時,只做了淺層次的分析,如果能再做深入的探討,就更能讓學生領會作者的胸襟與氣概。
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不僅僅是知識的培養,還包括教學語言表達的培養,愛默生說:“完美的表達=55%的面部表情+38%的語調+7%的言辭”。只有這樣的表達才能讓學生體會到上課的愉悅,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這一點我還需要不斷地努力,在以后的教學中身體力行,爭取做一個現代社會需要的教師。
總之,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收獲了很多。評委老師的點評指導,更讓我受益匪淺,它增加了我對未來的信心。我會吸取教訓,不斷前進!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9
通過《沁園春·長沙》的教學,我從以下方面對自己的教學作一個完整的反思,以便更好的發現不足之處,及時調整,讓學生更好學習。
1、可取之處
(1)從學生來說,這部分需要學生有浪漫思維,和鍛煉相應大膽想象的能力,鑒于以前有接觸過類似的詞的形式,學生上課很有激情,回答問題比較積極,合作探究做得非常好,整個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2)學生普遍有自己的思維、思想,體現了課堂的'開放性和靈活性。
(3)從教師的角度看,備課比較充分,課堂調度適當,多媒體運用熟練。
(4)整體上看,較好地實現了對中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德育的教學成果。
2、不足之處
(1)因時間有限,個別問題討論淺嘗輒止,未能充分展開。
(2)在多媒體操作上有個別不恰當之處。
(3)語言表達應該更加簡潔、有針對性。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10
《沁園春·長沙》這首詞以其深邃的意境、激昂的情感和獨特的藝術手法,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審美體驗。然而,在教學這首詞時,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戰和收獲了一些感悟。
首先,我認識到對于詩歌的教學,不能僅停留在字面的解釋上,更要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因此,在課前準備時,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對詞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跡進行了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詞的世界。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詞的'韻律美。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如個人朗讀、小組朗讀、全班齊讀等,讓學生在朗讀中逐漸領悟詞的情感和意境。同時,我還結合詞中的意象,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畫面來感受詞的意境美。
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由于學生的基礎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在理解詞的情感和意境時存在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通過個別輔導、小組合作等方式,幫助每個學生都能夠更好地理解詩歌。
此外,我還需要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對詩歌藝術手法的分析。雖然我在教學中提到了一些修辭手法,但沒有深入剖析其在詞中的作用和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對詩歌藝術手法的講解和分析,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欣賞詩歌的藝術魅力。
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深刻認識到詩歌教學需要注重情感、意境和藝術手法的綜合引導,同時也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探索詩歌教學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在欣賞詩歌的同時,也能夠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11
教授《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后,我深感教學過程中的得失都值得深思。
首先,我在教學中注重了詩歌的誦讀。通過不同形式的誦讀,學生得以初步感受詞作的韻律美和節奏美。我鼓勵學生大聲朗讀,用心體會詞中的情感,并嘗試通過語調的變化來表達詞中的意境。這一環節的教學效果較為顯著,學生的朗讀水平得到了提升,對詞作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其次,我嘗試引導學生對詞中的意象進行分析,通過想象和聯想來感受詞中的畫面美。我選取了一些典型的意象,如“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并嘗試用語言描述出來。這一環節的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也讓他們對詞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然而,我也意識到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我沒有充分展開對詞作藝術手法的`講解。這導致部分學生雖然能夠感受到詞的美,但無法從藝術角度進行深入的分析。其次,我在教學中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情感的引導。這首詞作情感豐富,但我在教學中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得學生對詞作的情感理解不夠深入。
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合理安排課堂時間,既要保證知識的傳授,又要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分析;二是加強對學生情感的引導,通過創設情境、激發想象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詞作中的情感;三是加強對詞作藝術手法的講解,讓學生從藝術角度欣賞詞作的美。
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認識到詩歌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情感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情感需求,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詩歌教學方法。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12
上課后經過我的認真反思,本節課在教學環節上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1、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的培養,提高了課堂效率。我有意引入較多的.有關秋景的詩句,與學生一起誦讀、品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分析、鑒賞都必須建立在學生讀懂詩詞的基礎之上。由此,我采用誦讀方式,幫學生疏通字詞,解決詞意,讓學生對本詞先有一個整體的感覺。
2、抓住職高學生的特點,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提前預習,在上課時可以充分跳動他們的積極性。
3、通過播放朗讀錄音,讓學生跟著范讀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達到了學生有感情朗讀的目的。
當然本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有待改進:
1、應該給學生再長一點的朗讀時間,爭取能讓學生熟讀成誦,最好當堂完成背誦的任務,這樣能使他們找到自信。
2、今后應多思考一下該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真正做到有聲有色有效果。
3、多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概括能力,有許多學生心里明白但無法用精美、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
4、教師未能在詩詞鑒賞方法上及時給予學生指導,未能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掌握詩詞鑒賞的一般規律、方法,形成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
5,對于學生,應該使他們懂得提高文學鑒賞能力比應試更重要。
原文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13
在教授《沁園春·長沙》這首詞時,我深感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首先,我在引導學生把握意象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通過讓學生找出詞中最能表現毛澤東政治抱負的句子,并探討這些意象的特點及組合成的畫面給人的感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我也意識到,在教學過程中,我講解過多,導致學生活動不充分,沒有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此外,我在朗讀指導方面也存在不足。雖然我有意通過朗讀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意和感情,但在實際操作中,沒有將朗讀與關鍵詞的品味有機結合起來,導致朗讀指導的效果大打折扣。未來,我將進一步縮減教學內容,將重點放在朗讀上,并將朗讀與關鍵詞的品味有機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和對詩歌的感悟能力。
同時,我也意識到,在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教師需要進行預設,但也不能被預設捆住手腳,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反應進行靈活調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目標。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14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詞不僅展現了毛澤東博大的胸襟和革命的豪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在教授這首詞的過程中,我進行了一些反思。
首先,我覺得在教學設計上,我過于注重課堂結構的完整性,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重點。例如,在導入環節,我花費了較多時間介紹毛澤東的'生平事跡和詞的背景,雖然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也占用了較多時間,導致后續的詞句分析和鑒賞環節時間不夠充裕。
其次,在引導學生理解詞中意象和情感方面,我雖然進行了一些講解和提問,但未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更多地是在被動接受知識,而不是通過自我探究和討論來領悟文章的真諦。這導致課堂氣氛顯得有些沉悶,未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為了改進這些問題,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加注重以下幾點:
精簡導入環節,將更多時間用于詞句分析和鑒賞。可以通過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詞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探究活動。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和成長。
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詞的音韻美和意境美,同時也有助于他們深入理解詞中表達的思想情感。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15
《沁園春·長沙》作為毛澤東早期的代表作,其意境深遠,情感豐富,是一首極具教學價值的詩詞。在教授這首詞的過程中,我收獲了許多,同時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我在引導學生理解詩詞意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詩詞中的意象,如“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使他們能夠感受到毛澤東筆下的自然之美和革命豪情。同時,我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讓他們在朗讀中感受詩詞的音韻美和意境美。
然而,我也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詩詞背景介紹方面,我過于簡略,導致學生未能充分理解詩詞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寫作意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感悟。此外,我在引導學生分析詩詞情感方面也存在不足。雖然學生能夠理解詩詞中的部分情感,但對于更深層次的情感表達,如作者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他們并未能完全領悟。
為了改進這些問題,我計劃在未來的教學中更加注重詩詞背景的介紹,通過詳細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我也將加強對學生詩詞情感分析的訓練,引導他們深入挖掘詩詞中的情感內涵,提高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16
在教授《沁園春·長沙》這首經典詩詞時,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以期望在未來的教學中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首先,我意識到詩詞教學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詞的`意境和情感。在教授《沁園春·長沙》時,我試圖通過講解詩詞的背景、意象、語言特點等方面來幫助學生理解詩詞,但在實際操作中,我發現這些講解過于瑣碎,沒有形成一個整體性的理解。因此,未來我將更加注重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意境和情感,通過朗讀、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深入體會詩詞的美妙之處。
其次,我認識到詩詞教學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授《沁園春·長沙》時,我過于注重自己的講解,而忽略了學生的參與和互動。未來,我將更加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通過提問、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最后,我意識到詩詞教學需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教授《沁園春·長沙》時,我試圖將詩詞中的意象和情感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相聯系,但效果不佳。未來,我將更加注重將詩詞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來加深對詩詞的理解和感悟。
總之,教授《沁園春·長沙》讓我深刻認識到詩詞教學的重要性和挑戰性。未來,我將繼續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詩詞學習提供更好的指導和幫助。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17
回顧教授《沁園春·長沙》的歷程,我深感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并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我意識到詩詞教學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在教授《沁園春·長沙》時,我試圖通過講解詩詞的語言特點、意象等方面來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但效果并不理想。未來,我將更加注重通過引導學生朗讀、品味詩詞的語言和意象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
其次,我認識到詩詞教學需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授《沁園春·長沙》時,我過于注重詩詞的講解和分析,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未來,我將更加注重通過引導學生感受詩詞中的情感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動力。
最后,我意識到詩詞教學需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在教授《沁園春·長沙》時,我過于注重自己的講解,而忽略了學生的參與和互動。未來,我將更加注重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教授《沁園春·長沙》讓我深刻認識到詩詞教學的復雜性和挑戰性。未來,我將繼續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詩詞學習提供更好的指導和幫助。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18
在教授《沁園春·長沙》這首詞時,我深感其意境深遠,情感豐富,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教學挑戰。
首先,我在詩詞鑒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詩詞中的意象、修辭手法和情感表達,使他們能夠初步理解詩詞的意境和情感。同時,我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審美能力,讓他們在欣賞詩詞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文學的魅力。
然而,我也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在詩詞朗讀方面,我未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表現力。雖然學生能夠按照要求朗讀詩詞,但缺乏情感和節奏的變化,使得朗讀效果不盡如人意。此外,我在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詩詞內涵方面也存在不足,導致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為了改進這些問題,我計劃在未來的教學中加強詩詞朗讀的訓練和指導,通過示范、模仿和練習,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表現力。同時,我也將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詩詞的內涵和寓意,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詩詞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通過這些改進措施,我相信能夠進一步提升《沁園春·長沙》的教學效果。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19
在教授《沁園春·長沙》這首詞時,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學過程中的挑戰與收獲。以下是我對這次教學的反思:
首先,我覺得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較好地把握了詞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詞中的意象和情感,他們逐漸理解了毛澤東的革命豪情和博大胸襟。同時,我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鑒賞能力,讓他們在誦讀中感受詞的音韻美和意境美。
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在引導學生理解詞中意象時,我過于注重自己的講解,而忽視了學生的參與和反饋。這導致學生在理解意象時存在一定的困難,未能充分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此外,在朗讀指導方面,我也存在一些不足。雖然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但在具體指導時,未能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朗讀需求。這導致部分學生在朗讀時缺乏自信和表現力,未能充分展現詞的音韻美和意境美。
為了改進這些問題,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更加注重以下幾點:
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反饋。在引導學生理解意象和情感時,可以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和反饋,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領悟詞的真諦。
注重朗讀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指導朗讀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朗讀需求,給予他們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和表現力。
加強學生的自我體驗和感悟。可以通過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或活動,讓學生在自我探究和感悟中學習和成長,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 20
在教授《沁園春·長沙》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教學設計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雖然我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不少問題。
首先,我在引導學生理解詞中描繪的意象和體會詞人的感情方面做得還不夠深入。雖然學生能夠通過朗讀和討論對詞意有一定的理解,但在深入挖掘詞人的內心世界和革命精神方面還有待加強。
其次,我在課堂時間的把握上不夠靈活,導致教學過程略顯緊湊。未來,我將更加注重課堂節奏的掌控,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得到充分的展開和深入的探討。
通過這次教學,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未來,我將繼續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02-04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01-04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12-24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05-27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01-04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通用)06-20
【優秀】《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05-29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精選17篇)04-09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精選10篇)01-02
沁園春·長沙教學反思(精選10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