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教學反思1
通過這次月檢的過程中,讓我發現很多讓老師們驚奇的事情,小朋友們可以更好的自己去朗讀兒歌,更好的去認知這個兒歌,這樣的兒歌可以瑯瑯上口。我想這樣的結果是不停地去堅持滲透兒歌的結果。每天在不同的時候,利用充分的時間,為小朋友們播放兒歌,而在每次聽的時候,其實他們都是在記憶和復習的過程,我建議老師們應該抓住這樣的契機,更好的讓孩子去接受知識,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
對于億童英語來說,幼兒們通過vcd的觀看,豐富的圖片,瑯瑯上口的音樂,標準的發音,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樣,利用充分的時間去播放vcd,讓孩子在觀看中加深印象,從“冒話”似地復讀,到認識獨立說出單詞,唱出整首歌曲,而這個時間是很漫長的,只有老師的不停堅持,才會在階段時間內收到效果。而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每天的教學環節中,都是在不停地堅持做著為了同一個目標的事情,我相信一定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這次月檢就是一次堅持的結果,是孩子從認知到理解的過程的結果。
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塑造來成就的,而每一次上課,每一次的朗讀,每一次的復習,都成為了孩子成長的階梯。可愛的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可以通過努力,達到同一個效果,那就是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創造,為了自己的未來,打下最輝煌的基礎。老師相信你們,加油。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三)目標:
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準備:
具有兩組相對稱的圖形若干,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19頁《有趣的對稱圖案》、水彩筆。人手一張長和寬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紙、剪刀、水彩筆。已拼插好一半對稱圖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過程:
一、后面躲著誰(教師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圖形或實物,讓幼兒猜猜后面會是什么。再是讓幼兒折對稱圖形)
二、找朋友(展示圖形片,請幼兒在提供的圖形中找找每個圖形的朋友,說說它們為什么是朋友,再集體觀察兩個圖形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三、找一半(讓幼兒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對稱物體和自己身體上有沒有對稱的地方,指導幼兒操作活動材料,找出對稱的圖畫并涂色請幼兒觀察已經拼好一半的圖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對稱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動方案:
目標與上面同。
準備:
三張對稱圖片:三角形,花朵,小鳥。
對稱及不對稱圖片若干。
操作紙每人一張:有找對稱涂色的,有畫對稱圖形的。
過程:
一、猜一猜(分別出示三張對稱圖片的一半,讓幼兒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張全出示后引導幼兒觀察左右兩過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張圖片,讓其尋找對稱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對稱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體做對稱的動作)。
四、畫一畫(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涂色對稱圖案,最后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活動設計的反思: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
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于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如今有了首席備課人,但設計的活動思路不屬于自己,要使這活動盡量減少紕漏,那就精心的構思活動方案,琢磨活動過程,把握每個活動中每個環節,活動后進行反思。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應手去實施,因此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節中,引導他們發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節清晰、明了,重點突出。
活動目標的反思:活動的目標實而在,不空不廣也不難,并已在過程中很好的體現,特別是“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我覺得非常好,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而得到的正確答案。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反映。
活動過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面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著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么不一樣”,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著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面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后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并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說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松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非常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涂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涂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這就是我對“有趣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小班教學反思2
《蒼蠅蒼蠅快走開》是一個小班分享閱讀活動,通過對讀本的學習,讓幼兒掌握句式“蒼蠅,蒼蠅,快走開,不要落在××上”。并感知讀本內涵,增強幼兒衛生意識。在活動蒼蠅蒼蠅快走開中,我運用了遞進式提問、開放式提問、猜想式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來幫助幼兒學會仔細觀察畫面,關注細節,提高理解能力。
活動中,我感覺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想象力也很豐富,如:我問“蒼蠅落在長鼻子豬的鼻子上,它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可能發生什么事情啊?”有個孩子就說:“蒼蠅掉到小豬的嘴巴里去了。”語言能力發展特別快的幾個孩子,能看圖說出很多有關畫面的內容,如:當我出示第一幅畫面時,就有孩子在迫不及待的說:“一只蒼蠅飛在小豬的耳朵上。”“小豬在喝果珍,在吃漢堡。”“蒼蠅好臟啊。”等等。活動最后,蒼蠅道具的出示,提高了孩子們活動的積極性,孩子們熱情高漲,都沉浸在快樂的游戲之中。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掌握了讀本中的句式,也使孩子們充分體驗到了閱讀活動帶來的快樂,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雖然活動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對于活動中孩子們出人意料的回答處理的方式還不夠得當。比如:出示第一幅圖片,讓幼兒觀察時,吳易程小朋友就在下面說:“有一只蒼蠅飛在小豬的耳朵上。”我沒有及時的回應她,我應該先肯定她的回答,在引導幼兒說說蒼蠅落在小豬的耳朵上,小豬的心情怎么樣?另外,在活動中,我的語言不夠精煉、語速過慢,個別環節語言的過渡不太自然,沒有很好的運用引導語,在今后的活動中我會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注意活動中的每個細節。
小班教學反思3
時光飛逝,轉眼間小一班的孩子們園生活已經有一個月了,常規培養成效初見端倪。從剛到幼兒園的哭哭鬧鬧,不會自己做事情到會整理圖書、舉手回答問題,一系列的轉變記錄著孩子們常規形成的軌跡。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常規培養尤為重要,良好的常規會伴隨他們升入中班、大班、小學……如何培養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呢?
首先,要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喜歡老師組織的活動。
興趣是一切活動的開始,孩子會對老師的話、手中的玩具感興趣,自然不會再哭鬧,不會讓自己變得無聊。而此時,教師的職責就在于尋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例如剛開學時,我們播放歡快的音樂,在老師的帶動下游戲、活動,每一個孩子都被音樂、老師感染,自然而然的配合教師的各項活動,能夠學會認真傾聽,學會“我坐好”。
其次,不厭其煩,時刻提醒。
常規養成的初級階段,孩子們基本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發現,對于老師的話孩子大多數是左耳進右耳出,必須要老師時刻提醒,幫助幼兒記憶,形成一種習慣自然也就成為了常規。提醒也是需要技巧的,呵斥與鼓勵是兩種不同的常規養成方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我們選擇了“鼓勵”,在班上有的孩子聽到老師的指令,便能很快的做出相應的動作,例如,每天的排隊散步,動作較快的寶寶,我就會讓他當小隊長.
第三,為幼兒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孩子喜歡模仿教師的各種動作形態,老師說話的語氣,動作表情等等,可見榜樣作用多么重要。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能夠安安靜靜的講話,可是我們自己能做到“輕聲細語”嗎?我經常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老師和孩子們總是在吵吵鬧鬧中度過每一天。孩子進入幼兒園在一個新的集體里,極度的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克制住自己的情緒、聲音,用優美的聲音與孩子對話,紀律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出自教師行為對幼兒的影響。一個月過后,我們會很欣慰的看到孩子們的進步:大部分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常規,喜歡參與各項活動,并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
小班教學反思4
聽說游戲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語言教育活動,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了某些特別的機會。利用聽說游戲活動的開展,發展幼兒的語言學習,為他們語言能力的整體提高、為良好習慣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在《送南瓜》這個游戲中,目標是著重讓幼兒練習發出帶有n、l兩個音的“奶奶、南瓜和籃子”等字音;初步學會用禮貌用語稱呼“您”與“您好”,并把這些學習任務變成了游戲規則:游戲時每位幼兒手拿籃子,邊念兒歌邊走到南瓜地里摘一個南瓜,每次只能摘一個南瓜,摘完南瓜往回走到老奶奶那里,將籃子里的南瓜送給老奶奶,并大聲地說:“老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
活動的開展是采用情境法,創設了一個游戲情境,用生動感人的老奶奶角色扮演吸引幼兒,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再從打招呼中幼兒練習了“奶奶”和“您好!”;從打招呼——給奶奶送南瓜,送南瓜時要說“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利用兒歌替換送給奶奶不同的物品。一環扣一環,過渡自然,每個環節都圍繞活動目標展開。
本次聽說游戲《送南瓜》中的巧妙的設計激發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幼兒與環境、幼兒于幼兒、幼兒與教師之間都產生了積極有效的互動,使他們的“聽”和“說”都能處于積極狀態,用吸引人的玩教具,活動的變化,提問的技巧等,提高了幼兒語言活動的積極性。
拓展:送南瓜小班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區別并練習發出n.l兩個音。
2、要求幼兒聽懂并理解簡單的游戲規則,初步學會用禮貌用語稱呼“您”與“您好”。
3、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游戲活動,感受游戲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老奶奶頭飾
2、南瓜教具若干,籃子3—5個
活動過程
1、設置游戲情境
(教師帶老奶奶頭飾像幼兒問好,請幼兒發準“奶奶”的音)老奶奶年紀大了做事不靈活了,我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老奶奶把種在地里的南瓜運回家。
2、交代游戲的玩法及簡單的規則
要求幼兒手拿籃子,邊念兒歌邊走。兒歌念完后必須站在某一幼兒面前,然后將籃子交給她。交換位置后游戲繼續進行。聽到“老奶奶來了”的聲音后,幼兒應將籃子里的南瓜送給老奶奶,并大聲地說:“老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
3、教師參與并引導幼兒游戲
(1)教師帶領幼兒學習游戲兒歌,重點幫助幼兒發準“奶奶、南瓜和籃子”等字音。
(2)教師裝扮小朋友,邊念兒歌邊送南瓜,將籃子送給一位能力較強的幼兒。游戲開展2—3輪后,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到指令后將南瓜送給老師。
4、幼兒自主游戲
教師請3—5位幼兒給奶奶送南瓜,請一位幼兒扮作老奶奶。開始玩,其他幼兒念兒歌。
小班教學反思5
《小烏龜》這是一節音樂教學活動。首先我帶領小朋友復習律動《拍手點頭》,我引導幼兒聽音樂的節奏做拍手點頭的動作。接著出示小烏龜的圖片引出今天的活動主題,結合歌詞內容創編一個小烏龜的故事,幼兒對故事十分感興趣。故事講到小烏龜去爬山坡的時候我請幼兒自己創編進行創編,他們呀都能創編出不同的內容。
小烏龜是小朋友很喜歡的一種動物。在班級的自然角也隨處可見,剛好本次的音樂教學活動與小烏龜有關,課前我讓幼兒觀察自然角的小烏龜是怎么樣爬的 ,幼兒很感興趣,紛紛認真仔細的觀察還討論呢,這也為我的教學活動做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幼兒對烏龜的習性已經十分熟悉,當我問道"烏龜走起路來是很快的還是很慢的"時候有小朋友已經能準確的回答"很慢、很慢"。并且能自己說出原因。于是我讓幼兒學習像烏龜那樣背著一個重重的烏龜殼一樣走路,每個小朋友都做的有模有樣!還會學著烏龜很累的樣子喘息。這個時候我便抓住機會,告訴他們小烏龜爬山累了以后會發出一個像口號一樣的聲音,于是讓幼兒跟我一起學習,幼兒十分帶勁。
接著我出示背景大圖山坡,幼兒有了經驗,一看就會了,我逐步出示小烏龜、面包、糖果的圖片,使幼兒能一目了然。一遍唱完,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幼兒由于第一句和第三句的節奏一樣,所以在最后一句"嗨嗨 嗨嗨 喲"的時候總是唱成"嗨嗨 喲,嗨嗨 喲,"當然也有對的小朋友,于是兩種聲音混在一起十分嘈雜,很難聽。于是我請幾個會的小朋友幫大家唱最后一句,其他小朋友只要唱到第三句就行了。反復唱了兩遍,效果很好。我就對他們說,"這兩遍我們合作的很好,接下來我們要自己唱了,請你們分清楚第一遍的口號和第二遍的口號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再一遍下來結果真令我吃驚,竟然有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會了。我在進行分批表演的形式加深幼兒對歌曲的印象,更好的掌握歌曲的節奏。
在是創編活動環節中,將小烏龜替換成別的小動物進行創編并演唱,有了前面的基礎,幼兒替換歌詞創編并演唱,還是比較成功的,他們將小烏龜換成小鴨,小雞等,不僅能較熟練地演唱,有的幼兒還能加上自己的動作表演。幼兒教育網()
小班教學反思6
之前,幼兒園難免會有小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你扯了我一下頭發,我拉了你的衣服,你拿了我的玩具?我推你了一下。然后小孩子們都會跑到我這里來告狀,老師他干嘛干嘛干嘛了?這個時候,我就會叫叫犯錯誤的小孩子過來,讓他對這個小孩子道歉,說一聲對不起!然后高中的小朋友回答一聲,沒關系,兩個小朋友握握手,表示和好,于是一切過去。
但是,后來又出現了一些比較嚴重的情況,例如在吹吹打打中,小朋友摔跤摔流血了,或者誰把誰的飯盒弄倒了,或者誰用玩具把誰頭打了一個包,這是,卻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對不起就能解決事情。可是,孩子們除了說對不起,還能干什么呢!我一時半會兒也沒有想到好的方法。后來我發現,有的孩子,把別人碰痛了,人家都已經在哇哇的哭了,他卻,管都不管,自己玩自己的玩具,我問他,你把人家弄哭了耶?他回答我,我給他說對不起了。這個時候,我反應過來,對不起,真的沒什么用,我之前教導大家,犯了錯誤,要說對不起,這個行為,是不完全正確的。
在小問題上能說一聲對不起,能夠解決問題,但當做大事,對不起就沒有用處了,不過,孩子們的世界,除了說對不起,他們還能干什么呢?他們沒有錢,給其他孩子賠償,也沒有任何屬于他們自己的東西,給孩子賠償,就算他們能夠賠償一些東西,被賠償的孩子也不一定樂意,畢竟都受傷了,而且兩方的家長也不好調諧。之前我有看到說,孩子把另外一個孩子打傷,就帶著打人的孩子一起,去跟老師全程處理,被打傷孩子的事故,但是,并不是每一個老師,都有,辦法能夠去,這樣就執行。那么,遇到這樣的問題,到底該怎么來調節孩子們之間的矛盾,才既能讓犯錯的孩子,得到教訓,也能讓受傷的孩子,得到一定的安慰呢,我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
小班教學反思7
今天園里舉行公開課活動,也是我做為一名新老師,第一次在老師和孩子們面前展示,我帶的是小班,本來班里的孩子平時來的挺多的,可是不巧的是今天的公開課,因孩子生病的太多,來了僅有十八個小朋友,一切的預定計劃失敗,新的計劃活動要現場進行,本來就有點兒擔心的我,偏偏還有一個小朋友許澤成怎么都不坐板凳,但為了更多的孩子,我讓他呆在我的身邊,活動還要繼續。
小班孩子本就聲音不大,我擔心孩子少,聲音會更小,可是出乎我的意料,班里的小朋友都大聲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尤其是最為內向的宋立濛小朋友,她生病一直沒來,今天還是帶病上學,眼睛里面含著淚大聲的回答,大聲的說,大聲的唱,平時內向不太愛說話的她,今天卻如此的堅強,她從頭到尾眼里含著淚水,但聲音卻是最大的,回答問題也是最積極的,當時看到她那樣,我是既心疼又感動。
內向的孩子每個班都有,在這些孩子身上很多問題都很難處理。通過這件事情,我發現有時候,只看表面也并不能斷定孩子是怎樣的,孩子的內心世界是我們成人不能體會的。宋立濛的堅強讓我所反思,也讓我有所警惕,我要看到孩子的內心去,在以后多多觀察,多多鼓勵,多多贊揚。“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無論你、我、他,我們又有誰會拒絕別人的贊揚呢?更何況是這些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們,他們更渴望被欣賞,更渴望被贊揚。因為贊揚會激起人的心志,會開發人的潛能。它能讓人在逆境中看到曙光。這一點在幼兒身上尤為突出,尤其是教師的賞識教育更具有一定的導向性,他們會把這種賞識化為一種無窮的巨大動力,產生一種積極的、強烈的心理沖動:我不比別人差!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因此,他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投入到新的學習活動中。
在以后的教育活動或戶外游戲活動中,只要宋立濛舉手,我就會讓她來回答。即便是別的小朋友回答過的,我也會夸她是個勇敢的孩子。我相信這樣下去,內向的孩子也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教師從點滴入手,多給孩子一些信任和鼓勵,內向的孩子也能變得外向。
小班教學反思8
現場描述,發現問題:
小小班的幼兒剛剛離開家庭,進入集體生活,集體組織觀念還是一片空白。組織這群剛斷奶的孩子進行集體活動更是難上加難的事情。因此前段時間的集體教學活動的效果我總是覺得不是很理想,總感覺孩子們的興趣沒有被激發出來,而且師幼間互動也不是很好,總是我在上面講,孩子在下面聽的場面。
原因分析,解決問題:
直到經過了音樂活動律動《頭發、肩膀、膝蓋、腳》之后,我才初步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活動中我先出示生動的圖片,這些圖片足以充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我又用夸張的語言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然后再逐步引出歌詞,讓幼兒跟著哼唱,再配上些簡單的動作,加上教師自身的感染力,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歌曲,良好的互動因此而產生了!有了這次成功的嘗試,更我覺得在小小班的教學活動中應該根據小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理論支持:
以直觀的教具,生動形象甚至是夸張的語言和肢體語言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自身的感染力來感染孩子們的情緒,這樣一定能使活動更精彩,讓孩子得到更大的收獲!
小班教學反思9
小班的常規教育
教師在進行常規教育時,首先要明確常規不等于緊箍咒。在實踐中我們會發現,被要求排隊的孩子一旦沒有教師的監督,就會橫沖直撞、爭先恐后、難以自控。這說明有些不合理的規則束縛了孩子,教師應當認識到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正確的兒童觀的基礎上制定常規,將其看成保證幼兒身心發展所需的“潤滑劑”。如,教師講故事時,不是讓孩子們排排坐在遠離教師的地方,而是參差不齊地圍坐在教師身邊,氣氛很融洽,關系很親切。用這樣的方式組織活動,孩子們顯得十分愉快,也很配合,這正是良好的常規教育的外在表現。教師應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景提出適宜的要求。
培養小班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常規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班級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及幼兒的健康成長,應當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呢
常規的意義
常規是指幼兒的行為常規。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將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制定出一系列行為規范,讓幼兒經常固定地執行,從而構成良好的習慣,構成科學的生活秩序。如,幼兒睡眠、起床、進餐都有固定的時間;幼兒玩完玩具后應當放回原先的地方;吃飯要洗手;水杯應當放在貼有標志的地方等等。
常規的作用
培養生活規律
從幼兒個體的發展來看,建立良好的常規能夠使幼兒的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既能使神經系統得到有益的調節,又能使幼兒進取愉快地參加各種活動,促進身體健康。
由于幼兒來自不一樣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兒由于各種原因生活作息沒有規律,而在幼兒園則是按照幼兒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作出貼合科學的合理安排,幼兒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漸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時間觀念和有組織、有條理的辦事本事。
培養自律本事
自律是指控制自我,并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規則的本事。這種本事可經過遵守一日生活常規來逐漸培養,如幼兒在聽故事、進食、午睡或者自由活動的時候,需要控制自我欲念,做到進食不說話,排隊不亂擠,不強搶別人的玩具、不傷害別人等,漸漸地,遵守規則就會成為孩子們的自主行為。
建立安全感
人在一個有規律的環境里生活才會感到安全,幼兒也是如此,他們喜歡按照必須的程序做事。合理的.常規為孩子創造了一種有序的、和諧的生活,他們在心境愉快的情境中自然構成一種貼合其身心發展水平的規則意識和規范行為。
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常規應當簡單、明確,適合小班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僅有適合幼兒的本事要求,才可能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才愿意去做。
小班教學反思10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
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只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阿文的小毯子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于小班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在上阿文的小毯子時,提了一個教不醫回答的問題,我說:阿文在午睡的時候悄悄的對小毯子說了什么?對于提出的問題發現幼兒沒有一個答的出來,因為問的句子什么意思其實幼兒都還沒聽明白,以至于幼兒都不知道。其實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說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師范,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系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愿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啟發和提示,盡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小班教學反思11
中午,我剛來到班上,桑教師就告訴我,上午玩娃娃家時,汪起、李明兩個孩子不愛護玩具,把娃娃弄壞了,讓我午時抽個時間跟孩子們說說這事。我來到娃娃家一看,只見班上那個大大的娃塑料娃的頭已經離開了身體。并且腦門已凹陷,一只胳膊和一條腿也已經離開了身體。看著眼前這個支離破碎的娃娃,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沒想到班上的孩子這么“殘忍”,將一個好端端的娃娃弄成這樣,看來我要和他們好好談一談了。
吃完午點后,我讓孩子們圍成半圓坐下,在中間放了一張桌子,在桌子上放著受傷的娃娃,事先用一塊小花布將娃娃蓋上。孩子們坐好之后,眼睛都盯著桌子,能夠看出,他們都很想明白畫布下頭放的是什么東西。我走到桌邊輕輕地揭開了花布,全班孩子幾乎都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我們沒有阻止他們發笑,而只是看著娃娃,心疼地說:“多可憐的娃娃呀,昨日你還好好的,今日怎樣變成這摸樣了!你看你頭都掉下來了,腦門還凹進去一大塊,你的小胳膊小腿怎樣也離開了身體!……”聽著聽著,孩子們的笑聲止住了,眼里流露出心疼地眼神,有的還閃著晶瑩的淚光。之后,他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娃娃多可憐呀,我們應當保護他。”“都怪汪起和李明,他們倆搶來搶去,就把娃娃弄壞了。”“祝教師就是娃娃的媽媽,你看她,都心疼得掉眼淚了。”這時,我順勢引導孩子們說:“娃娃已經受傷了,我們也不要責怪是哪個小朋友弄壞的,教師相信,他們心里必須十分難受,咱們還是想辦法把娃娃的病治好吧。”聽我這么一說,孩子們立刻都圍了過來,爭著動手。我看了一眼站在不遠處想上來又不好意思的汪起和李明,我對孩子們說:“今日,還是請汪起和李明一齊給娃娃治病吧。”孩子們齊聲說:“好!”他們倆一聽,立刻跑上前來……
不一會兒,娃娃又恢復了原先的模樣。我轉向汪起和李明說:“你們倆有什么話要對大家說嗎”汪起先說:“今日我不該和李明搶娃娃,以后我必須要愛護它。”李明之后說:“我要好好愛護娃娃,再也不讓它受傷了。”我說:“是的,你們每個小朋友都是娃娃的爸爸媽媽,你們應當向你們的爸爸媽媽愛護你們一樣愛護它們、關心它們,讓它感到在咱班異常歡樂、異常安全。此刻,把娃娃送回家吧。”孩子們擁著我,把娃娃送回了娃娃家。
從那以后,我們班的娃娃再也沒有受過傷。
以往遇到類似的情形,我一般采用語言說教的方式,可效果并不夢想。這次我試著改變了一下,用心創設了一種能使孩子們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環境,經過情景表演的形式對他們進行了愛護玩具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開始,當受傷的娃娃出此刻孩子們面前時,他們都笑了,我沒有阻止,而是繼續進行情景表演,看著受傷的娃娃,說出了一番富有人情味的話,這段話激發了孩子們對手上娃娃的同情心,進而產生了要幫忙娃娃治病的想法。然后,我引導兩名當事孩子為娃娃治好了病,最終,其他孩子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愛護玩具的教育。這些不是經過教師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所能獲得的,而是孩子們從內心深處自我慢慢體會到的,相信在以后的游戲活動中,他們會去愛護每一件玩具。
由此可見,當發生類似問題的時候,教師不妨憤怒的情緒壓一壓,多一份耐心,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孩子們置身于情景中獲得自我教育,這比簡單的說教要好得多。
小班教學反思12
根據《石頭大玩家》這個主題我們生成了小班藝術活動《石頭變變變》,整個活動的進行,從課前準備―收集各種材料―自己的創意―動手制作―互相觀賞,孩子們始終處于興奮狀態。石頭是幼兒游玩中觸手可及的東西,孩子們經常被一塊塊形狀各異的石頭所吸引,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孩子們感覺沒有了大人的嘮叨,與花、草、樹木自然的交流直至用自己以前沒用過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愿望大膽玩耍,最大程度地發揮潛能。孩子在自由活動時間對自己帶來的石頭進行分享交流,幼兒對各種石頭非常感興趣,特別是有一位小朋友帶來的石頭,上面有他媽媽幫助畫的小人,其他幼兒看到后都想嘗試在石頭上作畫。根據孩子興趣的需要,我們就此產生了這個《石頭變變變》的活動。
整個活動,我主要是讓幼兒嘗試著應用多種生活化的材料和工具,結合自己的美術意想,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最大限度的發揮想象的空間,進行大膽的原始創作。為了進一步體現出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使孩子們能夠從這一個活動中,發掘想象的空間,激起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在引導觀察作品 →幼兒充分想象 →教師示范操縱這三個環節,我加以了重點的啟發和引導,循序漸進,逐漸打開幼兒的想象空間,拓寬思惟,使孩子們的想象思惟完全的激起出來。這一系列的環節設計實際上就是為了接下來的幼兒嘗試操縱環節而服務的,能夠使幼兒的創作更加的豐富多樣、也更加充分的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基礎。另外一方面,通過寬松自由的活動情勢,滿足幼兒玩的愛好,讓他們在嘗試中感受動手的快樂,和體驗成功后的滿足。
雖然是小班的孩子,但是他們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他們喜歡在石頭上創作,帶給他們的是新鮮感,孩子的作品千姿百態,沒有一個是重復的,有憨態可掬的大頭娃娃,有正在鳥窩里吃食的小鳥,還有稻草人在站崗。孩子們看著、說著,連續幾天都是一有時間就圍在展區周圍議論不停,班上仿佛成了園林世界。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個活動帶給孩子們無限的快樂和成功感。
小班教學反思13
《打雪仗》活動中,我改變了以往以幼兒動作發展為唯一教學目標的模式,我著重以幼兒的興趣入手。因為運動興趣是幼兒參加運動的主要驅動力,它不僅能提高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為達成增強幼兒體質的目的提供重要條件,而且能為其今后終身樂于參加體育活動打下良好基礎。在前期的活動中,孩子們對“打雪仗”特感興趣,于是我在此活動中,把游戲“打雪仗”也預設在內。我先讓幼兒用報紙自制雪球,通過自捏、自團,發展孩子的手部大小肌肉群,然后讓幼兒討論:雪球還可以怎么玩?通過討論,集思廣益,幫助個別幼兒,打開其思維,使運動內容更豐富、更新穎。在此基礎上,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開展競賽活動“打雪仗”。在活動中,孩子們興致極高,個個積極參與,大家爭著、搶著把雪球瞄準對方扔過去。游戲結束分出勝負時,贏的孩子歡呼雀躍,而輸的孩子則強烈要求再來一次,于是我提議讓孩子們討論,孩子們經過討論后決定以三局定勝負。最后,盡管贏的還是贏了,輸的還是輸了,但是大家還是非常開心,而且輸的孩子也不氣餒,他們紛紛表示下次一定能贏,他們的這種永不言敗、執意追求的精神,讓我非常感動。新課程中一再強調:要遵循整合性的原則。在預設的活動中,我除了游戲“打雪仗”以外,我還給孩子一段時間,讓孩子自由玩雪球,在玩中探索新的玩法,每當發現新的玩法時,我及時肯定、表揚,并跟他學,從而增強他的自信,激發他的表現欲望。活動最后,我則把孩子召集在我的周圍,大家坐下邊休息邊聊聊自己剛才最有趣、最開心的活動及玩法,在輕松、愉快、平等、朋友式的聊天中,孩子們的情感得到了滿足,從中真正體驗到了運動帶給他們的快樂。
在主題背景的活動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在選擇教材、運用教材時,一定要根據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的發展水平以及孩子的興趣點,來選取、整合教材,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同時,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喜好、欲望和愿望傾向,以各種游戲的形式開展體育活動的內容,才能逐步使孩子的運動興趣向高層次、長久性和穩定性發展。
小班教學反思14
小班幼兒都非常喜歡小動物,他們對小動物有著一種很特殊的感情,我從幼兒的這個興趣出發選擇了兒歌《小動物過橋》作為本學期的展示活動內容。我預設的活動目標是:1、初步學習兒歌,體驗趣味性和同句型反復出現的兒歌節奏美。2、嘗試仿編短句“**過橋***”,發展表達和仿編的能力。在活動設計方面,我并根據小班幼兒好模仿,喜歡游戲的特點,在活動設計中注重以游戲的形式,創設情景,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學習兒歌,通過讓幼兒用語言、動作等方式來表達對此作品的理解,并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展想象,學習仿編一句短句。
經過反復修改與準備,活動《小動物過橋》于今天上午正式亮相。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我用故事的形式引出課題,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然后,利用情景結合動物圖片,學習兒歌。在這個環節中,用遞進式的提問,幫助幼兒掌握“***過橋***”的結構句式。同時通過動作的模仿,使幼兒理解爬、跳等動詞。動作的安排把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也滿足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第三個環節,是嘗試仿編短句“***過橋***”,讓幼兒由純粹的學習語言轉入發散性思維,讓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活動的第四個環節是游戲《小動物過橋》,讓幼兒學做小動物,邊過橋邊說說是怎樣過橋的。活動在“小動物們過橋以后為小熊慶祝生日,一起唱生日歌”的情境中自然結束。
活動結束后,根據聽課老師的反饋,進行了反思。如果以后再次執教這個活動,希望能少一些遺憾。
1、運用游戲、圖片、動作等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并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較快地學會了兒歌。
2、在仿編的環節中,為幼兒準備的動物圖片種類太豐富,反而影響仿編的效果。
3、在游戲“小動物過橋”時,游戲情境設計得欠妥,特別是“小橋”的位置不是很合理,導致游戲時太擁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游戲的效果。
4、如果把圖片換成幻燈片,或者制作一個多媒體課件,幼兒會更有興趣。
小班教學反思15
今天我在教研組中上了開學以來的第一堂公開課,心里比較激動。由于是借班上課更是讓我不知所措。但是我活潑開朗的性格還是讓我用坦然的心態去面對了,小5班的小朋友還是比較配合的,而且在上課的過程中給了我很多的快樂。就這樣我的一節課很順利的下來了,本來以為小班的音樂課還是很難把握好的,因為幼兒都比較興奮激動,喜歡亂跑,有時候還要收不回來。還好課很順利的上下來了,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們組的前輩們給我提出了以下幾點:
1、《我是棉花糖》是歌唱活動,我的開始部分時間過長了點,側重點不明顯。應該在幼兒學唱歌曲部分適當可以再豐富點!
2、第一部分時,教師在引導幼兒做棉花糖的時候,可以讓幼兒適當的學做各種小動物的動作,為下面歌曲內容做鋪墊。
3、在唱唱棉花糖部分,教師和幼兒集體唱完一遍后,教師可以適當的請幾位能力強的小朋友上來表演。
4、在最后結束處,幼兒變動作時,可以讓幼兒定住造型,這樣會更加完美。
哈哈!加油相信在前輩們的指導下我會變的越來越棒!
【小班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班體育教學反思02-21
小班常規教學反思02-14
小班體育教學反思02-08
小班體育教學反思02-08
小班《水果歌》教學反思04-20
小班教學反思(15篇)04-12
小班打電話教學反思03-04
小班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04-26
小班教學反思通用15篇04-02
小班側身翻滾體育教學反思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