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1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為了讓學生弄明白幸福的真正含義,教學時,我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
1.從課題入手讀懂故事,進入生本對話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這個問題能不能從故事中找到答案。接著我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地讀讀課文,并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師:他們是怎樣弄明白的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把文中相關的語句劃出來,實現與文本的深層對話,學生畫句子,讀課文,交流。老師總結歸納。
2.再造想象,實現與文本的深層對話。
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里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如果此時結束這一學習環節,表面看學生似乎把課文的內容已經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去太遠,孩子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相機拋出了一個問題:這三個青年為什么會感到幸福?孩子們一聽,愣住了。他們可能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問題。我于是引導他們:想象他們在這十年中發生的故事。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編出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學生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跡。在他們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3、多元感悟,體會語文的幸福的含義。
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但他們說出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去肯定它。在這一課的最后,許多學生都說了很多與課文中不一樣的感受,這是真實的,是值得尊重的。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每次課后總能夠發現不足之處。
首先是讀的形式少:比如,我可以用默讀、生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比賽讀等方式。以讀為主。讓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
其次是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沒有體現出來:比如,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讀,出現了問題之后,師可以適當的往好的方面引導,再讓學生來爭論、討論。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師在評價,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學習。
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閱讀,出現了問題之后,教師可以適當的往好的方面引導,再讓學生來爭論、討論,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學習,說不定他們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獲。
通過教學本課我也學到了許多,我深深的感受到只要我們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認真備課,就會給學生帶來收獲的喜悅,學生也會給老師帶來快樂!讓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去尋找屬于我們自己的幸福吧!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2
很多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是什么是幸福呢?畢淑敏在百家講壇上有一句這樣的開場白:
人人都希望得到幸福,但究竟什么是幸福?有人說金錢就是幸福,那么為什么我們現在的人均收入已經提高了很多,但感到幸福的人卻并沒有比以前增加呢?是什么阻礙了我們去感知幸福。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隱藏了那些我們沒有察覺到的殺手?
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苦苦探索,為什么我們已經擁有足夠的金錢以及健朗的身體還覺得不幸福呢?
關于幸福什么這個話題我問過很多身邊的朋友,他們很多都說,幸福就是擁有很多的錢,很豪華的房子,很高檔的車子,或者一切想要得到就能得到的東西。于是有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誤入了歧途。
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十課有一篇關于童話故事的課文——《幸福是什么》,講述了三個牧童發現一口老泉,合力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做了一件好事。智慧的女兒稱贊了他們,并祝福他們幸福。當時他們還不理解什么是幸福,于是他們用了十年的時間去尋找幸福。十年后,三個牧童在小井旁邊相遇了,各自談了對幸福的理解。第一個說“幸福就是給病人治病,看著他們恢復健康;”第二個說“幸福是做很多對別人有用的事,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第三個留在村子的人覺得:“幸福就是種麥子養活很多人。”最后講智慧的女兒再次出現,揭示了幸福的含義。她對三個人十年間探索的幸福做了一個總結“幸福就是靠自己的勞動,很好的盡自己的義務,作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很簡短的一句話,卻讓三個男孩花上十年的時間去弄懂。
很多人都是走了很多的彎路,遇到很多的挫折,甚至有些人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才開始明白、感悟到幸福的含義。
一些人以為擁有很多的金錢就是獲得幸福,于是他的一生都是在求財,把每一分錢都攢起來,生病了也不舍得花一分,絲毫不亞于莫里哀小說筆下的阿巴貢最后弄得個眾叛親離,自己也早年病死的下場。
還有一些人,把幸福定于擁有沉迷于光鮮靚麗的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裝束,講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設備。我有這樣一個朋友,我們高中的時候在一起讀書,感情還算好。她的家境并不夠好,就靠母親每個月幫別人做家政供養著。但是她特別喜歡名牌的東西,常常騙家里要錢去買一些名牌的衣服或者包包,她的家很小,聽破舊的。每次跟她去逛街,她看到什么漂亮的東西,總要去瞧一瞧,摸一摸。幾千塊錢的椅子,只要她覺得漂亮,她都會想盡辦法把它弄回家去。在她的眼里,這些就是她的幸福,哪怕犧牲母親的一切。可憐的人啊!
在這篇《幸福是什么》童話故事中與上述的例子相對比,我不禁沉思了起來。在成長的路上,我有父母的細心照顧,有老師的循循善誘,有朋友噓寒問暖,按理來說應該是幸福的。可年少的我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我心安理得的接受他們給予的一切,嘴巴上卻還說自己不幸福,不快樂。甚至也叛逆過,拿著父母的錢天天泡網吧,不愿意回家。從不知道幸福為何物。少年不識愁滋味,偏愛言愁。而今讀了《幸福是什么》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
其實只要給予別人幸福,看著別人幸福,自己也會幸福。我們想得到幸福,首先要懂得分享幸福。只要你給予別人親切的微笑,別人才能給予你和善的笑臉。你給予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你給予別人無私的幫助,別人才會在你危難時,及時伸出關愛的雙手。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給同學慶祝生
日,看到同學收到禮物一臉幸福的樣子,我們也很快樂。同樣,在自己生日的時候,也能得到別人的問候。這就是一種幸福。
于是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不僅著重引導學生要懂得幸福就是靠勞動,靠付出。還要引導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我們的父母給于我們生命,感謝她們讓我們在這溫暖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感謝我們的老師,感謝他們傳授我們知識,讓我們有一雙聰慧的眼睛,可以看見未來;感謝我們的朋友以及那些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有了他們的陪伴與鼓勵,才有了我們幸福的笑靨,使我們在人生成長的路途中不再孤單。作為一個教師不僅要教導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導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好讓他們都能更好的成長。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3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幸福是什么》這篇童話就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幸福的真正含義。基于以上情況,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基礎,我打算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自瀆課文,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互助學習,能自己解決的小組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但確實有價值的問題再提出全班討論 上課時一切都按照設計的程序進行,半節可的自學時間過去后,我讓孩子們匯報合作學習的情況
主要分為兩大塊
1、提出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
2、說說本組已經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
表面上看,孩子們似乎把課文的內容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孩子們的生活相去甚遠,他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正當我苦于無處著手時,突然張文冷不丁冒了一句“老師,我最怕醫生了,總是打針。”我靈機一動,引導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第一個青年是如何在異地他鄉為治病救人的。可以說也可以合作表演,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最大程度的走進了第一個青年的身邊,感受到了他的幸福,理解了幸福的不同含義。
既然是教后反思,我在寫下以上的文字之后,不免感到一絲遺憾。對幸福的理解,一開始孩子只是停留在理解的表層,經過后來的“走近主人公”也增加了感性的體驗,應該說是有收獲的,但是我覺得自己忽略了對這一感受的再延伸,如果讓孩子們繼續思考自己身邊是否也有像這三個青年一樣的人,進而再想想自己是否也從生活中感受過收獲知識、幫助他人、尊敬長輩……這一切所帶來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4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為專題。都是優美的童話,以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人們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落到認識什么是幸福上。再抓住重點段的朗讀來感受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
在教學時,我就直接的導入,你們認為幸福是什么?你覺得你的幸福是什么?緊接著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再抓住重點段來理解全文即具體的分析課文。
在上完了這一課之后,就覺得學生還是沒有弄懂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也對自己做了一個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讀的形式少:
比如,我可以用默讀、生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比賽讀等方式。以讀為主。讓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
2、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沒有體現出來:
比如,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讀,出現了問題之后,師可以適當的往好的方面引導,再讓學生來爭論、討論。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師在評價,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學習。
3、對幸福的理解,我認為幸福就是付出,勞動就是付出。還要引導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錢時,你有想過你的父母的感受嗎?上課不聽講時,你有想過老師的辛勤勞動嗎?
比如:我在講到,假如你現在是病人,醫生把你的病治好之后,你會對醫生說點什么呢?有一個孩子就說到:醫生,我家里很窮,都快吃不上飯了。我可以不給醫藥費嗎?而且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你可以借一點錢給我嗎?我在上課時就沒有怎么好好的去引導,這種學生就是明顯的只知道叫別人幫助自己,不知道自己也要去幫助別人,就沒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老師不只是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好讓他們都能更好的成長。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5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文《幸福是什么》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反思本節課,我覺得對重點詞句的品讀還不突出。在學生學習時應該找出課文中心的句子(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品讀析句時,先理解詞語“義務”,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然后圍繞中心句找出文中相對應的事例一一品讀感悟。這樣直奔課文中心,再緊緊圍繞中心展開教學活動。這樣既適合略讀課文的教學,又能節約點時間去積累本課的好詞佳句,或者同學之間交流有關幸福的名言。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學中所注意的細節。
總之,教學本課后,我深深地認識到: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讓學生的人生更為燦爛,更有意義!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6
一、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恰當剪裁教學內容,讓教材成為一塊跳板。
《幸福是什么》為一篇幅較長的童話,故事生動有趣,通過三個牧童在智慧的女兒引導下尋找到幸福的過程,告訴人們“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別人有益的事情”的這一人生道理。雖然文章主旨明確,但要深切地體會語言、感悟哲理則有一定難度。在寫法上,作者善于布白留空,對于三個牧童分手后十年間的所作所為的描寫極為簡約,僅通過三個牧童的簡單講述來表現。小學生好奇心強,這一布白恰好成為學生探索精神盡情展示的平臺。因此,對三個牧童及智慧女兒的幾處語言描寫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語言訓練的焦點,成為了對學生進行想像力和表達力的語言性實踐及體驗生命歷程的關鍵。這樣處理既擺脫了串讀串講串問的陳舊教學模式,又集中了教學內容,長文短教,重敲一處,使教學效益有了最可靠的保障。
二、感悟語言,展開想像,實現對課文情感的再創造。
在確定教學重點內容之后,圍繞教學目標,便可展開教學全過程。在板書“幸福是什么”這一文題之后,激發學生自由談談對幸福的認識,什么“受到老師表揚、得到同學安慰、向災區兒童獻愛心、心愿實現、畫好了一幅畫”等等,教師依據“過去”“現在”“未來”而分類板書,然后便引導學生進入“幸福是什么”的追求中。在初讀了解課文大意之后,啟發學生帶著“三個牧童做了一件什么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兒的贊揚?”“三個牧童十年后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嗎?你怎么知道的?”的問題自能讀書。學生自學自悟后分小組交流,然后再集中探討第一個牧童的幸福歷程。多媒體出示牧童的話:“弄明白了,很簡單。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也感到幸福。”在反復理解與朗讀后,問:他是怎樣幫助別人的?教師不斷創造情景:遇到一個下肢癱瘓的老大娘,他是怎么做的呢?遇到一個雙目失明的孩子呢?遇到……引導學生不斷地從語言、動作、神態、情感各方面去體驗白衣天使的奉獻歷程,去體驗救死扶傷的神圣與莊嚴,從而真切感受幫助別人而獲得幸福的愉悅。如此炮制,在全方位、多層面地體驗了火車服務員、輪船職員、消防隊員、農民等等的真誠勞動之后,學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義。
通過對課文中的精彩語段的研討,實現對人物情感的再創造,既體現了語文本體觀,又體現了學生主體觀,情與景交融,其樂亦融融。
三、情感+語言=詩。實現對課文情理的語言創造,是小語教學的一種境界。
詩是語言的精華,激情是點燃語言的火把。凡是有激情澎湃的課堂,就有詩的火花在閃爍。在學生深入地理解幸福的深刻含義之后,教師應關注著學生情感的點燃。要求學生回頭看看黑板上課初留下的種種答案吧,學生提出將“刮彩票得大獎”擦掉,我欣然照辦。當學生默然時,我追問:黑板上的這些都是真正的幸福嗎?學生答:有的是兒時的幸福,只不過是在享受幸福;現在的真的是幸福,因為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帶給了朋友、父母、老師以快樂;未來的是心中的夢想,只能期盼著未來再實現啦。在這種情況下,我又板書下“小時候、現在、未來”三個詞語,并告訴他們:“是啊!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幸福;現在啊,每個人都在追尋幸福;未來呢?幸福就是你們燦爛的前程!”并要求他們寫出一首詩,當然,孩子們的驚喜是可想而知的!人人都變成了詩人,人人都才華橫溢。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7
這是一篇童話,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孩子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身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把教學重點定為:什么是幸福以和三個牧童是怎樣弄懂幸福是什么的。再加上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沒有作多的講解。在同學大體了解課文內容后,抓住三個青年和智慧孩子的話,讓同學考慮,并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同學通過交流明白了是勞動讓他們感到了幸福,只有付出勞動,做對他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之后我讓同學聯系他們平時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說說自身對幸福的看法,自身什么時候感到最幸福,同學暢所欲言,有的說有一次在路上協助了他人,人家對我說謝謝時,我感到了幸福;有的說我在家里幫媽媽作家務時,媽媽夸我時,我感到了幸福……在不知不覺中,深化了對同學進行熱愛勞動,助人為樂的教育。 與此同時,我不失時機地出示了一些關于幸福的名人名言,讓同學讀一讀,背一背,一方面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語言。
在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時,我發現大局部同學能依照平時老師教的方法做,仍有五六個同學不知如何下手,以后,要和時關注這局部同學。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8
《幸福是什么》人教小學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這個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為主,聽說讀感寫相結合,最終從一個高度上來體會幸福。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感悟能力和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選擇這篇課文一方面考慮到學生喜歡讀童話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導學生對幸福的思考,對生活的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上課時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本節課我主要抓住兩個環節來展開教學:
一、緊扣主題自讀自悟,匯報交流,引導想象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并沒有作過多的講解,沒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讓學生抓住關鍵的幾句話,統領課文,去梳理故事的情節,領會文章的主旨。根據問題的回答接著讓學生自主找出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過程,進行匯報交流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想象力,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清楚幸福是什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的話,對三個青年尋找幸福的具體過程卻省略了。
這個空白也正是讓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我們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須酌情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里面
具體的故事。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又著重抓住第一位青年的話,進行一系列情景的創設,如:當病人生命垂危的時候,他___,當病人消極絕望的時候,他___等,讓學生全方位地想象醫生平凡工作中的救死扶傷,送去健康,在這個基礎上,我又適時指點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即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象,讀出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意思,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下面的學習,這樣的多種手段將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使學生可以說出實實在在的體會,這樣在學生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真正的讓孩子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含義,這種通過對課文中的重點語段的研討,實現對人物感情的再創造,既體現了語文本體觀,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觀,情與景交融。
二、聯系生活多元擴展,體現語文的人文特征
情感+語言=詩,實現對課文情境的語言創造,是小語教學的一種境界。在學生深入的理解幸福的深刻含義之后,我通過出示名人名言,有關幸福的圖片,以及《幸福是什么》的小詩,然后讓學生自由創作,引導學生去發現、品味存在于自己身邊的幸福,寫出對幸福的感受,升華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幸福,并更好地珍惜幸福!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9
今天,我帶領學生學習了《幸福是什么》這篇課文,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福是什么》這篇童話就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幸福的真正含義。基于以上情況,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基礎,我打算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自瀆課文,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互助學習,能自己解決的小組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但確實有價值的問題再提出全班討論
上課時一切都按照設計的程序進行,半節課的自學時間過去后,我讓孩子們匯報合作學習的情況(主要分為兩大塊1、提出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2、說說本組已經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表面上看,孩子們似乎把課文的內容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孩子們的生活相去甚遠,他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正當我苦于無處著手時,突然張旭冷不丁冒了一句“老師,我最怕醫生了,總是打針。”我靈機一動,引導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第一個青年是如何在異地他鄉為治病救人的。可以說也可以合作表演,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最大程度的走進了第一個青年的身邊,感受到了他的幸福,理解了幸福的不同含義。同時我因勢利導問學生:“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現在的勞動是什么?”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起來,這個說是學習,學習好了我就幸福。那個說是做值日為大家服務就是幸福。整個課堂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通過這節課進一步證明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就會積極參與,成為學習的主人。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么是幸福。十年后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為了讓學生弄明白幸福的真正含義,教學時,我先從課題“幸福是什么”入手,讓學生說說幸福是什么,再讀課文,講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接著我請同學們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再讓同學們讀讀課文,問他們幸福是什么這個問題,要他們把文中相關的語句劃出來加以佐證。但學生僅僅是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到了解幸福是什么可是還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真意所在。于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里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但文中所寫的三個青年的事例,孩子們可能還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相機拋出了一個問題:這三個青年為什么會感到幸福?孩子們一聽,楞住了。他們可能從來沒想過這樣的問題。我于是引導他們:想象他們在這十年中發生的故事。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編出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學生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跡。在他們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學生雖然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但他們說出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去肯定它。許多學生都說了很多對幸福的理解,雖與課文中不一樣的感受,但這是真實的體驗,是值得尊重的。我們不能強求一致,允許多元化,這樣的課堂才能有滋有味,才真實,學生才愿參與進來,課堂才能生動活潑起來。
當然,課堂上還有很多不足,我唯愿學生學得輕松快樂,足矣。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11
幸福是什么?其實這是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童話故事的標題,文中講了三個牧童疏通了一口老泉,砌了一口小水井,得到了智慧女兒的祝福——祝他們幸福!但三個孩子不明白什么是幸福,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三個孩子通過十年親身經歷知道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到底什么是幸福,我想要學生在理解上上一個層次。
課一開始,我就詢問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當中,你有過幸福的感覺嗎?是什么事情讓你覺得幸福呢?”有的孩子說自己過生日時媽媽買了蛋糕、送了禮物感覺很幸福;有的說自己生病了,父母細心照顧自己覺得很幸福;還有的說讀幼兒園的時候沒有作業很幸福,周末父母帶自己出去玩是幸福的,考試考得好的時候家長表揚自己時也是幸福的……孩子們說了很多,越說越興奮,似乎他們都感覺到了自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當中。但我卻高興不起來,我的內心甚至在隱隱作痛,為什么孩子們感覺到的幸福都是來自于他人的關愛,他們只是坐享其成他人給予的幸福,自己卻不曾去創造哪怕一點點的幸福呢?是教育的缺失還是孩子的自私在作怪呢?不會感恩的孩子將會是多么可怕呀!
想起去年曾經上過的一篇文章,叫做《可貴的沉默》,里面也講到了感恩,講到了向父母回報愛,短短的一個學期就忘了嗎?這樣的狀態真讓人覺得煩惱!
沒辦法,我只能放慢講授的速度,讓孩子們細細地去品味文中的三個牧童用十年的經歷所獲得的幸福的體驗: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我讓孩子們反復地朗讀這幾句話,期待著“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規律的重復。在學生對幸福的感受漸漸清晰明朗的時候,我又對幸福的概念進行拓寬。不同職業的人對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我趁機朗誦了畢淑敏的《提醒幸福》:對雷鋒來說,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樂;對警察來說,幸福是“舍一家團圓,保萬家平安”的奉獻;對農民來說,幸福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收獲;對母親來說,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期盼。同學們,課前你們對幸福的理解是停留在淺層次上的,現在學完課文之后你對幸福又是怎樣理解的呢?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再來說一說自己對幸福的感受。令人欣慰的是,孩子們的感受比課前要深刻一些了,不再是那些純享受式的幸福了。希望孩子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感受,一直把這種通過勞動,通過幫助他人來獲得幸福的方式牢牢地埋藏在心底,踐行在實際生活中,做一個會感恩、會回報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12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為專題。這些優美的童話,以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人們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落到“認識什么是幸福”上。在教學時,我以這樣的語言導入:同學們,你們認為幸福是什么?你覺得你的幸福是什么?緊接著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再抓住重點段來理解全文即具體的分析課文。
在上完了這一課之后,就覺得學生還是沒有弄懂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也對自己做了一個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讀的形式少:
比如,我可以用默讀、生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比賽讀等方式。以讀為主。讓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
2、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沒有體現出來:
比如,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讀,出現了問題之后,師可以適當的往好的方面引導,再讓學生來爭論、討論。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師在評價,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能學習。
3、對幸福的理解,我認為幸福就是付出,勞動就是付出。還要引導學生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錢時,你有想過你的父母的感受嗎?上課不聽講時,你有想過老師的辛勤勞動嗎?……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13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是以“中外童話”為專題。都是優美的童話,以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把讀者帶入美好的情境,使人們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這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課文。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落到“認識什么是幸福”上,再抓住重點段的朗讀來感受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與此同時,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靈動課堂的本質就是讓學生愿意學習,學會學習的同時形成自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時,我便采用“以學定導,多元互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獨學、對學、群學的方式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通過大展示環節把自己的發現、疑惑進行交流,全班共同解答,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智慧火花得到迸濺,學生的靈感得到生發,最終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并能聯系生活實際來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這樣,學生的學習將成為愉快的人生之旅,讓其生命在陽光雨露照耀哺育下,舒展張揚,開出絢爛的花朵。
課堂中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學生也因自信而發展,課堂因活力而精彩!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14
本課的課題就抓住了人心,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茫茫大千世界,誰都在追求幸福,只是人們對幸福的觀念不一樣,有的人是為自己追求幸福,有的人是為大多數人追求幸福,因此,本人是引導學生認識人生,追求人生,這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課目。
雖然本課是閱讀課文,但本人在教學中卻經過了“講、竄、套”,就是抓住文題“幸福是什么”讓學生無盡地講自己所理解的幸福,然后結合文中人物故事,把幸福的含義用事例串起來,使實際生活與文本意蘊,縱橫交錯。“套”就是將影形的生活與無形的生活排列一起。如:父母為了全家人的幸福,而且不息離開親人遠行千里,干苦力,本人將這歸為影形的生活,它是一個認識幸福的過程。同時,這樣的幸福得來要讓學生感受到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自然引導學生感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這里本人降低了要求,只要孩子們認為的幸福觀點,我都給予鼓勵支持,肯定。比如:孩子們各抒己見“星期天是幸福的,過節時桌上有爸爸媽媽是幸福的,中秋佳節一家人一起吃月餅是幸福的,拉著媽媽的手照張相是幸福的……”
根據學生對幸福的感悟,本人在教學中就已經成功了。于是,我把教學重點落實到“認識幸福的含義與意義”上,再抓住文中重點段的朗讀來感受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因此,本人直接導入學生所認識到的幸福之上。“你認為自己的幸福是什么?然后根據學生所認識的幸福,引導學生將自己認識的幸福進行闡述,并舉出實際例子,要求理清例子的起因,經過、結果,緊接著套入文本中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并抓住重點段來理解全文即分析課文,感悟幸福的含義。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就這樣下來,我引導學生將自己“所聞、所疑、所悟”等過程,用列提綱的形式表達出來。
比如:有一孩子列了這么幾個提綱“
1、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嗎?
2、有錢就幸福嗎?
3、我認為幸福是這樣的?
4、原來幸福是這樣的?”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擬的提綱,盡情闡述,分析、舉例說明、悟出幸福的含義,這個環節學生表現非常棒,學生很快進入寫作狀態,我也悄悄退出,學生足足寫了50分鐘左右,班上三分之二的學生是500字以上的習作練習,有六七個孩子寫了近700字的作文,習作內容還真具有夾敘夾議的味道,能引用名言,偉人的故事,還有孩子引用了所學的課文《巨人的花園》,將文中巨人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通過孩子們的幫助,又享受到了春天的快樂,這是幸福的。本人認為作為四年級學生,能通過文中作者的文筆啟示寫出自己的手筆是很不錯的。在此基礎上,我也滲透了文中的語文知識點。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個孩子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十年的親身經歷,終于明白了只有用自己的勞動做出對人們有舉益的事,才是真正的幸福。由此,更進一步地引導學生感悟幸福的真諦。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掩卷沉思,智慧的女兒一語道出了幸福的真諦:只有靠自己的勞動,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情,便能收獲幸福。讓學生真正地領悟到:原來幸福就是這么簡單!讓我們牢記,能使大多數幸福的人,認識到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做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從閱讀中感悟寫法。故事情節的奇異是本文的一大特點。“奇異的故事”往往是童話故事的亮點。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贊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還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兒在文中起到了“靈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讀起來既神秘,又有趣,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我們在平時讀童話的時候,這樣的故事也很常見。例如《漁夫和金魚》中“金魚能一次又一次地滿足漁夫的要求”這一情節的安排,使讀者們的閱讀興趣大大增加。又如《白雪公主》中王后的那面魔鏡,孩子們也是十分感興趣的。由此可見,我們在寫童話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越離奇,越神秘,就越引人入勝,這樣,自己手中的童話就成功了。
當然,引導學生讀書,寫作更是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支撐點。比如:“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句話也無形地滲透了德育審美教育,句中的“義務”是什么含義?無疑“義務”是應盡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責任。“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是指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這話告訴孩子們: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地勞動,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總之,教學本課后,我深深地認識到: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讓自己能更好的成長,讓自己的人生更為燦爛,更有意義!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1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人們從你的勞動中得到了好處和快樂,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并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學難點:
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書課題)
二、指名朗讀全文,檢查預習情況,糾正不正確的字音
三、自己出聲讀全文,思考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寫三個牧童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并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個青年與智慧的女兒在小井旁邊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2.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并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書:挖小水井)
四、分析課文的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幾個學生說說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么樣?把表現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
4.讀所劃的語句,說說他們為什么這么快樂?結合上下文說一說。
(因為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有了成果并且給別人帶來好處。)
五、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學做醫生,為人治病;勤懇工作,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活多人)(板書)
六、十年后,三個牧童已經變成三個青年,回答
他們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請你朗讀課文后說說。說后再回答:這些體會是怎么得到的?(通過勞動得到的。)
七、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
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么?
(通過自己的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說說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處。)
八、朗讀全文體會幸福的含義,并想想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組討論;
3.大家討論得出:本文告訴我們幸福是靠勞動,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從而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
九、總結深化
今天,我們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學們今后一定會努力學習,將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嘗到幸福和快樂。
板書設計
幸福是什么
勞動
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對人們有益
教學反思:
1、再造想象,實現與文本的深層對話。
我們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須酌情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里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跡。在他們的腦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2、多元感悟,體現語文的人文特征。
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盡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但他們說出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去肯定它。在這一課的最后,許多學生包括家長都說了很多與課文中不一樣的感受,這是真實的,是值得尊重的。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05-15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15篇04-21
《幸福是什么》教學反思(匯編15篇)04-21
聲音是什么教學反思04-22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03-29
聲音是什么教學反思05-15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03-15
《我是什么》教學設計及反思04-06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5篇)04-22
《我是什么》教學反思1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