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鏡》教學反思(通用14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么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透鏡》教學反思(通用1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透鏡》教學反思 1
《透鏡》這節課是本章各節學習的基礎,但在本節課中出現了較多抽象的概念,由此對本節課的教學我是這樣進行的,運用實物展示、邊學邊實驗、演示實驗等方式,通過師生的共同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的探索出透鏡的分類方法和對光線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通過畫圖,把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的抽象概念直觀地呈現出來,有效的解決這些抽象概念難教難學的問題。
導入新課我提問了學生一個問題“生活中你除了前面我們學過的平面鏡你還知道那些鏡子?由問題導入,學生紛紛舉手回答:眼鏡、放大鏡等等,由學生們熟知的各種鏡子引入新課,讓學生感覺到很貼近生活,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在講解透鏡的種類時,我利用實驗室有的各種透鏡,讓學生去觀察、發現,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所以學生很容易的就區分開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講解透鏡對光的作用時,我用實驗演示”透鏡對光的作用“,學生通過實驗演示很直觀觀察、總結出兩種透鏡對光的作用,結合著實驗現象,給學生講解三條特殊的光線經過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在這里給學生講”冰透鏡取火“的故事,學生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都想利用凸透鏡來試試,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充分利用提供的器材自主探究、來體驗,當我要求同學到前面來演示的時候,很多同學都爭先恐后、躍躍欲試,整節課堂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基本上能達到教學目標。另外可能是上課老師講的還是太多,所以能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學生,致使學生沒有能完成當堂的課堂質量檢測,還有就是在演示透鏡對光的作用的實驗的時候,由于老師考慮的不是太周到,沒有把實驗現象投影到大屏幕上,后排同學觀察的效果不是太好,這些在以后的教學中會加以改進,
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按計劃進行,應該說是比較成功的,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探索和討論的也比較激烈,但氣氛活躍的同時,我自己感覺到也顯得比較亂,學生到了實驗室上課顯得有點興奮,課堂顯得較為松散。還有一點,在利用太陽光粗略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由于受場地的影響,有部分的學生沒有辦法做到,應該說這是一個遺憾!
總之,我感覺要上好一堂課,老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努力創設愉悅的教學情景,從培養學生的學習情趣入手,在學生的思維和知識之間架設橋梁,讓學生感到學習物理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并在愉悅中獲取知識。同時,老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提升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的能力。
《透鏡》教學反思 2
對在“同課異構”活動中所執教的《透鏡》一課反思如下:
透鏡是第四章的第一節,起到的作用是引入,讓學生簡單的認識透鏡,為后面透鏡作圖以及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做鋪墊。同時,本節課處理時也因與上一章光現象的內容相結合,在講解時注意兩章內容的對比聯系,像是面鏡與透鏡的區別等,盡量在學生已有知識框架上添加新東西。
在引入新課方面,我采用了播放學生兒時的游戲“放大鏡燃紙”的視頻。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過渡到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學生不會覺得突兀、陌生。隨后我用多媒體展現了一些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圖片直觀地展現在學生們面前,可謂讓學生飽了眼。
在講透鏡的分類時,我讓學生觀察了他們桌子上事先準備好的透鏡,看看他們有什么不同:有的中間厚邊緣薄,有的中間薄邊緣厚。有的將書上的字放大,有的將字縮小等。學生可通過看,摸來感受他們的異同。隨后進入了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定義。對于透鏡,學生可能在生活中接觸的較少,有的只能是在圖書或是在電視上見過。讓學生通過用眼睛看,用手摸,使他們真身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是凸透鏡,什么樣的是凹透鏡。
對于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畫法,我用多媒體動畫播放了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畫法,并介紹了主光軸、光心。所隨后教給學生兩透鏡的簡易畫法,并讓學生親自動手練習。光心的特點通過實驗從多角度演示,學生親眼看到“通過光心的光傳播方向不變”學生容易理解并記住。這部分內容在處理的時候對于透鏡應該關于主光軸上下對稱強調的不夠,所以學生自己練習畫圖時出現了錯誤。
在講到透鏡對光的作用,我做了兩個演示實驗,分別是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由于其中一個光源比較暗,后排的很多學生可能看不到。是自己很大的失誤。只能利用事先準備了課件展示這兩個實驗的現象。要是演示實驗能夠做好的話,我想學生的視覺更直觀些,對于學生理解這個知識點的幫助會更大。
這節課結束后,在第二課時的復習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于“透鏡對光的作用”理解的.不是很到位。針對這個問題思考之后我覺得,講解這部分知識時,除了演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透鏡后的折射現象,還應該補充演示如果不和主光軸平行的“發散光”、“會聚光”經兩透鏡后光路的改變,可以讓學生對于“會聚”“發散”作用理解的更透徹。
回顧整節課,新的知識點比較多,整合建構環節時應引導學生理出一個線索,將重點知識突出并能有所遷移,可我這節課在此環節只是泛泛而談。最后也沒能針對這節課的重點知識作出全體同學的檢測。
縱觀這節課,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更要用心備好每一節課,將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作出更多、更詳細的預測課并不斷的探索更好的、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得有所用。
《透鏡》教學反思 3
我們知道透鏡一節內容簡單,實驗器材比較生活化,探究問題也和生活有關,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我在設計導課時采用了激情導入;通過視頻放映“神七”點火到計時的情景。把學生一下子拉進課堂。告訴學生這個歷史是由透鏡給我們記錄下來的。既然透鏡對我們生活有用,那我們有必要把它學好。通過視頻展示學習目標,學生帶著學習目標自讀教材,并完成自讀題卡(我在課前精心設計的有助于學生認識的循序漸進的問題)。
采用讓學生自己討論學習,自己總結規律,對習題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自己解決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所要學習內容進行歸納,鞏固提高。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學生了解凹凸透鏡后,讓學生體驗實物元件并進一步指出近視眼鏡是屬哪種。通過演示實驗驗證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在第二輪練習中要求學生大膽質疑,有一學生提出:凸透鏡只對平行光有會聚作用。我馬上想到用激光分別正對凹凸透鏡照射比較透過去的光圈與原光束的大小。結果否定了學生的判斷。又一個學生提出疑問:能否利用凸透鏡得到平行光?我有意感到為難,突然有名學生奮勇站起來說:“老師,我來給他解決。”學生講得有理有據。之后,教室里掌聲響起,課堂氣氛陷入高潮。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獲取知識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在第三目標學習中。學生查閱課本積極性高了,分組討論更熱烈了,這樣不僅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合作能力,而且開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最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規律。并利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討論交流是高效的學習方法。經驗告訴我們,對于相同背景的識記材料,通過聽教師講一遍掌握30%,自己寫一遍可掌握70%,而經過討論自己說出來能掌握90%。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大膽發言,積極討論,勇于表現。討論甚至爭議是學生最投入,精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也是培養發散思維與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交流益于學生合作學習,實現優生幫差生(兵教兵)。因而這節課我給學生盡限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探究研討,自我獲取知識。當堂批改對激勵學生自主學習、集中精力、爭先恐后、活躍思維作用明顯,當即發現問題當即解決,有“短、平、快”之效果。
通過本節課教學收獲多多:除了課前備好教材和學生外,還要注重課堂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思想觀點,參與師生討論;充分信任學生的探究能力放手讓學生大膽思考、討論、質疑、激發學生潛能。不可越俎代庖;形成以激勵為主的評價體系,要對學生的答案給予熱情的鼓勵和積極引導,不求全責備。
《透鏡》教學反思 4
《透鏡》一節的內容在整個光學部分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研究透鏡成像規律的基礎。在以往的教學中透鏡對光線的作用,特別是那三條特殊光線,學生倒是記住了,但一遇到作圖又會束手無策。這主要是學生并沒有從根本上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從字面上會了,并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正確地進行應用。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從點到面,將難點逐個擊破。在教學方法上我盡量從感性的知識入手,以學過的知識為基礎,以簡單的實驗為手段,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引入課題時,我以面鏡為基礎,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鏡子,光照射后的傳播方向如何,從而使學生正確區分透鏡和面鏡的不同。而在新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則利用實驗引導學生得出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并利用形象的課件和學生一起分析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并適時通過相應的作圖題目進行知識點的鞏固。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大腦主動地進行學習,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學會。
在整堂課中,同學們積極動腦,主動進行討論。一個個新的想法不斷出現,一聲聲“老師,看我的行不行。”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展現著自己的收獲。看到同學們興奮的樣子,我同樣感到自豪。當然也有部分同學面對錄像機時害怕出錯,不敢或不愿在課堂中展現自己。以后我會創造更多的機會以使他們得到更好鍛煉。
在研磨課堂中,我的收獲并不比學生少,可能還會更多。改良后的實驗使我找到了學生的興趣所在,改善了師生關系,確定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透鏡》教學反思 5
《透鏡》這一節是在學習了第四章的光線、光的反射現象、光的折射現象、平面鏡成像、光的色散等內容的基礎上學習的,這一節主要研究的是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我認為教學過程應側重于凸透鏡、凹透鏡、光心、主光軸、焦點、虛焦點、焦距、會聚、發散等概念的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的實驗教學以及三條特殊光線。
在這一節中,開頭我使用了亞運會和全運會主火炬點燃方式的不同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其中凹面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是第四章已學內容,學生能夠順利說出點燃原理,而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是本節內容。
在感知透鏡的結構差異方面,讓學生親手觸摸透鏡,明確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概念。緊接著用作圖法說明透鏡的主光軸和光心的概念。
舉例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的不同,找出辨別透鏡的多種方法,探討是否存在別的方法,根據上一章的學習,我們知道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進而引出透鏡對光的作用是否也有區別。在實驗教學這一部分,使用了激光演示儀,由于小透鏡對光起的作用現象不夠明顯,于是采用大的`透鏡,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通過實驗教學明確焦點、虛焦點和焦距的概念。
為了進一步說明會聚與發散的奧秘,利用“小試牛刀”,讓學生產生困惑,然后釋惑。得出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與兩條入射光線的傳播方向相比較,通過凸透鏡的兩條折射光線相互靠近了,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與兩天入射光線的傳播方向相比較,通過凹透鏡的兩條折射光線相互遠離了。采用分割法,結合上一章所學折射知識,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在最后結合前面所學,總結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重點強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過凹透鏡折射后光線是發散的,但不是任意發散,而是反向延長線要經過虛焦點,強調作圖的規范性。
在教學過程中,概念講解清晰,過程流暢,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以下主要闡述本節課后我的一些思考,談談我的不足。
首先,本節中的難點之一是對于剛接觸透鏡的學生而言,要理解實驗中以立體形式呈現的實驗現象較難,主要障礙在于:將“會聚作用”和“會聚光線”混淆,將“發散作用”和“發散光線”混淆。
對于這一點,我認為排除課堂時間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考慮這樣去釋疑,第一步:用激光光源演示“會聚光線”和“發散光線”。“發散光線”和“會聚光線”是相對于平行光而言,會聚光線沿著傳播方向會相交于一點,發散光線沿著傳播方向不會相交于一點,而是逐漸遠離。第二步:用兩個激光光源作為平面平行光,演示平行光通過凸透鏡后會聚,通過凹透鏡后發散。第三步:演示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并不一定使折射光線成為會聚光線,凹透鏡的發散作用不一定使折射光線成為發散光線。最后強調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與兩條入射光線的傳播方向相比較,通過凸透鏡的兩條折射光線相互靠近了,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與兩天入射光線的傳播方向相比較,通過凹透鏡的兩條折射光線相互遠離了。這樣的實驗現象直觀,明顯,能夠加深學生對該難點的理解。
第二,在概念理解時,要強調與主光軸不平行的一束平行光經凸透鏡后也要會聚成一點,這一點不再在主光軸上,而在焦平面上(經過焦點且與主光軸垂直的平面)。完全可以通過激光演示儀演示出來。
第三,對于光心的特點,教師可以強調“經過光心的光傳播方向不改變”,有的學生會錯誤地理解為“入射光線、光心、折射光線與主光軸一樣在一條直線上的特殊情況”,其實方向不改變包括兩種情況:
(1)在一條直線上。
(2)入射光線與出射光線平行。
第四,在拓展提升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遮住凸透鏡的一部分,平行光經凸透鏡另一部分折射后還能會聚成一點嗎?若能,這一點亮度如何?會聚的位置是否變化?”(這恰好是能力培養與測試的最后一題),在這里我們可以通過演示實驗展示,通過結合凸透鏡對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起會聚作用的光路圖來解釋。
《透鏡》教學反思 6
在實際教學中,基本完成了教學設計中的教學任務,能根據對教學和學習任務的分析組織教學活動,較好的把握了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我個人認為以下幾點做得較好:
1、教學中讓學生去收集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讓學生從生活去感受物理,盡量實施物理來源于生活的新課標理念。
2、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做到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進行實驗,最后根據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體會到探索的艱辛和成功的快樂。但由于受光源的限制,部分學生很難得到平行光,所以對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最后還是靠老師演示來完成。
3、教學過程通過實驗探究,我盡量做到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動手習慣和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由于存在學生個體差異,在學生分組實驗的探究過程中,我仍然需要不斷的指導和輔導。但是這種指導已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整個實驗探究還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課程理念。
5、教學完后通過課后練習加深了本節教學內容的理解,學生基本能利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習題中的問題。但由于時間的.限制,這些練習如果放在課內完成可能會更好,以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
6、課后設計的最后一題“有一凸透鏡,請你用一種簡單的方法測出它的焦距,寫出你的實驗器材和實驗步驟”由課文中的“想想做做”改編而來,原因是課內受條件限制無法完成,布置作業時要發給學生凸透鏡安排學生課后(晴天)親自去做做,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本道練習。
7、實施教學中感受深刻一點還有就是:課件只能作為輔助手段,適當的傳統板書還是必要的,我在教學中盡量做到了這點。
《透鏡》教學反思 7
整節課顯得意興盎然,學生十分感興趣,我自己感想也很多。如果一節課沒有好的開頭,必然使學生感到平淡無奇,興趣索然。而學生一旦對開頭發生興趣后,就會覺得其樂無窮。因此,我認為一節課有個好的、利于激起學生興趣的,同時又有一定深度的、能夠引起學生思考的開頭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本節課的開頭設計了:
1.復習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怎樣行進的。(直線傳播)讓學生在頭腦中重新有這個印象;
2.復習光行進過程中射到一個不透明的物體上時會發生什么現象。再用電腦動畫畫圖來表示光行進的路線
3.提出那么光射到透明的物體上呢,引起學生思考。
4.思考后師演示電筒的.光通過這兩塊透鏡,學生觀察會發生什么變化。
5.適時提出問題引入本課的學習活動。這里的教學設計很顯然有一定的深度。在有趣之后又提出新問題,讓學生帶著興趣思考更深一層次的和本次教學活動相關的內容。在思考后通過演示,再次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一直到整個課堂教學中。這里通過思考-激趣-再思考-再激趣-再思考,層層深入,把學生很自然的帶進了一個從未知引進新知中。這也是在幾次教學設計變動過程中,我始終使用這樣的開頭的想法。通過實際的教學活動,驗證了這樣的引入方法是實際可行的,效果也是較好的。而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尋求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和過程。通過幾年來不同的方法改進,不同的上法,我深切感受到“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興趣。”本課中關于凸透鏡和凹透鏡是否聚焦的特點,雖然比較容易發現,但其原因是光線的行進路線改變了,卻比較抽象、單調,這樣往往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設法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單調的材料生動化,不斷激發興趣。所以,在教學新授部分經過幾次改變后,我選擇了“光束進行盒”來解決這個問題。
總之,要上好科學課,教師就要依據科學,努力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在學生的思維和知識之間架設橋梁,讓學生發現科學課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并在愉悅中獲取知識。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水平,提升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能力。
《透鏡》教學反思 8
《研究透鏡》一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2單元第三課,教材要求的科學知識目標是:
1、知道光通過兩種不同的透明物體時會改變它的行進方式;
2、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3、知道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鏡片的特點;
4、了解望遠鏡的構造。
我首先直接切入本課研究主題。復習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光遇到透明的物體會反射回來等知識,同時畫示意圖表示。提出光遇到透明的物體會發生什么現象呢?孩子不一定非常了解,于是我出示了兩塊透鏡。(凸透鏡和凹透鏡。當然這里我沒有明示其名稱。),再用手電筒作為光源,用師生互相合作的方式直觀地演示了光線遇到透鏡時發生的變化,然后拋出一個問題,發生變化了嗎?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呢?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從形狀到放大、聚焦的性質。在研究聚焦性質時,我使用了“光束進行盒”,讓學生的研究有依據。最后,在研究完放大和聚焦的性質后,我也安排了畫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光線行進示意圖。這是為了和前面呼應,也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光行進過程中穿過透明物體后會改變行進路線。
《透鏡》教學反思 9
我第一次先上生活中的透鏡在學習透鏡成像規律。生活中的透鏡知識,主要讓學生從生活中的`透鏡利用研究照相機、投影儀以及放大鏡的成像特點。本節課中學生重點掌握生活中的這三類光學儀器成像特點。
學生對照相機比較熟悉,不過對照相機成倒立的像不太容易理解,可以用視頻拍攝的照相機工作的過程說明是倒立的。此時利用常識介紹,讓學生知道成實像時像距物距變化以及像的變化。
投影儀介紹倒立不容易,利用書上的光路圖,去掉平面鏡說明較容易,同時學生也能體會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路改變成像位置。幻燈片播放時要倒放。如“f”應該怎么放,讓學生體會上下左右都相反。
放大鏡的知識時間有點倉促,而且不能用光路圖知識,只能下一節課才講解了。
《透鏡》教學反思 10
我校開展自主高效課堂教學競賽活動,我上了一節五年科學第三單元第三課《研究透鏡》課,獲得一等獎。反思本科教學深有感觸,收獲很多,反思如下:
教材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
1、知道光線從一種透明物體進入另一種透明物體時,傳播的方向會在交界面上發生彎折。
2、能通過研究,概括出凸透鏡和凹透鏡鏡片的不同特點和不同作用。
3、通過制作簡易望遠鏡,能提出更多與自己研究的有關透鏡的.問題。
本課達到教學目標。體現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整節課顯得意興盎然,學生十分感興趣,效果很好。首先,本課充分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輕松的完成了學習任務,各種能力得到鍛煉。其次,注重學生的展示交流及匯報,小組學習后先進行組內交流,再進行組與組間交流,最后再全班展示交流,匯報,評價。第三,注重評價與補充。組內評價于補充,組與組評價與補充,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
回顧本課教學也存在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去完善。
《透鏡》教學反思 11
這堂課我感覺有以下三點比較成功。
一、引入。能抓住同學們仍然記憶猶新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引入,熟悉的場景和畫面,激起大家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欲望。
二、讓孩子們經歷制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經歷如何照相的'過程,讓他們獲得成功的愉悅。通過投影儀演示,使孩子們很直觀地知道投影儀的成像特點。通過自主探究,引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就在身邊。
三、通過照相的過程和對投影儀演示的觀察及自主探究和相關拓展,讓孩子們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歸納。
這節課所有的結論基本上都是學生總結出來的。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有序的自主探究,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
《透鏡》教學反思 12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概念講解清晰,教學過程流暢,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但是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
首先,本節的難點在于如何幫助剛接觸透鏡的學生理解實驗中以立體形式呈現的實驗現象,主要障礙在于:將“會聚作用”和“會聚光線”混淆、將“發散作用”和“發散光線”混淆。在本節課中我利用了激光筆和透鏡模型幫助學生直觀感受,但是忽略了相關習題的補充和鞏固,導致課后完成教材練習時有較多學生掉進了題目陷阱;
第二,要強調與主光軸不平行的光束經過凸透鏡后也會會聚到一點,只不過這一點不在主光軸上,而在焦平面上,應該通過演示儀演示出來;
第三,對于光心的特點,可以強調“經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有的學生會錯誤理解為“入射光線、光心、折射光線與主光軸在同一條直線上”的特殊情況,要利用激光演示多次改變光線入射的方向,只保證穿過光心,讓學生意識到只要穿過光心,光的'方向就不會發生改變。
最后,在拓展提升時還可以提出問題,比如“如果遮住透鏡的一部分,平行光經過透鏡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幫助學生為后一節《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打好基礎,做好教材銜接。
《透鏡》教學反思 13
對于這節課是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學以致用,將物理知識用于實際之中。本節課的重點是使學生知道凸透鏡在生活中的重要應用,了解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原理,達到會使會用的目的。
對于這節課,我主要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把透鏡的成像規律有機的融合到照相機、投影和放大鏡之中,二是利用光具座讓學生來進行調節,體會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的使用,從而培養學生用物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通過現代化的音像設備的介紹來增進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效果上來看基本達到了目標。 在這節課中我做到了將繁雜的知識用清晰的知道線條展示出來,主要體現在:
1、學生在溫故中知新
2、學生在動手中將知識轉化成能力,將抽象的知識蘊于學生的活動中,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感悟了知識。 但在這節課中還有很多讓人感覺不如意之處主要體現在:
1、教師語言多,有許多東西可以讓學生講而教師卻代替了;
2、教師的語言有時還有重復現象,必要的重復還是可以的,這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錘煉自己的語言。
3、在小結中要給學生一個清晰的認識,如在講照相機時提到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教師應在板書中體現出來,給學生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
《透鏡》教學反思 14
這一節主要介紹生活中常用的三種透鏡,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透鏡及其成像的豐富、具體的感性認識,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作準備。所以我在上本節課時,主要以學生動手為主,教師適時的點撥、引導,以達到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完成本節教學任務的目的。
一、 教學思路
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本節課課前知識儲備,讓學生先復習小孔成像、平面鏡的成像以及透鏡的知識,為下面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導入時讓學生從身邊最熟悉的光學儀器出發,在去使用并探究它們的成像特點,這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物理的樂趣和積極性。在學生學習照相機成像的過程中,利用紙筒、半透明薄膜等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動手制作模型照相機,不僅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的真實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可以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增加學生對物理課的親切感。在學生學習完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特點后,利用課件展現透鏡的光路。讓學生更清晰的理解透鏡成像的特點,這些會使學生感到物理不是抽象而枯燥的,而是那么的生機勃勃、趣味盎然。
二、教學的優點
1、物理新課標提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是真實的生活,教學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發展。所以本課設計時破除以往物理教學中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習慣,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探究過程,在活動中接受物理知識,在活動中培養團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同時在師生共同營造的和諧、民主的活動氛圍中,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美好和力量,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并能使學生獲得積極、愉快、成功的體驗,為學生今后的成功人生打下基礎。
2、在教學過程中,我打破了教材原來安排的順序,把放大鏡提到最前面學習,通過使用它看書上的字,并類比前面剛學習的平面鏡成像,從而了解放大鏡的成像特點。這樣由最簡單并且最熟悉的放大鏡入手,讓學生感覺到很貼近生活,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學起來也非常輕松。
3、在制作模型照相機的環節,學生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性非常高。在學習投影儀的使用過程,學生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達到了教學目標。
4、從反饋練習來看,學生對本節課的整體內容掌握的比較好。
5、在情感態度方面,同學們通過這次學習,明白了學習過程中應該是一個團結協作,共同努力達到目的的過程,體會到了合作的快樂。
三、教學的不足之處
1、作凸透鏡成像的光路圖可能對于學生來說是個難點,所以在規定的.時間內部分同學沒有完成。
2、課堂上老師講的還是偏多,觀察投影儀的成像特點時,還是沒有全部放手給學生。
3、過渡語言不自然,課堂細節處理的不好。
4、小組合作學習仍需加強 。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淡薄 ,合作學習中缺少便于操作的、有效的激勵措施,使學生的學習不夠扎實,只能囫圇吞棗式的學習。
這些在以后的教學中會加以改進,總之,我感覺要上好一堂課,老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努力創設愉悅的教學情景,從培養學生的學習情趣入手,在學生的思維和知識之間架設橋梁,讓學生感到學習物理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并在愉悅中獲取知識。同時,老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提升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的能力。
【《透鏡》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透鏡教學反思05-19
透鏡教學反思04-18
關于透鏡教學反思05-19
研究透鏡教學反思10-22
《透鏡及其應用》教學反思07-13
透鏡教學反思(精選20篇)12-08
《透鏡》教學反思(精選18篇)12-12
《透鏡》教學反思(精選20篇)12-08
透鏡及其應用的教學反思08-16
透鏡及其應用教學反思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