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貓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貓教學反思1
《貓》這篇文章非常簡短,結構嚴謹,條理清晰,語言風趣親切,通俗曉暢,充分表現了貓性情的古怪和淘氣,表達了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學習本課時,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了訓練:
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貓的性格古怪時,讓學生從文中找到描寫貓性格古怪特點的關鍵詞語:老實、貪玩、盡職,再把描寫這些特點的句子劃出來,并反復朗讀,進而理解內容。
2.體會擬人句的作用,體會作者愛貓的感情。如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時,當貓把老舍先生的稿紙踩印后,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可見他對貓的喜愛。作者在寫剛滿月的小貓時,不像在寫一只貓,倒像寫一個天真爛漫而又可愛的孩子。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對貓的喜愛。
3.注重寫法的滲透,如在描寫貓的盡職,作者就抓住貓耐心等老鼠這一事例來寫的。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回顧一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先說出它的一兩個特點,然后再分別用具體事加以證明。學生評價并幫助修改。很多學生有一點表現不錯,他們都能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來寫小動物,把它們當人寫。從學生的表達中可以看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但是,學生的語言表達還有待加強訓練。因此,我布置的課后作業是一個小練筆,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小動物,仔細觀察,寫出它的特點,強調一定要用具體事例加以表現,寫出自己對它的喜愛之情。在結構方面,我要求學生也采用總分的結構,也可以采用分總或總分總的結構特點。
從練筆的情況反饋來看,寫作的要求基本達到,這也算是一個收獲吧。
貓教學反思2
《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是語文S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它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波斯貓不知道快樂是什么,因而去找燕子、蜜蜂、青蛙詢問,最后還是不明白快樂是什么。而學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從燕子、蜜蜂、青蛙的話去懂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教學了這篇課文,我覺得以下的幾點是我在教學中做得比較成功的:
1.教態自然,優雅,對學生有親和力,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板書大方,有實用性。
2.以讀為主,以學生為本。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我就讓學生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小組合作讀、個人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來理解燕子造窩、蜜蜂釀蜜、青蛙捉害蟲的辛苦。體會他們快樂,明白波斯貓為何不快樂及值得“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并且我在教學中注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熟讀的基礎上說自己對“燕子、蜜蜂、青蛙為什么覺得快樂。而波斯貓卻不覺得快樂”的理解。學生因為對課文熟悉了,有的學生就說:“燕子一口一口地銜泥來造窩,創造窩的過程很辛苦,所以他很快樂。”有的學生就說“燕子的窩是自己造的,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才得到的,所以它很快樂。”有的學生說:“蜜蜂通過在千千萬萬朵花中采來花粉,才可以釀成蜂蜜,他勞動得很辛苦,并且它的勞動創造出了成果,所以它特別快樂。”有的學生說:“蜜蜂辛辛苦苦造出來的蜂蜜,和大家一起分享,它覺得很快樂。”有的學生說:“青蛙一天到晚蹦來蹦去捉害蟲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想到能幫助人們保衛莊稼,知道勞動有了回報,就覺得是它最大的快樂。”有的說:“波斯貓不勞動,總依賴主人給它東西吃,所以它不會覺得快樂的。”還有的說:“波斯貓整天待在主人為它準備好的軟綿綿的皮沙發上,什么都不缺,它對燕子、蜜蜂、青蛙做的事情不敢興趣,所以它找不到快樂”……這樣,通過讀、說,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
3.讓學生精讀課文有關段落,學會品詞品句,讀有所悟。
“抓住關鍵詞語讀好句子”是語文課上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我教學《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時,我就讓學生按要求找到句子并劃出,然后讓學生讀通句子,讀好句子,在讀句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比如找到“一口一口”“千千萬萬”“蹦來蹦去”就讓學生標出來,重讀,這樣學生就能把握詞語表達的意思了。學生讀得好,說得更好,一位女生說,她從“一口一口”體會到燕子銜泥造窩的辛苦;另一男生從“千千萬萬”感悟到蜜蜂采蜜釀蜜的辛勞,讀時聲情并茂。老師再用資料補充:一只蜜蜂往返飛行10次,采集1500多朵花才釀成一滴蜂蜜。此時,學生的情感油然而生,飽含激情的朗讀至今另我難忘。有了以上兩句句子教學基礎,學生自然而然讀出青蛙整天蹦來蹦去捉害蟲的快樂情感,學生讀好了句子,也懂得“付出勞動獲得成果”的道理。整堂課上書聲瑯瑯,體現了語文課堂的特點,突出了“以讀為本”。
4.讓學生在歌聲中體會情感,受到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深入鉆研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徜徉其中,放飛心靈與文本對話,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人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我就在第二課時引課時放歌曲《勞動最光榮》,讓他們從歌聲中感悟“勞動創造快樂”的道理,為后文學習打下了情感基礎,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的教育。
在成功之余,還存在著缺點;
1.教師課堂上教學語言有些重復,耽誤了時間。
2.復習引入時學生開火車讀詞語的時間也有些長,使課堂上出現了前松后緊的狀況。
3.結尾總結時因為時間關系不夠精彩,使學生感情升華上欠缺了一些促進因素。
貓教學反思3
《貓》是鄭振鐸小說的名篇,作者用樸實的言辭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沉郁。其文筆樸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摯,有很高的人文價值。本文篇幅較長,用一課時講完,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認為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善于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的習慣,教給學生客觀公正、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待人處事原則和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旨意所在。
教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是基礎,品味文章深情是重點,激發學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是難點,這也正是文學作品教學的重要價值所在。所以,此課教學我設計了三大板塊:
一、說貓的來歷、外形、性情、結局:
試圖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敘述的表達能力。課堂上學生認真積極,實現了這一目標。
在這一環節的最后,我出示了說明文《貓》,通過比較學生很快明白了說明文與散文的不同,導出散文寫物是為寫人、寫人的感情,自然的引出第二個板塊。
二、找表達感情的句子,品味文章深情:
這一環節是重點,而品味作者對第三只貓的感情是重中之重。所以用時最多。因為初一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為幫助他們理解體會,所以我設計了“假設你的小貓死了……”“假設你的小貓被抱走了……”以及教師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來引導學生理解品味。這一設計聯系實際使學生有話可說,()課上學生“罵死他”這樣的回答的確是真情流露。
在這一環節中文我注意了詳略的安排:前兩只小貓略,第三只小貓詳。這樣為感悟文章的道理做好鋪墊。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從而引出散文的終極目的是讓人明理。
三、說感悟,明道理。
這一環節學生發言的人數多,說出了自己的認識,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最后聯系學生的作文,讓他們明白了:通順的敘事+真摯的感情+深刻的道理,是同學們努力的方向。
以上這三個板塊由淺入深,逐塊推遞,讓學生自由說話、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領會深意、感悟人生、學會做人。
課上完了,目標也實現了,教材挖掘得也夠深了。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主動。回顧這堂課,自己并不十分滿意,覺得最大的遺憾是:
學生自由說話了,學生主動說話了,但學生說的還是少,老師講的還是多。
分析原因:1、因為課前聽說我上課的班是整個年級最差的一個班,所以,一上課我就信心不足,老是怕完不成教學任務,學生一不發言我就說。2、學生預習情況比我估計的要差。學生一說慢了或說錯了我就著急。3、傳統的教學觀念的“余毒”還影響著我,有問題就急著要答案。
當然在學生活動中,教師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過藝術的“介入”來調控活動方向,來增強活動的厚度。可是,教師的這種“介入”應該控制在怎樣的一個“度”上,才不至于喧賓奪主,不至于越俎代庖?這將是我以后的教學實踐中要注意探索的問題。
另外我還有一大收獲,那就是要相信學生,相信自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舞臺有多大;施展的才能就有多大。”今后我會把課堂變成學生的最大的舞臺。捉迷藏教學反思貓教學反思
貓教學反思4
《貓》這篇課文是在我通過兩次不同設計思路的課堂實踐對比下確定下來的。第一次設計上按課文思路從前往后講,第二次設計從后往前講,對比之下確定第二種。具體優點在于:
第一,一開始的問題:為何作者家永不養貓?一下激起了學生尋因的積極性,反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第二,避免了以前的機械的表格式對比分析貓的外貌、性格、來歷、地位和結局。雖然這些在教學過程中也分析了,但這是學生積極主動的尋因過程中的一部分,學生知道探究這一部分是有目的的。
第三,大大節省了時間,而且讓課堂真正體現了老師主導、學生主體,實現了在快樂中學習。
第四、情感目標的實現也很輕松,學生的回答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感悟的很全面。
當然再完美的課只要你愿意找,那定會有瑕疵,這節課也不例外,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在于:第一,對說的好的學生表揚不明顯,第二,老師的語言不夠簡潔,有重復學生答案的現象(我想原因是我太小看他們了,總是想讓他們記住好的觀點。)。這些也是我在今后教學實踐中要克服的困難。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設計使我明白,一是老師要做一個勇于探索、不但嘗試不同教學思路的人,不拘泥與一課一備。二是明確教師的職責“導”而不是“講”,要在自己的設計中解放自己,調動學生,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學習。這樣老師輕松學生受益。
貓教學反思5
《貓》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經典之作。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態、動作,傾聽貓的叫聲,以及對貓的一片喜愛之情為主線,把貓的古怪性格及小貓的可愛形象描寫得栩栩如生。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我教學《貓》的第一課時,引領學生走進了老舍筆下的貓。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深切的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初步感受了作者是真實具體的描寫。
教學中,以下幾點作一總結:
⑴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
引導學生將生活積累、感興趣的事情同課文中描述的內容結合起來,暢所欲言。貓是較常見的家養小動物,學生對貓比較熟悉,都見過,有的學生還養過貓。在教學中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在讀中整體感知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
⑵關注敘述需要和發展,變課堂生成為教學機智。
如“貓叫聲多變化”時,有個孩子控制不住,小聲叫了一聲,教師沒有批評,而是鼓勵大家一起模仿,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沸騰了,一聲聲不同的“貓”叫聲,叫出了興趣,叫出了和諧,更加叫出了對課文的理解。
一位大教育家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的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
反思這節課,熱熱鬧鬧,學生興趣也較濃!貓的可愛也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后來的讀少了,主要是前面的識字環節浪費了時間,今后在時間安排這一方面我會注意!
貓教學反思6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課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尤其是在寫貓的性格時,是將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貓的性格古怪鮮明生動。老舍先生對貓愛同兒女,無論是古怪還是淘氣,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愛,而且老舍先生是通過平實無雕琢的語言將貓的形象描寫的栩栩如生。
整個教學過程,以“讀”為本,以“悟”為核心。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積累。
一、在學生自讀課文后,說說老舍家的貓給你留下什么印象,意在引導學生把課文分為兩大部分,即“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小貓可愛”,我想,這樣做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深入地繼續理解課文。
二、抓住三個預設題,讓學生通過自學、合作學、全班交流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鼓勵學生通過讀、演、議等各種方式匯報,教學生學會學習。
三、重視感情朗讀。感情朗讀,能使得書面語言不僅能形成立體形象,而且能轉化為表情達意的有聲語,使文章的內在情趣和學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課堂上我努力用多種形式的讀來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個人讀、齊讀、比賽讀,大聲讀、默讀、快速讀等,學生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有同學說:“在作者眼中,貓的臟腳印成了可愛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是多么喜歡貓呀!”有同學說: “我從‘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這句話看出貓與作者之間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可見,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細心品味,學生便會很快地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最后還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下來,情感升華,感悟作者語言的魅力。
教學本課時,注意了讓學生有效的大面積參與,學生的潛能得到一定的發掘,課堂因此而充滿了生命活力。但是有些學生讀還只能停留通順上面,對文章的悟及積累還有所不夠。教學本課感覺是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的。
貓教學反思7
學校教導處開始聽推門課了,所以我每次上課前我趕緊把教學流程再詳記一遍,還要仔細看看需要添加什么,想盡量讓缺點、錯誤減少一些。但內心里當然不希望“中獎”。
今天第二節我剛走上講臺,教導處的人員閃進教室。好在我多少有些準備,心撲通撲通跳了幾下便逐漸趨向平穩。這節課教授內容是第二單元第一課《貓》的第一課時,內容并不復雜。教學內容有三:一是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二是有感情的朗讀第四自然段,深入感受小貓生氣勃勃的可愛之處;三是讀寫好本課的生字詞語。正好下課鈴聲響起時,各項教學內容順利完成。我暗暗松了一口氣。我征詢王麗主任改進意見,她脫口而出:“第一課時缺少了寫字訓練。”我猛然記起,我安排的是有這個環節的,在指導學生認讀、分析字形之后,讓學生進行描紅,我還讓學生把寫字書都帶到教室來了呢。可為什么還是在講課時毫無知覺地丟掉了這個環節?這是因為有領導聽課緊張的偶然教學行為嗎?
不是,不是的。所有的偶然都出自必然。
平時上課,在指導學生認讀完生字、詞語之后,總害怕教學時間緊,所以把描紅練寫這個環節當家庭作業布置了,一次也沒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過,應了余映潮老師所說的“輕慢學生課堂實踐活動的習慣要徹底改變”。其次,還以為寫字是低年級的訓練重點,高年級可以點到為止。所以盡管明白,課標中規定,寫字訓練要貫穿整個小學階段,高年級字詞教學時間要保證十至十五分鐘但還是沒放到心上,沒落實到課堂活動中。現在想來,還是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課堂上學生不練寫,自己不知道學生容易在哪兒出錯,課下反復讓學生聽寫、補寫、糾錯,事倍功半還埋怨學生笨死了。一個生字寫十幾遍也記不住。究竟誰之過?
我開始嘗試把描紅落實到課堂上,哪一課的生字多了我就挑幾個難寫的具體指導,然后讓學生只描紅這幾個字;如果生字少了,全部描紅。
讓寫字走進課堂。所有的偶然都出自必然,所有好文章寫得好是因為做的好。
貓教學反思8
《貓》是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雖然短小,但內容具體,描寫生動,要讓孩子不僅體會到貓的性格古怪,體會作者對這只貓的喜愛之情,還要讓學生感受一代語言大師的語言魅力。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采用先扶后教的方法,先引領學生通過“老實”“貪玩”這兩個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然后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現貓性格的詞語,并看看作者是怎么把這些矛盾詞語連起來的?從而讓學生有機會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劃出作者喜歡貓的語句仔細品讀。學生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在理解“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介紹老舍的生平:“老舍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酷愛寫作,視寫作為自己的生命;他也酷愛養花,他家里有幾百盆花,每天除了寫作就是擺弄花草,家里的花死了,他要難過好幾天。”然后讓學生看書理解,他這么愛寫作,當貓把他的稿紙踩臟后,他不但不生氣,反而當作梅花來欣賞;他那么愛花,當小貓在花盆里摔跤,抱著花枝打秋千,所過之處枝折花落時,他也不生氣,反而覺得它們生機勃勃十分可愛。從這些語句里,看出作者把貓當作自己的孩子似的,看它干什么都覺得可愛,都舍不得責備,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特別喜愛它們。
整堂課的教學我主要采用了以讀為主的方式進行教學。讀是為了寫,為了表達。因此,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將文章的空白點表達,如貓追老鼠,貓玩線團等情景。但是有些學生讀還只能停留通順上面,對文章的悟及積累還有所不夠。另外,學生還不能很好地進行讀寫結合,也就是怎么樣將一個事物寫具體形象的。我感覺這堂課的這個訓練點抓的很不到位,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多注意這方面的訓練。
貓教學反思9
《貓》是鄭振鐸小說,課文將三次養貓的故事娓娓道來,意境深遠、含蓄、沉郁,有很高的人文價值。本文篇幅較長,用一課時講完,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認為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善于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的習慣,教給學生客觀公正、寬容仁愛、關愛弱小的待人處事原則和方法是課堂教學的旨意所在。
教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品味作者的情感變化,激發學生感悟作品的主旨。
一、分別說說貓的來歷、外形、性情、結局。
三只貓來歷不同,外形不同,性情不同,結局更不同。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敘述的表達能力。課堂上學生積極發言,能實現了這一目標。
二、找表達感情的句子,體會作者對貓的情感變化。
作者對第三只貓的感情是重中之重。所用筆默最多。前兩只小貓略寫,第三只小貓詳寫。這樣為感悟文章的道理做好鋪墊。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從而引出散文的終極目的是讓人明理。
三、說感悟,明道理。
這一環節學生發言的人數多,說出了自己的`認識,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最后聯系學生的作文,讓他們明白了:本文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寫?以上由淺入深,逐塊推遞,讓學生自由說話、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領會深意、感悟人生、學會做人。
四、抓住文中的伏筆和鋪墊,理解文章前后照應。
本文中即有伏筆,又有鋪墊,正好教學生簡單區別一下,二者區別是細微的,都是寫作的技法,講究一個行文的前后呼應。區別在于,而伏筆是埋下關子,設下包袱,你后面得抖開包袱。鋪墊是前面有所交代,打好基礎,以便后面的高潮。僅從運用來看,伏筆與下文承的“點”有一段距離,甚至是文首與文尾;而鋪墊一般是緊接著,如前面寫環境景物他人,接著就寫主要人物。從課文中舉例進行討論分析。一部分學生能理解。
課上完了,目標基本實現了,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主動。回顧這堂課,自己并不十分滿意,覺得最大的遺憾是:
學生自由說話了,學生主動說話了,但學生說的還是少,老師講的還是多。
分析原因:
1、因為平時上課總怕學生什么也不知,所以,一上課我就信心不足,老是怕完不成教學任務,學生一不發言我就說。
2、學生預習情況比我估計的要差。學生一說慢了或說錯了我就著急。
3、傳統的教學觀念的“余毒”還影響著我,有問題就急著要答案。沒有好好的讓學生討論解決。
當然在學生活動中,教師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過藝術的“介入”來調控活動方向,來增強活動的厚度。可是,教師的這種“介入”應該控制在怎樣的一個“度”上,才不至于喧賓奪主,不至于越俎代庖?這將是我以后的教學實踐中要注意探索的問題。
另外我還有一大收獲,那就是要相信學生,相信自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舞臺有多大;施展的才能就有多大。”今后我會把課堂變成學生的最大的舞臺。
貓教學反思10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文章條理晰,以風趣親切的語言,把大貓的古怪性格和小貓的淘氣可愛描述的栩栩如生,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力求突出文中所蘊含著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強調學生在閱讀中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的發展空間,使課堂煥發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采用先扶后教的方法,即先引領學生通過“老實”“貪玩”這兩個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然后讓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現貓性格的詞語,并看看作者是怎么把這些矛盾詞語連起來的?從而讓學生有機會自己閱讀,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抓住“盡職”“膽小”“勇敢”等詞來體會貓的古怪性格。接著我讓學生用上“說它 ┄┄ 可是 ┄┄ ”句式說一種自己喜歡的動物,有學生說“小狗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溫順吧,它的確有時很溫順,你一回家,它就會迎上去使勁搖尾巴,把爪子搭在你腿上。可它又是那么盡職,每天晚上總是那么忠誠地守在大門口,一有風吹草動,它就立刻起身四處張望。”學生在學習課文語言時,也進行說話和寫作的訓練,真是一舉兩得!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劃出作者喜歡貓的語句仔細品讀。學生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有同學說:“在作者眼中,貓的臟腳印成了可愛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是多么喜歡貓呀!”有同學說:“我在‘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這句話中體會到老舍對貓的喜愛,在他眼中貓就像一位歌唱家一樣棒。”還有的同學說:“我從‘蹭你的腿,要給你抓癢癢’這句話看出貓與作者之間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可見,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潛心研讀,細心品味,學生便會很快地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
教學本課后,我在“豐富語言的積累”方面也有了點兒收獲。新課標把“注重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又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豐富語言的過程。說話時“出口成章”,習作時“妙筆生花”,都在于一個人有著深厚的語言積淀。而語言的積累也是個長期的過程,語文教師一定要隨時引導學生積累語言。今天,我就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把好詞好句儲備在腦中,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我想:如果每節課前,語文教師都能花上兩三分鐘時間檢驗一下學生上節課中所積累的語言,相信學生日后定會終身受益。
反思這節課,學生們學得興趣較濃,貓的可愛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歸功于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語言文字,通過朗讀進行揣摩體會。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似科在怎樣將一個事物的特點寫具體方面收獲甚微。到底讀寫結合是將文章斷開,插入寫作聯系呢,還是在上完全課后,待下節課再作系統練習呢?這還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努力探索。
貓教學反思11
《貓》這篇課文的結構分明,內涵豐富。
一、兩節課下來,我發現以下兩點值得今后繼續保持。
1、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在教《貓》這課時,我采用猜謎語“八字須,往上翹,說話好像娃娃叫,只洗臉,不梳頭,夜行不用燈光照”導入。引出課題后,我讓學生說說看到貓這個字你想說什么。在這個氛圍中,教師也是一個活動的參與者,傾聽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愛說,敢說。
2、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我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找文中能概括課文內容的句子,指出貓的特點——古怪、可愛、淘氣。在此基礎上,以“情感”為基點,讓學生在讀中品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受到愛貓的情感熏陶。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與“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一些貓爪印。”進行對比,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我從“豐富多腔”這個四字詞入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表演想象貓叫喚。
二、反思不足
在我整個教學過程中,環節分明,目標明確。但由于我的引導能力不足,學生不能深入領悟。課文中有一些詞語學生較難體會并運用,例如明貶實褒的詞語運用,關聯詞語的運用等,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也是我今后教學中要重點加強的一部分內容。
貓教學反思12
《貓》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簡短,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兩部分,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表達了作者愛貓愛生活的情感,在教學中我注重對以下方面進行訓練:
1、《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 句子,并且說說為什么這么讀?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劃出作者喜歡貓的語句仔細品讀。學生們通過朗讀揣摩,從老舍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中體會到了作者對 貓的喜愛之情。有同學說:“在作者眼中,貓的臟腳印成了可愛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是多么喜歡貓呀!”有同學說:“我在‘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這句話中 體會到老舍對貓的喜愛,在他眼中貓就像一位歌唱家一樣棒。”還有的同學說:“我從‘蹭你的腿,要給你抓癢癢’這句話看出貓與作者之間有著很深厚的感情。” 可見,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潛心研讀,讓學生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于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
2、抓詞語理解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一段時,我抓住了“屏息凝視”這個詞,先讓學生說說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凝視”是專注的盯著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把這兩個詞連起來理解就是“有意識的抑制呼吸,眼睛專注的盯著一個地方看”,讓學生明白,貓為了等老鼠的出現,怕 自己的呼吸聲嚇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識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專注的看著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讓學生說,從這個詞里你看出了什么?學生說,在這個詞里看出 了貓的盡職。理解了詞語意思后,我讓學生也屏息凝視盯著一個地方看幾分鐘,問學生有什么感覺,學生說,眼睛很累,覺得心里憋得慌,我繼而啟發道:“你們看 幾分鐘就覺得很累了,那貓盯著老鼠洞一連就是幾個小時,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還是依然閉息凝視盯著老鼠洞,從中你看出了什么?”經過理解和自身體 驗,學生明白了從“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這句話里看出,貓真的是非常盡職,難怪老舍那么喜愛它。
3、注重寫法的滲透,讀寫結合。在學習小貓一段時時,先讓學生找出作者從幾方面來寫小貓的淘氣可愛的,然后說出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最后說說你喜歡哪 句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可以借鑒書中的語言,因為滲透了寫法,學生很順利的寫出了片斷,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貓教學反思13
反思這節課,學生們學得興趣較濃,貓的可愛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歸功于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語言文字,通過朗讀進行揣摩體會。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似科在怎樣將一個事物的特點寫具體方面收獲甚微。到底讀寫結合是將文章斷開,插入寫作聯系呢,還是在上完全課后,待下節課再作系統練習呢?
這還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努力探索。
貓教學反思14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語文閱讀教學應追求文意兼得,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在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時,我讓學生抓重點詞句感悟。不僅教給了孩子一種閱讀方法,讓孩子具體地感受到了貓的古怪,體會到了作者的愛貓之情,而且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作者運用具體事例表現動物特點,表達喜愛之情的寫作方法。借機讓學生進行仿寫的片段練習。實現了文意兼得的閱讀效果。
貓教學反思15
反思《貓》這堂課的教學,對于“無提問設計”的嘗試,我有如下的幾點收獲 :
一、課堂既然可以“提問”,那么,也應該可以“不問”。
本堂課的教學過程,并沒有因為“不問”而松散,相反,學生圍繞三個話題,充分進行說讀活動,讀得動情,說得到位。也因為老師的“不問”,給學生留下了充分的自主活動時間,讀得透徹,說得精要。
二、教師可以“不問”,但是必須“有為”。
這種“無提問設計”課型,著眼于學生的課中活動豐富,課堂時間幾乎全部交給了學生,如此,是不是就意味著教師的“無為”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師的 “有為”隱含在教學的設計中:“說貓、說人、說文”三個話題的設計,是逐層深入的,且三個話題涵蓋了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這三個“切口”,是到達文本深處的捷徑;教師的“有為”還表現在課堂的點評中:對學生的“說”,教師或概括,或校補,或提升,或總結,或追問……我覺得我的對于學生發言的點評,能夠推動話題向著更深入的目標前進。
三、教師要做到“不問”,必須對教材進行“深加工”、“精加工”。
“無提問設計”的課堂,要求教師改變角色,由以講析為主改變到以藝術設計、藝術調控、藝術指導、藝術點撥為主,因此,教師的深入研讀教材、找準話題以及思考自己如何精要點示就顯得猶為重要。這篇課文的“深加工”,我做得很艱苦,可以說,前期的研讀教材花了9分力,后期的教學設計只花了1 分力。也正因為前期的加工到位,才保證了后期的活動實效。
【貓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貓》教學反思05-09
《貓》教學反思05-09
老舍貓教學反思03-31
《貓》的教學反思04-25
《貓》的教學反思05-15
老舍《貓》教學反思03-30
《貓》教學反思15篇05-20
《貓》教學設計及反思03-30
貓教學反思(15篇)04-24
《貓》教學反思(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