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1
九月二十八日,是我本學期的第一次教研課,也是師傅這學期對我的第一次指導,上完這篇課文,認識到了自己還是有很多的不足,接下來我說說對這節課的具體反思:首先,《小鷹學飛》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這是語文的一種體裁,但是很遺憾,由于我的疏忽我并沒有將這一知識教給我的學生。記得之前教研員曾說語文的教學一定要注重其本身具有的特點,而不是一味的去講大道理,在這一點上我一直做的不到位。對于童話故事的強調還能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二,也是我的一個老毛病,在低年級的課堂上,我的語速一直偏快,導致學生跟不上我的思維,還有就是聽課的老師也不是很容易跟上我的節奏,這一點是我在平時的課堂上就應該慢慢改正形成習慣的。第三,就是對文本的理解,備課,不是所謂的將教案設計出來就結束了,而是要吃透文本,小鷹學飛這篇課文每個字,每個詞語想要表達的意思都應該是教師先弄懂,不然在課堂上會很容易誤導學生。比如,在這節課上,我對小鷹到底飛了幾次?是三次還是一次呢?我沒有自己深刻的理解;還有老鷹對小鷹說的話應該如何理解,到底是鼓勵的還是不滿意的?語氣是低沉的還是和藹的?這些方面我都處理的很粗糙不到位。第四就是對課文所表達的深刻含義這段教學不夠,也就是這篇課文的最后一部分,由于時間緊迫,我基本上是直接呈現給學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無止境,一往無前。”也許學生還沒怎么弄明白這幾個成語的意思我就已經結束這篇課文的學習,匆匆進入生字的書寫指導了。
所以,總的來說,《小鷹學飛》這篇課文的教授是比較粗糙的,希望自己以后能夠改正這些缺點,爭取進步。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2
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語文課本《小鷹學飛》這一課,主要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是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盡頭,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抓住語言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小鷹三次飛行時不同的心情。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抓住“高興、喊、已經、啦”這些詞,結合圖片、動畫,再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小鷹當時高興、滿足的心情;在教學第三段時,又通過朗讀,抓住“又高興、喊、真的”等詞語體會小鷹此時自滿、得意的神態;在第五六段時,讓學生抓住“鼓起勁、拼命向上飛、飛呀,飛呀、急促地喘著氣”讓學生體會小鷹在老鷹的兩次教育下,已經有點謙虛了,對于自己是否會飛也存在疑問了。經過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而且掌握了如何讀準語氣語調的方法,邊讀邊悟,以悟促讀。第二抓住小鷹三次學法,引導學生明白文中的道理。讓學生看著板書,回想小鷹三次學飛時說的不同的話以及老鷹的話,體會到小鷹在不同的高度時的態度以及老鷹的回答,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明白小鷹在老鷹的教育下,變得虛心好學,明白學習是永不止步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永遠前進,不斷攀登新的高峰。
但是在教學時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我注重以讀促悟,但在教學環節中,沒有進行學法的指導,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其實在復習完詞語后,就可以向學生提問:課文中的小鷹一共學了幾次飛行?第一次學得怎么樣?然后提醒學生句子中的標點符號的變化,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品位,老師還可以適當地補充、引導、糾正。特別是小鷹第三次飛行時說的話,只引導學生知道人在什么時候會“急促地喘著氣”,并沒有讓學生試著“急促地喘著氣”來說說小鷹的話,個別指導不到位。還有一點是老鷹的話“孩子,你往上看!”對于這句話,我在備課時也沒有在意,只是一帶而過,其實“孩子”這個字在這句話,這個氛圍中有很多種含義,有表揚、贊許、夸獎、希望、安慰、高興、滿意……因而老鷹的這句話也并沒有好好指導朗讀。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3
《小鷹學飛》是一篇童話,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是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全文共6個自然段,主要講了小鷹飛到大樹上面、大山上空、更高的天空時,老鷹對它的教育。課文配有插圖,形象生動地再現了課文內容,教學中充分發揮圖畫的作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發揮想象。圖文結合的方法,有助于學生思維、想象的拓展。另外,課文朗讀上,重點抓住重點語,指導學生朗讀。如第一次飛行,抓住“高興”、“喊”、“已經”、“啦”這些詞語,再結合插圖,讓學生理解小鷹自以為能飛到大樹的上面,飛行的本領就算學會了,體會它此時高興、滿足的心情。有了情感的體驗,就不難體會文章內容,再來朗讀老鷹的話,就不難理解老鷹為什么說“飛得只比大樹高還不算會飛,還差得遠呢”這句話的意思。
課文學習上,采用“以扶代放”的方法學習課文,因為課文層次很清楚,可以根據“飛行的次數”把課文分成三大段,重點指導第一大段(1~2自然段小鷹第一次學飛),注重教給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導讀第二大段時(3~4自然段小鷹第二次學飛),半扶半放引導學生讀,引導學生理解老鷹說的“飛得只比大山高還不算會飛”這句話的意思。導讀第三大段時(5~6自然段小鷹第三次學飛),教師可適當放手。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白,“鼓起勁”、“拼命向上飛”,不但描述了小鷹使出全身力氣刻苦練習飛行的樣子,而且說明了越往高處越難飛。“飛呀,飛呀”是說小鷹反復地練飛。“急促地喘著氣”是說小鷹由于刻苦練習而顯得很累,連呼吸也變得短促了,以及后來不肯定的語氣說明它經過老鷹的幾次教育,不僅提高了飛行的本領,而且變得虛心了。
課文的最后是文章的一個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難度確實大了點,課堂中學生面露難色了,但一次的挑戰,可以給學生一次成長,所以,雖然后來有點吃力(學生、老師),但學生解決問題后的那種成就感還是能體會《小鷹學飛》是一篇童話,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文中小鷹與老鷹各自語氣與心境對比很明顯,很適合孩子分角色朗讀。
在指導他們有感情朗讀課文這塊,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借提示語揣摩人物心情。在對話過程中,作者很細心地給孩子們用上了很形象的提示語,方便孩子揣摩角色心理。如:當小鷹飛到了大樹的上面,它高興地喊起來:“我已經會飛啦!”老鷹則搖搖頭說:“飛得只比大樹高,還不算會飛。”當小鷹飛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興地喊起來:“我真的會飛啦!”而老鷹又搖搖頭說:“飛得只比大山高,還不算會飛。”當小鷹飛到了更高的地方,它急促地喘著氣,對老鷹說:“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老鷹向頭頂上指了指說:“孩子,你往上看!”等等。我先出示提示語,讓孩子反復讀讀,進行理解。然后問孩子們:小鷹為什么高興?老鷹為什么搖頭?孩子們在理解童話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正確解答。然后讓孩子們試著讀讀這幾句話,讓孩子們感受一下小鷹的高興、滿足、得意和老鷹的心情。有些孩子讀得還是可以的,但是,我發現,沒有生動表情的輔助,孩子們盡管理解了,但是語氣就是達不到那種效果,后來進行提示語的引讀,朗讀效果好多了。
其次,憶平日生活想象表情動作。我問孩子們:平日里,當你學習取得好成績時,你會怎么做,怎么說?孩子就是孩子,被問到了自己,勁頭挺足的,紛紛舉著例子告訴我。我又問:那你現在就是小鷹,當你能飛了,盡管只飛到了大樹的上面,你會怎么高興和得意呢?孩子們有的做著表情,有的做著動作,紛紛詮釋著自己理解的得意。嘿嘿,挺有意思!于是我讓他們就學著用小鷹的口吻得意地說這句話,加上動作表情。這下,效果好多了,表情豐富了,語言也到位了。后面的環節也是這樣啟發,孩子們經過一遍遍的朗讀,不僅把語句讀熟練了,同時感情也出來了。
再次,入境表演表達生動故事。最后的情境表演應該說是水到渠成的,我和他們一起表演著,我讀旁白,男生是老鷹,女生是小鷹。大家都進入了角色,玩得挺高興的。這種表演,讓孩子們更放開了,他們對角色的理解更到位了,在故事表演中的朗讀也更生動了!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4
課文是一篇童話,敘述了小鷹在跟老鷹學飛行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
第一、二自然段主要講小鷹飛到了大樹上面,以為會飛了,心里非常高興,而老鷹認為飛得只比大樹高,還不算會飛。第三、四自然段講小鷹飛到了大山上空,以為真的會飛了,高興、滿足、得意,而而老鷹說飛得只比大山高,還不算會飛。第五、六自然段講小鷹通過自己刻苦努力飛到了更高的天空,謙虛的問老鷹算不算會飛了,而老鷹對小鷹的話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讓小鷹再往高處看,意思是小鷹還可以飛得更高,飛行的高度是沒有盡頭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情感。主要體現在:
1.通過朗讀張揚個性。
在執教本課教學時,我以朗讀為中心,從讀好詞入手,如“高興”、“急促”、“喘著氣”等,聯系實際,體驗情感,孩子們很自然就讀出了味道。緊著著便是讀好句子。特別在指導學生讀好小鷹第三次學飛時,我通過和學生演讀,讓孩子們深切小鷹急促地喘著氣說:“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通過孩子主動的參于,朗讀自然是水到渠成。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演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熏陶。達到 “入境悟情”的教學境界。
2.通過提問演繹精彩。
在教學中,要及時適當地創造條件,營造空間,設計一些問題或讓學生提出問題,在提問中不斷增強創新情感,提高創新能力。如:小鷹此時的心情怎樣?為什么小鷹的話要讀的快一些?在不斷的.問題中,引導孩子積極思考。又如在講第六自然時提出:望著上空盤旋的鷹,小鷹會想什么?這個問題的空間較大,學生完全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
本課依然也存在一些問題:
1.老鷹的話沒有著重指導,可以抓住“搖搖頭”等詞語引導學生體會,指導學生朗讀。
2.指導朗讀上不夠到位,浮在面上,應該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3.課堂銜接上不夠緊湊,主要體現在過度語上,過渡語需要精煉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5
低年級在閱讀教學時,也要注意進行學法的指導,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二課時復習完詞語后,我向學生提問:課文中的小鷹一共學了幾次飛行?每一次都飛到了什么高度?我讓學生默讀課文3分鐘,圈出有關詞語。學生大多數能找到第一和第二次的飛行高度,可是第三次就有點找不準了。聰明的孩子找到了“白云上面”。我反問:第三次小鷹到底飛到了白云的哪兒?能說得準確一點嗎?終于有孩子說出了“白云下面”。
我幫助他們總結:有時候,課文中找不到現成的詞語做答案時,我們就應該動腦筋思考一下,這樣才能準確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鷹第三次飛行時的內容時,我先請學生輕聲朗讀課文,想想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小鷹學習很努力?圈畫有關詞語。許多孩子找得很準確。其中學習“急促的喘著氣”時,我讓學生試著“急促地喘著氣”來說說小鷹的話,我運用生活體驗,并示范朗讀了幾次,效果還不錯。不過對于第六自然段中老鷹說的“孩子,你往上看!”這句話,我只是一帶而過,其實這句話在這個氛圍中有很多種含義,有表揚、鼓勵、希望……因而老鷹的這句話也并沒有好好指導朗讀體會。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6
《小鷹學飛》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第三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地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
本文根據小鷹的三次學飛分為三個部分,每一部分的結構和寫法相似,因此,前兩部分教學我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演課文,體會小鷹兩次學飛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礎上,轉入第三次學飛的教學。
而在這篇課文中,第5、6自然段同樣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學生雖然已經有了學習“一、二兩次飛行”的經驗,但是還是不能夠完全理解文中某些詞句,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把握了以下兩點:
一、創設情境,品詞析句,培養語感。
這篇課文語言雖然淺顯易懂,但是卻蘊涵著非常深刻的道理,小鷹學飛之如學生學習一樣,需要不斷努力,不斷進取。那如何讓這么小的學生明白如此深刻的道理,并付之于自己的行動呢?我在教學時,做到立足文本,緊緊抓住讀書訓練這條主線不放,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讓他們在讀中體會小鷹學飛的辛苦不易,讓他們在讀中感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無止境”的道理。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三十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孩子的閱讀能力從何而來?我認為就應該腳踏實地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詞析句,領會語言文字的神韻,體會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和情感。因此,結合本文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緊緊圍繞以讀為主線,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在創造性的想象表達中積淀語感。通過情境導讀,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性閱讀中去,學習語言,感悟語言。通過讀悟、指點、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使學生通過有聲語言再現出作品的情景,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由此提高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
二、珍視學生獨特體驗,實現個性化閱讀。
“教學就其本質而言,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是師生通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我致力于建構民主、平等的氛圍,努力做到尊重和信任學生。以本片段的教學為例,我先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孩子們就有了自己獨特的閱讀感悟,這樣一來,不但激活了學生的個性,觸發學生在與文本、與教師、與同學對話過程中積極情感的反應,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形式,會使得他們愛上語文,愛上閱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態是開放而寬松的,師生之間是和諧的。這樣的課堂不僅充滿了活力,而且也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個性,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7
頗為得意的課前準備,明確而清晰的教學思路,成了我為《小鷹學飛》精心構建的頗為美麗的“天空”,從而忽略了“鷹”這種天空的霸主,只要氣候、地理環境適宜,它都可以自己不斷地往上飛! 學生,不也是這樣嗎?
我們學校舉辦“語文評優課”,我將上一堂課,教學內容是小學語文第三冊中的那篇《小鷹學飛》。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
先給這次公開教學定下一個指導思想:“在情景中體驗文章”引導學生把小鷹的3次學飛讀好。在此思想指導下,我給這堂課定了一條縱線:“小鷹說了什么?老鷹是怎么教育他的?”讓學生始終帶著這兩個問題去讀。圍繞這一條線,我精心設計了如下教學步驟:先提出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先讀。例學“小鷹的第一次飛”,讓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先自學,把句子讀通讀順,交流匯報;我還精心設計了圖片,給他們以直觀展示,哪一句、哪些字詞都考慮全面,盡量不空漏多余,不旁逸斜出;接著總結三次學飛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學無止盡;最后讓學生仿照課文,來一個現場課本劇。
經過如此準備之后,我信心十足地走進了課堂,但課后的感覺除了“順利”二字以外,心中總有一份說不出的忐忑不安,畢竟是新教師,經過幾位導師的講評,我的這份感覺變得清晰起來。
經過導師的點評,使我一下豁然開朗:課文中“有很多東西”,我忽略了。
第一、基礎知識的鞏固這節課一開始我用了簡筆畫邊問,“小鷹跟著老鷹飛到過哪些地方?”邊出示小鷹飛過的地方。同學們齊聲說“大樹、高山、高空”,然后我就開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其實這時可以進行看圖寫字訓練,對知識進行鞏固。知識的鞏固是語文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要重視這一方面的教學,低年級就應該抓起,打好堅實的基礎。
第二、注意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貫穿的兩個問題,其中一個:“老鷹是怎么教育它的?”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用”媽媽”更加適合,更加感性點,使學生在情景中體驗老鷹那種作為媽媽的嚴格及對孩子的愛,使學生更加容易進入課文。教學是機動的,教育的對象是人,是很特殊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年齡特征。選擇合適的語言對于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注意組塊教學在最后我們進行總結時很多學生都提到了我事先想好的成語,但是有一個學生說了一個我沒有想過的詞語,當時,我心里登了一下,沒有想象中答的,怎么辦?可是時間不讓我多想,我問學生:“這是你從哪里知道的呢?”學生答:“是從后面的練習中。”后來我看了一下,其實我當然可以把課文與后面的練習結合起來教學,教材的編排順序只是給我們做參考的,學生是活的,教學更加要機動。
第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漸漸地,我感受到,其實我為《小鷹學飛》所做的精心設計,恰恰有些部分成了砌在自己和學生間的一堵“教”與“學”的墻。我最后的出示相關詞語都是那些我定好的模式,“學無止境”、“學海無涯”強調了一個思想,其實有的學生也有可能覺得小鷹已經會飛了,不要給他們一個定式,應該給他們想象的空間。
“強而勿抑,開而勿達,導而勿牽。”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重要的過程屬于學生,也屬于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處于主體的地位,但這個主體地位不是教師給的,而是教師應該尊重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但這個主導作用的發揮必須圍繞著學生這個主體得到發展這個中心。國家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目標的三個層次:知識技能,方法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只要是有利于學生主體發展需要的,就應該是我們教學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學生的發展放在心中,這才是我們教學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學永遠不應該改變的東西:把學生放在心中,讓學生在“教”與“學”中得到充分主動發展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8
執教完《小鷹學飛》第二課時后,我認真聽取了師傅奚校長和二年級各位老師給出的意見和建議,就整堂課的教案設計和課堂教學做如下反思:
根據教材特點和編者意圖,我將教學目標設置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朗讀一、二小節;半扶半放指導三、四小節;演讀五、六小節。
2.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鼓起勁”、“急促地喘著氣”等詞語,學會用“已經”說話。
3.讓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教育學生要虛心好學,不斷進取。
反思一:應適當進行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朗讀一、二小節時,我讓學生邊讀邊劃出小鷹和老鷹的第一次對話,然后抓住“我已經會飛啦!”這個關鍵句讓學生體會小鷹飛上大樹后的心情,引導學生做一只高興的小鷹,讀好這句話,從而讀好老鷹與小鷹的對話。教材三、四小節與一、二小節句式相同,因此我采用“半扶半放”,讓學生學著學習一、二小節的方法去學習。但是,在學完一、二小節后應進行適當的學法指導比如:該如何邊讀書邊劃出對話?教師適時進行總結,這樣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強。
反思二:句式對比設計要有針對性。
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3-4自然段)時,我采用男女賽讀、小組賽讀的方法,試著放手讓學生朗讀。這一環節設計有些粗糙,如果能對重點句子“我真的會飛啦!”加以指導,設置兩個對話即“我已經會飛啦!”和“我真的會飛啦!”的句式比較,引導學生體會小鷹從“已經”會飛到“真的”會飛的心情變化過程,學生的朗讀效果會更好。
此外,在學習課文第三部分(5-6)自然段時,我設計比較兩個句式“這下······我總算······會飛了吧?”和“這下我總算會飛了吧?”來讓學生體會省略號的意義,感悟小鷹說話喘氣,上氣不接下氣的那種累。如果換成三個句式的比較:我已經會飛啦!”、“我真的會飛啦!”和“這下······我總算······會飛了吧?”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小鷹心情的變化,為接下來的分角色朗讀課文做好鋪墊。
反思三:朗讀指導應落實到每一位學生。
教材中的重點對話如:“我已經會飛啦!”、“我真的會飛啦!”和“這下······我總算······會飛了吧?”這些句式,可采取開火車的形式撒網式指導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這樣就不局限于個別學生,便于教師掌握基本情況,扎扎實實將朗讀訓練落實到位。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教學新手,我需要不斷學習和刻苦鉆研,好好把握每一次上教研課當成鍛煉和展示自己的機會,在學中教、在教中反思,爭取早日成為一名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學能手。(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9
這是一篇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童話故事,文中小鷹與老鷹各自語氣與心境對比很明顯,很適合孩子分角色朗讀。在指導他們有感情朗讀課文這塊,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借提示語揣摩人物心情。我出示提示語,讓孩子反復讀讀,進行理解。然后問孩子們:小鷹為什么高興?老鷹為什么搖頭?孩子們在理解童話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正確解答。然后讓孩子們試著讀讀這幾句話,讓孩子們感受一下小鷹的高興、滿足、得意和老鷹的心情。接著,我讓他們就學著用小鷹的口吻得意地說這句話,加上動作表情。這下,效果好多了,表情豐富了,語言也到位了。再次,表演故事 。學生分小組合作表演,他們個個進入角色,在表演中,學生對角色的理解更到位了,朗讀也更生動了!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10
師:瞧這只小鷹多刻苦,多勤奮呀。飛呀,飛呀,最后累得連呼吸都變急促了。(出示句子: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誰來讀一讀。
生:(讀,很平淡)
師:在這個句子里邊什么標點符號連用了兩次?
生齊:省略號。
師:它把什么給省掉了?
生:它把小鷹的呼吸聲給省掉了。
生:它把小鷹的喘氣聲給省掉了。
師:同學們把省掉的聲音補進去,再讀一讀。
(生有感情地放聲自由朗讀)
自評: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么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我通過讓學生發現和尋找省略號中省去的部分,讓其補充到朗讀中,使學生在通曉了課文內容之后又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精講和品析。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11
《小鷹學飛》這篇童話,清晰的對話是分角色朗讀的好題材,簡短的篇幅留下了豐富的聯想空間,簡單的語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本課我主要從分角色朗讀和說話訓練入手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融入童話角色。
童話世界中太陽是位老公公,花兒會微笑,小鳥能唱歌……所以《小鷹學飛》這篇童話中的小鷹和老鷹不光有飛翔的動作、語言,還有表情、語氣和心情,且隨著小鷹一次又一次地學飛,角色的表情、語氣和心情是不斷發生變化。在朗讀時只用到課文中直接給出的語言和動作,要想真正融入童話角色是不夠的,因此在教學時,我除了不斷提醒學生“你就是小鷹”“你就是老鷹”“把你的翅膀打開,飛起來。”,讓學生產生角色意識外,還讓他們在朗讀中體會小鷹和老鷹的表情、語氣和心情。當學生體會不到時,就用語言進行引導“小鷹覺得自己真的會飛啦,都飛過了高山,變得更高興了,都有點?”這樣一引導,學生都能體會出文中兩個“高興”所代表的不同心情“開心、驚喜”和“驕傲”,能有助于學生更準確地把握角色的情感,更好地進入體會角色。
在朗讀時讓學生加上飛行的動作,對低年級學生而言,能增加他們的朗讀興趣,也有助于他們更快地進入角色,但由于自己在設計課件時沒有考慮到部分學生對課文內容熟悉度不夠,沒有將課文內容完整地呈現出來。所以當他們的雙手脫離了課本開始飛翔時,朗讀就變得困難了,他們在朗讀和飛翔中徘徊,導致加動作反而使朗讀效果變差了。吸取了本次的教訓,在今后的教學設計中一定要考慮得更周到些,在解放學生雙手的同時要讓學生眼中有文,才能不至于手忙眼亂。
二、角色朗讀,體驗不同的角色感受。
之前在教學要求分角色朗讀的課文時,我一般采取學生男女集體分角色或同桌分角色或小組分角色或師生分角色朗讀。這次在討論這一課時,蔣老師談到她是讓每個學生自己整體朗讀《小鷹學飛》的三部分內容的,也就是在朗讀時學生既是小鷹又是老鷹,還要讀好旁白。這些話讓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之前總覺得學生的分角色朗讀課文存在問題,具體問題又說不上來,原來是因為之前的分角色朗讀方法并不理想,導致學生總是代入了文中的一個角色而忽視了其他角色。因此當學生需要自己獨立朗讀全文時,就不能讀出其他角色的感受來,就不算掌握了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分角色朗讀課文就是要學生能夠讀出文中多個角色的不同感受,在朗讀全文時能夠成功的“扮演”不同的角色。基于這樣的觀念改變,我在教學本課時,我也采取了讓學生將《小鷹學飛》的三次學飛都完整地朗讀給同桌聽,獨立完成課文的分角色朗讀,體驗不夠的角色感受。但由于是第一次進行這樣的分角色同桌對讀形式,部分學生對這樣的朗讀要求還不太熟悉,本次課堂的朗讀效果并不理想,可見,在今后需要更加明確要求,多加訓練才行。
三、關注細節,提高朗讀效果。
《小鷹學飛》這篇課文中標點符號的運用非常的巧妙,尤其是小鷹第三次學飛時說的話“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用到了省略號和問好,理解了省略號的含義并結合前文的“急促地喘著氣”以及最后問號所代表的詢問背后的虛心,就能更好地讀出小鷹第三次飛行后的語氣、心情和狀態,就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效果。
四、續編文本,加深教育意義。
學完了課文內容之后,我讓學生進行續編課文:小鷹第四次學飛。小鷹看到白云上面還有幾只鷹在盤旋,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通過這樣的提示,學生能簡單的說出小鷹也想飛到白云上面,想要學會盤旋的本領,還會繼續往上飛等等,學生有了這樣的認識,就能自然引出童話故事所要傳達的道理“學無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也能讓學生懂得要像小鷹那樣虛心好學、不斷進取。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12
語文教材《小鷹學飛》這一課,主要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是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盡頭,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同時。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在教學中我抓住以下三點展開教學:
一、示范引領,培養語感。
學生的閱讀能力從何而來?最重要的就是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詞析句。這篇課文以對話形式展開,特別適合分角色朗讀。不過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還不太能分清人物的語言,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先引導學生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人物的語言,這樣為小組內分角色朗讀做好鋪墊。然后緊緊圍繞人物的對話以讀為主,緊扣“已經”“真的”“總算”等詞深入體會小鷹不同的心理活動和心情。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和學生演讀示范,讓孩子們深切體會小鷹急促地喘著氣說:“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的情景,再通過孩子們小組內分角色表演,進一步體會小鷹的心情。最后,讓學生表演朗讀,這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也是對文本的理解性閱讀。把自己當成小鷹的同時,也從小鷹的身上學到了只有不斷努力,才能越飛越高。通過孩子主動參與,角色體驗,朗讀自然是水到渠成。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吸收的過程,實現這一過程最重要、最有效的就是朗讀。讓學生在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交流、邊讀邊演中理解詞語,朗讀感受,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熏陶中培養語感,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感悟能力。
二、品詞析句,想象補白。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小鷹的好學,我抓住“拼命”“盤旋”這兩個關鍵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說話訓練,補充文章空白。“小朋友們,如果你是小鷹,你是怎樣拼命向上飛的?”有的孩子說:“翅膀累了,也不停下來,繼續向上飛。”有的說:“累得滿頭都是大汗,還在向上飛……”這樣的補白,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展了學生合理的想象,也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拼命、盤旋”等詞的意思,再放到句子中進一步朗讀體會,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白了文章的內涵,即學無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三、圖文并茂,激發興趣。
直觀的形象更容易吸引孩子。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除了用多媒體課件以外,還用了大量的簡筆畫進行板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課始導入時,我根據學生回答,用簡筆畫在黑板上對大樹、高山、白云進行了簡單勾勒,直觀形象,一目了然,也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和準備。另外,為了讓學生能參與近來,我還準備了老鷹和小鷹的圖片,根據故事發展,請學生動手把圖片貼在相應的位置。最后,當小鷹看到還有幾只鷹在盤旋時,利用多媒體顯示場景,讓學生發揮想象,進行說話練習。
總之,整個課堂都我都以學生先學,小組互學為主,交流時教師進行點評、引導,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交給學習方法,讓學生學得更深入,讀得更充分,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13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說話、朗讀、想象、質疑、爭辯中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語言形式的掌握與內容的感悟、情感的體驗相互交叉,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具體說來有如下特點:
1、通過朗讀張揚個性。課標對閱讀的要求是這樣描述的:“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這樣的理念支撐下,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演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朗讀有著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語文知識,綜合提高語文能力。同時朗讀能力還是學生語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標志。如何讓學生體驗到老鷹對小鷹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小鷹學飛的刻苦,在教學過程中,我抓準時機引導他們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表達出他們各自獨特的感受。通過賽讀、挑戰讀等形式仔細品讀老鷹和小鷹的話,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解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 ,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閱讀課文的過程,實質上是讀者對讀物的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對于同一段內容,不同生活經歷,不同個性特征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我們要“蹲下身來”充分尊重他們的見解與觀點,切不可強求統一,引導他們讀出自己的“哈姆雷特”。由于鼓勵學生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解讀課文,因此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2、通過提問演繹精彩。課標指出: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并成為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在教學中,要及時適當地創造條件,營造空間,設計一些問題或讓學生提出問題,在提問中不斷增強創新情感,提高創新能力。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具有多種功能。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思維積極性,又可以提高學生根據條件分析問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思維流向及心理變化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合理地調控課堂教學節奏,使課堂教學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問題的關鍵是這種提問必須具有科學性和啟發性.必須服從教學的需要,必須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必須著眼于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提高和其身心的全面發展。
在講到老鷹第二次的“還不算會飛”時,提出一系列問題:老鷹為什么說它“還不算會飛”?“還”在這里是什么意思?與前一個“還”有細微差別嗎?老鷹心里會怎么想?再通過朗讀、小組討論回答,通過此環節,為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設下線頭,為突破難點打下基礎。又如在講第六自然時提出:望著上空盤旋的鷹,小鷹會想什么?它會怎么去做?這個問題的空間較大,學生完全可以展開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但在課堂上,學生的回答大都一致,也許是我無意中已經把答案灌輸給了學生。
3、通過活動感悟寓意。如何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內心深處體驗“小鷹學飛真刻苦”以及更進一步體會“學無止境”的寓意,我設計了不同環節中的幾種學習活動:
(1)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就是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自己的個性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方式。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生已成為教與學的主角,課堂上出現了更多的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局面,教學組織形式異彩紛呈,自主學習方式成為其中一個閃光的亮點。在導讀三、四自然段時,因與前兩段結構大致相同,因此這時可半扶半放伴隨著自主學習,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心態。這不僅促進了學生的知識積累,而且別人的長處還會潛默移化地影響一些學生,使他們真正感受到把書讀“活”的好處,使其個性不斷完善。
(2)小組學習。它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一種基本途徑,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別人共享,而且學生更多的擁有了自由組合、分工協作的機會,擁有了評價和討論他人觀點的機會以及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去進行合作,去開展有意義的合作。在總結課文時,我設計了分組討論交流:
a老鷹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鷹提出新的要求?
b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可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
C說說你所知道的有關學習的名言。沒有經過訓練的合作小組是散亂的,因此在這個環節,效果不是太好。合作學習決不是學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們長期不懈地訓練,讓每一個人在無數次反復演練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感受到交流的快樂,分享合作的愉悅,這樣才能培養合作意識,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成果。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14
《小鷹學飛》是蘇教版小語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敘述了小鷹在跟隨老鷹學飛的過程中,老鷹不斷向小鷹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使小鷹知道學習沒有止境,應該不斷進取的道理。本文根據小鷹的三次學飛分為三個部分,每一部分的結構和寫法相似,因此,前兩部分教學我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演課文體會小鷹兩次學飛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礎上,轉入第三次學飛的教學當中:
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朗讀有著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語文知識,綜合提高語文能力。同時朗讀能力還是學生語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標志。如何讓學生體驗到老鷹對小鷹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小鷹學飛的刻苦,在教學過程中,我抓準時機引導他們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表達出他們各自獨特的感受。在學習小鷹三次學飛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鷹的三次飛有什么不同?你體會到了什么?通過賽讀、挑戰讀、演一演等形式仔細品讀老鷹和小鷹的話,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解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由于我的提問給了學生更廣大的讀的空間,鼓勵學生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去體會、解讀課文,因此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因此,整堂課,我都以朗讀為主線,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在創造性想象表達中積淀語感。
但整節課上完,總的來說比較流暢。但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是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問題。
1、課前我已布置同學們預習課后生字詞,但在朗讀時,我班還有個別同學讀詞不準。這點上我覺得以后在學習課文之前,最好還是以檢查預習生字的形式,花個三五分鐘,先把生字讀音解決了,然后再上課。
2、教師本身的語言還不夠簡練,以后我應多注意整理自己的教學語言,以便花不必要的時間,更讓課堂顯得更加成熟。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15
語文教材第三冊《小鷹學飛》一課中,老鷹在評價小鷹是否會飛時,用了兩次“還不算會飛。”同樣的句子,讀法是否相同呢?為了讓學生有所感悟,我首先讓學生熟讀了含有這兩句評價的1—4自然段,弄清老鷹分別時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說這句話的,接著讓學生展開討論,發表自己讀后的感受:第一個“還不算會飛”強調的是什么?第二個“還不算會飛”又是強調的什么。
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小鷹只比打樹飛得高,根本不能算會飛,因此,老鷹的意思是說小鷹根本不能算會飛,朗讀重音應落在“不算”上面。而第二次小鷹已經飛得比大山還高了,可以算得上會飛了,只是距離搏擊長空得本領還差很遠,所以老鷹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小鷹還不能算真正會飛,是在前一句話的基礎上的評價,因此,朗讀重音應在“還”這個字上。一番討論之后,學生紛紛體會到了句子雖然相同,但表達的意思卻是截然不同的,朗讀的語氣也應不同。帶著對句子的理解,學生再次投入到朗讀中去,讀出了自己的感悟,讀出了老鷹語重心長的語調。
經過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而且掌握了如何讀準語氣語調的方法,那就是,邊讀邊悟,以悟促讀。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2-12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04-29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05-28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06-18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06-12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10-26
《小鷹學飛》的教學反思10-25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01-05
《小鷹學飛》教學反思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