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音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
通過這一年的音樂教學,我感覺到,井崗小學的孩子們是活潑可愛的。音樂接受能力強、可塑性大、熱情向上。在音樂教學與課外活動中,看到了這些可喜的因素。
課堂上:學唱歌曲,在處理歌曲的節拍、節奏,歌曲情感時,他們表現出很投入,到位很快。比如二年級的合唱歌曲《布谷》,是三拍子的。在處理一拍休止時,開始老是沒停頓或停的時間不夠。經過練習后,很快就唱準了。合唱的聲部配合,開始總是強聲部吞并弱聲部;一開始是兩個聲部,唱著唱著就成了一個聲部了。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興趣十足地一遍又一遍地練習,也較快地唱得有點像了。
四年級的學唱,以及三年級的學唱,在認真時,都表現出較強的接受能力。那個輕聲唱法、力度的處理、節拍節奏的處理以及感情的處理,都能較好地到位,讓人感到滿意。
四乙班的音樂欣賞課《渴望春天》,在本班教室上不成,多媒體設備長期用不得,電視機上沒圖像。只好到學校多媒體教室去上,結果是聲音打不開。去請常使用機子的黃硯老師來調試,也不會。又去請專職計算機教師,得到的回話是“在上課,不來!”。本來是一堂積極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在親身參與中感受音樂的美,在親身參與中得到愉悅。實踐音樂教學新理念的音樂欣賞課,卻上成了只能看到圖而聽不到音樂的“自己琢磨”課!學生學習索然無味,實踐音樂教學新理念的目的泡湯!
三年級的吹奏樂器準備得很齊,幾乎每個學生都買了一種樂器。每次上音樂課,帶來樂器的同學占大部分,學的積極性也很高。
動作表演方面,我所教班級,絕大部分同學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每到這個時候,教室里就像開了鍋的水一樣,沸騰起來了。爭先恐后舉手要求先表演。表演中,既能按照老師的紀律要求,又能較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自編動作。很多時候,因時間問題,沒輪到自己的表演而感到失望,“哎”的一聲大叫。
每次上課,各班同學都能按要求有秩序的進出音樂教室。已養成了熱愛和珍惜學習環境的習慣。但只要四甲班全體同學到齊了,沒有被語文或數學老師留去補作業了,開始一路上還走得很有秩序,可一進教室門就紛紛沖向座位,不按我的要求有秩序地上位。這突如其來的舉動把我愣了片刻,當然很快就明白了,原來是少了幾個座位。這在他們心里已是很清楚了的。我倒忘了。每到這時,我都很氣憤,心里責怪總務部門不聽我的催了兩個學期的要求,要求買回缺少的坐凳!就指定沒有座位的同學趕快去總務辦公室,要黃科老師去買。至今這缺少的坐凳仍然沒有買回。還好,四甲班多半時候人都來不齊,總是被班主任或者數學老師留去幾個人補作業或者辦事。
課外活動時:部分學生積極參加音樂興趣小組活動。音樂興趣小組活動的年級跨度大,一到四年級都有同學參加。本來教導處只要求組織二十來個學生進行活動。我為了不讓學生失望,就盡可能地放寬了人數限制,發展到了三四十人,并且想把重點放在三年級,活動內容是合唱和舞蹈。
每次活動,一、四年級同學來得齊些。四年級的合唱排了幾次。后來是因為人來不齊而影響了排練。就在“六一”慶祝活動前,合唱隊里的幾個骨干被黃硯抽去排舞蹈,因缺人而使合唱排練中止。但還是有一部分同學一直堅持到慶祝活動前夕還在排練。
一年級的小朋友算是這個課外活動的一道亮點。每到星期三下午第二節課后,他們一群人便嘰嘰喳喳吵吵嚷嚷地涌到音樂教室門外,往教室里向我打招呼。這時,我總是正在下課。看到他們這么積極又可愛,我想,怎么勞累也要堅持一下。因為,我每天幾乎都有四節課。這時候是剛剛連上了兩節音樂課,口干舌燥的。連續兩節課還沒來得及喝一點水的。
我給他們安排的活動內容是舞蹈。為了結合“六一”慶祝會,我為他們編排了一個適合他們的舞蹈《剛上一年級》。當然,這個舞蹈最好是一年一級時排練演出。考慮到是剛剛過去的日子,又是以后再也沒有這樣有趣的歲月了,就選擇了這個節目。
排練是由十幾個小朋友擔任。排練了還不到兩次,一大部分的小朋友來不了了。說是班主任指定去排練經典頌讀節目了,只有兩三個小朋友來排練了。人少了就沒那么好看了,但我為了能來的小朋友不失去表演的機會,就繼續排練。
小朋友正式排練舞蹈可能還是第一次。他們學習的認真勁,模仿能力,都是很讓人感動。
我為音樂興趣小組的同學購買了一些少兒獲全國獎的文藝節目光盤,想讓他們了解和喜愛文藝表演。盤買回了卻沒機子放,因為音樂教室沒有放光盤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有時只好到他們自己的教室去放,還很麻煩,要找人開門。同學們看了,興趣提高了,卻沒地方蹦蹦跳跳。
井崗小學的“六一”慶祝節目準備期間,我了解到不安排我編排的節目。我幾次向教導部門要求,都沒同意。說什么這次慶祝會領導要來看,還有“手拉手”學校回來參加。
我為一年級小朋友排練的這個舞蹈,最后只有三個小朋友跳。在慶祝會這天的下午各班活動時間,我提去了錄音機,打開《剛上一年級》歌曲,這個節目在他們本班演出了。小朋友跳得很成功,得到了一年級小朋友和班主任的熱烈掌聲。
本年度關于同學們音樂學習積極性很高,可塑性很高的話太多了。總之,學生是活潑可愛的,是有很大的造就潛能的,倒是有的作為學校管理的人沒有盡到應有的職責!沒有給他們提供盡可能的好的學習環境;沒有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培養能力的空間。我作為一個只有聽學校行政擺布的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就只能急在嘴上,煩在心里!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2
音樂是美的藝術,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老師也應該是美的化身,愛的使者,音樂課堂教學本身是藝術教學,而藝術教學就更需要講究教學的藝術性,以體現藝術的美、教學的美。
《童心是小鳥》是五年級第四單元學唱的一首富有朝氣的兒童歌曲,由主歌和副歌兩部分組成,主歌部分以排比句的形式描述了大自然中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美;副歌部分抒發了少年兒童對大自然滿懷熱愛和對幸福童年無比珍惜的心情。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教學應該在反復聆聽的基礎上,感受和表現音樂,因此教學中我采用了整體感知教學法,利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多遍、完整的感受歌曲。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范唱和聽錄音范唱讓學生多遍、完整的感受歌曲。在每一遍聆聽前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聽,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一首相對較容易學唱的歌曲,在教唱前,我讓學生推薦班里朗讀能力較強的同學將歌詞有感情地朗誦給大家聽,讓同學感受歌詞的美,同時把演唱時容易出錯的附點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給學生做出提醒。通過學唱,大部分學生基本能用有彈性的聲音歌唱。在新歌教學中我還注意了和學生的對話交流,引導學生多說多唱,以鼓勵性的話語、和藹可親的面孔激勵學生,使音樂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氛圍之中。學生很輕松地就學唱了這首歌曲。接著就是新歌的拓展,三年級的學生還是很好動的,我就利用這個性格特點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歌表演,啟發學生即興創編動作,一開始我只叫了幾個學生上臺來表演,最后我就啟發全班學生一起起立進行表演,讓他們積極、有興趣的全體參與到活動中去。最后學生很高興的離開了教室。旋律模唱、朗讀歌詞、視唱歌詞、難點練習、步步深入,學生學得有興趣、有熱情、很扎實,既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我也很輕松地結束了這節音樂課。
上完這節音樂課以后我心情很愉快,因為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課堂的氛圍中去,全身心的把教師的愛投入給了孩子們。這節音樂課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在教學中,由于學生讀譜視唱能力較差,唱譜的時間控制的不好,耽誤了一些時間,為此對學生演唱時聲音的美感沒有做太多的要求,因而學生唱出的歌聲使人沒有感覺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日常教學中我會進一步針對本校孩子的實際,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學有收獲。總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音樂課堂教學是藝術教學,而藝術教學就更需要講究教學的藝術性,以體現藝術的美、教學的美。民主、平等、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也是相當重要的。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多學習,力爭把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新臺階。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3
新學期開始了,第一次上音樂課,孩子們表現得很興奮,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級的幾個班,他們剛從四年級升上來,并未上過我的課,但他們都認識我,并有學生不時在隊伍里偷偷地說:張老師,他就是張老師!
我知道孩子們是什么心理,于是我立刻面無表情地說:“現在開始站隊!倒計時!”學生仿佛意識到了,立刻站好隊,有秩序地走向音樂樓,音樂樓門口整好隊,我讓學生腳尖輕輕踮起,靠右上樓梯,有秩序不講話,到了教室門口,再次整隊,然后讓學生有秩序地進教室,直到這時,我都沒有一個笑臉,學生用敬畏的目光看著我,其實我是一個很愛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樂課,如果學生太隨便,常規抓不好,以后就后患無窮,所以我寧愿忍受一段時間,看看效果不錯,于是我開始認真嚴肅地講起了音樂課的一些常規。
我要求學生準備上課時隊伍要快、靜、齊,行走過程上下樓梯不允許追逐打鬧和講話喧嘩,到音樂樓門口特別注意安全,先站隊后上樓,因為班級太多,上課之前的坐姿要求為坐半個凳子,抬頭挺胸,坐半個凳子有精神,面帶微笑,我們的公約是不把不好的情緒帶進課堂,包括老師,快樂地上課,上發言先舉手,想好了再舉手,別人在發言時,注意傾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聽音樂時聚精會神,唱歌時身體坐直,雙手捧書,上課語言要規范,不要有口頭禪,提倡用我贊同,我不贊同,我有補充,我覺得,我認為等等。
還有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悲傷的、熱情的、高興的、深情的等等,鼓勵每一位同學積極參與發言和每次音樂活動,只要上臺的就加分,因為能參與就是一種自信和勇氣,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學會客觀地恰當地評價別人,評價音樂,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勤于思考,我還給各小組起了名稱,四個小組分別為:月亮、太陽、星星、銀河,以后由各小組表組命名并確定小組名稱,鼓勵相互競賽競爭,既比上課表現,如參與音樂活動,又比遵守常規和紀律,更比各組的高雅風格,輸了不氣餒,勝了不驕傲,不嘲笑別人,規定每節課需帶的學習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專人專用,自己保管,在講常規的過程,我每講一條都闡述一下為何這樣做,另外還通過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正反比較加深學生的印象,到這時,我想一節真正好的預備課,除了應讓學生明確這門課的具體要求,更應該讓學生對這門課對教這門課的老師產生興趣和喜愛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學生的心,所以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我通過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參與,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學習欲望,培養如參與意識、競爭意識等,還露了一兩手拿手好戲,如唱歌、吹口琴等,讓學生喜歡自己,看到下課了,學生還依依不舍不肯離去,我會心地笑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就是我們共同努力了,孩子們,真的想對你們說:想說“愛”你卻不是很容易的事,讓我們用行動鑄就我們美好的夢吧!
上好每節課,享受每節課!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4
【主題內涵】
課堂是學生生活的一個空間,學生在課堂這個生活空間中不僅僅是以認知、記憶存在的智能有機體,而且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生命有機體。新型的課堂教學應強調的是平等、民主、和諧與人性化。作為教師,要以尊重的教育為理念,創造性地進行教學,為學生的自我覺醒,自我實現營造一個值得生活于其間的世界。
【案例描述】
上課鈴聲過后,我走進教室,像往常一樣按照教學計劃進行正常的教學。可是沒過幾分鐘,我發現靠窗邊的兩個男同學正趴在窗口上全神貫注地往外看著,嘴里還不時地說著什么,“王佳禹,你們在干什么?”“老師,外面有兩只好漂亮的風箏”王佳禹天真地笑著說。這句話的聲音雖不大,但卻使得教室里所有學生的目光轉向了外面——的確,兩只風箏正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著。“哇,風箏!”學生興奮地叫了起來。有一個學生說:“老師,我最喜歡放風箏了,我經常和爸爸一起去放風箏。”“老師,我也是……”一時間,教室里熱鬧起來了,學生們眉飛色舞地議論著。這可怎么辦呢?風箏一直吸引著他們的注意力,如果這時候硬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回來,他們的心思肯定還在外面,并且還會不時地往窗外望。哎,這些小家伙真是給我出了道難題。
就在他們高興不已,而我還在犯難之時,突然,我的眼前一亮,對了,現在正是春天,是放風箏的大好季節。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正好有一課是關于春天的,課題為《春天來了》,學唱的歌曲是《郊游》。我何不趁著這個機會,將計就計,滿足這些小家伙的愿望呢。于是,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
師:小朋友,風箏漂亮嗎?
生:漂亮。
師:你們喜歡放風箏嗎?
生(高興地、大聲地):喜歡。
師:你們知道什么季節放風箏最合適嗎?
生:春天。
師:在你們眼中春天是怎樣的?
生1:春天小草都發芽了。
生2:春天小河里的冰都融化了。
生3:春天到了,冬眠的動物都醒來了。
生4:春天,大自然一片綠色。
師:你們想不想去看看校園里的春天。
(學生一邊歡呼,一邊跑出教室,幾分鐘后帶著滿足感跑進教室)
師:春天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還可以進行很多有趣的活動,比如放風箏。小朋友討論一下,還可以進行哪些有趣的活動?
(這時,學生的注意力已被我的問題所吸引,他們興致勃勃地討論著春天里有趣的活動,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師:請小朋友來說一說。
生1:老師,春天天氣暖和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我最喜歡到公園里的小河上劃船。
生2:老師,春天我最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野外郊游,因為這個時候,到處盛開著鮮花,還可以看到許多小鳥。
師:其他小朋友想不想去郊游呢?
生:想。
師:那么我們首先來學唱《郊游》這首歌曲,然后老師和你們一起去郊游,好嗎?
生:(全班高興地歡呼)好!
……
【案例分析】:
在教學過程中,因種種原因而不能按照原定的教學方案實施教學,這是經常發生的現象。這時教師必須作出臨場應變處理,采取針對性的,更加靈活的教學方法,乃至把教學內容作局部性的調整。尤其是本節課所面對的是一群
好奇、好動的一年級學生。在課堂上,哪怕有那么一丁點令他們感到稀奇的事,便會控制不住情緒,笑笑鬧鬧,跑跑跳跳,使課堂難以安靜,這時教師更要運用教學機智,采用即興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勢利導,將學生的注意力、興趣點引導到有序的學習活動中來,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動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本節課上,學生發現了兩只“風箏”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興奮不已,注意力已經游離了音樂課的教學目標,如果這時停下課來批評學生,把學生的注意力強拉回來,自始至終按教師計劃的教學思路進行,不僅教學效果不佳,而且會影響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為了不讓這群小家伙失望,我毅然放下了已備好的教案,沒有按課前設計的教學步驟進行,而是大膽地嘗試跟著學生的思維走。由“風箏”引入了“春天”這一話題,課堂很快安靜下來,這種隨機的誘導方式,既順應了孩子的心理,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而且孩子的情感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感受到了以人為本,給課堂帶來的巨大活力。
課堂中,學生發現了風箏后,心思已很難留在教室里,為了滿足他們的愿望,我又設計了請學生欣賞“校園的春天”這一環節,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感悟春天,請他們傾聽小鳥的歌唱,感受蔥綠映襯的樹干,高曠湛藍的天空,明媚燦爛的陽光,嗡嗡飛舞的蜜蜂以及綻開花朵的芬芳,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5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設計、運用各種方法來調動學生的情感,激活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多層次、多領域地感受音樂,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之產生強烈而濃郁的審美動力和審美欲望,培養他們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以達到審美教育目標。
經過反思,我認為這節課有以下閃光點:
1。在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我始終與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一起討論,聽取、采納同學的建議,共同參與表演活動,當學生出現緊張情緒時能及時幫助學生調節情緒,師生間建立了親密和諧的關系,給學生增添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誘發了他們的審美情感。
2。能夠鼓勵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用各種形式表演歌曲,展現他們的音樂特長。
3。本課的問題設計比較簡明直接、通俗易懂,針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突發狀況也能及時有效地調整、解決。
4。語言簡潔、幽默,教態自然,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這節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1。對教材的分析雖然很透徹,但對學生學情的分析還不夠全面,只考慮到了學生在接受知識程度上與我校學生的差異,但沒有顧及學生學習、行為習慣及心理狀態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到前面表演敲鑼打鼓時由于緊張沒有發揮出他原有的水平,這是我沒有預設到的,教學反思《圓圓和彎彎教學反思》。
2。在表演這一環節上,對學生情感的激發還不夠,部分學生不敢放開胸懷,表達自己,表達音樂。
3。教師的體態語言還可以更豐富、更準確一些,如對切分節奏、連線等音樂知識的手勢提示,還有待商榷。
總體上說,本節課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學生能夠感受歌曲《圓圓和彎彎》表現的人們勞動豐收的喜悅之情,能夠用歌聲、自編動作,表現人們喜慶豐收的歡樂情緒;通過歌篇上字的大小、顏色等變化的暗示,唱準了歌中的切分節奏、一字多音、波音記號、跳音記號等,學生能夠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也能夠創造性地運用打擊樂器、身體動作等為歌曲伴奏;整體的教學效果較好。
從這節課中我深深領悟到:要在音樂教育中體現以審美為核心,必須從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與音樂融為一體,在主動地探尋、領悟、體驗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進而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6
回首這一學期以來,在學校領導重視直接部署督導下,及各中隊輔導員的大力支持。少先隊工作得以順利的開展,在這一學期中我們在忙碌中充實著自己,少先隊員也在忙碌中成長著。雖然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絢麗多彩,但也讓我們感覺到了生活中充滿著陽光。現總結如下:
一、提高認識,充分發揮職能效用
學校開學工作會議上,校領導班子就把少先隊工作納入了議程。由 我繼續負責少先隊工作,組建少先隊委,形成日常工作機制,全體教師給予支持幫助。由此明確少先隊職能,為學校日常工作的表現。大到校園文化氛圍建設,小到衛生、板報、集體榮譽、團隊精神的具體實施與教育。并把工作列到學校的工作計劃上。學校領導的重視,是工作開展結果好壞的有效促進,在思想上統一了認識,在行為上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安排。
二、建立組織,明確工作責任
在3月份新學期伊始就召開了少先大隊及各中隊干部會議,并成立了少先隊大隊委。組建了衛生、板報量化督察小組;安全值勤組;紅領巾佩戴、早退、遲到檢查組;校園文化宣傳組;校園廣播站等。分工明細,責任到位,并在全校范圍內形成核心,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1、學期初開展爭創優秀班級、文明班級,從思想上提高了全體少先隊的認識和積極性。在校園中形成了講文明懂禮貌,做到文明出口、文明舉手良好的輿論、行為氛圍。
2、3月中旬學校各中隊開展了“學雷鋒宣傳月”活動,充分調動了少先隊員們的.積極主動性
3、加強德育教育,開展了春游踏青活動,全體師生貼近大自然,沐浴著春的氣息、花兒的芳香。學校、少先隊更是借此機遇開展了,環保教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人的因素是主體的感恩教育。感謝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寧靜、優雅和諧的環境。
4、4月中旬在少先大隊輔導員老師的組織下開展了“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設立了一、二、三等獎,對朗誦成績優異的同學進行了獎勵,次活動充分調動了少先隊員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趣味性。
5、 “六一”期間開展了慶祝活動、評選表彰48名優秀少先隊員、舉行了擴隊儀式、全校師生文藝節目表演等等,就本期的少先隊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其中得感謝學校領導的重視,及全體教師們的大力支持。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7
《金孔雀輕輕跳》這首歌,是一首描寫傣族風情的兒童歌曲,為了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強烈興趣,我思考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新課程的理念,從感性、體驗入手,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所以我先表演了一段傣族舞蹈,營造了輕松愉快的音樂氛圍。
教學目標
1.為整節課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調。
2.順理成章導入課題。
如果說過去的音樂教學只是“教學生唱歌”,那么,我感覺到現在的音樂教學不僅是教學生唱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興趣的、主動地融入到音樂中來,這是我在備課、預設過程中的點滴思考。課堂生成亮點:
1.觀看傣族民俗文化風光視頻,把學生帶入一個美輪美奐的世界。音樂與相關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有利于擴大學生音樂文化素養,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表現;創造及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
2.這節課我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藝術實踐最重要的過程,因而要從聽入手,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熟悉音樂的旋律,再引導學生從歌詞中感受歌曲的情感。又因為少數民族的歌與舞是分不開的,所以在初聽音樂的時候,我讓學生觀看歌曲視頻,使學生感受到歌曲的抒情優美,又激發學生學習本首歌曲與熱愛傣族的熱情。
3.課堂中人人參與編創傣族舞,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發揮學生的編創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去帶動學生。學生們通過本節課的活動,感受到了音樂的美,更勇于表現美,真正做到了新課標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
課堂不足之處:
1.由于初次上本節課,個別學生積極興沒調動起來,使課堂少了一些生機。
2.自己普通話還有待與提高。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藝術是永無止境的,新課程標準需要我們勇于實踐,勇于創新,更要我們勇于反思,只有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才能提升自己教學理念.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8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音樂教學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但在我教小學音樂這短短的半年時間,便有著這樣的深刻的體會:音樂重視識譜教育,但學生最沒有興趣,最弱的也是識唱簡譜.對于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學會“聽”音樂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于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等等)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做為音樂老師不能剝奪學生聆聽音樂的權力,一首樂曲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聆聽去充分體會音樂中美和豐富的情感。重“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墊,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于誘導性的欣賞,啟發學生:“剛才你們在進音樂教學時聽到歌曲是什么情緒的?你聽了有什么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這也是許多老師提出的先唱歌詞再唱簡譜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
二、音樂教學的多元化
為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又不讓學生厭倦音樂課。首先就是投學生所好,從他們的興趣出發。所以音樂教學不能再是傳統的學習觀,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入手。上音樂課時,我就從學生喜愛的一部動畫片的主題曲或影視著手,讓學生自主的去感受參與鑒賞。學生主動的參與進來從而老師學能從中,引導學生興趣的去學習了解音樂的不同領域。如自己很喜歡這首歌曲就,把你對這首歌的喜歡之情,容入歌曲中讓聆聽者知道你喜歡這首歌曲。以這種教學手段
引領學生知道音樂不單單只是開口就唱,還要表達人內心的情感。音樂教學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唱。讓學生更加喜歡音樂課就要讓音樂課堂豐富、多元。充分利用藝術之間的這種相融通關系,充分發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整合成綜合合性的音樂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及情節表現音樂情緒,情感,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明暗、相同與不同等等。所以培養學生有正確的審美觀與審情趣,先讓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堂。
三、培養學生的能動性
學生隨著年齡特點及鄉鎮環境的等因素,造就當地大多的學生行為都非常被動,連提問都是極少數學生舉手這樣的情況,越到高年級就越嚴重。老師上課就像是一個人在自演獨角戲,別說是音樂課里律動和創編這些環節能讓學生主動參與。看到這樣的情況我首先從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著手,讓學生興趣主動的參與進教學當中來。從這些音樂教學上讓學生知道音樂文化價值的所在。一起探討流行音樂的發展路程,讓學生也以正確的心態去對待世界多元文化。從而把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延伸到音樂教學內容當中來。再讓學生用自己所理解的情感來演唱自己最喜歡的歌曲,從而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音樂教學一直在不斷改革都是為了學生、學校、社會等充分肯定音樂的美育功能、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作為音樂教師應不斷反思,努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9
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但在我任教小學音樂這短短的兩年的時間內,我便有這樣的體會:老師重視識譜的教育,但是學生對識譜的教學是最沒有興趣的,也可以說是最弱的,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運用反向教學
按照傳統的規律教學,上課的時候一般是先練聲,接下來是試唱練耳,然后講樂理知識,最后是上欣賞課或者學習新歌,學習新歌的時候基本上是讓學生先學樂譜,然后再把歌詞帶進去唱歌,在學唱樂譜的過程當中學生感覺很難,有時甚至是應付式的隨便哼一哼,這種教學方式的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學生不僅沒有學到應該學的東西,反而對樂譜失去了興趣。
鑒于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我采取反向的教學方式,在學新歌的時候,我們先學歌曲,在歌曲已經很熟悉、情感也處理得很好的情況下,再唱曲譜,這樣學生不僅能很好地把握節奏,而且也由以前的厭倦曲譜變成現在的對曲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覺得運用這種反向的教學方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進行識譜的集中教學
我在網上看到過金彩云老師講到的“識譜集中教學法”,我覺得很有道理。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教育都是把識譜根據年級分散開來教學,要求有條件的學校在小學階段基本完成簡譜識譜任務,在初中階段基本完成五線譜的識譜任務。事實上,這個任務一般都不可能完成。因為分散的識譜方法違反了記憶規律。音樂課不是每天都有的,也不是每堂課都教識譜的內容,很難及時組織復習。學生往往是學了后面忘了前面,其效果不佳。所以有些小學學了兩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無法獨立試唱簡譜。
識譜的集中教學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選擇。就是把原來需要用整個小學階段來學習的識譜內容集中安排到小學的一個年級的一個年級來完成。這樣,學習內容緊湊,可以克服記憶方面的困難,學生也可以掌握簡單的獨立視唱技能,進一步激發興趣,到小學或初中畢業是,他們就基本具備了應有的識譜技能,能夠比較熟練地聽唱和視唱簡單的曲譜了。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一改以往的灌輸,偏重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的教學方法,而是要求學生的創造意識充分發揮和調動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讓他們走入美妙的音樂自己去尋找和創造,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想象力、審美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0
1.節奏訓練是視唱練習的基礎
音樂語言最重要的兩個要素是旋律與節奏,而節奏可以脫離旋律而單獨具有表現力。節奏訓練先行,能使視唱教學中的難點得到解決,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歌曲中的重點樂句可以先放慢速度練習,一拍時值放慢為二拍來練習,三連音可放慢為三拍來進行練習,待練得準確、穩定、鞏固后,再恢復到原速進行練習。放慢速度練習,能降低難點,有利于學生從易到難逐漸掌握重點樂句。
2.音準是視唱練習的核心
離開了準確的音高,音樂就會走樣。因此,建立音高概念,訓練唱準音,始終是視唱教學的核心問題。不少剛進小學的新生,當我讓他們區別老黃牛叫與小鳥鳴、大鐘與碰鈴的音高時往往分不清。他們對聲音的高低、長短、大小(音高、音值、音量)混淆不清。
只有聽準了才可能唱準。從小幫助學生建立音高概念和培養他們的聽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讓學生聽辨大鐘和小鈴,火車汽笛鳴和汽車喇叭叫等聲音的高低。也在鋼琴上彈奏單音進行對比,如“1”比“5”高還是低?“5”比“3”低還是高?低年級學生從簡單的單音聽辨練起,慢慢地發展到聽簡單的樂句。
在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辨別音高的能力,如分辨一些動物的叫聲和平時日常生活中所聽到的聲音。先分辨差別大的,再結合歌曲,分辨歌曲中的不同音高樂句。啟發學生用心去聽,培養他們對音高的想象力、辨別力,從而唱準曲調。
唱是“聽”“辨”的目的,也是音樂教學效果的再現。在聽、辨的基礎上進行視唱練習,這時應對音高、時值、速度力求準確。練習時可讓學生借助手劃拍、擊拍,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學會視唱曲調。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1
這是一節綜合音樂課,由南師大附小尹潤萍老師執教。聽完我們與會的老師們都發出了由衷的感慨:“上的真好!”而我不禁又思考起來了,她的哪些地方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學生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這節課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求知的興奮感與成功感的結晶,是在教師不斷引趣、啟發、練習、創造、反饋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說、聽、唱、玩、想等多項活動,把學生從簡單的趣味性階段,引向求知的樂趣上,最后的學習效果不言而喻。該課教學中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游戲與音樂的緊密結合。
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的位置,游戲、動作、情節都是為了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例如:教師把整節課的時間設計成了有意思的五塊:聽《運動員進行曲》走進運動場。在音樂的氛圍中創設運動場這一特定的情境,使學生對不同的運動項目的特點和音樂的表達產生初步的聯想;聽賞《乒乓變奏曲》讓孩子們覺得在觀看一場乒乓球大賽。在教師有效的引導下,孩子們從音樂中找到了打乒乓時球發出的節奏型,并在跟著音樂律動時感受到音樂在不斷地變化,在老師的又一次指引下,孩子們發現音樂的變化來自節奏型的變化而不是速度,從而揭示了又一個音樂知識“變奏曲”的含義。
接下來的環節是本課的重頭戲:學唱新歌《拍皮球》。教師則巧妙地將它設計成讓學生來參與運動,拍皮球。只見老師拿出了一個皮球,當場邊拍邊唱,讓學生立刻就掌握了歌曲的節奏;緊接著讓孩子們跟著音樂的節奏做拍球的動作又是一次很有意義的聽賞活動,部分孩子還真的邊聽邊拍了球,這又一次大大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四個環節是讓學生去參加比賽了。教師將《拍皮球》的歌詞換成了《拔河》的歌詞,并讓學生看了視頻。孩子們馬上感到了音樂的力度有所變化了,于是在演唱時立刻就表現了出來。這里教師有別具匠心地設計了一個啦啦隊有節奏的呼喊聲,并做了兩聲部的練習,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自然,孩子們正全身心地投入在音樂游戲中。
最后一個環節被設計成了“載譽歸來”。視頻歌曲《五星紅旗》,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為國爭光的運動健將,體會當國旗升起時激動的心情。孩子們當時莊嚴肅穆、激情暗涌的場景現在還浮現在我的腦海了。這就是音樂的魅力。比教師單純的說教要有力得多!
二、用音樂來解決音樂的問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節課一系列的聽賞學唱活動中,教師始終沒有離開音樂去泛泛而談,而是讓學生將心中的疑問都放到音樂中去尋找,極好地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欣賞習慣與能力。也正因為有了一個良好的聽賞感知,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即興創造力都在這節課中有了很好的展示和發展。
例如:在讓學生找出《乒乓變奏曲》中音樂是怎樣變化的,教師分別作了節奏和速度的對比。起先學生都認為是速度在變化,這時教師讓學生找到兩段音樂的主題節奏先拍一拍,孩子們突然發現速度根本沒有變化,那是什么讓音樂旋律聽上去好象快了呢?學生的好奇心上來了。這時教師讓他們再感受了一下節奏型,孩子們這才發現原來同一個主題只要將節奏型作改變,即使不改變速度也會讓人覺得情緒有所變化了。這時教師才揭示了這是“變奏曲”的特點和含義。將復雜枯燥的音樂知識融入有趣的音樂游戲中,用音樂的形式來解決音樂的難題,是尹老師教學的又一大特色!
三、舒展自如的教學風格深入人心。
這是一個全國性的觀摩研討會,無論是誰多少都會有些緊張的。我相信尹老師肯定也有這種感覺。但是在整個一節課上我們卻誰也沒感到她緊張、拘束,相反她舒展自如的教學風格,與孩子們玩到一起的自然和諧讓我們心生敬意。我想,只有一個真正熱愛音樂、尊重學生、全身心投入教學的教師才會在課堂上忘記緊張、拋開拘泥,跟著音樂、跟著學生,似乎她已不是一位老師了,而是孩子們的伙伴、指揮、隊長,這樣的教師才能產生最具魅力的教學。
四、缺憾,是難能可貴的財富。
當然,沒有一節課會是十全十美的,這節課也有幾個地方值得商榷。而尹老師的遺憾,會是我經后教學中難能可貴的財富。
1課中教師的評價還是不夠及時。音樂教學屬于美育的范疇,是實施德育的主要途徑,“藝術不容說教,審美不容灌輸”,這節課中應該說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2
鋼琴獨奏曲《乒乓變奏曲》的主題音樂取材于兒童歌曲《小小球兒閃銀光》,活潑歡快,表現孩子們打乒乓球是的快樂精神和熟練的球技。我的設計落腳點為學生能在聽、唱、奏、創等音樂學習活動中,鍛煉聽覺記憶音樂主題變化能力,并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趣味,感受打乒乓球的快樂,進一步培養對音樂學習的熱愛。這節課的難點——理解變奏創作手法和變奏曲式。學過音樂的人都知道,音樂曲式結構的學習首先給人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那是因為,音樂曲式結構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在很多作曲家創作了諸如此類的樂曲后,歸納總結出來的。它是一種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過程,需要學生分析、概括,最后總結出變奏曲式的概念。另外,知識的新授給沒有相關分析經驗的學生加深了理解這個知識的難度。一旦講得不透,學生聽辨起音樂主題與變奏來就會有如霧里看花之感。這節課就煮稀粥了。所以,本節課關鍵就在如何運用多種手段讓學生理解變奏曲式中音樂主題的變化。在教學的伊始,我出示了兩條旋律3 1 2 5 |1 1 2 2 |3 1 2 5 |1 1 2 1 ||呈現主題音樂;運用試奏法,即讓學生在吹奏中認知、記憶音樂的主題;然后我有加以變化33 11 22 5 |15 13 21 2 |33 11 22 5 |15 13 23 1 ||運用比較法,音樂主題和變奏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得出結論以一個旋律為基礎,進行了節奏的變化和旋律的加花,這就是變奏。每一步的實施都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技能基礎之上的。然后導入《乒乓變奏曲》的欣賞,讓學生們聽辨本首樂曲都了幾次變奏,每一次都有什么變化,音高是否有變化,欣賞完之后請學生們自己寫出一條創作旋律,其中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31 31 25 5 | 11 15 2123 1||學生從深入淺出的學習中,理解并掌握了音樂專業學習中大學二年級的課程。從而,使得我的教學在學生不但能在打亂順序的情況下,獨立而準確地判斷主題與變奏,還能運用不同的打乒乓球的節奏,創作出表現出音樂傳達給人的快樂、高興、興奮、熱烈的情緒。通過設計本節課教學,我深刻體會到課改必須是邊研究邊教學,在不斷的摸索中前進、在逐漸深入的研究中提升教師自身對教材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同時提高教師在課程實施中執行能力。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3
小學音樂課不是主課,課時遠少于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每班一周只有兩個課時的音樂課,由于受到時間和樂器的限制,開展合作學習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時間上難以調控:有時候在課堂上剛分好任務,學生還沒有進入到合作學習的狀態,一節課的時間就過去了。因為學生缺乏時間進行溝通交流,無法有效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能有效促進音樂教學效果的提高。但要開展合作學習,需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進行溝通、交流,形成相互協作的一個小團體。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可能會大聲喧嘩,趁機吵吵鬧鬧。這就需要教師事先給學生訂立一定的規則,讓學生有章可循。否則教師可能控制不了局面,讓課堂秩序陷入混亂的狀態。不但無法開展合作學習,基本的教學任務都難以完成。失去原有的教學設想,是不足取的。下面以小學音樂第三冊歌曲《打花巴掌》教學為例進行闡述。
例:第三冊歌曲《打花巴掌》
“琴瑟合鳴”奏樂章——小學音樂合作教學反思(作者:盧曉俊)
在這一堂課上,我請學生自由組合,兩人一組或三人一組進行邊花樣拍手邊念歌詞。在組合過程中有點亂,出現了這樣的一種狀況:A要和B合作但B要和C合作,這個時候教師還要調解各方面的關系,會大大浪費課堂上的時間,好不容易完成組合,結果兩人一組的學生拍手拍得較協調而三人一組的學生就配合不起來,三人一組的學生在合作不順利的情況下學生就會產生不良情緒,相互大聲討論,甚至鬧不愉快。出現這種狀況的時候,教師很難進行安撫,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的情況下導致課堂秩序混亂,好不容易才讓學生安靜下來學習歌曲。到了最后一部分拓展,在創編歌詞這一環節“打花巴掌的,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剛準備分組合作下課鈴就響了,整節課下來原來預定的教學內容根本來不及全部完成。
針對分工合作、課堂秩序混亂的問題,在組成小組時,我讓學生縮小選擇范圍,限制在前后左右,將能力強和能力強的學生錯開,部分由我調整。還以上面的《打花巴掌》一課為例,花樣拍手時我先讓兩人一組的學生站起來展示,讓三人一組的學生選擇適合他們拍手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我特別指出相對簡單易學的拍手方式,再讓三人一組的學生進行展示。這樣課堂秩序與合作的協調得到了保證,就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針對時間不充足的問題,我將這堂課分成兩個課時,將本課兩部分合作學習分開,將拓展部分單獨一課時,這樣前一課時既有利于鞏固歌曲,體驗花樣拍手的樂趣,第二課時又能有足夠的時間培養學生的創編與合作能力,利于學生逐漸適應合作學習的方式。
不管是什么樣的教學方式,在實踐過程中多少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何況合作學習還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缺乏實踐經驗的推行初期,需要反復探索,不斷完善,本人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加強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一)固定分組,讓學生逐步適應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需要在集體中進行,班級是一個大集體,但要在這個大集體中建立合作關系,這是非常不實際的做法。所以,本人認為教師應該嘗試在班級中進行分組,通過分組來固定學生的合作圈子,避免經常更換合作伙伴,讓學生不適應。當然分組也可以設置一定的時間期限,比如半個學期換一次,或者一個學期換一次,只要不是頻繁更換就可以。這樣更利于學生在固定的群體中加強協作意識,提高他們溝通交流的能力。而且固定的合作群體,能夠更好地讓他們養成合作的習慣,在原先個體學習的基礎上,也許大多數學生都不具備合作學習的習慣,因為學習本身是獨立完成,但在一個熟悉的群體中,他們會更加自覺地去溝通交流,慢慢養成協作學習的習慣。
分組合作學習也可以跟創設情境融合在一起。例如在教學活動一開始,律動就先創設輕松的學習環境,將學生分為四組(按人數分也可以是八組六組)進行活動。如雙冊教材中有以春天為主題的教學內容,我就利用春天的歌曲律動創設一個到田野里親近大自然的情境,請學生到達目的地后做深呼吸(有利于放松心情,有利于學生自然的歌唱),然后給每一組分一塊地(將地用方框畫在黑板的邊角)讓學生一起去播種,每顆種子代表一個學生,表現好的種子就會發芽,如果整組都長出小苗,小組就會開花。用這樣的方法讓每位學生覺得自己很重要,整組的合作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以此類推,像秋天的教學內容就可以創設讓果子成熟的情境等等,這樣以小組合作融合情境教學的方式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二)固定合作學習流程,給予學生充分的合作時間
有些教師在開展了合作學習之后就不注重教學效率,讓課堂上學習氛圍熱熱鬧鬧,看似教學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但是大大降低了效率,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不良的影響。為了在合作學習中提高效率,本人認為要固定合作的學習流程,不能隨意更改。一旦合作學習的流程確定下來之后,教師就不用每一節課都忙著明確分工,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去開展教學活動,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去進行合作學習,這樣更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營造穩定、和諧的學習環境。
(三)完善教學管理,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
很多小學音樂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過程中都為一件事煩惱,就是不知道怎樣維持課堂秩序,課堂在開展中經常會被混亂的局面打亂,有的甚至失控,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教師總是束手無策。其實合作學習離不開在課堂上溝通交流,有時候學生大聲討論就會讓課堂顯得秩序混亂,尤其是小學生還不怎么知道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要維持好課堂秩序顯得更加困難。為此,在實施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擅于觀察與總結,摸索出新的管理方式,不能一味地采取過往的管理方式,這不能適應合作學習這種新教學方式的需求,所以必須要在管理中加強創新。例如每節課都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給學生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合作積極性;對合作組長進行經常性的指導培訓,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作用。當然在這方面需要注意結合小學生心理年齡特點,每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行為特征,只有迎合他們的年齡特征,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是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促進小學音樂教學改革,全面開發學生音樂潛能,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良好途徑。在音樂中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合作,就像“琴瑟合鳴”奏出的美妙樂章。美妙的音符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跳躍升華,是師生共同追求的教學氛圍。我們可以重點從固定分組、固定合作學習方式、完善教學管理著手,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經驗,才能通過實施合作學習來促進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4
識譜唱譜是音樂課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但課堂上能使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動、游戲,一旦讓他們識譜,頓感索然無味,課堂氣氛也會出現冷場,音樂情感美的熏陶無從談起。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識譜教學要符合音樂學習的規律,它是學習音樂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樂教育的目標。那么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的使用這個“工具”呢,我根據自己一些教學實踐,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識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識譜。
如:在一節唱歌課中,當學生走進音樂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并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后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并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后,再通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識譜就是先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讓學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聲音去表現音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到這節課是輕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現自我的空間。
一位學生這樣講到:“以前,老師總是對我們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班上僅有幾位會樂器的同學唱還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難了,我對這一點兒也沒興趣,可是現在我們先唱歌后識譜,才上兩節課,我就會唱《白楊和小河》這首歌的歌譜,我感到非常高興。”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于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識譜教學也不例外。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以即興活動的方式給學生發揮創造想象的空間和機會。
例如:歌曲《青春舞曲》這首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歌特點,所以在學唱新歌之前,我將樂曲中的旋律順序打亂,以短小動機為單位排列在一起,先讓同學們聽每組動機的音高,在根據自己的感覺重新排列成流暢的旋律,并一起彈唱。這樣,以聽為先導,創
編為手段,然后再讓大家來聽一聽,唱一唱,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也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
其實,創編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豐富的創編形式能讓同學們在樂趣與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學習簡譜,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提高綜合素質的今天,小學音樂教育對識譜的要求是:“立足課堂,面向全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理性的識譜從感性入手來教,融入音樂實踐活動,形象生動,深入淺出。利用識譜這個學習音樂的好工具,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鑒賞能力、創造能力。讓每個孩子真正的走入音樂,去尋找,去探索,去創造。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15
在《手拉手,地球村》教學中,由于課前存在“輕敵”思想,教學重難點不夠明確,特別是沒有回想一下以前上一課時出現過的問題,就貿然走上了講臺,結果出現了原本可以避免的老問題,這首歌曲由二個樂段構成,第二樂段是合唱部分,兩拍和三拍的長音頻頻出現,其中歌詞第一遍“手拉手,地球村”的旋律是由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組成的,而第二遍出現的“手拉手,地球村”的旋律是由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和附點音符組成的,但在演唱中并不象以往的歌曲學起來那么容易學唱。本來是讓學生完整聆聽后跟唱全曲,我覺得應該很快就能學會,可是到跟伴奏演唱時,還是有許多學生誤將出現的兩個“手拉手”的地方,竟唱出這樣的效果。
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節奏較快、旋律的流暢性強,音符基本相同,學生們也都感覺到歌曲太容易了,但往往在容易中會出現更不容易演唱的樂句。促使他們也忽略了這句歌詞的演唱,而導致他們一開唱就出現了錯誤語句。
在教唱過程中,我反復彈琴讓他們演唱,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我無奈的情況下,忽然想到我為什么不利用他們的耳朵來共同辨別正確與錯誤呢?我就針對這兩句進行準確地、反復地范唱,學生通過聽辨和對比說出并唱出它們的不同之處(以加深學生對正確與錯誤的印象),最后在完整地跟唱全曲即可大功告成。想想如果在剛開始上課時我就把此句納入重難點來進行,就不會出現前面提到的錯誤問題,一旦出錯再糾錯這樣的難度就太大而且也浪費時間,因為有些學生很難擺脫流暢性和穩定感的束縛。
總之,在音樂課上如不出現類似的問題,也許就不會去設想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回我知道在有類似的情況就必須在課前預設問題和準備好做到有備無患,而“課前預設”又需要前一次的“課后反思”作參考。由此可見,“課后反思”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正因為體會到了“課后反思”的甜頭,所以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勤于反思,精于反思,讓課后反思成為我課堂教學的一個后備軍。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音樂教學反思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3-05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2-01
小學音樂的教學反思11-23
小學的音樂教學反思01-09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5-03
音樂教學反思_音樂教學反思03-08
音樂教學的一點反思_小學音樂教學反思03-06
小學音樂教學方式反思07-15
小學音樂整體教學反思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