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精選22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1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探索、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探索過程。科學教育對于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在幼兒期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他們終生受益。本次活動來源于幼兒的日常活動,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發展了認知能力。
在活動中我能帶著目標去觀察孩子的實驗操作,重點在引導幼兒通過實驗發現顏色變變變的現象,感受其中的樂趣,給幼兒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間。
活動開始時,我先讓幼兒將自己喜歡的兩種顏色標記貼在杯子上,然后交代清楚操作要求,一種顏色水倒到杯子上的下面一條線,另一種顏色水倒到杯子上的上面一條線,教師沒有象以往直接示范,引導幼兒觀看實驗的結果,而只是教給幼兒材料的操作方法,幼兒在操作中驚喜地發現:兩種顏色加在一起變成了別的顏色,提高了探索的興趣。
在第一次實驗后,教師請幼兒演示實驗過程,給了幼兒展示的機會,同伴的示范有時比老師的示范效果更好,幼兒能在同伴的示范中想想自己的發現是不是和小朋友的一樣。
不足:由于是借用其他班的材料進行上課,當時并沒有注意杯子上的標記線,兩條線距離貼得太遠,導致操作時所用資源比較多,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有點浪費資源,但看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幼兒都是有差異性的,在活動中有的幼兒操作方法不對,我沒有充分利用幼兒資源,讓能力強的幼兒去幫助他能力比較弱的小朋友,沒有發揮幼兒間的榜樣示范作用。有的小朋友只是盲目地進行操作,操作時不知道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做事沒有目的性。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2
捏面人這種民間藝術在現今社會已經離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遠,孩子們對我們的民間藝術了解的比較少。而《捏面人》這個活動是一個說唱歌曲,把說和唱巧妙的結合起來,讓孩子唱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特色,非常適合大班幼兒學習。其中念白的內容是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這是幼兒熟悉和非常感興趣的人物形象。在歌曲中幼兒創編念白部分,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熟悉和感興趣的動畫片內容進行創編,使幼兒感到既有成功感和趣味性,又不破壞歌曲的完整性,真正體現了教育的開放性原則。通過這一讓孩子萌發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
在難點學習中幼兒的興致十分高,活動中的特別之處在于它是說唱和京韻兩合體,是幼兒熟悉的故事情節,所以幼兒十分的感興趣,有了興趣,幼兒就能跟著我的步驟學下來。活動中我運用了觀察法、演示法、引導發現法、問答法、圖片法等方法幫助幼兒學習。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較重點的部分,把這個難點前置,為后面的整體說唱打下基礎。活動中通過教師的范唱、戲劇表演、角色變化等方式學習歌曲。讓幼兒在形式多變的情境下練唱不覺得枯燥乏味。使課堂氣氛活躍歡快,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歌曲。
活動中通過圖片幫助和加快速度,逐層讓幼兒不斷接受新的挑戰。整個活動在輕松之中結束,幼兒不僅學會唱原有歌曲,還在其基礎上運用所學戲劇操配上動作共同表演。
但在活動中我發現也存在著不足:歌曲由“唱”和“說”兩部分組成的,在活動中我注重了幼兒“說”的部分和“創編”的部分而忽略了“唱”的部分,“捏出來的面人把眼看花”這句是這首歌曲的難點,在活動中我將難點前置,但發現在學習中幼兒對于這句還是沒有很好的掌握,為此,我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及時發現問題并揪出來幫助幼兒解決。同時,教師的專業基本功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對彈唱的熟練的即興伴奏還有待提高;表演中戲劇動作還需多加練習與感悟戲劇的韻味。更好的引導幼兒進行藝術活動。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3
本著用心上好一個活動內容的目標,我今天上了這個活動,這首《什么水面打跟斗》是選自電影《劉三姐》的選曲,是廣西壯族的山歌。曲調優美,朗朗上口,其問答式的山歌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兒創作新歌詞,培養幼兒善于思考,并勇于接受挑戰,可以互動合作的空間也很大。這首歌是將成人歌曲改編為兒童歌曲的一次嘗試,讓幼兒嘗試自己填詞,嘗試自己將謎語匹配到歌曲旋律之中,體驗和分享成功與合作的快樂。
我的活動目標是:
1、在熟悉樂曲旋律的基礎上嘗試為樂曲匹配歌詞并表演。
2、通過欣賞和演唱進一步了解民間對歌的形式,感受民間歌曲熱鬧歡暢的場景。
3、積極參與演唱會,體驗對歌的樂趣。
在活動中,我以飽滿的激情引領孩子學習新的歌曲演唱模式,但是因為我對歌曲難度估計不足,又太過于著急,直接導致孩子第一個環節對歌曲的掌握不夠到位,最終的創編不成功。
但是教學時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不斷地反思和總結,才能把遺憾變成完美。希望大家多提建議,謝謝大家~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4
音樂歌唱活動一課三研終于落下了帷幕,在這一次的教研活動中我開展的是大班的音樂活動《三只猴子》,《三只猴子》這首歌曲十分的有趣、簡單,是孩子們一聽就非常喜歡的一首歌曲,也是很好的孩子們平時生活的一種再現,講的是猴子們在床上蹦蹦跳跳很開心以及從床上摔下來頭摔了一個包的故事。
我覺得整個活動的設計主要圍繞著學習歌曲以及安全教育這兩條線索來開展,讓孩子體會到猴子們從床上摔下來頭摔了一個包有趣的情節,同時也讓孩子知道在高高的地方蹦蹦跳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整個活動開展下來還是收獲很多,下面談談我對本次活動開展后的幾點想法:
1.游戲形式學唱歌曲。
在平時我們開展歌唱活動時采取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讓孩子們跟著唱,沒有新穎的教學環節,讓孩子在老師的示范唱下,孩子們跟唱學習一首歌曲,完全沒有考慮孩子們的興趣。
在本次活動中,首先我在示范唱時很好的帶上了自己的動作和情緒,讓孩子在示范唱中就能很好的感受到歌曲的有趣,有學習的興趣。在學習歌曲環節中教師也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先出示有關歌詞內容的圖片,讓孩子們通過圖片的方式記住歌詞的內容。其次請孩子們邊玩節奏邊熟悉歌曲,孩子們在跳跳玩玩中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當孩子們對歌詞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后,我提出要求請孩子們看著圖片帶上動作和表情來演唱歌曲,最后脫離圖片用最好聽的聲音和動作表情表演。在最后的環節中,我運用“角色游戲”,讓孩子們更好的體會歌曲帶來的快樂和幽默,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了歌曲,同時也很好的表達了安全教育的意義。
2.學唱中的“瑕疵”。
活動開展中有做的很好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改進的方面。在本次活動的開展中我以玩節奏貫穿活動始終,孩子們雖然玩的很開心,但我發現這個節奏跟歌詞旋律聯系不大,怎樣尋找更有助于幼兒學唱歌曲的媒介是我以后在歌唱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3.活動后的“感受”。
通過自己平時的教學活動以及本次教研活動中的學習,對歌唱活動的教學不僅僅停留在如何讓孩子們學會歌曲內容中,我覺得應該在設計每一節音樂活動時,要想想如何讓孩子們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歌曲內容。孩子才是我們開展活動的主體,在開展一節音樂活動時活動的選材以及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們的興趣。我們要改變以往的跟唱學習的傳統教學方式,用游戲的方式和更多創新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歌曲。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5
教育家馮德全說過:“任何學習內容都可以游戲化,因為兒童本身就處在心理發展的游戲世界。”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項主要內容,而游戲化的教學又最符合幼兒成長的心理特點。怎樣在幼兒音樂教學與游戲化之間找到最佳的搭配,促進幼兒音樂教育的人性化和最佳效果,就是本文探討的主要方向。如何打破傳統,用新的教學方式來激活幼兒的學習興趣,樂意參加形體活動,是我設計本活動的目的所在。選取《挪威舞曲》這一教材是因為:1.這是一首十分優美、形象鮮明的樂曲。全曲ABA三段式結構明顯,變化清晰,適合大班幼兒欣賞。2.游戲是幼兒園小朋友最喜歡的教學形式,通過游戲,能讓小朋友清楚地區分段落,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幼兒教學中,古典音樂的欣賞教學矛盾顯得尤為明顯。所以我挑選了兩個小朋友感興趣的人物,并結合故事、游戲、舞蹈等多種形式來豐富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3.肢體語言是教學的一個很好的輔助工具,并且符合大班幼兒好表演的學習特點,所以整個活動,幼兒都在全程參與中感知、學習、創造。
整個活動中,作為新老師的我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1.在課堂上我過多牽著孩子走,沒有很好體現幼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2.雖然有了師生互動,但是生生互動的環節還不夠,沒能很好地體現出幼兒的創造性和互動性;3.用語還不夠精練,畫蛇添足的成分比較多;4.內容太多,繁瑣,不易操作。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的。
原色課堂是以人為本的課堂,它關注人性,突出發展,充滿活力,是幼兒成長的樂園。本次歌唱活動《魔法師和樹精靈》中,教師處處從生態課堂理念出發,注重為孩子營造溫馨和諧、充滿人性化的課堂氛圍,尊重接納孩子的創造表達,自然真實地展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活躍場面。主要體現在:
1.讓幼兒能成為音樂教學活動的主人。
新《綱要》指出,藝術教育的目地是對幼兒進行審美感受,感受促進作用,改變使藝術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強調音樂教學要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表現。所以我們應重新審視音樂教學活動,重新審視音樂活動中幼兒的地位,讓幼兒能成為音樂教學活動的主人。
游戲也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讓幼兒置身在游戲中接受美育是非常重要的。游戲符合兒童的本性,如果能讓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把音樂和游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唱唱跳跳、動動玩玩中體驗音樂、感知音樂,在音樂中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不僅能成為落實新《綱要》精神的捷徑,更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要求,提高音樂教學活動的效率。
2.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多樣性,是幼兒園音樂游戲化的首要條件。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孩子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他才會主動學習和探索。所以,音樂教師在選擇音樂素材時,一定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具有教育性和藝術性,能夠為幼兒喜愛的音樂作品。如:《魔法師和樹精靈》,幼兒可以找到喜愛的動物或人物形象,或者能被曲折的故事情節吸引。
3.教學過程的情節性和趣味性,是幼兒音樂游戲化的必要手段。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有先天性的行為趨勢傾向。趨向積極的情感體驗而回避消極的情感體驗,幼兒更是如此。如果能讓他們感到快樂和獲得成功體驗,幼兒就會樂此不疲,并能表現出不凡的創造力。通過這個現象,我們在音樂教學活動的施教方法就要有趣味性,教學活動過程要有情節性,讓幼兒覺得自己是在玩音樂,在音樂中游戲,使他們身體感受,情感與思考融為一體,讓他們自主地感覺音樂,表達情感,充分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4.師幼關系的互動性與學習性,是保證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的核心。
許多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常常受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影響,只喜歡兒童聽話守紀律,不許兒童“亂說亂動”。表面上是讓兒童守規矩,實際上是不許超出教師限定的范圍去進行探索、發現和創造,這樣的教育顯然不能培養兒童“獨立思考”和“勇于創造”的精神。新《綱要》中也多次提及,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怎樣做到新《綱要》的要求,我覺得至少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教師應由活動的“設計者和指揮者”變成幼兒音樂活動環境的“提供者”和“服務者”,為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學習和探索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和環境氛圍。二是教師應成為孩子創作過程中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幼兒的探索與創造,許多在成人看來都很簡單甚至是荒誕離奇的,但正是這些想法,才表現出幼兒難得的創造性。活動中,教師要細致地觀察,及時發現幼兒探索過程的需要,通過對幼兒探索中的環境、材料以及精心組織設計的提問等途徑給予幼兒隱性指導。教師最好以幼兒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感興趣的項目中去,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現和探索行為,以積極肯定的態度來對待每個孩子的創造成果。有時候,老師的一個贊揚,一個微笑,甚至一句鼓勵的話,都是提高孩子創造積極性的良好手段。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6
這是新學期以來我第一次在各位教師和領導面前展示自己的課,心里有些許的期待,還有一絲絲的緊張。
活動前我做了比較多的準備,設計了圖譜、錄制了音樂,在磨課過程中,雖然大家都很忙碌,但是師傅和大班年級組的各位老師還是抽出時間,很用心的指導我,連吃飯的時候師傅都還在教導我哪個環節應該如何處理會更好。
活動一開始,我比較成功的把幼兒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圖片上來,引導孩子們對鐵匠有個初步的認識。欣賞音樂時,我通過一些問題讓孩子們有目的去欣賞,引導幼兒知道ABA的音樂結構,并且根據音樂聯想鐵匠是如何打鐵的。在分段欣賞與創編中,教師充分的利用圖譜,引導孩子們根據圖譜中的手、火、錘子的大小和數量來分辨動作的輕重和節奏的快慢,在圖譜和教師的講解示范的基礎上,孩子們基本上能夠按音樂的樂段律動,協調地合作表演。在音樂結束后,我還請小鐵匠們欣賞一下自己的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悅。最后在請孩子們完整表演時,我引導孩子們去邀請一位老師一起來表演,孩子們都很開心與老師一起表演。
活動中,我的情緒相當高昂,也帶動了孩子們的情緒,與孩子們相互感染,使活動有很好氣氛。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了許多不足:我拋出的一些問題,到最后并沒有解決,如我在欣賞音樂前提問孩子們:“聽聽看,這首樂曲可以分幾段”,但是最后我只是強調孩子們這段樂曲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中間不一樣的這種ABA的音樂結構。還有,活動中我的聲音比較高,其實有的地方可以用肢體語言來代替。另外,我在提問時禮儀表現還不夠,有時一不注意就會用手去指孩子。雖然存在的問題很多,但是對于作為工作才半年多的我來說,能夠敢于嘗試有難度的課,也是對自我的一種嘗試和挑戰,在磨課的過程中更是我學習、前進的過程,更是謝謝師傅對我的鼓勵。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7
《綱要》中提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大班歌唱活動《三只猴子》,旨在通過這首幽默、詼諧的歌曲,引導幼兒大膽地表現,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本內容以故事形式串聯整首歌曲,但篇幅較長,不利于記憶,因此確定“理解記憶歌詞,學唱歌曲”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幼兒較難掌握,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針對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本活動借助圖譜,圖詞結合,引導幼兒理解記憶歌詞并以游戲的形式始終貫穿教學,引導幼兒在自然、輕松的情況下學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詼諧的情緒。
在欣賞歌曲前三段后,通過老師的提問:歌曲里有誰?發生了什么事情?猴媽媽對小猴說了什么?孩子們邊回答老師邊出示相應的圖片很好的加深了幼兒對歌詞內容的記憶。在接下來前三段的圖譜很好的呈現出來后孩子們幾乎能夠很完整的把三段歌曲演唱出來。通過圖譜的呈現很好的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同時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圖譜的呈現,同時加上反復的練唱較好的解決了歌曲中的“有一只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這句歌詞,也使本活動的難點得以突破。孩子們在愉快的教學環境中較好的學會了歌曲前三段的內容。在表演環節中也能夠帶上表情、動作大聲的表演。在學習歌曲第四段中同樣運用突入呈現的方式讓孩子們較好的理解了歌詞內容。在游戲環節中孩子們能較好的理解教師所提出的游戲規則和方法,并都很樂意的參與游戲,總之孩子們在愉快中學會了《三只猴子》這首歌曲。
從活動過程來開,本次活動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的調整教學方案。本次活動在預設教學過程時,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教學歌曲上,而今天呈現的活動中反映出孩子們在圖譜的幫助下很快的掌握了歌曲,教師應該及時調整方案,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游戲環節中,而且孩子們對游戲很感興趣。
(2)、在學習第四段歌詞時,教師在活動中有點“趕”。在本段歌詞學習中教師沒有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而是自己一味的說,孩子們可能并沒有很好的理解歌詞內容。第四段歌詞內容孩子們沒有較完整、準確的掌握。
(3)、游戲環節中孩子的興奮點已經很高了,完全不在老師的控制范圍以內了。這時教師可以停下來,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讓孩子們知道:小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大包,都已經送到醫院去了,肯定是不能夠動了而且也沒有力氣動了。可能孩子們的情緒就會有所控制,該活躍的時候就活躍該安靜的時候就安靜,做到游刃有余。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8
《數高樓》是一首節奏歡快,朗朗上口的幼兒歌曲。歌曲有唱詞和念白兩個部分組成。經過我對我們班級整體情況的了解和分析,我決定將這一教學活動分為兩個課時上,而這次匯報課我就上了第一課時,讓幼兒學會演唱歌曲。
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學會演唱歌曲,念準數高樓時的節奏型。把難點定為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幼兒用動作表現音樂,并且能加上愉快的表情。為了突破這個重點,我畫了不同顏色的高樓,將3、4層和 7、8層顏色畫成一樣,便于幼兒將樓層連起來念。還畫了節奏譜,根據節奏譜,準確的念準高樓的層數。
突破重點后,第三環節就是學唱歌曲。我首先利用圖片的形式讓孩子在頭腦中形成對高樓的鮮明印象,便于孩子熟悉記憶數高樓整首歌詞。然后清唱整首歌曲,提問幼兒從中聽到了什么。
歌曲比較長,幼兒一下講不出聽到的,我就采取分段清唱,幼兒就能說出很多聽到的歌詞。并且在唱的同時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回答更加加深幼兒對歌詞和歌曲的理解,帶著理解和興趣唱歌,幼兒就更加能接受,學習的也越快。等幼兒整體學唱這首歌后,我又提醒幼兒住在這么高的樓房開心嗎?應該用怎么樣的'表情唱,引導幼兒帶上愉快的表情演唱歌曲,并且采取了多種方式讓幼兒帶著興趣去演唱歌曲。如:整體唱,男女分組唱,小組唱等。幼兒有了表現的機會,唱的更賣力了。
但是,在課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導入部分有點長,問的幼兒比較多。唱歌的時候,太多清唱,應及時加入鋼琴彈唱。請幼兒自由做動作時,幼兒的想象力不太夠,不大能作出動作的時候我就應該去引導等等。
希望下次活動時,能夠做好更充足的準備,更好的抓住幼兒的心里特點,讓幼兒更有興趣的學習!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9
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時在學習歌曲的基礎上創編動作,在這一環節中不僅僅時讓幼兒創編簡單的舞蹈動作,更重要的時讓幼兒體會向上的情緒和歡樂積極的情感,并在游戲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要做到《綱要》中情緒情感占第一位的理念。運用賞識教育,鼓勵每一位幼兒,讓孩子們在自主的創造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集體游戲的氛圍中提升交往的能力。
在學習歌曲方面,我仔細研究了自己的示范唱,從音量,音高,演唱速度上都進行了一些改動。如我將音高調低了一些,為了適合我班孩子實際的演唱水平,另外,我還處理了演唱時的一些表現,使樂曲更加富有情境性。如速度的漸快,音量的漸強,這些改動,從活動反映情況看,還是不錯的。我時示范唱讓孩子們聽得很愉快。孩子們聽到”真是壞”和“使勁啃”的時候,都不由自主的加上了許多自編的動作表示自己的情緒。當我輕輕,跳躍的演唱小老鼠出來的時候,孩子們立刻用動作來給我回應。所以,幾遍以后,孩子們在歌曲的演唱表現上還是表現的很優秀的。
為了讓孩子們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記住歌詞,我制作了小貓和小老鼠的頭飾,并以一個小故事的形式來引入本次音樂活動。故事的講述,為孩子們接下來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有了很大的幫助。孩子們在我的逐步提問下,大都能將兩段歌詞的內容表現出來。我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合作進行了表演唱,感覺每一個孩子都唱得很投入。這次的音樂活動唱歌部分時成功的。讓一些平時不太愿意上臺來表現自己的孩子,那些膽小的孩子有了很多的自信心,我也適時的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當他們上臺進行了表演,我就給予他們及時的表揚。
我相信通過這樣較為成功的音樂活動,會進一步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10
組織活動時,感覺很輕松,常常被孩子無拘無束的動作、夸張熱烈的表情所吸引,為孩子的精彩而感動,原因在于:
●著裝帶動孩子愉悅的情緒:讓孩子們跳非洲舞,一定要給孩子一種“非洲的感覺”,我讓孩子們穿上黑色連體緊身服,頭頸中系一根豹紋小帶子,腰上穿戴豹紋裙衣。孩子們一穿上這套衣服就忍不住在鏡子前擺弄,不需教師任何暗示,他們就特別起勁地學著土著人跳呀、叫呀……一進入活動場地,我的豹紋小鼓,PPT上非洲音樂、非洲景色的帶動使孩子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他們始終保持非常積極的情緒情感參與活動。
●互動給予孩子強烈的表現:活動中,我們達到高頻率而有效的互動。在引導孩子表現動作是我采用三種方法,一種發現精彩的動作讓孩子揣摩模仿,一種找到有創造潛力的動作讓孩子加工改進,一種創造良好的氛圍讓孩子自主展示,這三種方法讓孩子成為活動真正的主人,他們表現得淋漓盡致。
活動中也存在一個遺憾:
是否需要表格圖符:用大頭貼表示該孩子創造的動作,將大頭貼貼在表格圖符相應的空格中,表示某段音樂跳某個孩子創造的動作。這個環節我本想體現一個音樂舞蹈教學的完整性,可反方面卻體現出教師的主導地位,應該把音樂交給孩子,讓孩子們隨著音樂盡情表現,而不應統一規劃。
看來,以后應該從各個方面進行詳盡的考慮,分析得失利弊才能做得更到位。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11
“歌唱春天”這節音樂活動是主題活動“春天里”的一節藝術活動。它是一首東北民歌,歌中嘿……拉,唱起來非常響亮上口,唱出了小朋友對春天的熱愛,非常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而且現在正好是春天,小朋友對春天也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大家對這個內容肯定也是感興趣的。根據教材這是一節器樂演奏活動。
這個活動的教學目標定位為:1.感知、熟悉、理解樂曲的旋律,掌握節奏型。2.借助圖譜及樂曲旋律的特點,探索樂曲的配器方案。3.集中注意看教師的指揮,嘗試與同伴協作一致演奏,并關注樂器演奏時的整體音響效果。根據目標將其重點定位為熟悉理解樂曲旋律,借助圖譜探索配器方案。難點則為目標3。
因為在音樂活動中很少涉及到打擊樂,在預設中我也想到孩子們很少接觸教學場面會不好控制,所以在幼兒來園時我在區域中就投放了一些配器,讓他們自己先探索一下。然后在晨間談話時我就根據教學內容中的節奏型讓他們選擇一種打擊樂器根據節奏來點名,這也是我預設中的難點前置。
接著在教學活動中我以故事導入,幫助幼兒理解樂曲內容。然后播放音樂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感受樂曲熱鬧、歡快的情緒。接著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學看,然后請幼兒自主選擇樂器演奏。在演奏時我還將演奏的過程用錄音的方式將他們演奏的效果錄制了下來,然后播放給他們聽,這樣對于存在的問題更直觀,孩子們會更好的直視問題而共同去改善。所以在再次演奏的時候遠比上次演奏的效果好了很多。
很快活動到了尾聲孩子們還意猶未盡,所以我也將活動延伸到了區域,讓孩子們繼續探索。
反思今天的活動,活動中教師的教還是過多,教師比較高控。我根據自己班級的孩子選擇了合適的音樂內容和活動形式,但是在引導幼兒表現方面還不是很好的到位。整個教學過程還是比較順暢的,也充分體現了玩中學的一個教學過程。對于這樣的一個素材的藝術類的教學嘗試也還是有所突破的。環節和環節之間安排的也還是比較緊湊連貫的。作為教師在活動預設中也會考慮本班孩子的一個發展情況然后作出相對應的措施,還是比較妥善的。對于這樣的活動以后因該多加嘗試,讓自己有更多的突破。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12
這是新學期以來我第一次在各位教師和領導面前展示自己的課,心里有些許的期待,還有一絲絲的緊張。
活動前我做了比較多的準備,設計了圖譜、錄制了音樂,在磨課過程中,雖然大家都很忙碌,但是師傅和大班年級組的各位老師還是抽出時間,很用心的指導我,連吃飯的時候師傅都還在教導我哪個環節應該如何處理會更好。
活動一開始,我比較成功的把幼兒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圖片上來,引導孩子們對鐵匠有個初步的認識。欣賞音樂時,我通過一些問題讓孩子們有目的去欣賞,引導幼兒知道ABA的音樂結構,并且根據音樂聯想鐵匠是如何打鐵的。在分段欣賞與創編中,教師充分的利用圖譜,引導孩子們根據圖譜中的手、火、錘子的大小和數量來分辨動作的輕重和節奏的快慢,在圖譜和教師的講解示范的基礎上,孩子們基本上能夠按音樂的樂段律動,協調地合作表演。在音樂結束后,我還請小鐵匠們欣賞一下自己的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悅。最后在請孩子們完整表演時,我引導孩子們去邀請一位老師一起來表演,孩子們都很開心與老師一起表演。
活動中,我的情緒相當高昂,也帶動了孩子們的情緒,與孩子們相互感染,使活動有很好氣氛。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了許多不足:我拋出的一些問題,到最后并沒有解決,如我在欣賞音樂前提問孩子們:“聽聽看,這首樂曲可以分幾段”,但是最后我只是強調孩子們這段樂曲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樣的,中間不一樣的這種ABA的音樂結構。還有,活動中我的聲音比較高,其實有的地方可以用肢體語言來代替。另外,我在提問時禮儀表現還不夠,有時一不注意就會用手去指孩子。雖然存在的問題很多,但是對于作為工作才半年多的我來說,能夠敢于嘗試有難度的課,也是對自我的一種嘗試和挑戰,在磨課的過程中更是我學習、前進的過程,更是謝謝師傅對我的鼓勵。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13
這次是“雁翔工作室”的一次展示活動。我的課是一節音樂欣賞活動《趕花會》。知道要上課的時候,心里就緊張起來了。畢竟音樂欣賞平時接觸的也不是非常多,而且音樂欣賞是需要老師對這段音樂足夠的熟悉,對每一個樂句、節奏都要吃透的。
剛聽音樂的時候,我是一頭霧水,幾個月段,幾個樂句,每一句樂句里有幾拍,都是模模糊糊的。經過師傅的指導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回家以后我就開始抱著錄音機反反復復的聽,隨著聽音樂的遍數逐漸的增多,我對這段音樂的樂句、節奏也漸漸熟悉起來。再給孩子們試上的時候也就心中有數了。經過謝老師、師傅和園長幫助我多次修改了教案后各個環節也清晰了。我這幾天,天天懸著的心終于可以放下一點了。但我想,在我一次次的試教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我的問題所做出的反饋都是不一樣的,多多少少都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所以在上課的時候還是需要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盡量考慮到孩子們可能出現的問題,提早進行問題的預設。
懷著忐忑的心情上完了整個活動,我覺得我在整個活動中讓孩子們感受的東西還是太單一,《趕花會》中間的一段作為重點,我只讓孩子們隨著音樂去學一學花會上各種花朵的樣子,其實讓孩子們感受趕花會的人在看花卉的樣子也是一個要點,我沒有讓孩子們也去學一學。但有一個比較成功的點就是這個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快樂、歡快,有一個情緒上的體驗,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也很強。
通過這次活動,我對音樂欣賞活動有了更多的感想和想法,這是我的一次寶貴的經驗。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14
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來我也比較喜歡帶領孩子唱唱跳跳。《綱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森林狂想曲》正是這樣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想象空間并蘊含豐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動。上完這個音樂活動,我總體感覺比較滿意。幼兒都能在我的引導下較認真地欣賞音樂,也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活動氣氛也挺活躍,仿佛他們一個個就是那森林里可愛的小動物。通過活動我有許多感受,回想課堂,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我記下。
一、活動前的充分準備:
1、音樂的選擇。音樂活動中音樂肯定是首要的,原本教參中設計的音樂有四段,我仔細聽了這四段音樂,覺得四段音樂區分不太明顯,對孩子來說欣賞起來有難度,于是我從網上找了一下,把音樂設定為三段。三段音樂描繪了三種不同的情緒,第一段音樂描述的是天亮了,森林里的小動物們慢慢睜開了眼睛,洗臉、找吃的……開始一天快樂而忙碌的生活場景;第二段音樂描述的是森林之王--獅子來了,小動物們紛紛逃跑,躲藏的畫面;第三段則描述了獅王走后小動物們又匯集到一起,跳起了快樂的圓舞曲,情緒轉為活潑歡快。音樂內容的淺顯生動和音樂不同情緒的表達,使這個活動成為孩子們學習表演的好教材。
2、道具的準備。這個活動之所以能比較成功,還有一個原因是道具的準備。在活動前,我發了一個通知,請爸爸媽媽協助孩子每人制作了一個動物頭飾,并讓孩子模仿該動物的動作。所以在活動中,他們的角色意識非常明確,都能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孩子們的積極性也特別高,氣氛特別活躍。
二、活動中的循循善誘
剛播放第一段樂曲時,我發現孩子們的眼睛都亮亮的,那是快樂的光芒,是孩子們在告訴我:他們喜歡這首曲子。在傾聽的時候,許多孩子都躍躍欲試,臉上的表情顯得很豐富。于是,我在想:何不推波助瀾一下,讓我的孩子們盡情表演這首曲子呢?于是第一段音樂欣賞一遍后我就讓孩子們表演了,不過我很快發現孩子們的表演有許多類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動的進度。我請孩子們靜下來,帶著問題仔細地又欣賞了一遍音樂,請孩子們想象森林中的動物會做些什么?可以用些什么動作來表演。通過提問,孩子們的思路開闊了許多,再一次表演時動作就豐富了,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樹的、散步的等等。有了第一段的模式,欣賞表演第二段、第三段時孩子們更有把握。這個音樂活動發揮想象的空間較大,因此我力求以各種途徑使幼兒參與其中,主動地聽、說、想、看、做,盡量遷移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積極思維,充分想象,感受音樂旋律,積累和豐富新經驗。
活動在快樂中結束了,但是我覺得,我們幼兒的每一節課,都飽含了我們老師的心血,都有我們企盼孩子得到快樂、得到成長的美好愿望。成功的課很重要,但是覺得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快樂,我開心。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15
本次的音樂活動目標是讓孩子們在感受音樂歡快旋律的基礎上學唱歌曲,能隨著音樂,大膽地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愉快情緒。
在一接觸這首歌的時候,說實在的作為老師的我并不覺得這首歌好聽,所以活動前也想了很多,希望通過多一些的教學手段能提升孩子們對這首歌的學習興趣。不過,隨著對這首歌的不斷熟悉,我清晰了歌曲的旋律線,調性明快的樂曲,在極具名族風格的樂器伴奏下,顯得非常朗朗上口。看來,對一首歌的印象不是聽一遍就可以概論的。
對歌曲有了信心,在活動的進行中,我也就張弛有度了。孩子們在我很有感染力的范唱中,學習的興趣大增,我也不失時機的請孩子們對歌詞進行動作上的創編。讓我高興的是,班中許多男孩子創編出來的動作很有張力,我及時推廣了這些動作,并將動作和歌詞進行了固定地匹配,這樣做,省去了老師過多的、重復的講解,給了孩子們更多熟悉音樂旋律的機會。短短的一堂課,全班孩子在歌詞記憶的達成度很高。從本堂課的效果上來看,我認為,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新教歌曲的歌詞記憶問題,完全可以嘗試用孩子們理解的肢體動作進行解析和提示,不需要過多的語言提示來破壞音樂活動的音樂氛圍。通過老師肢體動作的提示,孩子們眼口合一地進行演唱,符合了幼兒學習的直觀性原則,提升了幼兒學習的關注力。
在孩子們記住歌詞之后,我還是發現了一個問題,在幾個相同字的旋律音高上,孩子們唱不準,該是高音的唱低了,該是低音的唱高了。我提醒了許多遍,還是有很多小朋友唱不清。后來我試著用手勢的高低來代表旋律的高低對幼兒進行一定的提示。如歌曲中的第一句“新年帶著幸福,走來,走來!”中的最后一個“來”字是低音,我就將我的手放得低低的;相同的第二句的“來”是高音,我就將手提得高高的,孩子們看到我的提示,立即就能作出反應,犯錯的次數和人數明顯減少了!
歌唱教學中,運用肢體動作來提升幼兒對歌詞的記憶,我認為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只是,我在運用這一教學手段上,還需要不斷的摸索,總結。相信,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會有好的收獲!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16
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充分的聽音樂,充分的感受,這樣給歌曲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孩子通過感受音樂,能夠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心情,這是個進步,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能夠跟著音樂的節奏做動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交朋友”,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他們也都希望自己能夠和老師成為好朋友,這一點我利用這首小歌《拉勾勾》得到了解決,在歌唱過程中,我深入學生中間,與他們每一位唱的好,表演得好的人去拉勾勾,并且告訴孩子,和我拉過勾勾的人都已經成為我的好朋友了,這樣一來,激勵了其他沒有被我拉過勾勾的孩子,大家是在開心的過程中學會的,因為每個人在學會歌的同時,都和老師成為了好朋友。
在活動中遇到不認真聽講的幼兒,我會用很委婉的一句“我的好朋友在哪里呢?”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這樣一來,大家都會用最快的速度把心思回歸課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學唱的過程當中,我深入孩子中間和他們拉勾勾的時候沒有想到要按照音樂的節奏拉勾勾,只是和學生簡單的拉了幾下,如果按照音樂的節奏拉勾勾則能夠滲透到音樂中,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讓孩子更容易理解3/4拍子。
本次活動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和要求,孩子學會了許多知識,學會了一首歌曲,能自己根據生活經驗來創編動作,上了一節有趣,活潑、開心的音樂課。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會總結不足,發揚優點,不斷的提高自己。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17
音樂欣賞活動是幼兒園實施音樂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由于幼兒不能像成人那樣抽象地理解音樂作品,因此在音樂欣賞活動中,他們需要依賴一定的音樂操作活動、游戲活動來感知和欣賞音樂。目前,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在內容選擇、途徑手段、組織形式等方面,表現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征。然而,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的參與中,也容易出現一些偏頗,本文就其中的一些方面加以反思,以在思考中更準確地認識和實施幼兒音樂欣賞活動。
一、對活動目標的反思——切勿重認知輕審美
教師在設計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時,會事先對音樂作品進行理解和分析,往往更多地將作品介紹印在頭腦中,自然而然地將原作者本身的感受強加給自己和孩子,更多地將作品中認知方面的音樂元素放到目標中,始終關注的是孩子們在活動中是否理解了音樂本身,是否能對音樂進行描述和動作展現。而孩子們在音樂中是否獲得情緒的渲瀉、是否體驗到美與感動、是否在音樂中沉迷留連,這些都是教師相對忽略的部分。當然,我們要把從音樂中感悟到體驗到的情緒、想像、沉迷、留連、感動用語言表達出來,然而能夠用語言表述可能不是音樂欣賞的最根本要求,音樂欣賞中似乎更應該關注兒童的融入、迷戀和感動,而這些可能是一些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緘默知識”。老師們往往認為只有孩子用語言去說出他對音樂的理解,才能證明這個欣賞活動的成功,殊不知即便是成人在對音樂、散文、美的感悟中,也會時時感受到語言的蒼白,對兒童則是更大的挑戰,畢竟兒童的經驗是有限的,不能用語言去流暢表達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更多地引導幼兒運用身體語言來反饋。
二、對媒體運用的反思——切勿本末倒置
目前,多媒體和大量教學輔助手段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被廣泛應用,如錄音、錄像設備的采用,flash制作的和音樂相匹配的動畫軟件,配套的圖片、圖書等。如果合理地運用這些輔助手段,對于引起幼兒積極的音樂審美注意和幫助幼兒理解、體驗音樂的情緒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如果過多地使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孩子們的注意力往往只專注于畫面所帶來的視覺享受,音樂似乎成了背景,視覺和運動覺的參與淹沒了音樂本身作為聽覺藝術的本質,孩子們的耳朵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倒成了可有可無的。幼兒看似積極主動、十分熱鬧,但他們的興奮、激動、手舞足蹈不是來自于音樂本身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由音樂欣賞活動中所采用的一些輔助手段引起的。因此,在選擇輔助手段的同時切忌本末倒置、過度過泛,我們應該培養的是孩子對音樂作品本身的興趣,要讓兒童成為音樂欣賞中的兒童,讓音樂和兒童融合在一起。
三、對幼兒表現方式的反思——切勿喧賓奪主
音樂欣賞是聽覺的藝術,但是單一的傾聽會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們讓幼兒不僅用口唱或用耳聽,而且采取了綜合動作、舞蹈、語言、游戲、表演等豐富的表現形式。但很多活動設計過于“豐富”,以至在一個音樂欣賞活動中,孩子們一會兒在聽故事,一會兒在角色表演,一會兒又跟著圖譜打節奏,甚至又去用筆作畫等。殊不知,用動作、舞蹈或語言來表達,是孩子們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最自然的情感流露方式,而不是教師刻意設計的幾個環節,而且音樂欣賞重在對音樂作品認真地感受、欣賞,并不一定要完整地學習、歌唱、記憶和表演,所以我們在音樂欣賞活動的設計中切忌堆砌不同的表現手段,喧賓奪主。
四、對欣賞主體的反思——切勿角色顛倒
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幼兒是欣賞活動的主角,教師更多的是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但有時,教師在幼兒面前往往不自覺地充當著全知全能的角色,主要表現為指導語過多、線索過多、發問過多、控制過多。事實上,成人與兒童的體驗有時會有很大的差別,成人不要把孩子們天真大膽的想像引導到千人一面上來。同時,幼兒之間也存在著個體差異,在欣賞、理解音樂方面有著不同的看法和感受,教師要善于傾聽,要通過多種方法激發、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說出來,以求師幼互動,產生共鳴。對于沒有進入欣賞狀態的幼兒也要多引導、提問,激發他們的欣賞興趣,并及時地對其進步表示肯定和鼓勵。對于表達不夠準確、對樂曲感受在理論上存有偏差的幼兒也要及時地給予指正和引導,使他們的欣賞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動結束時,教師還應該善于總結、評價,給幼兒在活動后的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間,鼓勵幼兒用多種思維感受作品,多聽、多欣賞,不斷拓寬自己的欣賞空間,從而提升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如,幼兒在欣賞《化蝶》的時候,并不能一開始就能想像到音樂作品表現的是兩只蝴蝶的形象,更不能體驗到其中相親相愛的高深內涵,而幼兒說出感覺“春天來了,花兒開了”、“像小寶貝在媽媽懷里睡覺”等,看似與作品本身表達的內容無關,但這些感覺同樣表達了他們對這段舒緩悠揚的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我們同樣應該鼓掌叫好。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18
本首歌曲是一首三拍子節奏的音樂。歌曲中前半部分旋律連貫、優美,后半部分旋律活潑、輕快。這首歌的歌詞和旋律,適合大班孩子演唱。
本班幼兒喜歡歌唱活動,大部分幼兒已經掌握了附點音符的唱法,能跟著節奏表演一些簡單的動作,結合春季這個季節資源,孩子們無時無刻不在感知春天美麗的氣息,積累了許多有關春天的經驗,柳樹之美就是其中之一。這為幼兒理解《柳樹姑娘》歌詞奠定了基礎。
為了調動孩子演唱的興趣,我在活動的開始,以謎語的形式朗讀兒歌,將歌詞作了修改,變為“有個姑娘,辮子長長,風兒一吹,甩進池塘,洗洗干凈,多么漂亮!”請孩子們猜一猜,謎語中說的是誰?有孩子猜是“長頭發的女孩”,也有孩子猜出是“柳樹”,我請他們分別說出自己的理由,并再次將歌詞朗讀,讓孩子們進行分析比較。最后,孩子們一致同意,謎語中說的就是“柳樹姑娘”。
第二環節,我先出示了各種柳樹的圖片,請他們來觀察柳樹的形態,讓他們對柳樹進行一下描述。幼兒的說法很多,有的幼兒說他看到柳樹發芽了;有的幼兒說看到柳樹的枝條很長的;有的幼兒還用手來比劃了一下柳樹是怎么樣在風里飄動的……我通過幼兒的討論,最后總結了一下柳樹的特點,柳樹姑娘靜靜地坐在河邊,她那長長的辮子隨風飄動著,一陣微風吹過,她的頭發就被甩進了池塘,不停地搖擺著,好像是要把自己的秀發清洗地干干凈凈似的,
這時,我又提出疑問,什么是“甩”?為什么“風兒一吹,甩進池塘”?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用動作來表演一下。引起了幼兒的共鳴,多感官的了解歌詞的意思,為學習歌曲奠定基礎。
第三環節,通過對歌曲的欣賞,讓幼兒先感受《柳樹姑娘》這首歌旋律的美。在他們已經理解了歌詞后,我讓他們將謎語中的“有個姑娘”改成“柳樹姑娘”進行朗讀,接著,播放了歌曲錄音,并讓孩子跟著錄音進行演唱,很快,孩子們就初步學會了這首歌。
不過我發現幼兒較難唱出歌曲中的句首重音,教師以點頭和琴聲示意幼兒,幫助他們感知并唱出句首重音,感受三拍子歌曲強弱弱的特點。從而突出也順利突破了活動重點。歌曲中兩種不同的情緒變化幼兒能感覺出,不過唱到活潑歡快的幾句時,孩子們容易唱亂掉或拖長,所以在這幾句教師讓幼兒反復聆聽音樂,感受節奏的變化,再進行演唱。經過幼兒的多次練習后,幼兒基本能根據不同情緒變化進行演唱。
第四環節,幼兒掌握了歌曲以后,我引導幼兒用唱襯詞的方法,學習簡單的二聲部合唱。在教師的帶領下了解二聲部的演唱方法,學唱在每句最后一個字后面唱襯詞“啦啦啦”,并進行男女合作嘗試二聲部演唱。不過由于我班孩子第一次接觸二聲部合唱的方法,所以演唱中難免還是會出現不整齊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教師用手勢進行指揮,幫助孩子們更直觀的感受兩個聲部,同時也使他們更好的學唱二聲部,順利解決了活動難點。
一節課下來,幼兒在聽聽、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優美、活潑的旋律。整個活動幼兒都在輕松、自然、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著,幼兒初步學唱了歌曲《柳樹姑娘》,抒發了對柳樹的喜愛之情,也能夠體會到歌曲中的情感,培養了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19
從教多年,總是在想,上怎樣的課還是孩子所喜歡?怎樣的課才能讓孩子開心自己滿足?怎樣的課才是成功的一堂課呢?帶著這種種的思索,我嘗試突破我稍有特長的語言領域,在徐老師的鼓勵下,鎖定了孩子們喜愛的綜合藝術領域。
《雨趣》就是這樣生成的一個活動。剛播放這首樂曲時,我發現孩子們的眼睛都亮亮的,那是快樂的光芒,是孩子們在告訴我:他們喜歡這首曲子。在傾聽的時候,許多孩子都躍躍欲試,臉上的表情顯得很豐富。于是,我在想:何不推波助瀾一下,讓我的孩子們盡情表演這首曲子呢?幾天后,《雨趣》蘊踉而生了,幾經周轉,我把它定義為——大班音樂綜合藝術活動。
短短的半個小時,課就上好了,但是我覺得,我們幼兒教師的每一節課,都飽含了我們的心血,都有我們企盼孩子得到快樂、得到成長的美好愿望。
《雨趣》是我初涉綜合藝術領域的第一節課,覺得它還有些稚嫩,也總是覺得自己還在語言和音樂的中介線上搖擺不定——怕自己話說得太多,把孩子們引入了單一語言的誤區;又怕欣賞音樂得太多,也把孩子們引入了單一音樂的誤區。
有同事在自己的博客上寫道:喜歡暖暖在上雙高課前的心態,也喜歡她說的那句話:成功的課很重要,但是覺得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快樂,我開心。
是的,這就是我一直支持自己保持良好心態的一句話,它鼓勵我一路向前。
課后,我細細想過,對于音樂綜合藝術有了更新的理解,也對于這個活動有了一些反思。
一、 對于音樂綜合藝術的更新理解。
什么是音樂綜合活動?到底應該怎樣設計音樂綜合活動呢?有專家說:在幼兒音樂綜合藝術活動中,從確定教育目標、選擇教材教法到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都要抓住音樂綜合藝術這一特長,把教學工作做到幼兒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從而引導幼兒在音樂藝術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中參與音樂活動,發揮音樂特有的教育功能。
無論對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哪方面的教育,都要發揮音樂綜合藝術這一優勢,把教學活動設計、組織得富有音樂藝術特色,愉快活潑,寓教于樂,生動感人。在《雨趣》這個活動中我運用節奏性強、語句瑯瑯上口的音樂快板來營造輕松愉悅的表演氛圍,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歡,也激發了他們融入活動的欲望。縱觀這個活動,有音樂方面的欣賞樂曲、感受樂曲;有語言方面的大膽講述、師生問答;有社會方面的豐富社會性經驗、培養合作意識;也有表演方面的大膽表現、隨意創作。無疑,孩子們臉上的表情告訴我,他們是快樂的,但是我覺得自己還沒有“吃透”每一個過程,例如,我課后想想,覺得可以請孩子依據節奏進行小雨落下的仿編,不用局限于處處拖住音樂的手。
二、 在綜合藝術中音樂和語言的關系。
這是我課后被某一“高人”點醒的重要一點,我苦思冥想,終于有了突破口。何必一定要在音樂和語言中劃一條清清楚楚的楚漢界河呢?音樂有著動聽的旋律、生動的節奏、鮮明的藝術形象等特點,它從聽、想、唱、動作等方面讓幼兒感受音樂、領悟音樂、產生美感,給予幼兒美的享受。教師可以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表達,向幼兒進行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即音樂審美教育。音樂在語言環境運用結合中,教師要創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把“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作為幼兒園教育原則之一。因此,幼兒教師要多創造激發幼兒音樂興趣的環境,同時利用幼兒好奇、好玩的心理特點,利用音樂語言,如唱著歌向幼兒問好,讓幼兒隨著音樂進入課堂等,把音樂教學的每個環節趣味化。
語言和音樂有許多相通之處,例如他們都有重音、節拍、節奏,有聲調的輕重、快慢、高低的變化。
開展音樂表演實踐活動,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多聽、多看、多活動是培養幼兒音樂興趣的一個捷徑。音樂表演活動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如聽、唱、奏、舞、創作等。在各種音樂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音樂競賽等活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廣泛的探索活動中產生和發展音樂興趣。在綜合藝術中,每個領域都是重要的,沒有殊輕殊重之說,看的,只是教師在設計教案是的把握度。
課前,我總覺得語言是我的強項,當孩子們認可并深深喜歡上我的幼兒快板時,我興致勃勃的開始去找合適的音樂來配合這些快板的朗誦。課后,我體會到,什么是音樂活動?什么是好的音樂活動?好的音樂活動,是給孩子一段動聽的音樂,讓他們體會、感受、理解,用語言表達、用肢體演繹,這才是對音樂的理解。
這就是我在活動《雨趣》中得到的最大感受,其實還有很多想法在腦海里轉悠,想找一個突破口,我想,我會用實踐去感受、去進步。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20
音樂是一門藝術,它以有組織的樂音為形式,以豐富的思想感情為資料,把人們帶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聯想,發人深思,給人以精神力量,引導人們熱愛生活、向往完美的未來,激勵人、鼓舞人駛進高尚的境界。《幼兒園教育綱要》明確指出: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總的培養目標,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應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的成長,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而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資料豐富,包括:唱歌、音樂欣賞、音樂活動(音樂游戲、舞蹈、律動),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本事的最好途徑。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有意識控制自我行為的本事較差,具有好動不好靜,注意力易轉移,抽象思維還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維和無意注意占優勢的特點。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游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進取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使他們想學、愛學、肯學。
一、童化自我,拉進與孩子的距離
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是到達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那么孩子和教師之間就必須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要保證橋梁的正常溝通,讓幼兒能進取地、主動地理解教師理解教師的授課資料,教師首先要“童化”自我,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幼兒園的孩子由于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交流和溝通。經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夸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們覺得教師親切的象孩子們的好朋友對教師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愿意表達自我的內心感受。
二、創設唱歌的情境,提高幼兒唱歌的興趣
唱歌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主要資料,在音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現情意的好工具,那么我們應當從哪些方面來創設這個情境呢?
1、講述故事,引發興趣
歌詞,是音樂的一種文學形式,雖詞語不多、篇幅短小,但卻是幼兒與歌曲接觸的第一步,歌詞中所描繪的人物、情節、語言、動作對幼兒有著直接的影響。但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朗讀和理解詞義的本事,此時若采用傳統的條文式的灌輸,對他們來講則會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所以,在教學中把歌詞變化為孩子們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教授新歌的導語,或者以故事情節貫穿整堂課,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或者將歌曲融入故事情節當中。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情不自禁地對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進取性隨之高漲。
2、教師范唱,感染幼兒的活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一樣資料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歡快、或抒情,如何讓幼兒感知這一切呢?這時就需要教師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范唱。范唱可一次,夜課兩次,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動作,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美妙、歡快活潑及趣味;第二次范唱是邊彈邊唱,讓幼兒根據歌曲演唱的資料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描繪出歌曲中的趣味畫面;也能夠經過豐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讓孩子們體會抒情敘事歌曲的溫馨情境-這樣,使孩子們對歌曲有了一個較完整的藝術形象,從而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教師教唱,提高幼兒歌唱本事技巧
唱,是一項重要的音樂實踐活動,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達方式,經過唱能夠使幼兒在音準、吐字、唱詞、節奏等方面得到訓練和提高。由于幼兒園的孩子尚未具備必須的視唱的本事,不能獨立處理關于音準的高低、節奏的快慢等方面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來學唱歌曲。在教學中,多采用錄音帶。在幼兒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礎上,經過三個步驟來幫忙幼兒進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兒耳聽錄音,感受歌曲的意境;第二步,要求幼兒隨錄音進行輕聲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兒跟隨錄音,反復進行歌唱練習,直至幼兒能夠基本跟上錄音的速度為止。
4、借助律動,抒發幼兒的情感
律動,是一種根據歌曲的資料創設動作,隨著旋律的發展進行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由于孩子們好動,尤其喜歡隨著音樂的節拍動,而律動正好貼合他們這一年齡特點,所以也就成為他們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
三、經過欣賞,提高鑒賞本事
音樂欣賞是人根據樂曲旋律的發展,進行形象思維的一種心理過程,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班幼兒尚不具備獨立欣賞的本事,他們必須有賴于歌詞的引導和教師講述的啟迪,才能完成整個欣賞過程。在教學中,我一般這樣引導幼兒:
1、經過講解、了解音樂。幼兒對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較深刻的,給幼兒欣賞音樂作品時,必須應盡量使幼兒對音樂產生一種完美而深刻的印象。這個過程應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想象活躍,情感上也有所觸動。要求幼兒閉目聆聽音樂,并跟隨教師有感情的配樂講解,在腦中展現出美麗畫面,使幼兒情不自禁地與音樂融為一體,更深地感受樂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經過動作,表現音樂。要抓住時機,鼓勵幼兒隨著樂曲中情節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
3、經過圖畫,展現音樂。孩子們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鼓勵幼兒運用畫筆、大膽想象,在紙上把關于樂曲描繪的種種美妙景物展現出來,從而完成這一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總之,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發展規律,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實踐證明:孩子們經過科學的音樂教育,不僅僅學到了一些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現力,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21
小鴨是我們班上孩子平時活動中比較喜愛也相比較較熟悉的家畜之一,小鴨走路的形態也是孩子們爭相模仿的動作。所以,我在我們班開展了《小鴨洗澡》的音樂教學活動。
本次活動我設定了三個目標:1、學會演唱歌曲。2、喜歡表演,愿意在同伴面前進行表演。3、根據自我的經驗創編歌詞和動作,體驗創編的歡樂。從活動的目標上來看,貼合幼兒年齡特點和我班幼兒的本事水平。異常是第二點目標的制定,對我班幼兒的本事有一個提升作用,因為我班的孩子比較容易怯場,在人多的地方不能很大方的表現自我,所以我制定了這樣的目標,期望從平時的教學中能夠有意識的鍛煉孩子的現場表現力。而從活動的效果上來看,三點目標基本能到達。可是相對于前兩個目標來看,第三個目標的完成有些不足。
因為材料的局限,沒辦法為幼兒供給真實的鴨子讓幼兒認識,所以在本次活動一開始,我就經過播放圖片讓孩子們對鴨子有個初步的了解,以便于接下去活動的開展。接下來我用邊唱邊表演的方式來詮釋這首歌曲,加上這首歌曲歌詞簡單,旋律朗朗上口,孩子們很快的就掌握了歌曲的資料,整個活動一氣呵成,環節銜接順暢,可是避免不了的出現的一些不足:1、教師所供給的鋼琴伴奏速度有點快,導致孩子們在跟著伴奏唱的時候,總是跟不上伴奏的速度;2、在讓幼兒自由為歌曲創編相應的動作時,孩子們的創造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大部分孩子都是跟著教師的動作來做;3、為幼兒供給的教學視頻音量比較小。
對于音樂方面教學的活動,對我來說還是一門比較生疏的功課,教師應當如何的把握重難點,如何有效的針對活動資料提出問題層層推進是我要學習的一項重要資料。相信經過這個活動后,我會有所收獲,也相信經過不斷的進行課后反思,必須能提升自我的業務教學本事。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 篇22
“歡樂的小鼴鼠”是一節大班音樂游戲活動。根據音樂的特點,選用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并喜歡的“小鼴鼠”(動畫片中)為主角,以歡樂的小鼴鼠在森林里的遭遇為主線,根據音樂旋律的性質、結構及音樂節奏,貫穿了從小鼴鼠走走、跑出去跑回來、聽見可怕的聲音以為來了危險的動物、又高興的跳起了舞蹈這些相應的故事情節,激發幼兒的濃厚興趣,并使幼兒大膽想象與創編相應的手指游戲,使他們的身體動作與音樂相匹配。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景,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1.初步感受詼諧、歡快、跳躍的樂曲特點。2.經過手指游戲,進一步感受和理解音樂。3.體驗音樂帶來的想象,感受和同伴一齊游戲的歡樂。
從幼兒的表現與發展來看,教學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進取投入到游戲中,根據音樂特點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和創編動作,體現了發展幼兒自主性、創造性的重要性。
從教師的教學策略來看,首先是體驗性策略:本次活動中,在每段音樂出現時,我都引導幼兒調動多種感官主動充分地體驗音樂。從傾聽到借助動作、語言、記憶喚起等幫忙幼兒體驗音樂、增強感受。幼兒是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進行創編和游戲,自主體驗、表現了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其次是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兒邏輯思維雖然已經開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此活動中經過出示小鼴鼠圖片,以小鼴鼠的主角貫穿整個韻律活動。根據音樂特點創設情景,利用情景化的語言引導幼兒感受并熟悉音樂特點,根據音樂性質匹配相應的身體動作。如:小鼴鼠排著隊出去玩,以為大灰狼來了,來到草地上悠然自得地舞蹈,最終小鼴鼠快跑回家!最終是主角游戲及主角互換策略:主角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異常是活潑、可愛的小鼴鼠形象,深受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我來扮演這一主角,更加激發他們大膽地參與到音樂游戲活動中。從小鼴鼠的小腳到小腳長大了一點到長成大腳,經過主角的表演進行游戲。小鼴鼠在森林里走走走,快快地跑出去又快快地跑回來。結束部分的主角替換,由幼兒替換教師做隊長,更是讓幼兒意猶未盡。
從活動的效果來看,首先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幼兒對這節音樂游戲興趣比較濃厚,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他們能夠大膽創編手指游戲中小鼴鼠跑的部位,更加深了對A段音樂的理解,激發了幼兒的自主創編,為完整游戲打下基礎。其次,師幼互動、幼幼互動良好。手指游戲及創編身體動作時嘗試讓幼兒創編腳爬到的部位,教師退出,讓幼兒成為引導者帶領大家一齊做動作,從而加深對音樂旋律的熟悉程度。結束部分教師退出,幼兒領隊,雖然不是每一個幼兒都做了一次隊長,可是在團體游戲時體驗到了音樂游戲的歡樂。最終是音樂游戲的規則性。游戲的規則是游戲的本質特征。在音樂游戲中,游戲也具有必須的規則性,游戲規則在活動中表現為游戲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如:小鼴鼠出去玩時要求幼兒輕輕快快的往兩邊跑出去再跑回來,而不是四散跑開或者前后左右四方向的跑出去再跑回來。多數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都能遵守規則,但個別幼兒還是出現了違反游戲規則的現象,還需要教師的進一步提醒。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06-14
大班音樂活動《竹悅》教學反思07-04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06-14
大班音樂教學反思09-29
《滑雪歌》大班音樂游戲教學活動反思06-13
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06-03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反思(通用5篇10-09
大班音樂游戲教學反思06-12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反思說課稿06-11
大班音樂《新年帶著幸福來》活動教學反思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