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葡萄溝》教后感
《葡萄溝》一文主要介紹了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的葡萄溝,那里盛產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課重點圍繞"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而展開,使學生通過理解語言文字,對那里產生喜愛之情。
課前我考慮到本課教學對象是三年級學生。由于他們從小生活在海島,新疆對他們來說是既遙遠又陌生,同時又充滿著好奇和向往。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對教材中的許多地方充滿了好奇,他們想知道:“葡萄溝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樣的?”;“蔭房是什么樣子的?”;“葡萄干是怎樣制成的?”。諸多問題不是僅僅依靠教師的解說就能解決的,即使是,那也必將是枯燥和無趣的。
為上好這堂課,切實讓學生喜歡教材、被教材所感染,就一定要在教學方法上多思考,采用一種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接受水平的教學形式來切實解決課文中的重點和難點,由此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支撐,以求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標。多媒體課件的設計積極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堅持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以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行為目標進行編制。
在這節課之前,我首先布置了課前參與的內容,請學生在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葡萄溝的基礎上,繼續練習朗讀課文,并認真思考大家質疑的問題“為什么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同時可以從不同渠道搜集相關的資料,如從教師提供的資料中,從網上下載,向爸爸媽媽咨詢等等。并把查找來的信息進行整理,讓這些信息最有效的為自己在課上參加研討時服務。這樣的課前參與,不僅為課中研討奠定了基礎,而且學生帶著探索的頭腦走進課堂,更能促進課上的學習。
我從以下幾步實施了課堂教學:
1、賞美景:在這節課上,先讓學生通過錄像去葡萄溝游覽一番,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到葡萄溝水果多、景色美、人熱情,葡萄干有名;
2、品美句:在游覽一番后,再讓學生自學課文,從課文描寫的語句中了解葡萄溝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研討。由各小組長帶領組員共同研究(一起讀讀,一起交流自學成果),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做到了全員參與,又做到了視學生為學習發展的主體,為每個不同個性、不同學習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是全班的集體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在試著抓住重點的詞句,來深入思考、理解課文內容。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一句,學生能結合圖片,充分體會“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
3、畫美色:在學生從美句中了解到葡萄溝的葡萄多,而且是五光十色的,在想象出還有哪些顏色后用自己的畫筆畫一畫葡萄的顏色;
4、嘗美味:在學生講到葡萄溝的葡萄干特別有名時,讓學生品嘗我事先準備好的葡萄干,這樣做,學生不僅品嘗到了葡萄干的美味,更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5、悟美情:前面的每一個步驟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葡萄溝的美,激發學生對葡萄溝的'熱愛之情。
最后,在本節課結束的時候,我布置了課后延伸的內容,請學生為維吾爾族老鄉推銷葡萄干,請學生在課后把自己學完《葡萄溝》一課的感受和體會,用自己擅長的方式來表現,或朗讀課文,或背誦段落,或畫一畫,等等,使課內知識進一步拓展,體現出作業的層次性、開放性、實踐性、創新性。
不足之處:
在上每一節課前,都覺得自己設計了一幅最美麗的宏圖,這一次也不例外。可上好了課,卻總是發現考慮欠妥當的地方很多,以使課堂教學中出現可好多遺憾之處。例如:在小組交流之后,本應該讓多個小組派同學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學生對于“為什么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有一個整體的了解之后,再按順序逐個進一步了解具體好在哪里。可我卻在一個同學匯報急急沖沖的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這樣,不但使小組交流流于形式,更影響了我下面環節的教學。如:學生一下子從第一個內容跳到了最后一個內容。在加上所教班級的學生發言不是那么好,我一著急使整個教學程序出現了混亂。本來,想的好好的讓學生多朗讀,并做到多種形式的朗讀,通過朗讀理解重點詞語,再從讀中悟情。結果是詞語沒有理解好,當然更沒有讀好。
【語文《葡萄溝》教后感】相關文章:
語文課文檢閱教后感07-17
《荷花》的教后感07-17
《草原》教后感07-17
《墨梅》教后感01-31
有關《葡萄溝》教學后感07-17
《葡萄溝》教學后感范文01-22
小學語文《灰雀》教后感隨筆03-20
小學語文《遨游漢字王國》的教后感11-27
高二語文《咬文嚼字》教學設計及教后感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