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
《將相和》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走進中國古典名著之旅"為主題的第一篇課文。
這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記敘了藺相如與廉頗和好,同心協力保衛趙國的事。寫出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熱愛國家,廉頗勇于認錯、知錯就改的特點。
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是本節課的一個教學難點,我讓學生給每個小故事加上標題,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再讓學生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系時,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只要他們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系即可,沒有過高的要求,目的是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能夠按照新課標的指導思想,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把握人物形象。
在這一課中,我有很多的不足。其一,整個課下來,因為時間緊,課文內容多,所以在一直抓著學生往下走教案,沒有給學生過多的時間思考,導致把學生叫起來,說不清楚,或是答不上來。比如說在學習藺相如機智勇敢這個環節,找出體現的句子有:""從這句話切入,我問,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要回來?學生沒有積極配合,答不上來。是因為思考的時間不充足。其二,教師的語言渲染不夠。我在教學時,語氣太生硬,沒有走進學生,沒有平等交流,只是在一味的教,學生在一味的聽,學。我沒有很好的帶動他們的興趣。這節課是一篇歷史故事的改選,應該達到在以講故事的形式教給學生內容,教給學生知識。在課堂上,本應該一個融合的課堂,因為語言的不巧妙,導致了兩個個體的出現——及教師、學生。其三,預習沒有抓實。課前給學生發下去了預習紙,但是在課上的表現來看,學生并沒有按照我的要求,把每一個預習項目來認真完成。當時課前,應該與學生交流一下預習情況,看一下學生的預習反饋,這點沒有做到,導致課堂上出現一些不該存在的問題,有些地方不需要細講,但是學生還是不明白。其三,在最后一環節,寫話環節,沒有做到教學機智,因為當時時間不太夠了,學生本來就沒有寫完,而我倉促的讓學生站起來說,反而效果就不好了,甚至沒有起到當時預設的目的。應該用巧妙的語言,讓其下課交流,直接說結束語。這或許也能讓整節課跟順暢一些。其三,自信心不夠。過程中,提問的問題,學生沒有配合的,自己首先泄氣了,就覺得講完就結束吧,并沒有積極的對待失誤,應該認為每個環節都是開始的起點,把下個環節盡力講好。歸結為自己的心態不好。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要不斷的提升自己教學本領及素養。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學自悟,在教師的指導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2
周二真是非常忙碌充實的一天。今天老師們按照學校領導的安排輪流到新校去干活,所以每個人都特別忙。
今天我們學習了18課《將相和》,第一課讓學生自己預習。我一安排學生就有好幾個說“看不懂,讀不懂。”我很奇怪,這是一篇故事怎么會看不懂呢?原來是這篇文章比較長,說了三個故事,學生可能一看就覺得很難,才會有難得感覺。我就讓學生先把課文讀兩遍,把文章內容讀通順。
第二節我開始教學這課內容。首先給學生介紹課文的背景,讓學生了解故事發生的原因。從題目入手,理解將和相分別是誰,他們為什么不和,之所以不和說明原來和,是什么原因導致不和了呢?這就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整節課就這么很順暢的進行了下來。
我在本課中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語言來體會人物的特征。比如在講“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中,我讓學生結合課后題畫出描寫藺相如的句子,學生找出來后,我就抓住描寫藺相如的那句話”這塊璧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這句話讓學生反復地讀,談你對他的體會,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學生都能夠很好地體會到他的機智。從”他理直氣壯的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學生談體會,明白他的愛國之心,感覺到他的勇敢。
我主要就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新式的讀,反復地讀句子,抓住重點句子和詞語來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人物的感情。課上的效果很好,在接下來的兩個故事中,我采用同樣的方法,放手讓學生通過讀句子談體會,學生很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一節語文課,大膽地放手給學生,相信學生,他們就會帶來無限的經常。這結果往往令我大吃一驚!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3
《將相和》這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的一篇歷史故事。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記敘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三個小故事相對獨立且又互相聯系。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接著重點教學《完璧歸趙》,畫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總結學習方法,最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注重對學生進行“抓住人物特點”的學習方法指導。藺相如被封為上卿,廉頗很不服氣。我讓學生體會廉頗為什么不服氣,有個學生說要站在廉頗一邊,他說:“廉頗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拼了命地在對抗敵人,多危險啊!所以廉頗不服氣,我能理解。”被他這么一說,個別學生一致贊同他的看法,都覺得藺相如不過是憑一張嘴,就爬到廉頗頭上,覺得不公平。于是,我拋出探討的問題:“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張嘴,沒什么能耐?說說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找出句子說明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如“……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我就跟你拼了”這是舍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這體現了不畏權勢。
當我問到課文中你更喜歡誰的時候,很多學生說喜歡兩個人,并且能細致地說明喜歡的理由,特別是說藺相如的,把人物的性格特點說得很全面、很到位。比如有:政治眼光長遠,懂得權衡利弊,不與廉頗爭執,心胸寬廣,機智勇敢,一心為國,維護國家尊嚴。而說廉頗的基本是英勇善戰和勇于認錯。
通過學習,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認識,但是要想真正領悟品質還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為此,我大膽地請同學自編、自演課本劇,學生可以從中選擇一個故事或一個角色進行表演,本課的課本劇表演有進步,孩子們能夠把人物的特點表現出來。比如藺相如說話時的理直氣壯和廉頗的不服氣和后悔、慚愧都能奶好地表現出來。
通過演課本劇,學生們對人物性格的感受越來越真切,但同時也會對廉頗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產生偏差。所以我最后安排了小練筆“廉頗深夜靜思”。孩子們的思考過程,其實就是廉頗認識轉變的過程。練筆之后,廉頗的形象也在學生們的腦海中樹立起來了。此時,他們明白了:藺相如也好,廉頗也好,他們的偉大就在于以國家的利益為重。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4
《將相和》這篇課文通過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贊頌了他們的愛國思想。
第二課時教學,我出示了廉頗的一段話:“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的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用這句話統領教學,全課教學的思路清晰。
我先引導學生自讀體會廉頗說這句話時帶著什么樣的感情,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學生自讀后體會到用居功自傲、不服氣的語氣讀。學生通過讀體會到了廉頗的想法后,我問學生:“藺相如的職位高于廉頗,僅僅是靠一張嘴嗎?”請快速讀課文小故事“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用“──”畫出藺相如的語言、動作,讀一讀體會體會,讓我們用事實來說服廉頗,讓他改變對藺相如的錯誤認識。于是,學生動手在文中找到了相關的語句,自由匯報,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最后回歸到廉頗也認識到自已錯了,從而“負荊請罪”。
“藺相如的職位高于廉頗,僅僅是靠一張嘴嗎?”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極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堂課就圍繞這一問題展開,不但使一篇內容較長的課文教學起來簡單多了、而且脫離了繁瑣的分析,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給了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情感,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5
《將相和》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本文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縱橫交錯的矛盾沖突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和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教學的時候,我的思路是,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全文,給三個小故事加個小標題,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內容我都給于了肯定,關鍵是要求學生講出概括的理由。然后從整體上弄清“將相和”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第二課時由廉頗的話“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設疑:你認為藺相如僅僅是考的一張嘴嗎?引導學生再精讀各個小故事,抓住描寫人物的詞句做批注,在匯報交流階段,我以“完璧歸趙”中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作為重點,在學生匯報的的基礎上追問,指導朗讀體會,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學“澠池之會”“負荊請罪”兩個故事,體會藺相如的精神品質,并抓住時機多次反問:“藺相如真的就靠一張嘴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之后再問:“你們喜歡誰?有喜歡的廉頗的嗎?說說理由。”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孩子們一下子陷入沉思。我又啟發學生用剛才的方法勾畫描寫廉頗的句子,孩子們很快發現了廉頗英勇無畏,有勇有謀,勇于認錯,知錯就改等讓人敬佩的品質。
回顧這一課的教學,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追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把課堂這個主“陣地”交給了學生。但細想過程,也存在不足。一是在有感情的朗讀訓練上缺乏頻率,當時有些忽略;對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老師包辦代替的話語有些多,應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課堂,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學自悟,在教師重難點指撥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6
人教版第十冊中的《將相和》,故事人物性格鮮明。
教學時,我設計了一個語文實踐活動──編撰對聯,評述人物。學生興趣高漲,課堂上不僅有精彩的對聯,更有精彩的對話。
片斷一:交流描寫藺相如的對聯。
片斷二:交流描寫廉頗的對聯。
片斷三:評議描寫藺相如,廉頗兩人的對聯。
讀著一副副精彩絕妙的對聯,看著一張張因成功而興奮的笑臉,我不禁思索著這堂課的亮點:
首先是實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這個實踐活動將理解,積累,運用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要想編好對聯必須深入地讀課文,揣摩每個詞每句話的意思,感悟人物的個性特征。其間,咬文嚼字,思辯推敲,學生大大錘煉了遣詞造句的能力。唇槍舌劍,寬容大度,負荊請罪等詞語推敲選用的背后往往是復雜的思維活動,這不僅積累了語言,積淀了語感,更培育了智慧,使學生感受了對聯的魅力,提高了文化品位。
其次是實現了個性化的學習。學習內容,自主選擇,詳讀什么,略讀什么,選讀什么,品讀什么,個體決定。默讀,朗讀,瀏覽等讀書方式,不加限制。思維方式,開放自由:多角度評述藺相如,廉頗,可以總體概括,可以細節描繪,可褒揚可貶抑。在此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一種交互主體關系,誰都有可以認同,誰都可以提出異議,自由評定,思緒飛揚,呈現出價值的多元化。這一切造就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濃濃氛圍。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7
小長假后的第一天,只有一節語文課,和五2的孩子進行《將相和》第二課時的學習。
這節課從聽寫入手,兩個板演的同學予以全班一條清晰的“求助熱線”,嵐褀和斯涵都很給力,完美的正確率給大家樹立了榜樣。消滅錯別字,從現在開始,從點滴做起!
學文交流從引發“矛盾”入手,找出文中將相“不和”的句子。問題引領“藺相如靠的僅僅是一張嘴嗎?”
在第一課時品讀“完璧歸趙”故事后,這節課更多的是放手自學感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感受人物的形象。通過品讀,一個以國家利益為重,有勇有謀、顧全大局、胸襟寬廣的藺相如,一個同樣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認錯知錯就改的廉頗也能形象感知。“矛盾”不攻自破,文本的學習與對話也在學生的交流中得以落實。
欣賞人物形象各抒己見。“你喜歡文中的誰?”,交流中,喜歡廉頗將軍的有之;喜歡藺相如的亦有;令我眼前一亮的則是黃琳同學的答案了。我欣賞文中的趙王,他謙和,從文中的“商議”一次可見,他雖然他做事不是雷厲風行,但考慮問題周全,好一個善于用人的趙王。好一個有見地的孩子,我欣賞這樣的孩子!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8
《將相和》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的題材是寫人物的,詳細具體地敘述了戰國時期趙國的廉頗與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突出地表現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注意團結的品質,也贊揚了廉頗知錯認錯的精神,說明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和加強團結。
在這一課教學中,我著重完成兩個任務,首先一條就是了解“將”和“相”從“和”到“不和”的發展過程和內在的原因。在教學時讓學生抓住“藺相如靠的是否就是一張嘴”這樣一個問題,按照故事的發展,讓學生一步步體會到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的品質。而最后之所以“將”“相”和是因為廉頗、藺相如都愛國的關系,所以最后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第二個就是理解三個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結果以及這三個故事之間的相互因果聯系,這篇文章在結構上是很有特點的,課文按順序寫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都很完整,可以相對獨立。但組合在一起,它們又有著密切聯系的,與整篇也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從特點考慮,教給學生“抓聯系”也是相當重要的。
最后進行總結評價的時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原則,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在充分交流、探究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匯報自己的體會和收獲。在匯報時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作為教師的我既遵循學生的思路但不脫離教學重、難點,注意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使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使廉頗、藺相如的光輝形象都已深深地印入學生的心里。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9
這篇課文是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三個故事間彼此互相關聯。故事中塑造兩個人物形象,兩個人物既有個性,又有共性。個性品質: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暴、忍辱負重等,廉頗的知錯就改等;共性品質:他們都以國家利益為重,愛國,顧全大局。
我在教學的時候,先引導學生比較充分地閱讀全文,從整體上弄清故事的來龍去脈,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再精讀各個小故事,深入研究每個小故事表現的人物形象;最后讓學生聯系全文評價人物。弄清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并,讓學生給三個小故事加個小標題,主要是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只要他們能說出其中的因果關系即可,沒有過高的要求,目的要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本文以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主要人物藺相如的高尚品質給人啟示和教育;廉頗知錯就改、負荊請罪讓人尊重。教學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說說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喜歡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把自己的想法說具體,說清楚。來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訓練他們口頭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愛國思想和各自的美好品質。
藺相如和廉頗在文中是鮮明性格人物。藺相如因“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頗之上,這是將相不和的表面原因,但實質上是廉頗的錯誤認識“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言辭無禮,充滿不滿情緒。理解廉頗這段話,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在這課的教學中,用這句話統領教學。先讓學生理解這句話,之后練讀這句話,注意讓學生讀出不服氣的語氣來。讓學生討論:廉頗說藺相如就靠一張嘴,當上了上卿,你們覺得他說的對么?請同學們在文中畫出藺相如的語言來。于是學生們動手在文中找出藺相如的語言,自由在小組內交流,體會、理解人物的品質。再回歸到廉頗也認識到自己錯了,主動負荊請罪。這么設計,脫離了繁瑣的分析,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
回顧這一課的教學,教的輕松,學的愉快,其原因是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不足之處是忽略感情的朗讀;在人物形象的分析時,老師包辦代替多了點,應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在今后的教學中有待改進,努力把新的教學理念貫穿課堂,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0
《將相和》一文是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
成功之處
一、重點突出
我重點講解藺相如這個人物,通過第一個故事體會他的機智勇敢、臨危不懼、顧全大局等個性品質。為此,教學中我以讀、說、悟、演為主要途徑,讓學生充分地領悟藺相如的特點與品質。同時考慮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使主體更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二、注重文化,自然導入
在導入部分,我通過對“和”字的講解,增強學生對祖國思想文化的認同感。以“不和”作為切入點,讓學生找出廉頗說的話輔以《史記》中描寫二人的片段,通過讀體會廉頗的“不忿”、“不服氣”。以“嘴”為探究對象走進第一個故事研讀藺相如面見秦王說的三句話。抓住“理直氣壯”、“大大方方”和語言對話來體會藺相如的機智、勇敢、有理不失禮、顧全大局的品質。期間在講“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一句時,在理解藺相如說此話的用意后,用語言將學生帶入當時情境,揣摩秦王的心理,以師生表演的形式深刻感受秦王的憤怒、無奈、不甘等情緒,通過對比的方式讓生深刻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結尾總結學法,讓學生通過神態、動作、語言感受人物的品質和形象,也為學習后兩個故事奠定了學習基礎。
不足之處
1、教學過程中有“綁架學生”之嫌,整堂課學生完全按照我的思路去想,去感受,我未對其獨特的見解有所引導。就如同擺在我們面前有很多路,皆能通向終點。卻偏偏要求他們跟著我走最為平坦、開闊的那條路。
2、設計存在缺陷,不敢大膽創新;最后,情境教學模式運用不夠成熟,使其過于表面化,未能貫穿始終,即使在情境模塊也未完美呈現。如在讓學生表演秦王聽完藺相如說完的第三句話后的樣子,未讓學生準備就直接表演,缺乏內化吸收的過程,難免會走馬觀花。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1
今天教學《將相和》第一課時。檢查預習時,讓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第一個孩子小湯,平時成績不錯,讀生字、找部首、組詞一點都難不到他,“趙,zhao,半包圍結構,走之底,趙國。”他正確流利地回答,可發言的聲音卻因膽怯而變得很小。“小湯,你回答的很正確,就是聲音太小了。記住,你回答問題是在跟全班同學交流,聲音太小,其他同學就聽不清了。”“老師,我害怕說錯了。”“怕什么,課堂上說錯了,會有人給你糾正。反而印象還深刻。想好了嗎?要不要再來一次?”他拿著書,很快小聲準備了一下,就面對大家,大聲說了出來,鏗鏘有力,顯然比剛才更自信了。
有了這個“火車頭”做示范,后面的孩子讀生字時一個比一個自信。一直到小俊,他是一個語文基礎非常薄弱的孩子,在語文課上從不會主動發言。開火車讀生字輪到他時,他十分緊張,很結巴。我試著鼓勵他,說:“小俊,自信點。想象你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就是掌控全場的王者。”說到這,孩子們都笑出了聲,包括小俊,“相信自己,再來一次!”聽了我的話,小俊好像輕松了很多,做了個深呼吸,一口氣讀完。聲音剛落,同學們就用整齊的掌聲對他表示鼓勵。
一堂課下來,讀詞語,解課題,理清文章結構層次,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學生們回答問題時都能自信且聲音洪亮地回答。除了發言時的自信,更讓我驚喜的發現,同學們都能主動思考,舉手回答問題的人數一下子多了起來。也許這種自信悄悄從嗓子跑進他們的腦子里了吧。
我暗喜,周一早上的第一節課很成功,給這一周開了個好頭!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2
《將相和》這篇課文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曲折動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之間因果關系環環相扣。針對課文的特點,我采用了“自讀會讀”的講讀方法,以點帶面,做到“抓主線、索因果、悟品質”,課堂氛圍濃濃,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給學生自讀會讀的知識和方法
“自讀會讀”的教學思想就是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課堂教學不但要教會學生如何掌握科學的學習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還應該教給學生“會學習”的知識和方法。比如“抓關鍵字詞”深入地閱讀課文,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將相和》這篇課文主要是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了解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和顧全大局、講團結,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優秀品質。在“完璧歸趙”中,我抓住了一個“騙”字,分步進行自讀會讀的教學訓練:1識破“騙局”。2以“騙”對“騙”。引導學生研讀藺相如在秦宮里是怎樣以“騙”對“騙”的?可以看出藺相如具有怎樣的品質?
其次,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通過自我閱讀用因果句式回答問題: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用概括性詞語或依照板書說出故事的前因后果。學生通過朗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所學的知識能靈活運用,尤其是對故事結構進行的重新安排,使學生的認知過程得到了升華。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討論前要自學揣摩,寫自學筆記的習慣;課堂上養成學生主動發言、質疑、爭議的習慣;訓練學生能按課文內容的順序,一個問題討論透了,再換一個議題,不顛三倒四的討論習慣等等。發揮學生個體性,讓他們在全班站起來表述自己分析,鉆研課文的成果。
三、積極探索,使學生成為自讀會讀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制定了閱讀目標,提示了閱讀的思路和方法,向學生傳授了“怎樣讀”的基礎知識和方法、技巧,放手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去獨立閱讀、思考、批注、評點、揣摩、質疑,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十分注意讓學生反復讀書,讀過一遍再讀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些問題來自己解答,并能用已經學過的語匯來解決新的學習問題,如:用恰當的詞語(成語)概括文中的三個故事,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揭示人物的品質,復述故事,再通過表演的形式訓練學生的語言。該課教學采取了層層“剝筍”,步步推進的方法,通過自讀會讀的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加深對人物性格的理解,體會文章的表現手法,領悟課文所蘊涵的思想教育意義。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將相和》教學反思03-25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03-14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06-29
小學語文將相和教學反思06-24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07-27
《將相和》教學反思02-20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11-15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06-01
《將相和》教學反思06-12
將相和教學反思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