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
關于《春曉》這首詩的教學,課后,教研組組織了課后研討。現將參加研討的老師們的反饋歸納成以下幾點:
1、準備比較充分,設計完整,教學程序環環相扣;
2、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特別是識字方法的指導,處理的比較好;
3、對于詩句意思的教學,采用抓重點字詞的方式進行滲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詩歌的朗讀,教師進行了指導;
5、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評價時適時地進行表揚激勵;
6、學生的學習狀態部分不佳。
7、指導看圖與學文融合的不夠到位。
我的反思:能根據課前準備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并能按既定的教學思路基本完成教學目標。本節課的目標是通過讀的指導,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5個生字,并會背這首詩。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教學時,能在一開始就從指導識字入手,并能用各種方法進行教學。在指導朗讀這個環節中,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和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借助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研讀古詩時,教師能通過理解重點字來理解詩句,潛移默化的滲透詩歌的情景,對于學生研讀古詩有一定的幫助。在以后的教學中更要讓學生在自讀中感悟,注重要把圖和文融合的更加緊密些,要讓學生通過看圖對文的進一步理解。
春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全日制弱智教材第十冊的古詩課文,古詩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弱智學校語文教學較為難上的篇章,一來文章簡單短小,雖然全班的學生早已是背得瑯瑯上口,但是對于其中的寓意,學生又是極難掌握的,把握不好便會將古詩課文上的枯燥乏味。而上古詩課對于我自身來講又是最沒有經驗可言的。在這冊書中第一課就是《春天的顏色》詩說小動物們從不同角度看到的春天顏色,由于有這篇課文作鋪墊,所以我試著用情景導入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例如:同學們,學了前面的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之后我又說古代的人啊,跟同學們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學習這首描寫春天的古詩。這是一個過渡語,能讓學生既聯系了實際又能對古人筆下的春天產生興趣,既而有學習的欲望。
我在課前也看過有關語文教學方面的書籍,從中學到和感悟到古詩教學的另一個難點便是如何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古詩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奇葩瑰寶,雖然學生是智力殘疾的孩子但他們也是華夏文明的繼承和發展者,我們作為教師就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學好這些優秀的詩篇,所以在朗讀的時候應該盡量地引導學生去體會作者的感情,并帶著這種感情去領悟古詩的精華,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來說,對于這些學生若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是很難進入這個情境的,所以在講述的時候,我盡量去營造一種這樣的氛圍,比如在說“春眠不覺曉”時,我就會讓學生去想一想現在的實際,“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與“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寫,配以課文中原有的插圖,學生能進一步了解和領悟到詩人的內心感受,語文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我們這些弱智學生在學古詩時光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借助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因此,我雖然知道學生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和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再加以范讀指導,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例如很多的問題可能并沒有符合這些學生的領悟水平,他們的回答總是與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遠,于是整個課堂變成了以我為主而學生為輔的畫面,他們總是在聽我講,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讀古詩,而并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注意他們的水平,問題要提出要直接明了,不可提出含糊問題。
春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3
本節課,我緊緊圍繞“春”為主題,從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通過說春天,唱春天的來引導學生探索和體驗春天。上課伊始,就讓學生說說自己心中的春天是怎么樣的,學生暢所欲言,有學生說到春天是粉紅色的,因為有許多桃花;有學生說到,春天是綠色的,因為小樹都長出了綠綠的新葉子;還有學生說春天來的時候,小鳥都在唱歌。這么多的答案,可見學生真的有看到春天,感受到春天。接著,我們觀看了圖片,看看大詩人孟浩然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樣,學生通過歌曲的欣賞以及教師的解釋,也能夠感受到歌曲的意境。在學唱階段,由于歌曲存在三個長音以及一個一字多音(三拍),還有休止符,所以,直接演唱有難度,在教授時,我采用多次聆聽的辦法,首先解決的是休止符,在聆聽過程中采用拍手的方法。接著解決三個長音,學生還是采用掰手指的方法,四拍四個手指,非常的清晰明了。最后解決的是一字多音,這個非常難,我在第一個班的時候采用的是直接演唱的方法,但是學生唱的有點亂,第二班叫上了(哎哎)這兩個詞,但也不是特別的整齊,后面兩個班在前兩個班的基礎上,又加上了劃旋律線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加好的掌握時值和演唱時音的高低變化,更好的演唱歌曲。這節課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滿意的,不過一些細節的地方不是特別的好,比如在三角鐵伴奏的時候,由于我說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學生在操作時有點不明所以。下次在這個方面還可以加強。
春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4
第三周行政聽課,我上《春曉》這一首古詩,其中,我在第三、四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分析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從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中,你知道他寫的是什么時侯嗎?(生1:春天)恩,是春天,但你能說具體一點,是春天的什么時侯呢?(生2:春天剛來的時侯)(生3: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侯)你真棒!老師也同意你的意見,這里說的時間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侯,因為花兒經風吹雨打,花瓣就要落下許多,說明花兒已經開了好長時間了,春天也將過去了。
接著,我讓他們有感情地朗讀完詩句后繼續我的教學:我們知道春天是一個百花盛開的季節,那些花美嗎?(很美)這些花受到風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飄落,落在地上,看這景象真美!詩的最后一句告訴我們春天花很多很美,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想到美麗的花朵飄落地上,美麗的春光即將逝去,詩人心中又有點兒什么感覺?(生1:舍不得春天;生2:春天,我喜歡你!;生3:春天,我要抱著你……)詩人愛春天、珍惜春天,這是他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感情。
第二天找梁主任評課,梁主任談了對我們班的第一感覺,課室整潔,學生行為規范很好。對于我的課,在課件,教學設計,培養學生朗讀的方面都做得不錯。但也有向我提出意見,就是在分析是早春還是晚春當中,梁主任覺得跟我的看法有出入,花落不代表就是晚春,花落了不知多少不一定表達的就是詩人不舍得春天的感情。
細心一想,覺得梁主任說得很有道理,我自己對詩的理解就局限了學生對詩的體會,壓制了他們的真實的感情。因此,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理解適當加以引導,但不能限制學生的真實情感,把學生引向正確閱讀的軌道,修正學生閱讀理解的偏頗,這樣才能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春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5
這節課,通過《春曉》這首詩的學習,了解漢字演變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在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的基礎上,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能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因此,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許多小朋友在沒上學前就能把這首詩倒背如流了。現在請會背的小朋友試著背一下。背不下來的認真聽一聽。”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這節課的重點放在了朗讀古詩,學習生字,課上我充分利用《春曉》意境悠閑,學生早已耳熟能詳,采取配樂讀、比賽讀,感情讀,組內讀、領讀、跟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并在頭腦中形成古詩描繪的畫面,達到流利背誦,在識字中我注意引導學生采用各種方法記憶生字,本課的形聲字較多,因此指導學生根據形聲字的特點記憶生字,并試著給會認的字組詞,或說說生活中哪里能用上這些字,在小組競賽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漢字的探究精神。
當然也存在著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本課的形聲字多,課上老師在調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于學生識字的合作學習還需進一步加強指導。
春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6
《春曉》是語文版教材一年級下第三單元的開篇課文。對于這首詩每一個學生,每一個成人都不陌生,它甚至成了很多成人童年記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記得我的小時候,我們會惡搞這首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也來大狗熊,誰也跑不了。”還是蠻合轍押韻的,那時讀起來朗朗上口,更是帶有一片歡笑。今日以教師身份觀之,如此熟悉的一首詩卻讓我覺得陌生之極,遲遲不敢動筆去寫教案,無從下手……
想來想去,這首詩唯一的落腳點就是讓熟悉的故事變得有新鮮感。這是我這節課的著手點。
于是,認真地觀看了竇桂梅老師的《游園不值》教學視頻,期待從中受到些許啟發。最后反復琢磨了好久,課上下來,自己還是非常滿意的:
一、平平仄仄中找到了吟誦之感。
一直認為,古詩是最接近中國人性靈的一種文學形式,在幾千年的歷史滄桑中,有些古詩湮沒在洪流里,有些古詩雖保留卻面目全非,徒有其表。所以,在我的課上,我要從孩童抓起,讓學生進入古詩,還原古詩的本來面目。所以,我選擇了帶領孩子畫分平仄,再依據平仄而吟誦。看著孩子們時而皺眉標注,時而放聲開唱。我不得不承認,這和朗誦相比,不甚好聽。但我也不得不直言,這越聽越有味道,“難聽,是因為你不懂它。”
二、覺與不覺、知與不知中的品讀。
孩童對于古詩的理解是有很大限制的,所以并不打算把古詩拆分了投給學生,而是打算,萃取古詩的氣味,揉碎在學生的記憶里。說起來很浪漫,實際上就是從高度去理解,給學生的不是古詩的文字,而是古詩的感覺。所以在課上,重點帶領學生理解了,詩中的“覺與不覺”“知與不知”。
孟浩然在這樣的一個春日清早,感受到了什么?沒有感受到什么?
孟浩然在風雨交加的夜晚,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特別是最后一句中的“花落知多少”,我們討論了孟浩然到底知不知道花落多少。孩子們出現了兩種觀點:
不知道,因為他問了一句“多少”?
知道,因為他看見了滿地落花,很心疼,所以慨嘆了一句“多少”!
大家各抒己見,好不熱鬧。最后我們達成觀點:他不知道具體落了多少,但他知道很多,所以這里既有疑問又有疼惜。
古詩是我鐘情的東西,我希望能夠讓我的孩子們含英咀華,吟誦作詩,這節只是一次小小的嘗試,算不上成功,也不能說是失敗,總之,古詩教學,我們在路上!
【春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春曉》教學反思05-17
春曉教學反思04-21
春曉教學反思04-21
春曉的教學反思05-19
《春曉》教學反思11-22
《春曉》教學反思03-08
《春曉》的教學反思01-06
《春曉》的教學反思11-11
《春曉》教學反思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