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小鳥》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小鳥》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放小鳥》教學反思1
《放小鳥》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述的是姑媽送“我”一只可愛的小鳥,我開始時非常高興自己養鳥,最終又因小鳥不吃不喝、自己感于老鳥和小鳥之間的親情而放飛小鳥的故事,告訴孩子們鳥是人類的朋友,表現出少年兒童愛鳥的童心。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我”得到小鳥的高興和看到小鳥在籠子里不吃不喝,非常著急。第二自然段講“我”聽到鳥媽媽在窗外叫喚,自己內心充滿猶豫。第三自然段講“我”決心放小鳥回家去。第四自然段講小鳥飛走時向“我”道謝。這篇課文語言優美細膩,充滿兒童情趣,很受孩子們喜愛。
在整個課堂實施過程中,我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引導孩子們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導入新課時,我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只小鳥,這只小鳥停靠在一枝郁郁蔥蔥的樹枝上,并問孩子們:小鳥應該生活在哪里,孩子們很自然地說出小鳥應該生活在大自然里。接著說如果你有一只關在籠子里的小鳥,你會怎樣做?我們先看一下我們的作者是怎樣做的。以此引入此篇課文的。在教學過程中我關注學生所想、所說,不斷用激勵性的話語加以鼓勵,努力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整篇課文的學習都以讀為主,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和想象感悟,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輕松完成教學目標,解決了教學重難點。
在學習第一自然段,為了指導朗讀小鳥非常可愛時,我請一名學生為我剛畫的.那只小鳥涂色,既調動了課堂學習氣氛,又增強了對小鳥外形美的視覺感受,朗讀指導也是水到渠成。課中我還創設照顧小鳥的情境,讓學生自由想象說話,體會小男孩對小鳥的喜愛,和下文的小鳥“一動也不動”形成對比,分析小鳥一動不動的原因,感受著小男孩看到小鳥不吃不喝也不動非常擔心、著急的心情。教學第二自然段,細讀到籠中小鳥朝著窗外叫喚,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喚這一情景時,我請小朋友看著插圖試做一回動物語言翻譯家,告訴大家這兩只小鳥在叫喚什么。學生的想象竟是如此豐富。
學習至第四自然段“小朋友放飛了小鳥,讓它飛回藍天”,此時我又讓學生展開想象,學生思維格外活躍,話語也同樣精彩紛呈。
這種無所顧忌的各抒己見的場面,使課堂教學高潮迭起。其實,小朋友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他們把頭腦中生活經驗的積淀付諸對文本的理解,將問題解釋和想象得多么貼切、自然、合情合理。
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首先必須解開學生“金口難開”的心理情結。其次,注重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有容量、有空間的學習材料是十分必要的。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大膽想象,補充課文的結尾,想象課文的“空白”處,是讓學生暢所欲言的有效途徑。第三,豐富的生活無疑是學生言語的活水源泉,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將已有的知識和能力運用到言語實踐中去。學生實踐活動的面寬了,生活內容豐富了,又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很容易在課堂上做到“暢所欲言”。
《放小鳥》教學反思2
今天我上了《放小鳥》這課,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了對學生獲得知識的指導和思維過程的引導。
在句子的教學時進行了扎扎實實的訓練。“我把它放進籠子里,給它食吃,給它水喝,可它一動也不動。”這個句子時,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從字面上的意思挖掘到句子深層的意思,讓學生體會到“我”愛鳥精心照顧,而小鳥以不吃不喝表示反抗,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樣,通過反復朗讀,指導點撥,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與小鳥之間的.感情。再如在教第二自然段時,小朋友們聽鳥叫。一只鳥,兩只鳥。你們聽到了什么?(隨機放上大鳥的畫)。聽鳥叫理解“叫喚,焦急”這些詞語的意思。這時候小鳥會說些什么?大鳥會說些什么?小朋友會想些什么?請學生四人小組演一演,當小鳥,鳥媽媽,和小朋友,把他們沒有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讀好句子,進一步體會句子蘊含的情感。
在教學這兩段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小鳥你為什么不吃不喝如果你是小鳥見到媽媽想說什么?如果你是鳥媽媽見到自己的孩子會說些什么?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感悟課文,真正收到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果。課上孩子們大膽的說大膽的表演學習積極性很高。
《放小鳥》教學反思3
一為什么要把小鳥關進籠子里?
在欣賞了小鳥的美麗、可愛之后,我問孩子:“對于這么漂亮的鳥,你打算怎么做?”幾乎是公認的,把小鳥放進籠子里。這讓我非常真切地中國傳統的對待動物的做法——自私和占有。我不知道孩子們似乎也這么可怕,于是,我追問了一句:“為什么要把小鳥放進籠子呢?”“怕它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還不錯,只是為了讓自己居住的環境能保持整潔、美觀。“為了怕它飛走。”這就是這樣的心態吧。雖然不希望孩子們這樣想,但我覺得還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覺得自己喜歡小鳥,所以就要讓小鳥留在身邊,即使是把它關進籠子里。也許這已經成了中國人的習慣嗎?
二愛鳥就是還小鳥自由!
在傾聽了小鳥和鳥媽媽的交流之后,我給了孩子們一個辯題:a愛小鳥就是將小鳥留在身邊;b愛小鳥就是放小鳥走。
孩子們開始思考了,我能感覺到。
支持第一個觀點的孩子說:“不能放,因為放了就不容易抓到這么漂亮的小鳥了。”同意第二個觀點的孩子說:“要放,這樣小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才快樂。”很明顯,兩種觀點實際上是取決于立足點的問題,愛鳥多還是愛自己多?我不動聲色,讓他們去抉擇吧。說了好一會似乎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這時一個孩子提出了一個看似折中的'方法,“放了這只,重去捉一只。”我依然把它教給孩子們處理。很快就被孩子們駁倒了,“重抓到的小鳥一樣會想自己的爸爸媽媽。”“這不等于沒放嗎?”我真的被孩子們征服了。最終那個叫璋的孩子說了很經典的結語:“愛小鳥就是還小鳥自由!”我情不自禁地豎起了大拇指。
當孩子們真正開始思考的時候,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
三孩子們太懂事了。
不止一次在聽課和上課的過程中,我都有這樣的感覺:我們的孩子太懂事了?明明需要艱難的抉擇,可他們都像孫悟空有雙火眼金睛一樣,可以毫不費勁地走向正確的方向。我真有些懷疑這種懂事。是許多課例給了孩子們指向,我以為是。就像我們看抗戰的電影一樣,結局都是無一例外的中國勝利。在這課里也有幾個孩子是這樣,因此看起來,他們似乎都懂了,異口同聲地要放小鳥。可在他們的臉上我看到的卻是過于平靜的神情。人們說,教育是搖動,教育是點燃,缺乏心靈對話的教育永遠無法成共振。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孩子們才能自然成長,真正成長。
《放小鳥》教學反思4
《放小鳥》這一課文語言優美,充滿童趣。上課這天的晨會,學校舉行了“愛鳥周”活動的啟動儀式,然后又帶小朋友去參觀了各種鳥的標本,聆聽了老師的講解。這個活動讓學生對小鳥有了更多的了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做了一個很好的準備,有知識上的,也有情感上的。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聽錄音并先提問“在作者著急的時候,突然聽見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我聽到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有的學生說:“我看到窗外飛來了一只鳥。”還有的說:“那肯定是鳥媽媽找它來了。”學生又一個個進行有感情地朗讀,他們都體會到了鳥媽媽的著急心情。接著我又讓學生想象一下鳥媽媽與孩子相見了,它們會說些什么呢?(把自己當作鳥媽媽或小鳥)。學生想象都十分豐富,說得感人極了!最后學生又扮演了鳥媽媽和小鳥,一起唱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 既激發了學生愛護小鳥的情感,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當教到課文第3小節“我看了看籠子里的小鳥,決心放它回家去”時,我故意裝作不明白的樣子問:“這小鳥那么可愛,‘我’很喜歡它,但‘我’為什么放他回家呢?”話音一落,同學們又高高地舉起了小手。有的說“因為我看小鳥被關在籠子里太難過了”;有的說:“我想讓它回到媽媽的身邊”;有的說“如果我不放它回家,它會一直不吃不喝,最后會餓死的。” 這時我接著問學生:“那‘我’這樣做是不是真正的愛小鳥呢?”學生搶著回答說:“是,是。”此刻學生對課文已經完全理解,我這節課的教學也順利完成了。
本課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主要講述了一位小朋友放飛一只小鳥的`故事,告訴人們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小鳥。課文看似簡單,但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其內涵,也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講清楚的,因此,在教學時,我以想象這一活動為主線,讓孩子們自由的發揮想象,教學效果不錯。
在講解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問學生:“文中的小作者把小鳥關進籠子里,給它食吃,給它水喝,可小鳥一動也不動,小鳥為什么會這樣?在想什么呢?”問題一出,有學生說,小鳥想回家,也有學生說,小鳥想媽媽了,它想飛出去。這一部分的想象指導,為后文小鳥與鳥媽媽見面的情景作了鋪墊。接著,我又引導學生,當我看到這小鳥不吃不喝的情境的時候,我是怎么想的?學生通過想象,給了我同樣精彩的回答,通過這一部分的想象,讓孩子們充分體會到小作者對小鳥的喜愛之情,他們讀起來也更加有感情了!
教學第二自然段,我還是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小鳥和鳥媽媽現在見面了,它們見面的時候會說什么呢?學生各抒己見,把小鳥對媽媽的思念之情,把鳥媽媽著急的心情全都說了出來,這里的想象幫助學生理解了為什么小鳥在籠子里不吃不喝,同時,也為后面小作者放小鳥又作了一次鋪墊。從這次學生的精彩的回答中,孩子們能充分的感悟到小鳥和鳥媽媽的叫喚是彼此的思念,從中體會到了文本的內容。
第四自然段中,我這樣問學生:“小鳥跟著媽媽飛走了,它會對小作者說什么呢?小作者又會對小鳥說什么呢?”請小朋友再次展開想象,從而使學生明白了小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小鳥。接著,我引導學生為本文進行了角色扮演,再現鳥媽媽和小鳥相見的感人一幕。有了前面的想象這一教學環節,學生們便很快進入了角色,這樣做,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學生真正領悟到了課文所含的道理。
《放小鳥》教學反思5
《放小鳥》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適合朗讀。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重點放在了對孩子們的朗讀引導上。通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來感悟課文語言,形成自己的感受。由于這篇文章充滿了童趣,想象空間也很大,因此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想象中理解課文。比如說在教學第一段時,要引導學生讀出小鳥的可愛和對小鳥的喜歡。尤其是在讀到“我很著急,不知道怎么辦才好。”時,這里的想象空間就很大,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一下為什么小鳥不吃不喝?“我”的`心里會想些什么?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即可以讓學生鍛煉了說話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對小鳥的喜愛之情,為課文的下一步教學做好準備。然后在教學第二、三自然段時,我根據學生對小鳥的喜愛之情,引導他們設身處地的為小鳥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鳥被關在籠子里,你會想些什么?你會很開心的又吃又喝嗎?為什么?通過這些拓展思維的訓練,學生不僅深刻的理解了這篇文章的內容,而且在情感上也得到了升華。當然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也遇到了問題。比如說在最后的拓展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從這一課中學到了什么?第一個同學說了“要愛護鳥類,保護環境。”在我表揚后,其他的同學像是受到了啟發,回答的答案都大同小異,沒有什么新意。我也曾試著引導學生把思維擴開些,但效果并不好。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們在回答這類問題時還是容易流于制式回答,只為了博得老師和同學的贊揚,并非發自真心的回答。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注意學生的這方面訓練。
《放小鳥》教學反思6
《放小鳥》一文,敘述的是我放飛一只小鳥的事,課文通過描寫“我”養小鳥與放歸小鳥的經過,告訴人們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小鳥、讓鳥自由飛翔在藍天上。本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精美的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內容,有助于學生觀察想象,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下面就從想象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感受。
課文中有許多地方小作者和小鳥的心理活動和語言是可以讓我們去推測的,去思索的,這些心理活動和語言的想象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
比如在第一自然段中,小作者喂小鳥,可是小鳥一動也不動,小鳥在想什么呢?(學生說:想家,想媽媽,想自由自在地飛翔等等)為后文小鳥與鳥媽媽見面的情景作了鋪墊。我又讓學生想象,“我”看到小鳥一動也不動,又會想什么呢?(學生說:小鳥是不是生病拉?小鳥為什么不吃東西啊?小鳥怎么拉?)這里的想象,讓我們充分體會到小作者對小鳥的喜愛之情,學生讀起來也更加有感情了!
二、三自然段中我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小鳥的媽媽是多么焦急呀!如果你是鳥媽媽,找了很多天,現在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然而卻發現自己的孩子被關在籠子里,小鳥看到自己的`媽媽來了,可是自己卻不能飛出去,與媽媽一起在藍天自由飛翔,此時,這兩只鳥在焦急地說些什么呢?”“如果此時你就是那只被關在籠子里的小鳥,你會對“我”說些什么呢?”“他這么喜歡這只可愛的小鳥,為什么決心放小鳥呢?” 簡單的問題,勾起了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學生都想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與老師、同學交流,強烈的表達欲望也隨之展現。“窗外的小鳥說:‘孩子,你怎么被關進了籠子里?怎么不小心一點呢?’窗外的小鳥想:孩子真可憐,這么小就沒了自由。”()“窗外的鳥媽媽說:‘孩子,我終于找到你了。’”籠子里小鳥在喊:“媽媽——快救救我!” 鳥媽媽看見了站在一旁的小朋友,哭著哀求道:“求求你,放了我的孩子吧,它可是我的親骨肉啊!” ……最后第四自然段中,小鳥飛走了,會對小作者說什么?小作者又會對小鳥說什么?(學生說:小鳥會對小作者說:謝謝你,你真是個好人。我以后會來看你的……“我”會對小鳥說:我會想你的,你要回來看我啊,你不要再被壞人抓走了……)讓我們感受到小鳥和人類是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小鳥,于是,本課的中心也就一覽無遺了!學生在不斷參與語言實踐的過程中,思維與語言得到同步發展。學生不僅理解了“我”對小鳥的感情,看到小鳥對于自己的精心喂養不理睬,使學生明白了人類與小鳥的關系,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輕松達到教學目的。
在上完課后,覺得這些想象部分的內容基本上學生都說得不錯,但是有許多地方還可以更進一步,對學生的訓練還可以更到位,比如語文能力的訓練可以增加一些,讓學生學得更有收獲!
《放小鳥》教學反思7
文章學完后,關于第三個問題大家有了答案:小鳥可能是姑媽抓來的,可能是姑媽買來的,可能是別人抓到后送給姑媽,或是姑媽碰巧買到了......不管怎樣,小鳥是被人抓到了。文章中的小作者那么照顧小鳥,小鳥都不吃不喝,要是那些壞人抓到了,小鳥的命運又會怎樣呢?同時讓學生回憶《護林軍》這首小兒歌,激發學生熱愛小鳥,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第二課時的生字教學主要是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大家借助筆順表基本上可以解決,我在巡視的過程中主要提醒個別字的結構、偏旁和組詞。然后是小組展示,基本上能做到當堂解決。孩子們很喜歡這種學習方式,特別為了在展示時表現自己以及維護小組聲譽,他們在學習時都很用心,盡管也有幾個學困生和搗蛋鬼,但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學習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自從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后,我覺得輕松了很多。老師的大膽放手很重要,要充分相信學生,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同時,把握文章的主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注重前后知識的銜接,學生一定會學得輕松愉快,且學有所獲。
《放小鳥》教學反思8
本文敘述的是“我”放飛一只小鳥的事,告訴我們鳥是人類的朋友,表現出少年兒童愛鳥的童心。在教學時如何激發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感情則是本課的一個重點。
在孩子純真的心靈中,天生有對弱小動物的.憐憫之情。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就抓住了孩子的這個特點,創設情境,再現鳥媽媽與小鳥相見的感人一幕。
在教學時我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讓學生聽錄音并先提問“在作者著急的時候,突然聽見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我聽到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有的學生說:“我看到窗外飛來了一只鳥。”還有的說:“那肯定是鳥媽媽找它來了。”學生又一個個進行有感情地朗讀,他們都體會到了鳥媽媽的著急心情。接著我又讓學生想象一下鳥媽媽與孩子相見了,它們會說些什么呢?(把自己當作鳥媽媽或小鳥)。學生想象都十分豐富,說得感人極了!最后學生又扮演了鳥媽媽和小鳥,一起唱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
在本段的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他們思維的積極性,進行想象說話練習,并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令學生為小鳥的命運心焦,既激發了學生愛護小鳥的情感,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放小鳥》教學反思9
《放小鳥》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優美散文,課文通過“我”放飛一只小鳥的故事,讓學生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保護它們。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的差異,抓住每一個契機,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想象課文場景,進行說話訓練,然后通過入境的朗讀,使學生真正理解課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教學中,我抓住“小鳥與小男孩的關系”,著力訓練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小鳥的媽媽是多么焦急呀!
如果你是鳥媽媽,找了很多天,現在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然而卻發現自己的孩子被關在籠子里,小鳥看到自己的媽媽來了,可是自己卻不能飛出去,與媽媽一起在藍天自由飛翔,此時,這兩只鳥在焦急地說些什么呢?”“如果此時你就是那只被關在籠子里的小鳥,你會對“我”說些什么呢?”“他這么喜歡這只可愛的小鳥,為什么決心放小鳥呢?”
簡單的.問題,勾起了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學生都想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與老師、同學交流,強烈的表達欲望也隨之展現。“窗外的小鳥說:‘孩子,你怎么被關進了籠子里?怎么不小心一點呢?’窗外的小鳥想:孩子真可憐,這么小就沒了自由。”“窗外的鳥媽媽說:‘孩子,我終于找到你了。’”籠子里小鳥在喊:“媽媽——快救救我!”
鳥媽媽看見了站在一旁的小朋友,哭著哀求道:‘求求你,放了我的孩子吧,它可是我的親骨肉啊!’……學生在不斷參與語言實踐的過程中,思維與語言得到同步發展。學生不僅理解了“我”對小鳥的感情,看到小鳥對于自己的精心喂養不理睬,使學生明白了人類與小鳥的關系,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輕松達到教學目的。
二、關注學困生,讓他們也能參與整個課堂。
教學中,我關注學生間的差異。為了照顧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我從詞、句入手,簡化學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難度;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又設計了一些思考性的問題,引領他們深刻體會課文的主題。在整個課堂實施過程中,我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所想、所說,不斷用激勵性的話語加以鼓勵,努力為學生營造平等、和諧、安全的學習氛圍。學生減輕了心理負擔,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精彩的回答博得學生的掌聲。
三、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注重知識的積累
整篇課文的學習都以讀為主。教學中,我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悟課文內容,如:男女生比賽讀,學生自由讀、同桌互讀、集體讀等,每讀一段,都有明確的要求,力求用不同的形式讀出層次,學生漸漸地從讀得不好到讀得流利、有感情。指名朗讀時,我有目的性地進行檢查,及時提出讀得不夠的地方,在指導感情朗讀的同時,我還注意向課外拓展,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等語言材料。
《放小鳥》教學反思10
悟到這點,我的課堂便圍繞“愛”字展開,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品悟分析,巧妙點撥,并在每個環節的結尾用飽含深情的小結語把這些藏在字里行間的,點點滴滴的愛都放大,點透,讓學生明明白白徹徹底底地感知體悟這些愛,根植這些愛,點燃他們心中的愛。
二、注重語言訓練,放飛想象
語言訓練是語文課的.重要目標之一,課堂中,我有意識地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多處語言訓練。如,為了讓學生體會鳥媽媽對小鳥的愛,為了再現鳥媽媽與小鳥相見的感人場景,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表演,讓孩子們扮演鳥媽媽和小鳥想象它們見面時會說些什么;在放飛完小鳥后我又提供句式讓學生再次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小鳥還會對我說什么,我望著遠去的小鳥又會說什么?并在具體過程中,我十分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提醒他們注意表達的邏輯性,條理性和完整性。通過這一系列的訓練,不但情感目標得到有效落實,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都有了一定的發展,語文的工具性有了體現。
三、巧妙情境創設,激發情感
本文是一篇情意濃濃的文章,尤其是鳥媽媽的愛更是感人至深,這份濃濃的愛在文中僅化為兩個字“焦急”,如何讓學生深入體會鳥媽媽的焦急,感受母愛的偉大,是我課前思考的最多的問題。最后我選擇了創設鳥媽媽找孩子和大鳥小鳥相見這兩個情境來激發情感,感悟“焦急”。淺層次地理解“焦急”意思之后,在抒情的音樂中,我深情描述道:那天鳥媽媽發現孩子不見了,就到處找孩子,從天空到樹林,從樹林到小河,又從小河到田野,可它找到孩子了嗎?為了找小鳥鳥媽媽白天找,晚上找,晴天找,暴風雨天還在找,可它還是?為了找小鳥,鳥媽媽翅膀快飛斷了,嗓子也喊啞了,他找呀找呀,終于它找到了孩子,卻發現小鳥被關在籠子里無法相救,鳥媽媽焦急萬分,她不住地叫喚,她會對小鳥說什么呢?小鳥見到了媽媽又會說什么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驚喜地發現學生真的是被感染了,他們一個個先是瞪大純凈的小眼睛靜靜地聽著,想著,慢慢地臉上的表情開始發生了明顯地變化,此時此刻,我知道他們的心弦真的被撥動了,情感之門被打開了,鳥媽媽的偉大母愛已深深地植入他們心中,對“焦急”這個詞的理解也更形象更深刻。
《放小鳥》教學反思11
《放小鳥》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課文,敘述的是“我”放飛一只小鳥的事,告訴我們鳥是人類的朋友,表現出少年兒童愛鳥的童心。
這篇課文看似放飛小鳥,實則放飛的是對自然界一切美好事物的祝福,如何激發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感情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在孩子稚嫩、純真的心靈中,天生有對小動物的憐憫之情,在教學設計中我就抓住了孩子的這個特點,創設情境,再現鳥媽媽和小鳥相見的感人一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進行想象說話練習,令學生為小鳥的命運心焦,既激發了學生愛護小鳥的情感,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學生間的人際關系。
《放小鳥》教學反思12
1、“我把小鳥關進籠子里,給它食吃,給它水喝,可它一動也不動”,這里我問孩子“為什么小鳥一動不動的?”孩子們的回答很精彩,有的`說“因為它難過”,有的說“它想媽媽了”。有的說“因為它不開心”,后我小結說:“大自然才是小鳥的家”。學生們已經能站在小鳥的角度去思考去想象了。
2、當講到鳥媽媽來找孩子了,我問孩子們,如果你是小作者,你會怎么做,很多學生都說我會放它走。我提醒學生如果把它關在籠子里不吃不喝,有一天它會死去,你們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嗎?學生異口同聲:“不希望。”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也替小鳥的命運擔憂。
3、小鳥終于回到了媽媽的懷抱中,獲得了自由。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課本的畫面,也告訴學生通過這個“像”字讓我感覺小鳥在對我說聲“謝謝你”,體會“我”此刻的心理活動,讓學生感受我此刻快樂的心情。
《放小鳥》教學反思13
在《放小鳥》教學過程中我重視了對學生獲得知識的指導和思維過程的引導比如在句子的教學時進行了扎扎實實的訓練。如教學“我把它放進籠子里,給它食吃,給它水喝,可它一動也不動。”這個句子時,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從字面上的意思挖掘到句子深層的意思,讓學生體會到“我”愛鳥精心照顧,而小鳥以不吃不喝表示反抗,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樣,通過反復朗讀,指導點撥,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與小鳥之間的感情。
再如在教第二自然段時,小朋友們聽鳥叫。一只鳥,兩只鳥。你們聽到了什么?(隨機放上大鳥的.畫)。聽鳥叫理解“叫喚,焦急”這些詞語的意思。這時候小鳥會說些什么?大鳥會說些什么?小朋友會想些什么?請學生四人小組演一演,當小鳥,鳥媽媽,和小朋友,把他們沒有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讀好句子,進一步體會句子蘊含的情感。
在教學這兩段過程中,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小鳥你為什么不吃不喝,如果你是小鳥見到媽媽想說什么?如果你是鳥媽媽見到自己的孩子會說些什么?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感悟課文,真正收到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課上孩子們大膽的說大膽的表演
學習積極性很高。
《放小鳥》教學反思14
留給孩子想象的空間——《放小鳥》教后反思
兒童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教師要留給孩子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在知識的藍天中展翅高飛。《放小鳥》這篇課文的重點是激發學生愛護小動物,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是引導孩子走進動物內心,感受它們的情感來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我抓住“突然,小鳥朝著窗外叫起來。我抬頭看去,原來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喚,那聲音聽起來多焦急呀!”讓孩子說說從小鳥的叫聲中聽懂了什么?鳥媽媽又在說些什么?進而體會小鳥焦急的心情,再現了鳥媽媽和小鳥相見的感人一幕。
讓我們抓住文本中的空白,喚起孩子的'真情,走進人物的內心,展開想象的翅膀,這既激發了學生愛護小鳥的情感,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放小鳥》教學反思15
首先,我帶著學生解決第一問題,先是重點讀好描寫小鳥樣子的句子,接著問:“作者是怎樣照顧小鳥的呢?小鳥領情了嗎?為什么呢?”有的學生說:“小鳥很孤單。”有的說:“小鳥想媽媽了。”有的說:“小鳥想家了。”“我們學過《家》一課,還記得小鳥的家在哪兒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我”對小鳥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小鳥不領情,一動不動,“我”很著急。
然后順勢引入鳥媽媽和小鳥隔著鳥籠的段落,重點讀好“焦急”一詞,體會母子相見卻無法團聚的場景,領著學生唱起那首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此想象:小鳥和鳥媽媽會說些什么呢?有的說:“媽媽,快來救我吧!”有的說:“媽媽,我好想你呀!”此時此刻,學生很自然和小作者的想法一致了——放小鳥!我便發問:“小作者那么喜歡小鳥,你們也很喜歡,舍得放嗎?”學生說:“放!”同時也說了很多原因。但有人說“小鳥很孤單”的原因時,郝佳琪說:“我可以陪它玩啊?”他的意思是只要陪小鳥玩,小鳥就不寂寞,會開心。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小動物,都有一顆愛心,他們舍不得也是理所當然,但這不能成為不放小鳥的理由。我再次引導大家回憶第一節小作者對小鳥的呵護,可小鳥不吃不喝,一動也不動,第二節鳥媽媽和小鳥見面的情景,這樣,郝佳琪明白了。我們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但一定不能違背了文章本身的教育意義。
【《放小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放小鳥》教學反思07-02
放小鳥教學反思06-13
放小鳥教學反思07-17
《放小鳥》教學反思07-19
放小鳥教學反思02-20
《放小鳥》的教學反思02-10
《放小鳥》教學反思12-22
《放小鳥》教學反思07-19
放小鳥教學反思07-17
《放小鳥》教學反思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