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加減法關系、10減幾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有3種,平十法和破十法為一個課時,想加做減為一個課時。在兩節課的教學后,學生對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
教材采用“森林餐廳”的情境,將13-6的問題轉化為如何取6個杯子的問題,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大多數學生都有自己的取法。不同的取法對應著不同的計算方法,對學生來說取杯子的方法并不困難,且學生能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關鍵是把取杯子的思路轉化成計算方法,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經歷著數學化的'過程。在情境的幫助下,學生理解了“破十法”和“平十法”的算理后,在讓學生練習選擇其中一種方法計算。計算后,讓學生先說方法,再用小棒把計算方法演示出來幫助孩子理解,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先分哪個數,如何分?分過后再怎么算?說計算過程的時候,往往就是紀律最差的時候,很多學生不愿意聽。這時候,獎勵認真聽的學生一顆“數學之星”并大聲進行口頭表揚能給其他學生榜樣作用,但持續的時間不長。教師要耳聽六路,眼觀八方,隨時抓住可利用的資源。數學知識有其內在的邏輯性,學生經歷了從形象到抽象,從生活到數學的過程,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讓每一個孩子都理解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由于每個孩子的知識貯備與經驗積累都是不一樣的,對于13-6這樣的問題,不同孩子在解決過程會有不同的方法,讓學生經歷算法多樣的基礎上,結合著自己的判斷、理解、內化,不同的孩子在原有基礎上就可能獲得不同的提高。因此,在練習時,學生在方法的選擇上也體現出不同的要求,能力強的孩子可以選擇直接計算,能力弱的孩子則需要在小棒等學具的幫助下計算。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2
例5這節課我是在二班先上的。這節課和原來的解決問題最大的差別是,以前的解決問題是兩個條件,一個問題,而今天的解決問題是三個條件一個問題。這就要讓孩子們找出其中一個沒有用的條件,把它排除掉,在解決問題。在二班,我用的是題海戰術,反復的出題,讓孩子們練習,沒有給學生方法,效果不好。一班的孩子整體水平要比二班差一些,怎樣讓他們更好地掌握呢?我必須給他們找出方法,總結出做這種題的`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于是,在一班上課的時候,給出一道題,在孩子們讀題之后,告訴孩子們,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和之前的區別,做這種題要從問題入手分析,我讓他們把問題讀三遍。看看問題涉及到了誰,就去條件中找和他相關的。就例題來看:媽媽買了15個蘋果,7個梨,8個桃子。媽媽買的蘋果比梨多幾個?孩子們在讀過問題之后,很快就能分析出來。接著增加難度,給一些條件或問題不是特別明顯的,孩子們在認真分析之后,也基本可以完成。通過幾個練習,孩子們掌握了方法,做題的速度質量都上去了。我的感覺也很好。
下午,我去參加了教材分析,我發現別的教師的方法更好,為了鍛煉孩子的數學思維,他們不僅讓是我這樣做,還提高難度,給一個條件,一個問題,讓孩子來補充條件,這樣鍛煉之后,孩子的思路就更清晰了。
教是為了不教,思維更重要。學無止境,不僅學生要學,老師也要學,學別人怎樣在一節一節的課中,無形的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3
《20以內的退位減法》已經學完,這節課是學生學習100以內減法的基礎,直接影響了本學期后面的學校。在這單元的學習中,我感覺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后的教學當中改正。
一是自主探究中的要求不夠明確。
比如讓學生在組內“開火車”將得數是5、6、7、8、9的算式一組一組地說出來,目的本是訓練學生的口算速度和檢查對規律的掌握情況,但學生開始并不清楚怎么進行,造成每個小組里只有少數一兩個學生在說,其他同學當“觀眾”,沒有切實參與到接龍中去。應該先講清說算式的方法,請一個小組示范,再全班活動。
二是教學當中的時間分配不夠恰當。
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的時間或者自主活動的時間有時超出自己的預設。如讓學生自創一個新的減法表所花的時間較多,而且多數小組都不能完成,沒能給予學生多次嘗試的機會,鞏固練習時多數學生還“沉浸”在對新減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沒有將注意力轉移到口算練習上來,造成后面很多練習沒能完成。
三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
從開學到現在的情況來看,學生出現了些許程度上面的退步,課堂常規也有些退步,對低年級兒童來說也屬正常現象。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識方面還是比較淡薄,“聽”和“說”的能力還非常欠缺。有的學生整節課都在擺弄算式卡片,并且不愿意將自己拿到的卡片和伙伴放在一起進行整理;有的`學生對優等生過分依賴,在活動過程中始終充當“看客”的角色;有的學生則對新的座位形式產生很強的新奇感,興奮過度不能平靜,或將注意力放在與同伴做與本課內容無關的游戲上,等等。凡此種種,一方面與我平時教學中對這方面訓練力度不夠有直接關系(尤其是這學期因為時間緊趕進度,課堂上不敢花時間放手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獲得小組合作學習的體驗);另一方面,教學準備不充分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認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學具,若分組操作、交流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必要的“硬件”材料,因此,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依然不能“習慣成自然”,平時更多地還是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傳授,而不是同伴之間的合作與探究。
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恒的事情,有反思才有進步,有失敗才能吸取教訓,希望在往后的教學當中不斷吸取經驗并應用于教學,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4
如何教學20以內退位減法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小學一年級下學期的一個教學難點,在計算減法時也是最基礎的、最重要的,比如:在二、三年級的百以內減法,萬以內減法中,我們會告訴學生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一,十位不夠減,向百位退一,百位不夠減,向千位退一……,以此類推,通過知識的遷移再大數的減法學生也會算,其實每一數位上的計算最終還是要轉化成20以內的退位減法,可見它的重要性。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孩子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基本上是化退位為不退位。從大的方面分有兩種方法,“數數法”和“數字推理法”。數字推理法又可以分為“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減法”、“多減加補法”。
舉例:13-9=?(1)“數數法”
孩子很可能從13個里一個一個地去減,減去9個后,還剩4個。這種算法是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它的基礎是孩子已經學會數20以內的數,有部分孩子會通過“數”的方法來實現“減”的目的。剛開始接觸退位減時,可以允許孩子用這樣數的方法,但是以后應該慢慢讓孩子通過練習,體會到其他的算法更快更簡便,計算時應該選擇更優化的方法。(2)“破十法”
13是由1個十和3個一組成的,可以先把10減去9,剩下的1和個位上的3合起來,得到還剩4個。這種算法的.基礎是孩子已經掌握了11~20各數的組成、會計算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包括加減混合運算。破十法可以演化為“投機取巧法”,比如,9和1湊成十,那么十幾減9時就拿個位上的數加1即可,8和2湊成十,那么十幾減8時就拿個位上的數加上2即可,以此類推,這樣的計算速度就會大大提高,但是這種投機取巧法有局限性,僅限于20以內的退位減法,大于20的退位減法就不適用了。(3)“平十法”
也就是說,可以把13-9拆成一道以前學過的連減法來算,13先減去3,再減去6,得到還剩4個。這種算法的基礎是孩子已經掌握了10以內各數的分與合、會計算10以內的減法、十幾減幾得十的減法、連減的運算。(4)“想加算減法”
利用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只要知道9加幾等于13,然后據此推出13減9就等于幾。這種算法的基礎是孩子會根據加法算式寫出相應的減法算式,會求括號里的未知數,會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如果進位加法非常熟練,這種方法就會計算得很快,而且孩子的逆向思維得到了鍛煉,對加減法之間的密切關系有了更深地理解,一年級中上等的孩子用這種方法的比較多。
(5)“多減加補”也有可能孩子會把13減9想象成13減10,因為多減了1個,所以得到的數還要再加上1,即13-9=13-10+1=4。這也是一種很好很有創造力的方法,如果孩子提出這樣的算法,應該給予表揚!
在這些算法中,第一種算法最容易,但是最費時間。第二、三種算法比第一種快多了,思維上了一個臺階,但卻比第四種算法容易,就是需要兩步計算,不過大部分孩子還是可以想到的。第四種算法最省時,但也最難,孩子不但要對20以內的進位加法很熟練,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第五種算法,聰明的孩子會選用這樣的方法,因為和整十數有關的加減法總是算起來比較簡便的。在一年級我們主要引導、鼓勵孩子用“想加算減”的方法來計算退位減,達到脫口而出的熟練程度。
上面所講的是退位減法的一般方法,下面我就簡單談一下關于計算的思維過程。其實計算屬于抽象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個體,不能強硬地要求孩子用哪種方法,允許算法多樣化,尊重孩子的選擇。要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幼兒園小朋友和小學一年級的小學生相比,他們的思維是不同的,但我們要逐步去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數學思維的特點正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邏輯性,思維發展的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比如說孩子剛開始數蘋果,數小棒,就是借助于實物,這就是具體形象思維,逐漸過渡到擺圓片、畫圓點等操作來形成表象思維,最后到數字操作甚至心算口算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維,在一年級有的家長會問,老師為什么不讓孩子數指頭,孩子數指頭可快了,數指頭只是停留在形象思維上,而抽象思維沒有得到發展。允許孩子有數實物、數指頭的這樣一個過程,但最終還是要脫離,抽象思維一旦形成,孩子的計算速度就會大大提高,達到脫口而出的程度。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5
本單元教學20以內退位減法,最后一小節的“整理與復習”幫助學生整理,找出規律,進一步鞏固此類減法,這一節內容在全單元應該起到畫龍點睛作用,但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整理大量算式并從中找到規律是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本節課我安排了三項內容:第一,系統呈現“20以內退位減法表”,讓學生對20以內退位減法的36道題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初步感受到它們的排列是有規律的。第二,引導學生找規律,使學生體驗到橫看、豎看算式排列是有規律的,得數也是有規律的等。第三,對20以內退位減法表中規律的理解和掌握,讓所學的知識得到很好地應用。
第一部分:復習導入,揭示課題,口算復習20以內退位減法,我采用的方法是開小火車,每人一道,直接說得數,因班級里孩子們的智力發展水平有差異,個別學生因緊張所以學過的“破十法”“想加算減法”都運用的不好,口算速度特別慢,另一方面教師的水平有限,沒有激發起學生口算的積極性,練習的效果和目的'沒有完全達到,以后教學設計有待改進。
第二部分:我重點放在對20以內退位減法表的規律探究上面,如何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來觀察,我動了一番腦筋,20以內退位減法與進位加法,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需要從整體上去觀察、分析、比較20以內退位減法,對20以內退位減法能從整體把握,探尋規律,以提升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水平,為以后學習做好準備。教材上的退位減法表是一個靜態的整理結果。所以在出現減法表時,我改變了課本內容的呈現方式,如何將靜態變為動態要一個創新突破的過程。設計時,我沒有將退位減法表填完整,而是讓學生去補充,然后是在一起來觀察這個表,再來鞏固這個表的排列規律。他們其實已經發現了規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又進行了一遍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不僅鞏固了算法,而且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方面是: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要多考慮到學生集體的參與性,盡量避免一對一的形式,創設機會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特別是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小同學,更應該有耐心,細致的講解,今后有待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
第三部分:學生由于知識水平、社會經驗不同,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和把握各不相同。基于這一認識,《數學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我在設計練習時,從練習內容的選取到練習形式的呈現都給學生留下了充分思考的空間。通過練習,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人人有收獲。
整理和復習是我們平常教學中老師經常容易忽略的教學內容,因而今天的教學中我也是比較保守的完成教學,我覺得根據學生的表現,在根據規律來補充表格這個環節是否可以設計得更開放?如果充分引導學生探究了部分算式的規律以后,是否可以讓他們自己根據規律去有創造性地排列出一個表格呢?總之,本課我關注的是學生的計算技能,口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速度和正確率、在表格中找到規律便于計算速度。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6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材第20頁的例5,是一道利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和以往解決問題不同的是這道題中出現了“我們隊踢進了4個球”的多余條件,這個多余條件很容易干擾學生解題,是教學難點。
教學例5時,我先是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數學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讓學生想一想,題目呈現的信息中,哪兩個信息有聯系?要求“還有幾人沒來”需要哪兩個信息?學生都積極發言,說出了有用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在找多余條件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對題目中三個條件進行分析,讓學生被動的的知道“我們隊踢進了4個”是個多余條件,對我們解決問題沒有幫助,應該剔除。
深刻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本課導入太快,沒有設置情景,而是直接出示情境圖,沒有激起學生的興趣。
其次是沒有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我們隊踢進了4個”這個條件為啥是多余條件?在出現了多余的條件,我只是自己分析,從我的角度提出這是個多余條件,使學生被動的知道這是個多余條件。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沒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
再次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講授的時間過多,學生思考交流不夠,學生參與面較小,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顯的沉悶。
最后是我的評價方式單一,不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和學習積極性。
針對以上的問題,我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多看名師講課視頻,多向其他老師請教,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多向她們學習。
2、多學習課堂上評價性語言,多鼓勵、表揚學生。
3、課堂上多讓學生思考,讓孩子多交流,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要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將課堂的大多時間留給他們。
解決問題是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改進我的不足,將每節課設計的生動有趣,才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漸漸愛上數學課,愛上解決問題。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7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習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前面的學習當中大部分學生是有學習基礎的,他們有的是在幼兒園已有了這方面的計算訓練、有的是家長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頭的方法。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區別只是在計算速度方面的差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得數。
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教學在教“十幾減9”時,我讓孩子們討論交流得出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做減法想加法”,另一種是“破十法”。課后我了解到學生掌握算法的只有幾個孩子,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個別學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計算。教學中有交流為什么理解算理的卻只有幾個呢?我反思我的課堂:從學生的傾聽習慣、交流的落實上進行思考,雖有新課程理念合作學習、自主交流但是我只是關注了那些課堂中能主動學習的孩子,那些坐在教室沒有聽課意識的孩子他們在一節課中根本是學不到什么,叫他們起來說算理他們怎么能說呢?還有那些膽小不敢回答問題的孩子我又關注他們沒有呢?我深思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這樣的學習情況我將怎么進行后面的教學呢?目前最關鍵的要怎樣調動孩子們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與怎樣去培養他們的聽課意識。
接下來的教學我想要訓練學生會說算理(主要掌握“破十法”的算理)。我把“破十法”的口算過程板書在黑板上,以大組為單位選其中表達最流利的孩子當小老師帶著其他同學讀,四個大組比一比看那個大組的小老師多就給那一組加上一面紅旗。在讀算法的訓練當中采用奪紅旗比賽的形式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孩子們都想爭當小老師。通過一節課的讀說訓練大部分學生都會說出用“破十法”十幾減9每個算式的算理。第三節課教學我就感覺比較輕松多了,上課時我先對學生進行十幾減 9的口算練習,然后問:20以內退位減法我們學習了十幾減9,是不是我們學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就學完了呢?孩子們深思片刻說:“不是”。那小朋友們能當小老師來出題考考大家呢?孩子們聽說當小老師考大家非常感興趣,很多孩子都積極的參與學習,體驗著成功的喜悅。
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實踐我得出:對于一年級的孩子,需要我們教師努力想辦法去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特別是要訓練良好的聽課意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努力。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8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因為學生們有了以前學習的基礎,所以學生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得數。
在本單元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運用了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一、想加算減
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候,需要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就是“想加算減”。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我總是進行對應進位加法口算喚醒孩子對進位加法的回憶,并出示求未知數的算式,為學生探索20以內退位減法做好鋪墊。比如說:9+()=1313-9=
二、破十減
學生在學習破十減時,我先讓學生理解什么是破十減,被減數比10大,而且個位上的數不夠減,例如:13-9=這時,把被減數13破開(拆開),其中一個數必須是10,另外一個數是3,先用10-9=1,再用1加上3=4,所以13-9=4。讓學生明白學習破十減的好處,是為了計算時更方便,更容易,更準確。
三、平十減
學生在學習十減時,我先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平十減,平十減就是把減數分成兩個數,被減數減去第一個數后要等于10,然后再用10來減去第二個數得出最后的結果。例如:13-9=這時,把減數拆開,拆開的一個數必須是3,先用13-3=10,再用10-6=4所以,13-9=4,我認為學生們都挺喜歡這種方法的。
由于孩子們的'智力背景,生活經歷不同,不管孩子們運用哪一種方法,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學習十幾減9時,學生重點掌握了平十減和破十減的方法,接下來十幾減8、7、6、5、4、3、2,學生們都學得輕松自如。
在教學時,做的不足的地方就是過分的注重了課堂時間,過多的奪取了學生自求知識的權利,這也是我平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如果讓孩子們有充足的時間去體驗,去感受,去交流,真正把自己的想法都表述出來,我想這才是學生內化的過程。每一次講授新內容,都覺得關注學困生的時間較少。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9
本節是節復習練習課,學生卻有新的收獲,這是因為教師沒有停留在對舊知的”回爐”上,而是讓學生在原因知識基礎上,經歷知識獲得過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維定勢,對教材進行重組,讓學生在思考中去發現,在發現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獲取新知,讓他們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經驗去認識世界,進行探索.
1.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種體驗
本節課以幾個最簡單的環節進行復習,從一開始就逐漸的引導學生認識到,進行小組合作是最佳的學習方法,從最初的幫助老師解決困難,到單人完成老師拒絕檢查,再到黑板上以對號多少評判小組成績,沒有比賽的比賽,學生們由最初的被動的有意識的合作逐步進入主動的無意識的合作.
2.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為學生打好”基本功”_練就基本的數學技能,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這樣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長期發展,高難度動作的訓練只適應一小部分學習有優勢的同學,所以,本節課,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在復習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較差的就被多提問幾次,正是達到了復習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組也進行了多次練習,使程度較差的同學也從真正意義上復習到了舊知。再觀察每一個小組,各個參與,少有的'“大生產大合作運動”
3.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教師以教材所提供的”減法表”為藍圖進行合理設計,再加工,使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決,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識,從中逐步提高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的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等到下課時,學生們已經在不斷的合作中三次“加減了這張退位減法表”,充分的嘗到了合作的甜頭。有一學生沒有同位,擺的較慢,從他艷羨的目光中,同學們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勝利的無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學生全員參與,無一漏網,無一不時刻備戰,無一不以對號榮辱與共,教師也嘗到了事半功倍的樂趣。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0
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候,需要學生應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
一、用好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材為我們提供的是拿小圓片,考慮到拿小圓片學生不容易理解破十法,所以我在教學時選擇小棒進行教學(十幾根小棒中10根一捆)。
二、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退位減法的知識。利用小棒學習14-8時,學生中出現了好幾種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先從14根中拿出4根,再把一捆打開拿出4根,即:
14-8=6
第一步:14-4=10
第二步:10-4=6
方法二:先把1捆打開拿出8根,再把剩下的2根和原來的4根合起來,即:
14-8=6
第一步:10-8=2
第二步:2+4=6
方法三:要拿掉8根,先拿掉10根,再還回來2根,即:
14-8=6
第一步:14-10=4
第二步:4+2=6
方法四:做減法,想加法,即:
14-8=6
想:8+(6)=14
方法五:有的學生竟然能編出口訣:看到8想到2,4+2=6.
學生中出現這么幾種方法著實令我意外,新課程強調尊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個性化的學習,在這節課有了充分的體現。
三、鼓勵算法多樣化,又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存在差異,有的需要借助直觀學具進行計算,有的能“做減法想加法”。有專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經歷不同,適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因為教師的一個總結,使大部分學生的方法被歸為另類,他們會為自己的失敗而傷心,一顆幼小的心靈是經不起這等風霜的,這樣的總結不利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針對幾種不同的方法,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說開了,我讓學生分別說出自己認為最簡便且最喜歡的方法,實現了算法的優化。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給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提出問題后,不急于教計算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的嘗試中摸索發現,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互相學習。最后,在比較中,優化算法,這樣的教學跳出了書本,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留下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策略的機會,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新教學理念,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新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全單元公用12課時。本節課是整理與復習的第一課時。
教學的重點是整理發現20以內退位減法規律表,通過發現規律,使學生熟練地掌握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與算理,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基本的計算機能,尤其是口算技能更是本單元的重中之重。
課堂開始,教師就讓學生回顧本單元的知識點,通過學生的回顧,便于教師初步了解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回顧中,多數學生都說出了本單元的知識要點。
緊接著,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較快地算出了20以內退位減法表的答案。但學生沒有幾個發現表中蘊含的規律。在教學中,教師提示學生采取橫豎結合的辦法說說自己的發現。在教師的提示下,一般的學生發現了退位減法表中所掩蓋的規律。
為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規律表的深刻認識,在學生探尋萬表中的規律后,教師安排了20以內退位減法的鞏固練習,鞏固練習起到了加深學生口算技能與計算機巧的作用。
20以內退位減法是整個減法計算的基礎,它的口算技能是學生今后學習百以內或萬以內數的減法的基礎,非常重要。為此教師把退位減法的.破十規律當做了本節課的重點。反復比較于聯系,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發現了退位減法的破十規律,整節課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通過題組練習,加深學生對加減法相互關系間的緊密聯系,以此滲透加減法的相互關系,對學生形成比較完備的知識系統埋好伏筆。
最后出示兩道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與檢驗學生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能力。
縱觀本節課,我對自己這節課有以下幾點認識:
1.重視口算是小學生數學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良好的加減法口算技能對學生今后的數學筆算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
2.通過加法的題組練習,加強學生對加減法知識相互間的緊密聯系,對學生構建數學知識系統起著重要的作用。
3.加強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間的相互聯系,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足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以及課堂的組織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2
《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一單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內容。它是在學習了“十幾減9”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學生上學期學到的已有知識水平和經驗上,通過各種小動物買東西的情景,把計算教學和十幾生活問題有機的融合為一體。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十幾減幾”的計算能力,同時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能力。
1、上課中,新知識的知識要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讓學生知道數學及數學運算關系于生活,運用與生活。讓同學學會在例子中提出問題,找出條件并通過思考解決問題。為培養獨立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打下基礎。
2、再通過生活實際問題得出抽象的數學列式以及計算方法的探究,讓學生在計算方法中思考為什么這么運算的過程,促進其學習方法的養成。
3、通過第一節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這一知識基礎,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學生能將減9的計算方法遷移到十幾減8、7、6、5、4、3、2的計算上。告訴學生等于幾的答案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怎么計算出答案的過程,并多鼓勵學生能夠說出多種的計算方法,并對3種計算方法分別進行一定的練習。
本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這一知識基礎,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學生能將減9的計算方法遷移到十幾減8、7本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這一知識基礎,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學生能將減9的計算方法遷移到十幾減8、7、6、5、4、3、2的計算上來。
4、學生在計算中喜歡用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沒有進行方法的擇優。讓學生將這幾種方法進行了比較,發現這幾種方法都是好方法。因此,在課本練習中,我還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能理解的方法進行計算。同時對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讓他們能用多種方法來算同一道題,以此來感受幾種方法之間不同的思考與轉化的思想。同時通過列表等形式總結運算規律,解釋得出規律的法則,培養學生擇優及總結知識點的能力。
5、課后的練習“想想做做”,把各種練習題安排在里面,形式多樣,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爭先恐后的回答問題。
6、加強練習,增強運算技能。
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目標,明確提出了以“活動”作為學生學習的基本方式,怒力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體驗學知識”,做到開發良好學習習慣的目的。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3
一、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十幾減9的知識。為了讓他們掌握十幾減9的減法,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時,我充分利用主題圖,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十幾減9的減法。
二、動手操作,體會破十法和做減想加的算理。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淺。為了讓那些學有困難的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我加強了學生的操作活動。如在教學例一時,我設計用兩種顏色(10根紅小棒、5黃小棒),讓學生思考:從15中去掉9,該怎么去?學生能很快從10根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5根黃小棒合起來就是15-9的結果。通過操作活動,學生能很快理解“破十”的道理,從而達到運用“破十法”計算的目的。
三、鼓勵算法多樣化,又教給學生一般的優化的計算方法。學生數學思維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學生計算方法也是參差不齊,有的需要借助直觀學具進行計算,有的能“做減想加”來計算。為了使大多數學生通過主動學習,達到義務教育所要求的標準,使大多數學生掌握一般的較優的計算方法,由此在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側重讓學生理解“做減想加”和“破十法”的計算算理,目的使大多數學生能掌握這普通的長久發揮的數學方法。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4
由于本單元內容是在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有一部分學生直接通過“想加算減”,就能比較順利地學會20以內的減法,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加法不夠熟練,在初學減法時會感覺無從下手。所以,課堂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小棒,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
例1教學十幾減9,情境圖引出的是13-9的計算,學生擺出13根小棒(左邊10根,右邊3根)后,要從中拿走9根,而不同的拿法,就體現了不同的計算方法。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方法意識是不明顯的,他們基本上都是數出9根拿掉,(其中有從左邊開始數的,也有從右邊開始數的)然后數數還剩4根,知道了13-9=4。至于從哪部分里拿走了9根,體現了怎樣的計算方法?學生是不明確的,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所以,學生交流的時候,我就在黑板上畫小棒,再現了學生的拿法:(一)從左邊起數出9根拿走,其實就是先從幾里減去了9?剩下幾根?右邊本來有幾根?一共剩下幾根?邊講邊板書:10-9=11+3=4。(二)從右邊起數出9根拿走的,先引導學生看清楚,13可以分成10和3,說一說你是先拿走了幾根?這時剩下幾根?還要再拿走幾根,為什么?最后剩下幾根?板書:13-3=1010-6=4。
我的意圖是:學生有了這樣的操作方法,教師就要想辦法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認識這種方法,使學生基于操作的感性認識抽象成數學思維,掌握口算方法后,就可以將方法遷移到不同的題目上去了。但是實踐中發現,這樣的抽象過程學生較難理解,特別是第二種方法,學生不理解為什么先要想13-3=10,由此我覺得,這個抽象的過程應逐步過渡,給學生一個認識上的坡度,使他們的思維水平自然而然逐步提高才合適。所以在教例1的時候,還是應該注重學生感性認識的積累,教師應順著學生的思路,圍繞學生拿小棒的方法,結合實物進行講解,達到慢慢引導的目的。
比如第一種拿法,引導學生說出:“從10根里拿掉了9根,還剩1根,加上右邊的3根,等于4根”就可以了,第二種拿法則是:“先拿走右邊的3根,再從10根里拿走6根,還剩4根”。對照自己擺的小棒,說說自己的算法,這是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抽象口算方法的第一步。然后結合“想想做做”的練習,讓學生看圖說說思考過程,繼續鞏固思路,逐步認同一種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從而學會十幾減9的計算。
有了“十幾減9”這部分內容里感性認識的積淀,在教學十幾減8、7時,再引導學生從實物的操作,過渡到抽象的數的運算,應該是順理成章的,學生的理解上也不會產生障礙了。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5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習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前面的學習當中大部分學生是有學習基礎的,他們有的是在幼兒園已有了這方面的計算訓練、有的是家長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頭的方法。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區別只是在計算速度方面的差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得數。在教學本單元時,我突出體現了以下幾點:
1、以舊引新,正向遷移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候,需要學生應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就是所謂的“算減想加”。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我總是進行對應的進位加法口算喚醒孩子對進位加法的記憶,并出示求未知加數的算式,為學生探索20以內退位減法搭橋鋪路。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在教學中,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例如:直觀的觀察材一年級下冊9頁的例題圖,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受生活閱歷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難以理解。因此,例題教學充分運用了現代教學媒體,發揮直觀性作用,創設了逼真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的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給孩子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提出問題后,不急于教計算方法,給孩子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的嘗試中摸索發現,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互相學習。最后,在比較中,優化算法,達到教學的目的。在教學十幾減九時,經過孩子自己的探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聯系進位加法算加法,還有的孩子還想出了書上沒有的方法,這樣的教學跳出了書本,拓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有很多比較困惑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練習中,有的題組是有一定的規律,學生找到規律之后,盲目地應用規律,混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規律。如:十幾減9得數應該是十幾的個位多1,而9加幾時得數的個位比幾小1,在總結完規律之后,學生喜歡應用規律快速口算,可是,不少孩子把十幾減9的得數算成比十幾個位少1。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只能禁止學生應用規律,以免出錯。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07-03
《20以內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07-05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2-16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5-21
《20以內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12-22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1-19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9-15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反思11-16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反思06-25
《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