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選擇合理的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本節課在教學新課之前,我先練習了幾道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的口算題,接著又復習了幾道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估算。從復習題的練習中,學生已經知道今天學習的內容一定和“估算”有關,我順勢引出并板書出課題。
從今天第一節課的教學情況看,301班多數學生基本掌握“根據除數來估出被除數的近似數”的方法,但對于教材中提到的“將估算與精確計算結合起來”的教學策略學生掌握情況卻并不理想。反思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在教學后一種估算方法是,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這一環節教學過快。針對第一節課出現的問題,第二節課重點部分的教學我臨時進行了調整。
在教學第二種估算方法時,我放慢了教學節奏,先讓學生想一想124÷3是不是只能把124估成120來進行估算呢?有沒有離準確值更接近的估算方法呢?這個問題拋出以后,教室立刻就沉靜下來,學生個個陷入到沉思狀態。過了一會兒,終于有一個學生發現剩下的.4箱每人還可以分1箱。吸取上節課失敗的原因,此時我留了一點時間讓學生在頭腦中想象運茄子的過程,過了一會兒,學生們紛紛的開始點頭。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又順勢請了兩名學習中等的學生說一說。
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接近準確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學做一做第1題260÷4時,我也重點增加了這種方法的訓練。
通過改進了教學方法以后,本節課的教學效果明顯好于第一節課。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2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學會了除法算式的寫法,并且學習了口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的實踐中難免會有一些錯漏,為了彌補教學中的許多不足,數學網整理最新的數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僅供大家參考學習。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
1、 運用已知,探求新知。
以動手操作為手段,以探究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和計算順序為線索,以達到自主理解算理為核心。如:教學“42÷ 2”時,引導學生運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進行計算,并借助這兩種方法自行探究筆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計算含義,從而掌握新的知識,所以在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采用嘗試、探究、討論的方法自己學習計算方法。力圖繼續滲透可以利用舊知學新知的遷移能力,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
2、 勤于思考,有效學習。
思考是學生學習數學認知的本質特點,是數學學習的本質特征。在教學中我注重將思考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將操作、觀察、敘述、思考有機的結合,讓學生在操作、觀察、敘述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領悟。教師在適當的時間僅僅在關鍵處給予點撥:說說,“5”為什么寫在商的十位上?“算式中6減4余2,這個2表示什么?接下去該怎么計算?”“比較這兩個算式,有什么區別與聯系?”……..從而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習的效率。
3、 合理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興趣,體會數學在生活中作用。
課標實驗教材的特點盡量使所學的數學知識緊密地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覺得所學的知識就在身邊,很有用,但有些數學知識點并不容易“生活化”。所以就需要教師創設一個生活的情境。教材中創設的情境是一個蔬菜批發市場,學生對蔬菜批發市場的情境并不是很熟悉,但對自己喜歡吃的蔬菜非常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設計一個問題:“這些蔬菜你都喜歡嗎?”使學生較快地進入本節課的主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自然引入新課。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3
一、運用已知,探求新知。
以動手操作為手段,以探究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和計算順序為線索,以達到自主理解算理為核心。引導學生運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進行計算,并借助這兩種方法自行探究筆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計算含義,從而掌握新的知識,“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這個單元的例7。在此之前,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方法、格式都比較熟了。所以在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采用嘗試、探究、討論的方法自己學習計算方法,通過交流、討論明白當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上不夠商1就商0。同時在用豎式書寫時,這個過程可以省略。力圖繼續滲透可以利用舊知引入新知的遷移能力,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
二、勤于思考,有效學習。
思考是學生學習數學認知的本質特點,是數學學習的本質特征。在教學中注重將思考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將操作、觀察、敘述、思考有機的結合,讓學生在操作、觀察、敘述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領悟。教師在適當的時間僅僅在關鍵處給予點撥。從而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習的效率。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2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學生學習了表內除法后進行學習的,教學后進行反思,我有以下幾方面的體會:
成功之處:
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首先在探索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時,由于部分學生已能應用已有知識計算出結果,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進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過讓學生擺小棒來理解。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探討出新知。因為動手操作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于促進興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識等特點。所以,通過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正是適應這一認知特點,學生只有在一些實際操作中才能逐步體會、理解“形”和“數”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愉快氛圍中獲取知識。其次是練習中的撲克牌和買獎品,引導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體現計算的意義,使學生感到數學是有用的。
2.口算、筆算相結合,鼓勵算法多樣化。
在解決分小棒的問題時,強調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化。可以利用學具直接操作得出結論,也可以用除法計算出來。計算又可以分為口算和筆算,我重點引導學生掌握筆算的方法。最后還可以用估算來驗證自己的筆算結果。這樣就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但也要從中選擇更為方便實用的一種。
不足之處:
課堂節奏較慢,遇到例題較多的課節,探究新知花費的時間過多,課上練習的時間較少。
改進措施:
1.教學語言和設計影響課堂節奏。每個教學環節應當更加有挑戰性,比如說每個小組第一輪的練習比賽正確率看哪個組對的最多,第二輪比賽比賽速度,看哪個組做的又對又快,老師計時兩分鐘。這也是一個形成習慣養成的過程。并且活躍了課堂,節奏緊湊讓孩子們有性質。
2.在扎實教學內容上。課上多次進行了集體運算,讓孩子們自主練習的時間變少了,應該合理安排練習時間,減少在黑板上演示的過程,多多利用展臺,將孩子們的練習及時呈現和反饋,通過在展臺上學生自己的講解,也是一個練習表達和算理的一個過程。
3.課上多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孩子們被動的做題成為習慣,少了對數學探索的激情。應該多多注意自己每個環節的導入語,并時刻運用激勵法調動孩子們學習興趣。比如說:新的知識,你會嗎?老師不信。
4.學會有效的小結。才能讓孩子們真正的懂得,數學是如此的簡單和有樂趣,真正的理解數學常常運用舊的知識解決了新的問題,對孩子提問要直指算理,培養學生的遷移思想。
今后會更加努力,多多反思。讓自己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4
上計算課枯燥,課堂氣氛不活躍,過去自己教學只需幾分鐘時間,新課就結束了。這學期聽了鄭蔚、馮琳老師執教的乘法和除法的計算課,知道上好一節計算課確實不容易。在開學初的一次教研組活動中,教育專家曹培英老師對我校數學教師進行了一次培訓,特別是曹老師在分析三年級計算單元,他的教學設計、教學理念對自己的幫助頗大。聽了曹老師的分析后,使我的教學脈絡更清晰了。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學生第二次學習除法知識。學生已經學習過表內除法(包括有余數和沒有余數),理解了除法的意義。依據教材意圖,本課要在原有基礎上實現從“表內除法”到“被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被除數十位沒有余數或有余數)”的突破,以便學生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學中重點體現讓學生經歷從“表內除法商是一位數”到“商是兩位數”的突破過程,突出問題解決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在教學設計上我找準學生的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采用了講授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課后有以下體會:
1、利用口算經驗學習筆算。
在教學本節課前,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練,筆算大多數學生有所遺忘,會寫的也寫錯。于是利用學生熟練的口算經驗學習筆算,將口算方法、筆算的算理理解與算法的掌握緊密結合,降低新知學習的難度。
2、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觀察平時的計算教學發現:有些學生機械模仿,有些學生會說不會做,言行不一致。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在本節課中學生雖然看不出筆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后繼知識學習的基礎,學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說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過程。
3、做、說、評、改相結合。
計算課的教學,學生也應該“知其所以然。”課堂上,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位學生動筆試一試,說一說,對做法說法相互評一評,再把錯誤改一改,學生學得實在些,相關能力也得到培養。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5
一、教學設計
估算是數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以前只作為選學的內容,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學習估算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現在國家教委頒布實施的新大綱、新數學標準中,對小學數學有許多變動,其中一條就是加強估算的教學,不像過去對于估算猶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而且更加注重靈活性、應用性。但是這種靈活性不能是隨意性,還必須有優劣的評價,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把握教材,掌握方法,讓學生能學到即方便又準確,而且還實用的估算方法。
我的這節課就是出于這個目的設計教學的。本課以剛剛結束的校運動會為背景,對教材進行了修改,讓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先出示例題:高琦小學三到六年級有433名運動員參加了在市體育場舉行的春季運動會,每個年級大約多少名運動員?
433÷4≈?
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讓學生們自己選出最好的估算方法,即“在方便的基礎上求準確”。在達到共識之后進行鞏固練習,而后借用“幸運52”上的“看商品猜價格”游戲放松課堂氣氛(猜商品價格應該從整數猜起,逐步縮小范圍,實際上也和估算有關),游戲結束,把估算運用到生活實際應用中(結合運動會上本班運動員成績的一些數據進行估算),最后要求學生明確在實際生活中,被除數有時只能取(近似值)多,而有時只能取(近似值)少,增強學生學習估算的實用性。同時對學生進行體育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的'培養。
二、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
出示例題:高琦小學三到六年級有438名運動員參加了在市體育場舉行的春季運動會,每個年級大約多少名運動員?
438÷4≈?
師:我想請同學上黑板寫出你的估算過程。
生1:438÷4≈400÷4=100
生2:438÷4≈420÷4=105
生3:438÷4≈440÷4=110
生4:438÷4≈432÷4=108
……
師:剛才上來的同學都做出了很精彩的估算結果,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這些同學的估算方法誰最好。
生:我認為生1的最好,因為估算時應該把被除數四舍五入到最高位
生:我認為生3的最好,它的答案最接近精確值
生:我也認為生3的最好,它的估算最簡單
生:不是最簡單的,生1的最簡單
生:生1的簡單是簡單,但是結果相差太遠了
……
師:同學們討論得真好,很熱烈,現在你們認為誰的方法最好?
齊聲:生3的最好!
師:為什么?
生:因為他的方法又簡單又接近答案
師:對了,我們在估算的時候,不但要方便,而且最好還能準備一點,也就是“在方便的基礎上求準確”,這樣我們才能達到估算的目的。下面一些算式要求同學們估算,看看同學們能不能做到即方便又準確。
118÷4276÷92214÷77403÷8
250÷6814÷83710÷96105÷2
同學們十分精彩地完成了練習。
教學反思:本課我將教材做了全面的的修改,從例題到應用,都是用學生剛剛參加過的校運動會為背景,表揚了為班級拼搏的運動員,進行一次培養集體榮譽感的教育,創設親切、愉快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其次,打破常規,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到估算的本質和目的,從而掌握估算。計算題的估算精確范圍比較寬松,一般情況下正負誤差均可。這正是鍛煉學生創新意識的好時機,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常規,除了教學書本上的方法外,還鼓勵全體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找出與書本不同的方法。只要在合理誤差的范圍內,能迅速地口算估出答案的,均予以肯定,從中又找出“在方便的基礎上求準確”這樣一個不是定義的定義下進行最精彩的估算。
第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先試估算,再讓他們自己觀察、對比、討論、辯論,最后達成共識,老師在其中充當引導者的角色,學生自己找到好的估算技巧,比老師直接的傳授要好得多。
不足:在學生試估算時,學生說出了四五種后還硬要學生再想方法,本意是為了有更多的對比材料,誰知弄巧成拙,讓學生不知所措。
片段二:出示例題
(1)方老師為了慰勞運動員,帶了96元錢去買飲料,每瓶5元,每個運動員都能喝到飲料嗎?
師:想一想,這道題如何估算?
學生1:96÷5≈100÷5=20(人),我們確實有20名運動員,剛剛好。
師:同不同意?
學生:同意……不同意……
師:有同學不同意,為什么不同意?
學生2:我班有20名運動員,96元只能買19瓶,不夠
學生3:買東西錢要帶多,不能帶少
學生4:這一題被除數只能往少的方向取近似值
……
師:對了,有時候我們還得看實際的情況,不能盲目的估算。買東西就屬于這種情況,買東西錢帶少了是買不到東西的。
出示例題
學校開表彰大會,表彰在運動會上110名優秀的運動員,每4個運動員坐一條長凳,大約需要多少條長凳?
師:想一想,這道題如何估算?
學生1:110÷4≈100÷4=25(條)
學生2:不對不對,你把人數看成100近似值,那另外十個人不就沒凳子坐了嗎?
學生:說的有道理……
師:很好,同學們真聰明,這一題跟上一題又不同了,像坐凳子,坐車,坐船類似的問題,我們不能把人數給取少了,否則就有人沒有凳子,車,船可坐了。通過這兩道題,同學們知道在生活中的估算,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教學反思:
這部分中,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新知,估算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同時又一次掌握了估算要在具體的環境中來考慮,結合實際選取最合適的近似數。然后運用新知識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更真切地感覺到估算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從而體現了估算的應用性。這一部分課本沒有涉及,完全是對課本的延伸和擴展,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沒有安排更進一步的探討。本人對這部分的加入是否恰當沒有十分的把握。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6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第四冊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練習課。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練習口算除法,筆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和除法驗算,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
2、通過錯例訂正,正反強化,突破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數是一位數除法。
教學難點:
養成認真審題、計算和驗算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我創設游數學樂園的教學情景,以活動為載體,共創設六個教學活動,分別是《開火車》、《猜猜我是誰》、《火眼金睛》、《我選擇我喜歡》、《逛歡樂島》和《總結收獲》。
這六個環節以游數學樂園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活動。情景的創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鋪墊,使學生喜歡數學,愛學數學。
活動一《開火車》即口算,設計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題和平時學生在口算時常見的錯例,如56+7,檢驗學生除法口算的熟練程度和避免學生養成思維定勢;
活動二《猜猜我是誰》即括號里最大能填幾,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試商能力,與利于提高筆算除法的正確率。其中2×()<103很多學生會填成2×(50)<103;
活動三《火眼金睛》即錯例改例,呈現大部分學生在作業中最常見的錯例,集中體現在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計算,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下一個環節筆算除法做鋪墊。
活動四《我選擇我喜歡》即豎式計算下列各題,是希望通過練習使學生達到熟練判斷商的位數和筆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熟練掌握除法驗算的方法通過驗算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活動五《逛歡樂島》即實踐運用,讓學生將所學的餓有關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知識運用于生活當中,能舉一反三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落實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新課改理念。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7
1.第一課時的失誤從何而來?
在沒有教學之前,我認為我自己是很有準備的,也認為自己為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充分的預測。所以我為學生準備了學具,也強調了除法豎式的步驟及每一個步驟的意義。但是當我看到學生仍然在:答案口算,豎式照樣填空“后問自己,為什么學生不領情?其實很清楚,第一課時的情景根本就體現不出為什么要高位先除,使用乘法和減法的迫切性也不明顯。學生只是在老師的“教誨”下依次除,乘,減,沒有對豎式必要性的體驗,就不會認同這一方法,沒有認同,學生當然就挑自己方便的“答案口算,豎式照樣填空”來寫豎式了。
2.學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在這次的教學中,我認識到,一定要讓學生充分操作學具,深刻體驗兩位數怎么分,才能對后面的豎式教學產生正遷移效果。不到火候,等于白操作,后面的豎式仍然很難讓學生接受。第二課時的學具操作花去了20幾分鐘,看似費時但后面的豎式教學卻非常流暢,學生在前面深刻體驗的基礎上,對豎式的認可度就大大提高了。所以我認為學具操作時間要以學生的體驗為尺度,而不是僅僅以教師的'教學時間為尺度,要讓操作起到輔助學習的作用,而不是唱花腔。
3.豎式抽象的基礎在哪里?
我們的課堂上,在學具操作時常常很熱鬧,可是操作結束了,學具一收,學具的作用似乎也一收,教師把操作的意義仍在一邊不在理會,轉而開始抽象。結果教師常常發現,自己已經注意了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學生卻仍然不理解。其實我們常常忽略的就是這么一點點撥。學生因為其心里特點,注定不可能像成人一樣會“由此及彼”抽象過程中如果不與具體事物緊密聯系,就不容易引起共鳴,學具操作的作用那個也失去了。就像我自己這節課講到豎式中“十位上的余數怎么辦”時,全班只有幾個人舉手。如果我此時注意聯系前面學具操作時的場景,相信還會有更多人舉手。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8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口算除法、筆算除法。教材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筆算”的順序進行編排的。這是因為:(1)口算是最常用的、最方便的計算方法,它是諸多運算方式中的一種最基本的運算。(2)估算和筆算的過程,是多次應用口算的過程。因此,把估算放在口算之后學習,順理成章。
教學本單元,我主要在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1、在口算教學中,突出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生已有的與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相關聯的口算經驗有:表內除法和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這些口算是幫助學生解答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將它靈活運用在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這樣一個新的情境中。
2、加強估算的教學。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展示出不同策略的估算方法。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問題有不同策略,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讓學生探討在估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一些普遍規律。放手讓學生交流后,引導學生歸納找被除數的近似數原則:一是接近被除數,二是便于口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估算的意義和作用,從而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
3、教學筆算除法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探索筆算除法的算理和計算規律。筆算除法的教學中,豎式的寫法是一個難點,學生已有的經驗在此時已經不夠用了。所以在教學當中,大部分時間都放在解決除的順序和豎式的寫法上。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筆算除法的過程。讓他們自言自語、輕聲地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知道在做筆算除法時,一般應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有一個合理的演算順序。
4、加強乘除法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教學除法的驗算時,讓學生根據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系,引出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比較牢固,但解決一些靈活性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9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通過情景的創設,解決了數學問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教學中,我努力給學生營造一種平等、合作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參與交往,引導學生一起去探索、去體驗,學生在課堂交往中將學習活動看作是自己主動參與、自我發展的活動,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促進。教學中,我還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只有傾聽,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導學生帶著尊重和欣賞去傾聽別人的發言,要學會合理的評價別人的觀點和想法,要學會接受別人的優點,并要從中受到啟發,取人之長 ,補己之短,讓交流的過程成為大家共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我還做到關注學困生,讓學困生上臺“多唱戲”。在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后,我請了一位知識接受比較慢的學生,鼓勵她完整的表述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方法,做到把陽光灑到每一個角落。相信這個學生通過訓練,發言的欲望會不斷增強,交流的`能力也會提高。
總之,數學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必須因勢利導,講求策略,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利用知識的遷移原理,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0
本單元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1、是在表內乘、除法,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2、它為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處罰,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扎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主要內容有:口算除法、筆算除法。在教學中發現兩個教學安排上的特點:1、本單元的例題與習題,真實、自然的體現了除法產生于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中。2、教材邏輯地設計了一個個拾級而上的臺階,使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很經驗、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動獲取所學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
二、、運用已知,探求新知。
以動手操作為手段,以探究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和計算順序為線索,以達到自主理解算理為核心。如:教學“42÷2”時,引導學生運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進行計算,并借助這兩種方法自行探究筆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計算含義,從而掌握新的知識,“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是這個單元的例7。在此之前,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方法、格式都比較熟悉了。所以在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采用嘗試、探究、討論的方法自己學習計算方法,通過交流、討論明白當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上不夠商1就商0。同時在用豎式書寫時,這個過程可以省略。力圖繼續滲透可以利用舊知學新知的遷移能力,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
2、勤于思考,有效學習。
思考是學生學習數學認知的本質特點,是數學學習的本質特征。在教學中我注重將思考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將操作、觀察、敘述、思考有機的結合,讓學生在操作、觀察、敘述中思考,在思考中體驗、領悟。教師在適當的時間僅僅在關鍵處給予點撥:說說,“5”為什么寫在商的十位上?“算式中6減4余2,這個2表示什么?接下去該怎么計算?”“比較這兩個算式,有什么區別與聯系?”……..從而促進學生思考,提高學習的效率。
3、合理有效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興趣,體會數學在生活中作用。
課標實驗教材的'特點盡量使所學的數學知識緊密地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覺得所學的知識就在身邊,很有用,但有些數學知識點并不河南容易“生活化”。所以就需要教師創設一個生活的情境。教材中創設的情境是一個蔬菜批發市場,學生對蔬菜批發市場的情境并不是很熟悉,但對自己喜歡吃的蔬菜非常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設計一個問題:“這些蔬菜你都喜歡嗎?”使學生較快地進入本節課的主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自然引入新課。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1
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學會了除法算式的寫法,并且學習了口算除法的基礎上的。它是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其內容是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打開教材,根據學生對二年級口訣求商的掌握情況,一開始我以為這部分的內容比較簡單,認為只要學生背得乘法口訣,就能夠掌握這部分內容,其實不然。通過教學下來感覺很糟糕。多數學生能正確進行確不能進行筆算。總結一下,主要存在的原因有二:
一、照本宣科,忽視教具的輔助作用,豎式的算理對于學生還比較模糊
數學源于生活,教學時不能脫離實際,要想方設法的創設數學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理解算理。如:計算42/2時,讓學生用42根小棒10根1捆,捆成4捆就是4個十,余下2根就是2個一。先讓學生將4個十平均分成2成,每份是2個十就是20,再將2個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再把分得的結果合起來就是21。隨即根據分小棒的順序完成相應豎式的書寫。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掌握豎式了。
二、沒有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
二年級時學的筆算是直接應用表內除法計算的,商都是一位數,而現在所學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則商是兩位數,不能直接應用表內除法進行計算,而要從十位開始算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與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盡相同,找出它們的共同點總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找出它們的不同點,講清豎式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由于沒有讓學生進行新舊知識的對比,導致很多學生在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時,和以前的知識產生混淆,沒有突破豎式計算這個難點。在以后教學中要注意溫故而知新,將前面的舊知識與現在的新知識聯系起來,這樣便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2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有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筆算,總結計算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本章內容建立在表內除乘法、表內除法、100以內減法和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之上,對整數除法的學習承上啟下,為后面多位數除法奠定知識和思維基礎。
1、學生已有的與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相關聯的口算經驗有:表內除法,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這些口算是學生解答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將它靈活運用在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這樣一個新的情境中。由于本班學生之前的表內除法掌握不好,在口算教學完成之后,我發現部分學生在計算諸如20xx÷4,800÷4之類題目時得數“0”的個數出錯,究其原因,還是算理沒有理解。所以,不管是計算還是解決問題的教學,都重在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重在理解。
2、加強估算的教學。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我班學生對除法估算的學習掌握不好。去年冬季的期末檢測中,一些優生在除法的估算中都有丟分。因此,在本期除法口算教學中,我安排了比較多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學習交流,引導學生歸納除法估算與加、減、乘法估算的異同,探尋找被除數的近似數原則:一是接近被除數,二是結合除數便于口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估算的意義和作用,從而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
3、筆算除法的教學中,豎式的寫法是一個難點,學生已有的經驗在此時已經不夠用了。筆算除法的第一堂課,盡管我很仔細地板書講解豎式除法的'書寫過程,當時覺得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但是在后面學生的獨立練習中,我發現一些學生豎式出錯,他的商是正確的(因為被除數小,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能夠口算出商),但是過程卻是錯的。所以在教學當中,大部分時間都放在解決除的順序和豎式的寫法上,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筆算除法的過程。讓他們自言自語、輕聲地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最后總結出每一步除的基本步驟:一商二乘三減。一商,指試商,二乘,是指將上面的商與除數相乘,積寫在被除數的下面;三減,是將被除數與積相減,所得的差就是本步的余數。記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經過反復練習,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列豎式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多位數的除法。計算是數學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不容馬虎。現在數學的計算難度已經適當降低,我們在教學中更要注重算理的教學,不僅要學生會算,算得正確,還要知道算理,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3
我們一直認為計算課有什么好上,只要告訴學生寫的步驟和計算方法,讓學生接受,掌握,并通過大量的訓練進行鞏固就是了,教學筆算除法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探索筆算除法的算理和計算規律。筆算除法的教學中,豎式的寫法是一個難點,學生已有的經驗在此時已經不夠用了。所以在教學當中,大部分時間都放在解決除的順序和豎式的寫法上。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筆算除法的過程。讓他們自言自語、輕聲地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知道在做筆算除法時,一般應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有一個合理的演算順序。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將計算作為專門的技能來讓學生學習,而這將算式賦予實際意義,讓學生把分小棒的過程演算出來。在演算的過程中,鼓勵和引導學生經歷豎式的“創造”過程,讓學生深層感悟豎式計算的算理。42÷3,豎式該怎樣列?當老師把這樣的問題拋給學生,學生就創造出屬于他們的佳作。但用課本中的知識來衡量的話,有些學生的豎式是錯誤的,這一矛盾出現后,我并沒有回避這個矛盾,也沒有輕易否定一種去肯定另一種,而是采用積極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為什么除法可以這樣(三種)豎式列法。實際上是一種明確探究目標的過程,即“除法豎式怎樣列”,怎樣用豎式展示平均分的過程,通過教師邊板書邊用小棒進行操作對除法豎式作出合理的解釋,讓學生清晰地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真正掌握豎式計算的算法。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4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由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出教學的內容,精心組織學生根據問題情境,通過想一想、辯一辯、動手分一分、試一試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理解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算理,掌握計算法則。同時通過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掌握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數學、用數學,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新課標中,將學生數感的培養和估算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無論是哪種運算,教材中都十分注重學生的估算能力的培養。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難把握的,也是學生最難掌握的。教學中,我努力給學生營造一種平等、合作的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參與交往,引導學生一起去探索、去體驗、學生在課交往中將學習活動看作是自己主動參與、自我發展的活動,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促進。教學中,我還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只有傾聽,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導學生帶著尊重和欣賞去傾聽別人的發言,要學會合理地評價評價別人的觀點和想法,要學會接受別人的優點,并要從中受到啟發,取人之長,補已之短,讓交流和過程成為大家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中,主要的目的不是如何去估算,而是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諧地統一在解決同一個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在解決同一個問題時可先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課是學生第二次學習除法知識。學生已經學習過表內除法(包括有余數和沒有余數),理解了除法的意義。依據教材意圖,本課要在原有基礎上實現從“表內除法”到“被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被除數十位沒有余數或有余數)”的突破,以便學生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為此,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經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3、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本課在教學中力圖重點體現讓學生經歷從“表內除法商是一位數”到“商是兩位數”的突破過程,突出問題解決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鑒于以上的目標定位,本課設計時基于“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遇到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總體思路。為此,主要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1、找準學生的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
2、借助直觀理解難點。
3、講授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采用多種學習方式。
教學片段實錄:
一、引入
1、師生談話
2、課件出示小朋友捐書的情境。
3、教師拋出問題:
師:根據上面的數學信息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平均每人捐幾本?
二、展開
(一)商的定位
1、獨立解決問題
師:平均每人捐幾本?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請大家動筆算算。
學生獨立解決。
2、反饋:
生1:42÷2=21(本)
師:為什么用除法算呢?
生:把42本書平均分成2份,所以用除法算。
師:得數21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生:40÷2=20,2÷2=1,20+1=21
師:你是想口算的。
生2:21
2╯42
42
師:你用豎式算,是怎樣想的?
生2:40÷2=20,2÷2=1,20+1=21
師:你也想口算方法。不過,除法豎式一般不這樣寫。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3、師生一起寫豎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師:42÷2,筆算時從十位算起,該先算什么呢?
生:十位4÷2
師:十位4÷2,商幾,寫在什么位上?為什么?
生:商2,2寫在十位上,因為40÷2=20,20就是2個十。
師:商寫好后做什么呢?
生:商2乘除數2,二二得四,4寫在十位4的下面,4-4=0,0不用寫。
師:十位4÷2=2,就是口算中的哪一步?
生:40÷2=20
師:豎式中的4-4=0,其實就是幾減幾呢?
生:42-40=2
師:我們簡單的說,就是4-4=0,0不寫,個位2搬下來。
接下去該怎樣算呢?
生:個位2÷2,商1,1寫在個位上。一二得二,2-2=0。
師:這又是口算中的哪一步呢?
生:2÷2=0
4、能完整的說說剛才是怎樣算得嗎?(先獨立說,再同桌相互說。)
5、指名說怎么算得?(生說略)
師:他說得怎樣,誰來評一評?
生:他說的不完整,相乘漏了。
師:你聽的很認真。
6、師:看了豎式,還有問題提嗎?
生問:商2為什么寫在十位上?
生答:4個十÷2=2個十,2寫在十位上
生問:商1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生答:2個一÷2=1個一,1寫在個位上。
生問:十位4下面的4表示幾?0為什么不寫?個位2為什么要搬下來?
生答:4就是40,42-40=2,所以0不寫,個位2搬下來。
7、練一練62÷2豎式計算
8、小結:
師:42÷2、62÷2在豎式計算時,都是先算十位,再算個位。
(二)十位有余數
1、出示52÷2。
師:62÷2,改成52÷2,你會用豎式計算嗎?
也先自己試一試,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看看書,還可以找老師幫助。
2、學生獨立寫豎式
3、反饋
方法1:26
2╯52
4
12
12
方法2:21
2╯52
4
2
2
師:你認為哪種寫法是正確的?
生:方法1是正確的。
師:誰寫的?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寫的?
生:十位5÷2,商2,2寫在十位上,2×2=4,4寫在十位5的下面,5-4=1,個位2搬下來,12÷2,商6,6寫在個位上,2×6=12,12寫在12的下面,12-12=0。
師:有誰再來試試?
師:從大家的表情看得出,意思知道了,說有點困難,對吧?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棒圖。
4、借助小棒理解算理
師:52÷2,先算什么?
生:十位5÷2。
師:就是把5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捆?2捆的2寫在什么位上?為什么?
生:每份2捆,2寫在十位上,因為表示2個十。
師:2×2=4,4表示哪里的小棒呢?
生:分掉的4捆
師:5-4=1,1表示什么呢?
生:多出的1捆。
師:5捆分掉4捆,還剩1捆,這1捆怎么辦?
生:1捆分成5和5,還有2根分成1和1。
師:哦,你分了2次。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把1捆拆開就是10根,再和散的2根合起來是12根。
師:豎式中有十位1,怎么變成12?
生:個位2搬下來。
師:接下來怎么做?
生:用12÷2,商6,6寫在個位上,6表示6個一。
5、師:52÷2,現在能完整的說說怎樣算得嗎?(先獨立說,再同桌互說)
6、改正
師:錯了的小朋友現在能改正了嗎?自己動筆改一改。
7、比較
師:52÷2,在豎式計算時,與42÷2、62÷2,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生:42÷2、62÷2,十位沒有了,52÷2,十位還余1。
師:十位還余1怎么辦?
生:和個位合起來再除。
三、練習
1、用豎式算一算
48÷4、91÷7、96÷6、95÷5
(1)獨立完成、
(2)反饋講評錯例
2、解決問題
(1)湖州地區有56位老師要去買一些寧波特產,4人乘一輛出租車,算一算要幾輛車?
(2)聽課老師這么多,如果有456位老師要去呢?
師:先估一估
生:大概100輛,400÷4=100
生:110輛,440÷4=110,56÷4=14
師:用豎式算一算(生算)(反饋略)
師:算后想說什么?
生:方法差不多,就是數變大了。
四、總結
交流今天你最大的收獲,也可以相互評價。(略)
課后反思:
大多老師不喜歡上計算課,有的認為計算課枯燥,課堂氣氛不活躍;有的認為只需幾分鐘時間,新課就結束了,沒上頭。要上好一節計算課確實不容易。在本節課中,有許多新的知識點,商的定位、兩次試商、十位上沒有余數和有余數的不同解決辦法、豎式的書寫等,學生對算法的掌握、十位有余數算理的理解有困難,教學時從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出發,采用了講授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課后有以下體會:
1、利用口算經驗學習筆算。
在教學本節課前,進行個別調查,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練,筆算大多數學生不會,會寫的也寫錯。課堂中解決“平均每人捐幾本?”時,出現的情況與課前調查的一致。于是利用學生熟練的口算經驗學習筆算,將口算方法、筆算的'算理理解與算法的掌握緊密結合,降低新知學習的難度。。
2、直觀用在刀口處。
42÷2,52÷2,同樣是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為什么后者要借助小棒圖理解算理呢?42÷2,十位沒有余數,借助口算經驗,對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不會有困難。而52÷2,,對于要把“十位余下來的1”與“個位上的2”合起來再除理解有困難時,演示課件,讓學生借助更形象、更直觀的手段幫助理解。
3、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觀察平時的計算教學發現:有些學生機械模仿,有些學生會做不會說,言行不一致。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在本節課中學生雖然看不出筆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后繼知識學習的基礎,學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說說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過程。
4、做、說、評、改相結合。
計算課的教學,學生也應該“知其所以然。”課堂上,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位學生動筆試一試,采用多種形式說一說,對做法說法相互評一評,再把錯誤改一改,學生學得實在些,相關能力也得到培養。
5、困惑
在本節課中,對42÷2,52÷2筆算方法進行了比較,這算不算對計算過程的提煉和提升?如果不是,又該怎樣做呢?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3-28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9-14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3-10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9-14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1-19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反思04-03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的教學反思06-15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教學反思06-25
《除數是一位數筆算除法》教學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