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雙龍洞》教學反思范文通用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記金華雙龍洞》教學反思范文通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課文按游覽順序,依次寫了游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
課的一開始,一切都按照事先的預設進行著,當講到“外洞”的時候,我本來的設計是讓學生找出描寫外洞的句子,并讓學生讀讀就算過去了。可是句子出示后,學生的朗讀卻不盡如人意,根本沒有讀出外洞“大”的特點,于是,我只好發揮教師的范讀本領(雖然范讀一般),孩子們也許是聽得還算認真吧,竟然很明顯地聽出了句子中的幾處強調的地方,于是,這幾個詞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講到內洞的時候,課的.一大半時間已經過了,我知道,內洞也是文章的一個重點,尤其是內洞美麗的自然景觀——洞頂的雙龍、石鐘乳、石筍,我只是很粗略地讓學生看了幾幅圖片,同學們也是看得模模糊糊,也許,到課結束,他們對雙龍洞內的自然景觀也沒有留下什么印象,而且也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這句話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感覺講得太粗糙,只是蜻蜓點水而已。
課堂也許沒有完美,當又一次感受生成于課堂的“別樣味道”的時候,我的心中還是有遺憾。教者還需努力,“以不變應萬變”,完善課堂,讓課堂從有效走向高效!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反思范文通用2
在課堂教學中我著重從口語交際.情感體驗.合作探究這一塊著手。例如:調查問卷是教育學生做什么事都得有計劃,即使是游玩,也要有所收獲。課文的兩條線索,都采用了小組學習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游線路圖,使得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角色,積極的尋找課文中作者的旅游路線,一下子就了解了文章的明線,而整堂課快結束時在地形圖的基礎上繪制小溪流水線路圖,則讓學生發現了文章的暗線。如何詳細了解雙龍洞各部分的特點,這一部分需要老師引導,于是我采用協助導游完成繪制雙龍洞地形圖任務:一是打破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界限,不能讓他們感覺老是他們在那里挑戰這個挑戰那個辛苦得很,而導游也就是老師很逍遙。二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幫助老師,大家一邊看.一邊找.一邊討論.一邊畫,師生融洽,不知不覺地了解了雙龍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點,完成了教學目標。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體驗內洞奇的時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有的說“定海神針”“牛郎織女”“擎天一柱”“碧海云潭”,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為他們感到高興。孔隙這一段是文章的重難點,我主要引導學生從船小.乘坐方式獨特以及乘船時的感受去體會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相結合,去讀.去評.去想象.去感受,讓學生真正地從內心感受到孔隙的特點。
對學生的評價要注意賞識,一個專注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擊掌,都是對學生極大的鼓勵,旅游結束的“致全體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稱贊他們在這次奪標旅游活動中表現突出,學會了合作學習,繪制了非常有價值的雙龍洞旅游線路圖及地形圖,他們已經成為小旅游家.小探險家.小繪圖專家.小科學家了。讓學生從各個角度發掘自己的閃光點,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滿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結束學習。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反思范文通用3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老先生的一篇游記,也是一篇典型的游記類散文。它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主要描寫了“路上、外洞、孔隙、內洞”景物的特點。
可根據課前的了解,學生對雙龍洞比較陌生,都沒有去過。我就從石鐘乳、石筍圖片入手,引入本課的學習。
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朗讀,再讓學生默讀課文,反復研讀文本,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把握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圈劃出表示作者游覽順序的詞,讓學生知道作者的游覽順序,了解游覽線路,畫出作者游覽路線示意圖:去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在學生理出文章的線索后,再讓學生細細朗讀、品味各個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并用最簡練的'語言總結概括出各部分的特點。如外洞:寬敞。孔隙:窄小。內洞:暗、大、奇等特點。將文本的語言達到內化、并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
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體驗內洞奇的時候,我又出示了幾幅石鐘乳和石筍的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見過的溶洞景象,并展開聯想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想象像什么?這樣就調動了孩子們的想象興趣,學習情緒立即高漲。
不足的是,一是由于時間關系,學生朗讀不夠,沒有給足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二是學生很容易找出第一條游覽路線,但較難發現溪流這條游覽暗線,后又經過老師的及時點撥學生找到了這條游覽暗線。進一步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了本課時的教學目的。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反思范文通用4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于景。課文按游覽順序,依次寫了游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的景色明艷、溪流歡唱,外洞的寬敞,內外連接處孔隙的窄小,內洞的黑、大、奇,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倫美奐,令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欲望。
教學本課,我分為三部分,即:
1、談話導入。
2、精讀重點段,體會感知。
3、鞏固練習,進行練筆。
在導入部分,我利用了直觀的雙龍洞剖面圖,讓學生通過示意圖,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及路線。通過老師提問,抓比較不同的溶洞的特點,進行提問。讓學生找到雙龍洞的特點──“孔隙”。然后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點段,進行學習。
在精讀重點段時,我采用了找特點、讀特點的方法。引導學生讀書,談談孔隙給自己的印象,并在書上勾劃,找出孔隙二特點的低矮窄小,因為“孔隙”是教學重點,所以在本段我進行重擊,推敲,讓學生反復體會。
為了突破難點,讓學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細致描寫的部分,讓學生通過讀先初步體會。在體會不夠時,我找到了“從……到……沒有……才”等關鍵詞語,讓學生反復讀重點詞語,加強體會,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在學生讀中體會后,我便播放了直觀形象課件,讓學生觀看,感受作者是怎樣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通過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險,自己的感覺”,三者相結合,突出孔隙的特點。當學生在“讀一觀”之后,對孔隙的低矮窄小有一定的感受,此時,我出示了句子的比較,將文章中部分重點詞刪除。讓學生通過前后句子比較,學習作者的細致描寫方法,把教學中點始終定在母語的語言文字學習上,讓學生研究作者的寫法,從內容回到語言,使學生的思辨過程認識趨于深化,加深對語言文字的進一步深化。教學中,我從內容中入手,讓學生用各種手段讀書。然后,又從語言回到內容。
在鞏固練筆部分,我利用填空的方法。訓練學生進行背誦、積累,在此基礎上,我訓練學生現場練筆,寫一份孔隙的解說詞。再次,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總之,本節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取得了預期效果。但學生的朗讀還不太好,還應加強訓練。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
課文按游覽的是順序,依次寫了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游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游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的景色明艷,溪流歡唱,外洞的大,內外洞連接處孔隙的窄、矮、險;內洞的黑、奇、大;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倫美奐,令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全文結構嚴謹,內容安排渾然一體,井然有序,兩條線索(一是游覽的順序,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有機交融,貫穿始終;觀察仔細,描寫形象生動,景物特點鮮明;敘述有詳有略,詳寫孔隙、內洞風貌突出了雙龍洞的特色。了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和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在教學時,我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的教材訓練重點,注重看、聽、說、讀、寫、練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文法。在教法上,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景,使學生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寓教于樂,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在學法上,把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饒有興趣的說、畫、議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這樣來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代替我們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在藝術的熏陶下激學生興趣,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從而達到激發的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1、適時引路,引導學生悟文生智
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點、難點,相應的語文教學也就存在著中心環節。事實上,教學活動中重點環節的處理好壞通常是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恰當運用電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見影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使教學對象茅塞頓開。在介紹外洞特點時,我創設情景:老師感覺有點累,你去看看這個外洞怎么樣?學生通過讀,告訴我一個字“大”!我接著問當學生:“有多大呢?”這時課件出示:“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然后通過和我們的教室比較,外洞究竟有多大了然于心,最后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行語感訓練,滲透作者整體感知又具體化描寫的寫法。
2、創設情境,啟迪學生展開想像
在抓重點段進行教學過程中,當我問學生對內洞的什么景物最感興趣?學生說出石鐘乳、石筍時,我出示幾幅圖片啟發學生想象:“這些石鐘乳、石筍像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踴躍發言:“有的像微笑的彌勒佛……”“有的像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帶給人間……”全班同學紛紛舉手,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內洞的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學生想像成各種神仙、動物、器用、宮室后,枯燥的語言文字在學生面前幻化成生動活潑的畫面,使人感到身臨其境,趣味無窮。
3、重視朗讀,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1)讀修辭特點比較突出的句子。如,“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對比)“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仿佛到了個大會堂……”(比喻)“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到左右和下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了額角,擦傷了鼻子。”(夸張)此外,好的句子像“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都可讓學生多讀。
2)讀感情色彩較濃的句子。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里,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內洞一團漆黑,什么也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一塊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寬廣。工人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等。
3)還可讓學生讀文中的重點段落,如路上、孔隙、內洞等段。指導學生讀上面這些句子、段落時,除范讀外,要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邊讀邊想。如,讀去雙龍洞路上一段,可讓學生先讀,再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公路是什么樣子的,山上映山紅、油桐是怎樣生長的,溪水出山是怎樣一種情況,山色怎樣,然后再讀。就這樣反復讀、反復想,一直讀到眼前能呈現出畫面為止。另外,對該讀重音的字句,也應指導。如“山上開滿了映山紅”“象橋洞似的”“……自以為從后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等。
4、拓展延伸,啟發學生口語交際。
在同學們跟隨導游飽覽了雙龍洞迷人的景色后,我問:“一路游玩過來,哪幾處見到泉水?”引導學生總結本文的寫作方法。隨后我又說:“我們隨著葉老就是沿著溪流參觀雙龍洞的。雙龍洞游覽完了,那個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我們可以好好地把課文讀一讀,回味一下我們的所見所聞所想,并且可以根據課文的描述,展開合理的想象,設計其中一處的解說詞,下節課我們評選出優秀導游員!這樣引導學生口語交際,在內化語言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讀書悟文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反思范文通用6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講讀課文,葉圣陶先生以精練生動的筆墨記敘了他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山川景物的熱愛。
課文第一部分寫了游覽路上的'見聞,其中第三段有一句“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這是個重點句子,考試中出現頻率也是最多。
它難懂的地方在于體會“寬窄緩急”“變換調子”。我先從“變換調子”入手,讓學生說說音樂中的調子有哪些,試著唱出來。再讀這句話,想象溪流的調子會有哪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模擬流水聲。接著問“為什么會流水聲會出現不同的調子”,帶著這個問題再讀前面的課文,學生就會聯想到山勢的變化,使溪流出現不同的聲音。這里我設計了一個聽的訓練,運用多媒體的視聽效果,激發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這部分課文展示了沿途的山、樹、水等迷人景色,我設計了范讀、賽讀、配樂讀等多個形式,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
這篇課文也不是第一次教了,每次這個地方都是個難點,今天這個處理方法讓我感覺是這節課最成功的地方。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01-03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02-20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05-24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01-27
記金華雙龍洞教學反思06-14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0-10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教學反思10-07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2-07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04-07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