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一分(二)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分一分(二)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一、會認9個生字,會寫8個字。
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
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教學時間:
課本第-頁
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聽故事《一分鐘》
思考:那個青年人從著名教育家本杰明那里受到了什么教育?懂得了什么道理?
二、導入新課《7 一分鐘》
看配音課件動畫片或圖片《一分鐘》,邊看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元元為什么后悔了?
三、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一)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圈出意思不懂的詞語。
(二)同桌合作輪讀課文,一個人讀時,另一個同學注意幫助糾正錯誤。
(三)當熱心的小老師,提醒小朋友哪些字易讀錯?告訴小朋友你用什么好辦法來記這些生字?
(四)全班齊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四、感悟課文,明白道理。
(一)讀課文,討論。
1、讀讀課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課文的哪些句子具體寫了元元非常后悔?挑一句來把它讀好,讀出自己的體會。
3、指導朗讀,體會學生找出來的這幾句重點句。
(二)學生表演讀全文(先自由準備,再上臺加上動作表演讀)。
(三)說說讀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練習:搜集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鞏固生字。
(一)用開火車讀,做送信的游戲,猜字謎等多種方法認讀上節課學過的生字。
(二)共同做組字,組詞游戲。
如:口—合—哈(哈欠);門—市—鬧(熱鬧)
二、指導寫字。
(一)整體觀察,找出規律。
(二)按照規律,有代表性地指導哈、鬧、遲三個生字。
(三)師范寫,學生跟寫。
三、再讀課文,拓展練習。
(一)讀課文,小結。
(二)拓展練習。
1、課文開頭老師講的《一分鐘》的故事中,那個年青人通過本杰明的教育,懂得了“一個人只要把握住生命
的每一分鐘,就一定會有美好的一生”的道理;課文中《一分鐘》的故事,也使我們明白了“時間是寶貴的
,我們要珍惜時間”的道理,那我們能不能模仿這兩個《一分鐘》的故事,也來編一編第三個,第四個《一
分鐘》的故事呢?
2、元元明白了“時間是寶貴的,要珍惜時間”的道理,那元元明天會怎么做呢?請你按照自己的想法,續編
故事,把故事講給同學聽。
3、學生自主選擇《一分鐘》或《元元的明天》,編寫故事。
4、交流。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我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分鐘為線
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
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
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
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后體會,再帶著體會到
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
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在課堂的結尾,我把自
己收集的幾條,送給學生。讓學生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時間就是金錢。 ——富蘭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 ——蕭繹(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蘭克林(美)
合理安排時間就是節約時間。——培根 (英)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它是比較難理解、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而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平均分”。因此本節教學的“平均分”是除法學習的基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
一、本節課的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了五個環節的內容:
1、創設情境,感知平均分。
2、動手操作,學習平均分。
3、動手操作,理解平均分。
4、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5、課堂總結,拓展平均分。
二、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學生對平均分的感受和體驗。
課的開始,從學生熟悉“喜洋洋和美羊羊”分五角星的故事入手,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引出三種分五角星的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分五角星的多樣化,在分的過程中感知“同樣多”與“不同樣多”。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分法,并說明自己喜歡的原因,引出分兩份同樣多,通過教師的板演圈一圈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份數,每份的個數。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出平均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
2、注重知識的二次利用。
讓學生回到不是平均分的分法,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擺一擺圓片的過程中自主發現:每份分得同樣多,通過比較、對比的方法,讓學生明確“平均分”與“不是平均分”的區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
在課的始終,讓學生利用小棒,擺一擺、分一分、看一看、說一說中,次感受平均分的含義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時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匯報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4、注重分法的多樣化。
讓學生用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強調的。如“把12支鉛筆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你會怎么分?”學生動手操作,匯報的方法有多種,主要讓學生明確分得方法雖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數量是同樣的。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再次體驗了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優化分法。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整個活動是在學生動手操作,展示匯報的過程。學生在擺一擺、分一分、圈一圈、說一說的過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為學生后面學習認識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1、個別問題提出時語言不夠準確、嚴謹,使得學生的回答、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顯得自己有點措手不及。
2、練習題的最后一題處理的有些快,應該讓學生充分的看明白圖的意思,再圈,就更好了。
3、讓學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有關“平均分”的事例,學生找的都很好,只是表述不是很清楚,教師應抓住動態的生成資源,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是“平均分”為什么不是。
這節課的設計,沒有現代教學設備,有的只是學生自己準備好的學具,教師準備的道具,學生在操作中體驗了平均分的分法,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在操作中學會新知,在活動中學會合作。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3
教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
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講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20分鐘,他只不過想放松一下自己,結果耽誤了半節課。課文內容較為通俗,但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十分緊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
設計理念:根據二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本課教學設計努力體現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讀的情境,在讀中感悟,利用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使學生的感情與課文所表達的感情相融,進而讀出感情,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分秒必爭”年年如此,一生堅持。
反思:
通過《一分鐘》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閱讀對話理論,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系,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閱讀是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建構意義的過程。學生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他們在閱讀中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體驗。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多元解讀文本。如,學生對“他很快地洗了臉,吃了早點,就背著書包上學去了”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樣的:我認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愛學習;對“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他等了好一會兒,才走過十字路口”的理解是這樣的:元元是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學生,他的安全意識很強;對“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的理解是這樣的:元元遇事肯動腦筋,能自己想辦法戰勝困難,沒車也要走路去上學。這些都是學生用心讀書得來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視的體驗。
2、創設讀的情境,增強讀的趣味性。閱讀教學一定要重視讀,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邊讀邊展開合理想象,感受閱讀樂趣,享受閱讀生活,增強閱讀能力。《一分鐘》課文后的“讀一讀”提出的要求是“朗讀課文”。這個提示點明了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間的重要,體會時間的寶貴。為此,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讀的情境,增強讀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生疑,在讀中釋疑,不斷提高閱讀效果。
3、實實在在地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應緊緊結合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本課的教學,我引導學生結合課文、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學生有了這份情感,必然能自覺做到“分秒必爭”,年年如此,一生堅持。<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4
《一分鐘》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它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今天,我給學生新授了《一分鐘》。由于我剛剛參加工作,對二年級學生的知識面、理解能力的大小,還不能完全地了解,以至于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我由一分鐘本應該等于六十秒,但元元卻讓一分鐘等于了二十分鐘,這個小問題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揭開了本節課的序幕。接著,我又通過課件引導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生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的很順利。下一個環節是整節課的中心環節,及整體感知課文。在這個環節中,出現了幾個問題:
首先,我讓學生帶著“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這個問題讀課文。我在給學生提問題時,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而是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為出發點,認為自己能理解的問題,學生們應該也能理解。正是因為我的這種不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思想,使大多數學生對我提出的問題不理解。因此,他們在讀課文時,并不能很好的感知課文,也就使這個教學環節失去了它本身的教學作用。
其次,我讓學生聽范讀的錄音,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劃出來再說說為什么這部分給你的感受最深。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把整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把握,而喪失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正如前面所說的,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從一個二年級小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是從我自身的理解出發編設問題。學生能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但大多數學生找不到點子上,而我由于剛剛參加工作,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根本駕御不了整個課堂。由于以上兩個原因,使整節課也就無法向下進行。這是我這節課最失敗的地方。
再次,本節課主要就是通過朗讀來體會元元的心情,從而教導學生要珍惜時間。在這個環節中,我本來設計的是,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咋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后,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系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雖然設計的很好,可是由于在教學時,對學生放手放的過大,以至于出現了網放出去了,卻收不回來的現象,正因為上述的問題,使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元元的心情,學生體會不到元元的心情,自然也就不能理解為何要珍愛時間。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5
《一分鐘》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它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從課題入手,游戲導入
正式上課以前,在與學生問候以后,讓學生兩手前平舉,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請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后,我語重心長地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鐘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為一分鐘長嗎?一起來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在游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后,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二、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
咋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后,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系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后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三、結合實踐,課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難點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后,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我趁機和學生交流匯報一分鐘能做些什么。孩子們只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課前我布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個繩,能踢個鍵,能寫個字,能算道口算,能讀個字的文章等。這時,我又告訴孩子們,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著汽車一分鐘可以行駛11公里,印刷廠的工人叔叔借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133張報紙,在北方農民伯伯能用收割機一分鐘完成一百平方的麥地收割,……學生的眼里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志士寫下了許多詩句諺語來警示人們,把你們收集的關于時間的名人名言在小組里交流交流吧。”在課堂的結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幾條,送給學生。
這樣的課堂結尾,使學生愉快地從課文中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時間的重要,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
【教學難點】
1、寫字。
2、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教學準備】
字卡,插圖。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正式上課前,全體同學立正站好,兩臂側平舉一動不動地站立,看誰堅持得最久。
2、你們覺得一分鐘長嗎?
3、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短,也可以說很長在某種情況下,要能克制自己,堅持一分鐘也是不容易的。我們今天學了課文《一分鐘》以后,對一分鐘的體會一定會更深。
4、自讀課文,想想題目中的一分鐘,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
5、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鐘,怎么會遲到20分鐘呢?原因就藏在課文的句子里。我們再讀讀課文,把你讀懂的句子畫下來,幫元元把這20分鐘找回來,好嗎?
二、朗讀感悟
1、聽范讀,想一想:
聽了老師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元元兩次嘆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的時候,他會想些什么?
3、你覺得這一分鐘重要嗎?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實踐活動
1、通過查資料說明,人們一分鐘能做多少事?
(如:工人、農民、解放軍)
2、以我一分鐘能做什么為主題,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
【教學反思】
珍惜時間,這一課對學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7
一、讓學生在觀察中感知
觀察是思維的眼睛,是學生認識事物的窗口。觀察是一切智力活動的開始,它是獲取感性知識,啟發各種思維活動不可缺少的因素。《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而且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漸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1分鐘、1秒鐘這概念雖然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但比較抽象,對于1分等于60秒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更是難以理解。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件鐘表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的`全過程,讓學生結合鐘面直觀的演示,化抽象為具體,轉無形為有形,并通過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1秒和1分的時間長短。學生在動眼觀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等感知活動中,獲得了大量感知認識,初步建立了1分鐘和1秒鐘的概念,體會到分與秒的關系。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思維去領悟、獲得了新的知識。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
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得到發展。 由此可見,學生要發展,就必須體驗學習的過程,而獲得體驗的最好方法就是親身參與。因此,我們應該精心設計教學情境,精心設置各種數學活動,提供學生體驗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積極體驗知識形成過程、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過程及數學學習的情感和態度等內容,在再創造過程中獲取對知識和意義的理解和建構,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在設計1分有多長的教學環節時,我首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等待一分鐘;再讓學生觀看一分鐘動畫片斷《貓和老鼠》。呆呆地坐一分鐘和看一分鐘自己喜歡的動畫片的對比,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同樣是一分鐘的時間,其長短給人的感覺卻是不一樣,真確感受了時間的長短具有相對性。我還通過其它多重體驗活動,把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了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使學生對一分鐘時間的長短有了深刻的認識。
三、讓學生在體驗中升華
《數學課程標準》使用了較多的經歷的過程,獲得的體驗,可見,數學學習離不開個體的體驗。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在聯系生活實踐中體驗。學生的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分能干什么是本節課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做計算題、背口訣、畫畫、拍球等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活動,感受在一分鐘里能做事情很多,并不失時宜地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活動,把課本上所學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為學生提供了體驗時間的機會,學生真實體驗了一分時間的長短,初步建立了一分鐘的概念。學生在親歷體驗活動中增強了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提升了對所學概念的認知。
反思本次教學研討,我深刻地領悟到:學生所學知識需要通過自己的體驗獲得感悟,才能將其轉換、內化為自己的收獲。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8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難點是用除法意義理解分數意義。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來表示兩數相除的商,能運 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我首先讓學生利用整除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復習了除法的意義,并且強調對于均分問題用除法算。接著,再引出幾個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不能整除),根據前邊分餅的活動,結果可以用分數表示,從而把除法與分數聯系了起來。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改變單一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指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多樣化的.學習 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因此,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的教與學的方式, 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動力的過程。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用3張圓形紙片動手分一分,并學生思考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可以有幾種分法,讓學生通過動手操 作,得出兩種不同的分法,引申出兩種含義,即1塊餅的,3塊餅的,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上面幾個算式,有什么發現?同桌交流、討論,然后找學生說 一說: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什么,除數相當于分數的什么,再找學生完整地說,我再補充,并強調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且板書。
整節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觀察力都有充分的展現,學生們想出了各種方法或者道理來 證明,語言表達得十分流暢,分析能力路較強。通過最后練習題的鞏固,學習效果不錯,大大的增加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9
《一分鐘》是二上年級第二組課文中的第三篇閱讀課文,講述的是元元因為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了20分鐘的故事。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能做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本單元的主題是了解學生豐富的課內課外生活,為了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調動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我決定用以下四個步驟來展開教學:
一、謎語導入,揭示課題
二、實踐參與,走進生活,體驗一分鐘
“短短的一分鐘能做什么呢?”對于小孩子來說,可能并不知道能做什么,能感受到什么,可能也不知道這一分鐘有多么寶貴、有多么快樂、有多么幸福、多么短暫,或者有多么痛苦、多么恐怖、多么漫長......因為,他們并沒有太多的生活體驗和經歷。因此,我在教學中設置了三個實踐活動試圖讓學生經歷這“一分鐘”,體驗一分鐘:
活動一:一分鐘能寫多少個字?通過采訪寫字最快和最好的兩位同學給學生滲透做事情在追求數量的同時質量也同樣重要的道理。
活動二:“請小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間一分鐘。”現場活動后讓學生記錄活動結果,為后面的二次活動埋下伏筆。教室里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原來短短的一分鐘能做這么多事情。
活動三:學生、老師展示課前調查的有關“一分鐘能做什么”的真實事例,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分鐘的作用可真大。
三、多媒體課件輔助,情景渲染,提升認識
通過展示學生身邊的圖片,在課堂上產生一種震撼的效果。學生通過直觀的圖象和激烈的討論,情感的體驗再一次得到深華。同時,學生從多元化的角度體驗,達成了唯一的目標,那就是對時間有了更深的體會,感悟到時間的價值:時間就是勝利,時間就是知識、時間就是生命······
四、實例對比,巧用一分鐘
既然時間如此珍貴,那么滲透合理安排時間的教育在這里就很有必要了。我在讓學生反思自己第一次展示中是否做到珍惜時間,能否擠出時間來之后,進行自我挑戰看看兩次展示的結果有什么不同。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加快了速度,抓緊了時間,效率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并在二次活動之前,提醒學生珍惜時間并不是圖快,而是要取得真正的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得到更多的收獲。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重點是要求學生會認9個生字,能正確書寫8個生字,熟練朗讀課文,初步感知元元多睡一分鐘而遲到20分鐘,心中很懊悔,從而讓學生知道一分鐘的重要性,學會更加珍惜時間。
在導課時,學生提到一分鐘很重要,我應該舉幾個簡單的事例說明一下,這樣會顯得恰當些,課堂上隨時挖掘有意義的信息是很重要。
在設計教學思路時,我認為本課的著重點是識字,應該在課堂上突出識字的教學重點。識字本來是比較枯燥的,學生接受比較被動,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學會生字,培養識字興趣這方面做得不夠,我先分組拼讀我會認的生字,緊接著默讀課文勾畫出生字所在的詞語,再分組讀,這時學生讀得有點亂,草草的`進入到寫這個環節,如果添加看誰能再給生字組別的詞這一環節,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誰再能用詞說一句話,就給一部分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動了全班同學的學習興趣,很積極的去思考、發言。
在描紅寫字之前,首先讓學生說一說你能用什么方法記住哪個字,其次在邊看邊說用手在空中寫我會寫的字的筆順和結構,最后再動筆描紅書寫。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討論識字方法,比我預想的要精彩許多,孩子根據自己的經驗,說出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多種方法,孩子們的思維開拓了,課堂氣氛很活潑。如果這時讓學生四人以小組交流一下方法,那課堂效果會更高。在讓學生動筆寫字之前,如果再設計一個觀察田字格生字的環節,就是讓孩子們先不要動筆去寫,而是先認真觀察生字的結構和占格位置,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錯。經過觀察交流,學生在動筆去寫的時候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下筆沉穩,寫得就有效果。
在朗讀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本文中一分鐘具體指什么?”這個提問應變換方式,應該這樣說,在本文中元元干什么事情用了一分鐘,這樣學生一口就能回答出,效果要好一點。給學生的問題很關鍵,一定多思考符合學生的思維。
學習了本課,讓學生知道珍惜時間的重要性,一分鐘時間可以干很多事情,同學們干任何事情都不能因小失大。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10
《一分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元元的孩子,在鬧鐘響過之后,因為他貪睡一分鐘,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紅燈;因為遇上了紅燈,延誤了時間,于是趕不上汽車,最后只好徒步去學校,結果遲到了20分鐘。這篇課文講的事情非常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生動、有趣的導入。
為了讓孩子們有興趣進入課文,以至受到教育。我在教學時,設計了生動有趣的課前導入:今天早上我和陶老師爭吵。孩子們立即興趣大增,一個個好奇地等著我揭曉答案。甚至還有孩子忍不住問我:怎么回事啊?為什么爭吵啊?于是我笑著揭曉答案,有一道題引起了我們兩個老師的爭吵:一 = 20 我板書在黑板之上,孩子們立即轟堂大笑,一個個發表自己的看法。“前面的‘一’是語文里的,后面的‘20’是數學里的字,怎么可能相等。”“‘一’里面有一個‘1’,‘20’里有20個‘1’,不可能相等。”??孩子們從語文和數學的角度,紛紛表達自己的見解,但就是沒有小朋友站在我這邊。這時,我讓他們自己讀一讀課文,孩子們自讀課文的興趣比以往更濃厚了,他們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有模有樣地朗讀起來。這時,我欣喜地發現,好多孩子是一邊讀課文一邊露出微笑的,這抹笑不是因為他正和同學偷偷地玩,而是從心底里發出的學習的快樂!
讀完課文,很多孩子對我喊著:我發現了,一是等于20,在我的提醒下,孩子們得出了多睡了一分種導致遲到了20分鐘的結論。
(多睡)(遲到 )
一分鐘=(導致) 20分鐘
借助板書,孩子們輕而易舉地把故事的'主要內容講了出來,在輕松的學習下整體感知了整篇課文,對課文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二、融入情境,身臨其境。
理解課文時,我一直讓學生以自己是“元元”的角色進入課文。感受正在貪睡時,鬧鐘突然想起,自己的討厭,讀出了元元的庸懶。元元遇到了第一個難題,“他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元元,你都可以走過十字路口了,結果這時,紅燈突然亮了,這時候,你在想些什么?”生:“我好倒霉啊!”“天哪,紅燈啊,你怎么偏偏這時候來啊。這下我要遲到了吖!”是啊,所以他嘆了口氣,還沒等我說完,
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苦著臉,“唉!”這時,我眼前一亮,多好的生成啊,所以我急忙抓住這個閃光點表揚了他們,并鼓勵他們在朗讀時,可以把這個“嘆氣聲”讀進去,竟讀得出奇地有味道。
三、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
咋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后,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系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二十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后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四、結合實踐,課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難點。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二十分鐘的原因后,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我趁機和學生交流匯報一分鐘能做些什么。孩子們只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課前我布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 )個繩,能踢( )個毽子,能寫( )個字的文章等。這時,我又告訴孩子們,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著汽車一分鐘可以行駛11公里,印刷廠的工人叔叔借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133張報紙,在北方農民伯伯能用收割機一分鐘完成一百平方的麥地收割,……學生的眼里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志士寫下了許多詩句諺語來警示人們,把你們收集的關于時間的名人名言在小組里交流交流吧。” 在課堂的結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幾條,送給學生。
時間就是金錢——富蘭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蕭繹(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蘭克林(美) 合理安排時間就是節約時間。——培根
這樣的課堂結尾,使學生愉快地從課文中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時間的重要,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11
《一分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內容: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從課題入手,游戲導入
上課前,在與同學們問候以后,讓同學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全體同學立正站好,兩臂側平舉,一動不動的站立,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請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一分鐘內你能做什么事情?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后,我語重心長地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能克制自己堅持一分鐘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為一分鐘長嗎?一起來學習課文就知道了。”
在游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后,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思考元元遲到的'原因是什么?
二、抓住“兩次嘆氣”朗讀感悟,體會元元的心理
教學中,我以“元元一共說了幾句話?”讓學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兩次嘆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要讀好這兩次嘆氣,還要聯系上下文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和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同時,在朗讀過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詞,體會感悟。如“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想一想,演一演,學生體會到了元元當時的心情,再進行朗讀,自然就能讀出其中滋味。
三、教學中的不足點
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如對于課文的朗讀,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較好,但因為學生的基礎差,有些同學參與積極性不高;對老師提出的“一分鐘能做什么”學生沒有充分參與進來,特別是那些差點的學生根本沒參與進來。
今后的教學中既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更應該大膽放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還應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12
本課是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認識了鐘表,初步認識整時、半時,以及本學期學習分與時關系的基礎上教學的,一年級及本學期六單元第一課時的學習為本節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原有知識及簡單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我遵循活動感悟、活動體驗、應用提升的主線設計本節課,讓學生在活動、游戲中感受分與秒的關系,了解體驗一分有多長,并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讓課堂充滿數學情趣又溢滿人文關懷。
總體回顧本節課,做如下反思。
一、活動承載數學知識,重點突出。
鉆研教材后,我將本課定位為數學活動課。1分=60秒,與二年級的孩子生活實際來說有些遠,理解起來有些抽象。為了降低理解難度、又能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一連串的數學活動,首先聽音樂看鐘面,讓學生初步感受一分鐘的長短,并初步認識秒針,然后再次跟隨秒針走的節奏數數,了解秒針走一圈就是60秒,在課件的播放過程中,直觀感受分針和秒針同時開始走,又同時停止,雖然它們走過的路程不同,但是用的時間一樣,由此突破1分=60秒的難點,而且重點也很突出,以致在接下來的1分鐘計算測試時絕大部分孩子都能輕松完成,且準確率較高。
二、游戲體驗,層次分明,體驗逐層深入。
為了讓學生對一分的長短有深刻的體驗,我設計一連串的'活動,讓學生感悟、體驗一分有多長。為了突破難點,我首先設計讓學生跟隨秒針走動的節奏數數的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按秒針走的節奏數60個數的時間就是1分鐘,在腦子中建立1分=60秒的表象。然后計時1分鐘數自己的心跳數,直觀感受數自己的幾十下心跳就是1分鐘的時間。繼而看了一分鐘動畫片,在對比體驗中,了解同樣的1分鐘,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會覺得時間過得快,在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時,會覺得時間過得慢一些,順勢引導:只要努力喜歡上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不喜歡做的事情也能做得又快又好,滲透學習意志品質和方法的教育。
在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又設計了做一做的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中,感受1分鐘過得很快,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又拓展教材,發掘生活中1分鐘的用處,通過生活素材的引入,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抓緊時間,1分鐘也可以發揮最大的效益,完成情感態度目標的滲透。
在前面一系列的活動體驗后,學生應該對1分鐘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我又設計估一分鐘的游戲,既是對1分鐘長短的深化,也是檢測學生是否已經建立了一分鐘長短的概念,并優化估計的方法,讓學生對一分鐘的體驗更深刻,在此基礎上又設計游戲:一分鐘記憶大賽,用一分鐘的時間播放并記憶我國的十二大名勝古跡,看誰一分鐘記住的地方最多。在課堂的最后時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讓1分鐘發揮最大效益的同時,也是滲透人文關懷,讓數學課的容量變大。
三、人文滲透,豐富數學課堂。
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生動的數學課堂絕不是簡單地學枯燥的數學知識。讓數學生動起來,讓數學課堂充滿人文氣息,是我在本節課的一次有益嘗試。從上課伊始,我用薩克斯曲《回家》引入新課,讓學生精神舒展,感受美;在課中我穿插生活中的一分鐘的價值資料,在學生驚嘆一分鐘的價值同時,了解世界的神奇,感受放眼看世界后,數學竟如此充滿魅力;在用一分鐘體驗的環節,我設計1分鐘記我國十二大名勝古跡的活動,在應用數學的同時,了解我國的文化魅力,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埋下要走遍祖國大好河山的愿望,沒有一句引導,卻在直觀感受美的同時,滲透了愛國教育。
總體來說,學生的身心比較舒展,情感得到陶冶,文化價值有凸顯,但活動設計多一些,個別活動學生的個體感受還不夠充分,還要再思考,怎樣在有限的活動中讓學生的數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升。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13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課前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游戲導入
1、上課前,全體同學立正站好,兩臂側平舉,一動不動地站立,看誰堅持得最久。
2、誰來說說你的感受?
3、你們覺得一分鐘長嗎?(學生自由交談)
4、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短,也可以說很長;在某種情況下,要能克制自己,堅持一分鐘也是不容易的。我們今天學了課文《一分鐘》以后,對“一分鐘”的體會一定會更深。
二、自學生字
1、讓學生在課文中畫出帶生字的詞語。
2、學生讀課文,用你認為的方法認識本課生字。
3、小組合作交流。
4、認讀詞語卡片。
5、用“找找說說”中的偏旁和字組成新字,比一比,看誰組得多。
6、教師檢查生字掌握情況(開火車讀)。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分段朗讀課文,正音,并說說題目中的“一分鐘”,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
四、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我會寫”中的字,把部件和筆畫看清楚。
2、觀察字形結構,說說寫字時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師范寫。
4、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導入新課
二、理解課文
1、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鐘,怎么會遲到了20分鐘呢?原因就藏在課文的句子里。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把你讀懂的句子畫下來,幫元元把這20分鐘找回來。
2、小組討論。
3、派代表在班上發言。(教師及時引導、點撥)
(1)元元兩次嘆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的'時候,他會想些什么?這時他的心情怎樣?
(2)請用嘆息、自責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
4、過渡:當同學們看見元元“紅著臉,低著頭”走進教室時,一定會受到強烈的感染——就這一分鐘,使他遲到了整整20分鐘;就這一分鐘,耽誤了學習,使他到感到愧疚和后悔。
小組討論:你覺得這一分鐘重要嗎?為什么?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元元的心情。
三、拓展延伸
1、以“我一分鐘能做什么”為主題,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體會時間的寶貴。
2、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從這個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四、作業
通過查找資料說明,人們一分鐘能做多少事(如,工人、農民、解放軍、清潔工)
教學反思:
《一分鐘》這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卻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能做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在具體教學中,我從課題入手,由游戲導入。在上課以前,我讓學生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請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學生們都各抒己見之后,我語重心長地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鐘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為一分鐘長嗎?一起來學習課文吧。”在課文的教學中,我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作為學生朗讀的重點并聯系上下文體會元元的心理活動。所以,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后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這時學生的朗讀很到位。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14
表內除法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它是較難理解的數學概念。而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學習的基礎的基礎,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單元的教學,我通過讓學生認真觀察課件的主題圖,設計了各種情境,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通過觀察了解“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再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分各種實物,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多次經歷“實 際問題——平均分的活動(實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這一抽象過程,從而體會除法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把一些物體“每幾個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幾份”,都可以用除法計算,再介紹除號、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在本單元應用題方面,部分學生掌握得不太好,其一,條件和問題分不清,算式中的除數和商會顛倒位置。其二,數量關系分析得不透徹,當乘法和除法題目都出現的時候,分不清什么時候用乘法解決,什么時候用除法解決。針對這兩點,我在練習課上,重點讓學生多對應用題分析條件和問題,并理清每道題的數量關系,使他們熟練掌握及應用本單元知識。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15
《一分鐘》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從課題入手,游戲導入。
上課前,我讓同學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全體同學立正站好,兩臂側平舉,一動不動的站立,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請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一分鐘內你能做什么事情?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后,我語重心長地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能克制自己堅持一分鐘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為一分鐘長嗎?一起來學習課文就知道了。”
在游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后,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思考元元遲到的'原因是什么?
二、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學生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他們在閱讀中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體驗。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多元解讀文本。如,學生對“他很快地洗了臉,吃了早點,就背著書包上學去了”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樣的:我認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愛學習;對“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見前面是綠燈,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他等了好一會兒,才走過十字路口”的理解是這樣的:元元是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學生,他的安全意識很強;對“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的理解是這樣的:元元遇事肯動腦筋,能自己想辦法戰勝困難,沒車也要走路去上學。這些都是學生用心讀書得來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視的體驗。
三、創設讀的情境,增強讀的趣味性。
閱讀教學一定要重視讀,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邊讀邊展開合理想象,感受閱讀樂趣,享受閱讀生活,增強閱讀能力。《一分鐘》課文后的“讀一讀”提出的要求是“朗讀課文”。這個提示點明了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間的重要,體會時間的寶貴。為此,我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讀的情境,增強讀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生疑,在讀中釋疑,不斷提高閱讀效果。
當然,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如對于課文的朗讀,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較好,但因為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些同學參與積極性不高;對老師提出的“一分鐘能做什么”學生沒有充分參與進來,特別是那些差點的學生根本沒參與進來。
今后的教學中既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更應該大膽放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還應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09-14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01-06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04-08
分一分(二)教學反思04-08
分一分教學反思 數學《分一分》教學反思03-13
分一分教學反思04-25
《分一分》的教學反思06-22
《分一分》教學反思02-20
分一分教學反思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