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活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1
《生活中的軸對稱》是華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十章《軸對稱》中的第一節內容,它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軸對稱的知識在小學已有初步的滲透,在初中階段,它不但與圖形的三種運動方式(平移、翻折、旋轉)中的翻折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又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及其相關性質的重要依據和基礎。
本節課知識看似簡單,卻也是今后學習相關知識的重要基礎,為了有效地完成本節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猜字游戲”引入新課,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運用多媒體展現生活中軸對稱的圖片,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
學生的“數學活動”是本節課的教學主線,“等腰三角形”、“不規則五邊形”教具的演示以及“剪紙”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及表達個人感受和想法的機會,使學生充分的感知后,自然形成本節課的.概念。并有效的將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兩個知識點進行區別于聯系。教師僅作為知識的組織和引導者,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發現、討論交流及概括總結,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親自參與的豐富生動的數學活動。習題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一試身手后對所學知識作出及時反饋,小節的設計由學生自由表達,不限制形勢,并運用多媒體演示增大了課堂容量,可使課堂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同時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而由于本節課的時間處理的不夠妥當,學生部分練習環節的缺失是我最大的遺憾。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2
本課的學習是學生通過生活實例,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課前讓學生親自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數,并進行交流,使學生充分感受大數的意義。并通過數正方體等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萬”,并了解單位之間的聯系。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是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悟經驗形成表象,并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建構了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真正感受和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體會到數學就在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感受數學帶給我們的魅力。
還需加強的方面:
1、生活中的`大數普遍存在,學會認、讀、寫大數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教學過程中應盡量讓學生說認數的過程。
2、在教學中,感受生活中的大數,若采用視頻引入,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數學興趣。
3、在學生評價的語言上,還需要平時多積累。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3
編寫意圖
教材緊接著百分數(二)這一單元,安排“生活與百分數”這一“綜合與實踐”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1)活動1通過讓學生調查最新的利率,知道利率是在動態調整的,每次調整背后一定存在國家經濟狀況和政策的變化。
(2)活動2通過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各種理財方式的比較,設計合理的存款方案,實際應用數學,學會科學理財,將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落到實處。
(3)“你知道嗎”介紹了千分數和萬分數的含義和應用實例,使學生知道當數據之間的比率比較小時,用千分數和萬分數表示更方便,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
教學建議
(1)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活動時,要讓學生真正地展開調查活動,真實地感受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調查的面盡可能廣,收集到的信息盡可能多。在此基礎上,再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交流匯報,說說自己在調查過程中的收獲和體會。例如,對利率變動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的探究,更是學生了解國家宏觀經濟、增長金融知識的一次很好機會。對小學生來說,這樣的活動不可能非常深入,但對于學生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以及形成在生活中發現數學、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提高利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實際生活中各類特殊百分數的應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和另一個數的比率關系。不管百分數是以哪種具體形式(如折扣、成數、稅率、利率、千分數、萬分數)出現,都可把分數、百分數一般性問題中的數量關系遷移過來。因此,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真正提高把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能力。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4
新課標提倡:數學課要能夠給學生創設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激發學生參與的具體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去發現問題,然后能通過獨立思考和集體合作來解決問題。此法特別適合低年段的孩子,但升入了中年段后,再創設書中的活動情景,讓學生跟著我在假象中學習,連我自己有時都覺得很別扭,課堂上也再沒有孩子因為我一開課創設的情景而興奮應承的歡呼聲了,于是創設情景變成了走形式。
中國人為什么要學習語文?這個問題不言而喻。那為什么要學習數學?訓練邏輯思維能力是深層次的,其最重要的我想還是應該讓學生懂得數學來源于生活并回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這是知識,更是能力。故而,我將中年段的創境著眼點定在——切實挖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購物》一課中,我先結合學校新建的實際情況,創設了“搭配、購買圖書館桌椅”這個具體情景,既起到了聯系學校新建成這一生活實際來解決問題的作用,又激起了學生作為金二小主人,積極參與學習的熱情。然后以小組活動的形式來展開學習,在一個較復雜的情形中去發現數學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條件,進而利用這些條件去解決具體的問題,進一步使學生切實的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在后面的教學中,我又創設了一個“秋游準備”的具體情景,不給學生活動的假象,實實在在的著眼于準備工作。開展活動前,我先請同學們根據以往的活動經驗,思考一下,要秋游應該做哪些準備。于是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著,如路線、車輛、參加人數、午餐的準備……這樣即為以下的`活動創設好了情景,又讓學生對活動有了統籌計劃的意識。
基于以上的做法,本節課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效果也較好。
本課的幾點思考:
1、既然要創境激趣,而且要使創境有意義,可以讓整課的情景統一。
2、在深層次、多角度的挖掘身邊的實際問題。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五個活動環節, 讓學生感知物體的高矮, 學著比較高矮; 能正確運用 誰比誰高,誰比誰矮說句子, 并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系; 本節課難點是學會用正確方法比較高矮,用誰比誰高,誰比誰矮說句子。
在上課開始時,我首先在教室門上釘了細繩,讓同學們從細繩下進入教室,初步感知了高矮的不同。接著進入第二環節觀看動畫視頻,從視頻中小動物比高矮過程中了解比較高矮的方法。第三環節則是學生參與比較高矮和看圖片比較物體的高矮。第四環節是游戲環節,讓學生在游戲中加深印象。最后一環節則是練習環節,通過練習讓學生更加熟悉比高矮的正確方法。
我認為本節課設計比較好的是請學生上臺做高矮比較和游戲環節。由于這群孩子的特殊性,智商就相當于幼兒園孩子的水平,所以,動畫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參與其中,更能調動他們的情緒,加深印象。 不過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對數學語言使用的'不太規 范,使得整個活動多了幾塊瑕疵。
通過上課、 反思與聽課老師給的指導, 我意識到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例如在練習環節,我應該讓同學們自己動腦筋去做,而不應該一題一題提示。還有在教學過程中因為怕孩子們在游戲中過于興奮而控制不住場面,去掉了游戲環節。這些都是以后教學中不能忽略的地方,在以后教學中,我會總結經驗,尋找一些更適合智力缺陷的孩子們的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更加完善,讓這些特殊的孩子學到更多的適應社會能力的方法。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6
《綱要》指出:科學探索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善于觀察和發現。中班幼兒正處于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
數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廣,而且孩子們每天都會和數字打交道,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有數字,然而大部分的孩子幾乎都沒有注意到生活中數字的存在。本次活動我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字作為內容,通過綜合化的形式、生活化的內容、經驗化的拓展、游戲化的延伸,讓幼兒發現、了解生活中的數字,并在生活中運用數字。
活動開始,首先投放了與幼兒一起朗讀有趣的數字兒歌,對數字有個初步的概念。
接著,我準備了幼兒生活中常見物,如:有數字T恤衫、時鐘、尺子、鞋子、食品袋等幼兒身邊物,讓幼兒發現數字的存在,知道不同的數字在不同的物品上表示著不同的意思。
然后,我采用PPT課件的方式,引導幼兒在經驗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數字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現數字給我們生活中帶來的方便。并通過小組討論,發現數字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以師幼共同編有趣的電話號碼結束活動,體驗玩數字的樂趣。
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就是活動的重難點,我采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將整個社區生活搬到課件中,在各個場景中,孩子們很快地發現了秒表、地鐵公交站、機場屏幕、各種儀器、溫度計、信號燈、身份證、股票、電話、門牌、海報等等生活物中的數字,大家不禁感慨:啊!數字真是太奇妙了。紛紛打開思維,暢談了很多生活中不同用途的數字。
多媒體課件的充分利用,讓我的活動開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7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正處于數字化的時代,對幼兒來說,數學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做個有心人,以靈活、豐富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那么怎樣在一日活動中引導幼兒發現數學?我常常以生活中的事物來引導孩子尋找、感知數學概念:瞧,電視機的遙控器上怎么有這么多數字?
時鐘上也有許多數字,電話也是由許多數字構成的,不知道什么地方也有數字呢?這些數字有什么用處呢?幼兒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尋找著、發現著,紛紛交流著:我發現鞋子上也有數字,是告訴我們這雙鞋子有多大;針筒上也有數字,是告訴我們刻度的;書上有數字,是告訴我們書的頁碼……散步時,我會帶孩子觀賞周圍的各種房子,并引導幼兒說說誰能看得出這些房子上有些什么圖形?在幼兒的活動中也到處有數學:如幼兒吃點心時,引導幼兒說“桶里有許多的點心,我拿了一塊點心”以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幼兒上下樓梯時,引導幼兒邊走邊數梯子的數量, 正數一次,再倒數一次看看,一樣嗎?多有趣呀!玩玩具時,引導幼兒按顏色規律拼插,拼完后數一數拼了幾個?是不是對稱的?戶外活動時,引導他們通過滾、拍、摸球,感知球體的特征,增添玩的樂趣;利用一切時間,如散步、勞動、散游等,隨機引導幼兒數數、感知圖形……
在老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下,幼兒會逐漸發現在自己生活的周圍環境中有著這么多的有趣的數學,不但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關注周圍生活的良好習慣,更好地萌發了他們探索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8
設計意圖:
"數"來源于生活。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這一活動內容靈活豐富,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他們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綱要》中指出:(請幼兒回憶講述生活中見過的數字)師小結:有了這些數字,真方便。
2、老師在生活中也發現了一些數字,請小朋友看一看(觀看錄像邊說:哪些地方有數字,這些數字有什么用?)
順序:路牌、交通、餐飲業、超市、銀行--(這一環節利用教學媒體,展示生活中生活中有數字的圖片,進一步讓幼兒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字和我們的密切關系。)
(三)想一想:當我們遇到以下麻煩或困難你會采用什么辦法幫助解決問題呢?
1、啟發提問:
(1)如果你在數字王國遇到壞人時,小朋友會想到什么數字?撥打什么數字號碼請求幫助?(幼:110)
(2)數字王國的房子著火了,小朋友會想到什么數字?撥打什么數字號碼請求幫助?(幼:119)
(3)數字王國里發現病人需要急救或需要幫助時,小朋友會想到什么數字?撥打什么數字號碼請求幫助?(幼:120)
老師小結:110、119、120、這些數字是我們生活中的特殊號碼,平時沒事不能隨便撥打。
2、組織幼兒討論:如果生活中沒有了這些數字,會怎么樣?
3、小朋友在生活中還發現了那些數字?如果發現了,你會用什么方法來告訴老師呢?
(幼:寫信、打電話等)(第二、第三環節是拓寬幼兒知識經驗的環節。我充分調動了幼兒已有經驗,猜一猜物體上的數字各代表什么意思、想一想還在那些地方見過數字、等。)
(四)、編寫電話號碼
幼兒為'數字王國'里的數字娃娃編寫電話號碼。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環環緊扣,目標明確,幼兒也比較感興趣。整體來說本次活動完成的還是不錯的。數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廣,而且孩子們每天都會和數字打交道,數字已成為了孩子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幾乎都沒有注意到數字的存在。活動喚起了孩子們對于數字與生活之間緊密聯系的認識。讓幼兒感受數字的趣味性,對數字產生興趣。鼓勵幼兒從物品中找出數字,并嘗試說出數字的含義。引導孩子說說我們的生活中的數字及作用,并一起觀看一些有數字的圖片。最后以有趣的游戲結束本次活動。
不足之處:
1、幼兒的生活經驗不夠,老師應利用家長資源在與孩子收集材料時,有意識地啟發孩子關注生活中的數字,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
2、如果在最后一個環節前面再重點講解一下幾個特殊數字,那效果應該會更好吧。
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些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他們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給孩子一些親身實踐活動的機會。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9
下午起床后,小朋友們都在安靜地吃著自己盤里的點心。菲菲把點心放在桌上一字排開,對旁邊的豆豆說:“我有5塊餅干。”我剛要上前制止,卻見豆豆也學著菲菲的樣子,把盤里的餅干在桌子上排開,數了數說:“我有4塊(已吃了1塊)。”我吃了一驚,因為在前兩天的數學活動中,我讓孩子們聯系點數4以內的實物,每一次豆豆都不能正確拿出實物,也不能說出總數,為什么今天一下子就數對并說對了呢?于是,我想再試一試,我把點心盆里剩下的餅干給豆豆再添上一塊,豆豆馬上說:“我也有5塊了。”我不再阻止他們說話,只是提醒他們食物放在桌上不衛生。
事后,我對豆豆在兩種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了分析。我發現集體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很豐富,一般要進行三四種不同物體的數數練習,每種操作活動的時間很短,而圍繞數學內容設計的教學情景不一定是每個孩子感興趣的,這樣一來,一些注意力不集中、反映慢一些的孩子就跟不上節奏,完不成學習任務。而生活中的.學習活動是與每個孩子息息相關的,吃東西每個孩子都喜歡,吃的東西的大小、多少,孩子們都很關心和在意,吃午點的氣氛很寬松自然,聽以豆豆能很快地說出餅干的數量。午點的品種每天不同,孩子進餐的數量也不同,正是讓孩子進行數數練習的最好的實踐活動。從此以后,我不再讓生活老師給孩子分點心,而是讓孩子們按規定數量自己取點心。這樣,一個枯燥的數數舌動就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輕松自然地進行了,孩子點數實物的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由生活活動引申到游戲活動,剛上小班的孩子還沒有分類收拾玩具的能力和習慣,收玩具時他們把玩具混裝在一起,但是在游戲中他們已能找出自己需要的不同材料進行搭建。于是,我開始培養孩子分類收拾玩具的習慣,同時也將多項數學活動在此展開。我讓孩子們從外形上區別玩具的不同,把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當所有材料都分類放好后。先讓孩子數一數玩具的種類,再讓孩子區別裝玩具的籃子的大小,并讓孩子思考如何分配籃子。孩子們通過討論和實踐,得出大的、多的玩具放在大籃子里。小的、少的玩具放進小籃子里的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進行了分類、比較大小等多項數學活動,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幼兒一日生活中與數學接觸的機會無處不在,今天是幾號、家住幾層樓、家中有什么人、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等,這些內容是孩子感興趣的,只要教師善于發現,善于挖掘,有目的、有意識地加以利用,就能讓孩子的數學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在輕松自然的環境中感知數學現象,既可以讓孩子們獲得初步的數學知識,又可以逐步提高孩子們解決現實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也是實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用”這一教育目標最好的途徑。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10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就必須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也就是在創造數學中學習數學。本課從具體的的圖片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通過有層次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感知“對稱”, 通過展示文昌的名人宋慶齡的雕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火箭、山的倒影的圖片欣賞生活中的對稱美,增強美感,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美的和諧統一,不論是在自然,還是建筑、科學,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對稱廣泛存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課的課題。然后讓學生通過剪紙,初步感受軸對稱圖形是一個對稱圖形,師生共同探索所剪的圖形的共同特征,從而歸納出軸對稱圖像的.概念。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學生舉的例子很有限,大部分都是數學的幾何圖形,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例子很少,他們在小學就學過這相關的內容了,說明是老師在課堂上的指引不夠。這沒有能達到教學設計使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體會軸對稱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的教學目的。若是抓住學生舉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來強調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會更好些。讓學生欣賞老師準備的軸對稱圖形能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普遍存在,加深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學生能基本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認一認這環節完成的較好。比一比這環節原本是設計小組比賽的,但是這題目團結協作實施起來較難,所以臨時更改為個人比賽,有些學生沒有注意審題,直接在課本上畫對稱軸,有些同學描下圖了,但是沒有通過折疊去找出對稱軸,整個環節花費時間較多,所以后面的課就上得很緊!想一想,歸納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認一認,兩個個環節完成的較好。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聯系和區別,是整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難點,讓學生討論,交流。但是聯系和區別沒有小組能敘述完整,特別是聯系的第二點,我用所剪的軸對稱圖形分析,體現他們之間的聯系,區別用認一認中的圖2去分析,以此突破難點。
本節課主要特點:
1.突出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本課教學的關鍵就是使學生理解圖形對折后“完全重合”的含義。在教學中,先讓學生欣賞雕像,火箭、山的倒影,感受“對稱”。通過剪紙,初步認識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兩邊“大小、形狀完全一樣”。通過觀察、實踐、思考、交流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 “軸對稱圖形”概念的理解,通過試一試,加深兩個圖形稱軸對稱概念的理解。
2.練習設計循序漸進,形式多樣。
在練習這一環節我設計了認一認、比一比、做一做、試一試三個有趣的活動,層層遞進,幫助學生及時鞏固、運用所學知識。特別是在“做一做”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利用手邊的材料,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動手“剪”出一個軸對稱圖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手腦并用,以“動”促“思”,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腦海里,空間想象能力得到加強,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并且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3.借助于多媒體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對稱現象。美妙的圖形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學生的思緒因插上想象的翅膀而飛揚,真切地感受到對稱的美。以多媒體展示學習資料,幫助學生辨析軸對稱圖形,效果佳,效率高。
本節課最大感受是上得較拘謹,面對陌生的學生,引導方式需要多樣化,探究合適的提問方式,讓課堂更富有激情,課堂更流暢!課堂時間處理不夠合理,前松后緊,總結較簡單!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11
上這堂課時,我先復習一些常見單位間的進率、小數點移動的規律作鋪墊比較好,然后通過實例“比高矮”,引出統一單位進行比較的必要,接著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導學生找出名數改寫的方法,課堂教學效果比較好。
小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教材為我們創設了一個按高矮順序給小朋友排隊的情境,出示的數據有80厘米、1米45厘米、0.95米、1.32米,這都是一些不同單位、不同形式的數據,不便于比較。在實際生活和計算中,有時需要把不同計量單位數據進行改寫,將它們改寫成相同計量單位,更容易比較它們的大小。鄭老師讓學生展開交流,如何把80厘米化為( )米,學生發現這就是將單名數改寫成小數。
直接利用計量單位間的.關系,低級單位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要除以進率,再聯系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進行改寫。在練習中反復強調應用這方法,讓學生掌獲方法,形成技能,做得比較好。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12
教學片斷:
師:生活中你看到過像這樣的射線嗎?
生1:手電筒射出的光是射線。
生2:汽車車燈射出的光是射線。
生3:太陽射出的光是射線。
對學生所舉例子暫不評價。師取出事先準備的激光電筒,將激光射向墻面,問:這是射線嗎?
教室頓時安靜了,但轉眼,不少小手又舉起來了。
生1:不是。(師:為什么?)因為它有兩個端點。
生2:射到外面就是射線了。(師將激光射向窗外)
生3:射到我們學校前面的那幢樓,墻上還有一個點,那不是線段嗎?
生1:(很著急)我到操場上,往天上照,這就是射線。
生4:如果激光可以穿透一切,就是射線。
師:大家說得都有道理。讓我們想象一下,假如手電筒的光可以向一個方向無限延伸,就可以把它看作一條射線。
反思:
我認為,生活化師教學理念而不是目標。生成生活化材料的目的并非是要讓學生找到生活中有那些東西可以看作射線。生活中本沒有射線,射線是數學抽象的結果,引導學生舉例就是要讓他們同樣經歷現實世界的'數學抽象過程。而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得以進一步認識射線的特點,感悟到了什么是“無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得到了發展。我想這才是數學生活化的本意。<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13
〖單元教學目標
通過對生活空間相關問題的解決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與生活空間相關的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2.使學生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去解決不同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單元設計意圖與教學建議
本單元包括粉刷墻壁、鋪地磚、密鋪、折疊、方向與位置、他在哪里六個問題。期望通過上述問題的解決,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圖形面積和方向與位置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對本單元內容的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1.教師可以當地城市發展、學校或學生家庭的有關材料為素材(如城市綠化、房間和地面裝修等)作為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增強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2.注重人人參與數學活動,鼓勵學生探究,要求每一個學生動手算、動手畫、動手折,以促進學生計算能力和空間觀念的發展。
3.要舉一反三,善于提出各種變式問題和挑戰性問題,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
4.密鋪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和對密鋪原理的思考。
本單元建議課時數:9~10課時,其中
問題1 粉刷墻壁:1課時 問題2 鋪 地 磚:1課時 問題3 密 鋪:2課時
問題4 折 疊:2課時 問題5 方向與位置:1課時 問題6 他在哪里:2~3課時
〖單元評價建議
本單元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宜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著重評價學生在解決有關生活空間問題中的方法的多樣性和最優選擇。如粉刷墻壁中涂料的選擇和鋪地磚中地磚需求量的計算方法等。
2.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評價著重評價學生四則運算技能的準確性、熟練性,在方格紙中畫簡單多邊形的技能、繪方位圖與理解方位圖及比例尺的相關計算。
3.思維能力的評價著重評價推理能力、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和創造性及提出問題的能力。
4.情感態度的評價通過觀察,著重評價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本單元內容是否感興趣,是否積極參與學習、樂于探究等行為表現。
〖你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14
本周,在學科帶頭人霍慧琴老師工作坊的安排下,通過他們的指導我在錄播室上了一節數學課,六年級上冊《生活中的比》。下面我首先把我的教學過程作簡要回述:整個教學過程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導入。以學生們熟悉的五星紅旗導入,展示大小不同的五星紅旗,讓學生觀察并說出這幾面紅旗的聯系與區別。
第二部分是自主學習。這一環節先讓學生自學課本,然后解決課本中不懂的問題,以及加深點撥概念性的東西,最后完成導學案中的基礎檢測題。
第三部分是合作探究。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導學案中合作探究的部分,然后小組討論。最后大家一起講解,解決難點的問題。
第四部分是課堂檢測。讓學生獨立完成課堂檢測題,然后對改。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收獲很多,主要以下幾點感受。
收獲的地方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們在課堂上能夠主動參與,回答問題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基本能夠體現我校的121教學模式把課堂的主體還給了學生。
2、研學導航案的制作難易適中,層次分明。
3、本節課主要學習了比的概念,以及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從學生的做題來看,學生們概念掌握的還是比較扎實。
不足的地方
1、有一小部分學困生不能很快、很好的融入到課堂中,不善于表現,在小組討論中不能和小組內成員積極的討論,表現的'很被動。
2、研學導航案在制作過程中題量稍有點多。
3、學生在自學課本時有一部分同學不能馬上回到課本中,甚至有個別同學還缺乏主動性學習,不會自學看書。
4、在教學中,對比的后項不能為0這一知識點,講解的不夠到位。
5、在教學過程中,多注意自己的語言,要做到少而精。
總之,上完這節課,真的是收獲很多。再加上師傅的指點,知道今后該怎么上課,自己需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爭取在以后的上課中一次比一次有更大進步,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15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正處于數字化的時代,對幼兒來說,數學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做個有心人,以靈活、豐富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那么怎樣在一日活動中引導幼兒發現數學?我常常以生活中的事物來引導孩子尋找、感知數學概念:瞧,電視機的遙控器上怎么有這么多數字?時鐘上也有許多數字,電話也是由許多數字構成的,不知道什么地方也有數字呢?這些數字有什么用處呢?幼兒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尋找著、發現著,紛紛交流著:我發現鞋子上也有數字,是告訴我們這雙鞋子有多大;針筒上也有數字,是告訴我們刻度的;書上有數字,是告訴我們書的頁碼……散步時,我會帶孩子觀賞周圍的各種房子,并引導幼兒說說誰能看得出這些房子上有些什么圖形?在幼兒的活動中也到處有數學:如幼兒吃點心時,引導幼兒說“桶里有許多的點心,我拿了一塊點心”以感知1和許多的關系;幼兒上下樓梯時,引導幼兒邊走邊數梯子的.數量, 正數一次,再倒數一次看看,一樣嗎?多有趣呀!玩玩具時,引導幼兒按顏色規律拼插,拼完后數一數拼了幾個?是不是對稱的?戶外活動時,引導他們通過滾、拍、摸球,感知球體的特征,增添玩的樂趣;利用一切時間,如散步、勞動、散游等,隨機引導幼兒數數、感知圖形……
在老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下,幼兒會逐漸發現在自己生活的周圍環境中有著這么多的有趣的數學,不但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關注周圍生活的良好習慣,更好地萌發了他們探索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10-23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03-13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04-09
《生活數學》教學反思04-09
《生活中的數學》教學反思09-07
漫談數學與生活的教學反思07-01
生活中的數學優秀教學反思06-27
生活中的數學教學反思范文07-05
生活數學《比高矮二》教學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