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周長的一般概念以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計算。
成功之處:
1.充分理解周長的概念,加強對意義的理解。學生以前學過周長的概念,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長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在此基礎上,理解“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在教學中通過復習以前學過的圖形的周長,然后引出主題圖,通過實際場景豐富學生已有經驗,逐漸內化為學生對周長的意義的理解,明確周長就是一條線,但是這條線是由曲線構成的圖形。
2.加強動手操作,探索發現規律。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繞繩法、滾動法和折疊法得出直徑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總是3倍多一些,從而使學生明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倍,由此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不足之處:
由于學生在課前預習了這部分內容,導致有一個組沒有通過動手操作,得出的結果都是3.14倍,看來學生對于操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只注重了結果的得出,而忽略了規律的呈現。
再教設計:
在教學完圓的周長時,要讓學生注意區別圓周長的一半和半圓周長,要注意呈現圓的周長與直徑、半徑的關系即當圓的直徑或半徑擴大2倍、3倍,圓的周長擴大幾倍的練習拓展,并藉此聯系正方體的棱長之和、表面積和體積中,當棱長擴大2倍、3倍,正方體的棱長之和、表面積和體積擴大幾倍的練習拓展,以此來增加彼此之間的聯系。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2
《圓的周長》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十單元第四課時的內容。“圓的周長”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為認知基礎的,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是后面學習“圓的面積”等知識的基礎,因此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圓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公式。我在教學時首先通過小動物的情景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借助觀察、比較進行猜想,再具體描述圓的周長的含義,并讓學生通過進一步的思考,認識到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引導學生猜測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學生根據對測量圓周長活動過程的理解,通過小組合作、測量、計算等操作活動,進一步驗證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從而推導出圓的周長公式。然后讓學生應用剛剛掌握的公式計算圓的周長,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鞏固對公式的理解。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測量、觀察和討論中經歷探索圓的周長公式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節課體現了以下幾點:
1、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傳授知識
正方形周長的知識是進行圓的周長概念教學的認知基礎,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類比思維,由正方形周長的`概念類比推出圓周長的概念,較好地促進了知識的遷移。教學過程中,圓的周長的測量用了幾種不同的方法,共同之處是化曲為直,有意識地滲透了化歸思想,
2、注重學生合作探究,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猜想—驗證”又是學生探索中常用的方法。
在通過例5兩次比較,正方形和圓周長的大小,以及圓和正六邊形周長的大小,讓學生猜測圓的周長到底是直徑的多少倍,有的學生猜3.4,3.5.有3倍多一些,有的學生根據上面的推理得出圓的周長比圓直徑圓的直徑3倍多些,比圓直徑的4倍少一些,使學生明確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需要驗證,怎么驗證?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明確要測量出圓的周長和直徑,再計算,看結果是多少?如果測量圓的周長,學生想到了繞繩發,滾動法,接著,我就讓學生進行分組測量三個圓的直徑和周長活動,為了防止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避免學生在活動時沒有目的性,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在小組合作前,我明確的提出了提出活動要求:小組合作,測量三個大小不同的圓形紙片的周長和直徑,把數據填在圓的周長記錄單上,讓組長分工。學生通過實驗、計算、比較,歸納出圓周長總是直徑的π倍,進而推導出圓的周長C=πd或C=2πr。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只是起到引導、點撥的作用,放手讓學生去探究,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教師始終把猜想與驗證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不斷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使學生在獲得新知的同時提高了觀察、比較、推理的能力。
3、滲透數學文化,注重學生情感教育。
介紹圓周率的時候,通過結合數學家祖沖之研究圓周率取得的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鋼琴曲把數學與藝術完美結合,寓意深遠,充分體現了數學的價值和數學之美。
一節課有收獲,也有要改進的地方,由于上課前準備時間倉促,導入圓周長的概念時學具圓沒有準備好,課結束時的小結部分,還可以多叫幾名學生說說收獲,上課的語言不夠精煉。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3
教材分析
圓柱的體積是學生在學習了圓的相關知識之后的再認識,在實際生活應用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問題,并為進一步學習圓錐的相關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圓柱的體積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是在學生已了解了圓柱體的特征、掌握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后面學習圓錐體積的基礎。整個課堂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組織學生有針對性的學,把”轉化“的數學思想滲透到數學問題中,引導學生”以新轉舊“、”以舊推新“,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轉化的方法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在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實驗操作的技能。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能夠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實踐操作——解決問題“這一數學活動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滲透知識間可以相互轉化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善于猜測的習慣,增強肯與動腦又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難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4
本周五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體是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重、難點是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推導過程,主要是圓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導。這節課學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促進他們的`學習方法的養成,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分工,學會分享。
本節課我盡量采取情境教學,為學生創設一個樂學、易學、好學的課堂氛圍;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積極的參與其中,自主學習,作為課堂上真正的學習主人;盡量授之于學習方法,讓他們在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不斷的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變的會寫、會做、會思考;正確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表現,調動學生于一個較高的學習狀態中;采用猜測、合作探究、觀察發現,總結公式,鞏固應用等基本教學環節,使學生掌握圓的周長的相關知識,以達到預期的課堂目標;進行中國古代數學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及學習熱情。
課后我感覺不夠理想:
1、動手操作,學生準備的學具不夠實物化,對探究的興趣不夠高。
2、語速過快,聽課者很難聽明白。
3、不能很好的設計最細化的問題,問題較為粗略,不夠清晰明白,學生答題有理解上的困難。
4、提出猜想不夠全面,設計的內容有點過多
5、沒有更多的流暢的教學語言,不夠簡潔。我會盡可能的克服這些缺點,不斷充實自己,精心設計每一個教案,努力上好每一節課。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5
我在設計圓的周長這節課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合作,大膽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什么有關,再引導學生通過實際計算幾個大小不等的圓形物體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使學生明確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再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測量、觀察和討論中經歷探索圓的周長。首先,我在學生動手操作探索出繞繩法和滾動法,然后又提出現實生活中的操場、水池等物體,使學生自己切實體會到有些圓的周長沒辦法用繞線和滾動的方法測量出來,從而再去探索新的方法,這使得下面的學習有了驅動力。我們說,要以學生為主體,其本質就是學生學習內驅力的喚醒和激發。
在接下來的引導中,我又較好地處理了圓的周長公式中,圓的周長與圓的直徑的關系。探索圓的周長為什么要考慮到圓的半徑或直徑?有很多案例在這一點的處理上顯得突兀。在這節課中,我提出圓的周長和什么有關系呢?當學生說出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時,教師又進一步追問:你覺得是和直徑有關系,說說理由好嗎?這就喚醒了原有的知識經驗:圓的`半徑(直徑)決定圓的大小。再接下來的猜想、探索、驗證自然、順暢,有了根基。
特別是在測量周長與計算周長與直徑的比值這一環節中,我采用了小組合作法,小組同學有的測量,有的記錄,有的用計算器計算。讓學生在具體實驗中,體會圓的周長是直徑的三倍多一點,從而導入圓周率的教學,知道圓周率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推導出c=πd,c=2πr。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達到突破難點的效果,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可以得到發展。
另外,課堂上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畫面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 本節課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這些收獲,還有關于教學不足的思考,比如教學語言不夠精煉,課上不能注意傾聽學生回答,圓的周長的概念教學不扎實,再一個就是對學生不夠了解,師生互動不是很流暢,這也是我在今后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6
圓的周長這節內容,我是先在五(3)班教學的,課一開始,我先出示了螞蟻和一只蟈蟈分別在一個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個直徑是4厘米的圓上爬行動畫,然后提出問題,他們兩個誰爬行的路線長一些?問題拋出后,學生就自然而然的想必須分別算出正方形的周長和圓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會算,圓的周長不會算,自然就要想辦法去解決。接著第二個問題是,圓的周長可能與什么有關?學生猜測可能與半徑有關,與直徑有關,接下來就是驗證了,學生們利用圓規在課前準備好的紙板上畫下幾個大小不同的圓,自己想辦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并要求學生用周長除以直徑,得出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可能是學生們用棉線繞和滾動圓的方法都存在差異,測量的準確度也不盡相同,要求好多組的學生起來匯報,也沒有達到想要的3.1幾倍,大多是3.2幾倍、3.3幾倍,不過沒有關系,不影響教學的進程,當我告訴學生,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總是3.1幾倍,也就是圓周率,以為新課就可以結束,下面就可以鞏固練習了,這時有個孩子站起來問道,“為什么一定就是周長除以直徑呢?直徑除以周長行不行?”
我愕然了。是呀,誰說直徑除以周長不行呢?是因為教材中例5的明確提出用周長除以直徑的嗎?是因為教材中要填的表格也把我們給框住了嗎?于是,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孩子們,“你們認為周長可以除以直徑嗎?”孩子們立刻沸騰起來。“老師,我認為不可以,因為直徑總是比周長小,直徑除以周長得到是一個小數。”“你說的不對,小數怎么了,小數也可以表示圓的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老師,我認為不行,我們的書上就明確的寫著,任何一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都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如果是直徑除以周長,那我們把它叫做什么呢?”,好家伙,說的有根有據。孩子們沸騰的溫度也隨之降了下來。我趁機總結道:“孩子們,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我們在研究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時,是可以用圓的直徑除以圓的'周長的,因為不論是大圓還是小圓,直徑除以周長的商也是不變的,它也可以表示出圓的直徑和周長的關系,不過,我國的數學家劉徽早在1700年以前,他就用“割圓術”計算出圓周率是3.14,我們用實驗來驗證出周長和直徑之間的關系,是因為我們要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實際上,等到你們上了初中就可以知道,對于數學家們和科學家們研究出來的成果和結論,我們可以直接拿過來應用。”直到這時,孩子們才奧的一聲長舒了一口氣。下課鈴響了,我的任務沒有完成,但我一點都不遺憾,因為我知道,下一節五(4)班的圓的周長這節課我應該怎么上了。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7
1、以持續發展為著眼點,重組教材,引導探究。
按傳統數學教材,周長的概念描述為“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它的周長”。但我從數學新課程“空間與圖形”的整體目標出發,從學生持續、和諧的發展出發,加強了“周長”與日常生活聯系,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對“周長”的理解,并一一進行充分肯定,這樣教學,充分反映了我對新課程理念的正確認識。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以學生為探究主體,盡可能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自我感悟,老師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參與者。在策略的比較中,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和圖形周長推理能力的發展,體現了“跳出數學教數學”的教學思想,充分地讓學生經歷了“數學化”和“再創造”的學習探究過程,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2、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準則,強調算法的多樣化
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計算圖形周長中的一種特例。它是經過人們的不斷總結而獲得的。它的特點是計算簡便、迅速。但對初次接觸的小學生來說,是把重點放在周長公式的結果上,還是注重引導學生在測量具體圖形中探索周長的'過程,則是兩種不同教育觀的反映。在教學過程中,我并沒有采用傳統的“公式─例題─習題”的教學結構模式,而是采用新課程努力倡導的“問題情景─猜想─建立模型─驗證與解釋─應用與拓展”新型教學模式進行的。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8
經過全組教師的共同努力,終于完成了一次較為滿意的的教學設計,并在萊州教研室組織的數學優質課評選中進行執教。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異常高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看著學生們那學習干勁,我深深的感覺到數學課堂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是多么的重要。現結合這節課的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在新課導入環節,我采用了學生喜歡的跑步比賽的游戲活動導入新課,由于比賽規則中,跑的圈不同,引起了學生的'不滿,學生在矛盾沖突中明白“圈是有長有短的”,為后面理解周長的含義做好了鋪墊。這一比賽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他們的學習興趣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很是活躍,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二、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
本節課,我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一點點的進行學習,首先讓學生在跑步比賽的過程中理解:“一圈”必須要“首尾相接”,在充分的感性認識以后,告訴學生“一圈”就是“一周”,之后,又讓學生用手指跑桌面、書封面的一周,并且在跑的過程中告訴學生,必須要沿著邊線才行,在學生大量的練習之后,教師引出“圖形的周長”的含義。最后又通過練習讓學生來鞏固理解圖形的周長。思路清晰,通過這20分鐘的學習,學生建立了清楚的周長模型。深刻的理解周長就是一個曲線的長度,為以后相關知識的學習打好了扎實的基礎。
三、學生在體驗活動的過程中快樂學習
從這節課的開始到結束,學生一直處于一種興奮狀態,相對于聽別人的說教,親身參與活動而形成的體驗是刻骨銘心的,終身難忘的。所以,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體驗學習,感受圖形的周長就是沿著邊線一周的長度,進而讓學生明白周長是一個長度,而不是別的。這節課上,學生的參與度是極高的,我也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的目標。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信這節課一定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學習著知識,這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9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基礎上,在學習了圓的初步認識,知道圓心、半徑、直徑及圓的特性的基礎上,進而學習圓的周長的。
本課的重點是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難點是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推導過程,主要是圓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導。
本節課學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促進他們的學習方法的養成,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其主要為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分工,學會分享。
本節課我盡量采取情境教學,為學生創設一個樂學、易學、好學的課堂氛圍;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積極的參與其中,自主學習,作為課堂上真正的學習主人;盡量授之于學習方法,讓他們在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不斷的.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變的會寫、會做、會思考;正確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表現,調動學生于一個較高的學習狀態中;采用小結、應用等基本教學環節,使學生掌握圓的周長的相關知識,以達到預期的課堂目標;進行中國古代數學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及學習熱情。
本節課靈活性較強,希望看到學生的不同閃光點,看到他們的創新火花,看到他們快樂學習的笑臉。
本著這樣的教學設計與意圖來完成小學高年級《圓的周長》這節課的教學工作,課后我感覺:
1、教學環節不是很流暢
2、不能很好地與學生進行配合
3、不能很好的設計最細化的問題,問題較為粗略,學生答題有理解上的困難。回答很是不積極。這是我這節課的失敗的關鍵所在。
4、設計的內容有點過多
5、沒有更多的流暢的教學語言,激勵性的話語較少,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的調動。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盡可能的克服這些缺點,不斷充實自己,精心設計每一個教案,努力上好每一節課。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0
學習內容: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基礎上,在學習了圓的初步認識,知道圓心、半徑、直徑及圓的特性的基礎上,進而學習圓的周長的。
學習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難點是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推導過程,主要是圓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導。
學習方法:
1.本節課學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促進他們的學習方法的養成,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其主要為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分工,學會分享。
2.本節課我盡量采取情境教學,為學生創設一個樂學、易學、好學的課堂氛圍;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積極的參與其中,自主學習,作為課堂上真正的學習主人;盡量授之于學習方法,讓他們在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不斷的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變的會寫、會做、會思考;正確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表現,調動學生于一個較高的學習狀態中;采用小結、應用等基本教學環節,使學生掌握圓的周長的相關知識,以達到預期的課堂目標;進行中國古代數學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及學習熱情。
3.本節課靈活性較強,希望看到學生的不同閃光點,看到他們的創新火花,看到他們快樂學習的笑臉。
教學總結:
本著這樣的教學設計與意圖來完成小學高年級《圓的周長》這節課的教學工作,課后,感覺——一個字“差”,三個字“真的差”。
1.一差:不能很好的適應新的教學環境。第一次帶著話筒上課,我與它的配合太不默契了。低頭聲大,抬頭(我的博客:(月光拇指))聲小,占據了我的一些大腦空間;我的教學設計與多媒體聯系密切,因為鍵盤鼠標放置在一個角落,每次使用得提前占用一些時間,教學環節不流暢;學生與聽課教師的層面不能一眼看到,使我不能及時觀察到教師的表情,不能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2.二差:不能很好的與學生進行配合。陌生的學生,盡管短暫的了解,但是還是知之甚少。就拿這個來說吧:看大屏幕,自讀小故事。學生卻大聲齊讀開來,一個可以由學生自己感悟的知識,自讀就可以了,聽到學生的聲音,我又不好意思打斷他們,只能任由他們讀下去。
3.三差:不能很好的'設計最細化的問題。問題較為粗略,學生答題有理解上的困難。回答很是不積極。這是我這節課的失敗的關鍵所在。
4.四差:學生的活動交流自主合作學習沒有很好的體現。盡管我用了大部分時間,讓學生去合作交流,最終得到本課的重點知識,但經過學生的活動,為了節省時間,我代替他們把活動的結果利用計算機這一媒體展示出來,我想,這是錯的。不過,孩子們(我的博客:(月光拇指))真的,沒有發現,我的設計只能落空。最后不得不自已代替學生得出新學的知識。
5.五差:自己多年的山村教學,已經把自己的語言,神態包裹的嚴嚴實實。沒有更多的流暢的教學語言,沒有激勵的話語。自己的言行,會犯下些許的小錯誤。
不想再多說什么,只想默默的思考。為什么自己的精心設計卻沒有在學生身上閃現?還是因為自己的設計根本不夠精心?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1
這節課在教學一開始為了使學生能利用知識遷移規律總結出圓的周長的概念,在探究新知前,我設計了復習題,利用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概念,歸納總結出圓的周長,接著我設計了這樣的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測量你手中圓的周長呢?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思考的情況下總結出圓的兩種方法(繩測法和滾動法),接著引出圓形跑道,如何測量它的周長,從而引導學生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并通過小組合作,觀察發現,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引出并介紹圓周率,及祖沖之。最后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通過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整節課下來,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的.,整個教學過程流暢,師生有很好的互動,突出教學重難點,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時間太少,動手操作的時間不夠,對圓周率π的介紹只停留在書本表面,沒有更深入的挖掘。今后應該注意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2
就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的數學知識的過程。因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學生是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的意義。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幾十個有差異的.學生的思維。
通過學生動手"做數學",使他們親身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獨立探究的目的,不僅在于獲得數學知識,更在于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再完美的模仿畢竟是模仿,有缺損的創造畢竟是創造,要創造要發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畢竟是在前進在發展,路是人走出來的”。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3
巧妙設計,激起學生猜想及探究欲望。
以往教學圓的周長公式推導時,學生們往往是依據教師的指令完成測量圓周長與直徑的任務,并按教材要求計算它們的比值。可為什么要測量它們的長度并計算其比值呢?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是盲目的,操作是被動的。在學習借鑒了北師大相關教材后,發現用與圓直徑等長的正方形導入很有新意。今天的教學改用問題情境導入,有效解決了上述問題,教學效果十分理想。分析其優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問題情境激發認知沖突。“這個比賽公平嗎?”一下子就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快速將問題聚焦于正方形與圓周長的比較上。這樣的情境創設高質且高效。
(2)讓學生插上的猜想的翅膀。在比較兩個圖形周長大小時,學生很快又將其深化為正方形周長與邊長比值與圓形周長與直徑比值大小的比較。因為,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而此圖中,正方形的邊長就是圓的直徑,那么圓的周長又會是直徑的多少倍呢?孩子們結合圖形合理猜想——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左右。當追問為什么時,他們答到“我們以前曾經學過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里正方形的`一個角相當于三角形的兩條邊,而圓形的那一段曲線近似于三角形的第三條邊,所以我猜想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應該比4倍小,估計在3倍左右。”當然,在校外培過優的學生則自豪地叫嚷出3.14倍。這種情況無法回避,也無需回避。因為,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已主動想探求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3)驗證培養嚴謹科學態度。實踐結果是否和大家猜想或培優中學習到的結果一致呢,這必須經過驗證。這時的動手操作,學生是懷著一顆好奇的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測量及計算之中,與以前的聽令行事是完全不同的。當有的小組同學發現測量計算結果與3.14有出入時,還舉手質疑,看來這樣的驗證活動是有效的,真實的。學生在驗證過程中,也培養起事實求是的嚴謹科學態度。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4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探索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授予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研究的構建活動。也就是說,學生學習數學并非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數學學習過程的實質上是學生主體富有思考性的探索過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我一直“不放心”。如在教學《圓的周長》的教學時,學生的精彩的課堂表現才讓我覺得我對學生的擔心是多余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的是讓學生動動手探索新知識;在實驗中去發現規律、驗證規律,找到求圓的周長的方法。我覺的目標實現了。
教學片斷如下:
測量圓的周長。師:同學們請用直尺量出圓的周長。
生:(動手量,發現)不能量。
師:為什么?說出你的理由。
生:直尺是直的,而圓是曲線的。
師:那就沒辦法知道圓的周長了嗎?現在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學具,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如何求圓的周長。
(每個小組分別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學具開始了積極地小組活動,對于學生的問題給予指導)
小組匯報:
組1:我們組測量的是膠帶的周長,我們用繩子繞膠帶圓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測出繩子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組2:我們將圓放在直尺的零刻度上滾動一周記下最后的刻度就算出了圓的'周長。
組3:我們組測的是圓形紙片的周長,用這根線繞它一周,然后展開測量線的長度即可。
組4:拿的圓形鐵絲的周長,只要把它展開就能測出周長。
師:同學們通過合作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同學們在聽小組匯報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大家的辦法中是否有相似之處?
生1:大家在測量的時候都沒有直接測量圓的周長,都是把圓轉化成了線段來量。
生2:老師我發現都是把圓這個曲線圖形變成直線圖形來求。
生3:我把他的這種方法叫“變曲線為直線”!
師:同意嗎?
師:那我們就把這種方法叫“化曲為直”,可以嗎?
生:(同意)
(我拿一根繩子拴著一枝粉筆在講桌上,將它旋轉幾周,指出物體旋轉的軌跡是一個圓,)
師:你能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
生:(不能)(我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
師:你還能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它的周長嗎?
生:(不能)
我指出:化曲為直在測量圓的周長時存在一定局限性,(即:繩測法和滾圓法)。必須要尋找一種普遍的方法來計算圓周長的方法。應該用什么方法呢?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猜一猜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與小組的同學進行再次的研究。通過實驗驗證得到了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找到原的周長和直徑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這個固定不變的數就是圓周率。所以圓的周長應當怎么計算呢?學生很快就知道如何計算圓的周長了。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反復強調:“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如果學習者不進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的理解,更談不上靈活應用了”。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本節知識的特點和學生實際,制定教學目標,這樣教師要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去引導和幫助,在知識點的關鍵處時應不斷設置思維障礙,不斷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在學生現有的知識范圍內,讓學生去跳起來摘果子,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教師還要信任學生,要相信學生能行,鼓勵學生相信自己行,使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成為最活躍的、最出色的一員。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5
《圓的周長》第二課時的教學是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經掌握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重點就是學習已知圓的周長求直徑的實際問題。為了突破這一難點,課始首先對舊知識進行了復習,進而呈現本節課學習的新知識。
(問題呈現后,我首先引導學生根據圓的`周長公式列方程解答。選擇列方程解答這樣的問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思路比較順暢。由于已經圓的周長,所以學生很自然就會想到圓的周長公式,列方程的思路順理成章。二是有利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相互聯系,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慮到有的學生還會想到其他不同的解決方法,我詢問學生“你還能怎樣求出花壇的直徑”,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很多學生能夠不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而是直接根據除法的意義,直接用除法求出直徑,學生也體會到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課堂中的習題,我采用“試一試”,這一題是類似于例題的一個題目,是根據圓的周長求半徑的實際問題,通過嘗試練習,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于相關計算方法的理解。
鞏固練習部分,采用課本“練一練”,這一題型全部是根據周長求各圓的直徑。在計算時首先要求學生先估計圓的直徑是多少,再根據圓的周長求出它的直徑或半徑,這樣有利于學生通過估計把我計算結果的合理性。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08-30
數學圓的周長教學反思09-30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03-07
數學《圓的周長》的教學反思06-21
數學《圓的周長》教學反思01-03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04-10
數學圓的周長教學反思09-30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08-06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