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光合作用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1
《能量來源——光與光合作用》是高一新課改人教版第一模塊《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第四節的第一課時的內容。這節課按照最初設計思路順利地完成了,我的自我感覺還不錯,但組織聽課老師一評課,才發現自以為滿意的課,還是有很多不足和可以改進的地方。 新課改提倡“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如何貫徹這一理念,是我們一線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這節課我是從“綠葉中的色素提取和分離”這一探究實驗中引出的,所以在設計這節課時,很好地利用了這一實驗,但考慮到一節課只做這一個實驗,時間有富裕,而且不能充分利用實驗結果引入新課,使課程內容豐滿,另外考慮到在實驗室上課要強調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可能會占據絕大多數板書,后續新課又不能就在實驗室上,再次不利于聽課老師就坐,因而將實驗挪到教室里,一方面利于聽課老師就坐,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多媒體,利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教學中首先想把新課程理念貫穿進課堂,再次利用實驗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另外用多媒體輔助,增加教學直觀性。
教學過程:
1.教學中開始用板書給出幾組數據,引發學生的興趣,引入主題,講述新課。
2.探究實驗先給學生強調注意事項,再組織學生實驗。
3.實驗結果推出新知識,結合學生已有知識進行光合作用結構的教學。
教學中可以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和接受能力,教學環節完整,時間緊湊、合理,能著意把新課程理念貫穿進課堂,利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這是這節課的優點,但聽課老師提出的一些意見,卻讓我意識到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和可以改進的地方,也引發了我的反思。
1.教學中對實驗過程中的嚴密性和規范性考慮不足;
(1)教師在藥品發放過程中,應交給學生代勞,教師做好指導就行了。
(2)二氧化硅和碳酸鈣的添加量應減少,以免影響實驗。
(3)植物葉片類型多,應給不同的實驗組發放不同綠葉來形成對照。
(4)葉片的量要保證足夠,且葉片需用剪刀剪碎,而不是用手撕。
(5)濾液細線的改進畫法很好,但要給學生強調注意事項,并給學生做相應的指導。
(6)層析時要指導學生如何水平放濾紙條,并加蓋。濾紙條可設置剪去兩角和不剪角的做對照.
(7)實驗結束后要給學生強調盡快洗手,避免有害藥物損害學生健康。
(8)實驗結束后,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對實驗中碰到的問題進行討論,明確實驗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真正達到實驗鍛煉學生能力的目的。
2.教學中語言不能太過于簡潔,精煉,重點知識應該多強調幾遍,便于學生識記并理解;
3.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反應,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多樣化,不能新教材走老路,如何真正貫徹新課改理念,還有很多要探索,實踐,改進,總結的`路要走;
4.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鼓勵學生質疑并發表自己的見解;真正讓學生動起來,把課堂還給學生;
5.教學中要真正發揮教師"導"的作用,有些問題可以有意識地留給學生自己解決,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6.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手段,要注意制作時動畫設計不要花樣太多,以免轉移學生的注意力。
通過這節課,讓我深深體會到新課改的確對我們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課上出新意,真正體現新課改理念,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觀念的轉變總是一件痛苦且很難短時間就做到的事情,但必須要有轉變的意識。觀念‘理念作先導,才能指導我們正確把握新課改的基本要求,設計并實施教學。如何在規定課時內完成模塊教學;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如何最大限度發揮教師“導”的作用;如何讓探究深入并取得實效;如何讓學生動起來;如何改進
并選擇好教學方法......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新課改沒有固定的模式,教無定法在這一輪新課改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次對外交流課也為我們向兄弟學校的老師交流經驗搭建了一個平臺,也使我們授課老師獲得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今后還需多向同仁學習`取經,幫助自己在教學上有更多借鑒的經驗,使自己的教學更趨完美,真正成為新課改的踐行者和領軍者.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2
一、我是怎樣設計這堂課的?
學生對光合作用已有初步的學習,在此基礎上學習本節課,難度較小,但也不能就光合作用講光合作用,我是站在人與綠色植物的關系的角度來上“光合作用”這堂課的。所以我的課從綠色植物積累能量,從感受植物的偉大開始,到激發學生要保護綠色植物,熱愛大自然結束。把人文教育的內容滲透進去,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我是采用怎樣的教學法來完成這堂課的?
《光合作用》是一堂較典型的讓學生學習周圍自然現象的`以知識為主的課。按照傳統的方式,以知識為主的學習是以接受式學習為主的。但新課程標準解讀中說:“探究式的學習不一定是發現式的,接受式學習也可以是探究式的。目前我們大力提倡探究式學習,并非大力倡導發現式學習。應該說,接受式探究或稱主動接受式學習應成為目前倡導探究式學習的重點之一。”簡單地說這堂課的教學策略是12個字:接受式探究,主動接受式學習。
三、讓學生主動去發展,順著學生的思路的發展去組織教學
當孩子們的研究方案在我們大人看來似乎有問題,而且確實有問題,沒事,孩子在發展中會糾正、會反思,他們的接受能力比我們強,當他們的閱讀報告出現偏差,沒事,就連海爾蒙他自己最后的結論也跟我們的學生一樣,他得出的結論是跟土壤沒關,而是從水中得來的。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以其寬容維護每一個小生命的尊嚴。孩子們面臨的人生道路還很長,他們擁有許多時間去發展自己。在這期間,教師的理解和寬容、欣賞和贊許,則是促進孩子們加速前進的動力所在。
四、重視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人們經過幾百年的不斷反復驗證得出來的,通過對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的學習,提醒并要求同學們帶著懷疑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結論、看待同學的結論、看待科學家的結論,不要輕易相信。并要學習科學家不畏艱難地精神,值得學生學習。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別綠色植物葉片的結構,說出各部分結構的主要功能。(重點)
2、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難點)
3、說明葉綠體是光合作有物場所。
4、舉例說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標:
1、練習徒手切片。
2、觀察葉片的結構,觀察綠葉細胞中的葉綠體。(重點)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難點:解釋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離不開光和葉綠體。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體的哪個器官中進行的呢?
回答:葉
提出問題:參天大樹拔地而起,枝繁葉茂;纖纖小草茁壯成長,生生不息。無論是參在大樹,還是纖纖小草,一般都具有葉,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片是葉的主要部分。葉片作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結構及其結構相適應的功能?
二、 引導學生進行試驗探究
[講述]:讓我們通過實驗觀察并認識葉片的結構。
[實驗]:葉片的結構。
[步驟]:(1)練習徒手切片,制作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標本。
(2)使用顯微鏡先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玻片,再觀察葉片的永久橫切片,根據《葉片結構》認識葉片各部分的.名稱,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組進行實驗,先制作并觀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觀察葉片結構的永久切片,對照書P36的“葉片立體結構模式圖”認識葉片各部分名稱。
[想一想]:
(1)葉片的背面與正面的綠色一樣深嗎?為什么?
(2)怎樣區分上表皮與下表皮?
(3)氣孔的開關受什么控制?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
(1)葉片正面顏色深,柵欄層細胞內含有較多的葉綠體。
(2)上表皮的氣孔少,下表皮較多;上表皮靠近柵欄層,下表皮靠近海綿層。
(3)氣孔的開關受保衛細胞控制。
[小結]:葉片的結構
表 皮——保護作用
氣 孔——葉片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
柵欄層——細胞排列緊密且整齊,細胞里含有較多的葉綠體
海綿層——細胞排列較疏松,細胞內含有較少的葉綠體。
葉 脈——具有輸導水、無機鹽和有機物及
[提問]:(1)葉片呈現綠色的原因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場所是什么?
(3)你是否能解釋葉為什么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講述]:葉片的葉肉細胞和保衛細胞中含有葉綠體,葉綠體中又含有綠色的葉綠素。葉綠素能吸收光能,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因此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觀察]:讓我們動手親自觀察綠葉細胞中的葉綠體。
[指導]:學生2人一組,用鑷子取下天門冬植物的小枝,制作成玻片標本,放在顯微鏡下,注意細胞中的綠色部分。
[講述]:葉綠體中的葉綠素,是葉片呈現綠色的主要原因。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沒有葉綠體,綠色植物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講解]: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好,其實植物葉綠體中含有的色素即葉綠體色素一般由葉綠素a、b,葉黃素,胡蘿卜素組成,表現出綠色、藍綠色、橙色、黃色。
[提問]: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是不是都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小結]: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講述]: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也需要光。只有在一定強度的光照下,植物才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
[出示]:在光下和黑暗處培養的小麥苗。
[提問]:你知道兩盆小麥苗的葉色為什么不同嗎?
[講述]:葉綠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在生產實踐中,可以利用“葉綠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原理生產韭黃。
三、課堂總結:
教學反思
本節課著眼于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注意開發學生的智慧和潛能,通過讓學生動手實驗、仔細觀察、探究分析,在自主獲得新知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本節通過激發興趣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熱烈討論;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實驗,動手動腦,既分工又合作;結果展示討論的過程就是交流質疑的過程;結合實際事物進行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STS教學理念。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節以實驗為主的課,也是七年級生物最難教的一堂課之一,因為這個實驗是著名科學家做的實驗,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教師不便于演示實驗,學生也不能親自動手做實驗。怎樣上好這堂課呢?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不能簡單地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教”實驗,讓學生“學”實驗,而應利用這個實驗訓練學生設計實驗的技能。以本節課的實驗為依托,以實驗設計中的問題為突破口,實施本節教學。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對每個實驗步驟中包含的科學原理和方法進行思考,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地位,思維活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對前人做過的實驗,學生經過探究,能從中發現問題,并能很好地把握實驗要點。但教學過程中也出現設計的問題有的過于簡單化,學生不用深入思考即可得到答案,這樣的設疑沒有起到調動思維的作用,有的`難度又過大,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得提問沒有能層層遞進,出現了“脫鉤”現象。以后在設計問題上要注意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有一定的深度廣度,讓學生思維真正動起來。
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借助于精良的課件進行教學,轉變了滿堂灌輸和機械訓練的教學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從學生掌握的情況來看還是不錯的。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5
自我反思《植物光合作用的實質》一節,安排在七年級進行教學,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鑒于他們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還是能順利完成教學內容。對此,我根據本節知識點多的特點,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獲得自身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同時光合作用,還有凈化空氣的作用;因此,光合作用不僅僅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對生物界的其他生物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廣闊浩瀚的生物圈中,綠色植物生產的有機物,不僅能滿足自身生長的需要,而且是所有動物和人的最終食物來源,形形色色的生命依靠綠色植物而生生不息。那么,綠色植物是如何產生有機物的?通過本節的教學應使學生通過探究實驗認識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和產物。
本節課力求通過富有吸引力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以達到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主要突出了兩點:
一是通過探究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組織學生課前自己設計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方案,自己選擇實驗材料,通過實施實驗方案,對比實驗結果,分析實驗現象,可以訓練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尋找實驗過程中需要弄清的不懂問題,并且課前自己查找資料解決問題,可以訓練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通過教學過程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學生進一步增強了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很容易使學生樹立起保護環境必須要“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的社會責任感。
教師處理教材時不能過于死板,要考慮本校學生實際而有所創新,使得學生理解起來較為輕松才行。時間不要太緊,不要使得教學內容只停留在淺層次而無法深入,無法培養學生舉一返三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學生的對光合作用都不陌生,在生活中都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對于光合作用的工作原理以及特點還非常陌生。在課上學生對于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通過形象的教學,學生都能夠很好的了解,但是對于光合作用的工作原理,由于知識有些抽象,學生理解起來遇到了一點困難,通過細致的講解,學生才對光合作用的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通過本節的教學,同學們有了很大的收獲,掌握了許多新知識,能夠解釋許多生物學現象。我也感到課上得很成功,但通過教學,我也有一些反思:
(一)在同學們的小組合作學習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的時候怎樣選好合作學習的切入點,什么內容、哪個環節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怎樣的分工最為合理,怎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對于班額大,人數多的'情況怎么才能保證學習的實效等等,都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
(二)在實驗課教學中,雖然我們十分重視“動手”的訓練,但由于教學進度等原因,有時也只限于教學生學會教材中給定的一種方法,或者驗證一個已知的事實。這樣一堂實驗課下來,學生只是把前人做過的實驗比葫蘆畫瓢地重復一遍,收效甚微。這種模式顯然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
(三)我們農村初中在新課程實施中面臨著硬件“跟不上”的現象,教學儀器陳舊、缺乏與老化,無法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教師無法進行必要的演示實驗,學生無法動手實驗研究和探索。再加上課堂實驗又受時間、空間、人數、器材等的限制,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機會大為減少,學生的創新意識難以培養,主動探究能力也沒有得到有效提高。這將是我們有待進一步需要改進和解決的為題。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6
1、“光合作用”教學設計體現了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強化“提出目標—à提供可供選擇的實驗材料—à學生設計實驗—à實驗結果分析—à結論”的訓練: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技巧;注重相關學科間的知識聯系;親自體驗科學思維方式、態度;提高了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
2、教學設計中“學生自學—à學生設計實驗—à學生觀察CAI演示的光合作用過程—à伴CAI學生分步討論具體過程—à學生對比光、暗反應的區別與聯系—à總結”,學生在認知過程中輔之以CAI宏觀地再現葉綠體的亞顯微結構,動靜結合地描述全過程,學生對知識掌握準確、記憶清晰、理解深刻、分析透徹。
3、整個教學過程實現了五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講授者—à指導者
(2)學生地位的轉變:被動的接受者—à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
(3)媒體作用的'轉變:演示工具—à學生的認知工具
(4)教學過程的轉變:設疑、分析、講授—à學生發現、探索、構建知識、培養能力
(5)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師講授式—à自主型與探究型的結合
這五大轉變努力讓學生參與概念和原理的建立過程、生物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及生物問題的解決過程,充分體現了過程性、主體性、發展性的教學思想。
4.學生閱讀課文、文中彩圖,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問題效果好。如光合作用發現過程等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比單純教師講效果好、課堂氣氛熱烈、同學情緒高漲。
5.不足之處:課件的交互性不夠,如能設計出提供基本素材,而學生能自由設計實驗,效果一定會更好。<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7
本節課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由于容量比較大,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科學家是如何帶著問題進行實驗的”,嘗試指出實驗的基本方法,從而幫助學生理解。
回顧教學過程反思如下:本節內容的實驗書上都有簡單介紹,但就因為太簡單學生很多都看不明白,這時候需要老師講實驗的過程展示出來才能幫助學生理解,因為上課前的準備很重要,可以將各個實驗展示在課件上,供學生觀察、理解。比較重要的`實驗是薩克斯、魯賓和卡門、恩吉爾曼的實驗。薩克斯的實驗雖然62頁講解簡單,但是78頁給出了詳細的步驟,詳細描述每個步驟,注意每個步驟的原因如為什么要對植物進行饑餓處理,為什么要脫色處理,用什么來脫色等。魯賓和卡門的實驗,是尤其重要的實驗,能夠證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是來著水而不是二氧化碳,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法,學會在反應式中標示去想幫助理解。
由于沒有去實驗室做實驗,而是全部老師講解的方式,學生對實驗知識的理解還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候相關的習題練習幫助理解是很重要的,學案上的最后一題銀邊天竺葵的實驗能夠很好的詮釋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和葉綠體這兩個條件,同時還能鞏固上節課對照實驗里控制單一變量的相關內容。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8
生物本是一門實驗型學科,對學生應該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但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受到外界種種壓力的約束,造成對課本重點難點的死記硬背。針對這一教學現象,本節課響應新課改精神,采用學生合作探究方式以及教師輔以講解的教學模式,使生物課生動形象,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穿插課外的相關知識點,以做到整節課學生注意力集中。下面就本節課反思如下:
1、導入新課時用生活中最常見的蘋果為例,能吸引全部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導學生學習光合作用發現的過程,在學生頭腦中建立每一項偉大的'發現都和各位科學家的不懈努力分不開,培養學生關于質疑和探索的科學精神。
2、本節課采用學生合作探究式學習策略,既鍛煉了學生合作學習、交流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質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由于攝像機的原因,學生在課堂前半部分放不開,很拘謹,課堂上中后期學生才開始放開去熱烈討論,回答問題等。
總之,這節課設計初衷已經實現。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多的重視新課的導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嘛,在課堂過程中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維持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9
本節課所學知識包括: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和光合作用的過程兩部分內容,關于光合作用考察的內容,不僅僅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更多以實驗設計、主觀題的形式考察,難度大、所占比例也比較大。如何有效的將知識點講清,是擺在生物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點,光合作用分三節內容講述
1、基礎知識是關鍵,給學生一定時間記憶相關的基礎知識點,仔細講解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光合作用的過程是基礎,是考試的依據,學生必須牢固掌握,分析學生版圖時,關于光合作用過程、光反應與暗反應的區別和聯系、光照和二氧化碳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卡爾文循環等基礎知識點。
2、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英格豪斯等實驗詳細講解,重點分析薩克斯的實驗,此實驗是考察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破此知識點,先讓學生看書總結實驗步驟,并要求學生說出每個步驟設計的目的,經過師生互動,總結出此類實驗設計的一般步驟。接著,讓學生探究光合作用需要CO2、光合作用產生O2等實驗。
3、針對展示的'兩個學習目標,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完成學案上的相應習題,以便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以上是我光合作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結合高考考試說明,生物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注重能力的培養。以下是我個人對本節課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確立學習目標,以“標”貫穿一節課始終
課前黑板的板書寫出本節課要解決的學習目標,內容引入后,讓學生明白:本節課要解決哪些知識點!讓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一節課內容結束后,總結并檢測目標達成情況。
二、教學中“學生主體、老師主導”的自主式學習
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 ,并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老師在教學中起到主導作用。本節課學的內容中,學生解決基礎知識內容,習題講解課我的作用是,引導他們去思考、如何解決常見題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此外,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光合作用需要CO2、光合作用產生O2等,培養學生探究實驗、設計實驗的能力。
三、講與練有機結合
本節課,學了兩大知識點,每一知識點學完后,及時鞏固練習,做到講與練有機結合,以便于學生更好掌握知識點。在作業的設計上,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依照不同學生的需求,盡量留一些簡單基礎的題目,保證學生打好基礎,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回顧,這樣可以給教師創造性地教和學生創造性學留有充分的空間。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學生反應老師語速偏快。知識點分析時,仍未做到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分析,學生主體性仍未充分體現,語氣語調過于平淡,變化起伏不是很大,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師的熱情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影響教學效果。今后教學中需要不斷改進。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10
一、教學內容(重、難點)
本節課的內容是光合作用過程,其中重點是學生能理解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暗反應的過程,比較光反應和暗反應,概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和總反應式。難點是光反應、暗反應的過程及兩者的關系。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能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一些自然因素如何影響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提出如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的措施。
二、理論依據
高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已達到較高水平,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還處于發展時期,在這種時期,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思想很強,在本課教學設計中,可以根據學生的這種情況,努力發掘教材巧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分析。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遵循理論聯系實踐的思想,多聯系生活、生產中的各種情況,引到學生探究、分析并能根據所學知識提出相應的措施,進而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設計思路
利用學生已知的初中知識光合作用、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為基礎,借助多媒體的展示,通過學生的回憶和復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大量的學生活動,總結光合作用的過程;通過多設疑、多提問、多討論、多分析、多探究,把難點一一剖析成若干個簡單問題,培養學生以發散、求新、求異思維為主的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主體意識及探究精神;通過多媒體的功能將學習的知識總結連貫起來。
四、達成效果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以理解了光合作用的過程,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方式下,一一突破重、難點,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的思維開闊,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多媒體的使用,生活、生產的聯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五、完善之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有一些問題應進一步完善,如:課件的制作還需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處理好細節問題;板書應合理化、明了化、科學化;教學語言應能言簡意賅,多讓學生說,多與學生多交流,吸取學生的創新之處;把握好教學時間,最好留三至五分鐘讓學生自主回顧本節課內容,充分消化。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11
1、“光合作用”教學設計體現了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強化“提出目標—à提供可供選擇的實驗材料—à學生設計實驗—à實驗結果分析—à結論”的訓練: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技巧;注重相關學科間的知識聯系;親自體驗科學思維方式、態度;提高了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
2、教學設計中“學生自學—à學生設計實驗—à學生觀察CAI演示的光合作用過程—à伴CAI學生分步討論具體過程—à學生對比光、暗反應的`區別與聯系—à總結”,學生在認知過程中輔之以CAI宏觀地再現葉綠體的亞顯微結構,動靜結合地描述全過程,學生對知識掌握準確、記憶清晰、理解深刻、分析透徹。
3、整個教學過程實現了五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講授者—à指導者
(2)學生地位的轉變:被動的接受者—à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
(3)媒體作用的轉變:演示工具—à學生的認知工具
(4)教學過程的轉變:設疑、分析、講授—à學生發現、探索、構建知識、培養能力
(5)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師講授式—à自主型與探究型的結合
這五大轉變努力讓學生參與概念和原理的建立過程、生物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及生物問題的解決過程,充分體現了過程性、主體性、發展性的教學思想。
4。學生閱讀課文、文中彩圖,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問題效果好。如光合作用發現過程等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比單純教師講效果好、課堂氣氛熱烈、同學情緒高漲。
5。不足之處:課件的交互性不夠,如能設計出提供基本素材,而學生能自由設計實驗,效果一定會更好。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12
在廣闊浩瀚的生物圈中,綠色植物生產的有機物,不僅能滿足自身生長的需要,而且是所有動物和人的最終食物來源,形形色色的生命依靠綠色植物而生生不息。那么,綠色植物是如何產生有機物的?通過本節的教學應使學生通過探究實驗認識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和產物。光合作用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如何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掌握光合作用呢?教材安排了兩個探究實驗:“探究陽光與有機物的關系”與“探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第一個實驗重在組織學生完成實驗后觀察并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第二個實驗重在促使學生通過探究發展學生的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兩個實驗完成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本校七年級班級人數多,實驗材料少,實驗時間長。因此,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的:課前制作了多媒體課件,通過視頻展示這兩個實驗過程,設置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再通過教師的講述,雖然大部分學生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及其產物,但只是在知識層面有所發展,其他的就談不上了。經過課后深刻的反思,我認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①課前準備工作是由教師完成的,學生沒有參與進來,雖然我知道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這部分知識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為了上好這節課,我進行了認真、充分的準備,對于七年級學生較難理解的知識,根據七年級學生的思維及心理特點來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加以展示,但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還是很被動的,他們只限于上課認真聽講、認真考慮老師提出的問題,雖然學到了知識,但這是一種封閉的教學,學生主動地去體驗知識、發現知識的過程很少。②教師處理教材過于死板,沒有考慮本校學生實際而有所創新,使得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③時間太緊使得教學內容只停留在淺層次而無法深入,無法培養學生舉一返三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13
這堂課主要是學生自主學習內容,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因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學生能夠積極回答問題,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學生學得主動,思維活躍,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掌握一定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通過生活的生物現象創設問題情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學會進行知識的回顧,一起復習植物光合作用的反應式,進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動力等相關知識,因為這是學生有前置知識,具備了生物知識,而在本節學習時要進行對比學習,即“最近發展區”,了解學生已具備的知識,本節課需要學習的新知識,讓生物知識前后聯系在一起,不是單一的知識體系的觀點;然后提出學習目標,實驗為出發點,種子的.萌發需要氧氣,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作用釋放能量三個實驗。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通過探究實驗,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以達到新課標要求,主要突出了探究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但七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自己的特點,獨立完成探究實驗比較困難,并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義把知識應用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本課采用電化教學手段,運用大量的圖文、視頻資料,內容豐富詳實、形象生動。課件界面美觀友好、交互性強,利于教師操作。
學生在回顧光合作用發現過程的幾個經典實驗中,通過探究性的學習,廣泛地參與,促進了光合作用從宏觀到微觀再到分子水平上的概念建構,促進了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等領域上的發展,特別是結合生物學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由于本節課內容較多,教師在主導這節課的過程中要注意靈活把握課堂的節奏,以便更好地完成本課教學目標。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14
光合作用一直是生物里面的一個難點,以前覺得很難相信,現在好像有點體會,逢卷必考的知識點,感覺再上一次的話,我可能不會再按以前的方法,當然有些也值得保留。
光合作用的切入點:作為養活這個地球的大功臣,其實我覺得首先應該讓學生感謝植物,感謝地球上因為有了植物,才使得呈現在我們面前的自然界生機盎然,所以更想下次有機會,把盆栽搬到教室里,去講光合作用。這時順便寫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初中已有接觸),讓他們體會到光合作用能把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而人類只能消化有機物,不能利用無機物。
然后開始講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進行的場所為葉綠體,葉片是植物的一個器官一個組織,由細胞構成,葉片里的細胞不是都一樣的(介紹下),只有含葉綠體的細胞才能進行光合作用。然后一起回顧一下細胞內的葉綠體的結構(圖片展示) 繼續講光反應,碳反應。從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來看,參與者有水和二氧化碳,那整個反應又是怎么進行的呢?首先看水怎么反應的.,介紹水的光解。水光解產生氧氣的同時還能產生還原氫,這樣光能便轉換成ATP和NADPH中活躍的化學能。總結一下就是光反應產生氧氣,轉換能量(光能→化學能)。場所在類囊體薄膜。問題:形成ATP的材料哪里來?(基質里的ADP轉移到類囊體膜上形成ATP)?二氧化碳又去哪里反應呢?
接下來講碳反應,場所在葉綠體基質,碳反應的核心是卡爾文循環,總結暗反應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有一些問題應進一步完善,如:課件的制作還需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處理好細節問題;板書應合理化、明了化、科學化;教學語言應能言簡意賅,多讓學生說,多與學生多交流,吸取學生的創新之處;把握好教學時間,每節課最好能留十分鐘讓學生自主回顧本節課內容,充分消化。練習做得不太夠,要加強練習的訓練和講解,讓學生通過練習來鞏固所學的知識點。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15
綠色植物生產的有機物,不僅能滿足自身生長的需要,而且是所有動物和人的最終食物來源。那么,綠色植物是如何產生有機物的?光合作用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如何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掌握光合作用呢?這就是這節課中要解決的主要的問題!
這節課內容比較多,所以我分三課時上的,第二課時講的`內容是光合作用的過程。主要內容是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并這兩個階段的比較。最終還有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比較。光合作用的過程說起來很簡單,可是學生很難掌握的內容,是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上這節課時組織了兩個活動,先讓學生上黑板填圖(這過程學生沒分組,自由的舉手上臺,填圖)。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填表格(課前準備好表格,上課時給每組發一份,讓學生組內討論,填寫,然后教師分別顯示兩個表格,點名,讓學生回答)。通過上這節課我發現,上這種學生難懂的知識點是時候,我們可以組織跟這次一樣的課堂活動,雖然不是很有趣,可是這樣做一邊可以面對全體學生,避免只給幾個人上課,其他人做自己的事的現象,另一邊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對其他幾個班上過過這節課,可是沒能安排活動,結果只有學習好點的學生聽,其他學生覺得難,根本就沒嘗試聽一下。
這方面我必須謝丁老師,因為他多次的,耐心的指導,我在設計課堂活動,組織活動方面進步了很多。這節課雖然學生積極地思考,再通過教師的講述,大部分學生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及其產物,但只是在知識層面有所發展,其他的就談不上了。
經過課后深刻的反思,我認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①考慮老師提出的問題,雖然學到了知識,但這是一種封閉的教學,學生主動地去體驗知識、發現知識的過程很少。
②時間太緊使得教學內容只停留在淺層次而無法深入,沒做課后題,無法培養學生舉一返三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06-10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02-17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06-12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450字02-08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精選5篇)03-08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精選5篇)06-10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的教學反思07-03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通用6篇)06-19
《光合作用》教學反思(通用18篇)10-26
《光合作用的發的發現過程》教學反思范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