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課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課程教學反思1
初中化學由于學科特點,要用上按課程標準編制的教材,而新的形勢要求初中化學教師在現行初中化學教材教學中必須滲透新課程理念。為此,我們這些初中化學教師不得不思考:現行初中化學教材在教學中,如何滲透新課程倡導的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能夠在新課程理念下,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自如地進行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具有深廣的意義和價值。
下面就現行初中化學教材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談一些體會和反思。
一、“初中化學探究學習”教學模式
“初中化學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分為5個階段:關注、參與;實驗、探究;解釋、推論;整合、精致;反思、評價。現以初中化學(全一冊)第五章第四節《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為例,說明“初中化學探究學習”教學模式:
1、提出問題。首先向同學們提出:如何在實驗室里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氣體?提示同學們可找出課本中所有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參考課本第五章第四節內容,探究課本中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方法。要求同學們寫出實驗方案、實驗過程、現象、結論及體會,每位同學都要參與其中,分工合作,用家中的小實驗室制取出二氧化碳氣體,下星期三各“科學小組”進行展示(班中共40位學生,根據住址自愿組成8個“科學小組”。
2、實驗探究。周末的兩天里,各科學小組都行動起來,我用電話摸底,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對較弱的小組,到現場輔導和鼓勵。
3、成果展示與交流,上課前要求各“科學小組”先把設計的實驗方案先交上來。
上課開始后,各小組開始展示其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一邊實驗一邊陳述探究的過程。八個小組實驗方案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小組有多種方案,實驗的用品更是五花八門,酒精燈有小藥瓶做的,有玻璃膠水瓶做的;反應容器卻用醫用吊瓶、各式各樣的玻璃食品罐;導氣管用水筆芯、圓珠筆芯、自行車氣門芯、細軟管代替;而橡皮塞只有這些具有原創力的、可愛的學生想得出:用橡皮擦、捏成小動物的橡皮泥、小木塊加橡皮筋代替。實驗過程中針筒、衣服架、風鉤、回形針、瓶蓋等,都成了同學們手中的實驗儀器,家里的醋、食用堿、裝修用剩的大理石、蠟燭、泡沫、雪餅中的干燥劑等成了同學們實驗用的藥品,他們的實驗櫥更是哪個國家實驗室也找不到的,用各種粘粘紙、彩筆畫裝扮得漂漂亮亮。
曾有一位科學院的院士說:能用最簡陋的實驗設備做出實驗來是最了不起的。我們的學生不正是用最簡陋的實驗設備做出實驗來的了不起的人嗎?而且有的實驗跟教材中的實驗原理完全不同,當然不一定更好,但都是他們通過查資料想出的,這不僅使他們理解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裝置和原理,而且回顧了實驗室制取氧氣、氫氣的裝置,還掌握了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
4、反思與評價。當一個“科學小組”展示完畢后,先由小組成員自我評價,后其他小組對展示小組進行評價,最后由教師對整個活動進行總結、反思,包括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態度情感的總體評價。
經過前期的準備,學生已完全具備進行科學探究學習的'思維能力,并對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態度情感的自我反思和評價能力。
二、體會
(一)學生探究的內容要視教學內容的價值性。本次課程改革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但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所有的內容都設計成探究性的。哪些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探究,哪些內容要教師給出相關信息或啟發講授,我的體會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識的價值,選擇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礎地位的、規律性的內容讓學生探究。因為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真正理解了這樣的知識,就等于掌握了化學知識的主干,形成了擴充和擴展自己知識結構的能力。
(二)幫助學生建立進行探究的條件。在學生剛開始學習化學時,盡量利用傳統的講授、提問、討論、實驗等方法引導學生探究,并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探究學習的方法,如把探究學習的5個基本階段印成小冊發給學生,讓學生具備進行科學探究學習的思維能力,幫助指導學生用家里的廢棄物、兒時玩的玩具和少量化學藥品建立小實驗室,以便為開展完全的科學探究學習做好準備。
(三)教師應當做探究“向導”。在學生探究階段,教師要融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巡視各小組的表現情況,及時給予必要的幫助和輔導,如有的小組只是在盲目地做實驗,沒有一定的計劃性和目的性,融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更為后面的整合、精致及今后的教學安排提供具體的學生情況。
三、有待反思的問題
雖然,“初中化學探究學習”在現行初中化學教材這棵“老樹”中“開出了新花”,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同時發現了一些其它問題有待解決:①如何讓學生在開始學習化學時,盡快具備進行科學探究學習的思維能力。②學生學習化學的日益深入,想探究的實驗越來越多,非課堂內做探究實驗,在沒有教師在場的情況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控制。③學生對探究學習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由于時間概念淡,易影響其它學科學習。引起家長的反對這一矛盾如何解決。相信,經過更全面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初中化學探究學習”會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教學反思2
一、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取決于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疑惑點,觀察學生學習的興趣、意志和情感,通過教學的巨大熱情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進行最優化教學,引導學生自覺地參加語言活動,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
首先,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媒體,組織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電腦及多功能投影儀來增強課堂的生動性、直觀性和趣味性。其次,積極開辟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唱英語歌,辦英語角,組織英語晚會,觀看英語電影,使學生感到英語是一種看得見、聽得著的實用語言,寓學于樂,創造一種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所有的同學都愿學敢說。勤學多問。這樣一來,同學們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學習的效果自然會好。
二、以教師為主導,發覺課堂教學潛力
新課改強調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僅有的四十五分鐘里,教師通過認真備課,積極創設情景,進行重點句型和語言目標的操練;或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然而有的時候,課堂上有些活動,由于時間的關系,練得少,也覺得這節課不是太成功;而且教材部分與我們學生的實際脫節,學生對材料不熟悉,甚至不懂,學生就無從說起,無法開口。這樣“以人為本”也就是失去了意義。“面向全體”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因此只有加快課堂訓練的節奏,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語言是有通過反復操練、實際運用才能達到掌握運用該語言的目的。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沒有量就談不上質。在45分鐘內,教師除用少量的時間進行精練的講解外,其余絕大部分時間要和學生一起進行緊張的大面積的聽說活動。一節課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思想中心興奮,培養學生的興趣,防止教室“死角”的出現。提高全體學生的聽課積極性和效率。通過快節奏、大密度并有梯度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嫻熟地掌握基本知識,至少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學生通過口語訓練,敢于開口說英語,口語就會越來越流利,口齒也會越來越清晰,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就逐步培養起來,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教學信息交流就可以通過口頭直接進行,從而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三、主導與主體有機結合,創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教學平臺
激發學習動機,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創造性,是新課改的中心思想之一。新課程改革的主體性原則要求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和處理信息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題作用,這與“應試教育”把學生當做被動的'受教育者,采取“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創新能力,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實施創新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著重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培養學生具有自我激勵、獨立獲取知識、自求發展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師要圍繞學生學會學習而教,使學生為學習而學習,我們要教會學生學習英語的全套本領,讓學生掌握如何提高英語綜合能力的途徑,幫助他們找到掌握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如何使用工具書、如何預習新課。如何進行歸納、鞏固和復習等,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授之于漁”,從而為進一步的深入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面對新課改,我們都是具體的實驗者和嘗試者。新課改使我深刻意識到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更要有耐心和愛心。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把教學與課改目標緊密結合。把感情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趣味帶進課堂,把鼓勵帶進課堂,做到精泛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并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和改進。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將與新課程共同成長,繼續研究新課改,進一步提高自己。積極主動地探索出一條自己的教學新路。
新課程教學反思3
本人任高一級歷史教學工作,經過三年的教學實踐,讓我對新課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學感觸。它是一次從教育理念到教學實踐的全面改革與創新,也是一次充滿智慧的挑戰。經過教學實踐,感到既有收獲的喜悅,又有許多問題與困惑。
一、收獲的喜悅
(1)以課程標準為依托,轉變課程理念,明確教學內容的目標性。
課程標準為教學依據的思想,凸顯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國家在歷史新課改中的政策與發展方向,體現了國家對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別于過去教學大綱時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和專業性,教師只有通過對課程標準的認真學習、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課程的內容標準、實施建議等內容的初衷,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教材,指導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從而進一步全面提高全體國民素質。新課改要求教師做課程的開發者,在“一綱多本”的時代,如何在課標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具體內容處理教材,是課改中教學創新的起始點。
在學習人教版教科書必修1第八單元第27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一課時,首先明確本課學習內容要點是:“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其次注意到“簡述”和“了解”這兩個不同能力層次目標要求,進而明確“簡述”的是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了解”的是“多極化趨勢”既“發展”又“曲折”的特點,最后根據上下節的課標內容,把本節的時段確定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開本節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學習探討。在處理簡述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時有主次、輕重之分的,歐共體、日本、中國是本課的重點,不結盟運動則相對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講的;而簡述部分則可由學生根據教材和所學的知識自主學習。對歐共體和日本興起的原因可通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得以完成。對“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這一教學難點的完成,教師可以用講解法或材料解讀法來突破。這樣即可靈活處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緊扣課標要求完成教學目標。本學期在學習人教版教科書必修2第三單元第10課《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一課時,首先明確本課學習內容要點是:“簡述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的史實,認識近代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簡述“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的史實”可由學生根據教材自主學習,對中華民族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曲折發展的原因則通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得以完成。
(2)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歷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沒有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就談不上歷史教學改革,教師的美好愿望也就無從實現。學生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改革中來,是高中歷史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歷史教師不僅要使學生能夠較好掌握運用知識,努力創設新的歷史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引導和促進學生將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轉變為科學的新型的歷史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自己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斷得到發展。
在學習《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一課時,以多媒體的手段通過講授法、討論法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如:通過設置問題情境,進行導入新課和引導學生認識“歐共體形成的原因”和“日本成為經濟大國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結合相關資料,以材料解析題形式,培養學生分析歷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對歷史問題的認識。通過觀看“歐共體形成”的錄像,讓學生感性地了解歷史,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中國和平崛起對世界歷史產生哪些影響?”的研究性學習小課題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精神,充分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能,使教學內容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通過圖示教學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歷史發展的現象,使所學知識具體化、直觀化。通過“對戰后歐共體和日本的崛起,我們有何啟示?”問題提出,將歷史學習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體現歷史教學的人文關懷。
在學習《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一課時,通過“根據以上材料的內容發揮想象力,設想‘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廈門的紡織手工業者,你會發現自己及周圍的人和事,在鴉片戰爭前后有什么變化?’”和“如果你是當年的榮家兄弟,請進行討論,展開市場分析”這些問題,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歷史背景中,換位思考,培養學生感知歷史的能力;通過“有人說‘中國的資本主義是歐風美雨的產物’,你同意這些觀點嗎?”的研究性學習小課題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精神,通過“從材料一人物掛冠從商中,我們應學習他怎樣的精神?”問題思考,達到讀史明智,滲透情感教育。
我們應辨證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根據不同的知識內容,具體的教學要求,靈活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實現高質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學的困惑
在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師主觀愿望良好,但與教學實際總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與學的問題和困惑主要有:
(1)初高中歷史教學的脫節
首先,初中歷史教學在現行的考試制度制約下,現實中存在著學生初中歷史知識貧乏。領導不重視,教師無壓力,學生無所謂。一些學校不開或少開歷史課,把時間留給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即使開了歷史課,也是為了應付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檢查,農村歷史專任教師少,教師不留作業。導致進入高中以后,初中的歷史基礎嚴重脫節,嚴重影響高中教學的.正常開展。
其次,高中教材內容與觀點與初中相脫節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樣化,教學內容嚴重脫節,初中內容蜻蜓點水,高中內容要求入木三分,導致新課程“繁、難、偏、雜”。同時,有些觀點過于“超前”與初中所學的觀點存在著矛盾,使學生無所適從。
(2)不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由于初中階段沒有打好基礎,升入高中以后,才開始真正把歷史作為一門課程來學習,就不知如何下手了。部分學生的課本在使用兩個月之后如同新書一樣,上面居然沒寫一個字,不知道做課堂筆記,還是等老師在復習時給他劃重點;大部分學生上課時雖然認真聽講,甚至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但一到考前復習時,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復習、理解地掌握歷史知識。再者,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能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及時復習,許多學生還固守著學習歷史也就是上課聽一聽,考前背一背的老觀念。沒能通過平時的及時復習和適當練習來提升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力。
三、改進的措施
(1)、落實課前預習工作,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針對學生學習基礎弱、方法落后的特點,教師應努力改變傳統的封閉式課堂教學模式。采取開放式教學方法,先讓學生課前就明白將要學習的知識,動員和指導學生去查找相關資料,必要時進行社會調查實踐。這樣,在教學新知之前,學生不再是“零”起點,在學習時能使自己處于主動探索的地位上。讓同學在課前的學習活動中,盡可能多的了解到課本上沒有的歷史知識、歷史故事等,并通過充分有效交流,實現初級資源共享,為學生學好的新課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學習良性循環,并為下次學習探索積累經驗。
(2)、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合作教學觀念。
新教材注視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轉變,實際上教師的備課方式更應隨之而變。由于新課程在容量難度上和不同于舊教材,教學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異。教師加強自身教學理論學習和專業素養的提高當然是首要的,但只靠單搶匹馬孤軍奮戰的時代過去了,只有加強集體備課、集體議課評課,才能更好的解決新教材中的諸多新問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這種集體備課不僅僅是校內的,而且應是校際的、地區間的、以至是更大范圍的;不僅是面對面的交流,也可以進行更簡便、快捷的網上交流。如我在上《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一課時,對“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這一教學難點的完成,反復推敲,就是難以找到突破“曲折”這一難點的有關材料,最后只好用教師可以講解來解決這一難點,后來聽了專家的課后,頓時豁然開朗,問題迎刃而解,且由此獲得了教學新方法。
總之,新課改畢竟還是一個新事物,是一把“雙刃劍”,它給我們教師帶來了諸多的沖擊和挑戰,也給我們同一起點和機遇。我們只有堅定信念,迎難而上,內強素質,大膽實踐,努力探索,定能取得好成績
新課程教學反思4
“新課程”關注學生的主體性與個體差異,尊重學生人格,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注重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教師必須從傳統的角色中跳出來,成為孩子們學習的促使者、活動的參與者、游戲的合作者,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鼓勵學生主動探究、相互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在孩子們的眼中,藝術課是愉快、美好的。他們可以畫五彩斑斕的'畫,盡情地載歌載舞。所以藝術教師應該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保持愉悅、良好的心態,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的學習環境。
在藝術課堂上可以激發學生運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現音樂的情緒與意境,教師給予適時引導,此時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調動情趣、激蕩智慧。例如我上《花瓣》一課,當撞鐘、三腳鐵等各式打擊樂器出現在孩子們眼前時,無需再要叫小朋友們看老師,而是各個瞪大了眼睛,想知道你接下來的舉動。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聲音來表現歌曲,孩子們勁道十足,盡管有點學生音樂感受力差,但也陶醉在自己創造出來的樂音里。我又加入了一段舞蹈動作,小朋友們雖學不到位,卻做的有滋有位。最后,有點小朋友干脆連課余學的拉丁舞也拿來給全班小朋友欣賞。我想這就是藝術課該有的氛圍,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所長,有展現自己的小舞臺。相互增進了解、共同交流、分享,從自主學習中,獲得音樂享受與體驗。通過藝術的熏陶、感染,使學生心靈得到凈化,讓他們在藝術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2)塑造嶄新的自我形象
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再也不能固守“教師中心”的做法,必須站在學生中間,從學生的經驗出發,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新課程”的提出,給了教師更多的創造空間,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能、廣博、全面,既具備技能又具備反思能力,既能運用策略又能開發創新。這需要我們主動學習和交流,了解音樂教育的新動態,勇于納新,敢于創新。同時,還要廣泛的涉獵各種書籍,博閱強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才能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
(3)拓寬音樂課堂的知識領域
音樂學科是在跨多學科的基礎上形成的,和多種文化學科交融合。它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應該是自然、緊密的。將藝術、文學、科學有機的結合,拓寬音樂課的知識領域,促進每個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將藝術溶于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知藝術的美。
新課程教學反思5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這十條基本理念。這些新理念為我的教學提供了新的設計,實施中提供了新的方法。以下是我實驗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與感受:
一、鼓勵創新意識貫穿音樂教學始終。
對于小學生來說,創新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發現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愿望以及運用以有知識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過去教學注重知識傳授,采用灌輸式教學,不允許學生有不同觀點,禁錮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探索與創新。在教學中我舍得花費時間開啟學生勇于發現和探索,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可以標新立異。
二、幫助孩子營造開放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的心理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一個組織者和引路人,而不是一個好與壞、對與錯的評判人,這樣才能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回想起以往教學中居高臨下的姿態,使學生惟命是從的那種師道尊嚴,大大阻礙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我努力改變以往的教學做到把微笑帶給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愛好,讓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環境中學習。將學生巧妙的引向探索和發現,使學生感想、敢說、感創新。
在第一課《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學中,我的角色就發生了轉變,由傳授者轉變為帶領學生共同學習的促進者。我了解孩子們剛剛脫離幼兒教育,注意力不集中。的教學要有助于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所以本課我這樣設計:課堂板書。"你的名字叫什么?"后問:"誰能告訴老師,你的名字叫什么?說出自己名字時要加上,我叫xxx回答。""我叫范婷婷。""我叫楊唐愈。""老師,我叫吳倩蓮。"真沒想到,學生的回答不僅快而且準確。我忙趁熱打鐵問到"如果老師用唱的形式問同學們,你們能回答出來嗎?""能!"學生齊聲答到。老師演唱并與學生廣泛交流。學生高興的介紹自己。我問:"通過交流老師已經認識了大家,可你們還不認識我,你們想知道我的名字嗎?""想!"學生的興趣高漲。"哪個同學們愿意來問,老師來回答。"同學們踴躍舉手。課堂氣氛寬松而熱烈。課堂中,通過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自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學生在互相的介紹中認識了老師與同學們獲得了廣泛的交流機會。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三、開放教學中激發興趣引導參與。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美化人生、創造音樂的前提。發揮音樂特有的魅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重視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為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留給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使課堂氣氛變得和諧、活躍。把握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其實質就是要確立好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一個人一旦對某一問題發生興趣,那么,他作出的努力達到驚人的程度"。一節課的成敗,與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興奮狀態,即學生積極、主動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參與活動密切相關的。例如在《其多列》一課教學中我在為學生范唱兩遍后問到:"說一說你在老師演唱歌曲時你記憶最深刻的一句歌詞是什么?"生回答到"其多列。""同學們你們都記住了"其多列"這句歌詞,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呢?請你想一想、猜一猜?"生1說:"老師,我想"其多列"是真高興的意思。"生2說:"老師,我認為"其多列"是上學的'意思。"生3說:"老師,我不同意。我猜"其多列"是一起玩的意思。"同學們各抒己見的爭論著。這樣的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積極參與。
在《玩具兵進行曲》一課的教學中,我利用音樂的體驗的,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驗音樂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在老師將完故事后。讓學生分段聆聽我們來為每一段加入小標題好不好?""你想為第一段旋律加入什么樣的標題?"學生答到:"玩具兵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在舉行閱兵儀式。""好,我們就來聽著音樂表現一下第一段音樂"。學生們聽著音樂拍好了整齊的隊伍,他們挺胸抬頭走起來可真神氣了。"第二段你又聽出哪些變化?""第二段的音樂比第一段快樂,有些其他的玩具也加入了游行的隊伍。""請大家表現一下好嗎?"孩子們這會的步伐有些變換了,腳步似乎更加輕盈,有幾個淘氣的孩子,在隊伍中竄來竄去。"那么第三段呢?""第三段更加歡快了,我想可能是玩具們高興的跳起了舞蹈。"音樂還沒來得及放,學生們再也按耐不住了都高興的跳了起來……。教學中,通過音樂豐富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同時也重視了學生對音樂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增強了學生表現音樂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五、開放教學中教師對課程整合能力
整合,是基礎教育的一種基本理念。它體現了現代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在學科體系向學習領域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音樂課程的整合,是以學科為本的整合。實踐證明,中小學接受音樂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他們所接受的音樂教育的廣度與深度較大的影響著其他素養的提高與音樂能力的發展。我在《碰鐘》教學中,突出體現了課程的開發。如果在以前的教學中?碰鐘"的學習只是讓學生掌握其演奏的基本姿勢和方法就可以了,但是新的課程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加廣闊的開發空間。使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強,彈性加大。教師出示碰鐘。"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一個新朋友,請大家猜一猜這是什么?能不能仔細觀察這個新朋友為它起一個名字好嗎?"學生爭先恐后的舉起了手,"老師看它的樣子,我為它起名叫鈴鐺。""不,老師你看它長的多像小葫蘆,就叫它小葫蘆吧!""老師它的聲音很清脆,應該叫它小叮鐺。""我要叫它叮叮。"等等。"同學們它的形狀有點象寺院里的什么?"生一齊答到:"鐘。"教師板書——鐘。"兩個鐘輕輕碰在一起就能發出聲音,所以,它的真實名字叫碰鐘。"教師板書——碰鐘。學生齊讀名字:"碰鐘。"教師又問到"誰能說一說,這個碰鐘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學生答道:"聲音很尖。"很響。""有回音""聲音很長。"等等。我忙趁熱打鐵問到:"碰鐘發出的長音是均等的響聲嗎?還是有什么變化?"一個同學高高的舉起了手,"不是,是開始的時候聲音響,后來聲音漸漸的小了。""對,但是在音樂中把聲音的大小,叫做什么?"學生齊聲答道,"強弱。"教師板書——強弱。"那么碰鐘的聲音是先。生:強。后生:弱。""對同學們你們能用你手中的畫筆,將你聽到的聲音用畫或圖形的方式表現出來嗎?""能。"學生齊答道。開始繪畫。學生創作的繪畫及形象又具有創意,而且各有特色。音樂與美術的整合是聽覺與視覺的結合,可是學生更加形象的理解音響,加深對相關音樂的理解。
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鼓勵式評價。
正確的評價對學生學習具有激勵作用,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創新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鼓勵創新的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提高創新素質和創新人格;專斷死板的評價則會壓抑和泯滅學生的創造性。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對學生的評價時,一定要慎言謹行。努力運用好評價的藝術。
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回答或提出的問題多么離譜,多么荒謬,教師都不能批評她們,反而應當表揚他們愛動腦筋、敢提問題、敢答問題的精神。教師對學生的肯定與表揚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一個微笑、一次點頭、一個手勢、一個符號、一次創新紀錄;也可以是一句表揚的話語,一句贊揚的感嘆、一次鼓勵的掌聲。"好","你真行!""有進步!""想的好!""這個觀點很新穎"等等話語對學生都有很大的鼓勵作用。
七、結論與思考
通過新課程的進一步實施,開放音樂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研?這一課題實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單一的注重知識傳授轉為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愿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課題實驗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多種學習的開放課,采用活動課的方式授課,讓學生從改革研討課活動。達到上課自動運用學習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在教改研究中,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之處。同時也是我今后工作所要努力的方向:如何將新課標與教學改革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主動性,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認真研究學生的成長規律,學生的個性特征,在科學理論與方法的指導下積極從事學生的個案研究或班級研究、及學生材料歸納分析。同時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課堂中如何開展更為新穎的教學方法進行實驗,并且不斷總結提高,在大面積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上和有效開發學生潛能方面,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教學法。
記得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培養了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與他人合作相處的良好的人文素養,為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作好有力的保障。同時,我也感到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為了使實驗工作更加有效,作為新一年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及子課題的承擔者更要集思廣益、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勇于實踐進行更加富有創造性的研究工作
新課程教學反思6
今天,我學習了《新課程教學反思的問題與對策》深有感觸,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途徑。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 +反思=成長,這個公式揭示了反思對于教師成長的重要意義。我國著名教育 家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大學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從每天都在進行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中發現自身的教學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反思,是汲取經驗教訓的最有效手段。是使教師成為專家型教師的一種方式和途徑。而在繁忙的工作中堅持反思,本身就是專家型教師的一個普遍特征。新課程強調教學反思:一方面,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教學反思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學反思越來越被廣大學校、教師所關注和重視。我們一線教師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教學反思,以期改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教師對 教學反思都能準確把握,我就是這樣,我在當前的大學實踐中,教學反思存在著一些問題。1、 不愿反思 把寫教學反思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是浪費時間,往往為了應付學校領導檢查才勉強胡亂應付完成。2、 無效反思
無效反思即無成效的反思。反思不深刻。反思效果低效,甚致無效。大量的反思只停留在對一些大學、教學現象的描述上,而對現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發展水平的影響、課程目標的落實情況、教材的.運用、學生綜合能力的變化、今后教學的影響等方面的思考卻不是很多。也有些 只注重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而從根本上忽視了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作深層次反思。3、 重教學方法,輕教育觀念。主要表現為反思的范圍很狹窄,反思的層次也很低。4、全面而不深刻、零散而不系統
就是內容方面較為全面,從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今后改進等角度進行論述,所有的教學反思都轉來轉去離不開同一話題,套話空話連篇,顯然過于機械化、模式化,而且這種遍地開大學、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時間、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體性、針對性、鮮活性和深刻性。今后努力方向:
1:端正思想,明確反思目的。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反省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觀念、教育行為和教育效果,以便對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進行及時調整,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反思的目的是為了總結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反思中談到的優點與不足,都是積累的資料、研究的素材,不應該作為考核與評價的依據。教師要客觀地、實事求是地反思課堂,并且要用學而不厭、從善如流的態度聽取同行的意見,收集教學信息,將同行的意見和自己的感悟一并寫入教學反思中。2:提高認識,勤于反思。首先,要提高認識。一方面,教師自身的發展離不開教學反思。教師反思能力的養成是確保教師不斷再學習的基本條件。教師在個人反思或集體反思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個人或他人的優缺點,從而拓寬專業視野,激發不斷追求、不斷超越的動機。另一方面,新課程本身的發展需要教學反思。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任務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實驗、不斷完善的體系。教師是改革活動的具體實施者,新課程要求教師積極參與到課程的開發、實施、評價等過程中來,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反思,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其次,要勤于反思,堅持反思。目前,農村教師的課業負擔普通偏重,這是不爭的事實。一名教師(特別是骨干教師)同時任教幾個學科的情況還比較普遍,但這不是回避教學反思的借口,只要想在業務上有所進取,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能找到時間進行反思。教師不僅要有反思的意識,還要經常性地認真總結經驗,把自己在課堂實踐中的一些想法、做法、體會、感受等用反思日記或問題單等形式及時記錄下來,逐漸積累資料便于今后對比、分析、總結。3:加強學習,掌握反思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提高反思能力。教師的反思能力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自我監控能力,就是對專業的自我檢查、判斷、評價、設計的能力。二是教學監控能力,就是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和過程進行計劃、安排、評價、反饋、調節的能力。
新課程教學反思7
1.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隨著生產自動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會物質生活的較大改善以及閑暇時間的不斷增多,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參加健身鍛煉,正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如,隨著醫療改革制度的實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每天晨練、登山、打球的人絡繹不絕,加入體育鍛煉的`人群越來越廣,終身鍛煉的意識已逐漸深入人心。因此,體育教師也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利用體育教學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這一目標出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培養堅持課外鍛煉的習慣,增進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全面發展。
2、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學生跟著教師轉,教師跟著教材轉,教師教無興趣,學生學無樂趣。新課程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心中要裝著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生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的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據學生的體能和體育基本技能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讓全體學生都有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其次,關注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機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養成健全的人格。、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
3.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探究學習中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短繩》一課,過去教師一般采用傳授式教學法和學生反復練習的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勵法進行教學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課前,激發學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動物跳,然后,布置小動物學跳繩,比一比誰學得快的任務,讓學生自由練習。練習過程中,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很快就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為了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花樣跳繩,一方面,讓學生當小老師教不會的同學。每當發現學生微小的進步,我都會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有時作出驚呀的表情,有時有意輸給學生,在我的激發和鼓勵下,學生對跳繩充滿了興趣,不僅體育課上跳,回家跳,課間十分鐘也在跳,學生只要一見到我,就拿著跳繩跑到我跟前,讓我數數,面對學生的進步,我深感成功的快樂。體育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有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游戲競賽法 、動機遷移法、成功教學法、創造思維法、興趣教學法等,從而改變單一的傳授式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在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是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新課程教學反思8
隨高中新課程正式推行,這意味著我省高中教育將發生重大轉變.新課改精神對每位數學教師都是一個思想難題,只有思想轉變才能使高中新課改實驗成功,才能使數學教師蛻掉傳統教育方法,領悟真正的新課程改革精神.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實質是凸現全體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會學數學能力、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如何真正理解新課程的精神實質,并貫徹于課堂教學之中?通過對新課程的培訓和學習,聽取專家講解和名師的課堂示范,結合我幾個月的教學實踐,下面談談我的一點體會,與同行們交流并真心聽取大家的教悔。
一、好課多磨——研究
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課堂教學,如何設計好(每)一節課無疑是一線教師最應關注的話題,這樣,“研究課”成為同組同行們的共識,為了適應新課標要求,研究氛圍得到提升,可以說,根本上從觀摩課、示范課的傳統模式解脫出來,向“研究課”的轉變,那就是對課例進行分析與反思,參與評課活動教師可以隨時提問和質疑,隨時示意發表自己的觀點。擺脫各種人為的束縛,從思維的碰撞,參與研究課的教師們均得到啟迪,從而使我們在教學理論上有所提升,在課堂實踐中得到提高。
二、好學多思——探究
新的課程基本理念著重提到“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學會“數學地思考”。
案例1發揮直觀性教學優勢,引導探究性教學。
1.要讓學生動手做,設置讓學生動手做的問題:請同學們用紙板或游戲棒或細鐵絲(做骨架)做出下列幾何體的模型:正方體,長方體,三棱錐,四棱三棱臺。使學生親身體驗柱、錐、臺的結構特征,逐步形成空間想象能力。
2.要讓學生用眼睛觀察,設計讓學生通過觀察辨認、直觀感知,判斷空間幾何體類型的問題。
3.要讓學生動手畫。教學中設計用斜二測畫法畫水平放置的平面圖象的直觀圖及幾何體的三視圖的問題,讓學生動手畫(題目略)。
4.要讓學生用腦“推”,在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中,設計一定量的簡單推理論證的應用問題,重點是證明平行與垂直關系(題目略)。
此外,在“立體幾何初步”教學過程中,可給學生展示各類多面體與旋轉體的教具,讓學生通過對實體的多方位觀察,多角度審視,形成對多面體與旋轉體的直觀認識,在大腦中留下深刻印象,這時,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探究,也就成為自然了。
三、繼承與創新問題
1.“雙基教學”與“變式教學”無疑應當被看成中國數學教學傳統十分重要的組成成分,如何能夠依據新的數學教育理論去重新認識“雙基教學”與“變式教學”的合理性與局限性?又如何能夠在新的教學實踐中很好的去應用這些數學思想或方法,包括必要的反思與總結對此做出新的發展?我們在探求著。
使用新教材的困難之一是時間不夠,一周開6節數學課還是講不完(新課標規定每周才4節),很多內容都是匆匆而過,草草收兵。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面對實際,我們的認識是“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不求全,而求聯”,同樣地,在“數學基礎技能”教學中,我們也“不求全,而求變”。
2.“發現式教學法”的應用。新教材的習題量大,層次性強,以必修2“立體幾何初步”為例,新教材與傳統教材內容相當,新教材共有214題,據教參建議教學課時數約18課時,傳統教材課時約30課時,練習題164題(空間向量除外),內容份量有差,但課時相差近一半,而且新教材中的一些問題還有一定的難度,不是僅照例題“葫蘆畫瓢”就能解決的,如果每一道題都要求學生解答,給出傳統意義下的答案,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確實難以做到。如此看來,新教材的習題確實練不了,而一些教師為了完成“書本上的題”又不得不補充一些內容,使本來就顯緊張的課時更加吃緊。發現式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無論是教學過程還是教學目標,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這種意義下的“發現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為主要特征,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其認知、動機、行為都能得到積極有效的參與。因此,發現式教學法否定通過大量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提倡主動地在大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我們在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法”的基礎上,融入“發現式教學法”,接受的過程多啟發,發現的過程多參與。兩種教學形式互補共存,達到和諧統一。
3.“案例教學”思想的滲透。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學習不是僅僅把知識裝進學習者的頭腦中,更重要的是要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從而把知識變成自己的“學識”、“主見”、“思想”,可見,課堂上適當利用“案例教學”法可給課堂帶來勃勃生機與活力.
當然,新課程才實施不久,如何更加有效的實施課堂教學是每位數學教師正在探索與研究的問題。以上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請多指教。不過,通過新課標的學習和教學實踐,我深深的體會到課堂教學的結構和方法要作調整,教師“身份”要轉變,那就是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并重,把“學”服從“教”的觀念變為“教”服從“學”的觀念,吸取傳統教學法優點,融入“現代教學法中去。
新課程教學反思9
新課程的價值取向是人的發展。人類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而來的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已使英語獲得了國際通用語的重要地位。作為將英語視為第二語言的我們應如何適應時代的發展,將英語課改提上日程已成為國人矚目的熱點問題。新課程改革旨在于通過促進人的發展來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實現課程價值的融合。其理念是非常好的,但在課程改革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的問題。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在這里想簡單談談從開學以來對于新課程改革的看法。
1. 理念與現實的矛盾。
新理念的出現帶來實踐的困難,且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仍然根深蒂固。我們已經習慣了舊的體制管理教學方法,在進行教學時沒有足夠進行課改的時間和空間,尤其是夾在應試成績與素質教育二者中間,造成課改口號喊得響,卻是“穿著新鞋走老路”。想要跟上課改的腳步,卻又覺得找不到方向,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新課改為我們的班級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面對面的座位排列形式固然有益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同時也加大了紀律管理的難度。
2.課堂活動設計形式化。
新課改理念下的英語教學要求對語言實踐活動作精心組織、巧妙設計和具體指導。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發現如下問題:(1)活動設計過多,沖淡了教學內容和目的,師生臺上臺下滿堂轉,令人眼花繚亂,學生太累,給人以做秀、表演之嫌。(2)課堂活動表演化,質疑問題顯得蒼白,不能啟發學生深入思考。(3)照搬教師用書。每位教師都有一本教師教學用書,可有些時候老師們照搬教案,沒有從教材出發,沒有從學生出發,沒有從實際出發。
3. 未處理好傳統教學方法的繼承與創新。
搞新課改,不能完全摒棄傳統教學方法,要揚長避短,把傳統教法與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方法很好地統一。把知識與技能看作是融合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載體,三者不能分割。
面對這樣的問題,要在有限的時間、固定的教材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下完成英語教學,難度是相當大的。為此,本人有以下幾個觀點:
1.強化語言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質。
繼續教育強化口語、聽說訓練,就是為了幫助我們真正實現用流利英語進行課堂教學,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升個人素質,為其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的目的。要做一個優秀的外語教師必須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優秀的外語教師,只有具備較好的政治與道德素質,才能為人師表;同時要具備較強的知識與能力素質,才能勝任工作。另外還要具有較佳的心理及審美素質,以便能全方位地開發學生心智,發現、培養和教育出各種類型的'人才。
2.處理好四種關系。
a.處理好聽說與讀寫的關系;
b.處理好教師用書與備課的關系。
c.處理好運用教學法與五個教學步驟的關系。
d. 處理好英語與母語的關系。
教師所使用的英語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要利用學生已學的英語來解釋或表達新的教學內容。最后要牢記"Use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 use Chinese if necessary"。
3.經常進行聽課、說課和教法研討講座活動。
這一類活動能夠為我們解惑答疑,幫助我們解決英語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尤其是對于我們新教師來說,經常聽課,學習別人的教學經驗是十分必要的。
總之,要充分了解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從新課改實際出發,采用有效合理的繼續教育課程設置,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開展多層次、多類別的培訓,進行多方面的教研討論,把握好評價的方向和尺度,才能切實提高教師的語言能力和理論水平,使這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從而解決當前英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新課程教學反思10
評價語文教學的優化,必須注意師生的時間精力的投放入。協調語文教學與家庭的關系是非常的重要的。
影響語文教學的因素眾多,取得家長的關心支持和參與學科改革是非常的重要的。
確實,經過這些年的教學,特別是現在任教的這個班級,我的這個感受也是更加的深刻。家長的支持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是多么的重要。我們這個班級應該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班級。能人也不少,根據以往的考試情況來看,應該說也是很好的。但是,我們班有一個最大的缺憾,那就是有人作業經常的不完成,而且也不是一個,二個。可以說,這些人影響了整個班級的成績,也讓老師,課代表,小組長花費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經過一個學期的接觸,特別是和有的家長交流接觸后。我深深地感受到,這和家長的態度,家長是否支持關系實在是太密切了。這些作業經常不完成的家長的態度足以說明家長的關心和支持對語文教學的改革是多么的重要。
這些作業經常不完成的學生的家長和他們交流時,他們無一例外的說同一句話:“我問她了,她說做好了。”更有一個家長說:“家校聯系本我昨天問她了,她說簽字了,讓她爺爺簽字的。”我把家校聯系本給她看,她還在說著什么。不過她又說,:“以前她也經常不做。”從這幾句話中我們是否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還有一個家長跟我說:“晚上他不做,他總是早上起來做的。”說實話,我對這句話真的非常懷疑。早上起來做?那么晚上在家里干什么?冬天早上起來做作業,來得及?后來有一次,家長的話才道出了他的真實的想法。他說:“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好了。”看來,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關心對我們的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觀影響是非常的大。
當然也有的家長經常和教師保持聯系,經常在家校聯系本上寫一些能夠反映學生在家作業的真實情況。這樣對我們教師的工作幫助是非常大的,我們教師的工作是在真實的情況下進行的。那么我們教師的`工作肯定是有效的。
我們的語文教學是離不開家長的全力關心和支持的。
時代在變,教材在變,人的觀念也在變。語文新課標的頒布實施,對語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熱點,更是課程改革的難點。新一輪的語文教學改革,正悄然而起。我們語文教師努力學習新課標,同時又進行了有力的探索。
面對新課標,面對新教材,面對新的教學目標和評價體系,我們就有必要重新學習,甘當一名小學生。要認真領悟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區別新課程標準與以往教學大綱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點,重構新的教學體系。而不能自以為是,要不然在教學實踐中只會“新瓶裝舊酒”,或是“換湯不換藥”而已。作為語文教師,不但要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要載體,還有必要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充當教研的先鋒。邊教學,邊研究,成為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同時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還要注意充當不同的角色。既要當學生的教練員,又要當學生的陪練員,有時還是學生學習中的伙伴。應當說,在新課程標準下,對語文教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課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會失去方向,無所適從。
對于新課標,新理念,我們也要理性的對待。語文教學需要改革,這是必然的,于此我們就不能拘泥于傳統,而裹足不前;但是,我們又不能急于冒進,要結合舊教材,結合傳統教學法,構建“在實踐中嘗試,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學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反思,從而得到不斷的進步。教材資源的整合主要表現為語文教材內在知識結構的縱橫交錯,以及與其它學科、社會生活的聯系。多年來,我們語文老師教學上習慣于“滿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強的文學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錮學生的審美評價想象;將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將一個個互為聯系的知識點,肢解得零離破碎,學習新課標以后,在教科書的使用上,就要具備一種開放的理念。打破原來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這是教學中的基本任務。再說語文課,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語文教材,應結合其它學習內容,拓寬學習資源。并且要結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習資源的整合是一個極為廣泛的概念,它包括學習的方式、內容等方面。就學習的方式而言,有整體學習,合作學習,個人學習三種。傳統的語文課堂是教師一言堂,是教師的獨白,是一對多的單一交流,而忽視了其他幾種學習方式。語文新課標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討性、自主性的一種學習方式,主張師生、生生、人機等多種互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僅有的學習資源中獲取最大限度的教學效益。教學資源的整合問題,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對于新課標,新教材,應當說大部分教師都尚處于學習階段,并無多少實際的經驗可言。也許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誘惑力。自然,我們為之研究的空間也是極為廣闊的。當然,課程改革是漫長和艱巨的。“路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習新課標,不能形而上學,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歪曲曲解。對于傳統的一套,我們要懷疑,要創新,但又不能完全摒棄。畢竟教有法,而又無定法。不然,我們又會陷入某種教學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這當不是新課程改革的初衷。
新課程教學反思11
新課程突出文明史觀的地位,現代化史觀、全球史觀(整體史觀)、社會史觀、生態史觀等新史觀也得到重視,但唯物史觀的傳統(正統)地位動搖了嗎?傳統史觀與新史觀的結合對很多年青教師來講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如果離開唯物史觀的指導地位(徹底拋棄階級斗爭史觀—革命史觀),那我們的史學標準又是什么?難道神學史觀、宿命論史觀、英雄是史觀、實用主義史觀不會抬頭?我們堅守的意識形態陣地能放棄嗎?
如果專家能為教師編寫一本史觀理論方面的導向性書籍,教師認真地學習研究后,也許能夠處理好唯物史觀和新史觀的關系。當然,我們需要和而不同的開放意識,關注現實的現代意識、放眼世界的全球意識、辨證思維的歷史意識、多元創新的發展意識、前車之鑒的成長意識和論從史出的'證據意識,但史學的靈魂(唯物史觀)是不能模糊不清的,它關系到我們培養什么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課程教學反思12
新課程給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也帶來展示自己的機遇。每一位教師都將在這次改革中實現“蛻變”。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唯有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才能完善自己的教學。在一階段的美術教學中,我深切體會到身為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善于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美術學習的喜愛。美術是一個包容性非常廣泛的學科。這要求教師的知識面要廣,要涉及多方面的.領域。同時要具備著創設情境,培養審美意識。教師是創設情境的主導者和調節控者,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感知對美術內容盡快了解,產生探究欲望。明確學習的目標,培養審美意識要從學生的心理特征、知識、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等方面出發引導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理解自己所學習的內容。以此形成自己的審美個性。我的主要做法是結合教學內容講一些趣事或故事。如:《美術鑒賞》(人教版)第二課《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藝術》這一課我是以《紅樓夢》導入這一個關于玉的傳說;賈寶玉的前世就是一塊玉石,而林黛玉是玉石下的一棵仙草,而且賈寶玉轉世為人時口里還含著一塊玉的趣事和《完璧歸趙》“君子比德于玉的”故事來激勵同學們去探研文學知識,認識人品道德的精神。再如:第三課《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和瓷器》我自帶了四個教具:陶器、瓷器、石膏、玻璃、鼓勵學生發揮自己辨別事物的興趣,提高鑒賞能力展示自己風采,學生對此頗歡迎。另外:在學生做作業時,總是沒東西可畫,我的另一個做法是:我讓每一個學生都來教師,我要求學生互相交換作業,看看在對方的作業中你還能添畫些什么?給他提些建議,或幫助他修改一下,學生都有善于表現的一面,他批改別人的作業比自己畫的都認真,這樣通過幾個回合的補充,完善,學生的作業都豐富起來了,用些辦法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美術興趣和審美能力,不但幫助了別人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素質。
新課程教學反思13
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生理特征,在美術課教學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是提高其學習興趣、促進其個性發展的重要前提。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實質是引領他們發現美、享受美,進而創造美。例如,在學習制作頭像裝飾畫時,讓學生了解人的五官結構,然后以黑色、粉紅色、紅色等顏色布頭剪成臉、頭發和五官的造型。在白布板上演示人的各種臉部表情,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人在喜怒哀樂時臉部表情與五官變化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材料剪出人頭部分的模型,并根據人的臉部表情變化拼擺出各種情態的裝飾頭像。在此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想象、創造的藝術潛力,拼擺出形象生動、有創意的頭像。最后,指導學生將自己拼擺得最滿意的頭像在白布板上粘貼固定,完戍制作。在此過程中,還要選擇一些典型作品與教材,如"材料的美感 —— 裝飾畫"中每幅畫所使用的材料和運用的'構思進行對比、分析、評價,從中學習用藝術的思索去創造美的作品。盧梭說:"對青少年來說,他周圍的事物就是一本書。"讀懂這木書,必須全身心投入其中,只有學會觀察并不斷提升觀察、探索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新才能,開拓更加寬廣的藝術天地。
新課程教學反思14
從20xx年8月下旬開始新課程培訓到現在, 我們逐步走入了新課程。在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里,特別是開始上新課程的這一學期,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曾經被我們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自己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的首席” ,也就是說,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 、引導者和參與者。
(1) 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要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和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 、同桌交流 、小組合作 、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采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 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如華東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的第一章有這樣一道作業題:請以給定的圖形“○○ 、△△ 、= ” (兩個圓 、兩個三角形 、兩條平行線段)為構件,盡可能多地構思獨特且有意義的圖形,并寫上一兩句貼切 、詼諧的解說詞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個人設計,發揮想象,然后同桌交流 、小組交流,最后由教師匯總全班同學中的優秀作品展示評獎。如:(略)等等,學生中有20種以上構思之巧妙,想象之豐富,語言之詼諧,使人耳目一新。那時刻,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2) 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地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辯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地向上攀登。例如:在教學線段的'長短比較時,我一開始設計詢問學生平時如何比較身高,并請兩個同學演示。再讓學生仿照比較身高的方法來比較兩支筆的長短,由此引導學生找到比較兩條線段長短的方法。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這個問題。在學習角的大小比較時,不再需要我的引導,學生從線段的比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較方法。
(3) 教師應從“師道尊嚴” 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 、傾聽和交流 。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化” 。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 、動作來實現交流。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時,我讓學生分組動手制作多面體的展開圖,在學生制作時,我巡視各組的制作過程,并不時地參與到他們的制作過程中去,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們制作時的所思所想。個別存在的問題個別解決。在講如何判斷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時,我先是聽學生們的方法,然后他讓幾個有代表性 、思維方法好的學生進行講解。這樣,我在教學中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學習的伙伴,愿意與我進行探討 、互相交流。
二、教學中要“用活” 教材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 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 。教師要創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 、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究 、自主學習。
(1)教材不等于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于教材。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是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材料都可以作為學習內容。教師“教教科書” 是傳統的“教書匠”的表現,用“教科書教” 才是現代教師應有的姿態。例題:關于利息和利息稅的問題,我在教材的基礎上設計了幾個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課前到銀行去詢問和調查,課堂上同學們展示了自己的調查結果,用實例引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 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由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造性的理解 、開發教材,現在則可以“改” 教材了。教材中編入了一些讓學生猜測和想象的內容,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現行教材提供了大量供學生自由閱讀的欄目以及課題學習。例如:七年級(上)中的關于幻方的閱讀材料以及身份證號碼和學籍號的課題學習。對于這些知識,我都把它們改成學生課外學習研究材料,讓學生通過詢問 、調查 、閱讀有關書籍和上網查閱等多種渠道搜集這些知識的有關資料,并通過書面形式打印出來供全班同學閱讀。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
三 、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 、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 、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到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
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就此進行教學。”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 。掌握了這個標準以后,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了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 、教學方法。例如:立體圖形這一節接近實際生活。我在了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上,讓他們自己總結 ,相互交流他們對立體圖形的感受 ,自己動手制作熟悉的立體圖形,并根據自己的想象利用豐富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這樣避免了教師一味的講解,學生一味的記憶。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四 、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的評價每一位學生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 、學習的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 、身心健康的 、有知識 、有能力 、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1) 評價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
(2) 評價學生應該多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就是評價的標準,評價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來量,肯定會把一部分有個性發展的學生評下去。
(3) 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學生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地追求,不斷地探索和攀登。這才是評價的真正目的。
以上幾點是我在這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和學習中的心得,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地學習, 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充實自己,積累經驗,使自己不斷地成長。
新課程教學反思15
德國著名詩人海涅的《還鄉曲》有這樣一段話:心完全和海一樣,有潮汐也有風雨,并且在它的伸處,蘊藏著許多明珠。說明人的心理象海洋一樣遼闊,只要耐心挖掘,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寶藏產生。而藝術課程就象一把金鑰匙,以它新的課程標準,為教師提供一個新的環境,更好挖掘學生心理提供更大舞臺,幫助教師開啟學生心理之門,使學生快速有效地獲得藝術能力。以下,我就新課程教學談一些體會。
一.激發興趣,快樂的學習
如今的學生,能迅速跟著流行事物走,卻很難快速主動的掌握課堂四十分鐘老師講的內容,原因在于流行事物貼近學生心理,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任何人只要對從事的某些活動有很大興趣,他就能積極的去從事并完成這些活動。比如現在的學生特別喜歡卡通畫,而且大多能畫的栩栩如生,但如果在課堂規定時間命題做畫,就會出現各種理由完不成。關鍵在于命題作業使他們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而卡通畫中的人物都是學生喜歡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們有興趣去畫。
藝術課的開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快樂的學習知識。例:美術教材第十冊上冊《色彩的漸變》一課,筆者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學生熟悉的“快樂大本營”中“情感傳遞”這一游戲導入新課,通過畫線條表現人的四種表情,讓學生把畫線條和傳遞情感的游戲結合起來,師生“同嬉共樂”,使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下接受學習,繼而對本課新內容有進一步了解的欲望。筆者認為,教師不僅是“授業解惑”,還要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求知欲,最后能在不知不覺中快樂地掌握知識。
二.完善人格的學習
藝術課程不再把知識技能放到突出位置,而用“藝術能力”代替,這種能力包括對藝術的感知和欣賞等。藝術課上,不能向傳統美術授課標準那樣以一幅畫畫的象與否來評價學生能力,而應以拓寬學生思維方式為重點。
例:《色彩的'漸變》課中講授色彩韻律和音樂關系時選擇了《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歌曲,在講授過程中穿插和歌曲相關的故事,達到美育過程中輔之以德育教育,對學生人生觀和道德觀觀的陶冶起一定催化作用,使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只有好好學習才能使自己成為有用之材,為國家的更加繁榮貢獻力量,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真,善,美”。
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為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真心希望我的學生們都能通過更好的學習方式,從生理,心理,都得到快樂,體會生活中的藝術,更好的掌握知識。
【新課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新課程教學反思06-12
新課程教學反思03-17
新課程教學反思02-14
新課程教學下教學反思07-04
新課程英語的教學反思02-18
音樂新課程教學反思06-12
化學新課程教學反思04-10
英語新課程的教學反思06-14
物理新課程教學反思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