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是學生在已掌握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和平行四邊形各部分特征的基礎上進行學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
1、親身經歷,感知公式推導過程。全體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在動手剪、拼的過程中,得到長方形。
2、利用課件,直觀演示。
3、語言抽象。
以上面兩個環節為基礎,讓學生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是怎樣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學生把自己的所做、所看、所想,用自己的語言充分地表達出來,并進行利用。
4、把數學知識的教學融于現實情境中,學生在情境中學得高興,學得扎實。我通過四小校門口這一個情境,將新知的學習置于這一現實情景中,進一步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與價值。
5、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
6、有效地滲透了數學的.一些思考和學習方法。“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我在教學本節課時采用了“轉化”的思想,現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誰有關,該怎樣計算,接著引出你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的什么圖形來推導它的面積。
7、充分利用小組合作這一課題的有效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加強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2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以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為基礎,它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梯形面積的計算打下了基礎。我在教學本節課時,采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與它相等面積的長方形,從而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從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先復習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讓學生說出可以通過數格子和利用公式求出長方形的面積,為下面要學習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作鋪墊。當讓學生通過數方格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學生很容易數出面積,并且說出它的底和高的長度。我及時抓住這三個量,讓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它的面積之間可能存在什么關系呢?這個問題很快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下面要探討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做好鋪墊。
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我為學生創設了自由、寬松的探索空間。通過學生自學、動手畫、剪拼這些操作,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他們變“學會”為“會學”,對學習要求中提出的第2、3個問題:轉化后的圖形與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你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怎樣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各抒己見,充分闡述自己的理解,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樂于探索,敢于探索,也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教學完這節課后,聽課老師、評課的領導對本節課進行了評價,從這節課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下面認真進行剖析:
1.課的開始復習內容過長,導致本節課新授知識部分時間不多。練習題與檢測題進行的過于倉促,使基礎不夠好的學生沒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復習內容中指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這部分內容可以刪去,在新課教學中體現出來。
2.復習部分長方形的面積的兩種求法與通過數方格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同時在課件中顯示,進行比較,從而引入新課。
3.教學中某些環節的過渡不恰當。如:長方形的面積學生通過數方格和利用公式求出來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通過數方格說出來后,可以說:除了數方格,那么能否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那樣存在一個面積公式呢?很自然為下面要推導的公式作準備。
4.學習要求的設計不夠合理。我提出了兩個學習要求:(1)自學課本第65頁。(2)小組合作完成三個問題。兩個要求要綜合起來體現,讓學生為了完成所出示的任務,自己通過看書,小組合作交流,邊看邊操作來完成。
針對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今后要加強學習,多聽課、多請教,多與同科目老師交流,力爭使自己在教學藝術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3
在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的教學中,都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為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剪拼、平移、旋轉等方法,把未知轉化成已知,并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各種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探索出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
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基礎是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學生在三年級已經掌握,所以教材首先引導學生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例1出示了兩組不規則圖形,讓學生比較每組的兩個圖形面積是否相等?通過交流運用剪拼、平移的方法轉化成長方形后發現每組的兩個圖形面積相等。接著進入例2的教學環節: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提出“你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嗎?”帶著學生進入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探索過程。先讓學生感受轉化思想再運用轉化方法探索新知,但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真正是自主探索嗎?教師是引導還是支配?如何真正引導探索呢?我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引發對新知的自主探索。
呈現第一個問題:“有四根小棒,兩根8厘米,兩個4厘米,你能拼成學過的平面圖形嗎?請畫在方格紙上”。(學生在方格紙中畫出了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
呈現第二個問題:“這兩個圖形有什么聯系嗎?”
(學生出現爭議:周長相同,面積相同;周長相同,面積不同;周長和面積都不同。)
對學生出現的爭議,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自己解決。于是辯論開始了:
生1:“都是由兩根8厘米和兩根4厘米的小棒圍成的圖形,周長是相等的”。對于周長相等,大家都達成了共識;生2:“長方形面積是長乘寬,8×4=3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是8×4=32,所以面積相等”;生3:“不對,平行四邊形的邊是斜的,長方形的這條邊是直的,不能都用8×4”;對于面積的比較產生了異議。
師:“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8×4的同學請說明這樣算的道理;認為不是8×4的同學請想辦法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同學們拿出課前剪下的平行四邊形忙開了,自主探索的過程自然開始了。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4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學習平面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尤其是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蘊含著轉化的數學思想。對學生以后學習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體會:
一、遵循“猜想——驗證——推導——應用”教學過程。
在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以前,我先出示了“變、變、變”的游戲,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然后讓學生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學生脫口而出,我問他們根據是什么?學生回答:“是猜的”。數學結論必須通過驗證才有它運用的價值,才能讓人心服口服。接著,我讓學生動手量、剪、拼、擺去研究,發現它的普遍規律。學生先用面積測量器量,然后又利用手中的材料,沿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再拼成長方形,由此研究發現拼成后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充分體現轉化的數學思想,歸納、驗證得出公式。整個過程由學生參與,驗證猜想公式的.正確性。使學生得到一種直觀上的證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公式的認識。學生在運用公式時既知其當然,又知其所以然,對知識的應用達到了認識過程的最高境界。
二、注重合作交流,追異求新。
本節課教師盡量為學生說、想、做創造恰當的氛圍,創設必要的情境、空間,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合作交流,增長才干,提高能力。學生在剪、拼的過程中,有的沿高剪下一個三角形,有的是剪下一個直角梯形,拼成長方形,方法之多樣,令老師驚訝。在小組討論中,學生能說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也體現了集體的智慧。
三、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加大“放”的力度。
學生在拼擺的過程中,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語言表達不夠完整,教師有些著急,“導”得過細,以至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也使一些想法不太成熟的學生,不敢說出自己的意見。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著重培養學生會“傾聽”的習慣,會傾聽老師布置了哪些學習任務,會傾聽同伴發出了哪些見解,這樣才能在傾聽與交流中學會新知,感受樂趣。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本班學生實際,盡可能加大“放”的力度,這樣才能更好地創設一個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5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我著重培養學生通過剪、拼、擺等動手操作的活動來讓他們主動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并能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團結合作、主動探索的精神。課結束后我進行反思了,本節課是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體現新課標理念的課堂,從中也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具體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 值得肯定的地方
1、 注重數學專業思想方法的滲透。
我們在教學中一貫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數學教學中,就是要注重數學專業思想方法的滲透。要讓學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學會掌握一些研究數學的基本方法,從而獲得獨立思考的自學能力。在這節課中,先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系,想一想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求的?讓學生想一想怎么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一下子就能看出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求出它的面積,滲透了轉化的思想,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通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全面揭示數學思維過程,啟迪和發展學生思維,將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與學生學習知識的心理活動統一起來。課堂教學中充分有效地進行思維訓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它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符合知識的形成與發展以及人的認知過程,體現了數學教育的實質性價值。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猜一猜、剪一剪、拼一拼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么關系?使學生得出結論: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乘高。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求證方法,也為今后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求證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3、注重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現在我們都在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師生應該互有問答,學生與學生之間要互有問答。在這節課中,我能始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教學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關系,產生教與學之間的共鳴。例如:驗證完猜想后,師問:兩種猜想,兩個結果,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哪一個才是我們要的間接測量的先進方法呢?還有當學生展示完自己的方法后,教師引導:你認為他的方法怎么樣?好在哪兒?你還有什么問題?通過教師設計的這些問題,不斷地把課堂引上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高潮。
4、練習設計層層遞進
本環節,我出示了不同層次的練習,如: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兩個高一個底怎么樣求它的面積?出示幾個看起來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其實面積是相等的,讓學生明白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這樣從“基本題—變式題—發展題”,層層遞進,讓學困生有奔頭,中間生有提高,優秀生有發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收獲遍地開花的效果,最終實現課標要求的“讓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教學中的不足:
1、教師靈活性不強,對個別細節處理的不夠,不能有效的抓住學生出現的問題。
2、小組合作的能力差,缺乏對學生小組交流能力的培養,也缺乏師生間的互動交流。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6
這堂課能圍繞教學目標層層展開,先從身邊的情景引入,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接著讓學生猜想平行四邊的面積可能怎樣求?再通過活動單一的內容用數格子的方法驗證。學生都能數出它們的面積,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做的很好。
接下來又用轉化方法進行再次驗證,仍然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讓學生到前面演示整個操作過程。在這過程中,我能用嚴密、準確地、有邏輯性的語言,富有層次性的問題層層深入的引導學生來探究、發現規律,得出結論,效果良好。接著我又向學生介紹了不一樣的幾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方法很多,也可以讓他們有再試一試的想法,可以可以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而且,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為公式的.推導起了一個很好地作用。
課件還很好的演示了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看起來很直觀。但是本節可課也有不足之處,在書寫板書時最后的那個平行四邊形畫的不好看,線沒有畫直;還有最后望了否定學生的另一種猜想邊×邊的方法不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注意書寫板書,注意課堂的完整性。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第一課時,重點是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平等四邊形的面積(須找準平行四邊形底與對應的高)。難點是探索平等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割補法把平等四邊形變成長方形,根據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這也是我們以后探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一種基本方法。
因此,作為第一課時,我設計的重點就在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自然引導及探索過程和找準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計算面積底和高。一節課教學下來,反思有以下不足:
(1)從教師自身來說,有點緊張,導致關注學生不夠,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理想。
(2)從設計來說,舊知導入(出示生活中的情景圖找學過的圖形并抽象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比在教室里找圖形節省時間得多);例2可作為一個基本練習,不作為例題,這樣練習題型可豐富些。
(3)從現場教學效果來說,本節課設計了一個思考題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空間想象能力,但因為斷電和時間關系未展示;另一個最為遺憾的'是學生反思與小結,應將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提升到一個理性的高度,師適當用一兩句話小結,以便為今后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打下基。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8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學習平面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尤其是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蘊含著轉化的數學思想。對學生以后學習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體會:
一、遵循"猜想——驗證——推導——應用"教學過程
在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以前,我先出示了一道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應用題,學生脫口而出,列出算式,我問他們根據是什么?學生回答:"是猜的"。數學結論必須通過驗證才有它運用的價值,才能讓人心服口服。接著,我讓學生動手量、剪、拼、擺去研究,發現它的普遍規律。學生先用面積測量器量,然后又利用手中的材料,沿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再拼成長方形,由此研究發現拼成后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充分體現轉化的數學思想,歸納、驗證得出公式。
整個過程由學生參與,驗證猜想公式的正確性。使學生得到一種直觀上的證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公式的認識。學生在運用公式時既知其當然,又知其所以然,對知識的應用達到了認識過程的最高境界。
二、注重合作交流,追異求新
本節課教師盡量為學生說、想、做創造恰當的氛圍,創設必要的情境、空間,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合作交流,增長才干,提高能力。學生在剪、拼的過程中,有的沿高剪下一個三角形,有的是剪下一個直角梯形,拼成長方形,方法之多樣,令老師驚訝。
在小組討論中,學生能說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也體現了集體的智慧。
三、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
學生在拼擺的過程中,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有的學生只限于平行四邊形一個位置擺放,如果換角度剪、拼結果又會怎樣?這一點教師引導不夠到位。有的同學把平行四邊形卷成一個圓筒,正好把平行四邊形的兩個斜邊重合在一起,然后她又把平行四邊形的兩個斜邊處沿高把三角形折起來,由此把平行四邊形分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成的長方形,再把這兩個長方形拼在一起,發現規律。
由于學生語言表達的不是太完整,我就沒有深入領會她的意圖。這說明教師的應變能力較差,有待于深入鉆研教材,對課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有正確的估計。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9
1、深刻理解教材是有效課堂的基礎
教師如果沒有深入地解讀教材、領會編者的意圖,而為了追求新意而過度改編教材內容,替換學習材料,往往會把數學知識固有的內涵丟掉,無法有效完成教學任務。這節課作為傳統的教學內容,有那么多種講法,教材為什么要這樣編排和設計呢?
教學之前,我覺得數方格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探究幫助不大,所以總想把它刪去,節約出更多的時間來探究,但經過對教材的反復研讀,我終于明白數方格在計算面積中的價值。
這是一種直觀的計量面積的方法,同時也是本節課學生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學生在數方格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和面積與長方形有著聯系,為進一步的探究提供了思路。所以,深挖教材是有效進行教學設計的第一步。
2、課堂環節的合理設計是有效課堂的保證
教師除了對教材的準確把握,還要對學情進行深入的分析,只有對學生的認知起點和認識發展過程進行分析和研究,才能設計出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的數學活動。
教師首先要用簡約的情境帶學生迅速進入課堂,并引發一系列的數學思維活動。
然后,教師要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形式,讓課堂活動變繁為簡,變雜為精在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時,教師放得多了,探究的效率必然低下,扶得多了,學生探究的空間會大大縮水,束縛學生的發展。
因此,對于教師應該給予什么樣的指導,需要教師根據學情來合理預設。
3、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是有效課堂的精髓
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是一小學新課程改革的`新視角之一。數學思想方法的孕育猶如胎兒的發育,有一個從模糊到清晰,從未成形到成形再到成熟的過程,至于轉化的思想,在本冊中多次用到。
如第一、二單元中,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的計算,無不是把小數轉化成學過的整數進行的。平行四邊形在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圖形,教師應該看到學生學習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方法的價值更大,通過學習割補轉化的方法,為后面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的面積埋下了伏筆。學生以獲取知識為明線,以探究數學思想方法為暗線,明暗結合與總結時的畫龍點睛。讓數學思想方法該露臉時就露臉,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雖然我在課前對教學的各個環節作了精心的預設,但面對生成的時候,自己的處理依然有些草率。在讓學生展示自己剪拼的作品時,當讓學生展示完平行四邊形沿頂點向對邊作高和作任意高兩種方法剪拼一個長方形后,有一個學生興致勃勃地展示他沿平行四邊形對角線剪開,通過平移得到一個新的平行四邊形的方法,由于沒有達到我們拼成學過圖形的目標,當即我就簡單地否定了,那個學生也尷尬地坐下了。
課后,這個學生坐下時的表情還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這個學生有著大膽動手,敢于交流分享的學習態度。他讓同學們更深刻地認識到為什么一定要沿高來剪開,這是多么值得表揚啊!細節成就完美,關注課堂細節,敏銳地發現教育契機,還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努力,不斷總結。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10
教學目標:
1. 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 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討論、分析、比較、歸納等教學活動過程,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教學重點: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充分理解剪拼成的充分理解剪拼成的長方形與原平行四邊形之間和關系。
教學具準備:平行四邊形紙片、尺子、剪刀、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談話: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嗎?曹沖真的`稱大象嗎?
2、揭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探究新知:
問題(一)要求這個( )的面積,你認為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1、 同桌交流
2、 反饋:①長邊×短邊=10×7=70平方厘米
②底×高=10×6=60平方厘米
3、 引發矛盾沖突: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會有兩個答案呢?
4、 學生動手驗證(小組合作)
5、 請小組代表說明驗證過程
問題(二)為什么要沿著高將平行四邊形剪開?
問題(三)剪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是60平方厘米,你怎么知道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也是60平方厘米?
問題(四)是否每次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要進行剪拼轉化成長方形來計算?如果要計算一個平行四邊形池塘的面積,你還能剪拼嗎?
1、 引導觀察,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除了面積不變外,它們之間還有其它的聯系嗎?
2、 推導公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3、 小結
問題(五)為什么不能用長邊乘短邊(即鄰邊相乘)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1、動態演示: ,引導發現周長不變,面積變大了。
2、動態演示: ,發現面積變小了
。
3、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現在你認為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問題(六)是不是所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等于底×高呢?
讓學生拿出各自的平行四邊形,動手剪拼,看看行不行。
三、應用新知
1. 左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解決例1: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四、總結:
1.回想一下今天我們是怎樣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你還想學習哪些知識呢?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11
自己比較喜歡的數學課是幾何學方面的,喜歡一些空間想象的,今天終于是學到了。今天和孩子們一起研究和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對于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主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親自經歷的基礎上進行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一個探究。本節課的教學有如下的感受:
本節課的在開始的時候先讓學生回憶了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之后給出了平行四邊形和學生一起復習了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征,然后給出了課本上的情境圖,一個長方形花壇、一個平行四邊形花壇為你能知道這兩個花壇的面積嗎?讓學生觀察圖形,把學生的幾何視野拓展到人類生活的空間,學生思維活躍,把能看到的圖形到表達出來了,更有學生發現校門前的兩個花壇,一個是平行四邊形一個是長方形,我順次讓他們猜測兩個花壇的'大小,這時候學生說:“長方形的我們可以知道,只要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就可以求面積了,可是對于平行四邊形的就不會了”,為本節課的重點做了鋪墊。這時候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后讓學生用數方格的的方法把兩個圖形做了比較、填表,暗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之間的聯系,把兩部分內容設計在同一張表格里引導學生從數量角度體會轉化前后在長度和面積上的對應聯系,為學生進一步探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做準備。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語言表述不是很準確。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當學生感到數方格的方法有局限性的時候,由此便會產生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的方向和思路。從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接下來,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求?”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這時讓學生想一想,在大家的七嘴八舌的匯報中,這時候絕大多數的學生都知道了做法,然后讓學生小組共同探討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開始的時候,發現學生的思路很簡單,只是把平行四邊形沿一條高剪開,然后拼成一個長方形,從而找到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聯系。再就沒有了其他的方法,然后我借助課件的演示,給學生做了一個提醒,然后孩子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還可以這樣做的啊,然后讓學生仿照老師的做法自己來做一遍,讓學生一邊操作,一邊和同桌互相說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利用課件給孩子們做一次加深,讓沒有想到的學生能夠看看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在練習的設計中,層次感比較強,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聯系中,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應用和理解。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
1、學生自己動手做的時候,給與學生的時候比較短,教師包辦的多,而且教師下學生做的時候總是時不時的插話,打斷學生的思路。
2、在得出公式的時候,教師包辦了,應用讓學生自己通過自己的拼剪來觀察原平行四邊形和拼剪后的長方形作比較,從中發現他們之間的聯系。最終讓學生自己得出計算公式就更好了。
3、練習中沒有設計公式的變化練習,應該加入一些有些變形的練習就更好了。
在再教的時候,我會把以上的一些不足之處都一一改正,讓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公式有更好的認識和理解。
總之,我感覺這節課是成功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合作探究找到了對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解決方法。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 篇12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多邊形的面積》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學生掌握并運用“轉化”思想的關鍵,更是學生進一步探究其它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課前,我帶著如何有效實踐“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新課標理念,如何更好地讓學生獲得基本活動經驗,形成基本數學思想等問題,反復研讀課標,揣摩教材,力求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能夠獲得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知識,而且能夠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不僅能夠正確地應用公式,而且能更好地理解這一公式的來源,力爭在教學中,展示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真實思維過程,凸顯“重知識更重方法,重結果更重過程”的價值追求。以下是我在設計與執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中獲得的一些啟示,可能還不夠成熟,可能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真誠地希望您能夠提出寶貴意見。
一、注重 “轉化”思想的滲透。
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要讓學生了解或理解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學會掌握一些研究數學的基本方法,從而獲得獨立思考的自學能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幾何圖形面積計算第一次運用“轉化”的思想方法推導得出的,這無疑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本節課的教學,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生長點,是認知前提,所以新課伊始,我首先復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通過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引導學生初步體會運用剪、移、拼的方法把不熟悉的未知圖形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已知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滲透“等積變形”,實現用“舊知”引“新知”,把“舊知”遷移到“新知”的教學預設,讓學生對“轉化”有所熟悉,不再陌生。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明確轉化是一種很好的數學學習的方法,為學生進一步理解轉化思想奠定基礎。
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通過數方格的方法分別求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面積,然后觀察表格中的數據,感知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內在聯系,當發現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實際生活中圖形的面積不太適宜時,引導學生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運用“轉化”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從而驗證猜測,推導出公式,也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轉化的本質。
二、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求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運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進行圖形轉化等學習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平行四邊形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充分利用多種媒體形象、直觀的教學輔助作用,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交流研討中得出結論。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底與高的一一對應關系。在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練習等形式,在理解公式推導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在親自嘗試,親身體驗中掌握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求證方法,也為今后求證三角形、梯形等面積公式和其他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思維模式。這個求證過程也促進了學生猜測、驗證、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能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和動力,不善于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學生是不可能具有創新精神的。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具有探索性的問題,在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我設計了這樣一系列問題:“請你猜測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為了驗證猜測,你想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哪個已知圖形?怎樣轉化呢?”這些問題的指向不在于公式本身,而在于探究公式的來源,這樣學生的思維方向自然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于是學生就開始思索、猜想,并進行實踐。當學生運用割補平移的方法將平行四邊形成功地轉化成長方形后,我又及時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原平行四邊形與轉化后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公式推導的目的。學生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增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邊操作邊觀察邊思考,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課堂上,學生們樂想、善思、敢說,他們自由地思考、猜想、實踐、推理、驗證……
教學是一門有著缺憾的藝術。作為教者的我們,往往在執教后,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但只要我們用心思考,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就會更加精彩。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04-14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6-21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 06-29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5-27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2-30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04-14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04-14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反思03-12
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反思06-27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