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范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范文1
本課是一首圖文并茂、充滿童趣的詩歌。課文配有兩幅插圖,采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歡度節日的場面,歌唱了孩子們的幸福和快樂,表達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
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在教學中將“讀”的練習貫穿在整個過程,通過讀一讀、議一議、想一想等活動環節,學生由讀通課文——讀懂課文——讀好課文。在教學第一節時,我抓住“像春天”、“像朵朵花兒”等詞語,引導學生去想象并體會大家穿著節日的盛裝,戴著鮮艷的紅領巾,迎著撲面而來的和煦的春風,在小鳥的帶領下趕來節日慶祝活動時的歡樂、幸福的情景。第二節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祝賀”、“歌唱”等詞語,認真朗讀體會,并進行討論、交流,(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古詩題目)
使學生懂得把花兒、白楊樹和小鳥當人來寫的,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用這些動植物來烘托出孩子們愉快的心情,通過朗讀讓學生們盡情表達自己的喜悅。對于“它們都說有了我們,可愛的祖國就更有希望。”這句的理解上花的時間比較多,學生一開始不理解為什么祖國有了我們就更有希望?我就聯系學生長大后,你能為祖國作些什么呢?祖國的以后的發展靠誰呢?讓學生間接地知道自己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從而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學習第三節時,著重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感謝祖國?怎樣向小鳥一樣等身上的羽毛長豐滿就勇敢地飛向自己的理想?圍繞這兩個問題展開,談談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怎樣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把自己的感謝之情,努力之心通過朗讀充分表達出來。最后一個小節,又和學生一起回到節日那熱鬧歡快的場面去,讓學生可以加上動作地讀一讀。看到學生這么快樂,自己也跟著很開心,希望他們永遠這么愉快。
本課是一首歌的歌詞,我結合歌曲教學,讓邊欣賞邊體會,有興趣的學生可跟著唱一唱,便于背誦。
在教學中也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開始,學生不理解為什么“它們都說有了我們,可愛的祖國就更有希望。”教學時花了很多的時間,也繞了個大圈子才理解明白。教學生字“勇”時,我已經提醒學生注意第四筆是橫折,而不是橫折鉤了,但學生在自己書寫時還有少數人沒注意寫錯了,可能是我在教學時還不夠詳細。以后還得多多注意,一些細節講授時還要細致些。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范文2
按教材編排,《快樂的節日》是第二單元的最后一課,開始設計的時候,我就想讓孩子們先學會這首歌,然后進行課文的學習。這樣做一是考慮孩子們也習慣了按部就班,適當調整順序孩子們也許會感到好奇的,再就是,既然課文是一首詩歌,它不等同于一般的朗讀,背誦之后再進行誦讀的指導才更到位,更有效。基于這樣的考慮,做了這樣的調整。
上課的時候,我播放了《快樂的節日》的教學光盤,課件中只有第一段的歌聲錄音。但是孩子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孩子聽過這首歌,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來,但多數同學不會,從眼神中能看出他們的渴望。想學這首歌嗎?我問了一句。想孩子們回應的真是出奇地響亮。老師想滿足大家的愿望,我們都來學習這首歌,不過,學習歌曲首先要做什么?記住歌詞又是異口同聲。我又放了一遍錄音,故意調了調胃口,然后對孩子們說:第三節課就是音樂課,我已經和梁老師說好了,他準備就教我們這首歌。耶、耶孩子們都要跳起來了。
那我們就先來記住歌詞吧!
我再沒提任何要求,也沒有變換形式檢查,但是,能看得出孩子們讀得何等投入,有的亮開了嗓子,有的搖頭晃腦,有的'閉上了眼睛我知道,這是歌聲在呼喚他們。
思考:
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每天來到學校,學得最多的是語文課,有了一定識字量的他們耐不住新書墨香的誘惑,多數孩子早早就進行了預習。從表面上看,這應該對教學是個促進,可事實上,課堂上再讓他們反復地讀、拼命地記,難免孩子們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讓孩子們樂于讀書,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火花。做一個語文老師真的不容易,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刺激。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范文3
教學本課時,我故意變換了一下導入的順序:在課間就播放音樂《快樂的節日》為課堂渲染氣氛。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插圖,問學生,你從圖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學生回答后,由于學生說得比較凌亂,我就隨機點撥:小朋友們在草地上干什么?這是什么季節呢?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最后選一位小朋友把圖中地意思完整連貫并按一定地順序表達出來。
總結歸納圖意以后老師小結:原來這些小朋友在一起是在慶祝快樂的節日,板書課題,指名讀時強調快樂的.心情。
揭題后再欣賞課前就播放過的歌曲《快樂的節日》。這首歌歡快又有韻律,這不僅是一首歌的歌詞而且還是一首小詩呢!聽老師朗誦,學生聽清生字的讀音、重音和停頓。在識字教學時讀音注意點可以引導學生歸類:前鼻音的字:艷、巾、健、敢,后鼻音的字。
敬,康、勇,引導學生善于歸類善于觀察。在識記生字時,我注重了每個生字的不同側重點,如:艷,掌握新偏旁色字旁,并通過字形理解字義:豐富多彩的顏色讓我們的圖畫變得很鮮艷。
再如教學“愛”字時,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暖”,很可能會搞錯,所以,我讓學生就“愛’字找敲門,最后我們找到這樣的昊方法:怎樣才是真正地關愛同學呢,當這是一個下雨天,沒有雨傘和雨衣地情況下,你只有一頂帽子,你會把唯一地一頂帽子給你的昊朋友戴上,并且還要用手為她遮風擋雨。這才是真正地”愛“,學生們通過帽子知道愛地中間是:突寶蓋”通過用手遮雨,知道了最上邊是“爪字頭”,而且通過講解字形,學生最“愛”也又了深刻地理解,明白什么叫關愛別人,實現了語文課程與品德課程地整合。
通過我們的識字教學,其實很多時候也體現了課程地整合。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范文4
本詩是兒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詩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生動形象,旋律歡快、活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課伊始,我以這歡快、活潑的旋律導入新課,孩子們立即被這音樂所吸引,有的學生能邊聽邊做動作,積極性比較高,然后讓學生帶著對文本的喜愛之情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他們的學習熱情當然很濃。
教學中,理解課文第三小節的時候,我和孩子們一起暢談自己的理想,接著再引申到我們應該感謝祖國什么?這樣做,是為了降低學生對理解文本的難度,應該來說,理解這篇課文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有點難的,但是為了感悟其中之意思,我盡量把問題提得簡單一些,在簡單易懂的基礎上再提高些,這樣,減少了課堂冷場的局面,所以,在課堂上,孩子們給了我較滿意的`答案,他們說,因為祖國給了我們寬敞明亮的教室,有這么美好的環境,我們應該感到自豪,有的說因為祖國能讓我們吃飽穿暖,天天開開心心地學習,這時,我就補充說,是啊,祖國媽媽給了我們那么好的學習環境,我們現在用的課本就是免費教材,就是祖國媽媽給我們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珍惜一切,通過聯系實際讓學生覺得祖國媽媽給我們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從而突破了這個句子的理解,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當然,我覺得這節課上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閱讀、感受、體驗課文時,還需要讓學生更深入地去讀課文,去感受課文,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給孩子體會與理解,讓他們真真切切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范文5
上課前,我和同學們一起拍著手,聽唱歌曲《快樂的節日》。使學生的注意力由課間游戲轉移到課堂上來,接著,我問孩子們:“什么節日是最快樂的節日?你們都會怎樣慶祝自己的節日呢?”因為幼兒園里都過過兒童節,所以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就說出了六一兒童節,我隨機引出你們在幼兒園是怎么過六一兒童節的,因為有他們的親身體驗,小朋友很容易感受到當時的快樂。孩子們有的說“去公園玩”、有的說“表演節目”有的說“買漂亮的衣裳”······在回憶的過程中重新體會到過節時的快樂心情。快樂洋溢在他們的臉上。學生炫耀快樂的需要滿足了,也為課文的學習作一個鋪墊。接著,我就直接揭題,在小學里的`第一個兒童節馬上就要到來了,今天我們就提前來過一個《快樂的節日》,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很自然地讀出了快樂的感情。這樣的導入比較自然,而且學生把快樂的回憶拿出來了。
這是一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為內容的詩歌,我借助孩子們愛唱愛跳的天性,引導說:“同學們想學唱這支歌嗎?”“想!”“那就先自學一下歌詞吧。”音樂課的輕松愉快有效地促進了孩子們的自學激情,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后,讓他們迫不及待地去讀課文。
接著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生字登山比賽。就連基礎最弱的殷悅也能認識九個生字,這樣的學習效果大大地鼓舞了我。以后一定多放手,給孩子們充分的互幫互學空間。
語文課重在閱讀,詩歌更是要在讀中感悟。我認為只有一遍遍地朗讀,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朗讀,才能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快樂的心情。我讓孩子們自由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說說喜歡的理由,并有感情地讀給小組同學聽。小組里每一位同學都要讀,互聽互評,互相學習。我比較尊重學生的選擇,讓他們挑選自己認為讓他覺得快樂的小節有感情地讀一讀,初步感受節日的快樂。這首詩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生動形象,旋律歡快、活潑,是孩子們愛唱的歌曲之一。詩文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隊員們歡慶自己節日時快樂、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達了他們長大后決心報效祖國的志向。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惜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而且詩歌圖文并茂,全詩以“樂”為線,心情之樂、成長之樂、理想之樂、場面之樂,貫穿全詩,生動地描繪了少年兒童歡慶節日時的快樂心境和歡樂熱鬧的情景。今天的朗讀,孩子們就像過節一樣快樂。
只是“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這個比喻句孩子們領悟得不是很好,仿寫的也很差。以后還要多下功夫。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范文6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6》中的這篇課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為內容,描寫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少先隊員愉快渡過自己節日的動人場面。內容生動活潑,充滿了節日氣氛,語言優美。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視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上完課后,我對本節課的過程進行了教學反思。
在《快樂的節日》的教學中,我的意圖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要,讓學生讀題、讀文后提出問題,并以此來組織教學,試圖用學生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鉤住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問題意識。
但上完課后,我甚感沮喪和困惑。課堂教學為什么會不理想呢?
首先,對教材特點把握不透。
課文是一首詩,詩不同于一般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敘述清楚,詩講究意象,想象豐富,跳躍性比較大,理解時較多地依賴學生的想象和對語言的感受力,應該說學習時比一般文章更困難一些。
對于生活閱歷淺、語言感受能力還不強的二年級學生來說,尤其如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更應該利用音樂、圖象、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臺階,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入詩中,讀詩、聯想、悟情。
第二,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還需要老師引導著,在老師的幫助下慢慢走入課文,逐步完成與文本的對話。而我未作引導就把整首詩“扔”給學生,學生未深入感悟課文,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問題當然是成堆的。雖說這一偏高的要求(“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是課標對中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級開始滲透也未嘗不可,但既是培養質疑問難意識,就應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作指導,然后師生共同對問題作歸并梳理,確定本堂課著重解決的目標,再圍繞目標在教師引導下深入學習。而不是不顧學生實際、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一個勁地鼓勵學生提問,然后又讓學生讀文后討論逐個解決。
第三,對教學理念理解不深。
讓學生在讀題、讀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問題并以此組織教學,確實是一種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的好方法。但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質疑的意識并不意味著一定要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教學。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鮮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
也就是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都有其適應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適應的條件下,才能顯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則,便會黯淡無光。所以,教學本課時,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繼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反復讀詩,喚起生活經驗,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自讀自悟,領會詩意,然后把詩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最后也可進行質疑問難。
這樣操作也同樣能體現自主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還更富有情趣。如此看來,教學理念從書本從教師的頭腦走到課堂,關鍵在于教學方法的選擇,而這必須基于實際情況:包括學生情況(年齡、知識、能力、興趣等)、教學內容(課文的體裁、語言特點、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等)、教師情況(文化素養、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等);理念在課堂上的體現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實質。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范文7
《快樂的節日》是一首兒童歌曲的歌詞,寫得非常優美動人,但是怎樣讓學生體會,感受文字的美妙是個難點。這課教學參考書上寫得也不詳盡,于是只好自己動腦筋。
我覺得詩歌中的比喻句用的十分精妙,于是抓住這個特色來教學。
教學第一、三小節時,我主要讓學生看看這里把我們小朋友比喻成什么?為什么?
1、我們像春天
學生找出“我們像春天一樣”,并找理由:
生:“春天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我們小朋友也是這樣跑來跑去。”
師點撥:“春天是多么充滿生機的季節呀!”
生:“我們就像春天一樣充滿生機。”
師:“毛爺爺說過,你們就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朝氣和希望,春天不也是充滿朝氣和希望嗎?”
(學生點頭)齊讀句子。
2、我們像花兒
學生找到“像朵朵花兒開放。”
師:“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花兒多。”
師:“為什么小朋友像花兒?找句子。”
生:“我找到了,小朋友的衣裳很漂亮,紅領巾也很鮮艷,像花一樣美麗。”
師:“說得好,我們一起來讀讀句子。”
“請你說一說——我們像()。”
生:“我們像小草,正在出土。”
生:“我們像小樹苗,正在發芽。”
生:“我們像小花,正在開放。”
……
3、我們像小鳥
大家讀讀第三小節,覺得我們還像什么?
生:“我們像小鳥一樣。”
師:“我們像小鳥一樣快樂自由,等身上羽毛長得很豐滿就要展翅飛翔。我們為什么要勇敢地飛向高空?”
生:“可能飛行時會遇到困難,比如有老鷹或者獵人,所以要勇敢。”
師:“要不怕困難。誰能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
生(一位學習不太用功的孩子,竟有了體會):
“其實小鳥遇到老鷹和獵人這些
困難就像我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一樣。”
師:“說得好,比如你的困難是?”
生:“我上課要不能堅持坐端正,要和同桌說話。”
師:“現在你認識自己的困難,有勇氣克服嗎?”
(學生點頭)
師:“誰再來說說。”
生:“我們要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好好學習,才能成為有用的人,將來才可以實現理想。”
教學第二小節時,我遇到了困難。
4、花兒和白楊樹像小鳥?
這個環節我處理得不太好,我想讓孩子說說這里用了什么比作什么,但是開始沒有學生舉手。
于是,我提示這小節第三行“它們”說的是誰?
個別學生學生舉手了:
“它們是‘花兒’和‘白楊樹’。”
師:“它們為什么像小鳥?找找理由吧,自己讀讀。”
(許久,沒有舉手)
于是我只好自己講解:看,花兒在微風的吹拂下,發出沙沙的聲音,白楊樹在嘩啦啦地響,他們好象在和我們打招呼,在向我們祝賀,向我們唱歌。
說到這里,孩子還是有點迷糊。我看到這里難理解,就讓孩子反復讀讀,讀中體會,然后說說它們在向我們祝賀什么?……
反思:
課后我想,孩子畢竟不能光靠自己感知,雖然主體是他們,他們也能自己解決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但必要時老師還是起到了關鍵作用,不可缺少講解。
當時我沒有提示好:比喻句就是兩個不同的事物但是有相似的特點,雖然“花兒”、“白楊樹”和“小鳥”看上去什么關系都沒有,但是這里是動態的,“花兒”、“白楊樹”在風中會發出聲音,會說話、唱歌,這個聲音是和小鳥有相似的,所以,這個比喻句很獨特。
看來這個“導”者難度很大,以后的課上還要多斟酌每個難點字詞句的講解啊!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范文8
初次教學二年級,在教學第一課時時我傾聽了王老師的教學過程,在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和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本次教學有了一些淺薄的想法:
一、 創設情境激興趣:
起初在備課時,我在導入新課時,采用了“開門見山”式的導入,直接板書課題讓學生讀一讀課題。后來聽了王老師的.課,發現王老師是通過播放《快樂的節日》這首歌。播放歌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了解這首歌與《快樂的節日》這首詩之間的關系。但是我班學生較活躍,如果在上課開始播放歌曲,學生可能過分活躍,所以我覺得在上課前3分鐘播放歌曲,然后在上課開始,介紹這首歌與課文之間的關系,這樣既可以較快地引導學生靜下心來,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知道有關詩歌的知識。
二、 教學生字詞有重點:
我通過傾聽王老師的課,發現低年級的生字教學十分關注生字的讀音、筆順和組詞,在教學讀音的時候,學生先是帶拼音指名讀,接著是去掉拼音讀。特別是前鼻音、后鼻音、翹舌音和平舌音尤為關注。老師通過示范讀,讓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字的讀音。而教學生字筆順時,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重點教學課后第2題提到的生字筆順。組詞是二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所以課堂上要重點強調。
三、 指導書寫有方法:
這課有幾個生字比較難寫,“健”、“康|、“勇”、“敢”。所以在寫習字冊之前,我先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該怎樣寫好,如:“健”,中間的橫折折撇捺最后寫,而且捺要舒展。“康”的最后一筆強調是“捺”,豎鉤寫在豎中線上,點提撇捺要對稱。“勇”字中的點、豎、撇的起筆都在豎中線上。
總而言之,整堂課生字教學是重點,所以在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要重點抓生字教學。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范文9
上完課后,我對本節課的過程進行了反思。教學中,我的意圖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要,讓學生讀題、讀文后提出問題,并以此來組織教學,試圖用學生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鉤住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問題意識。面對今天的課堂,我甚感沮喪和困惑。
課堂教學為什么會不理想呢?
首先,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還需要老師引導著,在老師的幫助下慢慢走入課文,逐步完成與文本的對話。而我未作引導就把整首詩“扔”給學生,學生未深入感悟課文,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問題當然是成堆的。雖說這一偏高的要求(“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是課標對中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級開始滲透也未嘗不可,但既是培養質疑問難意識,就應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作指導,然后師生共同對問題作歸并梳理,確定本堂課著重解決的目標,再圍繞目標在教師引導下深入學習。而不是不顧學生實際、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一個勁地鼓勵學生提問,然后又讓學生讀文后討論逐個解決。
如此看來,教學理念從書本從教師的頭腦走到課堂,關鍵在于教學方法的選擇,而這必須基于實際情況:包括學生情況(年齡、知識、能力、興趣等)、教學內容(課文的'體裁、語言特點、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等)、教師情況(文化素養、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等);理念在課堂上的體現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實質
《快樂的節日》是北師大版教材小學二年級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快樂的節日》。
《快樂的節日》這首歌傳唱了近五十年,從建立新中國的喜悅,唱到社會主義新生活,唱到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因為它傳達了時代的脈搏和氣息,又切合兒童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以下幾點是做得比較好的:
一、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有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在這節課上,我利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快樂鳥”考同學生字詞;表演讀,背誦;讓學生隨著《快樂的節日》歌曲唱歌、做動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快樂的心情等情景的創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學。
二、注重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
學習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學會知識了,而是要學會學習的方法,這就需要老師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會學,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自學自己喜歡的小節時,我出示了“學習小建議”,第一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順利地進行學習活動,第二是讓學生學會自學的方法,是一個學法的指導。在學文時,穿插了說話的訓練和詞語的積累,學生說了很多的好句子:我聽見河水嘩啦啦地流著。小樹向我們招手。小草向我們點頭。星星在眨眼睛。太陽向我們微笑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范文10
今年的國慶節正好與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同一個節日里,為了迎接這兩個節日的到來,我們開展了一周的《快樂的節日》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在這一周的教學時間里,我們安排了與國慶有關的教學內容和與中秋節有關的`教學內容,孩子們在這一周里,知道了今年是國慶60周年,在十月一日這一天,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上要舉行一場盛大的閱兵式和一場歡樂的文藝晚會,了解了我們祖國的首都北京有哪些名勝古跡和景點。在中秋節這個主題內容中,孩子們了解了中秋節的含義,學習了有關中秋節的詩歌。
評價分析: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開學一個月就要過去了,十月一日國慶節就快到了,我們的教學主題迎來了《快樂的節日》。因為是要過雙節的原因,我們把國慶節和中秋節連個主題拼在了一起。在主題開展過程中我們通過談話,欣賞詩歌和故事,知道十月一日是國慶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能在活動中感受快樂的節日氣氛,知道尊敬國旗,在升旗時立正、行注目禮。能用唱歌、舞蹈、繪畫等多種方式表達對祖國媽媽生日的祝賀和歡快的情緒。初步知道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美麗富饒的國家了解許多關于十月一日國慶節的知識,感受到了節日的氣氛。
整個過程特別豐富,特別是了解了祖國的名地,并且知道了我們祖國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世界之最的長城,有著名的故宮、天安門,有天壇、有頤和園等等的景點。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是兒童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主要體現立足生活,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中秋前后的賞月、品嘗月餅活動常常持續較長時間,而且是家家戶戶都參與的傳統活動。教師以此活動為切入點,讓幼兒全面、深入地了解關于中秋節的故事、童謠、民俗活動……孩子們對此類活動喜聞樂見,生活真正起到促進幼兒發展的價值。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范文11
上完課后,我對本節課的過程進行了反思。教學中,我的意圖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要,讓學生讀題、讀文后提出問題,并以此來組織教學,試圖用學生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鉤住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問題意識。面對今天的課堂,我甚感沮喪和困惑。
課堂教學為什么會不理想呢?
首先,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還需要老師引導著,在老師的幫助下慢慢走入課文,逐步完成與文本的對話。而我未作引導就把整首詩“扔”給學生,學生未深入感悟課文,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問題當然是成堆的。雖說這一偏高的要求(“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是課標對中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級開始滲透也未嘗不可,但既是培養質疑問難意識,就應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作指導,然后師生共同對問題作歸并梳理,確定本堂課著重解決的目標,再圍繞目標在教師引導下深入學習。而不是不顧學生實際、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一個勁地鼓勵學生提問,然后又讓學生讀文后討論逐個解決。
第二,對教材特點把握不透。課文是一首詩,詩不同于一般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一一敘述清楚,詩講究意象,想象豐富,跳躍性比較大,理解時較多地依賴學生的想象和對語言的感受力,應該說學習時比一般文章更困難一些。對于生活閱歷淺、語言感受能力還不強的二年級學生來說,尤其如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更應該利用音樂、圖象、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臺階,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入詩中,讀詩、聯想、悟情。
第三,對教學理念理解不深。讓學生在讀題、讀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問題并以此組織教學,確實是一種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的好方法。但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質疑的'意識并不意味著一定要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教學。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鮮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都有其適應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適應的條件下,才能顯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則,便會黯淡無光。所以,教學本課時,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繼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反復讀詩,喚起生活經驗,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自讀自悟,領會詩意,然后把詩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最后也可進行質疑問難。這樣操作也同樣能體現自主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還更富有情趣。
如此看來,教學理念從書本從教師的頭腦走到課堂,關鍵在于教學方法的選擇,而這必須基于實際情況:包括學生情況(年齡、知識、能力、興趣等)、教學內容(課文的體裁、語言特點、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等)、教師情況(文化素養、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等);理念在課堂上的體現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實質。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08-05
《快樂的節日》的教學反思06-14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04-11
《快樂的節日》 教學反思04-11
《快樂的節日》的教學反思01-18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04-02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04-11
《快樂的節日》 教學反思04-11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06-24
課文《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