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學反思1
這節公開課,我是想要探索如何進行活動課的教學,并希望與同行們互相探討,共同解決長久以來在綜合性學習方面存在的困惑。我主要嘗試了以下三點:
第一,創建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模式。針對以往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現象,把教學的起點定位在學生現實的學習狀態上。為了激起學生濃厚的自主探究興趣,我對本單元的教材進行了再處理。結合我校學生實際,變“漫游語文世界”為“走近孔子”,目標直指《論語》及孔子,有的放矢。活動準備階段,以公開課為契機,鼓勵學生勇于展示,為集體和個人增光,把局限于課堂的時間和空間擴大到課堂之外,變被動的完成學習任務為積極主動的參與。
第二,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去解決問題,體會合作的成功與分享的喜悅。在活動目標的設置上,突出強調小組的核心凝聚力,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養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努力使學生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究并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學習方式。
第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真正“活動”起來。課堂上教師的的作用應該是“拋磚引玉”,一堂課的最終目的不是展示教師,而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方法,領悟道理,受到熏陶感染,并能夠自由地享受學習之樂。這節課,教師只在開始上課時激情導入,結束時總結并指導作業,中間部分只是隨機點評和補充,其余的時間都交給小組代表做匯報發言。
但是,課堂最后生成的效果并非完全如我課前預設的那樣。首先,表現在時間和節奏的把握上。前期的組織過程有點疲沓,小組代表人數偏多,有部分資料重復的現象未加以調控。因而最后教學用時不夠,沒有進行活動評價和小結,鞏固練習的部分處理也太快。其次,活動的分組缺乏科學性。我是按座位就近的方式分的小組,事實證明,這樣分組是不科學的。因為沒有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所以在交流匯報中,有小組內容重復的現象。還有,活動成果的生成方式單一。在活動課結束時,為了鞏固活動的成果,我讓學生每人完成一道成語和名言積累題,此外,建議各小組把活動的內容辦成手抄報。但我在指導的時候,太過粗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反而局限了學生的思維和表現形式。
幼兒園教學反思2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恒的話題,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復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我們都知道,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很多時候不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那樣,眼觀六路,耳聞八方。時刻不忘對孩子提出要求,孩子的一切行為都不能離開老師的視線。
在一次室內活動中,孩子們在各個區域玩耍,老師一轉身就有孩子哭著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某某拿玩具砸到了我。”我一看,扶安康小朋友的右胳膊上有些小擦傷。幾秒鐘的時間里,我的一個轉身就發生了。對于孩子之間在一起玩耍,經常有爭搶玩具的現象,老師一不留神孩子間有會有事情發生,面對變化萬千的狀態,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怎樣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呢?我們可以開展有關安全教育的談話活動,如“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志”等。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了安全意識。
作為幼兒教師,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松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這不僅關系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快樂。
幼兒園教學反思3
為什么要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身的教學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育行為、策略以及由此產生的教學效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旨在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觀察水平來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以后的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的成長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吾日三省吾身,不斷反思成名師。
教育案例
x老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幫水搬家”的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杯子、水管、漏斗、地板革等工具,要求幼兒小組合作,不直接用杯子舀水,而要想辦法用其他工具將水輸到另一個箱子里。活動中,x老師發現,幼兒用杯子、漏斗往誰管理輸水,很快就完成了水搬家。x老師認識到活動目標對于幼兒來說過于簡單,沒有挑戰性,于是將兩個水箱的距離加大,引導幼兒用其他工具再來試一試。幼兒發現了問題:“不行,管子太短了,水送不到”。x老師啟發說:“有沒有辦法讓它邊長呢?”一組幼兒將水管子接到一起,另一組幼兒將到地板革搭到一起,課時到連接處時水直往外流。于是,x老師引導說:“你們的辦法不錯,但是太浪費水了。怎樣才能既不浪費水又能很快把水搬到另一個箱子里呢?”幼兒想出了辦法,用不干膠將地板革粘到一起,用繩子將管子綁到一起。
第一次云水,幼兒只用了簡單的工具,沒有對其他材料進行探究嘗試,x老師認識到問題后,調整了教育策略。
第二次運水,x老師加大了水箱間的距離,讓幼兒想辦法將材料鏈接在一起,從而使工具的使用、連接的方法成了幼兒探究的焦點。
活動中,教師能認真觀察幼兒的行為,較為準確、及時地發現活動中的問題,用“做中學”的理念來審視幼兒的行為,進行有效反思,及時調整和改變教育策略,注重對幼兒各種能力的培養,取得了較好的活動效果。反思其實不難,它就在每一個教師的.身邊。
教學反思小竅門
做好教學前反思。教師在組織教學前要思考如何組織教學,如何將活動內容較好地呈現在幼兒面前,如何突出重點和難點,如何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等。
做好教學中反思。面對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和突發的問題,思考如何應對和調整,滿足幼兒當前需求,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做好教學后反思。在教學活動后,對活動的情況進行整體回顧和評價,發現和明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問題的癥結,假設一種或多種解決辦法、途徑,再運用于實踐中,嘗試解決類似的問題。
幼兒園教學反思4
《小籬笆》是一首優美的樂曲,舒緩悠揚的三拍子音樂呈現出初春的喜人景色,結束句的水滴聲又體現了歡快跳躍的不同風格,樂曲的意境與歌詞內容符合近階段孩子的生活經驗。
我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是:
1、感受三拍子歌曲優美的情緒,體驗歌曲表達的春天的美。
2、能較完整地演唱歌曲。
3、積極參加表演唱,體驗表演唱的樂趣。
在本次活動中,我利用色彩鮮艷的圖譜,結合琴聲,加上適當的體態動作,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積極表達。活動后的'幾點反思:
1、在觀察圖譜時,可以讓幼兒踴躍回答,談談圖片上的內容,多給幼兒提供發言的機會,鼓勵幼兒積極回答、探索。
2、在幼兒基本會朗誦歌詞后,我便讓孩子們來跟著伴奏跟唱,小朋友的興奮狀態還未被完全激發,我應該再給孩子一點時間,如讓孩子們自由地跟著教師哼唱,從而初步熟悉旋律,給予更多的緩沖與支持,為歌唱積累一定的經驗,到最后能夠完整的歌唱。
3、在隨音樂拍節奏時次數有些少,應讓幼兒多感受幾次,音樂的節奏可逐步加速,激發幼兒的興趣。
4、活動結束前,應讓幼兒跟著音樂邊唱邊用動作表現一下歌曲,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雖然在活動中我還存在著不少的不足,但是整個活動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中學會歌曲,為以后的培養藝術氣質積累經驗。
幼兒園教學反思5
新《綱要》精神明確指出幼兒科學活動的目的在于對幼兒進行科學素質的早期培養。因此我們的科學教育應使孩子的探究更專注,更富有熱情;孩子們的思考更嚴謹而深刻;孩子們的學習更生動而有效;孩子們更熱愛科學,更愿意為此付出努力。
那么現狀如何呢
一,目標定位模糊
幼兒對知識點的了解是一個操作感知的過程,能否說出知識點(科學原理),并不是活動的最終目標。而有的教師總是讓幼兒說出活動的知識點,如果幼兒回答不出,就認為活動目標沒有達到。例如:讓幼兒了解水的浮力現象,活動結束時,教師讓幼兒說出為什么有的物體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面對這樣的提問,幼兒不知如何回答。而事實上,幼兒在操作中已經感知到物體的沉浮。
二,材料投入不妥
材料的投入是否恰當,關系到能否調動幼兒參加科學活動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而在實際工作中,有時教師對材料的投入考慮不周。例如:教師在組織科學活動"變色的蘿卜水"時,沒有買到紫心蘿卜,隨意用芹菜來代替,使用的杯子也是半透明的。結果,實驗過程中,芹菜汁與白醋和堿反應后變色不明顯,幼兒很快就失去了實驗興趣。
三,直接指導過多
教師應根據活動內容選擇
活動的形式,在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有的教師無論什么內容總習慣于集體教學,根據設計的環節帶領幼兒一步一步地進行,讓幼兒規規矩矩,不許亂動。有些活動比較適合分組教學或區域活動,教師本應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材料后,讓幼兒盡情地玩一段時間。但某些教師直接指導過多,當幼兒在活動中出現錯誤或者產生不會的現象時,教師就迫不及待的暗示幼兒,甚至直接告訴結果,剝奪了幼兒自己探索的權利。
四,忽略活動過程
教師過于注重科學活動的結果,對科學活動的.過程有所輕視。每次活動只要幼兒在活動中沒有得出結果,教師就認為活動沒有成功,忽略了幼兒在
活動中的興趣和操作學習,以及其他能力的培養。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沒有把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定位于為幼兒終身的學習和發展作準備上,教師在組織科學活動時,優先考慮的是知識的灌輸,而不是情感態度的培養,沒有把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主動性,創造性和責任感以及重視孩子探究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放在首位,不允許幼兒在活動中出現和產生不會的現象,沒有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去發現問題和得出結論。
2,教師專業科學知識欠缺
許多幼兒教師日常工作時間長,工作比較瑣碎,涉及幼兒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很少主動的,有意識的獲取科學信息。因此,不具備把科學知識與幼兒教育新觀念互化的能力,不能把科學知識變成容易被幼兒接納的,感興趣的內容,因此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教育技能知之較少決定了教師的指導水平,科學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不是過分小學化就是常識教育的移位。
3,不能很好的營造幼兒學習科學的氛圍。教師對幼兒尊重不夠,不能自覺放下教師的架子,總是按自己的意識主宰幼兒,把教師的權威凌駕于幼兒之上,不能在心理上給幼兒提供自由的空間,使幼兒在心理上沒有安全感,處于緊張焦慮狀態,遏制了幼兒的思維。
4,教師不能把科學教育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只注重每天集中活動,教育目標的計劃性強,靈活性差,教師缺乏隨機教育的組織能力。
幼兒改進科學活動的方法,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教育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另一方面就是將新觀念滲透到幼兒科學活動中去,以幼兒主體為先,以幼兒發展為重。以我園為例,我園在對幼兒科學活動進行了深層次的反思以后,提出了幾方面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有效促進了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教學反思6
幼兒園集體舞不僅能幫助幼兒感受和理解音樂,掌握舞蹈的基本動作、記憶動作順序,更能讓孩子們獲得愿交往、善合作、守規則、能創造、增強自信心等舞蹈知識、技能以外的品質。但集體舞一直以來是眾多教師望而生畏的教學內容,因為它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的舞蹈素養、調控能力,更需要孩子的紀律、樂感、合作能力、空間方位感等諸多方面的配合,而幼兒空間方位感的培養更是難上加難。為了挑戰自我,拋磚引玉,在本次公開活動中我選擇了大班集體舞《花之舞》為活動內容。
本活動的教授過程孩子非常投入、專注:
1.簡單、重復的.動作編排讓孩子易于接受,而兒歌的有效利用便于幼兒掌握動作順序;2.節奏明快的樂曲讓幼兒非常喜歡,我選用了旋律結構簡單,節奏清晰的圓舞曲作為集體舞的伴奏曲,孩子們一下子就聽懂了樂曲的結構,動作變換不忙亂,當孩子在簡單重復的動作中獲得成功感后,他們喜歡上了跳集體舞;3.逐步累加,不斷豐富的動作讓幼兒感到有挑戰。如果在活動中不斷地重復過于簡單的動作,時間長了,孩子肯定會感到厭煩,失去興趣,為了讓幼兒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興趣,我在教授的過程中采用動作不斷累加,逐漸豐富的形式進行,讓孩子在每個環節中既能感到成功的快樂也能獲得新的體驗;反思不足:
1.因為時間緊湊,準備不夠充分,具體體現在:對幼兒的前期知識經驗的了解仍顯不夠(還不能較好的區分左右);
2.課堂容量過大,可以調整為兩課時;
3.手花的使用可以改為手腕花,節約時間;
4.同時對幼兒的個別關注仍有待進一步的提升,對于規則的交代仍可以更為清晰、明了。
幼兒園教學反思7
粗心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在這首歌曲的教學當中,我認為附點的演唱是難點,最開始上的一個班,我發現唱過很多遍之后,還有很多把小附點的節奏唱成二八。在第二個班上的.時候我在提問的時候就在黑板上把附點下面的那個字用紅色框起來了,并清楚地提示他們紅色框起來的字要稍微拉長一點兒唱。并用對比教學的方式讓孩子在聽覺上有更直觀的感受,后面的孩子都更很好的突出附點音符的重音。 但不足的是,第一、沒有設計美育目標;第二、在演唱時候運用什么樣的心情、歌聲去演唱。第三、難點突破,節奏在學生對歌詞有一定的理解之后,先出現節奏再聽效果會更好。第四、在放伴奏的時候,應先告知學生。對于這首歌曲的情緒和表演我沒做太多的處理,如果能讓孩子們把自己天性中天真爛漫,淘氣可愛的一面揉合在歌曲當中也許能更好的體會歌詞的俏皮感。在今后的音樂課中需要我們改變觀念,改變以往的教學思路,開發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以全新的感覺來面對課堂。
幼兒園教學反思8
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事先讓每個孩子帶了兩支春筍。在活動中,我讓孩子們由外及里開始觀察筍,看看、摸摸、比比,孩子感受到了毛筍和雷筍的不同:粗細不一、長短不一,連筍殼也不一樣。接下來,我通過“里面會不會也不一樣呢?”這個問題,讓孩子們有繼續探究的愿望。于是,孩子們開始剝筍,這是孩子們都沒有體驗過的活動,于是有孩子就遇到困難了:這個筍殼怎么剝?我將筍放在實物展示臺上,讓孩子仔細觀察了下筍殼的走向,讓孩子自己發現剝筍的方法,經過孩子自己的探索之后,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剝筍了,除了個別兩三個孩子的動作發展不是很好的,還需要幫忙。在剝完筍之后,孩子們發現筍都有一節一節的,我將筍豎著切開,孩子們驚訝地發現里面怎么像樓梯一樣,也有孩子說像格子。在收拾整理的時候,我們還進行了插筍殼的游戲,既讓孩子將筍殼進行了整理,也讓孩子進行了想象,創作了作品,孩子們也體驗到了成就感。
整個活動在老師的'提示下,孩子們參與的興趣很高,傾聽得也很認真,還能發現問題,希望得到老師的技術幫助。我想,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是真正讓孩子們學習的活動!
幼兒園教學反思9
時間過的真快,一轉眼來到市保,每一天和這群孩子們生活在一齊已經半年多了。這半年多來,從對他們不熟悉,對工作中的每個細節的陌生,對保育院的常規的不了解。到此刻,一點一點的進入狀態,這其中和領導的關心,班主任林教師的幫忙,保育院周教師的配合,以及家長們的寬容、理解是分不開的。
回顧這半年多來的生活,能夠說一向生活在壓力和努力之中。徐教師的優秀從一開始就給了我很大壓力。對于我這個轉崗教師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本來,我想利用我在小學的工作經驗結合幼兒園的工作實際,做點創新。可是,實際操作起來我才發現,自我想的太簡單了,畢竟年齡及各方面的發展需要、目標及方法都是存在很大差異的,簡單的結合根本起不了作用,反倒適得其反。慢慢地,孩子們的常規、習慣開始發生變化了,有些孩子被一些好動的孩子帶著變化著。看著眼里,其實急在心上,我覺得是我沒有及時的鞏固他們的行為習慣,才造成他們的變化。應對家長們的信任的目光,我心里很虛。
幾次家長開放日的活動,讓我深刻的.感覺到,我的工作有個致命的問題,就是不夠細致,細節問題總是研究的不夠全面。這個幼兒園的工作中是很大的問題。經過和林教師、周教師的討論,也跟徐教師溝通的幾次,加上從家長口中了解到的孩子的情景。我開始靜下心來研究細節的問題了。我覺得,幼兒園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細節,大多比較瑣碎的事情,小朋友隨時會制造很多狀況,如果不研究全面一點的話,到時就會措手不及。之后,我也著重在這方面下功夫,從平時的日常工作,到后面的家長開放日及孩子的才藝展示,我都盡量研究到細枝末節的事情,學期末的匯報活動和本學期的“3.8”節半日活動,我們都獲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也讓我的挫敗感有了點點小恢復。
這個學期,我覺得還要繼續堅持這種把事做細的做法,無論是對孩子常規的管理,還是自身的教學工作,及孩子們的日常保育工作,本學期幾次活動的組織,都要盡量靜下心來,做細做全。當然,我的工作中仍然還存在浮躁和懶惰,時常會偷偷懶、耍耍小聰明,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盡量改正。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把孩子的發展放在心里。能夠做讓家長放心,孩子喜歡的教師。
幼兒園教學反思10
關于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已經成為當今教育工作中的一項根本要求,作為一名教師,具備良好的師德也早已成為國家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職責要求,在構成教師素質諸要素中,師德處于首要地位,這已被全社會所公認。目前,幼兒園教師的師德之所以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原因之一除了獨生子女政策導致每個家庭對于孩子的教育與關愛超過了任何國家與我國歷朝歷代以外,其次就是幼兒教師與其他教師一樣在經濟浪潮的大環境中出現了師德素質下滑的問題。因此師德建設也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幼兒園管理工作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園所園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幼兒園教師隊伍對發展學前教育,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經過幾年的幼兒園管理工作和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在師德建設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但是也存在著諸多問題與困難。當前,探索與構建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富有時代特色的幼師師德建設實踐模式,已成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大課題。在師德建設中的一些做法和成績,也有相應的反思與解決不了的難題,在這里和大家共同探討。
所謂師德師風,即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及其表現出來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其價值取向下的工作作風和教師思想素質,具體表現包括對國內外政治的關心和了解、對從事的幼教職業的熱愛和投入、對本班組教師與同事的團結和協作、對幼兒及家長的尊重和家庭教育指導、對幼教學術的嚴謹和進取、對自己的終身學習的職業追求和自律以及對國內外幼教理論的吸納與借鑒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狀況,它是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的關鍵所在。以下就是我園在師德建設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以國家的教育法規與方針政策作為指導師德建設實踐的理論基礎,輔以我園有針對性的各種手段提升教師的職業形象和服務意識。
1、近年來,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把師德建設放在重要的議事日程上,并在依法治校、依法辦教育的思想指導下開展了教師學法懂法的工作安排,不僅要求教師學法,更重要的開展了校長(園長)的法律培訓,通過培訓增強了校長的法律意識和政策理論水平,更重要的是運用到了教師培訓和常規工作中。在每學期的培訓中分別組織教師們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勞動法》(新)、《幼兒園工作規程》以及"十七大報告"中黨和國家有關教育方面的方針政策,使全園教師更清醒的認識到國家對教育特別是對學前教育的.重視,提高了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自信心,并理解《教師法》提出的教師應承擔的六條義務的內涵和意義。
通過園本培訓制定了我園教師的行為規范,從樹立教師的職業形象入手,細化了從教師語言、著裝、儀容到教師行為的行為規范,通過每學期有>計劃的培訓學習提高了教師們履行師德的自覺性。
2、改善傳統行政管理的人文環境,通過學習了解幼教發展信息、教育新觀念,把每學期的師資培訓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傳統的行政管理多是停留在檢查監督、批評教育的層面,而幼兒園的教師每天必須用一個孩子的心態和視覺和學齡前兒童相處,如果教師每天處在單調和嚴管的氛圍里勢必沒有"陽光心情"來照顧孩子或者只在領導面前充樣子,因此我們首先從尊重教師入手,無論是檢查工作還是聽評教育活動及各種例會全部改變了對教師的評價方式,堅持把"微笑"送給每一個教職員工,挖掘教師的閃光點,以表揚鼓勵在先,當出現做的不到位的問題時,用婉轉的方式告訴老師,并幫助其找到恰當的工作方法,尤其是在例會中,堅持正面表揚和鼓勵,把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來舉例,不點名批評某個同志。其次,利用幼教專業刊物和教育專家講座把國家幼教改革信息和國內外的教育觀念通過園本培訓的方式及時傳達給教師們,使教師盡快從中吸取好的方法和經驗用于教育活動中。另外及時發現教師的情緒變化,在生活、工作中關注教師的實際困難,盡其所能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困難,同時教育教師不要把個人、家庭中的煩惱帶到工作中來,更不能把怨氣傳達給幼兒。通過這樣的管理方式,教師們每天的心情是開心愉快的,和孩子及家長的相處和工作配合也就得心應手了,使教師們整體的師德狀況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兒園教學反思11
一、主題內涵
“李小多分果果,分到最后剩兩個,一個大、一個小,大的留給張小弟,小的留給他自己。”這是一首充分體現了分享與謙讓的教育思想的兒歌,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然而在實際生活教育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做不到將大蘋果留給他人,也許經過一定教育問幼兒選哪個時,幼兒嘴上會說選小的,但是實際去拿是一般都會拿大的(除非不喜歡)。幼兒能否理解分享與謙讓的道理,真正做到主動自發的與他人分享謙讓的行為呢?分享是幼兒將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歡樂、幸福、好處,機會等與別人一同使用,體驗的行為,如圖書、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從小培養幼兒的分享觀念,有利其建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發展,適應社會的要求。分享對于幼兒來說,僅僅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不經意間流露或者發生與同伴交往的一種形式。而謙讓,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工作中我們也始終將分享與謙讓作為幼兒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去對幼兒進行培養教育。然而在人們對知識、對學習、對教育重新進行思考的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卻不免又使人困惑、令人深思。
二、案例描述與分析。
案例一:
幼兒A是中班的小朋友,性格比較內向,不太會說話,但也能與小朋友友好相處。平時玩玩具的時候總是比較被動,看見爭爭搶搶的場面總是后退一步。有一天剛從玩具架上取下一件新玩具正高興地玩著。突然幼兒B走過來說也要玩。成成不想給,兩人爭奪起來。老師看見了說:“我看誰是謙讓的好孩子!”幼兒A極不情愿地把玩具推給了,幼兒B以勝利者的姿態玩去了。幼兒A則無可奈何去玩別的玩具。
分析:看這幼兒A無聊的玩著其他的玩具,我不僅思考剛才的做法:謙讓是一種良好的品德行為,但是不是應當發自內心呢?幼兒年齡尚小,固然需要老師的教育,但像幼兒A這樣的謙讓究竟叫不叫謙讓?這種做法對其本身的成長發展究竟有多大意義?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案例二:
飯后休息時,幼兒C拿了一包QQ糖開始向同伴炫耀。幼兒們紛紛圍在她身旁等待她分發。幼兒C開始高興的分給自己的親信好友。由于包裝并不透明,當分到最后幾顆時,幼兒C在分發時沒看清楚,不小心把所有的糖都分完了。當她發現自己沒有了時,開始大哭起來跑到一旁的老師身邊說:最后一個拿到糖的小朋友把她的糖拿去了。
分析:剛開始分發時幼兒C是很開心的。當分到最后一顆時不小心也給了別人,這時才開始大哭,她的哭聲說明什么?是委屈還是不甘心?一開始時分給其他小朋友時她還是表現出了很大方的樣子。為什么給了這么多都不難過?而對最后一顆這么舍不得?是不是可以說要讓孩子做到分享容易、謙讓則難呢?因為從物質上講,分享意味著共同享有,我雖然給你了,我也還有;而謙讓卻等于如果給你了,我就沒有了,因此很難讓幼兒接受。
案例三:
下午點心吃黃瓜,幼兒D不喜歡吃黃瓜,又不能扔掉,他看到幼兒E正吃的很快,便轉頭和他說了什么便把手里的黃瓜塞給了他。幼兒E吃第二根黃瓜吃不下了時就向老師求救。老師去了解情況時幼兒D說:我是謙讓給她吃。讓我哭笑不得。
分析:像這種把自己不喜歡吃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并稱之為“謙讓”的行為,并不少見,午飯時常有孩子把自己不愛吃的菜放到他人的碗中,他們為什么會稱自己的行為是謙讓?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謙讓的含義,我們該如何對待他們的謙讓行為?
案例四
晨間活動時玩橡皮泥,幼兒自己去選擇工具。幼兒F的'奶奶陪同下去拿橡皮泥。幼兒F拿了一盒較舊的橡皮泥,她奶奶在一旁馬上就說:“你這小孩真笨。這盒好拿這盒去玩。”說著就快速拿起一盒比較新的橡皮泥給孩子。而旁邊一個來不及伸手的孩子只能拿了幼兒F原來的那盒。
分析:這可能算是家長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問題,在幼兒園里我們教育孩子分享合作、團結友愛,可是有的家長教育卻是與幼兒園背道而馳,使得孩子無所適從。家長的觀念、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深刻的,上述案例中,幼兒F有了謙讓的表現,家長不但沒有表揚孩子的行為,反而說孩子笨。所以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孩子往往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分享與謙讓的觀念也得不到培養。
三、案例反思和體會:
1、幼兒園該如何對幼兒進行分享與謙讓這一品德教育?是不是可以把分享作為謙讓的基礎去對幼兒實施教育?
讓幼兒在懂得并愿意分享的基礎上去進一步理解并學會謙讓?
分享行為包括自發分享,誘發分享,被動分享。案例一即屬于被動分享。被動分享行為產生最初,在老師要求下共同分享,或在幼兒強迫下進行的“分享行為”幼兒不懂得同伴間玩玩具得規則:大家一起玩。在老師得被迫下,被動地與其他幼兒產生分享行為。有的幼兒過于膽小,如:幼兒A,被別人拿去玩具后,只是稍微作出反應,卻也只能被迫地產生“分享”。這樣“分享”使一方愉快,一方愁。
而誘發分享行為使在幼兒初步理解“分享”,卻又在道德認識水平低的情況下,產生利他行為。在平時的游戲中,幼兒往往會為爭搶玩具而大大出手,在建立了“不許隨便拿別人的玩具”這一規則下,幼兒的爭搶行為得已制止,教師進一步主導幼兒向其他幼兒“借玩具”產生另一種規則:在別人同意下,拿走玩具。因此,這樣誘發,使得幼兒都愿意與別人來分享他的積木,這時也抓住時機進行禮貌教育。
教師在發揮幼兒的主導性。積極性,能動性,注意幼兒之間的相互合作探索分享行為的過程中,幼兒的分享慷慨程度會不斷提高。這時自發分享就會產生其中、當幼兒發現某一幼兒正在為一玩具而苦苦另一幼兒借時,他會主動拿出來說:我給你玩,在嘗試分享圖書時,幼兒會主動的提出;我要和xx一起看;或者幼兒間相互商量說:我們一起看這本書吧!此時的自發的分享就以成為幼兒間社會交往的手段。
2、其次,經驗告訴我們,要讓幼兒分享是比較容易的,而謙讓對于幼兒就不太容易接受。案例二說明要使幼兒達到能夠自覺謙讓,實非易事,因為不但要有一個漫長的認識過程,還要有這種品德形成的情感態度,即要樂意去做。所以這是一個涉及到幼兒心理發展水平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往往籠而統之地把分享、謙讓混作一團去處理,使本來易于解決且對幼兒十分有利的教育機會就失去了。如兩個幼兒爭奪一本圖書,我認為,如果以兩人一起看的解決方式處理,就更利于幼兒的健康心理與品質的培養,因為既解決了矛盾沖突,又培養了幼兒合作共享的情感。在對幼兒進行謙讓教育時,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地去實施,對于較小的幼兒可盡量滿足其心理需求,以分享教育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可在滿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礎上,逐漸教育其學會輪流玩、輪流使用。如班上添置了新玩具、新圖書,幼兒都想玩、看,教師可引導幼兒想想在人多玩具少的情況下,如何都能玩到新玩具。如可采取先輪流玩的辦法,再由此過渡到謙讓。
3、再次教師在教育幼兒謙讓的同時,也應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作考慮。一個人的良好品德不僅僅是謙讓,誠實、勇敢、自信、熱情、友愛、好問以及活潑開朗的個性品質都是不可忽略的。案例一中幼兒A行為就說明過分的謙讓有時反而會成為一種懦弱,甚至對自己喪失信心。而象案例三中的幼兒D,是不是也應該好好分析一下其對謙讓的認識與理解?如果是真正不理解,可幫助其理解;如果是明知故做,那么要讓其明白,自己不喜歡的,別人可能也不喜歡,對別人施“恩”也要征得別人的同意,不要使謙讓過了“界”。把自己不喜歡的強加給別人,還美名其曰“謙讓”,豈不是扭曲謙讓?要讓其懂得,真正的謙讓是雙方都高興、都情愿、都為這件事而感到高興,而不是強加于別人。
4、最后我們經常談教育的一致性問題,從案例四中幼兒F和她的奶奶身上便表現出家園教育的不一致性,家長關心幼兒,擔心幼兒在幼兒園會吃虧,希望幫助幼兒得到最大的利益,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卻與幼兒園里的教育產生一定抵觸,成人是幼兒的鏡子,成人對事物的處理方法會直接對幼兒產生影響。或許羅杰斯的無條件積極關注能給我們一點啟示,以分果果為例:
我們把大的蘋果與小的蘋果都放在孩子面前,可以告訴孩子什么時候選大的,什么時候選小的,我們還可以把我們大人的選擇告訴孩子,并告訴他原因,我們也可以告訴我們希望孩子選擇哪個,但是,最后的選擇是由孩子來做的,那時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關注孩子的選擇。
四、相關問題思考
我們還要把分享和謙讓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因為分享和謙讓不僅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物質的分享謙讓可以親眼看到,精神的分享謙讓雖然看不到,卻可體會到,兩者是一種巧妙的融合。幼兒在不斷地成長,分享謙讓行為的表現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需要借助教育,借助日常生活逐步滲透,采用行為鼓勵法、榜樣示范法等各種教育方法,避免單一的說教,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產生自發分享、自發謙讓的愿望。
幼兒園教學反思12
小班數學活動《上幼兒園》,是一個讓幼兒辨認顏色,并能給相同顏色物品歸類的活動。活動中,我請幼兒給相同顏色物品貼上相同顏色的標記,如:我把小動物們分成紅、黃、藍三組做游戲,請幼兒給穿紅色衣服的小動物戴上紅色的花,給穿黃色衣服的小動物戴上黃色的小花,給穿藍色衣服的小動物戴上藍色的小花。
又如:活動中的`游戲“小樹葉找家”,請小朋友撿到樹葉后,按顏色找到自己的位置。紅樹葉到紅圈里,黃樹葉到黃圈里,藍樹葉到藍圈里。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幼兒排除干擾,幼兒也都能積極參與,特別是玩“小樹葉找家”的游戲,孩子們興致很高,全班幼兒都會按顏色歸類,達到了預期教育效果。其實,這種按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的活動,同樣還可以運用到按大小、形狀分類的活動中。為幼兒今后的各種分類活動打下基礎。
我認為,在這節課中,應該重復讓幼兒辨認顏色,應用強化加深印象。而且可以讓小朋友指認出生活中這三種顏色的存在,比如水果蔬菜等與孩子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
幼兒園教學反思13
我是一名轉崗的幼兒教師,快三十的年齡我才來到了這個嶄新的行業,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斷努力,每一天有所反思,有所提高,就會把工作越做越好。所以在工作中我十分注意觀察與反思,幼兒平常的一舉一動、一句話語、甚至一個眼神都能引發我的思考,慢慢的我養成了反思的習慣。
一、工作中的反思常常是幼兒的行為給我帶來的啟示。
一次,四名幼兒在音樂區跳舞。錄音機中唱到三條魚水里游,快快活活做朋友時我好奇的看著他們,想看看他們誰會被淘汰出局。出乎我的意料,他們四個人摟在一齊,并沒有把誰丟下。我表揚了他們,我感覺,是他們給我上了一課,使我受到了教育。三個確實不等于四個,可是生活不是古板的數學,生活中充滿了美妙的情感聯系。《小金魚》的真諦不就在于教育小朋友快歡樂樂做朋友嗎
大雨過后,許多長長的蚯蚓從土里鉆了出來。我想實地給孩子們講講蚯蚓,可是孩子們卻聽不到。因為他們看到了蚯蚓都大聲地尖叫著,一聲接一聲,不能停下來,就像游樂園中人們玩海盜船時發出的陣陣尖叫聲。我覺得他們并不是十分害怕蚯蚓,不然他們為什么不躲開而是爭著靠近呢尖叫是不是在給他們減壓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歡樂呢看著他們好奇的眼神,聽著他們的聲聲尖叫,我沒有制止。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他們這樣的尖叫,叫完了就完了,他們還是像往常一樣歡樂。有位名人(忘記名字了)說過要讓兒童像兒童一樣地生活。在轉崗培訓的第二堂課上教師講的這種觀點。當時教室外十分吵嚷,是北京小學的孩子們吧教師說:不用去管他們吧,他們是像兒童一樣地生活,他們此時此刻是歡樂的。我想:這天幼兒看到蚯蚓都熱烈地尖叫,其中有他們看到新事物的欣喜與好奇;也有對新事物的恐懼與驚嘆,更有對新事物的接近與向往
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隨處可見只要教師用充滿愛心和信任的雙眼去發現,都會有所啟迪。
深秋時節滿地的樹葉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部分孩子開始在周圍草坪上撿拾樹葉。一會兒就能檢一大把。給你票。小迪在給上滑梯的小朋友發票。小朋友也配合,接過一張票還說了聲多謝!這時我又發現小輝在往滑梯口那兒堆樹葉,其他幼兒也模仿他把自我手中的樹葉放在那兒了。我有過去的沖動,想告訴他們滑梯上會變得又臟又亂了。這時一名幼兒從滑梯上滑了下來,把樹葉沖得嘩的一下飛了起來,落到四周。孩子們歡叫了起來!噢!他們是不是有一種看到激流勇進的船沖下來那一刻水花四濺時激動與歡樂呀他們的歡笑聲和再次行動肯定了我的想法。他們真了不起,創造出這么好玩的游戲!我真想不出來呢。在佩服孩子們的同時我也不忘反思:自主游戲對幼兒的發展很有益處,教師要給幼兒自主游戲的時間和空間,并給予用心的支持。他們會以物代物、一物多用。能創造、發明出一些有好處、搞笑的游戲來。
三、一些司空見慣的細節小事也同樣能夠成為我反思對象。
幼兒離園后我去廁所方便,正碰到一位媽媽帶著一名幼兒上廁所,媽媽把孩子扶上廁所,孩子蹲在里面,媽媽蹲在外面,***大手扶著孩子的.胳膊,聽到啪嗒、啪嗒兩聲,孩子說:拉完了!雖然這是很平常的的事情,但當時我感受良多:有的幼兒為什么會把大便拉在褲子里幼兒為什么會離園后才讓媽媽陪著大便思考之后我明白是我做得不夠到位,還沒有得到孩子的高度信任,孩子需要媽媽式的幫忙!之后我們對班上有類似問題的幼兒采取了媽媽式的幫忙,確實幫忙幼兒較快的度過了入園大便難一關。
幼兒第一次嘗試爬斜在半空的不規則攀網時,小惠爬得謹慎而留意,小音在小惠前面,她爬得比較快,到了上頭她反過身來對下頭的小惠說:小惠,你爬吧,摔不著的!小惠聽后果真稍加快了攀爬速度。看到她們的行為我感到:幼兒之間構成良好的伙伴關系有利于幼兒的健康歡樂成長。同伴之間的鼓勵與支持不一樣于教師給予的鼓勵與表揚。因為他們的鼓勵源于自身的嘗試與感受,更容易產生同感和共鳴!
四、孩子一個渴望的眼神也能深深地觸動我,引發我的思考。
活動區活動時小羽高聲叫我:馬教師,您看她小手指著城堡。我看了看和她說:這個城堡真漂亮,你真棒,是個小建筑師!這時我發現晨晨用一雙渴望的眼睛看著我!我沖他笑了笑說:晨晨你也搭了,對吧!他點點頭。我說:你搭的也很好,教師看到了!他聽了笑了,眼睛亮亮的看著我,目光中閃爍著欣喜和自豪!之后我反思:活動區的靈魂在于幼兒自由選取和自主游戲,但并不是說教師無事可做了,幼兒能夠堅持下去,教師的表揚與鼓勵很重要。當然還少不了啟發與引導。外向的幼兒會迫不及待地和教師要表揚,對于內向的幼兒呢善于捕捉幼兒情緒、情感變化的教師,不要把他們忽略了啊!
反思使我的工作潛力逐漸提高;反思使我更受幼兒的喜愛;反思使我每一天都有所收獲;反思使我充滿前進的動力!反思讓我成長,我在成長中將繼續反思,堅持下去,我要繼續做善于反思的幼兒教師。
幼兒園教學反思14
在這節課中,從課前的復習到課內的展示交流,我都注重了學生的自主探索以及與同伴的交流,而教師只是作為學生出現問題的引導者。在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圖形分類依據時,在有序提出要求的基礎上,先留給學生自主觀察、發現的時間和空間,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在交流碰撞中發現知識,使活動有效地展開。
在這堂課中,我設計了兩組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活動。通過搭建已認識的平面圖形,學生不僅能加深對平面圖形特征的認識,而且發現四邊形不穩定與三角形穩定的特性。另一組活動是在前一次活動基礎上,讓學生想辦法把四邊形變得穩定,學生利用本節課發現的知識解決了這個問題,動手操作活動的設置使學生興趣濃厚,勇于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充分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課堂延伸,使學生收集生活中三角形、四邊性的.特性,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幼兒園教學反思15
《龜兔賽跑》活動反思
我用引發對童話故事《龜兔賽跑》的回憶,說說兔子為什么會輸。這次兔子又要向烏龜發起挑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活動中先讓幼兒猜測小兔子會怎么跟烏龜說,然后利用課件,讓幼兒學習歌詞(對面的烏龜看過來,看過來,看過來;雖然上次輸給了你,但是我會努力),并體驗兔子不服氣的心情;烏龜會接受挑戰嗎?會怎么回答兔子?(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來看去你都不會得第一;我再想一想,再看一看。哼!我才不會把你放在眼里。)先引起幼兒的猜測,再看課件,幼兒學習的興趣很高,再加上動作,體驗烏龜自信的心情。
活動中請幼兒分別扮演兔子和烏龜,做出不服輸和自信的表情和動作,幼兒積極性很高,表演得惟妙惟肖;其次,這首歌曲的旋律是幼兒熟悉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有了前面的鋪墊,在后面的.邊唱邊表演的環節特別得順利,掀起了活動高潮。
總之,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的引入或創設一定的情境色彩、形象生動具體的場景,這樣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行為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有效參與,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幼兒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02-02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02-02
幼兒園教學反思07-15
幼兒園教學反思05-15
幼兒園教學反思06-12
幼兒園教學反思05-17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02-02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09-27
幼兒園教學反思06-13
幼兒園教學教學反思最新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