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
這堂課的教學達到了融教育智慧、教學藝術、教學技術于一體的智慧結晶,做到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有自感欣慰的方面,也不乏遺憾,值得探討和完善的方面。
1.教學起點把握。課前了解學生知道了什么,知道又到了什么程度,還不知道什么。知道的就不再多花費時間,不知道的即根據教學目標(課程標準)的要求做些彌補的工作。教學設計階段中對學生學習起點狀態的了解和課堂教學中的靈活調整做到了一一對應。
2.教學目標和“課標”對應。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指標。本節課的教學達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3.課堂教學做到了教學內容正確、教學言語準確、教學板圖精當。尤其是教學言語凝練,不說廢話;語氣親切自然,體態語言從容淡定,干凈、利落、自信地表達自己,是教師職業生涯多年錘煉的結果,也是教師氣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4.教學結構完整并與教學目標對應。這堂課的教學在精心設計的基礎上達成教學的流暢,閃爍教育智慧的光芒。課堂教學是個時間流,幾乎很少有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全程運用自己的有意注意于其中。這堂課的教學張馳有致,有高潮。象篇文章,有伏筆、鋪墊和渲染。而且課堂結構清晰自然,用了多樣的教學活動,在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之間保持了均衡。
5.師生互動方面。一堂學生參與程度較深的課,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和反映出的內在思想性。給學生留有參與的空間,也給學生以有效的評價。同時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讓學生終身受益。情感目標的實現尤重于認知和能力領域,如果留給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6.從課堂氛圍,學生學習的狀況看。老師帶領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處于緊張思維的`狀態、轉入下個教學活動、靜默的思考和冥想,整個課堂是個完整的情緒體操。
7.教學資源挖掘與利用恰到好處。教學資源無所不在,關鍵是自己是否有一雙慧眼善于發現那些沉默的資源。“能不能用”是能力問題,用得是否“恰到好處”,就是藝術了。此外,對于稍縱即逝的動態性的資源,做到了“靈機一動”,這是教育機智。
8.本課設計充分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但時間安排較緊,如果能當堂展示同學們的繪圖情況,及時給予正確評價,會更好。
9.本節內容的教學是通過圖表數字到位的運用,讓學生對世界的人口增長和人口分布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也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數字計算使學生的人口憂患意識得到一個初步的加強,對于今后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人口觀有很好的幫助。另外,通過讓學生從課本中捕捉一些信息元素,然后繪出一些圖表,這對于學生的能力也是一種提高。
10.課堂教學是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的融合;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和板書、板圖的融合;是教師言語和體態語的融合;是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積累情感、形成價值觀的融合;是教學技術和教學藝術的融合;是人和人交流狀態的融洽。是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有機融合。書本世界是那么的“枯燥”、抽象和不生動;生活是五彩的顏色,是具體的,是生動的,是活潑的,我的教學“活化”教材,讓教材上的每個文字迸發出其本來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從聯系生活實際、學有所用,變“書本世界”為“世界作為書本”等角度看,或許本節課已經做得很好。但再深入思考,還可以加入更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今后需繼續探索的方面:
1、多媒體的應用怎樣才能做到為課堂服務,而不是課堂被其所困。
2、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多少才合適?什么時候使用最合適?
3、新課程教學中如何尋找切入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自主分析,自主歸納?還課堂給學生。
總之,教學在反思中前進,在前進中改進,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標。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2
兩極地區對學生而言遙遠而陌生,感覺神秘而好奇,因此,我在課前請學生查找相關內容(位置、資源、氣候、我國科學考察站等),為本節課作鋪墊。本堂課在此基礎上作更深層次探討。課堂上主要采取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學生發言相當踴躍,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師主要起了引導作用。
在這節課中,我首先讓學生能從圖上判斷出這幅圖是屬于南極圖還是北極圖,它的位置、范圍、周圍海洋和陸地等這部分不是太難,學生都能順利掌握。南北極地區判斷方向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因為它需要學生有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還要結合曾經學過的地圖知識和地球知識來認識,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綜合的體現學生讀圖能力的內容。然后我讓學生先從南極圖開始,先認識經緯線,然后讓學生通過想象在南極點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并用地球儀作直觀顯示,得出在南極點上空是呈順時針方向旋轉,那么,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為向東,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斷某一點的東西南北,這樣,學生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來學習如何判斷方向,就容易掌握了,此時在加進判斷東西經度和東西半球就好掌握了。
在于把地球知識和地圖知識系統地通過南北極圖來加以綜合,并結合特殊的南北極地圖重新認識經度和緯度,以及如何判斷極點地區的地圖方向,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在地圖上識別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于有些地方設計的還不夠細致,如在方向的判斷上,在地圖上還存在一個距離遠近的問題,要讓學生注意一定要選擇距離最近的兩點來判斷。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3
本節課第一課時主要有兩個知識點:一是中東的位置及其重要性;二是中東的石油資源,具體包括:石油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和輸出路線。針對上述知識點,我設計并講解了這節課,現將這節課的反思總結如下:
一、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
1、新知識都是從地圖中獲得的,使地圖在本節課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運用,突出了地理學科的特點。培養了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2、本節課的知識點都是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來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
二、這節課的不足之處:
1.沒有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不熱烈,今后要加強師生之間感情的培養與交流,要多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為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2.課堂時間分配不合理,導致了重點知識不突出,這與我調控課堂的能力有一定關系。今后,我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科學的分配45分鐘,使得知識主次分明,以提高課堂效率。
針對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今后在教學中,我會把成功的地方繼續發揚,不足之處改正過來,讓今后的課堂更加完美無憾。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4
首先,讓學生看“世界地圖”認識亞洲和歐洲、亞洲和非洲、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北到哪里,南到哪里,東到北令海峽,西到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西南到蘇伊士運河,在學生心目中留下印象是亞洲————大,
再讓學生認識圖6.1圖“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它是世界面積最大的洲,再指出它是跨緯度最廣的一個洲,我們國家就在亞洲,學生再觀察6.4圖就一目了然了,就知道我國就在東亞,然后再指出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亞和中亞,再讓學生在圖上按方位指出一個國家來。
最后,讓學生找到青藏高原,再找伊朗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亞山地,再進一步找印度半島、中南半島、中西伯利亞高原,再進一步找出西西伯利亞平原、湄公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等等,使學生由讀圖到認識地勢這樣一個轉變,這樣學生就知道了亞洲地勢由整個中部向四周逐漸降低了。這樣學生就知道河流自然呈放射狀向四周海洋流去了。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5
本節內容容量大,在備課過程中,要盡可能的資料和數據,這使得對俄羅斯的很多方面都有了很詳細的了解。本節課上完后,有以下幾個收獲。
一、知識點之間的過度比較容易處理,有一氣呵成的感覺。
如從位置的學習到地形、氣候、資源之間的聯系以及到俄羅斯的.經濟以及經濟向亞洲遷移,這樣學生在聽課時似乎是自然而然的過渡,很容易接受。
二、在引入新的知識點時,讓學生帶著問題及前面所學到的俄羅斯知識去學習,從而有了一定的思考量。
如在介紹完它的資源主要分布在亞洲部分,接著讓學生思考“那么俄羅斯的工業是不是也多分布在亞洲部分呢?下面我們帶著這個疑問來學習俄羅斯的工業分布”。
三、板書設計一目了然。
這一點尤其是在資源與工業分布上,當學生得出“資源多分布在亞洲,而工業多分布在歐洲”時,這樣強烈的對比讓學生很快就想到“分布不一致”,于是“怎么辦”這個問題就自然的出現在學生大腦中了。
四、不能小看學生的思維。
在備課時,思考“俄羅斯為什么重工業發達,而輕工業卻很落后呢”這個問題時,上課時學生討論后的結論卻很豐富,如“氣候寒冷,很多農作物很難生長,缺少原料”“資源豐富,適合發展重工業”等等答案,所以上課前的備課一定要多思考,多查閱資料。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6
這一段時間我帶領學生結合《迎考訓練》復習了七年級下冊,在復習過程中主要還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對亞洲的地形及氣候的相關內容不能夠熟練的落實到圖上。
2、對于第七章四個國家的內容,學生對一個地區或國家的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產生的影響還不夠明確,特別是印度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
3、對于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這一章的內容較多,復習過程中感到困難的問題是理解一個地區人口、資源、環境不協調帶來的問題,這個問題應該放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這一節中來解決。
4、第九章的復習重點是美國,學生對美國農業帶的分布及美國工業的發展狀況掌握得不牢固。
5、對于極地地區復習難點是在極地地區如何確定方向。
針對在復習中存在的以上問題我準備帶領學生再把其放到課本中去解決,同時結合檢測題進行鞏固。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7
在寒假來臨的時期,一方面要進行期末測試分析,另一方面要布置寒假作業事宜。而且鑒于學生平時學習的狀態,的確有太多糾結的東西。
如果讓學生提前預習,就必須印制出相應的導學習題,還要考慮到學生開學后興趣的轉移,如果只是一味地復習,學生很容易低估作業的意義,會出現疲于應付的問題。
所以,寒假作業既要注意到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以及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遷移。需要溫故知新中注意融入一些新東西,結合學科學習核心素養能力,多進行一些可展示的方法性梳理。
因此,結合七年級地理上期內容一以貫之的主題,七大洲、四大洋的識記應是基本性學習。所以讓學生手繪一張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圖,并標識出界線,就成了作業之一。既是復習,也是用自己的方式設計,展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析,多一些創客式學習。
其次,不同的氣候類型,特點和分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在學生學習中常常丟東拉西。如果能夠讓學生將氣候類型,特點分析,分布三位一體,將無形中提升學生的分析地理問題應用能力。因此,作業中要求學生臨摹一幅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并針對每一種氣候類型進行批注分析,既發展學生讀圖能力,由讓學生圖形結合,從位置、特點上比對不同氣候類型的關系,發展思維的邏輯推理。
第三,牽涉到下一學期學習,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一個大洲或一個地區的圖文資料,分析一個大洲或一個地區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特點以及之間的關系。是一種方法的滲透和梳理,將會以多種案例一步步讓學生明確如何讀圖和分析。因此結合學生可能對不同的大洲或國家感興趣,布置學生通過網絡等手段收集某一大洲或某一國家的地理信息,讓學生歸納位置、地形、氣候、河流都描述哪些方面,如何快速找到圖文信息。既是對學生信息收集處理能力的培養,也是滲透培養學生閱讀歸納能力,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總之,我們本著開學后便于展示評價,并且有利于積累學習案例,分享交流、遷移的目的,寒假作業這樣梳理,從而刪繁就簡,明確主題。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8
地理課程標準要求“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它的意思是學生拿著地球儀通過觀察去發現經緯線的特點,去發現并歸納經緯度的劃分方法,經緯網定位的方法。但是就是這地球儀上的兩種線,甚至學生上了高中也不一定能搞清楚。
到現在還有學生問我“為什么緯度的數字要寫在圖的右側(或左側)從上到下豎著排......?”那如果讓你數一數人行橫道的斑馬線有幾條,你要把每一根斑馬線的序號寫在什么位置?(只能是左側或右側)這不是一個道理嗎?
在方格狀經緯網上,給經緯度標上字母是一個難點,記住找到緯度(或經度)度數變大的方向,“上北下南”比較好記,“左西右東”比較難記。正好可以和后面東西半球判斷相聯系。通過比較經度大小的方法,西經和20度比較,東經和160度比較,在東半球就舉右手,在西半球就舉左手,教學中的反饋一目了然。幾次下來,學生潛移默化的就記住了“左西右東”,而且當作一種課堂游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寓教于樂,都在積極動腦,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學習中來,學習效果當然更好。
地球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讓學生經歷平面→曲面→凸面→封閉體→球體→正球體→不規則的球體的認識過程,猶如學生在認識幾何問題中由平面到立體的整體構建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大增。
課堂中由于利用書本和紙筆直接進行活動,既方便、又實用,而且讓學生感到十分親切,活動中參與積極,發言踴躍。
關于科學方法的教學也基本得到了落實,學生能從不同的視角來考察同一個對象,并且也滲透了科學與技術的相互關系,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科學的發展,科學的發展同時又促進了技術的更新。
天氣與氣候教學反思
通過課堂教學,發現本教學設計能聯系生活實際,貼近生活,既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又體現了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獲取地理知識。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使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學習天氣與氣候的區別時很多同學理解的比較模糊,不夠深入,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對天氣與氣候的區別的表格內容應該更詳細,例如增加天氣與氣候在時間長度,特點,要素上的區別,這樣學生也許更容易理解和區分。本節教學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天氣,也為了后面更好的學習氣候,因此將氣候的概念,特點做了提前講解。
陸地和海洋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學得較為輕松,課堂教學效果很好.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整個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為指導思想,在對教材處理中,創設教學情景,化抽象為具體,并提出富有啟發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以化解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討論、課堂練習競賽活動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使學生動口動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增強學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嘗自主學習的樂趣。本節讀圖較多,難度并不大,我特別注意在提問時問題的目的性明確,盡量避免重復、羅嗦,把能由學生完成的盡量讓他們來做。注意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多使用鼓勵性語言,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不足之處在于有些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部分學生缺少自己的創見。
人口與人種教學反思
本節課內容相對簡單,對于學生來說,記憶的內容相對較多,但我覺得學生 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才能更快更有效。在授課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進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口觀念。
總體來說,世界人口與人種內容較簡單,但要注意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 改進措施:
(1)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習的吸收情況。
(2)是否能聯系實際,來討論現階段人口分布,從中得出導致人口問題的原因。
(3)課下讓學生調查周圍人口情況,能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地球與地球儀》教學反思
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是個復雜的認識過程,教材從“地方”到“地圓”到“地球”,從“古代傳說——張衡的推測——麥哲倫環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將地理與歷史緊密的結合起來,帶學生跨越了人類歷史的時空。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這節課的難點在下面的第二課時,關于經緯網的問題。因為本節課的課件是兩課時的內容,因此,下節課重點思考讓學生怎么能牢固掌握這個經緯網這個難點,這是學習地理必備的工具與武器。
地球儀的'經緯網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地理基礎的基礎,是為今后讀圖鋪好良好的條件。教師必須把好這一質量關。
面對新的教學對象,新的教學模式,從岸邊戲水到水中暢游,然而只有當我們潛在水下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潛伏的危機。教師只有在二次備課中,才能將課堂上的遺憾、缺漏、靈感做個梳理,只有這樣,才能改進提高。
在教學設計中,有些教師認為教案要越詳細越好,甚至連學生的每一句話都寫在上面。 如果課堂上我們一成不變的讓教案牽著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劇中的主角永遠不可能是我們的學生。遇到課堂上臨時出現的問題教師要靈活機動去解決。
課后的反思也許不一定能彌補過去的一堂課的遺憾,但能讓你下一次從容自信地走進課堂。
地圖【教學反思】
1.課堂上學生積極進行思考,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這主要得益于課堂內容結合學生以前所學知識,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有關;
2.課堂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和地理有關的一些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9
3月6日,我和楊秀君老師來到了臥龍北校參加了九年級地理復習教學研討會。會議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先觀摩兩節課,第二階段,聽取了典型發言。最后徐以山主任作出強調。
第一階段,由臥龍學校的劉西玲老師和楊秀君老師上了兩節匯報課,劉老師講的是專題復習課<<氣候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楊老師講得是章節復習課《中國的地理差異》。他們的課,都注重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都是一節很成功的課。無論是學案的設計和課堂的實效上都讓學生在課堂上正真動了起來。可見她們在課下下了很大的功夫。她們的課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很值得我去學習。
第二階段,由蒲王中學的崔老師傳授了他們學校的優秀復習經驗,他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總結
1、時間劃分。
2、集體備課
3、規律性的總結
4、歷屆中考題四個方面做出了詳細的解釋,說得很實際,很有經驗,有很多方面值得學習和借鑒。然后又聽取了兩位老師的書面報告。最后各學校的.老師針對兩節課分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想法。
最后,徐一山主任做出了五點強調。
1、學案的設計要有針對性,學案的設計要把自己的思考融進去。
2、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誤區,找不到切入點。
3互助,是讓學生相互指導,相互學習,相互管理。
4、研究地理知識度人類的生活的關系。
5、注重地圖的使用,讀圖、析圖,以及地圖的結合,多種地圖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比較與辨識。更能讓學生了解地圖的空間認象。充分聯系實際更能讓學生理解知識,貼近實際。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0
在今年的地理教學中,深感許多教學環節沒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以下是我教學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處和今后的對策,希望它能時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在走同樣的彎路,調整和改正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對培養學生創新知識和創新思維的反思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營造和諧、以學定教、鼓勵學生勇于創新,發展學生的求異生自主創新學習的信心,教師要明確學生是不習主體,教與學的關系應該是平等,協商式的,知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知道學生會朝什么方向發展,在課堂上,一切頃其自然,教師順勢而教,學生順心而學,教師和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與學的塊樂之中,如初一地理內容適宜搞一些游戲和課外探索性的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教材內容而言,可以以下問題作為切入點,有什么特征 有什么規律 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樣的聯系等等,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鼓勵學生敢于創新,敢于實踐,牢固樹立學生全面發展思想,從而形成一種不唯書,不唯師,敢于質疑敢于于創新的學習風氣。
(二)、對運用主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敢于對尹有教材同現實生活問題聯系起來,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踐問題。運用主體教學,給學生一定時間,去探求尋找答案,在尋找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總之,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穿插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事,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對設計教學目標的反思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課本內容逐漸的濃縮為主要的知識點,閱讀、思考和活動環節的實踐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這方面的處理上,為了完成任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沒有很好的處理課本內容與活動環節的關系,生搬硬套的痕跡明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成為課堂累贅。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1
上課了,面對60人的班級,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面對短短的45分鐘,面對每一節課的知識,如果把每一節課都處理的很滿意,的'確也要下很大的功夫。可是,有些同學老師在上邊講,學生卻在下邊開小差,總是懶得去寫一個字。等老師講完課,下去一轉全部空白,頓時沒有了招數。每個班級總是有這么一個兩個的同學,上課不學習,課下不預習,老師在課上不管怎樣安排,就是沒有他的事做。好像與他什么都沒有關系。有時真感到有些困惑和不解。有時想盡辦法鼓動這些學生去多學一點,可是這些學生總是顯得懶散,不主動,不積極。老師面對這樣、那樣的學生在課堂上向這些學生要效率,要成績,真是很困難。
有時感到困惑的是,老師在課堂上的行為習慣,總是有些定性原則,一旦形成,在學生的心目之中卻很難改變,在任課教師中,學生也有了比較,哪位老師容易接近,哪位老師的成績就容易走下坡路。所以老師上課,在管理和駕馭學生方面也要一反常態,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都感到老師對他們是處于關心和愛戴的,讓他們都有點成就感,進步感。從中讓他們有獲得成功時的喜悅感。把握一節課,關鍵要把握好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意識,讓每一位學生都按照你的想法去做,都全心心的投入到學習的氛圍之中,這樣我相信每一位老師的成績就會直線上升。的確做到這樣的確是很難啊!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2
教學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師的教要圍繞著學生的學展開,不能是教師主宰課堂,老師講,學生被動聽,那樣,學生對學習是沒有興趣可言的,學習的效果也是低效能的。在教學中,我自覺的貫徹了我校的“自主學習,分層達標”的課題精神,讓學生先在教師指導下讀書、看圖,圈點勾畫,找出書中的疑難,然后才是教師的講授,體現“先學后教”,讓學生更有準備、有針對性的去聽課。
在講課中做到語言精練,問題設計巧妙,大膽讓學生展示,不怕課堂出錯誤,出了錯誤老師讓其他學生糾正或適時的引導,正好是課堂教學的.生成點,將錯誤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選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對教材進行大膽整合,講書中的框題重新設計,增加了“巴西的概況”及“巴西人口、城市的分布規律”,將書中“熱帶經濟作物王國”和“民族工業的發展”整合為“巴西的經濟”來講授,及時補充一些新的內容,比如森林的重要作用,金磚五國的知識,這些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教學中恰當聯系以往知識,如講“熱帶經濟作物王國”的時候,問學生過去我們學的哪些地區是熱帶經濟作物的王國,一些學生想到了“東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這樣處理有利于學生形成整體的地理認識,講“巴西人口、城市分布規律”的時候,讓學生聯系前面講的澳大利亞的人口、城市的分布規律,這樣處理,讓學生學會了知識的遷移,培養了學生的融會貫通能力。
整潔課我感覺比較緊湊,學生活動較為充分,學生展示較好,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3
一、教材分析
作為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方面: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儀、緯線和經線。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地球的基礎知識和學習運用地球儀的基本技能,初步 建立球體的空間概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能否較好地完成這一節的教與學,關系到這一章的教學效果甚至整個地理教學的效果,為學生今后學習地理乃至高中地理奠定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前七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主要表現為形象思維為主體,并向邏輯思維轉換的過程。因此,應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通過互動合作,積極動腦、解決問題,形成邏輯判斷和推理能力,建立地理空間概念。適量的學生作業(配有大量的圖形)將抽象知識平面化,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理解經線和緯線的特征及經度和緯度的分布規律。過程與方法目標: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并用數據描述地球事物大小指標。用地球 儀觀察、演示、討論比較經緯線事物差異。通過列表,理解經線、緯線的特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與大小的認識過程,知道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無窮盡的,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空間思維能力,為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奠定基礎。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地球的形狀、大小、地球儀。
難點: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知過程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4
教學應當來源于生活,還原于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還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怎樣做到教師少動,學生多動;教師引導,學生實踐;這是我設計“地球和地球儀”這一節時一直思考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地球和地球儀”一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立課堂教學的設計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符合學生的實踐活動;貼近學生生活,挖掘學生身邊的教學素材。這節課沒有沿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采取學生探究活動、小組合作及教師啟發性教學,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初步建立經緯網的空間概念,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合作中培養分工協作的意識。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成為學生學習交往和合作的過程,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得到極大的提高。
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習題選擇要與時俱進;
2、問題銜接過渡要自然;
3、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15
日本是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在歷史上日本曾經做過對不起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事,因此這節課除了要完成教學目標以外,還要滲透德育和情感教育。
1、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日本的國花——櫻花、國家象征——富士山、傳統服裝——和服。使學生對日本初步感知。
2、通過對地理位置的分析明確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火山的國家,此處介紹日本先進的防震能力。也要向學生說明在汶川地震中日本也給予幫助,展開搜救。要讓學生知道歷史已經過去,中日兩國人民應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并用多媒體課件顯示在野外,家庭,商場,劇場等場景對學生進行防震訓練。讓學生選擇如果地震來了該怎么做,如果選錯了就會有石塊掉下來,畫面生動有趣,學生興趣盎然。
3、依托教材中對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分析,進而達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即“加工貿易經濟”這一經濟發展的方式,這種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展經濟的方式,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4、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我們都知道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1937年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1941年又發動太平洋戰爭;1945年戰敗投降。我們對日本帝國主義深惡痛絕,但寬容和博大是我們中華民族千載不變的優良傳統。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但也不能永遠活在歷史中,要想使我國經濟發展趕上發達國家步伐,就要與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系,向其學習先進經驗,共同合作,共同發展。
5、日本既是經濟強國,又是資源小國。它掠奪世界海洋資源、把污染企業建在發展中國家,進口我國的一次性筷子等也值得我們深思。要讓學生知道保護本國資源的同時,也要保護全球環境,從而教會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學習和生活態度。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04-01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07-09
七年級地理的教學反思07-06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09-12
七年級地理教學反思06-28
地理教學反思06-14
地理的教學反思02-19
地理教學反思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