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畫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畫的教學反思1
《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內容簡單,道理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對于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本文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我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案。經過反復修改之后,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
成功之處:
1、教學中,我抓住“端詳、肯、腦筋、糟”等重點詞語進行識字教學。首先是初讀,重點落實字音,結合字形和實際初步理解字義,如:“端詳”讓學生做動作理解,學生懂得快。再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段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最后練寫字詞,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并說說自己的發現(這些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地方)后再書寫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導抄寫句子,不光要注意寫準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寫。就這樣,緊緊咬住字詞不放松。
2、抓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高興(畫好作品)—難過、著急(弄壞作品)—滿意(畫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在課堂伊始,我就引導學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線索,在教學中牢牢抓住這條線索,使全文脈絡清楚,豁然開朗,撥云見日般明了了。
3、爸爸的話是文章的主題,我設計“玲玲改畫后心情是那樣的高興,但更讓他高興的是什么呢?”在學生交流后,“這正如爸爸所說的……、”再讀、背爸爸的話的基礎上,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事嗎?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這段話的含義。
不足之處:
學生在總結課文的啟示時,大多數的孩子不能抓住關鍵詞句去總結,語言不夠干練,概括能力比較弱,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畫的教學反思2
活動開始時,我先做了示范,讓孩子清晰地看到了石頭滾畫的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也為孩子的操作奠定了一定的經驗基礎。我示范講解這一環節講的很慢很清晰;最后的一個環節又為每一個孩子創造了展示作品的空間,讓孩子進一步體驗創作的成功感。這個活動是建立在小班上學期“彈珠滾畫”的基礎上的,而彈珠和石頭的外形有較大的區別,即彈珠圓整,容易滾動產生痕跡,而石頭不圓整,不容易滾動,為此,我在課前就思考了如何在示范講解時讓這些不容易滾動的石頭滾動,并滾動出不同的軌跡,并在課前做了多次試驗,課上幼兒滾出來的畫雖然沒有我預想的效果好,但孩子們在展示時還是那么的開心。
幼兒創作的過程和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情感的一種自我表達,因此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作品,除了技能上的評估以外,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關注“畫什么”、“怎么樣畫”等問題,更多地轉向關注幼兒的行為過程、體驗、態度、情感等問題,傾聽幼兒的'談論、判斷幼兒的需要和發展水平等方面,引導幼兒不斷發展進步。
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評價自己的作品。一幅作品完成后,很多幼兒往往會根據作品的內容和創作經驗,迫不急待地將作品中的一筆一畫繪聲繪色地講出來,或者講給老師聽、或者講給同伴聽,又或者自言自語講給自己聽!幼兒的“說”不僅是畫的補充,也是對自己作品的反思和評價,更是幼兒再學習的過程。但是很多幼兒的“說”基本上是無意識的自評,更多帶有感性和主觀的色彩,想到什么說什么,因此在鼓勵幼兒大膽說的同時要注意引導幼兒有意識地自評,初步培養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小班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探索的欲望很強,常常有一些不合常規的現象發生。如果教師能稍加注意,給予關注,就能有目的地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變為我們可利用的教材,真正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美術課是我比較喜歡的活動課之一,雖然要上一節小班的美術課老師所要準備的工作很多,比如要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張打好輪廓的稿紙,還要給孩子發作畫工具,事后還要給粗心的頑皮的孩子整理作畫工具等等,但是我總能在活動中感受到孩子幼稚畫筆中所散發出的奇特想法。
畫的教學反思3
《流動的畫》是北師大版第四單元的主體課文之一,這是一首富有兒童趣味的詩歌,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本課安排為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及生字的書寫。第二課時則圍繞朗讀展開教學。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讀中感悟課文內容;
2、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美麗;
3、學習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參與;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維護環境的行為。
教學貴在反思,回顧本節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培養閱讀興趣是本節課的重點。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在語文課前設計了一個“閱讀小能手”展示臺這一環節,讓學生展示他們平時收集的兒歌、童謠、美文等等,使他們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并在最后一個環節“總結延伸”讓學生回去收集有關描寫祖國山水的文章、童謠、兒歌,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使學生逐步養成閱讀的行為習慣,從而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本節課,我從“欣賞—自讀—體驗—自悟”等多個層次,循序漸進的激發學生賞讀、想讀、樂讀、會讀的內心情感,其中,我運用多種媒體技術,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并采用了情景教學法、情感引讀法,學生們在其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在美中讀文,讀中感悟課文內容。學生有感而讀,真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學生們在課堂朗讀中,自發地以豐富的表情,恰當的手勢來表現他們內心的喜悅、興奮與快樂。真正地融入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中。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要善于抓住“學生”這一方面的活資源。這一點也是我所欠缺的,在“讀悟第二小節”中,在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媽媽夸我是個懂事的娃娃”“怎樣使這幅流動的畫永遠美麗”是,若能讓學生結合到讀中去討論,從學生的身邊事說起、做起,這樣學生在讀時會更有體會。
畫的教學反思4
本課是四年級上冊第八課的內容。本課為了增強學生對色彩學習的興趣和對色彩的進一步了解,活動一要求學生利用玻璃的特性,讓水與顏色相互滲透、交融產生的肌理效果。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課活動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請學生分組進行嘗試。活動開始后,有些小組分工明確,很快進入了實驗,有些小組卻因為沒有條理遲遲沒有開始。
十分鐘后,請各小組匯報情況。你是怎么做的?你們發現了什么?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你們如何解決的?教師總結問題:1.顏色沒有自動交融。2.對印圖案不清晰。其他小組同學開始討論,說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顏色沒有相互交融的原因是因為水分不夠多,顏色還呈現固體塊狀,另外調制成有顏色的液體后,要輕輕地將玻璃晃動一下,才能使顏色之間相互交融。個別小組對印出來的圖案水分太多,圖案變得一團模糊。而有些小組對印出來的圖案,因為水分過于少,所以對印的不清楚。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后,同學們再一次進行試驗,這一次的制作效果明顯好了。同學們很興奮,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
教師再次拿出膠水和紙片和鹽粒,請學生自主放入顏料里面,看看會發生什么變化?學生發現這三種物品加入繪畫后,肌理效果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很興奮!
通過自主探究,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很好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在紙上對印和玻璃上點畫轉印色彩畫的方法,探索對印的多種美妙效果。訓練了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
畫的教學反思5
《大師畫我也畫》是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通過對畢加索作品的欣賞感悟,進一步學習畫家的創新精神以及他們藝術作品中獨特的表現方法,感悟藝術的多元化。選編了畢加索的繪畫作品,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幫助感悟立體派造型特點,感受大師繪畫鮮明的風格,模仿大師表現方法創作一幅作品,提高、豐富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結合前一課《畫家凡·高》的學習,在這節課教學設計時我給學生設計了制作的小小微課(畢加索的自我介紹+作品欣賞+背景音樂)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回憶凡·高——認識畢加索——特點分析——模仿創作——課堂展示——拓展延伸的步驟完成教學任務,感受藝術的多元化特點,感受創新在藝術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對藝術認識欣賞能力和模仿表現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畢加索大師的繪畫風格,并嘗試模仿大師的繪畫特點進行再創作繪畫活動。通過對我這節課教學過程設計的分析,特做如下反思:
1、欣賞不僅僅是為了看畫,畢加索的作品風格做了一些分析,學生能感受其獨特的繪畫風格,我在把繪畫作品同時展示,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來分析他們在繪畫造型上、色彩上包括表現方法或繪畫技巧上的一些區別。因此一節課不是教師在講誰誰的畫怎么怎么樣,更多的是學生深刻的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感悟更深刻,調動學生的思維。
2、學生作業練習教師合理指導,方法、策略比較豐富。我在指導學生創作作業時鼓勵學生大膽創作,本課雖是模仿學習大師的繪畫風格,但在了然其特點之后,學生的作業表現形式確是極其豐富的。藝術的學習應該是創造的學習,如何合理指導學生帶有創造性的完成作業,關鍵是教師善于為學生設計梯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注意美術教學資源開發、整理、利用和這些資源如何呈現、何時呈現,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優化。同時,在學生輔導上盡可能把工作做實做細,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畫的教學反思6
《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教學應:“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這幅名揚中外的畫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古色古香的圖包含了太多的美。怎么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做畫的精心和古畫的歷史價值呢?這成了我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上課初,我不忘生字詞的鞏固,設計了開火車反復讀本課生詞,并強調了重點詞語“作坊、一乘、溜達”的詞義。接著,開始研讀課文。我讓學生邊欣賞古畫,并配上優美的樂曲,將學生帶入畫中美輪美奐的意境中,激發學生了解古畫的興趣。
在學習2——4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邊對照課文插圖,邊快速默讀2—4自然段,找一找課文中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容?并用筆圈一圈。再請學生在這其中選一個你最感興趣的內容,輕聲讀一讀,看看從這一部分描寫中體會到了什么?還要把有關的語句畫一畫。這一環節是想設計學生自主學習,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學生匯報時,再由教師引導學習段落中的詞句訓練重點,反復品讀,體會張擇端的'畫技高超、精湛,在體會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但學生匯報時比較自由,先匯報了“街市”,又匯報了第四段的“橋北頭情景”,打亂了文章的順序,顯得有些雜亂。在引導學生學習街市的熱鬧時,我設計了“走在這樣的街市上,你仿佛會聽到怎樣的聲音呢?”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匯報道:“我仿佛聽到了馬蹄的“噠噠”聲;推獨輪車的“吱吱”聲;趕毛驢的人喊出的“駕駕”聲。”
在學習橋北頭情景時,我設計了“聽老師讀讀這段話,請學生閉目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學生說道:“我仿佛看到了騎馬人和乘轎人險些相撞的情景,聽到了騎馬人勒馬時馬叫的聲音,感受到當時的驚險;我仿佛看到乘轎人擦把汗,聽到他說:“哎呀,真玄啊!,我差點跟馬頂牛了,”感受到當時場面的有趣。”這一點擊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體會張擇端的畫技高超、精湛。本課的后一個環節,在學完課文后,又是一次全景欣賞。隨著畫卷徐徐展開,配以《清明上河圖》對應資料的解說,補充課文未能涉及到的內容。較之第一次欣賞,不僅有內容上的拓展,更在情感上傳遞著民族文化的光輝燦爛。“這一次的欣賞,在孩子心田累積的不僅是畫面,是文字,更是文化的積淀,從而達到本課的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
最后,填寫資料卡讓學生對《清明上河圖》這幅古畫有了更深更清晰的了解。
畫的教學反思7
1.結合班級幼兒的特點設計活動過程,突出重難點。
手指印畫在以前的美術活動中我帶領幼兒手指印過毛毛蟲,在區域游戲時與幼兒一起印過小雞,因此幼兒有一些用顏料作畫的經驗。因此,在示范作畫時重點向幼兒介紹了長頸鹿和螃蟹的畫法。這樣活動開展起來就有側重點,便于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在出示范例的時候我也注意到范例的美感,讓幼兒充分的欣賞感受作品的美,從而產生作畫的興趣。范例中選擇的畫我也是有針對性的,如印一個圓可以變出小雞和螃蟹、印兩個圓變成長頸鹿,印多個圓點可以變出毛毛蟲。這樣幼兒在向幼兒介紹作品時讓幼兒感受到遞進性,幼兒從而結合自己的能力進行作畫,便于幼兒操作。
2.把握細節扎實開展活動。
細節的把握對于一個活動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在活動中我也注意一些細節的把握,如:請個別幼兒到前面示范作畫時,我請2名幼兒分別嘗試繪畫兩種動物,這樣在他們繪畫中我會去捕捉優點進行放大,并捕捉缺點對全體幼兒進行及時教育,這樣為后面的幼兒分散去作畫做好鋪墊。再如:幼兒作畫時,我鼓勵能力弱的幼兒可以模仿老師的范例來作畫,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大膽想象的'進行作畫。還有在幼兒的作畫紙上我事先畫好了一些小草,這樣幼兒印完動物以后,作品的效果很美。
不足之處:在活動中每組提供的顏料太多,因為活動的重點并不是感受色彩的變化,因此,可以每組提供一種顏料,小組之間可以不一樣。個別幼兒作畫時的動物方向不一樣,我利用講評的時候進行了教育。
畫的教學反思8
讓學生初步了抽象畫的技法,敢于大膽用色。引導學生在欣賞造型與色彩中勇于發表獨特見解。在觀察作品中引導學生了解畫家是用肢體運動來作畫的,畫筆都不接觸畫面。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耐心細心的`學習習慣。學習用點、線、面進行排列造型,通過欣賞點、線、面的抽象畫讓學生直觀地在視覺和聽覺等各方面都得到親身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欲望,開拓學生的思路。學習運用滴、灑、吹、甩、點等繪制方法來作畫。認識抽象畫給人們帶來特殊的視覺美感,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能力、從而提高審美素養。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學會用一種或二種以上色彩的重疊排列的方法畫抽象畫,并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
畫的教學反思9
《畫》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學內容。它是一首古詩,古詩的教學不同于課文,有點難以把握的感覺。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的。第一課時重點是認讀生字,第二課時重點是學習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下面是我在第二課時的教學反思:
一、課堂設計:
新課開始,我從畫引入,讓學生觀察畫面內容,引出古詩。讓學生自讀古詩,要求字音讀準,讀對。然后和學生一起品詩。每一句詩句都有一副圖畫,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四句詩的意思,同時板書詩的內容,讀出詩。特別是最后一句“人來鳥不驚”的教學,我讓學生親自感受鳥在畫中和生活中人來后的反應,加深理解。接下來是在學生感知的基礎上,誦讀古詩,分男女生對讀,小組讀,集體表演讀,讓學生發揮想象根據感悟做出動作。如“遠看”時學生把手放在額前,仿佛眺望遠處,“近聽”時則做出側耳聽的樣子,“花還在”做出花開的.樣子,“鳥不驚”做出擺手的樣子。這樣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層次的讀,學生感受、理解了詩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也在短時間內背下了古詩。最后是鞏固練習,給詩排隊。拓展學習反義詞。
二、存在問題及努力方向:
1、古詩教學比較難,我在教學中沒有把握好詩的整體性,如朗讀時的
整體范讀,詩句理解時的整體感受,而是一句一句的解析,這樣淡化了詩的意境,不能讓學生感受到詩的整體美。
2、受方言的影響,我的個別字音不準。特別是前后鼻音。低年級的教
學任務主要是生字識讀,那么作為老師,我必須做到字音準確,給學生很好的示范。
3、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我更應注重孩子評價性的語言,不能都是單調
的“你很棒”、“很好”…….應該讓他們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中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的興趣、向往和創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出來,飛揚起來。那樣我才會和學生一起快樂起來、發展起來。
畫的教學反思10
教學目的:1.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的藝術情感,初步了解文學與美術形式的聯系。 2.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激發創作熱情。.教學重點: 學習兒歌配畫的藝術形式。
教學難點:掌握方法和步驟。
教師準備:兒歌、范畫、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 課前搜集的兒歌、鉛筆、橡皮、圖畫紙。
教學過程:1.組織教學:檢查學生準備情況。 2.導入新課。 同學們小時候經常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兒歌聲中進入甜蜜的夢鄉,同學們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兒歌吧!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兒歌《小老鼠上燈臺》,師生拍手齊讀。(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很愉快的進入到學習當中)。 師:如果我們把這首兒歌配上畫,那就更完美無缺了。同學們也有好多兒歌,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兒歌也配上畫呢? 生:想。 師:那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走進兒歌配畫的世界,去領略兒歌配畫的奧妙和神奇吧!(出示課題板書課題)。 3.講授新課:
(1)、教師示范兒歌《風和樹》的配畫:(一名學生朗誦兒歌風和樹)
老師在黑板上畫出樹公公、一個風娃娃。 師:大家看我在黑板上畫的范畫,有沒有這幾個形象?(有) 雖然有,但是否美觀?我們如何讓它更美呢? 讓學生閉上眼睛,齊讀這首兒歌,并想象一下,畫面應該添加什么內容使畫面內容更豐富,視覺沖擊力更強。(指名學生說) 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兒歌《風和樹》的配畫作品。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畫的也很好,想象力很豐富。老師也想了一個背景供咱同學們參考。(在黑板上畫出背景) 師:現在看起來畫面就豐富多了,涂上顏色就構成了一幅完美的圖畫。(出示完成圖) 我們書上也有幾幅兒歌配畫作品,畫的也很棒,咱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4.作品評析(欣賞課件):
(出示教誨兒歌《數星星》) 學生齊讀《數星星》兒歌。 ①師:《數星星》小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小朋友爬上梯子往天上掛星星,好像在為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祈福......
出示兒歌《懶漢歌》的兩幅范畫。
學生小組討論:同樣是一首兒歌,作品的表現卻完全不同,作者分別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方法?(研究和分析兒歌配畫的兩種方法:全面表現和夸張或含蓄。)
學生分組發言。
師:分析的很好,這位同學的觀察能力很強,希望大家都要像這位同學一樣養成認真分析的好習慣。所以我們在為兒歌配畫時,一定要先觀察、分析,想好以后再畫。畫時的表現手法是不同的。一種是全面描繪,如《懶漢歌》;一種是夸張或含蓄的表現,如《小耗子上燈臺》。 ④學生分組討論并欣賞《日頭落》和《三個和尚挑水喝》兒歌。 5.總結兒歌配畫要點和步驟。 6.學生實踐:為自己搜集的兒歌配畫。(播放兒歌音樂) 7.學生作畫,教師巡視輔導。 作業要求:(出示) ①畫自己喜歡的兒歌,先仔細分析兒歌的內容。 ②能夠反映兒歌的主要內容和情景,構圖飽滿,主次分明。 ③形式與兒歌內容要統一。 ④著色要恰當。 8.小結: ①展示好的作品,講評。
讓學生自己介紹自己的作品談感受、評價別的同學的作品、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兒歌配畫作品并介紹喜歡的原因。
②我們的文學與美術有著密切的聯系,一篇好的文章配上一幅美麗的圖畫將更加完美,使人一目了然。希望同學們今后能想出更好的兒歌,并能配出更美的圖畫。 9.拓展:自己創作一首膾炙人口的兒歌并且為其配畫。
教學反思
《兒歌變畫》這一課是人教版二年級美術上冊第十一課的內容,本課最突出的`難點就是學生創作的童畫既符合兒歌的意境,又能體現出一定的繪畫水平。學生不能很好的去詮釋兒歌,只為了完成作業而做,盡管,我在課堂上提醒孩子要有創新意識,老師的和課本中的作品只作參考,但是,很多同學都是依照我的范作畫葫蘆,這點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別重視的。這課的教學極具開放性,因此在評價作業的時候,在作畫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評價標準上只要求學生在創作時能表現出兒歌的意境,有創意即可,整體的作業效果還是很好的。有個別學生不知道什么兒歌和歌曲是什么,課前我給同學們收集了一些兒歌,有些是他們知道的有些是不知道的,我要他們一起朗讀,并想象其中的畫面。兒歌是民間藝術家帶給孩子的一份珍貴的禮物,它既富有童趣,又體現出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同時又是繪畫創作極好的素材。兒童畫是孩子們在愉悅的情緒中,隨意灑脫地創造另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孩子們閱讀兒歌之后,將文學形象轉化為繪畫特點的語言形式,將文字之美、聲音之美、色彩之美融為一體,體現出無與倫比的藝術美麗。因此,在課堂上我先讓孩子誦讀了一些以典的兒歌,接著再畫童畫,將童畫兒歌和諧地綜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和熱情。
畫的教學反思11
本單元的主題是“動腦筋,想辦法。”這篇主體課文寫了蘇紅不小心把參加比賽的畫弄臟了,又在爸爸的幫助下把弄臟的畫改成一張美麗、有情趣的畫的事。告訴我們“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道理。課文行文簡潔流暢,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呼應對照嚴密。
在本課的教學中導入激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調動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和欲望。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教者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調動學生讀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能夠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體會文中人物的`心情。逐層深入,使深刻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突出了單元主題。
拓展的《塞翁失馬》小故事更起到了激趣,加深體驗的作用。深化了中心。
不足之處是,讀的不夠,形式不夠多樣,感情朗讀流于形式。這是我以后應該注意到問題。要把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
畫的教學反思12
《畫》是一年級上冊的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點展開描寫,圖文對應。這就是我本節課教學目標和方向。這一課是謎語詩。我抓住學生好動、好奇、愛表現的特點,設疑解疑,引導學生觀察我的畫,理解詩意,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課文的熱情,為教學成功地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前,多媒體不通電,我課前臨時發揮,用孩子們感興趣的游戲入手,啟迪他們識字的興趣,既解決了課前空白的尷尬,也為古詩學習生字作了鋪墊。
教學時,我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自己的畫—根據古詩作的畫。并讓學生先從整體再由遠到近觀察,知道這是一幅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感受景物的美。并通過實際生活中山、水、花、鳥的`對比,以及體驗對比所產生的差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總結”詩句,進而達到理解詩句的目的,突破難點。如:站在遠處看生活中的山,模模糊糊,看不清顏色;老師的畫上的山青蘭蔥郁,站在遠處看,卻有顏色,得出詩句“遠看山有色”……是因為山在畫上,不是真實的,一句一句剖析詩句,孩子們的探索欲濃烈,最后明白這不僅僅古人智慧的結晶,還把山水花鳥描寫的生動有趣,還是一個謎語。我抓住詩句中的著眼點,把精力放在詩句的品析熏陶上,借助創設情境、情感體驗在讀中讓學生感悟詩句的美,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畫的教學反思13
今天的語文課了,我們開始上《字與畫》了。
這樣的課我是從出示“倉頡”這兩個字開始的。這兩個字怎么讀呢?教室里很安靜,孩子們盯著,搖了搖頭。過了一小會兒,茹子涵輕聲說:“倉……難道是倉庫嗎?”呵呵,不錯喔,認識一個“倉”字,這小子也會想哈知道“倉庫”這個詞。
“這可不是倉庫。不認識嗎?不著急,我們剛學習了一種識字的方法喔!誰還記得?”
“看拼音識字!”有同學說。
“對!看拼音識字。瞧,拼音娃娃出現啦!”我一邊說,一邊點擊出音節。孩子們立刻異口同聲地拼讀起來。
“這兩個字讀什么呀?”
“Cān?? jié。”
“對,我們一起讀一讀。”
“倉頡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是古代的一個人,他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事。那就是――”我說著畫轉身寫下――“造字”兩個字。會讀的同學讀了出來,其他同學聽了讀音也跟著讀了。
接著我給孩子講了倉頡造字的故事,順勢就引出了圖片。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畫面內容和字形結構來思考畫與字之間有什么必然的聯系;再通過畫與字的聯系來建立字的.概念,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由畫到字的各個變化環節來感受知漢字的演變過程;再通過漢字演變過程來感悟漢語文化的神奇和邃遠,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畫的教學反思14
以前開課,總喜歡“挑”,挑語言優美的文章,挑自己有感覺的文章,挑容易把握的文章,感覺唯有如此,心里才塌實。現在開課呢,也不自覺地“挑”,但挑的標準大不相同,挑符合教學進度的,挑自己不敢上的,哈,有點自我折磨的嫌疑。確實,挑了《玲玲的畫》一課,回想這一路的備課歷程,真是猶如煉獄。
《玲玲的畫》一課,文章語言樸實,故事情節簡單,學生一讀便明了。那如何讓語文課充滿濃濃的語文味呢?文章的語言訓練點挖在何處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語文這塊基石上,讓學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的道理呢?在多次試教、修改后,最終將目光聚焦于生字詞語,通過動作演示、換詞理解等手段活化語言,抓住關鍵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再現情景,在感悟、朗讀中,理解所蘊涵的深刻道理。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收獲,亦有遺憾。
收獲之一:目標定位準,使教學有了明確的方向。
根據二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字詞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學中,我抓住“端詳、糟”等重點詞語,分三步落實。首先是初讀層面,重點落實字音,結合字形初步接觸字義,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漸進,體現低段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其次是細讀感悟中,結合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最后,練寫字詞,留足時間讓孩子書寫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導抄寫句子,不光要注意寫準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寫。就這樣,緊緊咬住字詞不放松。目標定位的準確,使這節課朝著語文的方向前進著。
收獲之二:手段語文化,使語文課更像語文課。
無論是生字詞語的教學,還是文章重點句的學習,都運用了語文的`手段來習得語言,內化語言。“叭”字與“趴”相比較教學,根據觀察字形,結合動作演示,學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子旁的“叭”表示聲音,足字旁的“趴”表示動作。又對本課中表示聲音的另一個詞進行了拓展,使學生了解,很多表示聲音的詞有口子旁。父親的話多么富有哲理,既是教學重點,也是理解的難點。我通過再造情景想象說話,體驗玲玲心情的變化,通過朗讀加以提升,其中反復強調爸爸的話。整節課,書聲瑯瑯。最后,通過記者采訪,轉述語言,獲得人文內涵。
遺憾的是在教學中,我更多的關注教師的教,缺少對學生的需求的關注。呈現在課堂上,學生顯得被動。而細節之處的處理也欠圓滑,教學的痕跡比較濃。 看來,只有真正把學生裝在心中,處處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語文課才能更加充滿語文味。努力吧!
畫的教學反思15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我在設計教學時思考兩點:第一,依據社會的進步主義教育思想讓學生在玩中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性學習、探索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老師充當活動中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和材料的準備者,在創作中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第二,體現課程的人文性質,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價值觀,讓學生感悟藝術與生活的聯系,激發用美術表現所見、所感、所想的興趣,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采用了師生體驗表演、教師演示、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嘗試創作并評價等教學方法和形式。通過教學實踐,反觀教學的設計、策略、過程、效果等方面的情況,有較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具體表現如下:
一、成功之處
1、注重師生的互動性,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整個教學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教師教的較靈活、樸實,傳統衷又有創新,學生學的主動、投入、興趣濃厚。
2、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著重運用生動的語言、大方的表演,感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難易適當的作業練習安排,使學生能順利的體驗藝術創造的成功感,有利于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3、注重學生的體驗和嘗試。教師沒有對造型技能進行簡單的傳授,而是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創設情景、提供思路和條件,充分地讓學生進行體驗感受和嘗試表現。從而主動得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高。
4、注重美術教學的藝術直觀性。教師通過板畫、課件展示、實物投影演示、學生作品展示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既具有藝術性,又一目了然、簡明扼要,學科特點明顯。
讓學生在玩中不知不覺進入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反思之處
1、可減少一些環節。直接或早些進入撕紙、拼擺的環節。
2、進行拼擺的變化太少。學生上前拼擺紙塊的體驗不足,使學生作業的多樣性和創造性不強。
3、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教學缺乏創新,而且評價的人文性和科學性不夠強。是整個教學較薄弱的環節,值得以后多加探索和研究。
4、提供學生撕貼的彩紙太單一。可以使用廢畫報紙、包裝紙、卡紙等多種材料來撕貼表現.
畫的教學反思16
《玲玲的畫》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課文,不僅是對學生有一定的啟迪作用,其實對我們成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故事。他通過玲玲妙筆生花的畫畫過程,來告訴我們其實事情并不是象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動腦筋,還是有解決的方法,還是能夠把他變好的。他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把壞事變成好事。但是由于我的準備不夠充分,對教案不夠熟悉,以至于在上課的時候出現了許多問題。
一、教學不夠扎實,知識點沒有落實。
1、在進行“玲”字的教學時,字音沒有落實。“玲玲”應該讀輕聲,后鼻音,也沒有進行指導,只是一讀而過,不夠扎實。在進行“玲”字的拓展時,“領、零、鈴、嶺……”等字是以字的形式出現,而不是詞的形式,這對學生來說印象不夠深刻。在進行積累讀的時候也出現了字音讀不準的情況。如果說此時以詞語的形式出現,對學生的印象應該比較深刻,也有利于學生對形近字的積累。
2、在進行詞語檢查時,對難讀字音及多音字落實不夠到位。我的詞句檢查是分兩步走的,第一部是詞語。但在ppt出示詞語時,我給生字全部注上了拼音,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個已經沒有必要,只需要將重點字音予以指導標注即可,但我只是一帶而過,并未重點指出。比如說“催促”兩個都是平舌音,學生在讀的時候已經出現問題,但我并沒有領著全班將其落實,只是稍加糾正,這是不夠的。其次是對多音字“臟”的教學,也不夠落實,還是PPT的問題,沒有以詞語的形式出現。而形近字“叭”和“趴”進行比較教學時沒有將他們的意思與偏旁聯系在一起進行教學,教學不夠到位,學生印象不夠深刻,知識點難以掌握。
二、朗讀指導不夠到位。
1、指導第一小節朗讀時,叫了幾個學生讀,但這幾個學生的朗讀并沒有將玲玲滿意的心情讀出來。而我并沒有進行示范或指正,只是草草帶過,可以說指導不到位。如果在學生朗讀不到位的情況教師進行一下范讀,突出重音,學生再進行朗讀,這樣學生的朗讀才能真正有效果,而不是走過場。語文學習最忌走過場,要的是扎扎實實的教學。
2、除了第一小節朗讀指導不到位外,對第四小節、第八小結的朗讀指導都是有所欠缺,不夠到位的。第四小節因為玲玲的著急、傷心“哇地哭了起來”這種傷心、著急的心情學生沒能很好地讀出來。第八小節中“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這句話中玲玲失而復得的高興心情都沒能指導到位。其實知道不到位的原因就在于我著急將課文上下去,不肯花時間在學生的朗讀指導上。為上課而上課,還是沒有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體,這是新教師最容易犯的錯誤,我也不例外。只有真正脫離了教案,做到位學生而上課才能真正地上好課。只有做到認真、扎實才會有進步。不光是我會進步,學生也同樣會進步。
三、對學生的點評不夠準確,評價語不夠恰當。
1、對學生的朗讀評價不到位。朗讀不好,不好在哪里沒有明確點出來,這樣的評價是不利于學生朗讀的進步,也會造成教師的朗讀指導不到位。比如說在進行第四小節的朗讀評價時,一個學生讀得并不好,沒有將玲玲傷心著急的心情讀出來,我只是說:“你讀得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好?”這樣的點評是不負責任的,不錯不錯在哪里,如果還有提升的空間,那么又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
2、同樣如此,在最后的總結,講故事的環節,我的點評也同樣不到。學生在進行課文內容的概括時,語言不夠簡潔,出現了讀課文的情況。我對他的`評價是“講得不夠簡潔,能不能再簡短點”。但是什么地方應該簡短,什么地方說得太多了沒有明確指出,這對下一個學生的概括沒能起到任何幫助。所以下一個學生在進行課文內容的概括時,仍然犯了跟第一個學生一樣的錯誤,概括不簡潔。這就是我的點評不到位、不準確造成的。因為二年級的學生辨別能力、自我感知能力還不強,所以需要老師的點播。如果教師的點播不準確到位,是不利于學生的改進的。
3、點評的評價語不夠豐富,太普通,這說明我的課堂應變能力還不夠,仍需鍛煉。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反思,希望通過這些反思能對自己有所幫助,在以后在教學中盡量不出現相同的錯誤,慢慢進步,上出扎扎實實的語文課。
畫的教學反思17
執教了一副名揚中外的畫,在我國燦爛的藝術瑰寶中,《清明上河圖》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一幅名揚中外的畫》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這幅古代繪畫作品。我有以下反思:
一、了解古畫內容。
課的開始,我讓學生邊欣賞古畫邊聽課文朗讀,并配上優美古典的古箏樂曲,將學生帶入畫中美輪美奐的意境中,激發學生了解古畫的興趣,這一教學環節比較好。
接著,我提了幾個有關古畫的小問題讓學生回答,再讓學生找找這幾個問題都在課文的哪一段,學生很快便找到了,從而輕松而自然地學習了第一段。
然后,我以“古畫到底畫了什么呢?”這一個大問題指導學生學習課文二、三、四節在這一教學環節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了解古畫內容,在指導朗讀的同時進行適當的拓展,如:
二、三段讓學生分角色讀“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讀完書上的內容后,我繼續指名引讀“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這時要求學生根據課文拓展讀,學生興趣濃厚,想象豐富。在學習第四段時,我抓住“最有意思”這個詞讓學生四人小組學習,或表演,或朗讀來表現最有意思,效果沒有想象的完美,而且占用的時間較多,我想將這一環節改為讓學生自己感悟其中的趣味是不是更好?!
二、是了解古畫的價值
欣賞并了解了古畫的內容后,我讓學生再看了一遍古畫并讓他們思考為什么它會成為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想得很細,回答得很好。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了這幅畫因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而名揚中外。
畫的教學反思18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能感受到學生對民間美術認識的變化。他們對農民畫能用簡單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感受。通過不同畫種的對比,學生能感受到農民畫的與眾不同,農民畫中濃郁的鄉土氣息,繽紛的色彩深深的吸引著他們,紛紛表示不是很喜歡農民畫。
農民畫中蘊含著廣大勞動人民對真、善、美的追求,農民生活的情趣、豐富的精神食糧,它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審美情趣的培養有很好的教育價值。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民間美術的教育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品質和審美修養。鍛煉他們美術素養,慢慢的體會到農民畫其實是很有意思的繪畫作品,是人民的智慧的精華。
在欣賞分析農民畫中指導欣賞作品,嘗試進行分類和特點歸納,然后臨摹、寫生、觀察、教師示范等,學畫農民畫。從而注意到運用民間 美術的造型和色彩特點。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想:
1.教師要在平時注重各方面知識的積累,這樣更有利于在這種非固定模式的課堂中靈活機動的運用所學引導和啟發學生,令學生信服。
2.在課前學生探索階段要密切關注各組學生的進展情況,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指導。有些學生熱情很高,選擇的`內容太過龐雜,教師應在先肯定其熱情的前提下巧妙的引導其選擇一個合適的主題。但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教師的幫助要適度。
3.上課前要對各組學生探究的情況有所了解,這有利于更好的掌握時間,調動課堂氣氛。
畫的教學反思19
《畫》這篇課文由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組成。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稱的美感。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圖文對應。
一、教學效果:重視朗讀。在教學中,我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讀者”,通過自由讀、分組讀、男女生比賽讀、教師引讀等多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悟詩句的內容和表達的感情。并且邊讀邊配上動作進行朗讀表演。如,讀到“近聽水無聲”時,做出側耳聽的動作;讀到“人來鳥不驚”時,做出擺手的樣子。學生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點燃,躍躍欲試。我想,只要學生的朗讀興趣濃厚,在老師的有效指導下,學生的朗讀水平一定會在不同的程度上有很大的提高的。本課文中句子的節奏感很強,朗讀時我十分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在讀中感悟、體會詩的讀法,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二、成功之處:多種方法識字。詩中有幾對意思相反的`詞,我指導學生通過比較了解它們的意思。識字教學是很枯燥的,我在教學識字時,巧妙地誘發孩子們識字的欲望,并善于總結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識字積累,給他們創造發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機會,同時還適當地滲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采取活潑有趣的方式反復再現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識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三、不足之處:在找反義詞時,學生有不理解的,我只用語言來進行了解釋說明,如果能夠讓同學們親自來體會一下,相信理解的會更為透徹。
四、改進措施:在讀中感悟、體會詩的讀法,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在講解過程中應善于總結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識字方法,同時還應適當地滲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采用活潑有趣的方式重復再現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畫的教學反思20
《學畫農民畫》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是中國民間美術系列的內容,《學畫農民畫》教學反思。在本課學習過程中,曾經和學生討論過,覺得農民畫美不美,很多同學表示并不是很喜歡農民畫。農民畫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讓他們這些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嗤之以鼻。教師根據同學們的家庭環境入手,一起引領學生回憶假期在老家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主動歸納總結農村的生活。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體驗回想農村生活的樂趣。并且思考,如果將這些美好的東西記錄下來,你會采用什么的方法,教學反思《《學畫農民畫》教學反思》。帶著這個疑問,一起欣賞農民畫家的作品,并結合農村生活、自然環境、地域特點等,打開學生思路,引導學生一起認識更多農民畫的特點,并結合談談自己的感受。
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慢慢的了解更多的農村生活,和民族傳統知識。在學生求知若渴的眼神中,教師開始技術技巧的針對性講授,深入的欣賞分析農民畫之美。由色彩、裝飾、構圖、角度、線條等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并進行分析展示。這個環節不僅能夠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能更好的鍛煉他們美術素養,慢慢的體會到農民畫其實是很專業的,人民的智慧的精華。
最后,請學生思考,什么是農民畫,說一說本節課都學習到了什么新的內容。并用這些知識畫一幅農民畫。這個環節不僅是評述,也是本節課學習成果的重要反饋。很感慨,學生能夠通過這樣的課程,對傳統文化慢慢的從嗤之以鼻到了解接受。觀念的'改變,需要一點一滴的灌溉和感受,有了一點點的努力,就會有一些些的成長。此類課程,以后可以更加大膽一些,可以結合辯論和小組展示這樣更加靈活的方法進行,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力。再接再厲。
畫的教學反思21
《畫》是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點展開描寫,圖文對應。這一課是學生入學后接觸的第一篇詩文。
成功之處:
教學時,我抓住教學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自主讀詩,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用低年級小學生喜歡的方法進行檢查反饋:大屏幕出示生字請學生開火車認讀;用生字請學生搶讀。在教學中,我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學習主體,通過自由讀、分組讀、男女生比賽讀、教師范讀,引導學生圖文對比,感悟詩句的`內容。
不足之處:
詩句的節奏感很強,朗讀時引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有所欠缺。在引導朗讀的同時,我沒有指導學生去評價他人,應該讓他們從一年級第一學期起就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活動,從而培養他們注意學會傾聽的能力和良好的評價能力。
改進措施:在讀中感悟、體會詩的讀法,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在講解過程中應善于總結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識字方法,同時還適當的滲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采用活潑有趣的方式重復再現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畫的教學反思22
話說,打鐵還要自身硬。醫生只有具備高尚的醫德和高明的術,才能手到病除;老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師德和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但我們必須認識到,老師也是一個凡人,難免有不足之處,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就該勇敢地承認,并欣然地接受青出于藍勝于藍的事實。
有一次上《畫楊桃》這一課,講到形態各異的樣子時,我突然有想用簡筆畫畫出楊桃,可當我拿起粉筆坐畫時,對畫畫一竅不通的'我發現了自己的拙劣之處──這哪里是楊桃呀,分明是一堆堆的石頭。
我臉紅了,想說上幾句挽回自己的話。但當我轉身看見孩子們一雙雙清澈的、探索的、求知的、眼睛時,我改變了自己的的想法。坦誠地說:“同學們,老師沒有畫畫的天賦,而在上學時對畫畫也沒有興趣不勞就無獲,所以到現在我還是一個‘畫盲’。今天,老師本想把楊桃可愛的樣子展現在大家的面前,但是老師不會畫楊桃,真是對不起大家了。”
原來說這話只想坦陳自己的不足,不想由此所引起的教育效果卻讓我史料不及。學生們紛紛表示人無完人,并積極要求幫老師來畫。于是,黑板上開始出現了可愛的楊桃。
此時的我,除了滿足地笑,找不到更好的表達方式。
畫的教學反思23
《刮出來的畫》是一節十分有意思的課,深受低年級學生的歡迎,因為學生對新的事物好奇心特別強烈,想迫不及待地去了解和發現。
刮畫這一課的課前準備很重要,需要準備一些小工具。為了讓孩子們主動地參與準備活動,我先展示了范作,然后說:“你們知道嗎?不用筆也能畫畫。”孩子們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再布置準備所要工具。教師只是說請同學們準備一些象木棒、牙簽之類的,能夠在紙上畫出痕跡的小工具。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上課時帶來了小梳子、毛衣針、等各式各樣的小工具,為學習新知識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課堂上,學生在欣賞了美麗的刮畫作品后都非常激動,不由自主的拿出小工具躍躍欲試。有的孩子還在探究,有的興奮地說:“老師您看,我用硬幣的側面刮,特別快!”有的自豪地說:“我用指甲也能刮。”孩子們在無拘無束的氛圍里自主的探究,引發創作靈感,培養良好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學得輕松,玩得愉快,并創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動、有趣的.作品,課堂成為了孩子們的樂園,當然,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也有很多疑惑,比如課堂教學的技術設計環節還不是很到位,學生在自己動手操作和小組協作上所出現的一些疑點和困難。由于時間關系沒能一一進行解決,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情緒和興趣還沒有被充分調動和挖掘出來,技能課堂的教學模式還有待于進一步嘗試等等的問題,都需要在日后的課堂教學中不斷的摸索和探究。
畫的教學反思24
《流動的畫》是一首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蘊藏著濃濃童趣的小詩,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四單元“祖國”的第一篇課文。詩中,“我”坐在飛奔的火車窗邊欣賞祖國的風景,美麗的“畫”是流動的,“我”的情感也隨之靈動,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這流動的“畫”,這美麗的“畫”。詩歌文質兼美,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很適合兒童欣賞和朗讀。孩子們輕柔的讀書聲,專注的眼神,機巧的回答,讓課堂流淌著靈動的慧心,充滿著純真的快樂。當然也有著不足與遺憾。本堂課我著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朗讀,以讀帶領孩子走進詩歌世界。
這次開放課上的是第二課時,延續了上節課的質疑,圍繞著第一課時提出的兩個問題“為什么?”“什么樣”,讓學生“盡情品讀,賞自然美”。即引導學生品讀詩歌中寫景的六個句子。(課件演示)通過對比讀、指名讀、評價讀、示范讀等方式,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獲得美的享受。
緊接著,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內化文本,說自然美”。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動的畫中還會有什么美景?指導他們模仿課文的句子進行描繪,讓“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為學生創設說話的情境,進行口語訓練。
二、問題與圖片結合,叩問學生的心靈。
可能每個學生都知道要愛護環境,每每提到這個話題,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不能亂扔垃圾,其實,這些孩子的行動和語言還是有脫節的.地方。對孩子們來說能沖擊他們視覺、叩問他們心靈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準備的引導與圖片。為此,當讀到“我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忽然看見———”時,提醒孩子注意媽媽的眼神,并相機問“此時,我看到了什么?”學生通過觀察圖都發現了“媽媽”正在提醒“我”千萬不能弄臟祖國的畫。馬上結合校園生活,問孩子們應該怎樣愛護美麗如畫的校園呢?從而深刻反省自己的行為:怎樣做才是一個懂事的娃娃?
三、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在處理“小河彎彎曲曲,山腰飄著白紗,汽車往來穿梭,路邊開滿鮮花,水庫好似明鏡,山坡點點人家……”這幾句描寫祖國美好河山的語句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理解和品讀,學生的表現非常棒。如“路邊開滿鮮花”一句,有的孩子注重了“開滿”,有的孩子注重“鮮花”,無論他們讀得怎樣,這至少是他們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及時給予鼓勵,評價語“你的朗讀讓我聞到了花的芬芳”等溫馨的話語提高了孩子閱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閱讀的快樂。而“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這個環節學生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眼里的祖國是美好的,一個省略號結束帶領他們進入無盡的想象空間,在感受的同時又掌握了省略號的作用。
這堂課中,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在講的過程中,處理過細沒有突顯品讀的重點。學無止境,相信在今后的不斷磨練中會成就一顆顆靈動的心,更成就一個務實的我。
畫的教學反思25
今天學習了《畫》的課文。它是一首五言謎語詩。在這節課上,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指導小朋友初步了解課文,重點指導同學讀課文利用以前學習過的識字方法分類識記生字和說反義詞的練習。雖然,在課前我對于教學設計已經爛熟于胸。在教學中我教態好,引用先進先進的教學理驗,大膽的創新。一節課下來的.讓生學會了許多知識。
但是在課上無論是我自身的教學,還是同學的課堂常規都曾在這一些問題。
在上個學習單元的《語文園地一》中,同學們就已經接觸了反義詞的概念,并在課上進行了說反義詞的練習。在這節課上,我只是想將課后練習引入課堂教學,借助同學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理解,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反義詞,然后順學而導,讓學生進行說反義詞的拓展練習。因此,在課上,我試圖讓小朋友直接找出課文中的三組反義詞,認為這一教學環節只是引入練習的一個過渡,但怎幺也沒想到就是這幺一個簡單的環節,同學們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完整、正確找出課文中的反義詞,甚至還有一個同學在課上隨便地問出:“反義詞是什幺東西?”這樣的情況,是我在備課過程中沒有預期的,一時間我慌亂無策,沒想到以前連練習都做過了,同學們說出了遠比書上更難的反義詞,怎幺偏偏在有老師來聽課的情況下,出這種狀況呢?此時的我陷入了尷尬的局面,沒有方法只得重新引導學生回憶反義詞的概念,然后又通過現場扮演引導同學體會“近與遠”、“來與去”、“有與無”之間的相反意思。
畫的教學反思26
《添畫》主要是引導學生根據風景畫中的情境進行大膽地想象,并添加相關的內容,使畫面變得生機勃勃,富有情趣。因此,一上課,我便興致勃勃地向學生展示了一張美麗的風景圖片。看到小朋友們這么興奮,我準備乘熱打鐵,讓學生緊接著觀察畫面中有些什么景物,再進行想像添物。 “你想到畫里去玩嗎?”、“那你想怎么去呢?” “我騎自行車去。”根據學生的想像,我快速地用彩紙剪了一個小朋友騎車的形象貼到畫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可以展示在美麗的風景畫上,學生們格外激動。他們爭先恐后舉起了小手: “我要乘汽車到畫里去。” “我要乘熱氣球。” “我坐船去。” “我想乘飛機去。” “在這風景如畫的地方,你最想干什么呢?” 這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們別出心裁的想法噴涌而出。 “我想去小河邊釣魚。” “我想去草地上散散步,再采些美麗的野花。” “我想在小河里種滿荷花,這樣小魚可以在水里捉迷藏了。” “我們還可以在小河邊吟詩一首: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我要帶小白兔和小山羊到草地上去吃新鮮的青草。” “我要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劃船。” “我要去爬山,從高處看風景。” ?? 望著班級里林立的小手,我抑不住滿腔的欣喜,笑著對大家說:“你們想得真好,現在就請大家把自己想到的添到美麗的風景畫里去吧。比一比,誰能把畫添得更有趣,更漂亮!”學生們聽了,一個個地忙開了。 而在另一個班上這課時,我讓學生先觀察畫面,看看有些什么景物,再想想可以添加什么。
學生的反應也比較活躍,有的說可以添上小朋友,也有的說可以添上小鳥、汽車、飛機??但由于教師地牽制,學生的觀察、想像,學生的體驗難免比較膚淺、模糊,想像也略顯生澀、呆板,缺少靈性。而“你想到畫里去玩嗎?”就截然不同,通過這一語,道出了低年級學生愛玩好動的天性,像一次有趣的心靈旅行,它給了學生一對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準確地捕捉到學生學習的興奮點,那學生就能在教師地引導中,不知不覺地表現出自己的充分體驗、自由暢想,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體會到美術學習的輕松和愉快。
畫的教學反思27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包容,并且推崇個性的社會,允許藝術以多樣的形式并存,雖然在探索水墨畫的過程中出現了變革與摹古之爭,但是傳統與創新之間并沒有多大的沖突,在矛盾中,兩者可以共存,一起進步。
水墨人物畫教學是中國畫教學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學生審美文化素質得以培養的手段之一,肩負著民族文化繼承與弘揚的重擔。本文將水墨人物教學作為研究的出發點,針對水墨人物畫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進而針對當代水墨人物畫教學現狀及未來發展的探索。
1水墨人物畫簡述
水墨人物畫作為高校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校美術教育是中國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美術教育的未來發展,對于中國文化藝術,乃至對中國社會未來發展和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未來地位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水墨人物畫的發展也具有相當的意義。從“五四運動”發展到今天,水墨人物畫呈現出眾多風格流派,人有百家爭鳴之勢,并且在審美及表現角度上更具多元性。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種:京派人物畫、浙派人物畫、西北人物畫、東北人物畫。
2現當代高校水墨人物畫教學發展的現狀
高校水墨人物課受到總課時和文化課的限制,水墨人物畫專業課課時量相對少一些。從國畫課程安排情況來看,水墨人物教學整體來說還是從基礎速寫,線性素描,水墨人物臨摹,水墨人物寫生,水墨人物創作幾個階段進行。課程結構貫徹了“多課少時”的原則,加強通識課和選修課、創新學分的內容。雖然這種做法有利于美教專業學生的文化藝術整體素質的提高,但同時也給水墨人物畫課程教學帶來較大壓力。學時少,技藝要求高,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就成了擺在國畫專業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在我國各藝術院校的教學中,人物畫處于重要位置,在歷次綜合性美術展覽中也占有最高比重,然而每屆學生的畢業創作以水墨人物畫形式出現的卻容寥無幾。學生在校學習四年,只幾個周的水墨人物畫課程,遠不能解決有關造型、筆墨諸方面的基本問題,更談不上創新與發展,這不能不引起作為一個本課程教師的慎重思考。
眾所周知,速寫是鍛煉造型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手段,無論東西方的繪畫大師們,無一不是速寫的高手。何況中國畫的精髓就是對線的運用,它有別于現代西方照相寫實主義的依靠照相機的制作方法。多年來,大部分美術院校課程排列總是在第三學期才把速寫和水墨人物畫并列在一起,若打破原來的次序,在不占用其它課程時間的情況下,在學生入校之初先排上短時間的速寫課,使他們在入學之前的速寫基礎得以鞏固和發展,進而又培養出喜愛中國畫的學生多用毛筆畫速寫的好習慣,兩年內從不間斷,通過與書法課的結合,可掌握住毛筆和宣紙的性能,就為后期的水墨人物畫打下堅實的基礎,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水墨人物畫教學未來發展的探索思考
3.1水墨人物畫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十世紀初開始學院的教學形式逐漸代替傳統的師徒相授的方式,各地教學因人而異,人相徑庭,不成系統。課堂上都不停的揮筆連一個角落都不放過的要求“三面五調”,由此帶來了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曝露出了一些弊端,首先,作畫時準確無誤的確定了所描述對象的明暗關系,像機器一樣被動的復制對象,使得學生的思維完全封閉;其次,完成一件素描作品的時間往往很長,每個指甲都要細到面面俱到,使得學生很難跳出畫面,反映遲鈍,對畫面本身缺少了應有的靈感,使得感受僵化;其三,很難把所謂的基礎訓練應用到所學的專業上去。尤其是水墨人物畫,中國人物畫注重的是以線造型。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審美方式也隨之不斷的變化,人們的審美方式和價值取向也隨之不斷的拓展和創新了,可以說堅持原有的素描基礎訓練的.方式無論在 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都會不斷的完善,極近完美的狀態。但是美術和社會其他學科一樣,都應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不斷的變化和創新,如果單一強調傳統素描的基礎教學,將會產生近似于標準的權威認定,這樣就禁錮了素描教學多樣化的方針,也不利于水墨人物的發展。
3.2水墨人物畫基礎教學的探索思考
3.2.1增設理論課程
學習水墨人物畫的學生應該重點加強理論修養并不斷補充新鮮信息,學習理論知識是關鍵,學生首先要了解水墨人物畫的的審美追求,愿意和喜歡學習;其次,要懂得學習水墨人物畫的道路,要清楚水墨人物畫的構圖布勢,風格意韻,最后,要對與水墨人物畫學習有幫助的所有人物畫的畫理做充分的整理,使之成為適合個人需要,對指導繪畫有幫助的理論性材料。教師作為先行者,應該適當地把自己求學經歷和所擁有的理論材料梳理加工,分享給每位學生供他們交流學習,讓整個班級理論的學習氛圍逐漸形成。
3.2.2課堂轉移
水墨人物畫教學能夠將以往的室內寫生搬向室外,讓學生能夠接近自然,受大自然的熏陶,受寫生當地民風民情的感染,這樣會使我們的畫面情感能夠上升一個層次。也避免將以往的臨摹死搬硬套到課堂模特的身上,室外寫生也能有效的從臨摹過度到創作。外出寫生時,教盡量與學生同吃同住,保持親近,在指導時,要密切關注一個學生的進步規律,隨時挽救一些轉瞬即失的好想法好觀念,這樣才真正起到教師的點撥作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多的用自己良好的修養,熟練的技巧影響和感召學生,并作到與學生一起畫畫,讓學生明確知道自己的探索道路是安全正確和良性的。
4綜述
水墨人物畫教學在當代高校中,無論是傳統人物畫中所體現的儒家思想“成教化、助人倫”、文人畫情懷,還是近代的“素描加筆墨”,都是社會時代發展的需要。作為現代人學習傳統繪畫,不是要把我們變成古人,用古人的頭腦去思考,用古人的眼光來觀察萬物。也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拋棄傳統精粹。時代變化了,人們的觀念也產生了變化。現代人對傳統只能是一種折射,是傳統文化在現代人中間的一種反思。學習西方繪畫,是因為我們尊重繪畫科學,我們只能從傳統中拎取那些對我們有用的東西,只有把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同對現代文化的發展的理解相互結合起來,才能使水墨人物畫的發展道路更加長遠。
【畫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畫》教學反思04-05
畫教學反思04-21
《畫》教學反思12-08
畫教學反思04-21
畫的教學反思03-02
畫汽車教學反思12-20
《畫角》教學反思06-19
《畫楊桃》教學反思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