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規律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找規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找規律教學反思1
“探索規律”作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函數思想的主要體現之一,是隸屬于《標準( 20xx)》中“數與代數”領域的正式教學內容,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有要求。其中第一學段要求學生“探索簡單情境下的變化規律”,并以兩個例子進行了說明,同時結合例子分析了對于學生的具體要求。從例子及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學段的探索規律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的“模式化”思想,發現“規律”就是發現一個“模式”,并能運用多種方法表達“模式”的特點。不僅強調能夠發現(識別)規律,也強調對于規律的表征、強調對規律的運用(由前一項得到后一項)。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很多能夠帶給人以美感的有規律的實物,這些都為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規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材在編排時對這些素材充分加以利用。
這也讓本單元的前兩節課成為學生喜歡學習的知識點。因為感性直觀。然而隨著例3和例4的'出現,規律變成了抽象的數字規律。由于學生們自身數感、計算能力等差異,在找規律時學生們也出現了較大地差異。綜合來看還是要繼續挖掘學生100以內數和口算方面知識,結合這一單元的找規律,可以安排多樣的練習。如數數,加減等。既有新知的學習,又有舊知的鞏固。
找規律教學反思2
反思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我認為是比較成功的,其成功之處在于充分體現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
(一)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設計游戲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在上課的開始,設計游戲,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學生憑直覺做出判斷,人人能夠參與,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
二、轉變學習方式,強調合作與交流。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找規律內容具活動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規律”的內容不能用“對或錯”來簡單的判斷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找的規律”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與同學展開交流活動,注意傾聽同學講的有無道理,聯系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做出判斷,不斷地及時地優化自己的數學知識,在合作交流中獲得了發展。
三、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的作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這個案例從主題圖——學生熟悉的學校舉行聯歡會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有利于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還有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后,從自己的身邊著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美和作用,以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需要,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數學。
(二)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第一,我本想讓學生先用學具擺出有規律的圖形,再利用彩筆設計有規律、美麗、有創新意識的圖案,可學生沒有帶彩筆,這一步就沒有得到較好的執行。
第二,在這節課上我發現自己平時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不夠,體現在讓學生獨立或合作設計幾組有規律的動作或圖案時,學生大多偏愛用學具而且也沒什么新意。
第三,結束時,沒有組織學生有規律地走出教室。
找規律教學反思3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今天自己上了一節示范課—《找規律》。在這門“遺憾的藝術”獲得了一點點成功。高興之余,也不忘記錄下自己的所得所失。
《找規律》是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時,我設計的環節如下:
一、找規律,感受規律的美
這節課重點要學生去“找”規律,而不是規律的應用,更不是做競賽題。我設了這樣的導入,我先以有節奏的拍手歡迎聽課的老師,再請同學們和老師一樣有節奏的拍手。在游戲中滲入找規律,初步感受和體會規律,并說出自己的發現及時的'導入新課。出示有規律排列的盆花,彩旗圖,讓學生找規律,小組內交流,感受這樣有規律的排列顯得整齊漂亮。
二、找策略
圖中的盆花的顏色依次是紅、藍、紅、藍、紅、藍……學生找出規律,我及時提出問題,按這樣有規律的排列第15盆花是什么顏色,小組內合作,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集體交流。
三、優化策略
學生解決盆花的問題出現三種策略,一種畫圖方法;一種是列舉法;一種是計算方法。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彩燈依次是紅、紫、綠、紅、紫、綠、紅、紫……照這樣排列第17盞燈是什么顏色的問題,比賽誰完成的快,交流時學生發現計算方法還是比較快。
四、發現生活中規律
數學是解決生活的問題,用學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才能體現數學的價值。讓學生找生活中這樣的規律如:“每四年一閏,每7天一個星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十二生肖……”
五、用規律設計圖案
我用今天這樣規律設計一幅圖案,向學生展示,再一次喚起學生對規律美的認識,讓學生自己設計,讓學生同樣體會到數學的美。以上五個環節,其中“一,二,三”個環節是重點,這樣的設計在實踐中獲得好評。
我的成功
1、激趣引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用有節奏的拍手來歡迎老師,一來緩解學生緊張情緒,二來把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來,發現拍手的規律,為下文找規律做了鋪墊。
2、充分體現課改的新理念。這樣的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和研究之中,讓他們帶著問題展開小組合作交流,避免課堂中提問,以個別學生回答代替大多學生的思維。在學生探究規律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而不是生硬把找出的規律教給他們。讓他們自己發現,自己解決,獲得成功的體驗。
3、根據課堂變化,及時調整設計。在優化策略這一環節,比較畫圖法,列舉法和計算方法時,課堂出現兩派,一隊認為畫圖直觀而且好理解;一隊認為計算簡潔,速度快。我馬上補充一道,“按燈籠這樣排法,第1840盞燈是什么顏色?”要求畫圖,學生齊喊“哦!那畫到啥時?”從而感受到計算方法的簡便和實用。
4、靈活使用課后問題,巧妙設計習題。課后的練習第1題是擺珠子,第2題穿珠子,兩道題內容相似,我只選取了第1題。我設計一道這樣練習題:“我愛數學我愛數學我愛數學……第154個字是什么?”這樣習題得到聽課老師的好評,它不但很有創意,還體現熱愛數學之情。
我的遺憾
課堂中對意料之外的回答,處理不恰當。當提出“彩旗的顏色依次是紅、紅、黃、黃、紅、紅……的順序,第23面是什么?”時,因為有前面兩種問題的鋪墊,學生基本認可先找出每幾個一組,再列算式,正當總結時,于沂渭舉手說:“我還有一種方法,把紅旗當奇數,黃旗當偶數……”我馬上想到每2個一組,奇數是紅旗,偶數是黃旗,欣喜打斷他的話“噢,把紅旗看成一組,黃旗一組,也就是每2個一組,再計算。這種想法很好,大家給于沂渭鼓掌。”但是于沂渭臉上卻沒有喜悅之情。當時害怕浪費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沒有讓學生表達完自己的想法,聽課的老師對這種方法也有異議,表揚也顯得蒼白無力。
課后我叫來于沂渭讓他講完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是這樣的,把2面旗當成一組,紅旗是單數,黃旗是雙數,第23面旗應是23÷2=11(組)……1(面)第11組是單數應是紅旗,剩下一面按順序應是黃旗。說的多啊!難得學生有這樣的奇思,可惜課堂上,我卻讓這精彩的一幕浪費掉。還得聽老師留下懸念,給自己留下深深的遺憾。
找規律教學反思4
“探索規律”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函數思想的主要體現之一,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我執教的這節課《找規律》是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規律的含義,掌握找規律的基本方法;難點是能夠表述發現的規律,并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一年級的小學生在學前教育階段就已經接觸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訓練,另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觸到大量的有規律排列的事物,這些都是學習本課的重要基礎,因此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容易。但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神容易分散、語言表達能力不完整,所以教學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寓教于樂,為學生準備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游戲活動,加強直觀教學,強化學生語言表達的訓練,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加入學生喜愛的動畫元素,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事后反思本節課的流程,我發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現歸納如下:
1、課堂時間的把控要更緊湊些。課堂開始,我用“猜顏色”的游戲導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隨后又設計了幾組學生平時喜愛的動畫和食物的圖片,從而讓學生仔細觀察后說一說這些圖片中有沒有規律、規律是什么。這兩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例1的講解做鋪墊的,教師可以把時間再掌控一下就更好了。我花費的時間稍微有點長了,導致下課時,游戲環節以及課堂總結的環節沒有處理完。
2、合作探究,說清規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一年級的小學生詞匯量還不是很豐富,尤其是用數學語言來表達時更是困難。有個學生在回答他發現的規律時,他的表述是:“后面跟前面是一樣的。”我進一步發問:“那你說的再清楚一些嗎?跟前面一樣的`話,那前面到底是什么樣的?”我發現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整體稍顯困難,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規范化的數學語言完整地表述規律,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上多下功夫,鼓勵學生多用規范化的數學語言去描述問題。
3、我們的課堂不是演戲、熱鬧、好看,而是要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全國著名的特級數學教師吳正憲老師說過:“在數學課堂上,笑聲過后,要有思考。”教師要學會放手,要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不要總是擔心學生的回答會不盡人意。我總是擔心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語言顯得不夠深入先出,這真的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上花費一點一滴的功夫才能真正游刃有余。此外,我覺得教師的幽默感也很有必要,機智幽默的語言總能讓我們的課堂笑聲四溢。
4、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由于課堂時間沒有掌控好,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的規律沒有實施。但這是一個很有必要的環節。之后,我在課下問學生:“你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哪些規律?”郭子瑜說:“我發現每星期都是按照7天循環出現的。”王豪鑫:“我發現每一天都是按照早上、中午、晚上重復出現的。”楊思雨說:“我發現每一年都是按照春、夏、秋、冬重復出現的。”成昊遠說:“我發現分針總是從數字1走到12轉一圈,然后再從數字1走到12。”學生的回答讓我喜出望外。相信孩子,他們比你想象的要聰明!
找規律教學反思5
《找規律》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較強,于是我本著“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教學產生的興趣,教學中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體現數學的價值。”這一理念來設計、實施教學。回顧整節課,學生時時閃爍著創新思維的火花。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主要有以下幾點:
1、激趣導入,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快樂游戲貫穿于課堂始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先是全班學生合唱一首兒歌《小星星》,輕快的歌聲引入,再用同學們非常想得到的獎品智慧花入手,從動作、圖形顏色的重復排列,引出課題找規律。接著圍繞“裝扮聯歡會的現場”這一主題,將學生置身于一個真實的現實場景中,將數學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在這美麗的“節日世界”里,學生用獨具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以積極的心態去創造、去享受,以激發他們愛數學、發現美的情感,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課堂設計了涂一涂、畫一畫、猜一猜等教學環節,讓每個孩子都動起來,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對規律的認識,還有讓學生創造規律,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要表演規律,課堂學習氛圍空前高漲。玩中學,學中玩,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孩子們的學習輕松又快樂。
2、探究性、活動化是本節課教學成功的關鍵和保障。
《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自主創造出不同層次的規律,有圖形的規律,聲音的規律,動作的規律……本節課中學生經歷了探索規律的.過程,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創新,切身感受到數學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只要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活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便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一直在擔當著主人翁的角色,主動地探索規律、創造規律,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3、聯系生活,感悟規律的美,融品德教育于數學課堂中。
生活中處處存在規律,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尋找規律,感受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又讓學生暢所欲言,表述規律,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升華,并從孩子們的回答中適時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如:學生找到了紅綠燈、斑馬線都是有規律的,適時教育學生過馬路時要遵守交通規則;學生在欣賞規律美時,當課件播放到軍人叔叔齊步走的圖片時,適時教育學生要向軍人叔叔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收獲了精神食糧。
本節課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趣味中觀察、猜想、欣賞,在美的感受中學習有趣的數學,更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找規律教學反思6
一、用心地找
個人以為,從教材的編排角度入手,找規律所強調的是學生對世界的認知水平的體現,也就是說找規律的側重點在于找,而所找規律的難度根據學習材料的不同也隨之不同,分析教材之后認為本學期的找規律是在四年級“一一間隔”的基礎之上學習的。
(一)找物體的排列規律
本段的學習內容是通過學生的找反饋出教師的教,由于學習者對事物感知的程度是從部分到整體,所以在呈現情境圖的是不是分屏出現而是整體出現,運用了“有意注意”的心理學原理,分為兩個步驟完成。
一是讓學生觀察小鹿的設計方案和大象的設計方案,找到了“整齊”的一組,通過學生陳述理由的方式引出今天所學習的課題,二是要求學生進一步觀察,得到“盆花”、“彩燈”、“彩旗”的排列是有規律的。
(二)說物體的排列規律
1、雜亂的規律——體現自我建構
物體排列的規律找到了,怎樣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出來顯得尤為重要,對于盆花的排列規律,學生用“一組藍花一組紅花”的語言來描述,這樣的語言顯然是不準確的,于是老師的用“然后呢”來引導,最終的得到一個很長的句子:“一盆藍花一盆紅花,就像這樣排列下去”。
在這里,老師滿以為學生會套用這樣的句式去模仿,杯具的是學生并沒有按照老師的思路去進行,仍舊按照自己的語言去說,但是意思表達的是清楚的,而作為執教者,我并沒有刻意去糾正學生的數學語言,就這樣盆花、彩燈、彩旗的規律找到了。
2、有序的`規律——體現教學相長
這樣的流程在當時看來還算比較流暢,但是在問題“這些物體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的規律?”提出來之后,整個班級陷入了無盡的冷場,學生的思維陷入了混亂,反思我的教學行為,如果在前半場將“幾個為一組”這樣的語言通過其他的方式出來課堂會流暢很多。但是我覺得,學生要經過獨立思考的過程。
但是作為青年教師,火候不到位的是沒有利用好學生討論的機會,將必要的提醒給學生提示,導致整個環節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反而使得整個課堂沒深度,一言蔽之,造成問題有深度課堂沒有深度的原因是在預設和生成銜接的過程中出現了較大的疏漏。
教學相長沒有體現,反而適得其反,這是沒有臨場經驗造成的。
二、合適地用
(一)算法的優化
規律找到了,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是很自然的問題,通過解決盆花、彩旗、彩燈的規律,實際上是幫助學生建立兩個知識模塊:一是在解決一次重復規律的時候有畫、算的規律;二是在算法的優化上用算的方法是比較簡單的
這里其實滲透了一個價值觀的問題,唯物主義認為要一分為二的看待事物,也就是說在解決依次重復規律的時候需要用到算,算是一種問題解決的形式,但是對于不同的題型,如文字類型的就需要用“畫”來做鋪墊,在課后同事交流的時候提到了這點,我表示接受。
但是我想保留的是,對書本中出現的規律,用畫的方法確實比用算的方法要繁雜,至于完全用文字出現的題目,“畫”則是一種策略,而并非方法,這兩個概念是需要理清的。個人以為,畫是為算做準備的,這兩者在問題解決的時候是屬于“上下位關系”而并非“平行關系”,再者在解決如“△○△△○△△△○……,第28個圖形是什么?”的時候,用畫的方法比較合理。
總之,在用規律解決問題的時候,其實是一個算法優化并且找到最方便算辦法的問題,這是本段教學設計的本質內容,作為一個完整的教案的組成部分,個人以為也是比較完整的,一家之言。
(二)去經驗主義
回到找規律的本質問題上去,每幾個為一組,后面都是這樣排列,但是在剛剛開始接受本段內容的時候,很容易犯的錯誤是見到第一組數據排列的,直接用算法解決,不考慮后面的排列怎樣。
因此采用額方式是將“組”分段呈現,有連續變為間斷,如在出示棋子一題的時候,先出示三個棋子,后直接呈現問題,學生很容易直接按照三個一組去解決,實際上具體是什么規律單獨看第一組是不行的,需要看是不是有兩個重復的排列,這其實是“依次重復”規律的深度解讀。
給一個反面典型,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到“經驗主義”是多么不合理,去經驗主義的目的是開拓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從教學的過程來看,學生是比較陌生的,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再多次出現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找規律教學反思7
“寓教于樂”是自古以來倍受推重的教學之一。努力挖掘教材和課堂中的快樂因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為學生的精神提供源頭活水。
1.游戲之樂
游戲是課堂學習的強心劑。什么樣的游戲,在哪一環節設計游戲,會對學生的探究學習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呢?在本節課的開始,“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緊扣規律開展,有效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把規律這一內容以強勢效果推進學生的視界,這樣的`游戲有的放矢,一石二鳥。最后的數數游戲又一次讓學生感悟到規律,但這兒的游戲不是簡單的重復,此次的著力點重在運用規律解釋現象,解決問題。
2.尊重之樂
人人都有被尊重的欲望。學生的這種欲望實現之后,表現得很主動。在盆花問題呈現之后,讓學生自主探索,小組交流,讓他們在信任與尊重中開始活動;在彩燈問題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感覺到又一次被尊重;“你來提問,我來答”這一環節,學生儼然成了一名小老師,被尊重的喜悅溢于言表,積極性又一次高漲。
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尊重,思維表述被激活,在思考層面表現得“深而全”。在提問環節,學生提出“從左起第17面彩旗是什么顏色”的常規問題,又提出了“從右起第27面彩旗是什么顏色”的反向問題。這實則是學生思維概括化和條理化的表現。課堂學習的有效性與學生思維的參與程度有關。學生的熱情被激發,主體性得到發揮,參與度自然提升。
3.成功之樂
成功幫助樹立信心,成功可以持續熱情。在探究學習中如何讓學生體驗成功之樂、探究之樂呢?在本節課上,我針對我班學生可能存在有序表述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做了適當的調整,在觀察場景,感知規律的環節,我細化問題,讓學生有序地分步回答,降低表述難度,更易于體驗成功。
另外,在處理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理解并運用計算法解決問題時,讓學生結合算式說想法,突出了“以幾個為一組”及“最后一盆是第幾組第幾個”的問題,讓學生有序思考,按步驟表述想法,并做好聽他人說與完善己說的方法,有效地突破完整表述這一難題。
另外,教師肯定性評價,表揚性話語和獎勵性的做法對學生的情感都有積極性的刺激,這種刺激可以讓他們體驗到成功,振奮信心。
找規律教學反思8
“找規律”是根據課程標準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內容,主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新教材對這部分知識的編排,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從聯歡會裝飾物有規律的排列現象,引出圖形排列的一些簡單規律,使學生感受生活應用的廣泛性,同時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本節課采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例1是最簡單的圖形的變化規律,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固安排在一節課內教學。
為了讓學生自然地接觸新知識,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我設計了游戲導入環節。通過猜一猜游戲,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紛紛說出自己的猜測,整個課堂氣氛高漲,不僅學生熱情全都調動起來了,還滲透了后面即將要學的'新知識。
為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充分利用主題圖,創設情境,讓學生從“六一”的聯歡會情境討論發現事物的排列規律。本節課我使用了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例題制成了課件,這樣教學內容就具體化、清晰化。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我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充當一個參與者和組織者,讓學生通過討論、猜測、動手擺一擺、涂色等活動,自己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在教學最后,我把知識進行了拓展,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學生都紛紛舉出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通過舉例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規律無處不在,因為有了規律,我們的生活才會豐富多彩。只要同學們善于觀察,會發現生活中到處有數學。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內容安排較多,所以在動手操作環節倉促而過。
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蕩漾在課堂上,創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課堂的主旋律。今后,我要繼續學習新課程、新理念提高教學水平。
找規律教學反思9
一、 讓問題的提出更加合理
《找規律》是在學生對生活中某個物體或圖形的排列,一個模糊認識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所以問題的提出應構建于學生原有的經驗基礎上,讓學生在探究問題中發展,從中也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中能注意學生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但對于一節探究、合作學習的課,記憶性問題占了問題總數的60%,說明教師仍偏重于“模仿與記憶”的學習活動方式,偏重于一問一答的信息反饋。問題的提出不夠合理,與這節課的課型要求有所背離。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索。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 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這節課,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形成了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由于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和高密度的交互作用,使教學不僅僅只是體現一個認知、探究、交流、決策的過程,同時還體現了一個交互與審美的過程。
三、讓每位學生都有發展的機會。
這節課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優勢。在這節課中進行了8次課堂巡視,其中4次參與了學生的討論、交流。兩次分別對三名學困生進行了重點輔導。巡視時關注面較廣,目的性明確。但一位學困生在前半節課中共舉了兩次手,未被老師關注,之后再沒舉過手,后來問他為什么?回答是:“反正也不會提問到我。”學生的態度似乎有些不已為然,其實蘊含著不滿。說明我們教師在課堂中不應忽略個體差異、害怕問題暴露,相反應充分重視、關愛學困生,讓每位學生都有所發展。
幾點建議:
1、“規律”已有些許經驗,教材從“聯歡圖”找規律入手,而后面的練習又設計了“擺一擺”,意味著讓學生先看圖再操作,是否與布魯納的表象模式理論(動作—圖形—符號)相違背。能否直接給學生一些長方體與圓柱體的學具,讓學生擺一擺,從中找到規律,這樣更能激發興趣,且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2、教學例1時是讓學生觀察圖形選擇“后面一個應該是什么?”此環節與例3中讓學生觀察圖形后“涂一涂”的內容相類似,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將它們安排在銜接的兩個環節中是不是更理想呢?
找規律教學反思10
推薦昨天上了四年級下冊《找規律》的第一課時,課后反思如下:
剛出示“木偶與帽子的搭配”情景圖時,大部分的學生張口就能回答正確的答案。我想,可能是孩子們對于搭配的圖式在腦海里有了比較成熟的思考。于是我讓學生用不同的圖形來表示木偶和帽子,在圖形上直接連線。展示學生作業后問“你是怎樣連線?”“怎樣選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引導學生說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思想“按一定的.順序進行選配”。考慮“木偶的個數和帽子的頂數,與有多少選配方法有什么關系?”理解“3×2”是什么意思?3和2各表示什么?這樣一來,學生自然而然就明白“計算兩種不同事物的選配方法應該用乘法計算”。
看到學生洋洋得意的樣子,我趁機增加難度“給木偶配上4雙鞋子,有多少選配方法?”班上一下安靜下來,學生很聰明拿起筆繼續連線,個別能力較強的孩子,就直接用乘法計算。我就借機拓展“多種事物間的簡單搭配該怎樣考慮”?在學生的思路優化與多樣化的過程中,我拋棄了原先的預設,源于對于學生的現有思維水平估計過高(因為例題與拓展題孩子們沒費什么事就解決了,我就沒有過多考慮小部分學生),所以急于導直接給出了算式計算的方法,對于畫圖連線的方法有了弱化。其實兩種方法之間必然有個內在的邏輯聯系,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是教學的不足之處。
想想做做的第2題完成不是很好,原因是孩子沒有把褲子和裙子并成下裝。說明解決選配問題不僅要按一定順序,還要理解題意。在實際的解決問題中,本題其實并不十分復雜,只要能夠準確地列出所需的條件學生自己是能夠解決的,認真審題也是關鍵。
比較而言本節課內容學生掌握得比較好,課后仍需要多做相關習題用來鞏固。
這節課里面存在著許多問題,也是想借助于這些問題來進行一個深入的探討。也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找規律教學反思11
在本節課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設計游戲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在上課的開始,設計游戲,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學生憑直覺做出判斷,人人能夠參與,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
●轉變學習方式,強調合作與交流。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找規律內容具活動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規律”的內容不能用“對或錯”來簡單的判斷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找的規律”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與同學展開交流活動,注意傾聽同學講的有無道理,聯系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做出判斷,不斷地及時地優化自己的數學知識,在合作交流中獲得了發展。
●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的作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這個案例從主題圖------學生熟悉的學校舉行聯歡會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有利于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還有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后,從自己的身邊著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中初步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的美和作用,以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需要,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數學。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一是我本想讓學生先用學具擺出有規律的圖形,再利用彩筆設計有規律、美麗、有創新意識的圖案,可學生沒有帶彩筆,這一步就沒有得到較好的執行。二是在這節課上我發現自己平時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不夠,體現在讓學生獨立或合作設計幾組有規律的動作或圖案時,學生大多偏愛用學具而且也沒什么新意。三是結束時,沒有組織學生有規律的走出教室.
找規律教學反思12
這次公開課,我上的是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找規律》這一節知識,這節課從開始上時就很輕松,課也按照我的意思往下走,這堂課上下來總的感覺還是不錯的。 回顧這節課主要有以下一些特點:
1、關注新舊知識聯系,促進新舊知識合理溝通。精心預設生活場景,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所隱藏的數學因素,感知 “規律”,就本教學內容而言是讓學生感知事物排列的“序”。
2、給學生的主動發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充裕的空間,讓小組活動效果落到實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沒有思考的合作與交流是低效與流于形式的,學生將會出現無話可說。為避免這一情況的出現,我做了如下的安排:在解決盆花問題時,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讓他們在練習本上將自己的思考過程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使學生在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的同時拓寬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而在解決彩燈問題時,我則讓學生同桌說說自己的想法,再用自己認為比較簡單的方法解決問題。經歷了這兩個問題的解決過程,學生對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有了比較清晰地認識。這時,我將彩旗問題交給學生處理,由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我則用“余數是幾時,是紅旗?余數是幾時,是黃旗?”這一問題將這堂課的關鍵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總結,提高認識。
3、合理組合、挖掘教材。如規律練習的拓展,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個情景,引導學生根據所掌握的找規律的知識,自己設計出一個規律,讓學生深刻理解排序中的“組”和“組內事物的個數”及“組內事物的序”,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體驗成功和喜悅。
4、自然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人文價值。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從主題圖――盆花、彩燈、彩旗的出示,到結束時自然界中的規律現象和生活中的規律現象的展示,讓學生深切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用數學知識去改造生活的欲望。
5、關注生成。如在找規律的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一次次經歷策略不斷優化的過程,而對于學生的錯誤資源,我能及時捕捉,引導學生通過思辨來糾正。
6、細節決定成敗。在預設中,我比較精心地設計了每一句過渡語和板書。盡量做到簡明不羅嗦,突出重點,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同時在數學課上也能讓學生感受我們語言文字的美。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課中,有些地方我還比較急噪,給予學生探究的時間還不夠,沒有為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供廣泛的可能等。有遺憾,就意味著反省,意味著認識的升華,意味著進步與提高。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努力,不求最好,只為更好。
找規律教學反思13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的一部分,要求學生能夠“發現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找規律”是根據新課標理念新增加的學習資料,主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我這天執教的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這是找規律的起始課,主要讓學生自主學會尋找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為后面課時的學習打好基礎。由于學生在學前階段就曾理解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對于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資料較為容易。但是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是: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神容易分散,語言表達不完整。因此,加強直觀教學,提高數學學習趣味性,強化語言表達訓練,是本節課教學中我較為注重的學習策略。
我的教學意圖有兩個:一是讓孩子透過找規律能夠說出下一個是什么;二是讓孩子充分感受規律的美。圍繞著這兩個教學意圖,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分別是:1、情境導入2、發現規律3、體驗規律4、延伸規律5、自我評價。
在第一個教學環節“情境導入”設計時,我首先透過“猜一猜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情境導入,充分調動小朋友的學習欲望,激發出孩子大腦中“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原有經驗,然后直接揭題:像這樣一個冰淇淋一個漢堡包,一個紅蘋果兩個綠蘋果,兩只羊、一只狼;又兩只羊、又一只狼;再兩只羊、再一只狼,不斷重復出現的現象就叫做“規律”,這天咱們的任務就是一塊兒來找――規律。第二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發現規律”。這一環節,我重在強化訓練孩子用較清楚、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發現的規律,之后的鞏固練習我采用的是“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孩子獨立完成。之后,我在“體驗規律“這一環節設計了“擺一擺、涂一涂、畫一畫”的教學情境。其中,“涂一涂”重在讓學生會按照規律涂色,還要會說出規律。“擺一擺”創設了開放的教學情境,帶給學具給學生,讓學生三人合作,自由設計“規律”,培養創新意識。并透過欣賞他人作品、比較辨析規律,學生進一步明了怎樣擺才是有規律的排列、誰擺的規律更有創意。然后,在“延伸規律“環節我設計了“欣賞生活中的規律”和用有規律的動作來表示開心的情緒,以及欣賞規律的美這三個情境,目的'在于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最后,我安排的“自我評價”是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課堂上,我比較注重對孩子的及時評價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因為一年級是孩子學習的啟蒙階段,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學好數學的信心都將在這一學段定位。作為一名低年級數學老師,我明白: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好習慣是終身受用的。
本節課我的教學特點是:充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我下載了找規律主題圖和例題,再添加上一些時下孩子們比較興趣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元素,制成了課件,這樣教學資料就顯得生動、活潑,孩子們學起來興趣盎然。正所謂:學中樂,樂中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快樂時刻蕩漾在課堂上,,我和孩子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透過反思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我認為是比較成功的,其成功之處在于充分體現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本節課,我透過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擺一擺、涂一涂、找一找、做一做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動態的過程中感悟規律、經歷發現規律過程,并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用心的情感體驗。個性是讓學生小組合作擺一擺、涂一涂這兩環節中,我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和空間,開放了學生思維,學生設計出了與眾不同、有創意的規律,在張揚學生個性的同時,獲得了用心的情感體驗。
但是,我覺得也有一些遺憾:受40分鐘時間和大班型的限制,很多孩子踴躍舉手了,應對著一雙雙揮動的小手和一聲聲急切的“老師,請我”,老師我卻無法一一滿足他們渴望被提問的小小愿望。另外,在各環節的過度上有些快,有兩張課件中色彩的比較不太明顯,小組討論的習慣還不是太好。這些不足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善。
找規律教學反思14
我的教學意圖有兩個:一是讓孩子通過找規律能夠找出重復排列的;二是讓孩子充分感受規律的美。
圍繞著這兩個教學意圖,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分別是:
1、情境導入
2、發現規律
3、體驗規律
4、展示作品。
在第一個教學環節“情境導入”設計時,我首先通過“幸福拍手歌”的情境導入,充分調動小朋友的學習欲望,激發出孩子大腦中“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原有經驗,然后直接揭題:像這樣拍兩下手,跺兩下腳,不斷重復出現的現象就叫做“規律”,今天咱們的任務就是一塊兒來找——規律。第二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是“發現規律”。這一環節,我重在強化訓練孩子用較清楚、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發現的規律,之后的鞏固練習我采用的是“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孩子獨立完成。接著,我在“體驗規律“這一環節設計了“涂一涂、畫一畫”的教學情境。其中,“涂一涂”重在讓學生會按照規律涂色,還要會說出規律。然后,在“展示作品”環節我設計了“找涂色比較優秀的小組上講臺展示給其他同學,目的在于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并能給學生增加信心,為孩子們樹立學習的榜樣。課堂上,我比較注重對孩子的及時評價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因為一年級是孩子學習的啟蒙階段,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學好數學的信心都將在這一學段定位。作為一名低年級數學老師,我知道: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好習慣是終身受用的。
本節課我的教學特點是:充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我下載了找規律主題圖和例題,再添加上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幸福拍手歌”的歌曲元素,制成了動畫,這樣教學內容就顯得生動、活潑,孩子們學起來興趣盎然。正所謂:學中樂,樂中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快樂時刻蕩漾在課堂上,,我和孩子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通過反思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我認為是比較成功的,其成功之處在于充分體現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激發學習興趣,注重學生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本節課,我通過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找一找、涂一涂、做一做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動態的過程中感悟規律、經歷發現規律過程,并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特別是讓學生小組合作找一找、涂一涂這兩環節中,我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和空間,開放了學生思維,學生設計出了與眾不同、有創意的規律,在張揚學生個性的同時,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但是,我覺得也有一些遺憾:在我講課的過程中語速有些快,一年級小組討論的習慣還不是太好。這些不足將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找規律教學反思15
《找規律》這節課的教學內容為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要求學生能熟練進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我的教學設計思路是:學生計算(理解算理)———觀察發現———總結規律———運用規律。在理解算理這環節,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考慮去計算去表達,關注計算過程。在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規律時,我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不斷說不斷把規律說完整。在最后運用規律環節,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已能熟練得到正確答案,于是我深入學生,對學生個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對于乘數只有一個整十數的乘法,有小部分學生存在計算困難,如“23乘30”,學生知道先算23乘3,但確不會算。由此可見是上學期的知識沒有掌握或者已經遺忘。針對這一情況,我專門設計了一節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練習課。
口算是一種能力,不是作為筆算的臺階,而是另一種不同的訓練。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達到快速、準確的目標。
【找規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找規律的教學反思03-10
《找規律》的教學反思04-13
找規律的教學反思04-01
找規律教學反思06-09
找規律教學反思06-28
《找規律》的教學反思04-13
《找規律》教學反思06-14
找規律的教學反思06-20
《找規律》的教學反思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