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教學計劃10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寫一份教學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教學計劃怎么寫才能切實地幫助到自己將來的工作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計劃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計劃 篇1
本學期,幼兒升入中班,在智力方面,幼兒的求知欲更加旺盛,手部動作的發展也有所完善,概括和分類能力初步形成,我們將更廣泛的把學具教學的13種能力貫穿到活動中,讓孩子在玩中掌握本領。
1、仍采用每周兩節活動的教學形式;
2、先進行三型學具的學習,一個月后加入六型學具;
3、每周進行一次工作小結和下周
活動安排:
4、兩個月進行一次園內學具觀摩活動。每月開展一次小組觀摩;
5、加強業務水平,每周進行一次學具理論學習。
新實驗班主要進行常規訓練,如:學具的擺放,自己學具的所在位置,如:你打開學具,怎樣翻轉等等。并進行幾種能力的培養,如:觀摩記憶能力,分類能力等,目標如下:
觀察記憶能力:8節活動,包括:畫面的常規排列規則,識記底色排列順序,認規則等活動。
概括分類能力:4節活動,包括:排除分類能力,指定分類能力等內容。
具體教學安排:
第一周:復習活動:鞏固對常規畫面的認識知道其排列順序
第二周:復習活動:培養觀察記憶能力 (小下010)
第三周:新授活動:培養觀察記憶能力 (中上013、014)
第四周:新授 培養幼兒排除分類能力 (031)兩節
第五周:復習 培養幼兒觀察記憶能力 (015)
新授 培養幼兒再現的記憶能力 (016)
第六周:新授 培養幼兒指定分類能力 (032)兩節
第七周:新授 培養幼兒歸納推理能力 (055)兩節
第八周:新授 培養幼兒排除分類能力 (035)兩節
第九周:復習 培養幼兒指定分類能力 (034)兩節
第十周:新授 培養幼兒的思維方式脫中心化 (076)兩節
第十一周:新授 培養幼兒的思維方式脫中心化 兩節
第十二周:新授 培養幼兒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 (079)兩節
第十三周:新授 培養幼兒數學邏輯能力 (099)
第十四周:新授 培養幼兒4以內的計數能力(101)
第十五周:復習 思維方式脫中心化數學邏輯能力
第十六周:新授 培養幼兒對三角形的空間認知能力 (130)
培養幼兒空間方位知覺能力 (132)
第十七周:復習 培養幼兒空間方位知覺能力
教學計劃 篇2
一、個人專業發展現狀
從教17年有來,始終踏實勤肯的學習著、工作著,多年的努力使我具有了較為扎實的專業基礎,教學風格、教學成績也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但在難點問題的解決上,還往往停留在用習題的狂轟亂炸來解決;啟發教學做的不好,一遇到難點問題,總是想講能學生,缺乏方法、信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所有的努力總是圍繞著分數,而忽略了學生的終身發展。
二、個人專業發展目標
爭取經過三年的磨練,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上一新臺階。
每年發表一篇有水準的論文。
爭取機會每年上一節市級以上公開課。
三、目標實施計劃
1。學習
(1)向書本學習。三年內計劃每學期讀一本專業教育教學專著,認真學習新教學理念,記好讀筆記及隨感。
(2)向同行學習。多聽課,積極參與教研組、備課組活動,積極認真向各位老師學習。
(3)向專家學習。如有外出學習機會,一定報以積極態度,爭取每一次培訓之后都有所提高。
(4)向習題學習。擠出時間做各省中考習題,從中學習一些新穎的提問方式,多角度的鞏固知識,從習題中還可以學習一些實驗方法,應用于課堂。
(5)向網絡學習。多參看其他教師的教案,解決問題的方法,多閱讀有關教育教學的文章,擴大自己的視野。
2。實踐
(1)實在上好每一節課。及時反思,記錄,積累經驗。
(2)每年在校內上一節公開課。
(3)結合教學中難點、重點問題,積極開展課改研究。
認真參與“高效課堂”的教學研究活動,并應用于常規教學中。
希望通過三年的學習實踐,能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飛躍。
教學計劃 篇3
X
一、指導思想
新學期,對家長來說蘊含著新的希望,對老師來說,面臨新的挑戰。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幼兒的社會教育也隨之發生變化。本學期,我將會嚴格要求自己,認真總結上學期的工作,吸取經驗,反省不足,在新的《綱要》和《學校幼兒園教研計劃》的指導思想引導下,以兒童為本,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本班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幼兒90人,大部分幼兒經過一年半的幼兒園集體生活和學習,在身體、認知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由于本班人數較多,這就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學期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與事物,讓幼兒學會關愛他人,關愛周圍環境與事物,認識周圍對我們有幫助的人,了解他們的勞動。
2、引導幼兒學會關心社會事物,對社會懷有一份感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社會責任。
3、幫助幼兒了解公共場所中的行為規則,能分辨對錯。
4、激發幼兒對升入小學的向往之情,培養幼兒自理意識和任務意識,為順利進入小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5、初步引導幼兒學會感恩,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四、具體教學安排
本學期上課時間大約18周,每周兩節課,除去節假日,社會領域有十二個單元次活動,初步安排每周兩次社會領域活動。
五、具體措施
1、教師要增強社會性教育的意識,關注幼兒的日常生活,觀察、了解和掌握幼兒的行為,隨時捕捉到有利的教育契機,建立有機整合的渠道。
2、抓住時機,創造條件,施加有效、有益的影響,將社會教育和諧地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去。
教學計劃 篇4
一、 基本理念與目標
以豐富校園藝術生活,充分發揮學生特長,貫徹新課程標準,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宗旨,訓練課程安排中努力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修養,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培養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訓練中要努力讓美術班的成為全校師生學習美術活動的表率,起到榜樣作用!
二、 能力培養
訓練小組作為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基地,要充分起到帶頭作用,以學生為本,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文化傳承和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三、教學安排
(一)制定《美術興趣小組管理條例》及《美術班獎懲辦法》
(二)訓練計劃
第一階段:素描基本功訓練。
素描基本功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學習點、線、面的運用及體的形成。繪畫技法、透視的變化規律及運用,明暗變化及表現。
第二階段:色彩基礎的訓練。
認識色彩的基本知識,了解色彩的形成及色彩在生活中的運用,利用色彩表現事物,表達感情,表現生活中的美,能畫出色彩靜物或鉛筆淡彩畫,能用色彩制作工藝作品和其他美術作品。
第三階段:國畫基礎訓練
傳承中國傳統藝術,學習國畫基礎知識及筆墨技法的掌握,能寫毛筆字,能臨摹整幅中國畫,并創作國畫小品。
第四階段:手工制作訓練
充分發揮想象能力及動手制作能力,學習折紙藝術、紙雕、泥塑、板刻、木刻等藝術。
三、 課堂內外宣傳
興趣小組要做好“課堂內外的大展臺”的“視窗”作用,布置展窗,展示課內外的優秀美術作品,調動學生學習美術活動的積極性,營造校園藝術氣氛,為推動學校藝術教育和美化校園作貢獻。
教學計劃 篇5
本學期的四年級上年級英語教學工作已經進入了尾聲階段,對一個學期的知識該進行系統的鞏固和復習。教學效果的好壞,除了知識的傳授外,復習也非常重要。復習能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能進行查漏補缺,使學生順利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能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同時也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復習不是單單的讀和背。在復習過程中要避免把復習課變成背誦課堂,使復習失去真正的意義而變得枯燥乏味。復習應從學生實際出發,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復習計劃。
一、復習目標
1、認讀四會單詞,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一定的單詞量,并且按照要求背誦四會單詞。
2、掌握教材中出現的句型,和一些簡單的與教材內容有關的語法知識。能夠區分教材中出現的句型。
二、復習內容及要點
1、單詞。單詞是英語的基礎和復習的重點。
1)按詞性歸類復習單詞。
2)按詞匯表復習單詞。
2、句子。句子是學習英語的重點,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指導學生在語境中復習句子。
2)根據句子類型指導學生在比較中復習句子。
3)指導學生在表演中運用句子,這樣的復習課也不缺趣味性。
4、閱讀。閱讀雖然對學生來說很困難,可是教材中已經出現了比較復雜的英語短文。
三、復習方法及原則
1、加強單詞的朗讀與書寫,給學生明確的任務,使他們也能盡自己最大能力過好單詞關。。在復習過程中,要緊緊抓住教材中的對話,在較短時間內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把單詞、句子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在復習過程中將它們緊密聯系起來,合理安排復習內容,提高學生整體運用知識的能力。
2、以聽說讀寫為主要途徑,讓學生多讀,在復習中培養學生郎讀英語的習慣,在學生多讀多說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聽和寫的能力。聽說讀要有機結合,才能相輔相成。學生基礎差,見過的英語習題比較少,教師要從習題入手,讓學生盡可能的做出比較多的習題,這樣在考試中不至于束手無策。
3、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分層分類教育,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提高和收獲。學生兩極分化想象嚴重,那么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就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復習重點放在單詞,句型等基礎知識上。
4、指導學生收集、整理不會和背錯的單詞,在閱讀課文的同時查找生的含義,并獨立完成課文的翻譯。增加學生的詞匯量。
總之,緊張的復習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求從實際出發,讓所有的學生都獲得一定的提高和進步,不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計劃 篇6
第一課:色彩的對比
教材分析:
《色彩的對比》是一節色彩知識課。色彩具有多樣性,當兩種以上的色彩以空間或時間關系相比較,表現出差別,產生比較作用時,就產生了色彩對比。色彩的對比包括色相對比、明度對比、冷暖對比等。有些色彩的對比給人的感覺是強烈的、活躍的,有些色彩的對比則相對較為柔和。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學習與感受色相之間產生的較為強烈的對比。
教學目標:
1。 學習色彩對比的知識,提高對色彩的感覺和辨識能力。
2。 欣賞感受大自然、生活及美術作品中的色彩對比之美。
3。 大膽嘗試運用對比色進行美術創作。
教學過程:
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理解什么是色彩的對比,感受學習色彩對比的重要性。
⑴理解什么是對比和什么是色彩的對比。
⑵觀看課件,觀察生活中及美術作品中色彩的對比,理解色彩之間存在對比的意義。通過欣賞身邊的色彩或是美術作品中的色彩讓學生思考“如果世間萬物只有一種色彩你會感覺怎樣?”讓學生明白正是因為色彩之間的對比作用,所以我們的世界才是現在這樣的五彩斑斕,充滿活力。
抓住重點,學習色彩對比的知識。
色彩的對比分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冷暖對比等。本節課所學的色彩對比主要是指色彩之間所呈現的比較強烈的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是指因色相之間的差別而形成的對比。這種對比在生活及美術作品中無處不在,在各種不同顏色的對比中,以紅與綠、藍與橙、黃與紫之間形成的對比最為強烈,由于它們之間是互為補色關系,所以我們稱之為補色對比。教學時,可以先從補色對比入手進行教學,著重引導學生感受比較強烈的色彩對比之美。
欣賞感受色彩對比之美,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一定要把色彩知識的學習與感受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
例如:可以帶領學生欣賞色彩對比比較強烈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繪畫作品中都使用了哪些主要的顏色?
這些顏色之間的對比程度怎樣?
你認為畫家用這樣的色彩對比想表達什么?
畫面上的色彩對比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指導學生用對比色創作美術作品。
(3)讓學生運用對比色在紙上進行繪畫創作。在繪畫創作之前,教師要提示學生思考:
你創作的主題是什么,是否適合用對比色來表現,為什么?
你打算利用怎樣的對比色來作畫?
你想利用這樣的對比色表達怎樣的感受?
學生作品完成后,在講評活動中,大家談論的主題也要一直圍繞著感受與認識色彩對比來進行。
第二課色彩的調和教材分析:
《色彩的調和》是繼色彩的對比之后的又一節色彩課,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和了解調和之美。從色彩學的角度來說,只要存在兩種及兩種以上顏色,顏色之間就會形成色彩對比關系,只不過是色彩之間的對比關系有強對比和弱對比之分而已。在《色彩的對比》一課中,我們重點讓學生感受色彩之間存在的比較強烈的對比,而《色彩的調和》一課則著重于讓學生體驗色彩之間因為存在著弱對比關系而形成的比較協調的色彩感覺。一般來說,當我們說起色彩的調和時,主要是指鄰近色和同類色。
在色輪中,凡在60°范圍之內的顏色之間的對比關系都比較弱,我們稱之為鄰近色。同類色指的是在同一色相中不同顏色的變化,我們稱之為同類色。
同類色或鄰近色的相互搭配使用,給人協調統一、層次豐富的美感。
教學目標:
1。 學習色彩知識,理解色彩調和的含義。
2。 欣賞大自然中、生活中及繪畫作品中的色彩,感受協調的色彩所富有的美感。
3。 能夠運用色彩的調和知識創作美術作品。
教學過程:
(1)復習色彩的對比知識,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色彩的強對比引到色彩的弱對比上來,讓學生理解色彩調和的含義。
可以同時出示一幅色彩對比很強烈的作品和一幅色彩對比比較弱的作品,讓學生說說對這兩幅作品色彩的不同感覺,并在色相環中,找一找這些色彩所在的位置,看看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有什么規律。通過這一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得出結論:一般來說,在色相環中,色相對比距離為120°~180°的為強對比類型,色彩的對比效果強烈、醒目、有力、活潑、豐富,但也不易統一而具有刺激性。而色彩之間的距離在60°范圍之內的顏色,相對對比關系弱,給人一種和諧統一的美感。我們可以把呈現這類對比關系的色彩稱之為相互調和的色彩。
(2)清晰界定鄰近色和同類色的含義。
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對比等美術活動,讓學生清楚地了解鄰近色和同類色的概念。(出示課件)可以選擇比較典型的風景、設計作品或繪畫作品來讓學生觀察和感受臨近色之間的關系。
同類色則比鄰近色更加接近,它主要指在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顏色變化。如紅顏色中有紫紅、深紅、玫瑰紅、大紅、朱紅、橘紅等等種類,黃顏色中又有深黃、土黃、中黃、橘黃、淡黃、檸檬黃等等區別。
提問學生:你們見過變色龍嗎?
變色龍有什么特點?變色龍為什么要變色?變色龍是怎樣通過改變顏色來保護自己的?你在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類似的動物或現象?
通過這一輪的討論,讓學生對相互調和的色彩有個直觀的感受。
(4)重點欣賞繪畫作品中是怎樣運用協調的色彩的。
以《初踏黃金路》為典型作品供學生欣賞。
向學生提問:畫面的色彩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主要色調是什么?
通過欣賞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色彩的調和在繪畫作品中的運用非常重要,它能夠使整個畫面色彩協調統一。
(5)指導學生進行繪畫創作。本課的學習活動是讓學生運用調和色來創作一幅美術作品,作品的主題可以自定。繪畫時提醒學生提前構思畫面的主色調,學生作品完成后,可進行展覽講評。
第三課 用表現性色彩來表現
教材分析:
縱觀人類歷史上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可以發現畫家在設色時基本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寫實性方法,再現畫家眼中感受到的客觀世界色彩的真實,我們稱之為再現性色彩。另一種是畫家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主觀地選擇、搭配色彩,以表現畫家自己的主觀情感和審美理想,我們稱這類色彩為表現性色彩,也有人稱之為主觀性色彩。
色彩的主觀性表現是色彩教學的重要課題之一。在美術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觀察、認識及表現現實生活中真實的色彩,同時也要讓學生知道,色彩是繪畫藝術再現和表現的重要手段,色彩的表現方法并不只局限于再現性色彩的表現,人類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每一種顏色在每一個人的眼中都有著特殊的表情作用,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觀察、感覺和表現色彩。
教學目標:
1。 欣賞與感受不同色彩表現形式的繪畫作品。
2。 了解表現性色彩的特點。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打破腦海中“固有色”的限制,用主觀性色彩創作美術作品。
3。 提高對色彩的駕馭及表現能力,表達自己對色彩的獨特感受。
教學過程:
兒童在低年級階段用色彩繪畫時從來沒有考慮過色彩的像與不像的問題,他們揮灑自如,想用什么色畫就用什么色畫,可以說這個時期的孩子是自然而然地采用了表現性色彩來畫畫。但是,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客觀世界的關注越來越多,繪畫的風格也越來越傾向于寫實,他們開始認為那些形象真、色彩像的畫才是好畫,反而并不容易認同那些充滿激情的表現性色彩繪畫。所以要隨時糾正孩子的片面觀念,引導學生了解不同表現形式的美術作品,開闊學生的藝術眼界。
1、在開始上課時,有必要讓學生先知道什么是“主觀”“主觀色彩”“表現性色彩”和“用表現性色彩來表現”。
⑴可以出示色板給學生,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顏色是什么,為什么?
⑵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什么顏色的衣服,為什么?
⑶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教科書中第11頁左上角的學生作品,討論作者是怎樣運用色彩來表現這個人物的?
你從作者對色彩的運用中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由你來選擇你認為適合的色彩來表現人物的不同情緒你會怎么選,為什么?
鼓勵學生大膽地利用自己的色彩語言去進行表現。
(出示課件)欣賞畫家名作,了解畫家對色彩表現的不同方法。重點感受與認識那些從畫家主觀感受出發創作的表現性繪畫。
如凡·高的《向日葵》,以強烈而豐富的金黃色階,表現出向日葵的生命力,蘊涵著畫家對生命、陽光獨特的理解和感受。
通過欣賞、交流與討論,使學生了解再現性色彩和表現性色彩的各自特點。
然后再重點選取一幅或幾幅表現性色彩來進行討論,討論可以圍繞著“這幅作品給你怎樣的感覺”“畫家這樣運用色彩你有什么感受”“這類作品的共同特點是什么”等。
通過一系列的欣賞評述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每一位畫家對色彩、線條等藝術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方式。
創作過程:本節課可以讓學生選擇喜歡的人或風景自定主題繪畫。
在學生開始作畫之前,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用色,引發他們的創作熱情,讓他們將自己的創造性以及童心童趣展現于色彩當中,發展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豐富多彩、富有個性的畫面。
評價:以自評為主進行講評活動。學生的作品完成之后,可以開展“我心繪我色”為主題的講評活動,講評時建議以學生的自我介紹為主,說說自己是怎樣選擇色彩來表現的,自己畫面上的色彩表現了自己什么樣的感受?
第四課我喜歡的藝術家
教材分析:
對于一般人來說,能否欣賞一幅繪畫作品常常是以能否“看懂”為標準,他們欣賞的一般步驟是畫的是什么?畫得像不像?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為是看不懂。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對于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地借助“文學性”的描述。當然,用這種方法欣賞一般性的具象繪畫是可以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鳴。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繪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就藝術而論,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或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享受,并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而我們要想更好地了解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就應該明白:
沒有一個時代的美術不是在它特定的時間、地點、文化背景上產生的。
本課的教學,旨在通過搜集資料,運用觀察、欣賞、交流等手段,引導學生了解齊白石、徐悲鴻、畢加索、米勒、羅丹或者其他著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及藝術特色,從而學會欣賞藝術作品,逐漸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
教學目標:
1。 能夠初步認識和了解中外美術史上至少三位藝術家的主要藝術成就和代表作品。
2。 通過了解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
3。 通過了解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逐步養成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的良好生活態度。
教學過程:
課前,可以和學生一起盡可能多地搜集一些有關中外藝術家的資料,如圖片、光盤等,作為教材內容的補充,豐富教學資源。
首先,提問學生“你知道的藝術家有哪些”?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學生提到的藝術家的名字。 結合書中出現的藝術家的作品,讓學生闡明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可提問如作品要表現的內容是什么?是怎樣表現的?所采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主題等。同時,透過畫面,猜測作者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體會畫面的情調,是深沉還是豪放,是樂觀還是悲觀。
熟悉了本課提及到的藝術家后,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下本課中未提及到的藝術大師,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
接下來,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搭設一個平臺,即提問學生“你喜歡的藝術家是誰?為什么?”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地。對于學生恰當的評述要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才不至于讓學生喪失對欣賞評述課的興趣。
在本課的創作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嘗試著臨摹自己喜歡的藝術家的作品,以便更好地體驗和感受其藝術特色。
第六課讓畫“站起來”
教材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隨著其認知程度的逐漸增強,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與理解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本課通過運用立體表現的手法將平面藝術作品進行再現,從而讓學生對平面藝術作品有更深入的體會和了解,同時也通過活動,提高立體造型表現能力。
教學目標:
1。 能夠仔細觀察和分析某件繪畫作品,體會其形象的美感和各形象之間的關系。
2。 能夠運用繪畫和立體紙工的形式表現對繪畫作品的理解和認識。
3。 愿意嘗試用新的表現方法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
教學過程:
制作步驟和方法:
1.構思
首先把需要制作成立體效果的原作進行仔細的分析和觀察,確定重點表現哪些內容,需要哪些材料以及畫面的整體色彩,設想最終表現效果。對作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掌握后,讓學生對書上或收集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評析,并能說出自已的創意構思,拓展學生的思維。
2.制作
(1)把卡紙對折,并修剪成需要的外形。根據原作色彩對卡紙背景進行著色。
(2)把塑料泡沫修剪成山的形狀并著色,等干后依次粘到著好色的卡紙上。
(3)用火柴和卡紙架好小橋,并把做好的小亭子安放固定上去。(4)最后別忘了插上掃帚苗當做樹來點綴畫面哦,一幅新的《千里江山圖》就做好了!
另外,在材料的選擇上,可要多動動腦筋,很多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都能用到畫面中來呢,比如易拉罐、乒乓球、喝飲料用的吸管等等,都是很有創意的材料!下面就看看凡·高的《阿爾的吊橋》和克利的《乘船的辛巴達》兩幅作品都是用的什么材料吧!
3.分組進行設計:
1、利用自己準備的美術作品圖片等材料設計讓畫立起來。
3、可以根據所見的畫面進行設計和構思。
4.小結、展評。
舉辦“立體作品展”,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設計的作品,并聽取別人對自己作品的意見,教師點評并和學生一起小結。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第八課旋轉木馬
教材分析:
本課是讓學生動手設計制作一件能夠旋轉的玩具,如用舊方便面盒、飲料筒,也可以用彩紙自己加工制作。課本提供了傘蓋的彩紙制作方法,用一張彩紙剪成圓形,去掉60°左右的一部分,剩余部分粘合,就制成一個錐形的傘蓋。旋轉木馬的軸可以用現成的小棍包扎裝飾,也可以用彩紙卷成,在其中一端固定一個直別針,并加上一些紙墊片,可以使傘蓋在上面能夠更好地旋轉。
教學目標:
1。 嘗試用多種材料設計、制作一套新穎別致的木馬玩具。
2。 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體驗材料的美感和造型活動的樂趣。
3。 提高動手能力,發展創造精神,激發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教師可拿出幾個不同內容的旋轉卡、陀螺或可以旋轉的玩具讓同學們欣賞,并問“誰會玩這個玩具?”同學們都會躍躍欲試。通過一個情境的建立,創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共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其注意力集中起來并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這樣開門見山式的導入方式是很有效的,接下來的一整節課里孩子們的注意力完全被這個小玩具吸引住了。然后再通過讓他們自行觀察和分析,找到規律——這些玩具為什么能旋轉?重心、對稱、平衡等字眼會從他們的口中傳出。在同學們有困惑的時候教師及時地給予補充。
玩具風車的葉瓣四周線垂下各色各樣的旋轉木馬,也可使學生賞心悅目。有條件的地區,可讓孩子們坐一坐旋轉木馬,親身體驗旋轉木馬帶來的樂趣。高興之余,請公園的技術人員現場講解旋轉木馬的材料、運動原理等。另外,指導學生觀察旋轉木馬的造型特點,為設計制作打下基礎。
根據旋轉木馬的運動特點,動員學生向父母及親友請教,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設計制作旋轉木馬,做到有趣、可操作、安全,有科學性和藝術性。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加以總結,指導學生設計制作。
本課在設計制作過程中要提示孩子們制作木馬玩具時要考慮重心的問題。即每個“小木馬”之間的距離要相等,重量也要相等。還可以讓同學們在平地上做空騎木馬的表演,既激發孩子們游戲的樂趣,又可使他們在做游戲時無形之中注意木馬的重心問題(怎樣保持做游戲的同學之間距離相等)。
用陶泥做底座,用一支鉛筆做立竿,或用彩紙卷一長卷插入泥座中間做桿(桿可轉動),在桿下部固定一硬紙板,再將20xx北京奧運福娃、或本班同學的大頭貼固定在硬紙板上,使其慢慢旋轉。為了使玩具漂亮,可在底座四周貼上彩紙,或畫上可愛的形象。如:三國人物、西游記人物等等。使學生在美術活動實踐中得到傳統文化的滲透,培養民族文化意識。
用折紙或粘貼的方法,選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制作旋轉木馬,將旋轉木馬用線牽引固定在一個能轉動的塑料碗或方便面碗的四周,用手動力旋轉,既有趣又漂亮。“木馬”可以是各種馬的形象。如:戰馬、小馬、變形馬、卡通馬等,當然也可以是其他動物或人物的形象。這一課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把握:一是選擇材料;二是選擇制作方法;三是設計形象;四是如何使之旋轉;五是怎樣利用美術的方法完成設計制作過程;六是材料、形象與學生審美心理的關系;七是通過設計制作,使學生在美術實踐中養成觀察、動腦分析、想象創造的能力和方法;八是結合旋轉木馬的選材、設計、制作,培養。
教學計劃 篇7
【重點難點點撥】
一、需掌握的字的讀音
葡萄(pú táo) 橙色(chéng) 柑橘(jú)
萎謝(wěi) 褪色(tuì) 靛色(diàn)
花瓣(bàn) 灼傷(zhuó) 花萼(è)
蜜腺(xiàn) 花蕊(ruǐ) 并蒂(dì)
花卉(huì) 分泌(mì)
二、形似字注音組詞
三、掌握下列多音多義字
四、詞語積累
爛漫:顏色鮮艷而美麗。
充沛:充足而旺盛。
柔嫩:軟而嫩。
灼傷:燒傷、燙傷的意思。
萎謝:花草干枯凋謝。
杰作:超過一般水平的優秀作品。
花卉:花草。卉:指各種草(多指供觀賞的)的總稱。
五、作者簡介
賈祖璋(1901~1988),浙江海寧人,1920年畢業于浙江省第一師范學校,曾任商務印書館開的書店編輯。解放后,歷任中國青年出版社副總編輯,兼編輯室主任,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等職。賈祖璋先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國科學小品的開拓者之一,60年代筆耕不輟,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學方式生動活潑地傳播。以生物學為主的科學知識,實現了文學與科學的聯姻,1981年3月《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獲全國科普作品一等獎。
六、文章主旨與結構分析
1.解題
課文的標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是個設問句,它起著三個方面的表達作用。一是抓住人們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紅”)提出問題,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設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聯系全文結構看,主體部分從六個方面說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原因,每說明一個原因都用“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開頭,使文章脈絡分明,具有明快的節奏感,增添了藝術情趣。
2.結構分析
全文共11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贊嘆花朵的紅色所起的作用,提出說明的中心——“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全段共4句話。首句點明“花朵的紅色”的特點(“熱情”“強烈”“奔放”)及其作用(“令人精神振奮”)。第2句進一步指出由“紅紫爛漫”的花朵點綴的春天的特征(“活力充沛”“生氣蓬勃”)。第3句由此設問:“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末句用“一邊……一邊……”的句式承上啟下,引起下文。作者以抒情的筆調開篇,用優美的語言贊嘆紅花,使人由喜愛紅花進而提出“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問題,并急于閱讀下文。“尋求科學的解釋”一句總領全文,表明文章將從科學知識方面來說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第二部分(第2~10段):從不同角度說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共9段,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第2~6段):以橫向說明的順序(邏輯順序)從物質基礎、物理學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說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花朵呈現紅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首要的因素是“物質基礎”,所以第2段至第4段集中說明這個問題。第2段用設問句開頭,再點明原因所在——“有它的物質基礎”,接著用“不論……還是……都……”的無條件復句具體說明這個物質基礎就是“花青素”,然后用三個句子分說含有花青素的細胞液呈酸性、堿性或中性時,花朵就相應地呈紅色、藍色或紫色,最后用一句總說強調花青素這一物質基礎對花朵呈現紅藍紫色所起的決定作用。這是從正面加以說明。第3段以黃色、橙色的花只含胡蘿卜素為例,說明它們不呈紅色是由于沒有紅花的物質基礎——花青素。第4段以白花為例,說明它們的色彩同物質基礎——花青素的關系。先用一句話說明白花呈白色是由于“細胞液里不含色素”,即不含花青素、胡蘿卜素等色素,這是常例。接著列舉事例,說明菊花、添色木芙蓉等花由白變紅是因為后來有了物質基礎—花青素。第3、4兩段從側面間接說明花朵呈現紅色必須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是對第2段說明的補充。
第5段用物理學的“反射”作用來說明花朵呈現紅色的原因。這是因為人們能感覺到花的紅色,離不開光的“反射”作用。先用設問句和一句話概括作答,再說明太陽的光經過折射可分成七種顏色,這七種顏色的光波中,紅光波長,紫光波短。進而著重說明花青素在酸性液中會反射長光波,所以人們就感覺到花的鮮艷的紅色。然后依次說明花青素在中性液和堿性液中分別反射紫色和藍色的光波,胡蘿卜素因成分不同而分別反射黃色或橙色的光波,白花因含有空氣而全部反射光波。這就從花朵“反射”光波的特征與“物質基礎”之間的關系上說明了花朵呈現紅色或其他各種顏色的原因。
第6段承接上文所說的反射作用,從紅光生理上的需要來說明。依舊是先用設問句和一句話概括作答,再說明光波長短和產生熱效應的關系。進而說明比較柔嫩的花瓣在野生狀態中的兩種情況:紅、橙、黃花在陽光強烈的地方反射熱效應大的長光波,是為了避免“引起灼傷”以“保護”自身;藍花在陽光弱的地方反射熱效應小的短光波,是由于這樣做“對它的生理作用有利”。這一段說明了花朵顏色和“反射”、熱效應的關系,而這些又無不與花朵的物質基礎—花青素或其他色素有關,可見,這一段的說明是對第5段說明的深化。
綜觀這一層結構上的語言標志,第2、5、6段的開頭都用設問句,接著都用一句話概括回答;同樣是概括回答,又依次用“首先”、“還需要”、“還有”等詞語來領起,由此體現出這三個方面之間的緊密聯系和主次關系。因此,第2段、第6段應視為第二部分的第一層。
第二層(第7~10段):以縱向說明的順序(時間順序)從進化觀點、自然選擇、人工選擇等角度說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第7段從進化論角度通俗地說明花朵呈現紅色的發展過程。先用設問和一句話概括作答,再簡介裸子植物原始形態的花的顏色。接著分析光譜里面七種長短不同的光波各自的位置。進而說明花以綠色為起點分別向長波一端和短波一端發展的`不同情況,強調了紅色的花在各種顏色的花中的特殊地位—“最鮮艷”“最耀眼”“最成功”,從而說明紅色的花是由裸子植物原始形態的綠色逐漸演變而成為紅色的。
第8至9段說明在自然選擇中昆蟲所起的重要作用。第8段先用設問和一句話概括作答,再說明億萬年前裸子植物的花的特點—依靠風力傳粉受精。接著說明后來出現的被子植物的花在構造、色澤、形狀和香味方面的特點;介紹色澤列舉花瓣的黃色、白色、其他顏色而不提“紅色”,為第9段進一步說明紅花的出現作了鋪墊。最后援引詩句“蜂爭粉蕊蝶分香”點明昆蟲在被子植物的花的演變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自然引起下文。第9段具體說明昆蟲采蜜傳粉的特殊習性:“經常只采訪同一種植物的花朵”,接著說明這種習性對于植物“異花傳粉,繁殖后代”,“固定種的特征,包括花的顏色”所起的保證作用。然后用設例的方法,通俗地說明了植物與昆蟲之間的互補關系:開有“紅色比較顯著”花朵的植物吸引“昆蟲的注意”,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昆蟲為這種植物創造出“純一、顯著、鮮艷的紅色花朵”。“經過無數代”“悠長的歲月”,說明自然選擇變化緩慢,需要漫長的時間。這既照應第7段的“它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又為下文說明人工選擇的優越性作了鋪墊。“純一、顯著、鮮艷”這三個詞修飾“紅色花朵”,“純一”從品種上說花種純粹,“顯著”從程度上說花色顯眼,“鮮艷”從色澤上說花色光彩美麗。最后小結昆蟲參與自然選擇的作用—“造成各種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種不同的花色”。
第10段著重說明人工選擇在加速花色變化進程中的作用。先用設問句和一句概括作答,再用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相比較,突出人工選擇的優越性。然后列舉牡丹、大麗花和虞美人三個典型事例,從時間長短、形狀色澤、品種優劣等方面將自然生長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進行比較,突出了人工選擇的顯著成就。
綜觀這一層內容上的聯系,第7段是從進化的觀點來說明花兒呈現紅色的原因的。它告訴人們,億萬年前裸子植物的花是綠色的,在經過了漫長的“進化途程”后,才出現被子植物的紅色的花。花的“進化”離不開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再看這一層形式上的特點,一是回答“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設問,第7段用“從……的觀點來考察……”的句式,第8段用“從……學說來看……”的句式,第10段則用“最后要歸功于……”的句式。二是它們都不同程度地采用從古到今的縱向順序。因此,第7至第10段應視為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第三部分(第11段):概括花兒紅的原因,總結全文。這一段是個遞進復句,總說“花兒這樣紅”的原因,前一分句概括上文第2至9段的內容,后一分句概括上文第10段的內容。“杰作”一詞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肯定了大自然的偉力,但比較起來,前者顯示作用緩慢,后者成果顯著,所以先用“是”再用“更是”表示遞進。作者的原文在《光明日報》發表時,沒有這一段。課文改編者增添這段文字,意在突出科學技術在改造自然中的威力,激發青少年學科學的熱情與興趣,增強說明效果,同時,使全文結構嚴謹,渾然一體。
七、重點語句分析
1.花朵的紅色是熱情的色彩,它強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奮。
怎么理解“紅色”能“令人精神振奮”?科學工作者研究發現,顏色不僅會使人產生冷暖、輕重、遠近、大小等物理感覺,而且確能引起人的情感變化。這是因為,作為自然界客觀存在的各種色彩,雖然本無所謂感情、情緒,但當人們在認識、改造自然中,逐步在心理上對自然景物的顏色產生一定的感情反應,各種色彩便包含了情感因素。拿花朵來說,紅色與橙色的花朵往往使人興奮,象征著希望和幸福,愛情和快樂,至于其他色彩如綠色是中性色彩,具有青春的活力,使人安靜,青色代表著純潔、高尚,同時也給人們涼意,使人沉靜、鎮定等等。
2.在光譜里面,與綠色鄰連的,長波一端是黃、橙、紅,短波一端是藍、靛、紫……向短波端發展,是藍色和紫色。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太陽色是七色光帶,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種顏色的光波長短不一,紅光波長,是長波的一端,橙、黃漸次,綠光波長短居中,紫光波短,是短波的一端,藍、靛漸次。裸子植物原始形態的花色以綠色為起頭,分別向長波一端和短波一端發展,如圖示:
紅←橙←黃←綠→藍→靛→紫 紅←綠→紫
(長波一端)←(花色的起點)→(短波一端)
八、寫作特色
1.嚴密而精巧的結構
本文運用從不同角度來說明事物的方法,把比較抽象的科學知識說明得具體而明晰。這與巧妙組織說明材料是分不開的。從全文看,作者緊扣標題,按“設疑—解釋(分說)——小結(總說)”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從局部看,開頭巧妙地設疑,提出說明的對象:文章落筆蘊情,從贊頌花朵的紅色入手,詠嘆紅紫爛漫的春天,于賞心悅目之際,提出“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疑問,引出說明的中心,轉得自然,問得貼切;主體部分巧妙地從六個方面說明花色形成的原因:說明每個原因時,都以“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設問句領起,緊接著用一句話作概括解答,再進一步闡述說明,既脈絡分明,中心突出,又整齊勻稱,渾然一體,讀來使人感到節奏明快,情趣盎然;說明這六個方面的原因,又巧妙地安排先后順序:先從物質基礎、物理學原理、生理需要等角度科學說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是橫向說明的順序,再從進化觀點、自然選擇、人工選擇等角度科學說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是縱向說明的順序。
如果換另一角度分析,還可以看出安排處理內部層次的匠心,開頭描述花朵的紅色,春天的紅紫爛漫,這是介紹現象;主體部分詳析花朵呈現紅色的原因,這是說明本質。為了清楚地說明其本質,又扣住“紅、橙、黃、綠、藍、靛、紫”的光譜,先介紹花朵呈現紅紫斑斕色彩的物質基礎—花青素,再深入到用物理學原理來解釋,從光波的長短說明色彩的差異;又從光波長短的不同探究含熱量的多少,深入說明植物生理方面的原因;進而分析綠色向長波和短波兩端漸次排列的特點,從進化的觀點加以說明;由此轉入內因和外因關系的分析,用自然選擇學說來說明植物和花色的不同;最后說明人工選擇的功績,突出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這樣寫,既全面揭示了花朵呈現紅色的各項因素,又區分了它們的差異,明確了它們之間的聯系。
2.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本文多處運用了舉例說明。如列舉菊花、添色木芙蓉的例子說明有些白花變色的原因,先舉菊花萎謝之前微呈紅色的例子說明少量花青素的存在,后舉添色木芙蓉花色一日三變愈開愈美麗的典型例子,說明細胞液里花青素含量逐漸變化所起的作用,選例精當,具有趣味性、知識性,通俗而確切地說明了道理。
又如說明人工選擇對植物的影響比自然選擇更顯著,列舉國內人工栽培牡丹新品種和國外人工培育大麗花、虞美人的例子,精當有趣,既使讀者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又生動而透徹地說明了花兒這樣紅“歸功于人工選擇”的道理。
本文又多處運用了比較說明。如,將花青素在酸性的細胞液中呈現紅色,與花青素在堿性或中性的細胞液中呈現藍色或紫色相對照,說明花朵呈現紅色源于自身的物質基礎—花青素;將酸性的花青素把紅色的長光波反射出來,與中性或酸性的花青素以及胡蘿卜素反射出其他顏色的光波相對照,說明花朵呈現各種顏色的物理學原理;將紅花在陽光強烈的地方生長反射熱效應大的長光波,以保護自身不致引起灼傷,與藍花在陽光弱的地方生長反射熱效應小的短光波、吸收熱效應大的長光波,以利于它的生理作用相對照,說明花兒這樣紅的生理需要方面的原因;將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相對照,說明人工選擇在培育新的花色品種方面所顯示的優越性。
此外,本文還運用了分類別、列數字、作詮釋等說明方法,具體分析從略。
3.語言特色
本文語言準確、嚴密。如第4段舉例說明白花細胞液里花青素含量的變化會引起花色由白變紅,“有些”限制“白花”,表示不是所有的白花都會變色;“特殊”修飾“例子”,表示添色木芙蓉是極個別的;“一般”修飾“花”,表示特殊情況除外。“萎謝之前”、“早晨初開的時候”、“中午”、“下午”、“初開時”都是在時間上作了限制;“少量的”是數量上的限制;“微”、“淡”、“深”、“漸漸”是對程度的限制。這些修飾和限制性詞語的恰當運用,準確而嚴密地說明了事理。又如,文中在說明事物的特點時,多處恰當地運用了近義詞。講花的初開用“濃艷”,形容色澤的深度,講人對花紅的感覺用“鮮艷”,形容色澤的亮度;說明花瓣由綠色開始逐漸進化,限制“黃色、白色或其他顏色”就用“比較顯眼”,修飾進化途徑中“最成功”的“紅色的花”則用“最耀眼”,等等。
九、課后習題解答
(一)提示:
(二)、(三)、(四)略
教學計劃 篇8
一、實施目的
為促進我校青年教師的成長,提升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和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職業素養,業務能力強、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充滿活力的新進教師隊伍,進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學質量,特實施此計劃。
二、實施對象
20xx年1月1日以后承擔我校全日制本科生教學任務(含理論課和實驗、實訓課),調入本校前無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經歷,年齡在40歲以下的在編專任青年教師。
三、實施辦法
根據《深圳大學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管理辦法》,在主管校長的領導下,由教務處負責組織實施,各教學單位負責具體培養提升計劃的落實,施行“導師負責制”,聘請本單位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對新進教師進行一對一指導和培養。
20xx年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提升計劃采取申報立項、按項目資助、結項考核的方式進行。
(一)項目申報與評審程序
20xx年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提升計劃立項和評審工作將于本學期展開。本項目側重于培養和支持在課堂教學能力上有提升潛力的新進青年教師,通過本項目資助使青年教師盡快適應學校教學的要求,成為知識積淀深厚、教師基本技能過硬,具有較強課堂駕馭能力的優秀教師。
1.申報人的條件
本項目由青年教師和導師聯合申報,其中導師為項目負責人。
2. 項目類別
本項目均為一般項目。
3.項目申報與評審程序
①負責人按要求填寫《深圳大學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提升計劃立項書》,向學院提交相關附件材料;
②學院審核、評議后簽署意見,將《立項書》(紙質文件及電子版)和附件材料報送教務處;
③教務處組織專家小組,召開評審會,初步確定資助名單;
④經公示征求意見后公布立項項目名單。
(二)項目中期檢查
所有立項項目均須接受中期檢查, 檢查由學院組織,以項目組自查為主,自查后由項目負責人和青年教師共同填寫《深圳大學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提升計劃中期檢查表》,并及時將青年教師培養計劃進展情況、《深圳大學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提升計劃聽課評議表》及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以文字材料報教務處備案。項目組應隨時準備接受學校的抽查。
(三)項目結項考核
1.青年教師完成培養計劃后,由項目負責人和青年教師共同填寫《深圳大學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提升計劃結題書》。
2. 學院組織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培養計劃完成情況、進修情況、助教情況、教學工作情況(含教案、習題解答、作業批改、實驗報告等)、試講記錄、教學效果(學生對教師的網上測評成績和同行聽課的反映)、參加專業實踐和科學研究情況及個人總結。
學院聘請至少三位教師組成院級考核小組,對青年教師培養工作進行驗收。其主要程序為:
①考核小組隨堂聽課一次,對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給出評價意見;
②舉行考核答辯會。導師介紹培養過程,青年教師匯報培養體會與收獲,考核小組專家提問,青年教師答辯;
③考核小組經評議后確定考核成績;
④學院將考核意見報學校教務處。
3.學校聘請由五名教師組成的校級考核小組,隨機抽查青年教師上課情況(隨堂聽課),對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給出評價意見;
4.考核小組根據結題材料、學院考核意見及聽課情況,給出最終考核成績;
5.考核成績分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成績合格以上者準予結項。
(四)對青年教師的要求
在培養期內,青年教師應完成以下工作:
1.完成導師指定的課程選修、知識學習、專業實踐或教學研究等任務;
2.在導師指導下,掌握所承擔或將要承擔課程的結構和內容,學會根據教學大綱組織教學內容,選定參考教材;
3.按照導師的要求,完成好一門課程的全程助教任務,承擔該門課程的輔導、答疑、批改作業、組織課堂討論、指導實驗等兩種以上工作,效果優良;
4.每學期聽課(導師開設的課程或相關專業課程)不少于2門課程,每門課聽課時間不少于6課時,并做好聽課筆記,撰寫教學心得;
5.進入導師所在的課程組或團隊,學習導師的教學經驗,掌握教學方法。
青年教師在培養期內,各學院(部)應嚴格控制青年教師培養期的工作量,以免因工作量過多而影響青年教師對教學業務的熟悉和導師對青年教師的培養。
(五)導師的聘任和職責
“導師負責制度”是指由學院選派教學科研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擔任青年教師的導師,原則上采取一對一培養方式,充分發揮他們的傳、幫、帶、促、導作用,按計劃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和培養,使其盡快達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
1.導師的聘任條件
①在高校教學崗位(含理論課和實驗、實訓課)工作五年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在編教師;
②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工作認真負責,積極參加教學改革,重視教育思想的學習和研究,業務知識較淵博,教學科研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
2.導師的職責
導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對青年教師進行培養:
①思想品德。幫助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教育事業,遵守教師職業道德,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勤奮工作。
②課程教學。根據青年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制定培養計劃,指定進修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從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講課技巧等各個環節進行指導,檢查青年教師備課,協助選用教材,旁聽青年教師試講和課堂講授情況。每學期聽課次數不少于6課時。收集學院專家小組對青年教師的《聽課評議表》,匯總學院專家小組對青年教師的聽課意見,填報《聽課意見匯總表》。
③研究能力。幫助青年教師全面了解所在學科前沿情況,合理選擇研究方向,正確開展研究(包括教學研究)工作。
④實踐能力。協助學院安排并指導青年教師進行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性工作。
(六)學院的職責
1.負責為青年教師選派導師;
2.制定本院青年教師培養計劃;
3.組織本學院相關專業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聽課、評課;
4.了解導師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情況,安排中期檢查,報送青年教師培養情況反饋意見;
(七)青年教師培養提升計劃實施流程
詳見附頁《深圳大學20xx年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提升計劃實施流程圖》
四、項目經費
(一)項目資助額度
20xx年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提升項目均為一般項目,每個項目資助額度為6000元,具體分配為:導師4000元,學院20xx元。
(二)經費的安排和使用
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提升計劃立項經費由學院(負責青年教師培養的具體實施和監督)統籌管理使用。實行按學院立戶,教務處根據學院獲資助項目個數,總資助經費統一在一個經費本上,每次報銷憑經費本開支。
資助經費在立項后一次性下撥到學院。經費主要用于培養期內組織聽課、評課酬金及教學培訓等相關費用。教師聽課指導酬金每節課不得高于200元。
五、實施時間
項目培養期為兩年以內,最少一年,最多兩年。
20xx年項目申報時間為6月下旬。
六、附則
本計劃自20xx年起實施,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教務處
二○○九年五月
教學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體育和健康課程對于義務教育階段來說,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和學生運動的愉悅感,從而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它強調學生的運動體驗,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本次課力求靠近這些新的教學理念,大膽的將教與學融入學生的自主活動當中,寓教于練,寓樂于練。
二、教學目標
1、能自覺參加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習,積極參與課外各種體育活動;
2、知道合理安排鍛煉時間的意義;合理安排鍛煉時間,運用掌握脈搏測定等常用方法,測量運動負荷;
3、了解所學項目的簡單技、戰術知識和競賽規則;體育鍛煉的價值;
4、通過田徑、體操、武術及球類項目的練習,發展運動能力和運動技術,增進身體健康;
5、通過本年度學習,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意義,樹立自尊、自信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正確評價自己運動能力,和與同伴合作練習的能力;在體育運動中表現出適宜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競爭意識;
三、教學內容設置分析
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內容上,只確定了一個內容結構框架,僅提供了不同水平、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基本目標;對教材內容的選擇、采取的教學方式和實施的教學步驟,都沒有作明確規定;因而教師在教材選擇上有較大的自主選擇空間。教師和學生都參與到課程內容的選擇和建設上來,使體育與健康課教學更能適應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讓全體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益處。以發展學生速度、耐力、力量、柔韌、協調等素質為前提,把理論知識、跑步、跳躍、投擲、武術、健身操、素質訓練、體質測驗做為必修內容,將各種球類、韻律體操和舞蹈、跳繩作為選修教材。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把身高體重、握力體重、肺活量體重、坐位體前屈、臺階實驗等測試內容安排到教學中去完成。
四、學生情況分析
由于初一年級學生才由小學上升為初中,兒童轉為青少年還需一個過渡期,其心、生理都還需要一個轉變期和適應期,所以,原則上我們準備安排的體鍛項目,活動內容,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由易到難,由淺入課,這是本年級的一個活動趨勢,但大部分學生都活潑好動,表現欲、上進心強,但是普遍的體質較弱。因此隨著今后的情況變化,再作出相應的改變。
五、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體育鍛煉活動,促進學生身體正常發育,增進健康,同時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
難點:怎樣使學生能自覺主動參與體育鍛煉中來,如何處理好促進學生生長發育與運動負荷及技能的掌握的矛盾。
六、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和辦法
(一)認真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結合學生特點做到因材施教。
(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1、引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養成進會場鍛煉身體的習慣。也可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充分發展其個性和才能,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開展好“兩操”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發展學生的個性,堅持自覺經常鍛煉身體,堅持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
3、組織訓練隊參加縣級比賽。
4、堅持班級體育鍛煉,廣泛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
5、關心和開展好體育后進生的體育活動。
(三)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美的享受,讓他們在興奮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激勵與期待中增強信心,不斷激發前進的力量。
(四)開展探究索性學習。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讓其去探索、去發現,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選擇學期教學內容時應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全面性、多樣性和與學期教學目標的對應性。
(六)教學內容的排列順序應充分考慮單元教學內容與學校場地、本地氣候的特點相適應。
教學計劃 篇10
根據校發20xx[44]文件精神,結合學校“教學質量月”工作部署和外國語學院實際情況,在征求意見和廣泛討論以后制定出外國語學院“教學質量月”工作計劃,以指導各項教學工作的開展。
一、領導小組
組長:盧仁順
副組長:廖華英、劉悅明、葉張煌
組員:項桂芬、羅晶、艾國平、崔艷娟、何樹林、陳艷、黃紅霞
整個“教學質量月”工程由劉悅明總體負責,葉張煌協助,歸口為教科辦。各項工作都指定具體負責人,做到暢通高效。
二、主體實施工作四大塊
1、 教師工作
利用教研活動和網絡形式加強對全院教師的宣傳工作,切實樹立質量意識觀念,積極探討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挖掘教學質量的內涵,結合市場和社會需求培養高質量人才,積極探索大學外語(包括高職大學外語)、研究生外語的教學質量問題。加強對教師課堂教學管理,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提高上課藝術,改進教學模式。重點在實驗室開放和實踐教學環節以及“兩翼兩課堂”落實工作。
2、 學生工作
全面對學生宣傳“教學質量月”的意義和重要性,號召全院學生積極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來,借此機會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生的教學參與度。連接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紐帶,促進教學互動。幫助學生進一步做好學業規劃、職業規劃。
3、 管理工作
本著管理為教學服務思想,進一步完善學院教學管理模式,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監控和對教學效果的評估。在已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優勞優酬機制,加強獎懲制度的落實。加強干部聽課及反饋制度,將各項工作做到實效。
4、配合學校做好活動月的各項工作,將成果保留擴大。
三、活動工作要求
1、 各具體負責人認真做好各項工作,周密部署,按時總結。工作效果和業績掛鉤。
2、 活動中講求實效,務必將工作做到實處,杜絕形式主義,走過場,認真查找問題,研究對策。
3、 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便利。
4、 期中教學質量檢查活動為本活動的一個部分,認真做好各項檢查的紀錄,查找問題,加強交流。
5、 各項工作結合學院年初提出的目標項目開展,為進一步教學管理改革奠定基礎。
四、組織討論
“教學質量月”活動結束周進行專項匯報、討論,制定相應對策,提出整改意見和措施,并將質量意識和質量監控、考核等延續下去。最后將各項工作匯總寫出總結報告上報學校。
附:外國語學院“教學質量月”活動的實施安排表
【實用的教學計劃10篇】相關文章:
【實用】教學計劃模板四篇02-25
實用的教學計劃范文錦集4篇02-15
【實用】教學計劃模板十篇02-24
實用的教學計劃范文集錦十篇02-26
實用的教學計劃范文匯編七篇02-08
實用的四年級教學計劃匯總九篇02-06
實用的三年級教學計劃模板四篇02-25
實用的小學語文教學計劃范文錦集十篇02-24
體育的教學計劃范文03-21
實用的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三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