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計劃范文錦集十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一起對今后的學習做個計劃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計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計劃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基本情況:
本學期是初中學習的關鍵時期本學期我擔任初三年級三(5、6)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課程標準教材?如何在教學中貫徹新課標精神?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問題方式都必須不同與以往的教學。因此,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必須盡可能性的創設情景,讓學生經歷探索、猜想、發現的過程。并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好重點、難點。樹立素質教育觀念,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諸方面都得到發展。為做好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初三數學是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教學方針為指導,按照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來實施的,其目的是教書育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此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通過初三數學的教學,提供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良好個性品質以及初步的唯物主義觀。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所教初三數學包括第一章 證明(二),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 證明(三),第四章 視圖與投影,第五章 反比例函數,第六章 頻率與概率。其中證明(二),證明(三),視圖與投影,這三章是與幾何圖形有關的。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數 這兩章是與數及數的運用有關的。頻率與概率 則是與統計有關。
四、教學目的:
在新課方面通過講授《證明(二)》和《證明(三)》的有關知識,使學生經歷探索、猜測、證明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并能運用這些知識進行論證、計算、和簡單的作圖。進一步掌握綜合法的證明方法,能證明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關的性質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夠證明其他相關的結論。在《視圖與投影》這一章通過具體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在《頻率與概率》這一章》讓學生理解頻率與概率的關頻率與概率系進一步體會概率是描述隨機現象的數學模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反比例函數》這兩章,讓學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種解法,并能運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數解決一些數學問題逐步提高觀察和歸納分析能力,體驗數學結合的數學方法。同時學會對知識的歸納、整理、和運用。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
五、 教學重點、難點
本冊教材包括幾幾何何部分《證明(二)》,《證明(三)》,《視圖與投影》。代婁部分《一元二次方程》, 《反比例函數》。以及與統計有關的《頻率與概率》。《證明(二)》,《證明(三)》的重點是1、要求學生掌握證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學會推理論證;2、探索證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證明的多樣性。難點是1、引導學生探索、猜測、證明,體會證明的必要性;2、在教學中滲透如歸納、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視圖與投影》和重點是通過學習和實踐活動判斷簡單物體的三種視圖,并能根據三種圖形描述基本幾何體或實物原型,實現簡單物體與其視圖之間的相互轉化。難點是理解平行投影與中心投影,明確視點、視線和盲區的內容。《一元二次方程》, 《反比例函數》的重點是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種解法;2、會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并能根據圖像和解析式探索和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性質。難占是1、會運用方程和函數建立數學模型,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和交流,倡導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頻率與概率》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活動,理解事件發生的頻率與概率之間的關系,體會概率是描述隨機現象的的數學模型,體會頻率的穩定性。難點是注重素材的真實性、科學性、以及來源渠道的多樣性,理解試驗頻率穩定于理論概率,必須借助于大量重復試驗,從而提示概率與統計之間的內存聯系。
六、教學措施:
針對上述情況,我計劃在即將開始的學年教學工作中采取以下幾點措施:
1、新課開始前,用一個周左右的時間簡要復習上學期的所有內容,特別是幾何部分。
2、教學過程中盡量采取多鼓勵、多引導、少批評的教育方法。
3、教學速度以適應大多數學生為主,盡量兼顧后進生,注重整體推進。
4、新課教學中涉及到舊知識時,對其作相應的復習回顧。
5、復習階段多讓學生動腦、動手,通過各種習題、綜合試題和模擬試題的訓練,使學生逐步熟悉各知識點,并能熟練運用。
除了以上計劃外,我還將預計開展轉化個別后進生工作,教學中注重數學理論與社會實踐的聯系,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實際生活中蘊藏的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實習作業。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數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地運用乘法口訣求積、求商。
2、理解“倍”的意義。
3、知道簡單的含有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不帶括號),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4、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5、會根據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一個方向,判斷其余三個的方向。6、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7、在統計活動中,初步學會分類統計的方法。
8、在具體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9、通過測量、整理、分析數據等活動,加深對所學長度單位的認識。10、能在現實情境中辨認方位。
數學思考方面:
1、經歷乘、除法產生及發展的過程,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號感。
2、經歷乘法口訣的編制、應用過程,發展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3、在認識角、辨別方向、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方位感。
4、經歷分類統計的過程,體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
5、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解決問題方面:
1、能應用表內乘、除法和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運用四則混合運算的有關知識,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3、能運用有關方位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與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體驗策略的多樣性。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2、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作用。
3、經歷和教師、同伴一起克服困難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
學好數學的信心。
4、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能性(第九單元);4、實踐與綜合應用:我們身上的小秘密,我喜歡的地方。
縱觀整冊教材,乘除法的初步認識以及表內乘除法,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之一。另外,有余數的除法、方位的認識也將是學生理解和接受的難點之一。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
1、引導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2、處理好算法多樣化與教學重點間的關系。
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保證必要的練習量,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恰當地進行評價。
5、創造性地利用教科書。
6、重視評價方法的改革。
四、教學措施
1、 必須按時備課,熟悉課本,吃透教材,對不懂的地方及時向老教師請教;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必須清楚,能脫口而出。
2、要求孩子上課必須認真聽講,向課堂要質量,根據孩子不同的接受能力進行不同的教學,對個別慢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使每位學生都緊跟著。
3、數學要精講多練,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環環緊扣。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再多多練習的過程中理解題意。對于每天所講的內容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到底還有那些學生不懂,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及時的糾正錯誤。
4、做到多鼓勵少批評,采用比賽的方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團結、積極合作的精神,特別是慢的學生更要對他們有耐心、愛心,鼓勵學生大膽的去嘗試,去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教學進度
一、乘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二、表內乘法(一)…………………………………… 5課時
三、角的初步認識 ……………………………………… 4課時
四、表內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認識…………… 9課時
五除法的初步認識…………………………………… 10課時
六、方向與位置 ………………………………………… 4課時
七、表內除法 …………………………………………… 10課時
八、統計與可能性 ……………………………………… 3課時
九、混合運算 …………………………………………… 4課時
十、總 復 習 …………………………………………… 5課時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單元教學內容:
1、分數的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幾分之一分數、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
2、分數的簡單計算。
二、單元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
(二)能力目標:
1、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
2、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三)思想教育目標:
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
分數的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幾分之一分數)
四、教學難點:
1、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
2、分數的簡單計算。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因此,在教學中,主要是創設一些學生所熟悉并感興趣的現實情景,并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
六、課時安排:
分數的初步認識 5課時
分數的簡單計算 2課時
七、單元知識結構圖:
第91頁-92頁例1、例2,“做一做”的1題、練習二十二1、2
教材第93頁例3,93頁做一做第2題、練習二十二3
教材94頁例4、例5,做一做/1、練習二十二4、5、7
教材95頁例6,做一做/2、練習二十二6、8 練習二十二9-11題
例1-例3 做一做、練習二十三1、2、3、4 練習二十三5—10題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對稱、平移和旋轉;簡易方程;因數與倍數;多邊形的面積;統計。
小數乘法和除法在實際生活中和數學學習都有著廣泛的應用,這部分內容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小數的四則運算能力、簡易方程是小學階段集中教學代數初步知識的單元,在這一單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系進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探索并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征、圖形之間的關系,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系,滲透平移、旋轉、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并解決問題。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計算它們的面積。
3、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數學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
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計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四、教學難點:
小數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是本冊教材的難點教學內容、
五、教學措施
1、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思品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題、練習題的設計,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及思品教育因素,結合教材內容適時適度的對學生進行思品教育。通過計算和應用題的解答,培養學生仔細的良好學習態度,以及題后驗算的良好習慣。
2、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數乘除法要求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進行計算,關鍵是理解意義、掌握方法。重點要讓學生知道積的小數點的位置是根據積德變化規律來確定的。
(2)重視基礎,要求適度。小數乘除法的計算要求“比較熟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只要求達到“正確‘。同時對口算的訓練要給予一定的重視,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計算能力。
(3)運用規律,合理計算。整數的運算定律對小數的計算同樣適用,教學時要培養學生觀察題中的數據,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合理運算的意識,并注意計算方法的多樣化,體驗計算教學的開放性。
(4)驗算檢查,養成習慣。小數的乘除法計算可以進行相互驗算,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要進行“步步為營”或者“一步三回頭”式的檢查,重要的是使檢查和驗算成為學生的習慣,通過檢查和驗算,可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認真、塌實的學習態度和作風,讓學生終生受益。
3、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數學能力。
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數學能力,是小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蘊含的因素,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20名學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學生的來源很廣,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有著較強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他們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欲強。但是由于年齡小,自制能力差,時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課時愛隨便說話或者做小動作。很多行為習慣有待進一步培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具體單元安排為: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認識10以內的數;認識圖形(一);分與合;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認識11—20各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期末復習;有趣的拼搭和豐收的果園兩個綜合實踐活動。
1、“數與代數”領域安排了6個單元。內容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認數,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單元數一數、第五單元認識10以內的數、第七單元分與合,第九單元認識11—20各數;第二部分是計算,安排在第八單元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第十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些內容是學生今后計算學習的重要基礎,教材編排時不但課時有所增加,而且增設了“思考題”和“你知道嗎”的內容,旨在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拓展認識,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豐富對數的認識,增強探索規律的意識和簡單應用知識的能力。
2、“圖形與幾何”領域安排了3個單元。即第二單元比一比、第四單元認位置、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輕重、遠近等,初步建立長度觀念和質量觀念;另一方面,結合具體情境,幫助學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應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再一方面,經過實物、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感知這些幾何體的基本特征,為今后學習幾何圖形奠定初步的基礎,也有利于學生積累學習空間與圖形的初步經驗。
3、“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即第三單元分一分,要求學生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者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初步體驗簡單的分類活動,學習分類的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為以后學習統計和概率領域的內容打好基礎。
4、“綜合與實踐”領域安排了兩個實踐活動。分別安排在第六、八單元里,結合認識物體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結合1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安排了《豐收的果園》。讓學生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體驗,激發開展數學活動的興趣,并能聯系現實情境發現并提出問題,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并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在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中,體會加法和減法的含義,探索10以內的加法、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法、減法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實際問題,能探索一些簡單的物體、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
(2)在具體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系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經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3)能根據物體的數量、形狀、顏色或其他標準,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2、數學思考。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體會分與合的數學意義,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運算能力。經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系,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體會有根據地進行思考;經過對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經過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培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發展思維能力。
(3)在認識常見幾何形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和觀察、比較的能力。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和問題,初步感受數學抽象和簡單推理的意義。
3、問題解決。
(1)初步學會從事物的數量多少,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系等方面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2)初步學會經過簡單的數數、比較大小、加減計算以及觀察、操作、分類等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初步學會用20以內的數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態度。
(1)在老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數數、比較、分類、計算等與數學有關的活動感興趣,具有喜歡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2)在建立數的概念、認識物體形狀、討論計算方法、表達思考過程等活動中,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并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3)在用簡單的數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減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以及用文字、符號表示簡單規律等活動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知道用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4)知道在計算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等數學活動中有可能會出現錯誤,并能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教學建議。
1、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一年級學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認真的學習態度。要求他們遵守課堂紀律、認真傾聽、積極發言、準確表達、認真作業。學生在寫作業時,老師既要關注學生的作業質量,更要關注學生的坐姿、握筆的方法,保護學生的視力。嚴格要求學生按格式書寫、字跡端正不涂改,認真聽題、細心計算、耐心檢查,逐步養成書寫規范的良好習慣。說到書寫規范,不僅要求學生數字寫得清楚、美觀,還要注意寫數字的筆順,比如:經常有學生把“0”、 “8”的筆順寫錯。
2、豐富問題情景,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1)創設有趣的情境吸引學生。
教材在選擇素材時注重創設形象、生動、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暢游數學知識的“海洋”,進行有趣的數學活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實際教學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從而引出所要研究的問題,如“數一數”教學中,選擇了兒童樂園的場景,讓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觀察、數數、初步感受數的實際意義。再如教學“10以內加法和減法”時,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澆花、植樹、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
(2)編寫生動的故事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征,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創設一些童話故事的情境,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有趣的童話故事中學習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以“森林運動會”為素材,引導學生學習數的大小比較;在教學5以內的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時,經過“小朋友澆花”這一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提出“現在一共有幾人”“還剩幾個人”的問題,讓學生產生數一數、算一算的沖動,主動去探索計算的方法,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3)設計豐富的活動提高計算能力。
在上一年級前,學生已經積累了有關1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等方面的經驗,所以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基本沒有問題。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稍有難度,這是后續學習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生必須學好,并達到熟練計算的程度,學期末速度要求大約為每分鐘8道一步計算式題(直接寫得數),正確率要達到90%~95%。由于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而計算練習又比較枯燥,因此,老師在強調計算的同時,也要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數學撲克、登山奪紅旗、數學醫院、摘蘋果、開火車、接力賽等);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同桌自編計算題交換算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提高計算正確率,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3、經歷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給學生鍛煉數學思維的機會。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判斷、分析,發展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使學生的數學思維獲得發展。
(1)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探索與合作的空間。
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創設探索的機會,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夠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真正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如在學習加、減法計算,特別是20以內進位加法時,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并交流算法,實現算法多樣化,并引導學生對不同計算方法進行比較,感受每種計算方法的優劣,選擇適合自己或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優化計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數學基本思想在知識形成和應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數學抽象過程,初步體會數學抽象的意義。例如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先讓學生數出現實場景中人或物的數量,再引導他們用相應顆數的算珠表示“一類等價集合中元素的個數”,最后由相應顆數的算珠抽象出數,并借助直尺和圖形使他們初步感受直線上的點與數是一一對應的,明確數的順序和大小。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側重引導學生經歷“用小棒擺出十幾→在計數器上撥出十幾→寫數”這樣一個逐步抽象的過程,初步感受不同數位上的數可以表示不同的數值,體會十進制計數法的特點。
二是要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體會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和確定性。例如,組織“比一比”的活動時,增加了比“3支筆的長短”、比“3種水果的輕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問題,引導學生在確定最長最短、最輕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動中,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
4、注重習題的針對性、層次性和可選擇性。
一是要適當增加有助于提高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的練習。例如,為了給學生多提供一些練習寫數的機會,在學習“認識1-5”和“認識6-9”這兩個部分內容后分別增加了1課時的練習,同時還在練習一和練習二中適當增加了習題的容量。另外,考慮到學生熟練掌握8、9的分與合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歷一個適當的過程,把8、9的分與合分開編排,并增加了1課時的練習。
二是進一步加強相近、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比較。例如,教學10以內的加、減計算時,讓學生把得數相同的算式連起來,說出指定得數的若干不同算式,啟發他們在此過程中自主體會相關加、減式題的聯系和區別。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經過題組形式,多次引導學生比較“得數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數不同的相近算式”,啟發他們在比較中進一步把握相關式題的內在關聯,提高計算的靈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適量補充安排思考題和自主閱讀材料。
本冊教科書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題,這些題目涉及數和運算的意義、計算的方法和技巧、簡單的實際問題和數學規律、簡單的判斷和推理等內容。解答這些思考題,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拓寬知識視野、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自身的價值與魅力、鍛煉思維的邏輯性和靈活性。本冊教科書還經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了兩則自主閱讀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發學生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愿望,啟發他們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我們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量補充安排相關的思考題和自主閱讀材料。如在教科書29頁“照下圖這樣,把8根短繩連在一起,要打( )個結”,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做一做或者畫一畫中探索規律,解決問題。進一步延伸“把8根短繩連在一起,圍成一圈,要打( )個結”,讓學生進一步探討。
數學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內容包括:位置,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的教學過程,理解并學會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和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體會數學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畫圓;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與面積公式,能正確的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思想。
7、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簡單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原有學生35人,現轉入 5人,共 40人。從去年一年教學情況來看本班的學習情況較差,特別是作業習慣和自習習慣,因此必須對此進行培養。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因此對學生的關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另外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比比較牢固,有一定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討能力不高。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并輔導。還有一部分比較認真但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礎知識,稍稍拐個彎就不知所措。本期重點就是抓好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的輔導,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景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四、教學措施:
1、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5、學生能預習教材,提出知識重點,自己是通過什么途徑理解的,還有哪些疑問。能通過查閱資料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6、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體驗式、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7、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參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8、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體驗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愛學會學,教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10、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課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礎,創建教學的問題情境,屬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教學過程。
數學教學計劃 篇7
一、考情分析
XX年是我省實行新課程改革的第一屆高三畢業生,高考命題是以《考試說明》為依據的,高三數學復習是要以《考試說明》為指導的,但是,《考試說明》可能要等到下一學期中途才能出臺。高三復習工作是等不得的。9月4日下午在合肥市教研室主持召開的高三數學復習研討會上,也沒能有一個明確的復習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各位授課教師結合08屆周邊省份如山東、江蘇、海南、上海等省市高考試題、對照題型示例,仔細揣摩,去研究“課程標準”中的各項要求的具體落腳點,把握試題改革的新趨勢。為了使本屆高三數學的復習工作更加有效,在內容取舍上,應以考試內容為準,不隨意擴充、拓寬和加深;注意各知識點的難度控制。根據學科的特點,結合本校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以下復習計劃。
二、學情分析
我今年教授三個班的數學教學,原來帶兩個理科班:(8)班和(9)班,進入高三以后,又加了一個文科班:(3)班;本屆學生是第一屆課改生,在高一、高二階段,無論是教師或學生,思想認識都不到位,學習抓得不緊,尤其課時不足,只重進度不重效果,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掌握不好,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不足。并且,學生的“知識回生”太快,有明顯優勢的學生較少,主動學習數學的習慣不強.還有不少數學是“缺腿”的優生。
經過與同組的其他老師商討后,我打算分三個階段來完成09屆高三數學的復習工作。
首先,理科班在暑期補課期間到九月末完成高三選修2-3及選修2-2第二章定積分部分、合情推理中的數學歸納法等內容的教學。然后進入高三第一輪復習,文科班同學九月份開學后直接進入高三第一輪復習:
第一輪從XX年10月中旬開始至XX年3月底或4月上旬結束
第二輪從XX年3月底或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結束
第三輪從XX年5月中旬至5月底結束。
根據往屆學生復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本屆學生可能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1、只跟不走
部分學生認為高考復習就是把高中的數學課的內容再重新上一遍,所以,同樣只要上課聽牢,作業做好就可以了。雖然復習課堂上聽的很認真,作業做的也很認真,但從來沒有去想聽了什么,做了什么,自然提高不大,碰到新情景的問題時有解決不了。我們認為主動是學習成績提高的保證。外因可起重要作用,但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只有學生主動起來,對每一堂課都有一種需求的心態走進來,才有可能真正取得提高,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在復習中不只是跟在后面,而是走到前面呢?我的對策是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他們養成在課前幾分鐘自覺地對本堂課的要點進行梳理的習慣,或者把本堂課的要點梳理設計成練習,課前發給他們,或者利用多媒體投影儀展示,讓他們去回顧、思考,可以說課前對基礎知識的梳理與強化是學習的生命。
2、只看不寫
一些基礎相對較好或思維較快但比較粗糙的同學,往往眼高手低,喜歡看看題目,稍微動動筆,答案一寫了事。尤其我們(9)班學生多數有這個毛病。加強分析思考,這本身是件好事,但過了頭,就成了壞事。平時解題只是寫個簡單答案,不注意解題步驟和過程的規范,導致的結果就是一些細節地方考慮不周全,考試中扣分過多,甚至碰到很熟悉的題目,考試中沒了思路。所以我們的對策是同學們平時的練習和作業中必須要有完整的書寫步驟,提高表達水平。高考中,只有把你的思維通過解答完整反映到卷面上,閱卷老師才有給滿分的可能。
3、只練不想
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高考復習資料五花八門,這些同學在復習中埋頭苦練,拼命做題,往往是事倍功半。我們覺得在復習中應邊練邊想,必要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不要搞題海戰術,而要強化自我總結。學習數學離不開做題,但要精,并在做題后要認真反思、分析,總結出一些問題的規律,并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真正掌握解題的思維方式,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努力爭取達到做一題,得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收獲。
三、指導思想
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抓數學的通性通法,即教材與課程目標中要求我們把握的數學對象的基本性質,處理數學問題基本的、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歸納、演繹、分析、綜合、分類討論、數形結合等。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以不變應萬變,使數學學科的復習更加高效優質。
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既要關心《課程標準》中調整的內容及變化的要求,又要重視今年數學不同版本《考試說明》的比較。結合上一年的新課改區高考數學評價報告,對《課程標準》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探求命題的變化規律。
數學教學計劃 篇8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兩級分化現象較為嚴重,學習的主動性遠遠不夠。當然,班上也有很多積極向上的學生,也有很多思維活躍、善于思考的學生。 針對本班級的實際情況,在本學期的數學教學中應重點采取以下措施:
1.幫助后進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加強課后輔導,對其作業降低要求。
2.深入調查學生的作業要求,改進作業的布置及檢查方式,增加趣味性、開放性、實踐性作業。
3.強化培養、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把學習習慣的好壞與期末數學成績的評價相結合。
4.多鼓勵和表揚學生,多開展一些數學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全冊教材基本要求
1、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會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的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3、使學生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初步認識球的半徑和直徑,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4、了解簡單統計圖的繪制方法,會看和初步繪制簡單的統計圖。
5、使學生通過系統的整理和復習,加深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 握,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6、結合新的教學內容和系統的整理和復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進行思 想品德教育。
7、貫徹新的課堂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數學教學計劃 篇9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于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這冊實驗教材對于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本實驗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系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并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主要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數學教學計劃 篇10
(一)情意目標
(1)通過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過數學建模,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3)在探究函數、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性質,體驗獲得數學規律的艱辛和樂趣,在分組研究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4)基于情意目標,調控教學流程,堅定學習信念和學習信心。
(5)還時空給學生、還課堂給學生、還探索和發現權給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在發展他們思維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數學情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追求數學的科學精神。
(6)讓學生體驗“發現——挫折——矛盾——頓悟——新的發現”這一科學發現歷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養學生記憶能力。
(1)通過定義、命題的總體結構教學,揭示其本質特點和相互關系,培養對數學本質問題的背景事實及具體數據的記憶。
(2)通過揭示立體集合、函數、數列有關概念、公式和圖形的對應關系,培養記憶能力。
2、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1)通過概率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2)加強對概念、公式、法則的明確性和靈活性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3)通過函數、數列的教學,提高學生是運算過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簡捷性能力。
(4)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正確、迅速與合理、靈活的運算能力,促使知識間的滲透和遷移。
(5)利用數形結合,另辟蹊徑,提高學生運算能力。
【數學教學計劃范文錦集十篇】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計劃范文錦集十篇12-02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學計劃范文錦集十篇12-16
【精品】數學教學計劃范文錦集5篇12-03
【熱門】數學教學計劃錦集十篇12-02
【精華】小學數學教學計劃范文錦集五篇12-08
有關數學教學總結范文錦集十篇10-26
【推薦】數學教學總結范文錦集十篇10-25
實用的教學計劃范文錦集十篇12-14
【必備】學期教學計劃范文錦集十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