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范文錦集十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一年級的小學生,整體看他們活潑好動,大多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班級集體,學習勤奮。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習氣,部分同學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于表面化,為了做給別人看而做,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系中意識狹隘。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大致可分為:
我的家人與伙伴
走進大自然
健康生活每一天
三、教學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春天的美。
4、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通過觀察感受炎熱的盛夏,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并學會看天氣。
教學重點:
1、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
2、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
教學難點: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中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采取跟蹤調查,聯系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2
一、本學期應達到的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春天的美。
4、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通過觀察感受炎熱的盛夏,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并學會看天氣。
6、能發現學習生活中的快樂,從而激發對學習生活的愛與樂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本單元的學習中通過尋找校園內、生活中的有趣豐富的學習活動,體驗學習的快樂。了解多渠道的學習方法,了解豐富的學習途徑。
二、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懂禮貌,講文明,對學校常規有了基本的了解,比較能夠適應學校生活。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天真可愛,但由于現在獨生子女多,孩子大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生活常識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導兒童了解家庭,感受親情,學習溝通,學會幫助別人是尤為重要的。
從總體上講,較上學期,學生的常規意識、行為習慣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上課能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尤其對班級事務較關心,班級榮譽感逐漸形成,對自己的學習表現出較高的學習欲望。希望在這個學期的學習生活中,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班級中能夠形成樂學、善學、會學的良好學風,在各個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三、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我的家人與我的伙伴》,我的一家人、家人的愛、我為家人添歡樂、我和小伙伴四個主題。本單元以學生家庭生活內容、場景、氛圍、人物、故事等為基礎構建學習主題,關注與兒童現實生活的聯系。解決兒童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家庭觀念、勞動觀念等最好的教育載體。
第二單元《美麗的春天》,春天來了、太陽照啊照、風兒吹啊吹、春種忙又忙四個主題,“春天來了”這一主題通過對春天來臨的感受,使學生在欣賞春景的同時,了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春種忙又忙”,在學生參與種植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初步的愛護花草樹木的生態意識。“風兒吹啊吹”,主要引導學生從感受風,制造風的探究、體驗中,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科學常識,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親身體驗中完成多種能力的培養。
第三單元《健康生活每一天》,我換牙了、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小心 別傷著三個主題, “小心 別傷著”,讓學生感悟在公共場所要遵守規則,注意安全,愛護公共設施,以及熱愛大自然的美等。“我換牙了”讓學生正確看待換牙現象,愛護牙齒,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眼睛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護眼睛。
第四單元《炎熱的夏天》,夏天歡樂多、給你提個醒、快樂的夏令營三個主題,讓學生具有初步的健康常識,了解天氣、季節變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通過觀察天氣的變化,以及天氣變化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了解天氣預報的有關知識和測量天氣的簡單方法,最后,通過有計劃地安排,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生活等。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家庭觀念、勞動觀念等最好的教育載體。
2、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科學常識,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親身體驗中完成多種能力的培養。
3、讓學生學會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能在成人的幫助下控制和調查自己的情緒。
4、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五、教改措施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在教育中以強化、感受、體驗為主要的教育方式。
2.通過真實的生活背景,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與規范意識,并自覺地接受規范制約。
3.在豐富的學習中感受生活,學會生活。
4.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
5.要注意將活動的過程、方法、技能、與知識融合起來,而不是僅僅羅列知識和技能。
六、教學進度安排
與區教學進度相同。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3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以兒童生活的空間線索安排活動主題,形成靈活、有序發展的主題序列。在教育活動目標與內容的分布上考慮綜合,內在聯系、均衡、貫穿與螺旋上升和年級的側重點。
二年級的特點是: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探究,熱愛科學,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
教學策略:
生活體驗式教學策略:
課前體驗,初步感悟————課中體驗,深化感悟———課后踐行,內化感悟。
問題探究式教學策略:
1、課前初探
2、課中深究
(1)匯報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認識
(3)生成問題,拓展延伸
3、課后實踐
課標對本學科本冊的要求:
⑴、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愿意自己解決,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愿意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和愛護同伴,尊敬和關心老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體驗助人之樂。
⑶、通過教學內容的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將學生引入到發現與研究的快樂之中。通過發現、研究、展示等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態度、合作意識。
⑷、首先通過對祖國的了解來體驗祖國“媽媽”的可親、可敬、可愛,然后通過國旗、國歌、國徽的禮儀教育等引導學生把愛國情感落實到行動中,貫徹在日常生活中,再更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從而深化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⑸、通過教學活動,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兒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收獲的愉悅,激發兒童努力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教學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愿意自己解決,并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愿意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和愛護同伴,尊敬和關心老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體驗助人之樂。
引導學生學科學、愛科學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通過教學活動,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兒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收獲的愉悅,激發兒童努力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教學措施
1、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2、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悅。
3、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
4、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
改進教學思路:
1、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活動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道德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道德行為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系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要源于兒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兒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為了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必須充分關注低年級課程在形態、內容以及教與學的方法等方面,構建符合本階段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素質教育精神的課程。
二、基本情況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他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等基本特性。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 二年級的學生對社會的認知還非常膚淺,要求教師利用活動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
三、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1、“自己拿主意”這個單元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要求學生按時作息,做事用心;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2、“獻出我們的愛”這個單元教育學生 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要求學生誠實友愛,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說謊,做誠實的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勞動。樂于幫助別人,特別是老年人和殘疾人。愛護花草樹木和動物。
3、“我們去發現”這個單元教育學生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要求學生能夠自己動腦、動手,養成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能夠應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并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4、“你好,祖國媽媽”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愛家鄉、愛祖國;要求學生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態意識;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崇敬人民英雄,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5、“愉快的收獲”這個單元教育學生積極向上,要求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并為此而高興;愿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心中有榜樣,并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5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與提高,各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我們的教育事業要想穩中求進,就要改革、創新、鉆研、探索、積累,希望與挑戰并存,這就要求我們提高教育質量和完善教師自身素質。根據課程特點,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二(3)班已經打過一個學期的交道,對學生情況有了大體的了解。學生活潑可愛,上進心、求知欲、對生活、學習興趣都充滿了激情,學生的主題作用能充分發揮,學習比較投入,師生配合默契,這些對提高教學質量都是良好的基礎。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還需要加強培養,共同形成和諧、積極、熱烈的學習氛圍。但由于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養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冊教材分為五個單元,有如下特點:
1.教材在呈現形式上,從兒童視角出發,通過大量的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鮮活的樣式,給孩子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兒童自身出發,運用兒童語言、對話、旁白、提示主題文字等形式,讓兒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與啟發性。
2.教材在知識結構上,每個單元下設若干二級主題、三級主題,各活動主題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整體地為單元主題服務。每個單元內容結構呈樹狀分布。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3.教材在內容特點上,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性、活動性、啟動性、開放性、”等特點。
4.教材在實現教育目標上,各單元設計既有各自比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結構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由近有遠螺旋上升。能夠較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綜合的課程目標。
5.在教材內容和組織形式上,注重了與高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銜接,注意了與其他課程的相互配合。
三、教學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一)情感態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方面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會等有關的常識。
3.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于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游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6.教學活動形式:
搜集調查、討論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擬,實踐活動,游戲與欣賞,講授與故事等形式。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一年級的小學生,整體看他們活潑好動,大多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班級集體,學習勤奮。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習氣,部分同學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于表面化,為了做給別人看而做,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系中意識狹隘。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大致可分為:我的家人與伙伴 走進大自然 健康生活每一天
三、教學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春天的美。
4、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通過觀察感受炎熱的盛夏,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并學會看天氣。
教學重點:
1、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
2、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
教學難點:
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中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采取跟蹤調查,聯系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五、課時劃分
我的家人與伙伴 十課時
走進大自然 十課時
健康生活每一天 十一課時
第一課 我的一家
教學目標:
1、知道家庭的含義和家庭成員間的稱呼、關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愛好、習慣,對家人產生敬愛之情。
3、為自己的家人感到驕傲。
教學重點和難點:正確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談話引入:我們都有自己的家,誰能告訴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誰?請哪位同學介紹,就把事先收上來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把臨時居住在自己家的親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師要及時給與指導,從而明確家庭的含義。)
二、學習新課
1、介紹:“這是老師和你們一樣大時,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個是老師?”“猜一猜其他幾個人是誰?”
2、老師介紹:你們想了解照片上這些人的情況嗎?那老師來為你們介紹一下。教師指著照片介紹“爸爸媽媽都是農民。他們特別會種莊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歡坐在樹蔭下和別人下棋,媽媽卻喜歡看電視劇,有時還會跟著電視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學四年級,她學習非常好,姐姐喜歡讀課外書……媽媽懷里抱著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時她剛剛會走路……
3、老師一邊介紹一邊把畫好的圖片貼在黑板上。(爸爸媽媽種田,爸爸在樹下和別人下棋,媽媽在看電視,姐姐在讀書,妹妹在玩耍等)
4、小結:剛才老師都向大家介紹了哪些內容?
板書:工作 愛好 習慣
三、總結:通過今天對家人的介紹,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家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懂得不同的親人有不同的稱呼方式。
2、講述家庭生活中的親情故事,進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溫馨。
教學重點:知道家人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講述親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溫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上節課我們向大家介紹了我們的家人,誰還愿意告訴大家,你的家里還有哪些親人?(請一個三代人同住的同學來介紹)
2、問:你們家有這么多人,你能說出家人之間的關系嗎?(自己家人的情況是學生最熟悉的,從介紹自己家人的情況入手引入新課,引導學生迅速的進入到新的學習內容,而且減少理解的難度。)
3、揭示課題:我的一家人
二、學習新課
1、老師展示有長輩頭像的家庭成員表。看圖,自己小聲說說家人之間如何稱呼,怎樣稱呼最有禮貌?小組間互相說一說。
2、出示兒歌,大家回答。“爺爺是爸爸的爸爸,奶奶是爸爸的媽媽,姥姥是媽媽的媽媽,姥爺是媽媽的爸爸,姑姑是爸爸的姐妹……“進行搶答練習后,發散學生的思維,補充練習“叔叔是爸爸的什么?舅舅是媽媽的什么?……
3、把學生提到的內容,合在一起,小組間進行搶答練習。通過小組間你問我答的游戲方式,熟悉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4、老師知道我們班許多同學老家都在外省市,誰能用老家話說一說你們是怎樣稱呼家里的親人的?
5、老師小結:不同地區,又不同的稱呼方式,或同一個稱呼,發音卻不相同,所以不要大驚小怪,更不要嘲笑那些使用與自己習慣稱呼不同的同學。
三、小結:進行愛家庭教育。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7
一.全冊教學內容
1、我愛我的班集體——本單元設計了“集體生活真愉快”“班集體真溫暖”“人人有長處,合作力量大”“我為集體添光彩”四個主題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在一年多集體生活的基礎上,通過體驗老師、同學間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能夠進一步意識和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力量,體驗到共同生活的愉快;同時通過開展為集體做好事、為班級做貢獻的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
2、我們的動物朋友——本單元設計了“我最喜歡的動物”“可愛的小動物”和“我們的好朋友”三個主題活動。以引導學生注意通過實際的調查、訪問、飼養等活動發展愛護動物的情感和對生命的珍愛,并由此樹立動物是人類好朋友的觀念,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愛心和責任心。
3、紙和環保——本單元圍繞紙的問題設計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紙從哪里來”“保護森林,節約用紙”三個主題活動,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紙的來源,了解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奇妙的光——本單元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影子的探索開始,引導學生獲得有關影子的知識,探索和認識光的一般特性,激發學生對光的濃厚好奇心和探索興趣。
5、我們都有一個家——本單元設計了“好大的一個家”“好壯麗的一個家”和“我們的家在哪里”三個主題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解祖國主要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跡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了解有關長江、黃河的基本知識,并為此而感到自豪。
二.全冊教學目標
1、能夠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并能了解班上同學的特點,對自己充滿信心,與同學團結友愛。
2、初步形成集體意識,在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力量的同時,認識到自己作為集體一員的責任,從而主動地用實際行動為集體增光。
3、了解關于中國的基本知識,知道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多民族大家庭,并為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而感到自豪。
4、能注意到身邊發生的自然現象或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并愿意用各種方法去學習和探索,在獲得有益的知識和經驗的同時,提高活動技能和能力。
三、具體內容
周 次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第一周 集體生活真愉快
1、體驗集體生活的愉快.
2、能夠與老師、同學共同學習、勞動、游戲,相處和睦;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3、懂得集體生活的規則及交往的相關知識。
4、掌握同學之間解決矛盾沖突的辦法,介紹自己及好朋友的方法與能力。
第二周 班集體真溫暖
1、 感受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真情。
2、 養成與同學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好習慣。
3、 認識到集體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也要幫助別人。
4、 掌握交流集體生活感受的技能;幫助同學的相關技能。
第三周 人人有長處,合作力量大
1、感受團結、合作的愉快;體驗到合作的力量大。
2、能與同學團結合作,共同做事。
3、認識到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各人有特點,能力各不同。
4、掌握要別人了解自己的方法;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第四周 我為集體添光彩
1、體會每個人的言行都會對集體榮譽產生影響;形成對集體的責任感。
2、認識到集體中每個人的表現都會影響到整個集體;能用實際行動為集體爭光彩。
3、認識到集體的進步需要大家共同爭取。
第五周 我最喜歡的動物
1、喜歡動物、關愛動物的情感。
2、珍愛生命,保護動物。
3、了解一些動物的基本常識。
4、知道動物能維持生態平衡,發展初步的生態意識。
第六周
可愛的小動物
1、有愛心并精心飼養小動物,關愛小生命。
2、初步學會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3、了解動物的特性,能正確喂養小動物,防止受到動物的傷害。
4、培養觀察能力,學寫飼養日記,掌握飼養某種小動物的技巧。
第七周 我們的好朋友
1、不傷害動物,自覺保護動物。
2、珍愛生命,拒絕吃國家保護的動物,并學習努力勸阻他人的不良行為。
3、懂得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為人類作出貢獻。
4、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護動物的事情。
第八周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
1、感受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初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紙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第九周
紙從哪里來
1、體驗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2、初步養成節約用紙的良好習慣。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8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游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活動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三,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二、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征、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活動設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系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于兒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于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后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9
一、同學現狀分析:
一年級的小同學,整體看他們活潑好動,大多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班級集體,學習勤奮。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習氣,局部同學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于外表化,為了做給他人看而做,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置人際關系中意識狹隘。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讓同學思想不時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教材共有13課,大致可分為:溫暖的家、美麗的春天、快樂的星期天、炎熱的季節。
三、教學目的和重難點: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和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2、能用自身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春天的美。
4、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通過觀察感受炎熱的盛夏,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并學會看天氣。
教學重點:
1、學文明理,培養同學正確做人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同學關心、保護同學的品質。
教學難點:
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中的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依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采取跟蹤調查,聯系家長等措施,促進同學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五、教學進度:
每周一課時。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10
一、情況分析
教材分析:《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本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三個基本特征。課程呈現的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二年級上冊編排四個單元,共16課主題活動,每周上兩課時,共計28課時,其余課時留給學校安排本課程或其他有關的教學活動。
學生分析:二年級學生絕大部分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活潑開朗,積極學習,與同學、老師友好交往,愉快地玩、高興地學,做事有了一定的責任心,認真、有耐心,與同伴相處,學會關心和幫助,對自然、學習生活有一定的興趣,樂于探究,所有這些都是好的表現和開端,本學期將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努力達到目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健康安全地生活。適應并喜歡學校生活,有自我保護意識,有料理自己的能力,按時作息,做事用心,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
2、讓學生愉快積極地生活,培養學生開朗的性格,使他們喜歡和同學、老師交往,高興地學、愉快地玩,使學生有應付挑戰的勇氣,能在成人的幫助下控制和調整自已的情緒,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和長處,親近大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
3、教育學生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讓他們做自己能做的事,培養他們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學生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關心他人,有愛心,維護集體榮譽,認識規則和紀律的重要,能遵守社會規范。
4、培養學生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養成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學會動腦、動手、動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知識、積累經驗。
三、教學重點:
讓他們做自己能做的事,培養他們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使學生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關心他人,有愛心,維護集體榮譽,認識規則和紀律的重要。
【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范文錦集十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