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學計劃10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計劃 篇1
一、工作目標:
1、抓好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特別是學生的禮貌教育。一二年級抓養成,三四五年級抓鞏固,六年級抓強化。
2、狠抓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德育工作隊伍。結合去年的班主任管理與培訓,今年我們將把班主任的培訓納入重點,由張主任負責對整個一學期的培訓系統化,制度化 , 規范化。
3、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抓好豐富多彩的活動,陶冶情操,注重育人的實效性。利用下午放學節假日的時間,抓好各學年的特色活動。
4、加強法制安全教育,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開展符合學校實際的法制宣傳教育,密切配合管區民警加強周邊環境治理,由于今年學校建新樓,所以更要抓好安全教育。
5、加強學校與社會、家庭的聯系,搞好家長學校,努力提高教育服務整體水平。
二、工作要點
(一)加強制度建設與管理。 結合去年一年的工作、查找去年工作的。缺點和不足,本學期將我們政教處的工作進一步細化,張主任負責班主任的培訓與管理,升旗和間操檢查,午餐檢查,大型活動檢查、常規檢查、小黃帽路隊檢查等。溫主任負責少先隊工作、小星星電視臺工作、班晨會工作、學生綜合評定工作。王主任負責學校的紀律衛生、校衛隊、值周教師的管理與檢查。要求只要有檢查,就要有記錄。
(二)狠抓德育工作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德育工作隊伍。
教學計劃 篇2
一、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幼兒的認識能力
通過提供充分的條件,為幼兒設計多種活動,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和了解數與數的相互聯系,從而讓幼兒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學前班數學教育的主要有分類,排序和對應等數學基礎知識,10以內數的意義,學習20以內的加減、有關的幾何形體和事物的時間、空間關系的粗淺知識,以及簡單的測量活動等。
二、教學目的要求
1、在教學過程中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結合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區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互關系,通過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數的意義及數字的相互聯系,并能準確的進行加減運算。
2、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多種能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能理解數字的意義并能準確計算。
2、能對周圍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為今后的學習打基礎。
四、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由于環境、教育條件和遺傳因素的影響,幼兒在身心發展上存在個體之間的差異,不同的幼兒逐漸表現出興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這就形成了兒童的個性差異。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和個性差異,,所以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要因材施教的發展幼兒的能力,帶領幼兒認真開展數學活動,使每個孩子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五、教學進度
第一周:數一數,比一比
第二周:1-5的認識
第三周:加減法的認識
第四周: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第五周:1-5的加減法
第六周:認識物體和圖形
第七周:分類
第八周:6-10的認識
第九周:6-7的加減法
第十周:8-9的加減法
第十一周:10的加減法
第十二周:10以內的加減法復習
第十三周:11-20各數的認識
第十四周:20以內的不進退位加法
第十五周:20以內的不進退位減法
第十六周:20以內的不進退位加減法復習
第十七周:認識鐘表
第十八周:20以內的進位加法
第十九周:加減法復習
第二十周:總復習
六、教學措施
兒童的學習是一種主動積極的活動,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對周圍環境中的事物進行觀察、操作,同時展開聯想、想象,比較、分析等內在的思維活動。所以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把數學知識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并通過游戲的方法培養和保護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創造和提供一定的條件幫助幼兒合理地運用其掌握的數學知識,將其轉化為認識事物的能力。
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一)《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
1、課程的基本理念:構建共同基礎,提供發展平臺;提供多樣課程,適應個性選擇;倡導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與時俱進地認識"雙基";強調本質,注意適度形式化;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
2、課程目標: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做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
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20xx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數學(文科)
1、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1)空間想象能力:
(2)抽象根據能力:
(3)推理論證能力:
(4)運算求解能力:
(5)數據處理能力:
(6)應用意識:
(7)創新意識。
2、個性品質要求
個性品質是指考生個體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形成審慎的思維習慣,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要求考生克服緊張情緒,以平和的心態參加考試,合理支配考試時間,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解答試題,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體現鍥而不舍的精神。
3、難度比例
試題按其難度分為容易題、中等題、難題,試卷包括容易題、中等題和難題,以中等題為主,試卷的難度系數在0.55左右。
二、教學工作目標
(一)隱性目標
1、努力實現《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中對課程目標中的六點說明;
2、發展學生的能力:
(1)空間想象能力:
(2)抽象根據能力:
(3)推理論證能力:
(4)運算求解能力:
(5)數據處理能力:
(6)應用意識:
(7)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如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形成審慎的思維習慣,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能克服緊張情緒,以平和的心態參加考試,合理支配考試時間,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解答試題,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體現鍥而不舍的精神。
(二)顯性目標
力求使每位學生都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成績有所提高,對數學更加感興趣。結合我所教的兩個班的實際,我希望高二14班的數學成績能在期中、期末中的平均分排在全級前4名,高二15班的數學成績有所進步,能在期中、期末平均分的排名中排在全級前8名。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兩個班均屬普通班,學生基礎不好,接受能力差,甚至出現厭學情緒,特別是15班的好幾位學生,基本不學數學。所以上課難度有點大。
四、具體措施
為了達到上述教學目的,我將采取以下舉措:
(一)向學生介紹學習數學的方法,使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提高聽課的效率是關鍵。
學生學習期間,在課堂的時間占了一大部分。因此聽課的效率如何,決定著學習的基本狀況,提高聽課效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預習后把自己理解了的東西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2)聽課過程中的科學。首先應做好課前的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其次就是聽課要全神貫注。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3)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
(4)積極思考每一道例題,記錄下與老師不同的思路,要認真把握好思維邏輯,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舉一反三,提高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此外還要特別注意老師講課中的提示。
(6)最后一點就是作好筆記,筆記不是記錄而是將上述聽課中的要點,思維方法等作出簡單扼要的記錄,以便復習,消化,思考。
2、做好復習和總結工作。
(1)做好及時的復習。
(2)做好單元復習。學習一個單元后應進行階段復習,復習方法也同及時復習一樣,采取回憶式復習,而后與書、筆記相對照,使其內容完善,而后應做好單元小節。
(3)做好單元小結。單元小結內容應包括以下部分:本單元(章)的知識網絡;本章的基本思想與方法(應以典型例題形式將其表達出來);自我體會:對本章內,自己做錯的典型問題應有記載,分析其原因。
(二)改進教學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1)轉變觀念,提高對素質教育的認識。在使用新教科書時一定要改進教學方法,按《新大綱》的要求進行,控制教學要求,控制教學難度,確實從"應試教育"轉變到貫徹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要應試,但必須從提高學生數學能力上下工夫.
(2)要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新的教學手段必然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必然帶來新的教學效益。科學計算器已被列入初中的教學內容,高中相應的計算內容已充分使用科學計算器講授。
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為落實海南省有效教學實驗推廣精神,積極構建切合實際的“有效教學”模式,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提升教育質量為核心,以推進教育質量均衡為宗旨,以實現有效課堂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為目的,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建立起“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的有效教學新模式和新體系。
二、總體目標
通過“有效教學”的實施,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形成有效教學特色,初步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逐步構建 “以自主學習為核心”的有效教學體系,探索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和途徑。
三、工作目標
1、確定“有效教學”的模式。
本學期,我將以“兩學兩教一檢測”的模式進行教學,“兩學兩教一檢測”是指學生先預習(學),教師教學(教),學生合作學習學(學),教學點評、糾錯(教),最后再進行本課的口頭或筆頭檢測。
2、組建小組合作學習小組。
組建小組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小組“小先生”監督,以達到有效預習,讓學生在接受新課前了解學習內容,以便能帶著疑問并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走進課堂,達到學習效果。
3、把握備課環節。每節授課之前,教師要充分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資源的整合,力求做到備深教材、備透學生、備好教法和學法、備足教學資源,形成完整的教學設計和教案,為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奠定基礎。
4、積極開展互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努力實現人人參與,多向交流,教學共振,聽、說、讀、寫相結合,討論、演示、操作、板書相統一。課堂討論、角色表演等教學活動要堅持形式為教學服務,真正起到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的目的。
5、重視提問討論。課堂提問和討論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檢測教學的效果。提問必須做到難易結合,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學生請保留此標記都有成就感。提問和討論的問題要精心設計,緊密聯系課堂的重點和難點,盡量具體化,做到數量、質量和形式的統一。避免集體群答式提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6、強化課堂練習。課堂練習是保證和檢測學生知識獲取率的有效途徑。每節課學生即時訓練時間不得少于10分鐘。練習可以采取口頭或書面形式。練習內容要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突出重難點。教師要隨堂對練習答案作出評析。
7、關注情感評價。課堂中,教師要注意發現不同學生的亮點,及時進行點評和表揚,以促進學生學習興趣。課堂評價要多用肯定、賞識性語言,不打擊、諷刺。
8、重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作業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是幫助學生鞏固和內化知識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做到“精講、精練、精評”和“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提高作業效益。
教學計劃 篇5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美術教學已經發生了綜合性的變化。面對美術學科在社會發展,教育改革中的實際狀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我將繼續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現制定出本學期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繼續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和理念,并運用新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使我校的美術教學工作有一個新的突破。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針對于初一到初三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情況,通過美術課教學,將欣賞,繪畫,工藝融合貫通在一起,以多種有趣的吸引學生的教學手段來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使學生掌握繪畫技法,繼續接受色彩和國畫的傳統教學。設計和手工繼續深入學習。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愛好,擴大美術的知識面,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并在教學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動手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能夠脫離開書本教材,自己獨立的,大膽的去完成學習任務。
三、具體工作:
1、繼續加強美術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深化教學觀念和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本學期,我將繼續加強自身的業務培訓,利用一切時間、多學、多練、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課堂教學研討為主要研究活動,加強自己對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認識新課程到走進新課程。本學期將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區、市繪畫比賽。
2、課堂教學活動
加強課堂教學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要開展把“美術作為一種文化學習,作為一種文化傳承的教學研究。”時發揮自己的創造精神,結合實際情況開發教材內容,運用新理念,嘗試新教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針對于初三學生在心理上漸漸成熟的特點,針對于對知識高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探索,研究的心理,我在課堂上將討論交流,分工合作,資料調查,情境模擬和角色扮演,欣賞等教學活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主,使學生開闊眼界,增強學習的興趣,擴展美術技能。
四、教學過程中的特殊處理
1、新課程改革中雖然不提倡教師板演,但是我覺得適當的示范,也能促進課程的學習。
2、一些手工課需要涉及一些現成的實物,而課本中的平面實物圖像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為克服這一不足,我在教學將準備一些實物,使教學更直觀,提高教學質量。
3、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我將有些課題進行刪減或增加其它的內容,從而更利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本校美術課的特色教學。
4、學生作好材料的準備工作。要做到:課前布置、課時檢查、課后整理。材料的準備寧可充足有余,不可臨時不足,影響教學進程。
5、教學要注意的問題:注意課堂秩序,防止意外發生。因為美術課在操作過程中比較活躍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響正常的教學。
總之,美術教學活動在遵循基礎課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課程標準為準繩,以兒童興趣、經驗、知識的發展為目地,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素養以及扎實的美術基礎知識,學會簡單的美術技能和美術創造意識為教學的目標,提高美術教學工作的質量。
教學計劃 篇6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世界歷史上、下冊教學內容共分為16個單元,敘述世界古、近、現代時期的歷史,共49課,每課教學1課時。
二、基本情況:
今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級的4-8班,由于以前學生對歷史不重視,基礎差,學習不太扎實,對于記憶性較強的科目學生有點偷懶,但只要老師有方法、有耐心,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加以生動化、形象化,同時輔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就定能將歷史知識學好。
因為是畢業班,為了使中考總復習能提前進行,贏取更多更寶貴的復習時間,教學進度會大大加快,計劃今期將世界歷史上、下冊全授完。
三、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歷史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較中國與其它各國的差異,以此來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四、教材分析
上冊教材共分八個單元,上冊24課,下冊共五單元,合計25課,結合歷年中考要求,重點為近代史以后的內容。每課的內容多,知識點多,且容易混淆,要記憶的圖形也多,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五、指導思想
本學期將根據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以課改內容為樣板,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初三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歷史課的教學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學期主要學習世界歷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本學期的要求及力爭達到的目標:
1、深化對《歷史教學大綱》及現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2、認真、積極參加市、縣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教學進修活動,以充實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按學校要求完成教學論文一篇。
4、具體中貫徹“全面性、系統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5、抓好后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6、深入研究和領會畢業考試中各種題型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練習。如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重在抓他們的思維分析能,學習較困難者重點讓其掌握考綱所要達到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做到畢業考能順利通過。
7、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核心,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途徑的多樣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豐富歷史課堂內容。
8、以問題教學為抓手,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智能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起點是問題,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本學期課堂教學中沿著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課提出的問題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分類開始,由淺入深,思維有易到難,從思維的廣度、深度到靈活度螺旋上升。
七、教學進度
九月講授《世界歷史》上冊:第一到第五單元
十月講授《世界歷史》上冊,從第五單元十四課到本冊結束
第十周、第十一周復習迎接期中考試
第十二周學習世界史下冊
十一月講授《世界歷史》下冊一、二單元
十二月講授《世界歷史》下冊三、四單元
剩余時間完成第五單元并系統復習世界史
教學計劃 篇7
一、舞蹈教學計劃
大班幼兒動作發展較為協調,通過教師指導,培養幼兒舞蹈興趣,發展舞蹈潛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全發展。訓練幼兒協調,速度,肌力,耐力,瞬發力,柔軟性等基本能力;進行形體訓練并學會簡單的舞蹈基本動作, 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節奏感;在訓練過程中鍛煉幼兒的思想注意力,反映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培養幼兒具備透過舞蹈, 提高幼兒對舞蹈藝術的審美能力、表達思想、情意的創作能力。
二、舞蹈教學進度安排(共16周)
第一周:
熟悉幼兒 、正確的站立姿勢、方位練習、下課常規等
第二周:
學習盤腿坐, 頭、肩部節奏練習,動作組合
第三周:
勾繃腳,壓腿練習組合
第四周:
地面壓腿練習、開跨練習
第五周:
腰部訓練組合
第六周:
送胯練習,踏步轉圈練習
第七周:
芭蕾手位練習、舞蹈組合(待定內容)
第八周: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幼兒進行分組表演,給予幼兒最大的鼓勵,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第九周:
把桿練習:壓腿、擦地、扶把起踵、下腰等。
第十周
把桿練習:壓腿、擦地、扶把起踵、下腰等,形體練習、芭蕾手位、腳位練習
第十一周:
芭蕾組合舞
第十二周:
提壓腕、硬肩練習練習,
第十三周:
民族舞組合(一)
第十四周:
民族舞組合(二)
第十五周:
舞蹈組合(待定內容)
第十六周:
舞蹈組合(待定內容)
總體目標:
1、培養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和節奏感。
2、發展幼兒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力。
3、能隨音樂協調地做形體動作,知道其名稱。
4、培養幼兒同伴友好相處,競爭,合作的個性。
5、學會3-4個完整性的幼兒舞蹈組合。
周次和目標:
第一周:
1、練習隊形,站立姿勢。
2、交待舞蹈的常規要求。(時間與物品)
3、新授舞蹈組合:“銀波綠舟”(一)
第二周:
1、復習上周學習內容。
2、新授點頭、肩、活動組合。
3、隨音樂協調地進行點頭,聳肩等動作。
4、舞蹈組合:“銀波綠舟”(二)
第三周
1、復習手位,勾繃腳,點頭,聳肩等活動組合。
2、舞蹈組合:“銀波綠舟”(三)
第四周
1、復習所學內容舞蹈組合:“銀波綠舟”。
2、練習前壓腿、旁壓腿的動作。
4、舞蹈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一)
第五周:
1、新授前踢腿、旁踢腿動作。
2、舞蹈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二)
第六周:
1、復習前踢腿,旁踢腿,能隨音樂節拍做動作。
2、新授地面動作:雙吸腿、壓腳跟練習。
3、舞蹈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三)
第七周:
1、復習所學的內容。
2、練習壓胯的動作,根據音樂協調地做壓胯動作。
4、復習舞蹈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銀波綠舟”
第八周:
1、新授前腰、后腰、旁腰、側腰的要部組合動作。
2、隨音樂做腰部組合動作。
3、舞蹈組合:“七色花”(一)
第九周:
1、復習腰部組合動作。
2、學習小碎步組合。
3、舞蹈組合:“七色花”(二)
第十周:
1、復習以前學的內容。
2、新授步位動作。
3、舞蹈組合:“七色花”(三)
第十一周:
1、新授雙腳、單腳、向左、右、前、后、不同方位蹦跳的動作。
2、復習舞蹈組合
第十二周:
1、復習從手位開始到步伐練習的所有動作組合,要求隨音樂動作到位協調的表演。
2、對每個組合進行重,難點的力度輔導。
3、舞蹈組合:“剪羊毛”(一)
第十三周:
1、復習舞蹈組合:“我的朋友在哪里”
2、復習舞蹈組合:“七色花”“銀波綠舟”
3、舞蹈組合:“剪羊毛”(二)
第十四周:
1、學習在單一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進行隊形變換,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2、復習所有的動作組合,作好匯報演出的準備。
第十五周:
1、匯報演出,發放評價表。
2、請家長提出寶貴意見。
教學計劃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結構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八個專題。依次是:我愛閱讀,月是故鄉明,
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與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遨游漢字王國”單元采取了全新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本冊共有課文28篇,其中精讀課文14篇,略讀課文14篇;教材后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總共32篇。教材注意整合性和訓練性的循序漸進,將課文分為8組,每組一般有3——4篇課文,在每組課文之前安排了“導讀”。在每篇精讀課文的前面安排了“預習”,后面編寫了“思考與練習”,在略讀課文前面安排了“閱讀提示”,在每組課文之后編排了“積累。運用”。本冊還安排除 2個重點訓練項目,《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體現由扶到放的設計思路。
2、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專題組元的角度更加靈活多樣
(二)加強整合的編寫目的更加明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導語導學,整合單元內容。
2.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整合。
3.單元之間各學習內容的鋪墊和照應。
(三)課文既保留傳統的優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時代感的新課文。
(四)強化導學功能,引導學生思考。
(五)改進“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六)拓展學習資源,加強課內外語文學習的聯系
二、班級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35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4人。從上學期期末考成績分析,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掌握,閱讀分析能力一般,寫作能力也不很理想。學生學習不自覺,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待養成。
三、教學目標
(一)認字200個,會寫150個,會使用字典、詞典,有一定獨立識字的能力。
(二)能用鋼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并體會漢字的優美。
(三)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默讀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六)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七)學習瀏覽,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八)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5萬字。
(九)樂于參加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習辯論、演講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修改自己的習作,書寫規范、整潔。
(十一)學寫簡單的讀書筆記、學寫內容梗概。
(十二)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并能策劃簡單的社會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四、教學措施
1、精心鉆研教材,讓課堂有增量。
(1)震撼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對文本有真正真實的感悟,而不是虛情假意。a創設讓學生自由抒發的場。b適當補充外引資料,以教師真實的心態來感染學生。
(2)讓課堂更富有創造力 a如《慈母情懷》采用如果是電影導演,讓學生說電影鏡頭的方式來展現學生讀懂情況。b把教材中的部分內容的呈現方式進行改變。c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可根據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如唱和誦的方式。
(3)在問題的設計上做到:
a問題不能過于簡單,要富有探索的空間。
b問題的設計要富有真實性,不要讓學生產生一種唱高調的感覺。
2、開展大量閱讀,并開設“閱讀欣賞課”引領學生走向閱讀。
除此之外,采用各種方式使學生愛上閱讀:
(1)推薦與課文相關的書籍,教師可在上到相關課文時推薦,如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與漢字有關的《語林趣話》。可采用半截故事法等。
(2)向學生推薦現今流行的或一直有的一些文質兼美的書籍。
(3)開展與讀書活動有關的系列活動,如學生表現好獎勵學生——作業整理課教師給學生講一個故事,讀書統計活動,與家長共讀一本書并寫幾句讀后感,看完一本書可以獎勵星星期末進行統計評選等活動。
3、加大積累量,開展“經典文化誦讀”活動。如每天早上5分鐘,每天晚上一段《論語》等。
除完成八個園地的作文練習之外,進行擴展作文練習和日記的練習,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開展各種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遵循記憶的規律,定期復習和檢查,讓學生掌握扎實的語文基本知識和技能。
7、領會大綱精神,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學重點、難點,了解本冊教材在年級中的地位、作用、特點。在備課中從整體出發,認真備好每一個練習組,落實好每一個訓練項目,從而扎實地完成訓練任務。
8、加強提高學習自覺性,端正學習目的,注意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提高同學的自信心和上進心,讓每一位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配合學校完成素質教育的多項教育措施。
9、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預習指導,自行解決生字詞,課堂有針對性地對重難點稍加點撥,攻破重難點。
10、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面、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的寫作能力,為其寫作積累素材,繼續要求每天或隔天做課外閱讀讀物文摘卡.
11、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他們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要求學生每天讀報或看新聞,并把當天最重要的時事寫在文摘卡上(用一句話概括新聞的內容)。
12、重視詞句段的訓練,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要經常給學生提供機會,練習分析作者的寫作目的,情感。
13、繼續對班里的朗讀情況加以重點指導,并且加強讀書的速度訓練,以達到一定的要求。
14、重視學生日記的指導,通過日記的形式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及時溝通,解決一些問題,教師應精心地寫評語,真正地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中滲透德育,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15、重視重點訓練項目的訓練。精心設計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16、發揮優等生的帶頭作用,帶動全班同學使其形成良好的班風,即優良的學習氛圍,重視班干部的培養,班集體的建設。加強差下生的指導。重視學生的德育,加強學生的禮儀教育。
教學計劃 篇9
根據縣總課題組工作安排,結合學校實際,擬定此計劃。
一、工作目標
1、 “十注閱讀法”基本成型,學生能較熟練的運用“十注符號”開展批注性閱讀,基本養成了“十注閱讀”習慣,通過“帶疑初讀”,基本能獨立完成學案第一環節的相關內容;
2、深化、拓展合作學習小組建設的內涵與外延。繼續加強小組合作成型化建設,小組長能充分的發揮職能作用,能科學合理的進行分工、實施信息的傳遞與整合,能得出組內的集體閱讀成果,有效的組織小組進行較有深度效度的合作學習;
3、 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小組的“立體化”建設。合作學習小組的“立體化”建設是合作學習小組凸顯合作效能和延長生命周期的'根本保證,“立體化”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八個方面:“課堂合作學習機制的建設”、“小組學習習慣的建設”、“小組德育品行的建設”、“小組校紀班風的建設”、“小組清潔衛生綠化責任制度的建設”、“小組課外主題活動開展的建設”、“小組家庭管理聯系制度的建設”、“小組捆綁式學習發展的建設”。
4、核心目標的教學基本達成,能做到一個“五環節課堂教學”與一個核心教學目標的緊密對應,基本實現“一課落實一個目標、一課得到一項發展“的教學目標。
5、認真落實每兩周一節的“自主推薦課”,授課小組能自主選擇學習文本、自主提出學習目標、自主開展文本備課、自主進行文本解讀、自主組織班級學習、有質量的解答學習小組提出的問題;
6、 嚴格按縣課題組要求撰寫和上傳上一實驗階段的相關材料和完成本實驗階段的材料撰寫和上傳任務。
二、工作要點
(一)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小組的“立體化”建設研究。
1、充分理解合作學習小組建設的內涵與外延,準確把握合作學習小組“立體化”建設八個方面的實質內容。
2、以學校為單位制定出合作學習小組“立體化”建設管理評價方案及具體實施細則。
3、認真落實“小組捆綁式學習發展的制度建設”研究與“小組課外主題活動開展的建設”研究,將課外作業完成與評價納入“小組課外主題活動”中。
(二)積極開展“讀文心譚課”研究。
1、深入理解“讀文心譚課”的三個要點。
“讀文心譚課”的創設基于三個出發點,一 是強化訓練閱讀的實踐與運用能力,二是培養提高書面與口頭的表達能力,三是形成發展同讀求異、品讀精思的個性化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讀文心譚課”的五個目標。
“讀文心譚課”強調讀懂作者、讀出自我、讀悟生活、讀活性靈、讀寫相生。
3、認真把握“讀文心譚課”模式步驟。
⑴ 以班級為單位或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自行選定文本。文本有:統一的實驗課題課外讀物、學案中第五環節的發展擴讀材料、未編入學案的自讀課文。
⑵ 開展小組內各成員的獨立閱讀和思考。
⑶ 小組內各成員獨立完成書面讀書心得。
⑷ 小組內交換書面讀書心得。
⑸ 小組內篩選出最有個性的讀書心得。
⑹ 以小組為單位在班上交流讀書心得。
⑺ 教師發表對各組閱讀成果的評價。
⑻ 學生談個人對交流情況和教師評價的體會與認識。
⑼ 教師小結。
4、認真把握“讀文心譚”的實施要點。
⑴ 原則上在1--2節課內完成。
⑵ 選文宜短小精粹,或有蘊厚的思想,或有獨特的情感,或有精辟的觀點,或有機敏的哲理。
⑶ 嚴格控制個環節的時間量,在該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的速讀速寫能力。
⑷ 如果是學習小組為單位自行選定文本,教師必須在活動前或在學生閱讀、寫作和組內交流時候的巡視中記好各組所選文本,抽出時間快速了解文本大義。
⑸ 對讀書心得不作硬性的字數要求,將品讀的“精”、感悟的“深”、評價的“新”、性靈的“活”、表達的“有”(有聲、有理、有物、有序)作為評價標準。學生交流讀書心得時盡量要求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
⑹ 每次“讀文心譚”活動交流讀書心得的小組根據時間狀況可安排3---5個小組交流,未交流的小組可移到下次活動進行。
(三)、繼續開展“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各環節細節的成型研究。
1、 有效保證落實無干擾狀態下的獨立的“生態閱讀”,確保第一環節(結合十注、感知初讀)達到兩個基本標量,即“在讀中批注、在讀中感知”。
2、 教師應根據課文長度和深淺度明確上線閱讀時間要求(小學一般每分鐘400---600字)并逐步提高有效閱讀速度。
3、 一般情況下,應多采取“默讀”的形式,邊讀邊“靜思默想”,力求獲取最佳的閱讀初感。對于篇幅短小的詩歌、散文,也應該在“默讀”后再采用其他的朗讀形式。
4、嚴格要求學生運用全縣統一的“十注”符號(舊版“十注”符號見學案、新版見“發展性閱讀博客”),如教師和學生有更簡便實用的創新批注符號,應大力鼓勵。
5、 認真開展落實對“十注”情況的檢查,記載、評比工作,每一至兩周必須讓學生上交課本進行全面檢查,,開展小組及個人評比,對“十注”完成好的給與獎勵,完成不好的提出改進要求。
6、定期開展優秀“十注”展示,對其中有個性的、精彩的文句注、感知注、反芻注作者大力表彰宣傳。
8、積極創新“十注”形式,廣泛運用點評句、對聯句、對偶句、排比句、短詩句進行標題注、文句注、感知注、反芻注。
(四)、繼續開展“自主推薦課”的研究。
1、將該課程納入學校管理范疇,嚴格按每兩周一節自主推薦課排課。加強小學課改學校對該課程開設及管理工作。
2、積極開展自主推薦課模式創新活動,強化教學的有效性。
三、活動安排
二月:
1、制定語文發展性閱讀課題工作計劃,并按時上傳到縣課題組
2、召開課題組開學工作會,布置本學期的工作
三月:
1、參加縣課題組組織的中小學語文發展性閱讀教學模式20xx年春工作部署會暨小組合作培訓會。
2、參加縣課題組組織的“中小學語文發展性閱讀”論文評選活動。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經驗交流
4、開展語文發展性閱讀研討課活動
四月:
1、參加縣課題組組織的“中小學語文發展性閱讀教學模式”“閱讀能力層級目標課”、“自主推薦課”課展示活動暨研討會。
2、開展語文發展性閱讀研討課活動
3、邀請賽有關專家作課題研討指導
4、組織開展教學環節操作細節專題培訓
五月:
1、組織開展語文名師的文本教學專題培訓
2、開展語文發展性閱讀研討課活動
六月:
1、 評選校級優秀學習小組。
2、 實驗教師過程考核評價。
3、開展學期工作小結
教學計劃 篇10
一、學生雙基、能力、學習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本年級學生美術知識掌握得較牢固。同學們會進行簡單的創作;學習了原色、間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并有目的的加以運用,初步學習了鉛筆淡彩的畫法;通過繪畫、拼貼、堆積和組合等方法進行造型活動,積累視覺和觸覺經驗,能結合各種已學過的美術知識進行繪畫創作和應用設計,能運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圍繞一定的主題,描繪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愿望;用日記畫的形式,記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情感;能進行初步的寫生練習,表現人物或物體的大體特征,用各種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同學們普遍提高了對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審美情趣,大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
二、對教材的分析及補充、增刪、改進意見:
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并行。主要內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識、線條、節奏、工藝制作、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
(一)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二)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
三、教學資源的開發:
結合教材內容,在教學資源的開發上,教師一方面可以借助媒體下載相關知識的資料、圖片等素材來為美術服務,另一方面可結合本地實際,充分利用本地的教學資源,如地方古建筑文化等都是教學資源開發的范疇,同時也可布置學生收集整理一些相關的學習資料。
四、本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要求:
(一)知識和能力方面:
通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感受并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教學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教學措施:
(一)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遵循審美原則,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力,通過討論、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二)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積極的為學生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環境,通過思考、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等活動音高學生在美術創造中,創造性的運用美術語言,老師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學習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創設一定的文化情景
增加文化含量,使學生通過學習美術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認識作用,樹立正確的人文價值觀。
(四)加強師生的交流
確立學生的主題地位,師生間建立情感交流。
(五)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心學習
加強屬于其他學科的聯系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培養學生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能力。
(六)重視對學生方法的研究
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七)教師以各種教學手段
如:電視、錄像、范畫、參觀、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六、教學內容安排:
由于本學期時間緊,任務重,教學進度應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調整。
周次:內容
第一周:《教室一角》
第二周:《花手帕》
第三周:《紙品樂陶陶》
第四周:《時間告訴我》
第五周:《蔬果的聯想》
【【精品】教學計劃10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