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老師通用教學計劃分享5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老師通用教學計劃分享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老師通用教學計劃分享5篇1
一、學生情景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基本上具備必須的數學意識、數學理解本事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本事;大多數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學的進取性高,興趣濃;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比較熟練,個別在計算速度上存在必須差異。但由于新教材“解決問題”等教材編排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對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上存在欠缺。但在解決簡單問題上,學生初步構成數學意識,能發現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并進行分析和解決,具有初步解決問題的本事。經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的學習習慣初步構成。所以,本學期重點要抓學習習慣的鞏固,繼續培養學生“傾聽”、“合作”、“交流”等本事和習慣,養成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其次,要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本事,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本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資料
本冊教材一共安排了9個單元。
“數與代數”領域一共安排了4個單元,包括“有余數的除法”“認識萬以內的數”“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和“時、分、秒”。
“空間與圖形”領域一共安排了3個單元,包括“分米和毫米”“認識方向”和“角的初步認識”。
“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即第八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一)”。
另外,教材還安排了“期末復習”單元。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動,包括“測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資料變動情景
雖然在表內乘、除法階段安排乘、除法豎式的教學,能夠豐富乘、除法計算的練習形式,也為以后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和有余數的除法打下基礎。但由于上冊乘除法都是用口訣計算,引入乘、除法豎式,既沒有必要性,也沒有迫切性,況且除法豎式的結構又比較特殊,學生理解起來有必須困難。所以,把除法豎式安排到二年級下冊“有余數除法”單元,把乘法豎式安排到三年級上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單元。
把“時、分、秒”單元后移到本冊。由于時間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且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積累也不夠厚實,在二年級上冊教學時間單位,學生掌握起來有必須的困難。把這部分資料適當后移,更利于學生建立正確而清晰的時間觀念。
把原二年級上冊“方向與位置”與二年級下冊“認識方向”合并為一個單元,安排在第三單元,刪去用“第幾排第幾個”描述位置的資料。一方面,由于標準降低了第一學段認識方向的教學要求,只要求學生根據“給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三個方向,明白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把這部分資料合并為一個單元,能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這八個方向。另一方面,實驗教材安排用“第幾排第幾個”等方式描述物體位置的資料,主要是為第二學段學習數對做準備,但由于時間跨度過大,到第二學段,學生積累起來的生活經驗完全能夠勝任新知的學習。所以,在第一學段不再安排用“第幾排第幾個”描述位置的教學資料。
教材引進算盤表示數,一方面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多了一件教具、學具,多了一種直觀表示數的方法。讓學生認識算盤,能夠體會歷史禮貌;讓學生在算盤上表示數,能夠增強學習興趣、強化數的概念。按照數學課程標準中使學生“明白用算盤能夠表示多位數”的要求,第四單元編排例題幫忙學生認識算盤,并在算盤上表示萬以內的數,把傳統文化與現代數學教學有機融合,既弘揚了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又解決了認數教學缺少計數器的困難。算盤的1個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數,比計數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對培養學生的思維本事也有好處。
標準在第一學段刪去了“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要求,且統計教學更強調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培養數據分析觀念。為此,本套教材對“統計與概率”部分的教學資料進行了重新規劃和整體設計,第一學段的統計教學資料主要安排在二年級下冊和三年級下冊,同時第一學段不再安排可能性的教學資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①使學生聯系對數的已有認識,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與位置;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理解各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明白能夠用算盤表示萬以內的數;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進行估計;聯系已有的對四則運算的認識和相關的計算經驗,探索并掌握100以內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以及三位數的加減筆算方法,能根據具體情境,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加減估算;聯系對乘、除法的認識和計算表內乘、除法的經驗,探索并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掌握能正確計算簡單的有余數除法。能認識鐘表,認識時分秒,并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能運用學過的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②經過情境認識角,了解直角、銳角、鈍角;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并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明白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斷則長度單位;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給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他三個方向,會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進一步積累平面圖形的學習經驗。
③使學生經歷從簡單實際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過程,初步學會用不一樣標準分類整理相關的數據,進一步感受標準對于分類的意義,體會數據的價值。
2、數學思考方面。
①使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數的意義、數的表示方法以及數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的本事,進一步發展數感。
②使學生在學習有余數的除法、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以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等計算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四則運算意義的理解,不斷提高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本事。
③在應用加減運算,有余數的除法,時分秒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數量關系、選擇解題思路的經驗,進一步增強有根據、有條理進行思考的意識,發展初步的推理本事。
④使學生在認識分米和毫米,認識方向,認識角和直角,以及相關的測量、操作、交流等活動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實際長度的表象,進一步體會現實空間的位置關系,進一步感受平面圖形與相應物體的聯系,不斷增強直觀思考本事,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⑤使學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中,能對調查過程中獲得的數據進行分類,體驗數據中蘊含的信息。
3、解決問題方面。
①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聯系學過的數的認識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和方法,從生活中提出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②使學生在用學習的四則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學會借助擺學具或畫圖等方式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在測量物體或線段長度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選擇適宜的測量工具、計量單位和測量方法;在描述物體方位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畫圖和口頭描述相結合的方法解決問題;在分類整理數據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簡單的收集與整理數據的一般方法。
③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學會與同學合作,能有條理的交流自我的想法與做法,不斷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
④使學生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學會在表達前整理、在傾聽后思考,逐步增強評價與反思意識。
4、情感與態度方面。
①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取主動地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我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獲與提高,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初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②使學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計算和驗算方法等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嚴謹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
③使學生在進行四則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構成認真、細心的學習態度,培養發現錯誤及時訂正的良好習慣。
④在經歷將顯示問題數學化,以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四、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本事,構成應用意識。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3.改善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構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供給關于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供給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本事和創新意識。
五、課時安排(附教學進度表)
(略)
數學老師通用教學計劃分享5篇2
這個學期我任教初一1班、2班的數學教學工作。為了使工作更加地到位、細致,我針對這個學期的工作制定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以“促進課堂改革,提高教學實效性”為工作中心,力爭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提高。認真貫徹落實學校的教育理念,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大膽開創課堂教育教學方法,爭取做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
二、工作目標:
通過本期教學,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素質,能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形成扎實的數學基本功,為今后繼續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一批數學尖子,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及格人數較少。形成良好學風。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
(一)多方面學習,樹立新理念
開學初就要認真通讀數學新課程標準,潛心研究,反復揣摩。以《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為依據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所以一定要認真領會《標準》編導意圖,去指導教學實踐,以便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使數學教學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二)掌握學生心理特征,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學生由小學進入中學,在心理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開始要求“獨立自主”但學生環境的更換并不等于他們已經具備了中學生的諸多能力。因此對學習道路上的困難估計不足。鑒于這些心理特征,教師必須十分重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時時地向學生介紹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要想辦法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離開數學知識將無法進行。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直接興趣。同時在言行上,教師要切忌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如初一學生普遍保留小學階段積極舉手發言的良好習慣,面對孩子們這種學習熱情,教師應該表示贊賞,給予肯定,同時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有輪流發言的機會。
(三)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
(1)在教師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讀教材,駕馭教材,認真備課,認真備學生,認真備教法。對所講知識的每一環節的過渡都要精心設計。給學生出示的問題也要有層次,有梯度,知識的達標程度教師更要掌握,使優生吃飽,差生吃好。在學生方面,把學生按座次和成績分成學習小組,選出小組長,在課堂上發揮小組的集體力量,這樣用輔優,幫差,帶中間的方法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盡量做到“學生自學能學會的不講”、“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己總結的不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互相幫助下能學會的不講。”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潛能全部挖掘出來。
(四)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
小學階段科目少,內容淺,學生學習方法即使差一些,只要用心,用功,總可以應付。但是一進中學,有些學生縱然很努力,成績依舊上不去,這說明中學階段學習方法問題已成為突出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知識的內存規律,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斷、綜合、歸納的解題能力,我向學生介紹的方法是:“兩先,兩后,”既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做作業。也就是引導學生課前做好預習,發現問題,帶著問題有目的性的聽課,效果會更好。課后注意及時復習鞏固以及經常復習鞏固,使學過的知識達到永久記憶,遺忘緩慢。如果學生能真正按照此方法,再加之自己特有的經驗,一定是學起來輕松愉悅,成績優異的。
三、工作進程安排:
第一章:有理數、15至18課時。
第二章:代數式、8至10課時。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2至14課時。
第四章:幾何圖形初步、13至15課時。
重點把握第二、三章的知識內容,努力鉆研教材與教育教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去探討數學問題,緊密聯系實際問題,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熱愛數學,并且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平均分和優秀率上漲的幅度。
總之本學期的教學工作需要學習的地方比較多,更多地向經驗豐富的同行學習,并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數學老師通用教學計劃分享5篇3
此刻我們的學生已經從一年級升到二年級了,和我一年級時的教學方法必須要有所變化,一年級的小學生什么也不明白們只能一切從頭開始教他們,而在他們進入了二年級之后,他們已經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學上就要有所變化了。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為了使我自我能夠有一個明確的計劃和方法較好學生,我制定了新學期的數學教學計劃,資料有下:
一、學生掌握知識情景:
我們班共有學生58人,一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進取思考,進取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到達計算正確、迅速,今后要加強輔導。
二、教材分析:
(一)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過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地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加強估算思路的學習,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難點是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算理。關鍵是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決的計算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增加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遷移學習新知識,經過動手操作加強對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認識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難點是讓學生用三角板確定直角和畫直角。關鍵是在讓學生經過多種活動認識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中,加強對角和直角的認識。
(三)表內乘法《一》
表內乘法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重點是讓學生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2—6的乘法口訣。難點是“4”、“6”乘法口訣的學習。關鍵是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中正確建立乘法的含義。采用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記2—6的乘法口訣。
(四)長度單位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會一些計量長度知識的。重點是使學生初步建立長度的觀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進率。難點是讓學生認識線段,了解線段的特征。關鍵是在教學中注意呈現長度單位構成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再讓學生親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中,了解1厘米、1米的實際長度。并初步認識線段、學習量、畫線段的方法。
(五)數學廣角
本單元包括排列組合和簡單邏輯推理。排列組合是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重點是滲透排列組合,簡單推理等數學思想方法。難點是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是靠問題的意識。關鍵是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
(六)觀察物體
本單元包括從不一樣位置觀察物體、軸對稱、鏡應對稱。這些資料都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觀察物體、建立空間觀念。難點是在學生“按對稱軸畫出另一半”等動手實踐活動。關鍵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適應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教學,體現知識的構成過程。
(七)表內乘法《二》
本單元的資料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繼續學習7、8、9的乘法口訣。重點是使學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難點是使學生熟記7—9的乘法口訣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會分析數量關系。關鍵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訣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遷移學習7、8、9的乘法口訣。采用多種方法,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熟記口訣的興趣。解決問題時要聯系生活實際,加強直觀操作。
(八)統計
本單元是在一年級學習簡單的'統計圖表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重點是讓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難點是讓學生把收集來的信息轉化為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關鍵是根據實際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注意調動學生的進取性,培養學生的實踐本事,合作創新精神。
三、教學目的要求
1、明白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初步構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確定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6、經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7、能辨認從不一樣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應對稱現象。
8、經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本事,初步構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以學生經驗為基礎,設計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3、多設計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動,培養實踐本事和創新精神。
4、加強導優輔差工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這學期我的工作任務更重了,一年級只是給學生們打好起碼最好的基礎,而二年級開始,數學就開始慢慢的變難了,這是難度的開始,有些學生就是因為在這時打不好基礎,以致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上始終跟不上節奏,學習很難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盡量的讓孩子們跟著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終把數學學好,這是我的教學思路,也是學生們提高成績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夠把我的學生的數學教好!
數學老師通用教學計劃分享5篇4
(一)教學資料
本學期教材資料包括下頭一些資料: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從不一樣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方面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構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確定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4.明白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能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5.能辨認從不一樣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應對稱現象。
6.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7.經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初步構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能夠有不一樣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忙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忙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經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二、班級分析
執教的班級共有74名學生,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必須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可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優等生思維活躍,發言進取;中等生課堂上幾乎是“默默無聞”;后進生學習方法不得當,對每個基礎知識掌握的速度總是慢許多。所以,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關注后進生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并使不一樣的學生得到不一樣的發展。
三、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本事和邏輯思維本事,最重要的是計算本事和解答應用題的本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同時要還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本事。
4.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較趣味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6.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四、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一)長度單位(4課時左右)
(二)100以內的加、減法(二)(13課時左右)
1.兩位數加兩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兩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我長高了…………………………………………1課時左右
(三)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左右)
(四)表內乘法(一)(13課時左右)
1.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左右
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
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3.復習和整理…………………………………1課時左右
(五)觀察物體(4課時左右)
(六)表內乘法(二)(13課時左右)
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
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看一看擺一擺…………………1課時左右
(七)統計(3課時左右)
(八)數學廣角(2課時左右)
(九)總復習(4課時左右)
數學老師通用教學計劃分享5篇5
隨著人教版數學教材的改版,從教學內容到教學設計上,以及新版教材的認識和解讀都將有所不同。為了能更好地解讀新教材,完成課標的新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針對一年級上冊,制訂本新人教版數學教學計劃。
一、明確指導思想:
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教學依據。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生活實際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二、確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和“=”,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2、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5、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在旁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旁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旁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采取相應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操作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數學老師通用教學計劃分享5篇】相關文章:
學校數學老師教學計劃03-21
數學老師工作述職報告(通用7篇)12-17
數學老師個人述職報告(通用9篇)10-20
分享親情作文(通用37篇)12-16
有關分享作文通用15篇09-30
分享話題作文(通用15篇)09-15
分享話題作文通用15篇09-14
分享小學作文通用15篇09-13
分享小學作文(通用15篇)09-06
分享幸福作文通用15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