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集合十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1
一、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三個面向”戰略指導思想,滲透和灌輸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以素質教育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充分遵循四個“有利于”思想,即: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潛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
二、小學英語教學的任務: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PEP)》是課程教材研究所英語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與加拿大Ling Media國際集團合作編寫的一套全新的小學英語教材。這套教材是根據教育部制定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編寫而成的。供小學6年級的學生使用。本冊教材的特點是:1.強調語言運用。2.注重能力培養3.突出興趣激發4.重視雙向交流5.融合學科內容6.重視靈活擴展7.實現整體設計。
四、教學目標: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 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范。
6、養成響亮清晰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認真模仿語音、語調,以培養語感。
7、能在完成某個任務(如涂色,小制作)的過程中學會相關的詞句,并且培養動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學過的英語歌曲,誦讀已學過的歌謠。
五、教材重點難點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范。
六、學生知識能力習慣態度分析:
四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著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也有少數學生由于遇到困難,學習興趣會隨之減弱。尤其從這學期開始,對學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聽、說、讀、寫的技能。所以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請各班老師具體分析自己班級的學生情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知識接受的特點、上學期的班級成績以及班風、學風等方面具體分析,以適合自己的班級教學。)
七、主要教學措施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2. 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3、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范、正確地書寫。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2
1、整體學習狀況:四年級現有三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于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雖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四(1)班有38人,學生較為活潑、好動,字體書寫較工整;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扎實,中下層生比較貪玩,基礎差,計算能力不強,尤其是對應用題難于理解,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這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補缺,通過個別輔導,爭取把成績趕上來,努力提高本班數學成績。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一)升和毫升(3課時);(二)除法(15課時)、簡單的周期(1課時);(三)觀察物體(4課時);(四)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6課時)、運動與身體變化(1課時);(五)解決問題的策略(4課時);(六)可能性(2課時);(七)整數四則混合運算(5課時);(八)垂線與平行線(10課時)、怎樣滾得遠(1課時);(九)整理與復習(5課時)。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方面。
(1)能計算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認識中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經歷探索并發現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感受發現數學規律的一般過程與方法。
(2)通過實例了解容量的含義,初步感受1升、1毫升的實際意義;結合實例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知道平角和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之間的大小關系;結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關系;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圖。
(3)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能選擇適當的方式收集數據;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而有效地表示數據,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實際意義;能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判斷。通過試驗游戲等活動,能對一些簡單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2、數學思考方面。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探索計算方法、運算順序的活動過程,發展數感和初步的符號意識,提高運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認識射線和直線,認識銳角、直角和鈍角,平角和周角,研究它們的大小關系,體會直線間的位置關系,認識升和毫升,進行幾何體與平面視圖間的相互轉換等學習活動中,發展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
(3)在簡單的數據整理、認識平均數和體驗可能性大小的活動中,增強數據意識、隨機意識,發展初步的數據分析觀念。
(4)在建立數學概念、獲得數學結論、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充分開展觀察、實驗、歸納、類比和猜想等數學活動,能有條理地思考,比較清晰地闡述自己的想法,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3、問題解決方面。
(1)能主動從現實的情境中發現并提出與數學有關的問題,并能運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這些問題。
(2)經歷運用所學的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用列表、畫圖等方法整理條件和問題的策略,體會從條件和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系的策略,了解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能按步驟進行解題,逐步養成自覺檢驗和反思的習慣。
(3)能應用線段、射線、直線、角、垂線和平行線等知識解釋一些生活現象;能應用兩點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等知識解釋有關的實際問題。
(4)能應平均數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并對一些生活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對統計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比較。
(5)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設計簡單的調查方案,并在對統計結果的分析中發現一些簡單的規律,增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知道可以從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媒體獲得有用的數據信息,能讀懂有關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了解數據所蘊含的信息,并與他人交流自己的理解與判斷。
(7)能主動與同學合作開展學習活動,初步具有積極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能力,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4、情感態度方面。
(1)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數學內容并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能對周圍環境中與數學有關的事物和現象產生好奇心。
(2)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具有質疑問難的意識,逐步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
(3)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主動探索并獲得數學知識,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4)通過“你知道嗎”欄目或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與數學有關的常識性知識,以及一些數學史常識,拓寬知識視野,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感受數學對社會文明發展的促進作用,初步體會數學是人類文化和人類文明的一部分,進一步產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四、本冊教學重點: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筆算除法和兩步計算四則混合運算,認識角,兩條直線的平行和垂直,列綜合算式和用表格整理信息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五、本冊教學難點: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試商及調商的方法,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利用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間隔現象規律的體會,角的度量,點到直線知識的實際運用,根據三視圖想象和擺放物體,根據條形統計圖進行比較、分析、判斷,數的改寫和取近似值,用計算器計算探索規律。
六、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學生估測、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學生的估測、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4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年級學生對藝術課興趣濃厚,并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能力,其中對繪畫材料的運用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立體造型,并能大膽地發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空間感較弱,對一些廢舊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分析
全冊教材分析第七冊包括九個單元,緊密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與需要。教材以人文主題為顯線,突出藝術學習的藝術價值;以學科知識技能為隱線,學段更注重感性的積累和體驗;采用點式的、跳躍的、隨機的、積累的方式,服從、滲透于人文主題;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注重藝術能力發展和審美情趣的培養過程。在課程設計中充分挖掘單元主題的人文精神內涵,從和小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中選擇人文主題,并注意單元主題的延伸與拓展。教材突出趣味性、游戲性、注重過程與參與。
三、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重視適合小學生的心理和認識發展規律,激發少年兒童的活潑、朝氣和對藝術的向往與憧憬。不盲目將學科簡單的疊加,而是強調學科之間的連接與互滲。
四、具體措施
1.由偏重藝術知識技能的傳授轉向關注學生整體人格的發展,強調在有趣的藝術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鑒賞能力。由孤立的單科教學轉向藝術學科內部的融合以及藝術與其他學科的溝通,以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由單純的學校藝術教學轉向充分利用社會文化資源,延伸藝術課堂。
2.由以教師為主導的技能體系訓練和知識傳授轉向以學生為主,體驗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學習過程。突出趣味性、游戲性、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參與。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人文精神,將課程的學習過程轉變成為學生人情感悟的基點,并在學習中得到升華。
五、教學進度
(略)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5
篇一:四年級上冊英語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新課程理念指導工作,總結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形成的經驗。深入研究課堂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加強理論學習,落實英語學科教學常規,進一步提升我校的英語教學理念,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二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接觸一年的英語學習,學生已經學過了26個英文字本母和部分單詞,也掌握了該如何學習英語的一些基本方法。但部分學生自覺性比較差,相應的學習習慣也差,開始學習英語的那種新鮮感已經喪失,學生的學習目的也不明確。針對這種情況,教學上采取任務型教學,運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實現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遷移和拓展。尊重理解學生,與學生一起分享學習中的苦與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取得很大成績,有所進步。
三、全冊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教學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裝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和創造的能力。
1、強調語言運用
本教材吸收了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整體構思、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選用等方面都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語言的交際功能,把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結合起來,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全部動作反應法”讓學生在有節奏的說唱中體驗語言。
2、注重能力培養
本教材在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學習評價上都貫穿“學會學習”的主題。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運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的能力。
3、突出興趣出發
本教材從內容、形式、方法、插圖及裝幀設計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學生裝生活與實際。選擇話題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需求。
4、重視雙向交流
本教材重視雙向交流,中西方文化知識的滲透,在教學內容中選編了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5、本教材十分重視在學習內容上與其他學科知識的兼容閉并蓄,精選學生最需要了解的最
感興趣的,最易學會的,最有普及價值的,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學科知識內容融入語言材料之中。
四、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接觸一年的英語學習,學生已經學過了26個英文字本母和部分單詞,也掌握了該如何學習英語的一些基本方法。但部分學生自覺性比較差,相應的學習習慣也差,開始學習英語的那種新鮮感已經喪失,學生的學習目的也不明確。針對這種情況,教學上采取任務型教學,運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實現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遷移和拓展。尊重理解學生,與學生一起分享學習中的苦與樂,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取得很大成績,有所進步。
五、教學措施
1、考慮到小學生好動愛玩的特點,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3、將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多媒體課件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4、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范、正確地書寫
六、教學進度
七、評價工作安排
教學評價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的評價工作主要圍繞以下四個方面來展開。
1.課堂教學的即時評價,在課堂上,多用來表揚和鼓勵性的語言或小講評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
2.課后學習的作業評價,課后作業的布置注重多樣化和開放化,要求學生完成的作業盡量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完成,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可供學生選擇的練習。
3.考試評價。考試可以采取教師出題,學生個人出題,小組出題等多種形式。采取師評,生評,組評等形式來進行評價,針對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
4.過程學習的檔案袋評價。檔案袋的封面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設計圖案。內容可以包括自己制作的卡片,設計的圖案,所錄的磁帶,所編的手抄報。老師,同學的評價,平時測試的情況,個人反思等。
八、教研專題
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九、教研措施
以學生為本,以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創造民主,平等,有效的課堂氣氛。
1.結合教學實際情況,通過比較真實的任務,幫助學生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并開展合作學習。
2.通過英語沙龍活動,調動學生課外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獨立或以合作形式收集資料,處理信息的能力。
3.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調查和統計,在較為真實的語境中鍛煉,口,筆頭交流能力。
4.開發課堂資源,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競爭中,合作中,自我評價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濃厚的學習英語氛圍,以評價促進評價,以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十、教研課安排
在十·一國慶節后上一堂組內公開課
十一、個人業務學習安排
十二、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1.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制作一些相關的單詞卡片。
2.本學期的第二單元將學習一周7天的英語表達以及課程表的英語運用,布置學生動手設計一張英語課程表,然后進行評比。
3.第三單元的主題是食品,可以讓學生做一個小小的調查,既復習了以前所喜愛水果的表達,又鞏固了新舊知識的銜接。
4.第五單元主要教會學生有關房間擺設的物品,我將設置“Mini Room”的任務,讓每一個孩子大膽大方地用英語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
5.本冊書中出現了許多英語歌曲和歌謠,期末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歌曲演唱比賽。
篇二:20xx年秋季人教版四年級英語上冊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英語工作。通過三年級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著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中遇到了困難,學習興趣隨之減弱,因此兩極分化比較嚴重,而且新插班的有部分學生還不曾學過英語。所以本學期應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層教學,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目標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范。
6、養成響亮清晰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認真模仿語音、語調,以培養語感。
7、能在完成某個任務(如涂色,小制作)的過程中學會相關的詞句,并且培養動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學過的英語歌曲,誦讀已學過的歌謠。
三、教學重難點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范。
四、教學方法和措施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語音語調基礎。
4、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范、正確地書寫。
五、教學內容
1、能聽說讀寫92個單詞或短語以及13組句子和9個單句。要求能在真實語境中正確運用并能讀懂簡短語。
2、能聽說認讀16個單詞。
3、能學會6個手工制作。
4、能聽懂會唱8首歌曲。
5、能聽懂會吟唱12首歌謠。
6、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7、能理解6個幽默小故事。
8、 .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6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更好的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現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1人。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四年級上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珍愛生命”,第二單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單元“花錢的學問”,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
四年級上冊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從家鄉民風、民俗到工業、農業、交通、通信、生活常識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四年級上冊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作為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為教材編寫的“暗線”。如第一單元《珍愛生命》,引發學生思考:生命給世界帶來了什么?我們怎樣做才能成為植物和動物的朋友?我們的生命是誰給予的?為什么說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單元“關心你,愛護他”,以爺爺奶奶的故事作為引線,感受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手,是關心。說話做事多替鄰里鄉親著想,是理解。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蘊含在社會事實之中,使品德教育的“無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上冊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掌握安全常識,懂得花錢的學問,伸出友愛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本質。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年級上冊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年級上冊教材在處理各知識領域之間的關系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四年級上冊教材仍注意了對學生活動的引導,教材根據內容需要設計了許多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親歷的活動來獲得對社會的認識和體驗。
四、教學基本思路和方法及主要措施
教學中主要采用講授法、討論法、實際操作法、演示法、練習法、比較法、分析法、綜合法。
1、改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觀念 2、遵循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理念 3、要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 4、改革教學方式 5、重視學生學業評價
五、優生的培養及學困生轉化措施
1、學困生的轉化措施:
學生透過老師的行為來判斷老師的人格,一旦他認可了老師的人格,他就會接納之,從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們用一種合理的、民主的鼓勵和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學生,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標,用發展的目光看待學生,用滿腔熱情和期望去塑造學生的性格,相信耕耘就會有收獲!
(1)、課堂內外尊重個體。
尊重學生,還表現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創造力又具個性特征的人。
(2)、點燃自信、磨礪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證, 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戰勝自我很重要,要讓他們明白老師心中永遠有他們的位置,老師永遠都在關注他們,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要善于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讓他們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3)、欣賞、鼓勵、張揚優點。
激勵永遠是教育的態度。給學生一些鼓勵,可以喚起后進生的上進心,張揚他們的優點,從而感受到成功感。針對學生發展傾向方面的特點,積極鼓勵引導,獎勵學生發展中的優勢傾向,發展和張揚學生的個性,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個性特長,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長處,都能保持強烈的自信心和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2、優生的培養:
(1)重點培養,課上除完成課堂作業外,給他們安排一些有難度的題目練習。
(2)隔周進行一次有針對性的比賽活動,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7
本學期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志,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主要由聽說讀寫四方面的目標要求來決定:
1、能夠在聽完短文后回答問題,能聽懂、會說12組會話,并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說、認讀66個單詞(包括教室、書包、同學、家具、住宅結構、家庭成員、職業、數字、愛好食品和飲料、餐具等幾個話題)和進行簡單地運用。
3、能唱8首歌曲。能聽、說、吟唱歌謠。
4、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二、教學設想主要十體現再以下幾個方面:
1、不宜以語音、語法知識為主,切忌不顧兒童年齡特征,進行成人化教學。
2、不可追求英語學科高標準要求,要把握好程度和份量,不可超出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范圍。小學英語課程規定的教學基本要求,如話題的范圍和接觸的詞匯總量(600——700),及視、聽、說、讀、寫、玩、演等活動能力的要求等應適應這一年齡段的特點。切不可要求過高,造成學生負擔過重。
3、采取方法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長,采用綜合的教學路子。情景法、視聽法、直接法、結構法、功能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沉浸法、折衷法、綜合法等,只要有助于教學目標都可以采納。
4、創設情景、相互交流、激勵情意,啟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心。
三、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6課時,1.5周。
第二單元:6課時,1.5周。
第三單元:6課時,1.5周。
復習:14課時,1周。
第五單元:6課時,1.5周。
第六單元:6課時,1.5周。
第七單元:6課時,1.5周。
復習:24課時,1周。
第九單元:6課時,1.5周。
第十單元:6課時,1.5周。
第十一單元:6課時,1.5周。
復習:36課時,1.5周。
共計68課時,17周。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8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四年級學生共80余人,l兩個班。通過三年級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從他們在三年級的科學測試成績來看,有的班級學生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如4.3、4.5 ,在新學期的教學中應注意分層次教學,認真備課。
二、教材分析:
1.本冊教科書遵循《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注意選擇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基礎的、適于開展探究活動的內容;在能力培養上,注意了層次上的變化,較三年級的要求有所提高。打破“知識切塊”式組建單元的做法,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旗桿與影子》《尋訪校園里的動植物》《明天的天氣會怎樣》《我們在校園里運動》4個單元,共21個課題。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教會學生科學地對待自然界的事物。
2、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9
一。本班學生狀況:
我班學生有51名,經過一年的科學課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但其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對科學探究的理解是漸進的。對此,四年級的科學教材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制定本計劃:
二`教材分析:
《科學》四年級上學期教材共由五個單元組成:
有生命的物體、溶解、天氣、磁鐵、聲音,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要求:
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掌握到的科學知識,自主設計實驗活動解決問題;二、提高學生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例如使用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利用測量得到的信息繪制圖表等;三、注重收集和了解事實,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一)、科學探究
1。學會從生活中尋找研究的問題,懂得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并能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
2。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外經歷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
3。學習用比較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進行有系統的科學觀察訓練。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好奇、愛問、愛想象。
2。讓每一個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都能體現自我的價值,嘗試成功的喜悅,建立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
3、學習傾聽別人的見解,尊重他人說話的權利;能運用各種方法記錄與表達自己的事實。
(三)、科學知識
1。了解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建立生物的基本概念。
2。圍繞“溶解”的主題,運用對比思想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的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進行溶解的觀察實驗,進一步擴展學生對溶解現象的認識。
3。認識天氣的最基本要素,引導學生用各種方法去開展對天氣現象的研究活動。
4。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磁鐵的兩極,不同磁鐵之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5。研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區別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區分樂音和噪音
四`本冊的重點`難點:
本冊的教學重點: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能設計一個對比實驗,驗證聲音在液體中可以傳播
教學難點是:學生能按要求進行過濾和加熱蒸發的實驗操作,以簡單的方法對風進行觀測、記錄。
五`教具`學具的準備:(見實驗課計劃)
六`教學中采取的措施`方法:
1。要求教師盡可能提供時間、空間,創造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積累和掌握某一科學事物的有關知識和觀察經驗,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辦法來增進對研究對象的了解,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2。重視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加強學生對事實收集和表達的指導與訓練,要求學生更為準確和細致地觀察物體,要求學生使用科學的測量方法,要求學生選擇適當的詞匯、數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有關的現象。
3。在觀察和收集信息的基礎上,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認識,并運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抽象概括,從而形成有關生物與非生物的概念。
七`本冊教學內容的課時及課時計劃:
本冊教學共有30課時,上課21課時,機動課9課時。
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一個班,學生們經過三個半學年的品德課學習,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大多數學生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能關心他人,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對生活充滿熱情。一個寒假的時間,讓孩子們增長了一些社會見聞,同樣也有利于品德課的學習。
二、教材分析
四年級下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這是我們的社區”,第二單元“我看家鄉新變化”,第三單元“好大一個家”,第四單元“共同生活的世界”。
四年級下冊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從家鄉民風、民俗到工業、農業、交通、通信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四下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作為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為教材編寫的“暗線”。如第一單元《這是我們的社區》,以家鄉的老街和老屋、家鄉的地名、風味飲食作為基本事實,把愛護家鄉文化遺產教育與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蘊含其中。第四單元以世界之窗,節日大觀,多彩服飾的發展作為基本事實,將從小關心國家大事,合理看電視等好習慣的培養蘊含在其中。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蘊含在社會事實之中,使品德教育的“無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四下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生產與生活的關系,來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中工農業生產的基本過程,工農業生產之間的密切聯系,生產的發展和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生產行業的不斷變遷;通過探究交通與生活的關系知道社會交通方式的多種多樣,交通的變遷、交通與人們日常生活、社會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聯系,交通發展引發出的新問題;通過探究通信與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了解現代通信的種類、古代人們的通信方式、通過大眾傳媒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等方面的社會常識。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本質。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年級下冊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年級下冊教材在處理各知識領域之間的關系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學、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工農業生產常識、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四年級下冊教材仍注意了對學生活動的引導,教材根據內容需要設計了許多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親歷的活動來獲得對社會的認識和體驗。在本冊教材中,設計了“我是小導游”“考察家鄉街名和地名”“學做家鄉風味小吃”“家鄉新貌圖片展”“家鄉文化節”“我是小小設計師”“我是小靈通”等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運用。如教材第4頁的留白是讓學生自己畫出家鄉地圖的輪廓;教材37頁的留白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總結產品更新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43頁的留白是讓學生給行業分類;51頁的留白是讓學生掌握交通運輸的特點等。
四、教學措施:
1、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3、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4、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5、實現評價改革,促進學生發展。
6、加強課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關于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集合十篇】相關文章:
關于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集合四篇03-02
關于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模板集合10篇03-27
關于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模板集合7篇03-25
關于四年級教學計劃模板集合十篇03-19
有關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匯編十篇03-06
精選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匯編十篇03-23
關于四年級上冊教學計劃錦集十篇03-14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集合十篇03-29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模板集合八篇03-14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模板集合五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