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九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做一個計劃。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九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九篇1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兩個一位數相加得數超過10的加法,即20以內的進位加法,二是“用數學”,即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這一部分學習的好壞對今后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于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會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后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本單元計算部分分三節,即9加幾,8、7、6加幾,5、4、3、2加幾。這樣編排,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突出規律,讓學生運用知識進行遷移,街道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將用數學的知識又分別編在這三個小節中,這樣就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與用數學這兩部分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有分有合,使計算教學不至于枯燥單調。同時是讓學生感到計算不僅僅是為了算出得數,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決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及應用數學的意識。在方法上,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但算法多樣化是一個過程,最終還是引導學生用簡便的方法計算,但不是教師給的,而是學生自己獲取的。在算法多樣化到算法最優化的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是一道題的解法,而是一種學習方法。總之,本單元的教材編排體現了三個特點:
1、從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
2、算法多樣化。
3、注重培養學生初步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它是退位減法和多位數加、減法的基礎。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用數學的能力)
過程性目標:
1、通過數學學習,全球電信吏學生初步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真切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過、操作,讓學生經歷多樣化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難點
熟練掌握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課時安排
共約11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4課時
3、5、4、3、2加幾…………………3課時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1課時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九篇2
一、概況
一年級有學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是在經過一年的學前教育后進入小學的,成為一名正式的小學生,當然也還處于啟蒙階段,學生在學前教育的基礎以及個人的接受能力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接觸和了解,所以在數學教學中主要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這就是關鍵,再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就使學生邁向了數學學習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各數的認識和加減;11~20各數的認識;數學樂園;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復習
2、教學目標
①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②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③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⑤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⑥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本文由方案庫為您搜集、整理,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⑦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⑧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方案,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⑨培養學生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⑩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
3、教學重點
①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及10以內各數的組成。
②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加法和減法的關系。
③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④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⑤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⑥會進行比一比,直觀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初步認識鐘表。
4、教學難點
①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②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③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了解分類方法進行簡單的分類。
⑤認識鐘表。
5、教具準備
①實物(動物、水果圖畫卡片、數字卡片、符號等號、大于號、小于號)、圖形卡片;
②口算練習卡片;③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④數的組成練習卡片;⑤計數器;⑥絨板;⑦鐘面;⑧方木塊;⑨小棒;⑩數位表。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刻苦鉆研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本文由方案庫為您搜集、整理,認真上課批改作業,用教師的言行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愿學、樂學。
2、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課堂上多用兒童化的語言,多給學生微笑和鼓勵,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從而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4、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
5、加大培優輔差的力度,對后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作業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力爭做到數學學習起步階段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6、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學生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課時安排
1、準備課2課時第一周
2、位置3課時第二周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10課時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認識
②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③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4、認識圖形(一) 3課時第六至七周
5、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第八至十三周
①6、7的認識和加減法
②8、9的認識和加減法
③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④連加、連減、加減法混合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6、1120各數的認識4課時第十四周
①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
②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第十五周
7、認識鐘表2課時第十六周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11課時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幾
②8、7、6加幾
③5、4、3、2加幾
9、總復習4課時第十九至二十一周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九篇3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于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于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整體上看一年級學生都比較活躍,大多數學生上課基本上能夠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個別孩子經常思維游離于課堂之外。學習習慣比較隨意,可塑性較強,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
對于他們數學知識和能力掌握情況的分析
1、對于一年級的數學學習,新生無論在數學知識上還是數學能力上都有所準備。
就數的認識來看,新生二十以內的數數非常流利和連貫,可以正數倒數。
學生在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識準備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受過這方面的訓練,在幼兒園中大部分學生學習過十以內的加減法,同時在一些家長在家中也進行過輔導,另一方面,數數和十以內數的分解組合學生在生活中有機會使用,因此這方面的準備比較好。
2、在數的計算中,學生對于十以數的計算較為熟練,這和學生的生活需要、學習需要有關。
3、新生在數感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
數感——學生對數的意義理解有一定困難。
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到學生對于蘊涵在實際生活中的數的意義的理解較為準確,例如對于“你的小組中有幾個小朋友,從前往后數,你是第幾個,從后往前數,你是第幾個,第幾個小朋友是誰”這樣的問題,學生的解答沒有問題,都能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回答,但是對于圖形,學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可能是學生對圖形的認識造成了對數的基數序數意義理解的干擾。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學生關注的范圍比較小,角度單一。
針對以上情況,我本學期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在課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運用各種小游戲讓學生掌握數學技能和數學知識。
二、教材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位置,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材簡析
原實驗教材的內容安排,以《標準(實驗稿)》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適當擴展知識的范圍,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和開放性,體現鮮明的時代感。本次教材修訂與實驗教材相比較,其主要變化體現為如下幾點。
為了加強學生學習的準備性,設置了“準備課”單元。準備課單元的內容為實驗教材的“數一數”單元和“比一比”單元的“比多少”內容合并而成。設置準備課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數數的情況和經驗。通過具體事物的數量比較,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事物的多少,為后面學習正確數數和比較數的大小做好準備。而實驗教材“比一比”單元的“比高矮”“比長短”與數學學習的關系不大,因而被去掉。
“數與代數”的內容與編排結構與實驗教材的基本相同。
“圖形與幾何”的內容和編排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一是將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位置”單元提前到一年級上冊,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體現了準備性。二是對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和圖形”單元和一年級下冊“圖形的拼組”單元進行整合,將認識立體圖形及立體圖形的拼組等內容安排在一年級上冊,將認識平面圖形和平面圖形的拼組安排在一年級下冊;分散了一年級上冊圖形認識的教學難點。
“統計與概率”的內容和編排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將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分類”單元的教學內容移到一年級下冊,與統計結合編排形成“分類與整理”單元,體現分類與統計的關系。在一年級上冊中只對數據的收集、統計圖表進行了一定的滲透。
“綜合與實踐”的編排有所調整。一是根據一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和所學內容及實踐經驗,一年級的每冊教材只編排了一個“綜合與實踐”的主題活動。二是對一年級上冊的“數學樂園”活動進行了重新設計,加強了綜合性和實踐性。
四、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11、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知道數學與環保與環保科學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并培養學生養成“愛綠護綠”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六、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3、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4、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直觀認識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安排綜合與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7、根據學生的學習難點,給家長發短信,要求家長配合加強學生在生活中的數學體驗和表達,減少課堂學習的難度。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九篇4
一、學情分析
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在教學時,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并通過以后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二、教學理念
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內容為依據。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分單元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數一數”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的校園”情景,一方面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使教師初步了解學生數數、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況,為以后教學做好準備。本單元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充分感知10以內的數,關鍵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生活情境讓學生充分數數。
第二單“比一比”是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重點是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的含義。難點是學會比較物體多少長短高矮的方法。關鍵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重點: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關鍵:使學生經歷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開始,主要是從形狀這一角度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重、難點:掌握圖形特征,建立空間觀念。關鍵:通過直觀操作,感受圖形特征。
第五單元“分類”能力的發展對于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很有益處。重、難點:確定分類標準,掌握分類方法。關鍵:掌握初步的分類方法。
第六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重、難點:建立數感、符號感,掌握6—10的加減法。關鍵: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
第七單元“11—20各數的認識”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準備。重、難點:認識數位和計數單位,掌握數的組成。關鍵:通過直觀操作,逐步形成數概念。
第八單元“認識鐘表”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重、難點:會看整時和半時。關鍵:掌握看整時和半時的方法。
第九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內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好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于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悟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后發現和解決稍復雜的問題打下基礎。重點: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關鍵:掌握一種20以內進位加法的方法。
六、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班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了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表,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20各數,感受0~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
2、能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4、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
5、通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征,通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6、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7、能根據事物的同一類型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9、通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
10、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三)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信息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范,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七、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8、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九篇5
一、教材簡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四班五班共有學生100余人。由于學生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系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并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系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信息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系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信息并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于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九篇6
一、學情份析
本學期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小學,對小學數學的熟悉未幾,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習慣都還沒有構成,所以,一年級教學上冊教學任務的計劃,我是按本班學生的學習基礎低和學習習慣還沒有構成制定的。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預備課;位置;1——5的熟悉和加減法;熟悉圖形(一);6——10的熟悉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熟悉;數學樂園;熟悉鐘表;20之內進位加法;總溫習。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熟悉立體圖形,和初步熟悉鐘面,使學生取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利用數學的愛好和信心。
三、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目在20之內的物體的個數,會辨別幾個和第幾個,把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把握10之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熟悉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份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之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題目。
4、熟悉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熟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進步學習數學的愛好,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平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之內的加法和20之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份內容和20之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熟悉數的計算的開始。在平常生活中有廣泛的`利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畢生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把握。
五、改進教法進步教學質量的假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進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動身,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換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縱、歸納、類比、猜想、交換、反思等活動,取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惟能力,激起學生的學習愛好,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合適學生發展的教學進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公道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步教學效益。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九篇7
教學目標(全冊總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回讀、寫;知道10個一是1個十,初步認識個位和十位,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會把2-10各數分成兩個數,會把十幾分成十和幾;會比較20以內得數的大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兩個數的大小關系;會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初步學會用數與他人交流。
(2)結合具體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10以內的加減計算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10以內的兩個數相減、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會用學過的加減計算解決用圖畫形式或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的簡單的求和、求剩余的實際問題。
(3)初步認識鐘面,知道時針和分針,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時,會用整時和大約幾時表述時間。
(4)會比較一些常見物體的輕重。
教材重點:
認數(一)、認識物體、加法和減法、統計、認數
(二)、認識鐘表、加法
教材難點:
認識鐘表、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及
情況分析
教學措施
1、加強對學生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應用形象直觀的教具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4、適當加強口算的教學。
5、加強圖形初步知識的教學。
6、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教學進度表
單元課題課時時間單元教學要點綜合實踐活動環境教學要點
一、數一數29、1-9、2分別數1~10個物體的個數。
1、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2、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
3、讓學生體會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實踐、交流、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數數。兒童樂園:愛護環境
二、比一比29、4-9、7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大小、輕重。
1、聯系學生生活選取素材。
2、恰當地呈現問題。
3、練習安排多有變式,且承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學會比較的方法和比較的標準。
三、分一分29、8-9、9把一些東西按某種標準分類。
1、巧選例題素材。
2、練習題包含了不同的分類要求,梯度明顯。通過學習會分一些簡單的物品
四、認位置39、10-9、14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呈現順序。
2、在操作活動中把握方位。
3、實際體驗位置關系是相對的。能確定物體所在的左右位置關系
五、認數(一)129、15-9、30
1、認數時逐步抽象概括,重視引導學生規范地寫數。
2、重視感知幾和第幾的含義。
3、多方面展示0的含義。
4、直觀展示比多少的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5、教學10的認識時滲透10個一是1個十。
6、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認識1-10各數及各數的大小比較并認識表示大小的符號野外的蘑菇不亂采
六、認識物體410、9-10、12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1、教材的呈現順序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堆積木的場景---分離出研究對象;典型物體---實物表象;
圖形---一般性表象;名稱---幾何知識;舉例、分類---應用、拓展
2、注意知識的綜合運用。、安排動手操作型的實踐活動:有趣的拼搭
單元課題課時時間單元教學要點綜合實踐活動環境教學要點
七、分與合910、13-10、23
1、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2、注意溝通分與合的聯系。
3、逐漸提高學生智力活動的水平。
4、讓學生在游戲中有興趣地練習和記憶。能掌握10以內數的不同分法。34、38、39頁美化環境
八、加法和減法2510、26-11、27加、減法的含義,口算10以內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重視加、減法含義的教學。
(1)例題都從現實情境引入,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2)通過操作加深對加減法含義的理解;
(3)通過“一圖一式”“一圖二式”“一圖四式”發展對加減法含義的認識。
(4)能正確的計算出10以內數的加減法和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豐收的果園例題美化校園:植樹、澆水
九、統計211、30-12、1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辦法收集整理數據,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1、有趣的情境產生統計需要,激活統計方法。
2、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教學時注意不要顛倒分、排、數的順序,不要拔高教學要求。
3、能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辦法收集整理數據,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十、認數(二)812、2-12、11認識11~20各數。
1、在操作活動中理解10個一是1個十,初步感受滿10進一的好處。
2、由具體到抽象逐步認識11~20各數的組成,初步認識數位和十進制計數法。
3、繼續培養學生的數感。
4、安排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為學習能認識數位,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并能正確口算10加幾與相應的減法。
單元課題課時時間單元教學要點綜合實踐活動環境教學要點
十一、認識鐘表312、14-12、16進位加和退位減做準備。
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
1、充分利用學生認鐘表的已有經驗,在交流中形成認識。
2、組織形式多樣的練習,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滲透一天有24小時會認鐘表,知道時針和分針并會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時。
十二、加法1212、17-12、31
1、提倡算法多樣化。
算法多樣化是學生自主探索的必然現象。
新的計算教學過程:學生面對情境問題產生計算欲望自主選定計算策略,設法計算相互交流,修正或確認自己的算法用自己喜歡的算法計算反思、校正、提高。算法多樣化是對群體而言。
2、逐步提高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
3、設計形式多樣、數量較多的練習,以使學生達到熟練口算的程度。
4、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理解20以內進位加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以及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十三、期末復習4+機動
1、4-1、熟練地數出數量是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理解20以內每個數的含義,會書寫0-20各數。
2、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九篇8
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全班共有68名學生。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況,我覺得在教學時,應主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再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就使學生邁向了數學學習成功的第一步。
(含教材編排體系與特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
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到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和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大小、比長短、比高矮,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在10以內加減法之后,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等等。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難點是進位加法,即要學好湊10法。這是學生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之一,學好這部分內容將對學生計算產生積極影響。
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組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方法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刻苦鉆研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認真上課批改作業,用教師的言行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愿學、樂學。
2、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課堂上多用兒童化的語言,多給學生微笑和鼓勵,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從而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4、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客觀、全面、公正地評價學生。
5、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學生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6、通過交流算法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相互評價,為學生保留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選用算法的空間。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九篇9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學校的“啟智”教育為目標,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教學依據。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生活實際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和“=”,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2、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5、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操作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五、教學進度安排:
時間(月日)
章節
課題
教材分析
重難點
教具準備
8月30日至9月3日適應周
9月4日至9月12日
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
1、按順序數10以內物體的個數;
2、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大小、輕重;
3、會按不同的標準給物品分類;
4、準確地確定物體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上課課件需備課老師自己準備。以下只提供參考學戲劇與教育)掛圖、10根小棒、學具盒
9月13日至9月30日第五節第六節認數(一)認識物體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1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
1、熟練數出數量是1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
2、使敘述呢個識別這些物體,能體會平面和曲面。學具盒、直尺圖、投影儀、水彩筆、積木、實物模型
10月9日至11月27日第七節第八節第九節
分與合加法與減法統計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讓學生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
1、熟練掌握10以內的數的組成;
2、熟練口算1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
3、指導學生象形的統計圖和統計表。投影儀、數字卡片、口算卡片、學具盒、加法和減法表、書中附頁的圖片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九篇】相關文章: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模板集錦8篇04-02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七篇04-01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范文集錦五篇04-08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范文集錦六篇04-17
精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集錦八篇03-19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模板集錦7篇03-14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模板集錦8篇04-05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匯總9篇03-24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模板6篇04-02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匯編6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