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計劃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計劃到底怎么擬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計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計劃 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展開圖。
2.通過實例,了解體積(包括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1 m3、1 dm3、1 cm3以及1 L、1 ml的實際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說明
1.本單位的內容及地位和作用。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已經能夠識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本單元在此基礎上系統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另外,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也是學生形成體積的概念、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和計算各種幾何形體體積的基礎。
本單元分三小節編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節中,還介紹了容積的概念。同時,按照《標準》的要求,新增加了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2.本單元教材的編排特點。
(1)注意聯系生活實際。
本單元非常重視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圖形和概念的認識,結合學生所熟悉的事物進行。如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的認識,安排了讓學生說出紙巾盒、數學課本、粉筆盒等的形狀、長、寬、高等練習。
(2)注意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本單元在各部分知識的學習中,都注意學以致用。如在長方體、正方體認識時,安排了計算俱樂部四周要安多長的彩燈線等練習;在學習表面積時,安排了大量的根據具體情況計算物體表面積的內容。
(3)選取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素材。如計算拼插奧運墻所用積木的體積,為“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返回艙的容積選取合適的容積單位等。即鞏固了所學數學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更加重視對概念的理解。
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物體占有一定的空間對學生來說理解有一定的困難。為此,教材先通過學生熟悉的“烏鴉喝水”的故事,以形象、生動的方式,讓學生初步感知物體占有空間。然后通過把石頭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實驗,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物體確實占有空間,為引出體積概念做充分的'感知準備。在學習容積時,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讓學生利用已建立的體積概念想到可以用排水法求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加深對體積概念的認識。
(3)加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單元一些概念和計算方法都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來學習的。如,體積單位,就是通過讓學生回顧舊知、遷移類推引出來的。教材通過比較兩個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長方體的體積,讓學生由比較物體的長度有統一的長度單位,比較物體的面積有統一的面積單位,想到比較物體的體積應有統一的體積單位,由此引出體積單位。又如,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先讓學生用1 cm3的正方體拼擺出不同的長方體,通過對這些長方體的相關數據的觀察、分析和歸納,自己發現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之間的內在關系,從而總結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4)對一些內容進行了調整。
這部分教材根據以往教學實踐的情況,對一些內容進行了調整。如長方體、正方體的引出,直接從實物中抽象出相應的圖形,不再從與平面圖形的對比中引出。再如,由于體積和表面積等概念注意從各方面來進行認識,所以體積和表面積不再安排例題進行對比。
教學建議
1.注意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探索圖形的特征,豐富空間與圖形的經驗。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可以從現實生活情景引入,通過對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狀的觀察,抽象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形,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學習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中物體的形狀。表面積、體積和容積這些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接觸到,教學中應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解決問題的意識。
2.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養空間觀念,建構新知。
空間觀念的培養應通過多種感官協同作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對長方體實物或模型進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和空間位置關系,從而對長方體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在體積的教學中,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感受到物體占空間,不同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從而深刻地理解體積的含義。通過用小正方體來擺不同形狀的長方體,來觀察、猜測、歸納、推理出長方體的計算公式。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計劃 2
一、單元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表面積、體積和容積。
二、單元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和容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能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表面積、體積和容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分析、歸納和空間想象能力。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和容積的計算方法。
能正確進行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2. 難點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體積和容積的概念。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單元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操作法。
五、單元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實物教具。
六、單元教學時間安排
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 5 課時
長方體的認識 ..... 2 課時
正方體的認識 ..... 2 課時
整理和復習 ..... 1 課時
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 4 課時
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 2 課時
解決實際問題 ..... 2 課時
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 7 課時
體積和體積單位 ..... 2 課時
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 ..... 2 課時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 2 課時
整理和復習 ..... 1 課時
4. 探索圖形 ..... 1 課時
5. 容積和容積單位 ..... 3 課時
容積和容積單位 ..... 2 課時
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 1 課時
6. 整理和復習 ..... 2 課時
7. 單元測試與講評 ..... 2 課時
七、單元教學具體步驟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5 課時)
1. 第一課時
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物體,如冰箱、魔方等,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它們的形狀特點。
拿出長方體模型,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填寫觀察記錄表格,總結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
教師講解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讓學生指出模型的長、寬、高。
2. 第二課時
復習長方體的特征,引出正方體。
讓學生觀察正方體模型,對比長方體,討論正方體的特征。
引導學生總結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它們之間的關系。
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鞏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3. 第三課時
回顧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進行知識梳理。
展示一些由長方體和正方體組成的組合圖形,讓學生判斷是由幾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組成。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物體,哪些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并記錄下來。
4. 第四課時
拿出一個長方體框架,讓學生指出相對的棱,思考如何求長方體的棱長總和。
講解長方體棱長總和的計算公式,通過實例進行計算練習。
讓學生自主探索正方體棱長總和的計算方法。
完成課堂練習,加強對棱長總和計算的掌握。
5. 第五課時
組織學生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棱長總和的計算等。
進行課堂小測驗,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對測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講解,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補充講解和練習。
(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4 課時)
1. 第一課時
展示一個長方體紙盒,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計算制作這個紙盒需要多少紙板。
講解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讓學生通過展開紙盒,觀察長方體的六個面,理解表面積的含義。
引導學生推導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長方體的表面積 = (長×寬 + 長×高 + 寬×高)× 2 。
進行例 1 的教學,讓學生運用公式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2. 第二課時
復習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提問鞏固知識。
出示一個無蓋的長方體紙盒,讓學生思考如何計算其表面積。
講解無蓋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強調要根據實際情況減去不需要計算的面。
進行課堂練習,讓學生計算不同類型的長方體表面積。
3. 第三課時
復習長方體和無蓋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引出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讓學生觀察正方體,思考如何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引導學生推導出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正方體的表面積 = 棱長×棱長× 6 。
進行例2的教學,讓學生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
4. 第四課時
設計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如給教室粉刷墻壁、制作魚缸需要多少材料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表面積知識進行解決。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解題思路和方法。
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注意結合生活實際,靈活運用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7 課時)
1. 第一課時
拿出兩個體積不同的長方體,讓學生觀察并猜測哪個體積大。
引入體積的概念,講解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讓學生觀察教室里的物體,舉例說說什么是物體的體積。
介紹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通過實物讓學生感受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大小。
2. 第二課時
復習體積單位,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體積單位的認識。
展示一個長方體,讓學生思考如何測量它的體積。
引導學生用體積單位去擺一擺,得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長方體的體積 = 長×寬×高。
進行例 1 的教學,讓學生運用公式計算長方體的體積。
3. 第三課時
復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通過提問鞏固知識。
展示一個正方體,讓學生思考如何計算正方體的體積。
引導學生根據正方體的特征,推導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正方體的體積 = 棱長×棱長×棱長。
進行例 2 的'教學,讓學生計算正方體的體積。
4. 第四課時
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通過練習加強計算能力。
講解體積單位間的進率,1 立方米 = 1000 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理解體積單位間進率的推導過程。
進行單位換算的練習。
5. 第五課時
復習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和換算,進行知識回顧。
出示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計算題目,但已知條件中的單位不一致,讓學生先進行單位換算,再計算體積。
組織學生進行課堂練習,鞏固體積單位換算和體積計算的綜合運用。
6. 第六課時
引導學生回顧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及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展示一些綜合性較強的題目,如求組合圖形的體積、在體積計算中運用單位換算等,讓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
小組交流解題思路和方法,互相檢查計算結果。
教師對學生的解題情況進行點評和總結,強調解題的思路和注意事項。
7. 第七課時
安排單元測試,檢測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
學生獨立完成測試題目,教師巡視監考。
收齊試卷,進行批改和評分。
針對測試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分析,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四)探索圖形(1 課時)
1. 展示一個用小正方體拼成的大正方體,引導學生思考大正方體表面涂色后,小正方體的面的涂色情況有幾種。
2.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拆分大正方體,觀察并記錄不同位置小正方體的涂色情況。
3. 引導學生總結規律,發現不同涂色面數的小正方體的個數與大正方體棱長的關系。
4. 進行課堂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五)容積和容積單位(3 課時)
1. 第一課時
拿出一個容器,如杯子、盒子等,讓學生觀察并思考什么是容器的容積。
講解容積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容器的容積。
介紹容積單位:升和毫升,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容器上標有容積單位,并感受1升和1毫升的大小。
通過實驗,讓學生了解 1 升 = 1 立方分米,1 毫升 = 1 立方厘米。
2. 第二課時
復習容積單位和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通過練習加深學生的認識。
出示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讓學生思考如何計算它的容積。
引導學生得出計算容積的方法與計算體積的方法相同,但要從容器里面量長、寬、高。
進行例 5 的教學,讓學生計算容器的容積。
3. 第三課時
復習容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提問鞏固知識。
講解不規則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如測量一個土豆的體積,可以將其放入裝有水的容器中,測量水上升的體積就是土豆的體積。
進行課堂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一個雞蛋或一塊石頭的體積。
(六)整理和復習(2 課時)
1. 第一課時
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點,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表面積、體積、容積等。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每個知識點進行梳理和總結,形成知識網絡。
讓學生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識網絡,互相補充和完善。
2. 第二課時
出示一些綜合性的練習題,涵蓋本單元的各個知識點,如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容積,單位換算,解決實際問題等。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
對練習題進行講解和分析,重點講解易錯點和難點,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
八、單元教學評估
1. 課堂提問:通過課堂提問,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和方法。
2. 作業批改: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個別輔導。
3. 單元測試:在單元結束時進行測試,全面評估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為后續教學提供參考。
4. 課堂表現: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表現和合作能力,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計劃 3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展開圖。
2.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容積)的概念,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能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并解決實際問題。
2. 難點
建立空間觀念,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直觀演示法、討論法、練習法
四、教學措施
1. 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等活動,自主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及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
2. 充分利用實物模型、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3. 設計豐富多樣的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加強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時間安排
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3 課時)
長方體的認識 1 課時
正方體的認識 1 課時
練習課 1 課時
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3 課時)
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1 課時
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1 課時
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及應用 1 課時
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5 課時)
體積和體積單位 1 課時
長方體的體積計算 1 課時
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1 課時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 課時
容積和容積單位 1 課時
4. 整理和復習 (2 課時)
知識梳理和鞏固練習 1 課時
綜合應用和拓展提升 1 課時
六、教學評價
1. 課堂提問、課堂練習,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2. 課后作業,通過批改作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個別輔導。
3. 單元測試,檢測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綜合掌握程度,為后續教學提供參考。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計劃 4
一、單元教學內容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二、單元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展開圖。
2.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
2.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問題。
四、單元教學方法
1. 直觀教學法:通過實物、模型、多媒體等手段,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和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2. 操作探究法: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如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框架、展開圖等,在操作中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計算方法。
3. 小組合作學習法:安排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五、單元教學資源
1.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模型。
2. 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剪刀、尺子等學具。
六、單元教學課時安排
本單元教學時間約為xx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 xx課時
長方體的認識 ..... xx課時
正方體的認識 ..... xx課時
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 xx課時
長方體的表面積 ..... xx課時
正方體的表面積 ..... xx課時
3.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 xx課時
體積和體積單位 ..... xx課時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 xx課時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 xx課時
容積和容積單位 ..... xx課時
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 xx課時
4. 整理和復習 ..... xx課時
5. 單元測試與講評 ..... xx課時
七、單元教學具體步驟
第一部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xx課時)
1. 第 1 課時:長方體的認識
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物體,如冰箱、牙膏盒等,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長方體的特征。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觀察、觸摸、測量等方式,探究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數量和特征。
教師結合學生的匯報,總結長方體的特征,介紹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
練習:讓學生指出長方體物體的長、寬、高,并完成相關的練習題。
2. 第 2 課時:正方體的認識
展示正方體實物或模型,引導學生觀察并與長方體進行對比,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自主探究正方體的'特征,小組交流討論。
教師總結正方體的特征,明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練習:完成正方體特征的相關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第二部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xx課時)
1. 第 1 課時:長方體的表面積
通過展開長方體紙盒,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展開圖,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含義。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小組討論并匯報不同的計算方法。
教師總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并通過實例進行講解和練習。
拓展:讓學生思考在實際生活中,哪些情況需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2. 第 2 課時:正方體的表面積
回顧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遷移到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學生自主嘗試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講解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強調其特殊性。
練習:完成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練習,解決實際問題。
第三部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xx課時)
1. 第 1 課時:體積和體積單位
利用實驗演示,如將石頭放入裝滿水的杯子中,觀察水溢出的現象,引出體積的概念。
介紹常見的體積單位,如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通過實物比較讓學生感受它們的大小。
練習:完成體積單位的認識和換算練習。
2. 第 2 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引導學生通過用小正方體擺長方體的活動,探索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
總結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并推導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舉例講解體積計算公式的應用,讓學生進行計算練習。
3. 第 3 課時: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復習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間的進率,類比引出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通過計算和推理,得出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 1000。
進行體積單位換算的練習,加強對進率的理解和應用。
4. 第 4 課時:容積和容積單位
介紹容積的概念,讓學生理解容積與體積的聯系和區別。
認識常見的容積單位,如升和毫升,以及它們與體積單位的關系。
計算容積的相關練習,解決實際問題。
5. 第 5 課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提出問題:如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演示用排水法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實驗,讓學生理解測量原理。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操作,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并完成相關練習。
第四部分:整理和復習(xx課時)
1. 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表面積、體積等。
2. 組織學生進行知識梳理,形成知識網絡。
3. 通過典型例題和練習題,對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鞏固和強化。
第五部分:單元測試與講評(xx課時)
1. 進行單元測試,檢測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
2. 批改試卷,分析學生的答題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
3. 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講評,重點講解易錯點和難點,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八、單元教學評估
1. 課堂提問和觀察:通過課堂提問和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參與度。
2. 作業和練習:布置適量的書面作業和實踐作業,檢查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表面積、體積等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3. 單元測試:在單元結束時進行測試,全面評估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
4. 學生自我評價和互評: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學之間的互評,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合作學習能力。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09-29
數學下冊單元教學計劃03-11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教案01-24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精選22篇)02-27
數學下冊單元教學計劃9篇03-11
數學下冊單元教學計劃(9篇)03-11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