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
課件與課程內容有著直接聯系。所謂多媒體課件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教學設計,并以多種媒體的表現方式和超文本結構制作而成的課程軟件。以下是小編帶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 例1
第 1 課時
時間與數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比較、發現規律的現實活動中,進一步提高觀察能力和發現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開放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教學難點:
在觀察比較、發現規律的現實活動中,進一步提高觀察能力和發現的能力。
教學方法:
觀察、交流
教學準備:
投影、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1、領會情境中的問題
奇思的父親每天工作3天休息一天,你怎樣理解這句話?母親每工作一天休息1天,你又是怎樣理解呢?
2、讓學生按要求在日歷上分別標出父親、母親、奇思的休息日,可以分別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然后進行反饋。
3、進一步引導學生:根據奇思一家3口的休息日,我們還能知道什么?
三、日歷中的規律
1、觀察日歷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對角線上的數,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2、觀察日歷表中的4個數字,你發現了什么?
交流自己的發現
3、 觀察日歷表中有陰影的9個數,你又有什么發現?
4、 你還能在日歷中找到什么規律?
四、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 例2
教學內容:
義教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87-88頁,及練習十九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了解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掌握24時記時法讀法與寫法,會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
(二)能力訓練點
1.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熟練運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刻.
2.學會計算一日以內經過的時間,能夠正確區分時間與時刻.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樹立較強的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刻.
教學難點:
區分時間與時刻,計算一日內經過的時間.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電視機、錄像機、線段圖.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什么是一日.(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不肯定也不否定答案并組織學生討論.指名學生回答討論結果,并概括總結:“一日就是一晝夜,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一天一夜.”
教師:那么,一日有多少小時呢?(板書:一日=24小時)
拿出鐘面模型,請同學演示一日時針所走過的時間.
教師:剛才××同學操作演示的非常好,下面哪位同學能在鐘面上調出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的時間?(指名學生操作.)
教師:誰能告訴我這是幾點?(7點)這樣說準確嗎?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幾點?(晚上7點)
引導學生說出電視臺的叔叔、阿姨預告節目時是怎么說的呢?(19點)為什么要這樣表示時間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24時記時法)
[由設問入手,聯系學生的實際引出課題,激發興趣,引起注意.]
二、探究新知
1.24時記時法.
教師講解:交通、郵電、廣播等部門在工作中需要很強的時間觀念.為了計算簡便,不容易出錯,都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記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記時法.
教師:24時記時法是怎樣計時的呢?現在我們看鐘面.
教師:春節是我們每個小朋友最喜愛的節日之一.那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鐘聲在什么時間敲響?(生:夜間十二點.)
教師:把時針調到12時.對,夜間12點,是舊的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作為一日的開始,我們把這一時刻稱為0時.
(錄像顯示,配有時鐘,時針、分針不斷轉動.)0時,夜靜悄悄的,同學們這時都早已經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在夢中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時針繼續移動)到了6時左右,天已經亮了,小鳥在枝頭鳴叫,太陽公公也露出了笑臉,這是我們也該起床上學了.7時30分,同學們進入了教室,開始了一天緊張而愉快的學習生活.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同學們結束了上午的學習.中午12時,這時同學們大概正圍坐在飯桌前,香甜地吃著午飯.
師生談話:同學們請看,現在時針走了幾圈?(1圈)經過了多少小時?(12小時)
(繼續看電視畫面.)時針指向了下午1時的位置.
教師:大家請看,鐘面上現在表示的是幾時?(生:下午1時)
教師講解:在一日內,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時,所以時刻在走第二圈時,我們就要把時針指的鐘面上的時刻數分別加上12,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24時記時法.比如,現在鐘面上是下午1時,根據24時記時法就應該是?(13時).
(繼續看畫面.)這時,同學們已經幫助父母收拾好了碗筷,準備進行午休了.下午2點30分,同學們又開始了下午的學習生活.
提問:這時,用24時計時法表示應該是幾時?(14點30分)
16時30分,同學們結束了一天的學習,回到了家中.時間一晃就到了21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夜間九點.這時我們又該上床休息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又是午夜12點,夜深人靜,一天又過去了.
教師講解:這個時候,一般稱為“晚上12時”,用24時記時法就是“24時”.同學們再仔細觀察一下,24時又正好是第二天的幾時?(0時).因為24時正好是第二天的0時,所以我們習慣上常常只說0時,而不說24時.這時,一晝夜就結束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引導學生明確時針走了兩圈,走了24小時.
啟發學生舉例說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24時記時法.
[熟悉的場面,悅耳的音樂,生動的解說詞,使學生賞心悅目,聯想活躍,興趣濃厚.]
2.24時記時法的寫法.
教師講解24時記時法的寫法(投影出示)
上午8時30分 寫作8∶30上午 12時24分 寫作12∶24
下午8時30分 寫作20∶30 下午9時10分 寫作21時10分
3.反饋練習.
(1)第88頁第1題.(2)練習十九第2題.
4.教學例1.
一列客車18時20分北京開車,22時40分到達石家莊.路上用了多少時間?
由于出現的時刻都不是整點,把時刻變為時間是復名數;學生列式較困難.所以,只要求口答.
同學們拿出線段圖,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
教師:誰能說說18時20分是時間還是時刻?(時刻)22時40分呢?
教師:從圖中看到列車從18時20分到22時40分中間所經過的這一段表示的是什么呢?(是這列客車在路上行使的時間,一般用“幾小時幾分”表示.)
指導啟發學生看圖,計算時間.可以分組討論,并說出是怎么想的.
概括總結:可以將18時20分到22時40分分成兩段,看下圖
從18時20分到22時20分,中間相差4小時.
兩段合起來就是4小時20分.
反饋練習:(投影):從上午8時到11時50分經過( )小時.
5.教學例2(閱讀教材第88頁例2并討論).
(1)右圖牌子上用的什么計時法?
(2)怎樣來計算今天的營業時間?
教師可適當提示將營業時間分為上、下午計算.
(3)第二塊牌子又是什么計時法?又該怎樣計算今天的營業時間呢?
概括總結學生的計算方法.
[借助線段圖,使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三、鞏固發展
1.媽媽每天8時上班,16時下班,一天工作( )小時.
2.媽媽每天上午9時上班,下午5時下班,一天工作( )小時.
3.選擇填空:小平去看電影,電影從15時放到( )
①8時 ②17時 ③5小時 ④17小時
4.搶答題
(1)小華每天早上7時半到校,11時50分放學回家,他上午在校多少時間?
(2)一個展覽館上午8時開館,下午5時閉館,每天開放多長時間?
聯系學生的實際設計練習題,題目有層次,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性.
全課小結(略)
四、作業
教材89頁第1、3題.
五、板書設計
24小時計時法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 例3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進一步鞏固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2. 能力目標:學會觀察日歷,能從日歷上找到一些重大節日并熟記。會計算從哪年到哪年是幾周年,從哪天到哪天是幾天,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幾。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1. 能從日歷上找到一些重大節日并熟記。
2. 會計算周年、經過天數,會根據一些相關提示推算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幾。
教學難點:
計算經過時間和推算星期幾。
教具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每年當中都有許多節日,你最喜歡過哪個節日?教師把學生匯報的節日依次寫到黑板上。
1. 為什么喜歡過“六一”兒童節?
2. 其實這些節日都有它特殊的意義。所以大家要牢記它們。
二、探究新知,講授新課。
1. 指導學生看日歷。
隨便翻開一頁日歷,你都知道了什么?學生交流。
2. 分別在今年的日歷上找到各個節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幾?結合各個節日的特殊意義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3. 用年、月、日的知識能幫助我們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比如說同學們可以隨便說一個今年的日期,老師不用看日歷就能推斷出這一天是星期幾,不信就試試。
生提問,師回答。
你們想不想學會解決這樣的問題?
師交待方法:先算間隔時間(天數),用天數除以7,如果沒有余數,即為原星期幾;如果有余數,從起始的星期幾往后推出余數所表示的天數。
三、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見教材P72—練一練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 例4
一、談話引入課題
數學故事:《生死簽》
很久以前,有一個犯人被帶到國王面前處死。這個國王喜歡抽簽,而且盒子里只有兩張簽,一張是“生”,一張是“死”,抽到“生”就可以獲救,抽到“死”就會被殺死。請問,如果這個犯人只抽一張結果會是什么?一定嗎?
但是陷害這個犯人的官員故意把盒子里的兩張簽都寫上了“死”字,請問,這時犯人只抽一張簽結果會是什么?一定嗎?他會抽到“生”簽么?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會抽到。
板書:可能(不一定) 一定 不可能【可能性】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老師這節課為大家安排了一個摸球游戲,讓同學們共同學習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識。
1.介紹學具,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一個紙箱、8個黑球、1個紅球(兩種球的大小和輕重一樣)。
2.【猜想】請想一想:摸到的球可能是什么球?摸到的什么球的可能性更大些?【出示課件】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猜測,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組內的同學填在書上。
三、探索研究,得出結論:
實踐探索。
(1)【操作體驗】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摸球游戲,把每次摸得的結果記錄再下表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每人摸5次,并把結果記錄在表格里(組長負責)。
(2)【驗證】統計摸球的結果,看一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數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數少?
(3)【深化認識】各小組將摸球的結果進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得到同樣的結果。實際摸到的結果與原來的猜測是否吻合。初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4)延伸:如果要一定摸到黑球,該怎么辦?
如果要黑球和紅球的可能性一樣大,怎么辦?
四、實際應用
1.試一試(1)先讓學生按題中要求進行摸球游戲活動,然后思考題出的問題,小組內交流。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試一試(2):讓再次經歷“猜想——實踐——驗證” 的探索過程,進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街頭轉獎的騙局)
(課本85頁練一練)
2、分析從下面四個箱子里,分別摸一個球,結果是哪個?連一連。【出示課件】
學生在分析的時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這兩個該連接的盒子,但是對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會有一些爭議。這里需要通過演示活動來幫助學生辨別“很可能”與“可能性很小”兩者表達事情發生的程度大小。
3、問題:下面三個地方的冬天下雪嗎?請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說一說。
【出示課件】首先可以和學生說明:北方地區冬天比較寒冷(冬天會下雪),內陸地區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樣?(學生回答),南方沿海如廣西、海南等地屬于亞熱帶氣候,冬天不太冷,不會下雪;讓學生說一說“武漢”、“海南”和“哈爾濱”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查一下這幾個地方的氣候特點以及各季的平均氣溫,然后讓學生分析,“下雪”時,氣溫的特點!再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說一說活動
【出示課件】
五、全課小結
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們學到了很多有關可能性的知識,在平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具有可能性,請同學們留心觀察,把結果告訴爸爸、媽媽,好嗎?
自我問答: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使枯燥的知識趣味性,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究之中。與此同時,也關注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美術教學課件04-03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09-12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09-12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04-18
小學趣味數學教學課件09-12
五年上冊數學教學課件04-04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09-12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1-22
小學人教版語文教學課件04-11
人教版拼音教學課件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