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馬說》教學設計
一、自讀作業
1、給加粗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⑴ 奴隸人
A、做奴隸的人 B、農奴、家奴
C、 隸人(職位低微的吏役) D、仆役(既含B又含C)
答(D)
⑵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A、等候 B、等同、一樣 C、等于 D、等級
答(B)
⑶ 策之不以其道
A、道理 B、規律 C、方法 D、道德
答(C)
⑷ 執策而臨之
A、面對 B、駕馭 C、到達 D、光臨
答(A)
2、選出加粗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一組)。
⑴ 一食或盡粟一石
A、或得日或否 B、而或長煙一空
C、或異二者之為 D、或曰,此東海也
答(B)
⑵ ①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 ②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③駢死于槽櫪之間 ④策之不以其道 ⑤山之僧智仙也 ⑥越長城之限 ⑦愿陛下親之信之 ⑧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 ⑨杜少府之任蜀州 ⑩甚矣。汝
A、②③⑤⑥ B、①⑧⑨⑩ C、④⑦⑧⑩ D、①②③⑤
答(A)
⑶ 其真不知馬也
A、環滁皆山也 B、故自號 醉翁也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D、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答(A)
3、給下面句子選擇正確的解釋。
⑴ 才美不外見
A、(千里馬)的本領和美好的素質就表現不出來。
B、(千里馬)的才能與外貌就顯露不出來。
C、他的本領和優秀的品質就表露不出來。
答(A)
⑵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A、飼養人使千里馬嘶叫,卻不能夠領會它嘶叫的意圖。
B、飼養人吆喝千里馬,卻不能使它領會吆喝的意思。
C、千里馬為自己得不到應有的待遇而嘶鳴,可是飼養人并不懂得它嘶鳴的意思。
D、飼養人聽千里馬嘶叫卻不懂它的意思。
答(C)
4、這篇文章的主旨是:
A、論證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B、借千里馬為喻對封建統治者不知馬,埋沒人才的行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現自己懷才不遇之嘆。
D、這是一篇談養馬經驗的文章,目的是要使養馬人懂得如何養好千里馬。
答(BC)
5、本文的主要寫作方法是: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托物寓意 D、記敘與議論相結合
答(C)
二、課文分析
1、關于《馬說》的主旨:
有人根據作品開頭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便認為本文主要論證人才的重要性。這樣分析不準確,開頭兩句確有總領全篇的作用,它是文章議論的出發點和理論根據,但不是結論,也不是作者寫本文的主旨。
文章結尾一句話值得注意: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其真不知馬是論證的中心。是誰不認識千里馬呢?是他們(其)。他們又是誰,是當時的唐代統治者,是他們埋沒人才、迫害人才。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馬為喻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行為。第一個其字也可解釋為被借用的豈,作難道講。
韓愈所以能寫出如此尖銳的雜文,是和他的親身遭遇分不開的。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間。其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納。他在京城應試覓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后無限怨郁,離開長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寫這篇《馬說》的思想基礎。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陳心跡,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當然,我們也不能把本文的主旨局限于此,而要從他個人推廣到整個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里,壓抑人才、埋沒人才是普遍現象。
本文是對不能知人善任的封建統治者的有力嘲諷與鞭撻。
2、關于《馬說》的結構:
第1段,無識馬者則名馬無名(寫世有伯樂的重要性。)提出論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第2段,無識馬者則千里馬無法日行千里(寫世無伯樂的危害)。
第3段,妄言無千里馬者恰是不識千里馬者(對當世無人識馬的慨嘆)。結論──其真不知馬也。
由此可見,本文采用的是遞進式結構,邏輯性極強。
三、疑難問題解答
1、關于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的理解
究竟是誰鳴之?誰不能通其意?
一說是食馬者,即養馬的人。一說鳴之的主語是千里馬,不能通其意的主語是食馬者,代詞之指代千里馬。我們采用后說,故自讀作業3、⑵選擇 C答案。因為這一說,較符合作者的原意。這一點可以和關于本文的主旨結合起來理解。至于D答案,因為較籠統,含義沒有說清楚,不能算對。
2、關于奴隸人
奴隸人是奴和隸人兩個詞。奴,指受壓迫受剝削受人奴役的喪失自由的人,如農奴、家奴。隸人,指職位低下的.吏役。應讀成:奴棗隸人。《教參》譯文中把它譯成仆役,雖然也對,但較籠統,含義沒有說清楚。
3、關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副詞,猶,尚且。等,等同,一樣。可譯成:尚且跟普通馬一樣(的地位)還得不到,(又)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四、背誦和默寫全文
五、教學參考資料
1、《馬說》是韓愈《雜說》中的第四篇,所以有的本子又題作《雜說四》。不過,現在人們大多叫它《馬說》,也有叫《說馬》的。(摘自《唐宋八大家散文》)
2、關于韓愈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提倡散體,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散文,在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展,氣勢雄健,舊時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摘自《辭海》韓愈條)
【《馬說》指導課內自讀簡案】
一、教師提示自讀要點和自讀方法
1、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發表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當它發表議論時,非常重視文辭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極盡嘻笑怒罵之能事,跟現代的雜文大體相似。我們學習《馬說》,要掌握這種文體的特點,著重體會其語言的力量。
2、本文采用了托腸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樂比喻圣明的君主,借千里馬的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學習本文要深入領會作者的主旨。
3、學習本文以自學為主,對照注釋,弄懂大意,然后完成自讀作業,最后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討論有關問題。要加強朗讀訓練,熟讀深思于自知文到妙來無過熟,這說明了熟讀的重要性。
二、自讀作業(同前)
三、討論重要內容
1、關于《馬說》的主旨。
2、關于《馬說》的結構。
3、關于《馬說》的寫作特點。
4、關于一些疑難詞句的理解。
詳細內容均見前自讀教案。
四、作業
以《我怎樣成為千里馬》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結合課文《馬說》,結合自己的實際。
【《馬說》難句解析】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祗(zhǐ)同衹、只、止、但、單、獨,
作為范圍副詞來看是一組同源詞。拙著《文言難句例解》(卷一)說奴跟隸并列地修飾人,很不足取。不敢護前,謹此改正。奴是一個詞,《說文》說是罪人,《玉篇》:《周禮》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隸。引申為被役使者。隸人是一個詞,就是古代因罪入官為奴,從事勞役的人。《儀禮、既夕禮》:隸人涅廁。鄭玄注:隸人,罪人,今之徒役作者也。或說隸人是職位低賤的吏役。
譯文:只是被奴仆或者隸人的手侮辱著。
2、食之不能盡其材
轉折復句的緊縮形式。緊縮句體現了急迫的語言心理。
食之可以有兩種解釋:一、食同飼,喂;二、食增加使動用法,食之等于使之食。盡其材,《課本》注:竭盡它的才能。指喂飽了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材同才。材不應當解釋為才能。《說文》:材,木梃也。木棒子,引申義是材料,《左傳·隱公五年》:其材足以備器用。杜預注:謂皮骨齒牙骨角毛羽也。本句的材指飼料。盡是不及物動詞增加使動用法。
譯文:喂它卻又不能讓它把那些飼料吃完。盡其材前面隱含使之,因是口語語體而省略。
【文言文《馬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馬說的文言文教學設計03-17
馬說的文言文教學設計范文04-18
馬說_教學設計10-02
《馬說》教學設計12-06
《馬說》教學設計09-18
文言文《馬說》教學設計范文(精選7篇)04-14
文言文《馬說》公開課教學設計12-16
文言文《馬說》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04-18
文言文《馬說》的教學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