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通用13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詩歌中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2、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三、教學模式:問題情景教學模式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導出新課
了解長征歷史:
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舉行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長征結束時,毛澤東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寫下了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詩篇《七律長征》,總結了艱苦卓絕的長征。
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二)自學互助
1、整體感知詩歌詩意和感情
(1)、結合書下注釋及個人理解,自主質疑,合作釋疑,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合作討論)
(2)、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讀出你體會的感情,個別學生表演朗讀
(3)聽范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4)、紅軍長征可謂是艱苦卓絕,這首詩中你認為紅軍長征時克服了。com了那些困難,才勝利到達陜北?(合作討論)
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山、巧渡金沙橋、飛奪瀘定橋、翻越岷山
(5)二萬五千里長征歷時整整一年,作者在詩中為何只描寫了這幾幅畫面來概括長征歷史?
要用56個字來描寫長征豐富浩大的歷史內容和不可勝數的英雄業績,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作者必須選擇最能表現紅軍偉大精神和不朽業績的典型戰例場景。
作者選取典型的事件突出文章中心
(6)作者為什么要突出紅軍長征時的艱難險阻?
作者借此歌頌紅軍戰士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
2、品讀語言,突出重點
(1)聯系全篇內容,你還能從哪些詩句體會到的他們的這種精神的?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2)你認為以上兩句對表現紅軍戰士戰勝困難的英雄氣概那一句感染力更強?為什么?
作者運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把綿延不斷的五嶺看做是微波細浪,而氣勢磅礴的烏蒙山看做小小的泥丸,極言其小,反襯紅軍戰士敢于戰勝困難的高大形象和英雄氣概。
詩句語言要富有表現力就必須使用修辭手法。
3、變式訓練,互評自糾。
(1)《四渡赤水出奇兵》中“橫斷山,路難行”為什么出現兩次?
(2)《過雪山草地》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紅軍戰士的頑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4、應用轉化,拓展延伸
毛澤東在《七律長征》中歌頌了紅軍不怕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蕭華的《長征組歌》中夜得到充分體現,請你在大聲朗讀中體會。
(三)、作業布置
完成《補充教材》第一第二課部分習題
四、板書設計
藝術概括、比喻夸張
五、教學反思:
讓學生在充分了解長征歷史背景和紅軍所經歷艱難險阻基礎上去感受詩中所歌頌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從而學習運用夸張等修辭增強語言感染力的寫作方法。通過一節課的學習,課文基本上都能背誦,但紅軍長征的經過及所遇到的困難學生知之甚少,所以對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理解不夠。學生的朗讀比較到位,絕大多數學生愿意朗讀,聲音響亮,能讀出節奏和重音。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詩詞的創作風格:藝術的概括和夸張。
二、教學設想
1、預習要求:
學生對長征的有關知識缺乏了解,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了解的長征。
2、教法、學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3、課時安排:一課時
4、教具準備:投影儀、錄音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由學生講述自己所了解的長征。
2、教師介紹此詩的寫作背景。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播放朗讀錄音。
2、學生聽后自由朗讀,體會詩意。
(合作學習:1、正音。2、借助工具書以頁下注合作弄懂課文意思。)
3、學生齊讀課文。
4、指導朗讀,從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三)品味詩中畫面
1、創設問題情景:
詩第一句說:“紅軍不怕遠征難”,從全詩看,從哪里可以看出遠征之“難”?紅軍又是如何看待這些困難的?
(請學生在書上自主圈點勾畫,然后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運用藝術夸張手法突出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2、創設問題情景:
《七律長征》為我們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雄壯圖畫,請你各用一句話概括每幅畫面的主要內容。選擇你喜歡的一個畫面,說說為什么喜歡?
(學生思考,小組合作,教師組織交流評價)
3、紅軍長征途中歷經千難萬險,而詩中為何只描寫了這幾幅畫面?
(引導學生理解詩歌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四)播放長征歌曲,以唱帶誦。
(五)作業
1、背誦并用規范的正楷鋼筆字抄寫這首詩。
2、課后探究:
“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給人多樣化的理解,你對此字有何見解?
板書設計:
七律長征
遠征難:只等閑:
逶迤、磅礴細浪、泥丸(夸張)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水拍云崖、鐵索寒和樂觀主義精神
千里雪更喜、盡開顏
《七律·長征》知識點
首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賞析:該聯直接抒情,總寫,高度概括紅軍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和的頑強勇敢的革命精神。“遠征難”總括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艱難險阻,“遠征”說明行程之遠,時日之長;“難”說明犧牲之大,經歷之苦。“不怕”“等閑”充分體現紅軍戰士頑強勇敢、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積極、自信的英雄樂觀主義精神,為全篇定下豪邁、樂觀的基調。
頷聯(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賞析:寫山,以五嶺、烏蒙為代表。上承“千山”,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經過的崇山峻嶺。“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形容山嶺綿延不斷,“磅礴”形容山氣勢高大壯觀,“騰”“走”化靜為動,以動寫靜,突出五嶺氣勢的奔騰和紅軍行軍的急速。該聯采用以動寫靜和反襯的表現手法,運用比喻、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節奏感和音律美,充分表現紅軍頑強、勇敢、豪邁、樂觀的英雄氣概。
頸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賞析:寫水,以金沙江、大渡河為代表,上承“萬水”,既寫紅軍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這兩次戰斗,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的無數激流險灘。“暖”,既寫5月春暖時節金沙江風高浪急、水氣蒸騰的實景,又烘托出紅軍戰士渡江脫險后的激動、喜悅之情和一片沸騰的景象。“寒”烘托瀘定橋環境的險惡,照應上文“暖”字,表現紅軍處境的艱難和危急,反襯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氣壯山河的豪邁氣概,寄托對死難烈士的無限哀思。
尾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賞析:總結,想象,突出紅軍翻越岷山后的喜悅之情,充分表現詩人對紅軍指戰員們的殷切希望和無比信任,表達了作者對奪取長征全部勝利的信心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喜”字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有表現他們對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典型知識點
1、五幅“征難圖”:騰躍五嶺圖、疾跨烏蒙圖、巧渡金沙圖、飛奪瀘定圖、喜踏岷山圖。
2、相關常識:“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交代文章體裁,“長征”是題目。
3、作者簡介: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哲學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和詩人。其重要文章有《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5年)《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1928年)《井岡山的斗爭》(1928年)《反對本本主義》(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實踐論》(1937年)《矛盾論》(1937年)《戰爭和戰略問題》(1938年)《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1938年)《論持久戰》(1938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紀念白求恩》《反對自由主義》《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改造我們的學習》等,詩詞風格雄渾豪邁、氣勢宏偉,代表作有《沁園春.雪》《沁園春.長沙》《卜算子.詠梅》《憶秦娥.婁山關》《清平樂.六盤山》《水調歌頭.游泳》等
《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寫作背景
一、精彩回放,走進長征。
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過課文中注釋,從字里行間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二、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特別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復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通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文本對話,深入長征。
詩人展開夸張的手法,創造出新的藝術境界,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把詩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躍性的生活內容,人物形象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四、誦讀延伸,升華長征。
把這一課真正上成讀書課,通過反復情感朗讀,讀出詩的意境,讀出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3
一、談話導入匯報預習成果
同學們,幾十年前,在我國的革命歷程中,有一次偉大的壯舉,有一座不朽的豐碑,那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今天我們就要學習毛澤東的《七律?長征》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識記“騰、丸、崖、渡”4個生字,理解本詩中的詞語。
2)、正確朗讀這首詩歌。(重點)
3)、初步理解詩歌大意。(難點)
1、同學匯報有關“長征”的知識
結合課前的預習資料,利用班級優化大師,隨機選出同學匯報預習成果,點評,班優加分
2、課堂練習,利用希沃白板的課堂活動檢測同學們對長征路線的掌握情況并再次鞏固。
(隨機抽選一名同學,完成課堂活動)
3、交流了解詩體
(板書:七律?長征毛澤東)
二、掃清字詞障礙,正確朗讀
1、齊讀生字。
2、學習“會寫字”,根據白板上的“漢字”工具出示生字筆順,學生學習并書空。
三、自由朗讀、讀出節奏韻律
1、自由讀。
2、生讀。(班優隨機選生讀――評價)
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明確詩歌大意
1、聯系書上的注釋、插圖以及查閱過的各種資料,再次默讀《長征》,想一想,這首詩大概是什么意思。
2、思考完后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說說讀懂的,提出疑惑并嘗試解決。給大家六分鐘的時間。開始(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3、學生匯報,詩歌的大概意思。
五、課堂活動,鞏固重點詞語的理解
六、有感情的朗讀
多種形式朗讀
1、齊讀。
2、男生讀、女生讀
七、作業布置:
1、生字讀、寫各一遍。
(注意筆順要正確,書寫要規范。)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律,讀出磅礴氣勢。)
本節課是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信息環境下進行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感覺有如下不足:
1、在朗讀環節,缺少了“范讀”,缺少了學生學習朗讀的“范本”,學生的朗讀還不夠出彩。
2、在理解詩意的環節,可以結合的相關畫面的圖片或者視頻,會讓學生有更直觀的理解。如果能結合更好的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能有身臨其境的畫面感覺,相信學生在理解詩意上會更透徹,更深刻。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及新詞。
2、看注釋,結合搜集的有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紅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4、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紅軍長征的圖片、書籍、影視作品等資料,了解紅軍長征時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許多是向我們講述了紅軍長征中戰斗和生活,你還記得有哪些嗎?指名簡單說一說。
2、1935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甘肅會寧會師,史無前例的長征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回首艱苦卓絕的長征,毛澤東主席寫下了這首《七律·長征》。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己讀這首詩,把字音讀準確。指名讀,訂正讀音。
2、出示詞語:逶迤、磅礴、鐵索、岷山,名認讀。
3、自己再讀這首詩,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讀后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4、要想對這首詩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詩句的意思。出示自學提示:
⑴ 看注釋、結合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
⑵ 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試著用朗讀表現出來。
⑶ 記下不懂的問題。
三、交流理解
1、指名讀一、二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讀詩句→說方法→說意思→談理解。
紅軍憑著簡陋的裝備,自己的兩只腳,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輾轉11個省,走過二萬五千里的路程,有詩句中的詞語真可謂是“萬水千山”“遠征難”。再看看我們的紅軍戰士是如何面對的?引導學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閑”。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有語氣朗讀,并試著背一背。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樂觀向上的精神。)
2、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這種不怕困難,積極樂觀的情感?
⑴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嶺山脈和烏蒙山的圖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紅軍的眼中這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卻像什么?
(練習朗讀。)
⑵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還記得巧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嗎?引導學生結合資料理解這句詩。
師: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惡戰,多少紅軍展示葬身與滾滾的大渡河中。你能結合故事和對詩句的理解朗讀這兩句嗎?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
⑶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為什么“盡開顏”?
讀全詩,說一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小結
1、這首詩表現了紅軍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成為描寫長征的經典之作。一起再來讀一讀,讓我們記住這首詩,記住這史無前例的偉大的壯舉──長征,和老師一起背誦課文。
2、毛澤東的詩詞很多,都充滿了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課下收集一些毛澤東詩詞,和同學們交流。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5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理念提倡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書面文字、觀看音像資料、選擇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本教案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留白”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情感。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理解詩意,感受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制作課件(長征路線圖、歌曲《長征》、有關長征的電影錄像剪集、圖片)。
2、學生準備:
課前觀看反映長征的紀錄片或故事片,收集紅軍長征的有關資料;了解作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導入新課
1、了解作者毛澤東主席:
師:對本詩的作者毛澤東主席,同學們并不陌生。誰能用簡練的語言,為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澤東。
指名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信息說一說。
2、回顧學過的課文:
師: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紅軍長征中的故事嗎?
指名學生說一說。
3、簡介本課時代背景:
師:對長征你有哪些了解?結合資料袋提供的信息說一說。
(時間、經歷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戰斗等。)
指名學生說一說。
師小結(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
二、讀詩文,曉詩意,感悟語言
1、初讀詩文,感知大意:
⑴ 學生自由讀詩文,思考:
這首詩寫了什么?
指名學生交流。
⑵ 按照學習提示自讀自悟,同桌之間合作學習:
師:這首詩描寫了紅軍長征歷經的千難萬險,表現了紅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課文是怎樣具體生動描寫的呢?
(課件出示學習提示。)
⑶ 交流自讀自悟的成果:
師:同學們通過朗讀、討論,進一步加深了對詩的理解,請大家大膽展示自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指名學生說一說。
2、精讀詩文,領悟意境:
⑴ 學習“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① 詩中哪個詞表現出紅軍英勇無畏?
② 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
③ 品讀此句詩。
⑵ 學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① 這樣連綿不絕的五嶺在紅軍眼里像什么?
② 討論“騰”能否換成“流”?
③ 如此磅礴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像什么?
④ 討論“走”能否換成“跋”?
⑤ 品讀此句詩。
⑶ 學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① 課件出示金沙江的畫面,師簡單講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② 體會“暖”字表達的情感。
③ 課件出示飛奪瀘定橋的片斷,學生默讀相關資料。
④ 體會“寒”字表達的情感。
⑤ 品讀此句詩。
⑷ 學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① 這句詩寫出了紅軍怎樣的心情?從文中哪兒可以看出?
② 學生討論交流。
③ 品讀此句詩。
三、誦詩文,悟詩情,拓展提升
1、齊讀詩文,體會全詩表達的情感。
2、播放《長征》歌曲。聽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交流感受。
4、全體起立齊誦《長征》。
【板書設計】
25、七律·長征
毛澤東
遠征難 只等閑
五嶺 細浪 英樂
烏蒙 泥丸 雄觀
金沙江 暖 氣主
大渡河 寒 概義
岷山 開顏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6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理念提倡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書面文字、觀看音像資料、選擇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本教案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留白"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后,滿懷激情地回憶紅軍隊伍在長征途中排除萬難的典型事例,表現了我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發學生向紅軍戰士學習,培養不怕困難的奮斗精神。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結合課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重要詞語意思、理解詩句包含的內容。
2、情感目標:理解詩意,充分感覺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標:通過多媒體課件,深情悟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1、關于長征的照片、電影片段制作教學多媒體及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并自學生字詞。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簡介長征知識
1、播放錄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簡介律詩及相關長征知識,讓學生匯報交流收集的長征知識
【設計意圖】學生對長征知識較陌生,利用多媒體課件能拉近與歷史的距離。匯報交流搜集的資料,意在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調先有情”,既讓學生產生了學習的熱情,又為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作鋪墊。
二、講讀結合,引導學生感知詩意
1、播放范讀錄音,掌握好韻律
2、匯報生字詞自學情況,評比自學標兵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應該具備自學字詞的能力,匯報的過程顯現學生動手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組織語言處理信息能力,匯報的過程也是自學方法交流的過程。
2、配樂讓學生仿讀,讀正確讀流利
3、默讀體會詩的結構特點
【設計意圖】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教現成的知識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讓學生自己選讀,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詩文中總分結構,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抓住“萬水千山”總述句,讓學生分頭研讀,分組討論。體會如何“難”,但紅軍戰士又怎么“等閑”
①選取哪些山?怎么難,但紅軍眼里怎樣?
②選取哪些水?怎么難,但紅軍面前又如何?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基礎是文本,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感悟,深入研讀思考,自由地討論交流,把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驗,語言的領悟釋放出來,實現師生心靈的對話,精神的交流。
三、反復誦讀,體會英勇無畏
1、出示插圖,結合詩文進一步理解詩義。
2、抓住自己感受深的情節暢談體會。
3、引導學生讀書深情,誦出豪情。
4、最后一句作者的愉悅心情和你一樣嗎?
四、適當拓展,推薦愛國讀物
1、長征故事你已經讀過的有哪些?
2、推薦如《豐碑》《草地夜行》等讀物。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培養學生自覺閱讀的習慣。
五、聯系實際,激勵攻堅克難
1、生活中也會通過這樣的“山”“水”,結合生活說一說。
2、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長征精神呢?如何學會排除萬難?
【設計意圖】由生活步入教材,再由教材邁向生活,教材只是個例子,讓學生樹立大語文學習觀,把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能力情感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理解詩意,感受紅軍藐視困難的豪邁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感受紅軍藐視困難的豪邁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用具】
長征專題學習網站。
【課前準備】
利用電子閱覽室上網瀏覽“長征專題學習網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
(板書課題)同學們,初見“長征”這個詞,是不是感覺很陌生?因為這是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的事了。但我們不能忘記,因為有人說:萬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偉大壯舉;《七律長征》是詩歌創作史上不朽的作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毛澤東,感受他那博大豪邁的胸襟,走近長征,感受那段艱辛而輝煌的歷程。
交流查閱關于紅軍長征和詩人毛澤東的有關資料:
1、通過課前預習,你搜集了哪些關于長征的資料?利用課件(地圖)結合學生匯報讓學生了解紅軍長征經過的路線解詩題。
2、一代偉人毛澤東在這次偉大的征程中,顯示出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領導才能。你對毛主席了解多少?
過渡:
他是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帶領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為我們開創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不僅是一位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他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和書法家。在紅軍長征即將勝利結束時,毛主席潑墨揮毫,用精煉的語言以詩的形式寫下了這首詩,呈現了長征這段驚天動地的壯舉,
二、讀詩文,解“七律”
1、自由練讀詩文。
2、指名學生讀詩文,檢查字音。
3、再讀詩文,解“七律”,體會詩的韻律節奏。
三、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
這首詩文字精煉,內容豐富。想學好這首詩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個挑戰,同學們有信心學好嗎?
1、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思考一下,這首詩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⑴、理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句詩。
⑵、體會這句詩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總起全文。
⑶、指導朗讀(有力度、緩)。
2、過渡: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默讀下面的詩句,思考詩句中哪些詞寫紅軍遇到的困難和艱險?哪些詞寫紅軍戰士不怕困難并克服困難?并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⑴、同桌交流。
⑵、全班匯報交流:
抓住關鍵詞,相機出示“長征專題學習網站”有關直觀形象的圖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朗讀。
五、想詩境,悟詩情
1、讀完詩文,哪些詩句描繪的情景在你腦海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是什么力量支撐紅軍縱橫二萬五千里長征?你學到紅軍什么精神?
2、過渡:
紅軍戰士懷著對革命事業無限的忠誠和堅定的信心在腥風血雨中闖出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氣貫長虹的英雄凱歌。你聽,那嘹亮的歌聲催人前進,勝利的旋律使人振奮。播放歌曲《長征》。
3、是呀,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長征,感受長征,再次朗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了解長征了嗎?課后還可以閱讀《同步拓展閱讀》,還可以繼續利用課余時間利用各種途徑進一步了解長征。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8
【教材分析】《長征》是毛主席飽含勝利的喜悅和革命熱情所創作的一首七律。作者以直白的詞匯、豪邁的語勢,概括出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義氣概.短短四句詩成為了一幅濃縮紅軍長征壯闊歷程的總覽圖。
【學情分析】
由于時間的關系,長征這一段歷史,不僅是學生,連我們很多年輕人都已經產生了距離感,特別是作為廣東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在富足的生活中甚至產生價值觀之間的沖突。不能試圖通過這一節課,就讓學生感到紅軍長征所表現出來的不朽。教學時應挖掘文字背后隱藏的情感,輔以必要的課外課程資源,與文本相輔相成,從而引發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產生情感的共振,以促進學生對詩歌的深層次的感悟。學習和發揚長征精神,磨煉意志,培養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
【設計理念】
1、為了能使課堂教學更有效,首先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拉近與文本距離。課前可讓學生利用聯網對長征資料進行收集。課上可讓學生匯報對長征的印象,對詩意的理解,從而確定了教學的走向和縱深度,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課堂的實效。
2、詩作為濃縮生活的一種文學作品,它的內涵往往是要用心去意會的。好的東西是不可能言盡的,在教學中,應允許學生意會可以不言傳。本課教學只要求學生大致了解詩意,而不是逐字逐句去解釋。更主要的是緊扣詩眼,咀嚼涵詠,抓住“難”“不怕”“ 寒”“暖”和“喜”等詞,緊扣詩歌的特點,凸現出語文味。以領悟情感為主線,當學生真正進入到文本背后去發現、去體會語言文字之背后作者那大無畏的豪邁。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認讀三個生字,理解重點詞的意思,了解詩歌的大意。
能力目標:繼續培養抓住詩眼去品悟詩歌語言的精妙,從而體會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體會紅軍長征戰勝種種艱難險阻,感受毛澤東和紅軍將士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紅軍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
2、理解二、三句詩的意思并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激情引入
1、對長征你有哪些了解?可以結合自己收集的信息說一說。(師生交流信息)
教師出示:
這是一次可歌可泣的遠征,這些千千萬萬青年人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像一把烈焰,貫穿著這一切,他們不論在人力面前,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甚至死亡面前都絕不承認失敗??所有這一切以及還有更多的東西,都體現在現代史上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的歷史中了。
??埃德加?斯諾 《西行漫記》
2、長征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教師激情引入:同學們,今年是2009年,75前的10月,中國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發生了一件氣吞山河的壯舉。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一年的時間里紅這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經受無數次考驗,當勝利即將到來的時候,毛澤東寫下了《長征》這首壯麗的詩篇。
二、整體感知,了解詩意
1、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誰來把詩句讀一讀。
提示:“等閑、逶迤、磅礴、云崖、泥丸、岷山”的寫法和讀音。
2、五年級了,誰能說說有什么方法理解詩句。(如:問同學,上網,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看看注釋,連詞成句等等。)
3、學生運用方法自學,了解詩歌大意。
三、咬嚼詩眼,品悟詩蘊
1、讀第一句:誰能用一個字說明紅軍長征是怎樣的?(難!)紅軍面對這些難怕是不怕?(不怕)
板書:難 不怕
2、再往下讀:哪些重點詞語讓你感受到了長征的“難”和紅軍的“不怕”。
(1)引導學生裝抓住:“逶迤”“ 磅礴”“ 寒” “千里雪”等重點詞語理解“難”。
(2)引導學生抓:“細浪”“ 泥丸”“ 喜” “心開顏”等詞體會紅軍的“不怕”
(3)這所有的一切所一句詩來概括是什么?(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3、把自己的理解帶進詩句,誦讀全詩。
四、引領提升,直入詩魂
1、這些詞語是如何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呢?
“逶迤”“ 磅礴”“ 寒” “千里雪” ??“細浪”“ 泥丸”“ 喜” “心開顏”
2、體會五嶺的“難”
(1)教師當場院板畫。問哪一個是五嶺,哪一個是烏蒙。
(2)烏蒙磅礴,給磅礴換一個詞?你知道烏蒙山有多高嗎?4200多米。如果拿我們現在這六屋教學樓來比的話。他相當于800多層。你想要爬上去有多難。你再讀。
(3)五嶺連綿數千里呀!為什么在紅軍眼里是細浪?烏蒙山高4200多米,為什么在紅軍眼里是泥丸?你能會到什么?
(4)把這種感情送到詩句中讀一讀。多么豪邁的一件事,對著大家大聲讀。
(5)同學們,要是平時,翻過幾座大山已屬艱難,況且還有敵軍的圍追堵截(教師出資料)
前有阻擊,后有追兵,天上不有敵人的飛機。
(6)看完資料,學生談理解,教師點撥,學生讀第二句詩。引導讀出自己的感覺:輕松,悲壯,無畏。豪邁。
(7)如果你是紅軍你如何對敵人讀這一句詩。面對這萬水千山的困難你如何讀。對著自己無畏的紅軍兄弟你又將如何讀。
3、教師小結:在漫漫長征路上,不僅有槍林彈雨,還有急流險灘、雪山草地,更有饑餓、寒冷、疾病等等難以想象到的困難。“難嗎?(難)可紅軍卻把它當作平平常常的事!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面對千回百折的長征,請讀出紅軍做出的堅定的回答。
生讀第一句。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板書:難、平常)(字體比上一次板書大一倍)
4.深入感悟“暖”
(1)讀讀第3句,你發現了什么?(有一對反義詞:云崖暖,鐵索寒。)
(2)(師介紹故事。)1935年5月,紅軍主力在毛主席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地向云南進發。面對金沙江的懸崖峭壁、滾滾江水,紅軍戰士按照毛主席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采取聲東擊西的辦法擾亂敵人的視線,同時,又順利地俘獲敵人偵察用的兩只船,結果我軍不費一槍一彈,捉到俘虜60多人,奪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紅軍所有大隊人馬全部勝利渡過金沙江,跳出了幾十萬敵人的包圍圈,到處是歌聲和歡笑聲:“我們一過江,就把蔣介石幾十萬大軍甩到后邊了!” “蔣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 “撿到了幾雙爛草鞋唄!”
(3)知道這個背景資料,你又會怎么讀? (生讀)
(4)請兩位學生讀資料對話,再談體會。
出示對話:
“我們一過江,就把蔣介石幾十萬大軍甩到后邊了!”
“蔣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
” 撿到了幾雙爛草鞋唄!”
(5)你讀得很輕快,你為什么這樣讀?
(6)創設不同情境讀這一句
我們勝利了(讀)──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
我們不費一槍一彈勝利了(讀)──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
面對窮兇惡極的敵人,面對險要重重的金沙江,我們不費一槍一彈勝利了(讀)──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
5、深入感悟“寒”
(1)同學們,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心頭暖洋洋的,我們再來看瀘定橋。
(出示瀘定橋圖片──十三根鐵鏈高懸河面圖)
(2)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個詞來表達。(心驚膽戰、魂飛魄散、驚心動魄、望而生畏……)
(3)引導學生把這種感受送到詩句中讀一讀。
(4)影像再現,突破難點。真的是望而生畏,讓我們一起回到那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中吧!
(放電影《飛奪瀘定橋》的片段)
(5)看了這段錄相,你想說什么話?用一個詞也行。(驚險悲壯、高度概括、心驚肉跳,勝利不屬于這支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6)出示資料,學生深刻領會思想感情。
1934年十月,一支軍隊開始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聞的長征,當時沒有人能想到,這一走,竟然走了13個月零2天,這一走,走了25000 里。最小的戰士只有十一、二歲,長征途中,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位紅軍戰士壯烈犧牲,紅軍一共爬過18條山脈,渡過24條河流,走600里荒蕪人煙的茫茫草地,經過11個省份,前進的代價是生命,路上行軍一共368天,總長25000里的路上紅軍只休息了44天,其中100多天是與圍追堵截的敵人戰斗。
??《長征記》 紅一軍團編 1936年8月 預旺堡
(7)再次引領學生感情朗讀
面對這寒光閃閃的鐵索橋,我們讀??大渡橋橫鐵索寒
面對那些殘暴的敵人,我們讀??大渡橋橫鐵索寒
望著鐵索上的鮮血,面對犧牲的戰友,我們讀??大渡橋橫鐵索寒
(8)升華感情:同學們,現在你們明白,這個寒僅僅是我們強渡大渡河時,氣溫那么寒冷嗎? 寒,這是因為我們戰士在這里灑過鮮血,寒是因為我們的戰友在此長眠,但是紅軍戰士沒有白白的犧牲,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二萬五千里長征人民會永遠記住的,這些在大渡河上犧牲的這些戰士們。這么艱難的事紅軍戰士還是平常地對待。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面對千回百折的長征,紅軍做出了堅定的回答。??生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板書:難 不怕(字體更大一些)
6、體會“喜”
(1)“喜”的是什么?喜從何來?(喜的是他們已紅走過了岷山和一望無際的草地。因為他們只要走出岷山,就可以勝利地會師了。喜的是他們在一路上奪取了種種關卡,非常開心,戰勝了敵人。擺脫敵人之喜。離解放中國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2)這一切怎么不令紅軍欣喜若狂呢。把紅軍所有的喜悅通過你的聲音釋放出來吧!先練練,你可以站起來讀,加上手勢讀,也可以找你的同伴一起讀
(3)全班同學一起來,抒發紅軍的喜悅之情。
五、即興練筆,激蕩詩情
1、長征是人類歷史上一次驚心動魄,激動人心的遠征,它必將永遠銘刻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點擊課件視頻)在2006年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欄目,其中有一項獎,他不是頒給了某一個人,而是頒給了一種精神,一個群體。這種精神叫長征,這個群體叫紅軍。很可惜,這個獎沒有頒獎詞。
2、同學們,此時此刻,如果讓你來紅軍戰士寫頒獎詞,你想對自己,或是想對紅軍的先烈們說些什么呢?
3、學生練筆。
4、學生配樂讀自己的頒獎詞。
總結:是啊,神仙也難過的雪山攔不住他們,綿延幾千里的五嶺峰,氣勢磅礴的烏蒙山攔不住他們,激流峭壁的金沙江,寒氣逼人的鐵索橋攔不住他們,蔣介石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不上他們,因為他們的名字叫紅軍!(配樂齊背全詩,結束。)
六、課后作業
1、朗讀并背誦全詩。
2、謄寫小練筆到作文本上。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9
教學目標:
1、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重點難點:
1、重點: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2、難點: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要求:通過書本、網絡等資源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長征的起止時間、路線、經過了哪些省,行程多少里、主要經歷等,搜集有關長征的小故事)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七十一周年,長征是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有著講述不完的故事,讓我們走進長征,一起回望那漫漫長征路吧。
誰能說一說你知道的發生在長征途中的故事?由學生講述自己所了解的有關長征的小故事(如《飛奪瀘淀橋》《倔強的小紅軍》《金色的魚鉤》等)。
長征是非常艱苦的……講解長征的起止時間、路線、行程、主要經歷等(出示紅軍長征的線路圖);
回顧那段崢嶸歲月,二萬五千里長征,譜寫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二萬五千里長征,造就了多少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萬五千里長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豐富深厚的歷史內涵,又是如何濃縮到一篇只有56字的詩歌中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賞析這首詩——《七律 長征》,詩人就是三軍的統帥、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教師簡要介紹此詩的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二、整體感知課文,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初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掃清字詞障礙;指名朗讀詩歌,師生共同評析朗讀節奏:①強調律詩聯內部、聯與聯間停頓的區別,②注意韻腳的韻律感,略點七律: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
2、再讀思考:全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洋溢著一種怎樣的感情?該如何讀?
討論本詩的內容、感情(全詩再現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斗歷程,洋溢著自豪、喜悅的感情),指導學生從重音、語調等方面讀出感情。
朗讀提示:紅軍/ 不怕 / 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3、播放朗讀錄音(顯示毛澤東手書的《七律 長征》)
4、學生齊讀課文。
三、理清思路,品味畫面
(一)、理清思路與結構,思考幾個問題:
1、這首詩的詩眼在哪里?表現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不怕”——革命英雄主義;“更喜”——革命樂觀主義。)
2、“紅軍不怕遠征難”,遠征究竟“難”在何處?作者在這首詩中描繪了幾幅“征難圖”?
(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3、首聯與頷聯、頸聯在結構上是怎樣的關系?首聯與尾聯在結構上又是怎樣的關系?
(總分關系,頷聯承“千山”,頸聯承“萬水” )(總起與總收,革命英雄主義與革命樂觀主義的統一)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0
一、教材分析
(1)概括介紹教學內容:《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后,滿懷激情地回憶紅軍隊伍在長征途中排除萬難的典型事例,表現了我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發學生向紅軍戰士學習,培養不怕困難的奮斗精神。
(2)分析教學內容特點:全詩共四聯,56個字。首聯開門見山地贊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第二、三、四聯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寫紅軍戰勝的困難。它是承上文“千山”和“萬水”而來。作者按紅軍長征的路線,選取了五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地理名稱,他們都是著名的天險,高度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萬水千山”。第四聯是對首聯的回應。開端言“不怕”,結尾壓“更喜”,強化了主題,升華了詩旨。“更喜”承上文而來,也是對上文感情的結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理解下列詞語: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
(2)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2、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
(2)通過材料,增強對文章內容的感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充分感受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談話:毛澤東是我國第一代領導人核心,是我國著名的詩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們就學習他寫的一首詩《七律長征》。板書課題。
(2)“長征”從字面上講什么意思?關于長征大家了解多少,課前查閱了資料,說一說你對長征的了解。學生交流資料。
(3)師小結,看紅軍走過的路線圖。看完路線圖,你有什么感受?
2、初讀文本
(1)翻開課文,請大家自由朗讀詩文,你可以多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指生讀詩,讀生詞,注意正音,特別是“逶迤、磅礴”。
(2)滲透律詩特點,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劃分的節奏自由試著讀一讀?課件出示劃分節奏的全文。指讀。
3、自讀質疑,交流啟思
(1)師:請同學們小聲朗讀課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畫出來,我們過會交流交流。先小組交流。
(2)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教師相機指導。
4、師生互動,錄像材料輔助,精讀詩文
(1)用“只等閑”一詞切入詩文。板書“只等閑”,師引:“等閑”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種解釋:那結合詩句應該選擇第幾種?
(2)詩中紅軍把什么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板書遠征難)
(3)具體從那幾句看出紅軍把遠征難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帶著問題,默讀詩文,畫出相關詞語,寫寫你的體會。
學生畫詩句,師點撥。小組交流討論一下。
(4)重點理解(詩句意思)
5、課堂總結,升華情感
同學們,回顧長征我們感慨萬千,7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坐在這里決不僅僅說是學習七律長征,學習一首詩歌,更重要的是感受長征給我們的力量和啟迪!
6、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1)介紹學生閱讀《地球的紅飄帶》
(2)寫一寫對長征的認識和感受。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全詩。
2、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理解長征中紅軍遇到的艱難險阻和戰士們對待困難的態度,領會全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精神。
教學用具:長征路線圖;飛奪瀘定橋的情景錄象
一、導入,簡介作者,了解七律。
1出示毛澤東圖片:他是誰?有關他你知道些什么?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毛澤東寫的一首詩——《七律 長征》。生讀課題。
3 知道什么叫“七律”嗎?打開書,數一數總共有幾行?每行幾個字?(七律是古詩的一種體裁,每一首詩是8行,每一行字是7個。偶句押韻。“長征”是這一首詩要寫的內容,所以中間有一個間隔號,要注意停頓。)
4 咱們再來讀一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讀準讀通。
1、請同學們先自由地讀一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課文中有哪些生字新詞?先咱們來讀讀。(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3、個別讀,齊讀。
4、檢查個別讀詩。
5、七律是一首詩,要想讀得更好,咱們得注意讀出韻味,讀出節奏來。(七律的節奏一般是二二三。)
6、自由讀,指名個別讀,齊讀。
三 交流主要內容。
現在你讀懂了詩歌的大概意思了嗎?誰能說說。
四 深入探究,感悟體會
(一)體會“長”
1詩歌的大概意思你們明白了,現在同學們再到詩中找找,紅軍在這條漫漫的長征路上走過哪些地方?用筆把這些地名劃出來。
2 出示“五嶺 烏蒙 金沙 大渡 岷山”,有這么多的地方,咱們一起來讀讀。
(五嶺 烏蒙 岷山是山名,金沙 大渡是水名 )
3 紅軍長征途中,僅僅只走過這三座山,兩道水嗎?你從那句詩看出他們走過許許多多的山山水水?(出示第一句詩,生讀,板書:千山萬水)
4 你們看這就是當年紅軍走過的那條長征路。出示線路圖。(師述:紅軍長征的原因、時間、出發點、沿途經過的地方、結束時間。)
5 是啊,紅軍戰士從江西瑞金出發,一直走,走過了這么多地方。這里有段文字簡要介紹了紅軍長征的歷程。(出示長征簡介。學生讀。)
6 咱們特別來留意一下這段話中的這幾個數據:在短短一年時間里,紅軍穿過了——11個省,翻過了——12座大山,跨過了——24條長河,行程——二萬五千里。
7 這條行程兩萬五千里的長征路途,如果把它拉直了,那就是跨了半個地球啊。現在再來讀一讀課題,你會怎么讀?
(二)、體會“征”
1 看著地圖,讀著毛澤東的詩,我們感受了這條長征路的“漫長”。但是,作為紅軍的領路人,作為人民的領袖,毛澤東僅僅是在向我們介紹長征路的“漫長”嗎?請同學們再讀讀這首詩,想想你還有什么新的體會和發現?
2 生自由讀全詩。讀后討論。(體會到了紅軍的不怕難)
3 感受紅軍一路的艱辛。
紅軍先后遇到了那些困難?
1)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這一句你從哪個詞體會到了紅軍翻山越嶺的艱辛?他們遇到了怎樣的艱辛?(簡介五嶺、烏蒙)在紅軍眼里,在詩人眼里,那逶迤640公里的五嶺只不過是什么?那氣勢磅礴的烏蒙在紅軍眼里不過是什么?你再讀讀這句你還能從中體會到什么?(體會紅軍的大無畏精神)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這種精神嗎?
個別讀,齊讀。
作者是通過什么表達方式讓我們感受到紅軍的這種大無畏精神的?(夸張)
山再高,路再險也無法阻擋紅軍前進的步伐,然而困難卻接踵而至……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你從哪個詞體會到了紅軍渡江過河的艱辛?(出示金沙江圖)
誰知道紅軍過金沙江的故事?“暖”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關于大渡河你又知道些什么?(補充圖片資料、)
想看看當年那場令人驚心動魄的戰爭嗎?(播放影片)
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這場戰爭打得異常艱辛,紅軍傷亡慘重。)
你體會到“寒”的意思了嗎?
這一寒一暖讓我們感受了紅軍巧度金沙江的大快人心,體會到了飛奪瀘定橋的心驚膽寒。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去讀一讀。
3)更喜岷山千里雪,千軍過后盡開顏。
“千里雪”讓你想到了什么?(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關于雪山你知道些什么?
連鳥兒都飛不過去的茫茫雪山,紅軍卻——,他們的心情——,你從哪里體會到了?
是啊,翻過了這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大雪山,紅軍勝利在望,戰士們怎能不歡欣鼓舞呢?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去分享這種喜悅,這種勝利吧!生讀。
4)紅軍在歷時一年的行軍路上發生了許多故事,你還知道哪些?
(老師補充:回想1934年10月,毛澤東率領八萬六千紅軍,踏上了漫漫的長征路。滔滔湘江見證了他們血戰湘江的血雨腥風,悠悠赤水演繹了他們四度赤水的壯烈神奇,冷冷鐵索感受了他們飛奪瀘定橋的驚心動魄,皚皚雪山鐫刻著他們頑強攀登的斑斑足跡,莽莽草地目睹了他們彈盡糧絕時的艱辛生活……終于,在1935年10月紅軍走完了二萬五千里行軍路,勝利到達了目的地——陜北!)
5)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
4、現在讓我們再來讀讀課題,此刻你讀懂了這個“征”字嗎?帶著你的理解再讀課題。
五、情感朗讀,升華感情
如此艱辛的旅途,如此重重的困難,是什么讓他們的腳步如此堅定?是什么讓他們擁有與天斗,與地斗,與敵人斗的決心?(板書:英勇頑強樂觀主義)是啊,就是這種英勇頑強的樂觀主義精神讓戰士們征服了逶迤的五嶺,征服了磅礴的烏蒙,征服了驚濤拍岸的金沙江,征服了驚心動魄的大渡河,征服了茫茫白雪的岷山,譜寫了一曲氣貫長虹的英雄凱歌!學生再讀全詩。
六 拓展
讀者這首詩,咱們從“不怕”體會到了毛澤東豪邁的偉人風度,從“騰細浪”“走泥丸”感受到了他浪漫的詩人氣質,從“一暖一寒”領會到了偉人也有喜悅,也有痛心,這就是毛澤東的凡人情懷。在漫漫的長征路上,毛澤東就是帶著他的這份偉人風采、詩人氣質和凡人情懷,寫下一首又一首詩篇。接下來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首毛澤東寫的詞《清平樂六盤山》,這是紅軍登上了岷山之后的最后一座山峰時毛澤東寫的。大家試著讀讀。
《清平樂·六盤山》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你從哪里感受到了詩人的風格?
課后大家還可以再去欣賞欣賞毛澤東的其他詩詞。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及新詞。
2.看注釋,結合搜集的有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紅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4.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課前活動:搜集有關紅軍長征的圖片、書籍、影視作品等資料,了解紅軍長征時的情況,并與同學分享。
(1)給足時間。
(2)教師幫助學生分類。
(3)組織學生交流,了解長征的情況。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及新詞。
2.看注釋,結合搜集的有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紅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許多是向我們講述了紅軍長征中戰斗和生活,你還記得有哪些嗎?指名簡單說一說。
1935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甘肅會寧會師,史無前例的長征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回首艱苦卓絕的長征,毛澤東主席寫下了這首《七律·長征》。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己讀這首詩,把字音讀準確。指名讀,訂正讀音。
2.出示詞語:逶迤、磅礴、鐵索、岷山,名認讀。
3.自己再讀這首詩,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讀后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三、精讀體會。
1.要想對這首詩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詩句的意思。出示自學提示:
(1)看注釋、結合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與小組同學交流學習成果。
(2)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試著用朗讀表現出來。
(3)記下不懂的問題。
2.交流理解。
(1)指名讀一、二句,說說自己的理解。讀詩句→說方法→說意思→談理解。紅軍憑著簡陋的裝備,靠著自己的兩只腳,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輾轉12個省,走過二萬五千里的路程,有詩句中的詞語真可謂是“萬水千山”“遠征難”。再看看我們的紅軍戰士是如何面對的?引導學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閑”。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有語氣朗讀,并試著背一背。
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樂觀向上的精神。
(2)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這種不怕困難,積極樂觀的情感?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嶺山脈和烏蒙山的圖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紅軍的眼中這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卻像什么?
練習朗讀。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還記得巧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嗎?引導學生結合資料理解這句詩。
師: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惡戰,多少紅軍展示葬身與滾滾的大渡河中。你能結合故事和對詩句的理解朗讀這兩句嗎?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為什么“盡開顏”?
播放紅軍過雪山的電影資料,感受那種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練習朗讀。
3.再讀全詩,說一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小結。
1.這首詩表現了紅軍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成為描寫長征的經典之作。一起在來讀一讀。
2.播放歌曲《七律·長征》,繼續感受,配樂朗誦。
讓我們記住這首詩,記住這史無前例的偉大的壯舉——長征,和老師一起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及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繼續感受紅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3.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學會詞語,默寫課文。
教學難點:默寫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毛澤東主席的《七律·長征》,被詩中表現出來的樂觀的精神所感染,誰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指名朗讀。
2.通過詩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七律·長征》。
二、學習生字。
1.投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 )騰細浪,烏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 )寒。
更喜( )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看投影口頭填空。
要完整的把詩句填好,必須學會這些生字。出示:逶迤 磅礴 鐵索 岷山
指名讀字音,重點是“逶迤”和“岷山”
2.觀察“逶迤”和“磅礴”有什么特點?結合偏旁理解記憶字形。其他生字自由記憶。
3.重點指導書寫:“礴”筆畫較多,注意寫緊湊。
4.練習書寫。
5.檢查學習效果:
(1)填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 )騰細浪,烏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 )寒。
更喜( )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2)投影訂正。
三、背誦默寫。
1.本課還有一項學習任務是默寫課文,默寫的基礎是背誦和學會生字。剛才同學們已經把生字掌握了,現在我們就練習背誦。
2.你有什么好的背誦方法?
3.練習背誦,記住詩句的意思,一邊想一邊背。
(1)指名背誦。
(2)背誦也要有感情,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繼續練習。
(3)通過多種形式鞏固背誦。
4.默寫課文。出示: 紅軍( ),萬水千山( )。
五嶺( ),烏蒙( )。
金沙水拍( ),大渡橋橫( )。
更喜( ),三軍過后( )。
可以選擇填空的形式幫助默寫,也可以獨立默寫。
同桌互相訂正。
5.一邊背誦一邊記憶寫法。
四、小結。
投影幾首毛澤東,帶領學生讀一讀。
毛澤東的詩詞很多,都充滿了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課下收集一些毛澤東詩詞,感受詩人的情感。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13
學習目標
1.認識“礴”等3個生字。會寫“丸”等3個字。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理解詩句意思,能聯系重點詞語體會詩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詩歌具有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課前準備
1.課前利用各種途徑搜集有關紅軍長征和毛澤東主席的相關資料。
2.準備有關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巧渡瀘定橋的錄像。
3.準備“長征組歌”中的歌曲《七律·長征》。
第一課時
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陜北,行程二萬五千余里。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烏蒙:云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岷山:在四川和甘肅邊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紅軍長征經此。
誦讀品悟,領略詩境
1.聽一聽《長征組歌》中的段落,談一談你所了解的長征。
2.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初步滲透與本詩歌相關的知識
指導朗讀:從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考慮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播放長征歌曲,以唱配誦,以唱帶誦
討論
在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學習和發揚長征精神,磨煉意志,培養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
【《七律·長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通用13篇)】相關文章: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課件教案板書反思04-20
《七律·長征》全文10-12
長征教學設計01-15
教學設計與反思03-30
《七律·長征》理解性試題02-17
《七律·長征》課文難句講解12-12
背影教學設計與反思設計10-28
鄉愁的教學設計與反思11-13
《背影》的教學設計與反思10-29
《七律·長征》閱讀練習及答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