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11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想辦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識寫生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具準備和輔助活動: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書:
司馬光
沒有慌 搬石砸缸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積極動腦 解決問題
作業安排和設計:
課內:抄寫字詞、填空、看拼音寫漢字、組詞、練習說話。
課外: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
1. 板書課題:司馬光
2. 告訴學生"司馬"是復姓,"光"是名。司馬光是我國古代的一個大文學家,大史學家。本課介紹的是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二. 范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1. 范讀課文。
2. 思考:本課寫的是司馬光小時侯的什么事?
三.看圖答問,出示生字新詞
1. 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時候)
2. 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花園是個什么樣兒?(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圖上畫了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這時候發生了什么事?
4. 那個小孩掉進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馬光各有什么表現?(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勁、救)
四. 教學生字詞
1. 自學生字詞。要求看板書,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詞義。
2. 檢查自學情況。
(1) 檢查讀音。
a. 指名讀,讀后討論:哪些字音容易讀錯。
b. 去拼音讀。
c. 開火車讀卡片上的生字。
(2) 檢查字形。
a. 指名說說哪些字可以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
b. 指名說說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記憶。
c. 師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學生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讀,想想詞義。
五. 作業
1. 抄寫生字。
2. 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試讀課文
1. 指名分段讀課文。
2.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二. 講讀課文
1. 講讀第一段
(1) 自由輕聲讀課文。
(2) 指名說說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3) 用自己的話說說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有關人物。
(4) 指名看圖說說水缸,假山的位置。
(5) 再指名說說水缸的樣子。
(6) 指名朗讀。敘述的語氣。
2. 講讀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讀。
(2) 那個小朋友怎么會掉進缸里的?他會遇到哪些危險?為什么?
(3) 看圖說說"別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從哪里看出他們慌了,他們可能會喊什么?
(4) 指導朗讀。
要用緊張的語氣讀、指名讀、齊讀。
3. 講讀第三段。
(1) 看圖。
掉進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險,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馬光這時候會怎么想?(啟發想象,練習說話)
(2) 指名讀課文。
(3) 用"--"把寫司馬光的句子畫下來,再讀一讀。
(4) 從哪些地方看出司馬光沒有慌?
(5) 比較句子。
a. 他搬起一塊大石頭。
b. 他搬起一塊石頭。
指名讀句子,說說有什么不同。司馬光為什么要搬"大"石頭?從這里你可以看出司馬光怎么樣?
a. 司馬光雜那口缸。
b. 司馬光使勁砸那口缸。
指名讀句子。你覺得哪句話好?"使勁"寫出了什么?表現了司馬光怎么樣?
(6) 司馬光的方法行嗎?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7) 指導朗讀。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總結課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說說司馬光是個怎么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什么。
四. 作業
填空:
別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沒有慌,他搬起一塊( )( )( )使勁砸( )( )( )。
第三課時
一. 復習檢查
1. 抽讀生字。
2. 在正確的讀音下畫"--"。
時(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二. 練詞說話
1. 看圖復述故事。
同桌練說,小組練說,各組選一個代表到前面來說。
2. 用詞練習說話。
(1) 不小心
(2) 有的……有的……有的……
三. 課堂練習
1. 看拼音寫詞語。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組詞區別。
古( ) 時(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紅( ) 我( )
【 一年級語文下冊《司馬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下冊語文《司馬光》教學設計10-14
一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司馬光教學設計07-06
一年級下冊語文《司馬光》教案04-02
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案07-18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3-07
《司馬光》教學設計08-22
司馬光教學設計07-22
司馬光教學設計11-26
語文下冊《牧童》教學設計12-24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司馬光說課稿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