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今天,我授課的內容是詩歌《在山的那邊》。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
本課是整個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第一課,對貫徹課程標準和整個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一定要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牢牢把握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特點。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作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這篇課文是當代詩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與海這兩個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告訴人們自己成長中的人生感悟,并啟示人們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要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要一次次戰勝失敗和苦難,才能達到理想境界。
對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們要從小學生過渡為中學生,有很多困難等著他們去克服,另一方面詩的第一節詩人以一個孩子的語調來寫,能調動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生一般能較好地把握詩中的山與海的象征意義,但對詩中“無數座山”的理解,對實現理想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往往估計不足,需要教師因勢利導,突破難點。
根據詩歌的文體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兩個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品味語言。
2、聯系生活,感悟人生。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朗讀訓練,調動學生情感來理解作品。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課文
聯系青島的地域特點,提問: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青島的'海濱,而是生活在蒼茫的大山里,同學們會想些什么呢?引發學生想象山里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靈的橋梁。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初一是起始年級,一定培養學生打好基礎,不能忽視認字、寫字的訓練。
四、整體感知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仿讀并思考:山那邊是什么?山和海的象征意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全詩為什么分為兩節?
五、研讀賞析
學生通過朗讀,自己主動品味揣摩語言,從中發現問題共同探究賞析。
六、體驗反思
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這首詩給自己的啟示,引導學生在欣賞文藝作品時,能走過文字的橋梁,用自己的心靈與詩人溝通達到共鳴,從而獲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啟示,豐富自己的個性,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七、布置作業
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把自己的體會和收獲表達成文字。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02-22
在山的那邊 教學設計12-06
在山的那邊 教學設計01-07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11-08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06-16
《在山的那邊》的教學設計12-10
《在山的那邊 》教學設計10-27
《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12-07
在山的那邊 教案教學設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