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精選11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1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一年級2班數學課的教學任務。學生在幼兒園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養成不夠好。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要讓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準備課:數一數,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 ;數學樂園;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復習。
2、教材編寫特點:
(1)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己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是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8)安排實踐活動,是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二)能力方面。
1、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數感、符號感和初步的數學思想。
4、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完成作業、書寫工整的良好習慣。
3、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等。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盡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教學進度。
1、準備課 4課時;
2、位置 6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0課時;
4、認識圖形 (一) 3課時;
5、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5課時;
6 、1—20各數的認識 10課時
7、認識鐘表 3課時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0課時;
9總復習 10課時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認識上下左右》
教學目標:
1、能辨認上、下、前、后這些方位,并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能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初步能在同一場所辨認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積極主動地參與位置與方向的認知過程,體會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價值,發展學生積極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辨別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體驗其相對性。
4、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具準備:掛圖、小動物貼圖。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揭示課題
師:誰能告訴大家,在你的課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學生自由說。
師:誰能幫老師數一數,你前面有幾位小朋友,后面呢?
學生匯報。
板書課題:上下、前后。
二、新課
1、上、下
出示主題圖,師:這是某個城市的跨江大橋,你們看,多宏偉啊,誰能把自己從圖上看到的情景說一說?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主題圖進行描述,并側重引導學生用“上”、“下”對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準確的描述。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的填空。
聯系生活實際,學生用“上”、“下”描述身邊事物的位置關系。
2、前、后
讓一組學生排成一縱隊,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學會用“前”、“后”來準確描述。
在黑板上貼出小動物貼圖,讓學生用“前”、“后”相互說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位置,指名說。
三、集體游戲
1、一切行動聽指揮
請幾名學生在教室內隨意走動,當教師說“停”時,向全體同學說一說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學的方位詞“上”、“下”、“前”、“后”。
2.畫鼻子
在黑板上畫一動物頭像,讓學生輪流給小動物添上鼻子,做游戲的學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學生可用所學方位詞提醒該同學,讓其順利添上鼻子。
四、全課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
左 、右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運用運算律探究去括號法則,并且利用去括號法則將整式化簡。
2.過程與方法
經歷類比帶有括號的有理數的運算,發現去括號時的符號變化的規律,歸納出去括號法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嚴謹治學的學習態度。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去括號法則,準確應用法則將整式化簡。
2.難點:括號前面是“-”號去括號時,括號內各項變號容易產生錯誤。
3.關鍵:準確理解去括號法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類項可以把一個多項式化簡,在實際問題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號,那么該怎樣化簡呢?
在格爾木到拉薩路段,如果列車通過凍土地段要t小時,那么它通過非凍土地段的時間為(t-0.5)小時,于是,凍土地段的路程為100t千米,非凍土地段的路程為120(t-0.5)千米,因此,這段鐵路全長為
100t+120(t-0.5)千米①
凍土地段與非凍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帶有括號,它們應如何化簡?
思路點撥: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類比數的運算,利用分配律.學生練習、交流后,教師歸納: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號,合并同類項,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們知道,化簡帶有括號的整式,首先應先去括號。
上面兩式去括號部分變形分別為:
+120(t-0.5)=+120t-60③
-120(t-0.5)=-120+60④
比較③、④兩式,你能發現去括號時符號變化的規律嗎?
思路點撥:鼓勵學生通過觀察,試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去括號法則,然后教師板書(或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
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后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特別地,+(x-3)與-(x-3)可以分別看作1與-1分別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將式子中的括號去掉,得:
+(x-3)=x-3(括號沒了,括號內的每一項都沒有變號)
-(x-3)=-x+3(括號沒了,括號內的每一項都改變了符號)
去括號規律要準確理解,去括號應對括號的每一項的符號都予考慮,做到要變都變;要不變,則誰也不變;另外,括號內原有幾項去掉括號后仍有幾項。
二、范例學習
例1.化簡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思路點撥:講解時,先讓學生判定是哪種類型的去括號,去括號后,要不要變號,括號內的每一項原來是什么符號?去括號時,要同時去掉括號前的符號。為了防止錯誤,題(2)中-3(a2-2b),先把3乘到括號內,然后再去括號。
解答過程按課本,可由學生口述,教師板書。
例2.兩船從同一港口同時出發反向而行,甲船順水,乙船逆水,兩船在靜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時,水流速度是a千米/時。
(1)2小時后兩船相距多遠?
(2)2小時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教師操作投影儀,展示例2,學生思考、小組交流,尋求解答思路.
思路點撥:根據船順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速度=船在靜水中行駛速度-水流速度。因此,甲船速度為(50+a)千米/時,乙船速度為(50-a)千米/時,2小時后,甲船行程為2(50+a)千米,乙船行程為(50-a)千米。兩船從同一洪口同時出發反向而行,所以兩船相距等于甲、乙兩船行程之和。
解答過程按課本。
去括號時強調:括號內每一項都要乘以2,括號前是負因數時,去掉括號后,括號內每一項都要變號。為了防止出錯,可以先用分配律將數字2與括號內的各項相乘,然后再去括號,熟練后,再省去這一步,直接去括號。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68頁練習1、2題.
2.計算:5xy2-[3xy2-(4xy2-2x2y)]+2x2y-xy2.[5xy2]
思路點撥:一般地,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
四、課堂小結
去括號是代數式變形中的一種常用方法,去括號時,特別是括號前面是“-”號時,括號連同括號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的各項都改變符號.去括號規律可以簡單記為“-”變“+”不變,要變全都變.當括號前帶有數字因數時,這個數字要乘以括號內的每一項,切勿漏乘某些項。
五、作業布置
1.課本第71頁習題2.2第2、3、5、8題。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1.從興趣入手,抓注意力。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學反思
初中數學比小學數學內容加深了、拓展了,也更豐富了,從這節課中就能體會到。因此,不但要引導學生順利過渡到初中學習當中,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讓他們初步體會幾何的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在課件中我設計了觀察室、活動室、競賽室、訓練室和探究室等五大模塊,其中穿插許多學生熟悉和喜愛的圖片和卡通人物,使用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好,這不但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學、喜歡學。
2.培養能力,全面發展。
《教學中還要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教學中我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然后鼓勵他們將自己的觀點大膽地說出來,在活動室和競賽室中和學生一起參與討論和比賽,他們畫了許多有創意的立體圖形(比如,墨水瓶、圓錐體的冰淇淋、草帽及一些簡單的建筑物等),我給他們充分的贊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無形中就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審美能力。
3.需要改進的三個問題。
(1)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識圖能力,但是畫圖能力還是很欠缺。比如,畫圖時不知道怎樣表現立體圖形,只能畫平面的,這讓我意識到對學生的起點不能局限于知識點的研究,還應涉及到技能起點等諸多方面,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規范作圖,并教授一些立體圖形的畫法。
(2)當我提出問題:“你們能將我們今天學習到這些立體圖形分類嗎?”學生感到一些迷惑和茫然,很久也沒有頭緒。此時我才意識到過去他們從沒有接觸過幾何體的分類,所以他們不知道從什么角度思考,這是學習的一個難點。若在教學中指出“按平面和曲面分類(或者按柱、錐、球分類)”的話,效果就會好多了。
(3)這節課設計的活動較多,時間很緊,學生在小學已經認識了一些基本的幾何體,所以他們對此并不陌生,在課前就可以布置他們回去動手制作學過的幾何體,并記錄下觀察到的生活中的幾何體,這樣在活動室這個環節就有更多的內容可以說了,在訓練室和探究室環節的時間也更充分了!
〖案例點評
這一節課是七年級數學的起始課,能否較快地吸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
1.教學目標定位準確,適合七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及年齡特征。雖然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小學已有所接觸,且都是學生身邊的物體,但教師能很好地挖掘教材,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欣賞數學。
2.各教學環節有一定特色,較深刻地領會了教材的編寫意圖,使《標準》的理念落到了實處。以觀察室、活動室、競賽室等形式貫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從設計意圖上突破了原有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發展、綜合能力的培養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題。
3.對圖形的觀察、分析循序漸進,教學活動組織有序。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是非常豐富的,如何將簡單圖形逐步過渡到復雜圖形,將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分解為數學中的'基本圖形,教師都作了很好的處理。本節課活動較多,學生參與量較大,但老師都能較好地組織調控,使教學的實效有了明顯的提高。
4.有效落實“雙基”,體現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該課既開展了有效的活動,同時通過畫圖、幾何體分類,使這堂課成為真正意義的數學課,而并非活動課。
5.滲透激勵機制,鼓勵成功與發展。好奇是興趣的源泉,而成功的喜悅則是保持興趣的動力。通過競賽室的活動以及訓練室教師的鼓勵性評價,使學生參與競爭,展示自我。在老師的幫助下,增加數學知識的儲備,鞏固學習的能力。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規范書寫1~5。
2、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等活動,理解1~5的實際意義,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實際個數。會給1~5進行簡單的排序。
3、培養認真觀察、認真傾聽、表達和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5的規范寫法,理解1~5的實際意義,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實際個數,會進行簡單的排序。
教學難點:
簡單排序。
教具準備:
幻燈片、主題圖投影片、小動物圖片、黑板上畫田字格、吸鐵石
課時安排:
1課時
板書預設:1~5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數數和認數1-5
(一)5的認識
1、小朋友們好,你們認識我嗎?是的,我是葉亮亮的媽媽,很高興跟小朋友們一起上課,今天我還帶來了一些客人,在哪呢?
2、出示:出示5只羊,請看,誰來啦?有幾只羊來做客呢?
3、數一數:誰來數一數?數的真好
誰還想數?真不錯
一起來數一數
4、貼:羊想到我們班級來,想到我們黑板上來,誰來幫忙?(請一生貼)
生貼4只時,師故意讓孩子停下來問:貼好了嗎?還需要貼幾只?真棒
5、畫一擺:如果一只羊用一個圓片表示(師畫一個),那5只羊該用幾個圓圈來表示?
請你擺一擺
說一說:你擺了幾個?你呢?你呢?怎么都是5個呀?有沒有畫4個的?4個少了,少了(1)。有沒有畫6個的?6個多了1個,5只羊就畫5個圓圈。
剛才老師已經畫了1個,我還要畫幾個?請你數我來畫
6、像5只羊,5個圓,他們的數量都是5,我們可以用哪個數來表示?
5長什么樣?誰來找出來貼上去(生找貼)
7、舉例:5除了表示5只羊,5個圓,你覺5還可以表示什么?(師板書把圓圈、羊圈起來)
請你說(不錯)你來(太棒)你說(小朋友們說得太好了)剛才我們說的事物的數量都是5,所以用哪個數表示?
8、引:有一只羊餓了跑了,少了一只羊,問還能用5表示嗎?為什么不可以?只有怎樣的才用5表示?現在用什么表示?誰能找到4?(師拿1、2、3、4讓學生選)
(二)1—4的認識
1、出示一幅(信息多一些,4的有一些,還有1、2、3的):從圖中你找到4了嗎?
2、4的認識
(1)說一說:你找到4了嗎?還有嗎?(貼:飛來了4只鳥,又來了4個蘑菇)
(2)擺一擺:我想用吸鐵石擺一擺,拿幾個?請你說,你來,你們跟他們一樣嗎?為什么都拿4個,我拿5個行嗎?(擺在黑板上)那怎樣就變成4個了,4比5少(1)個。
(3)小結:小鳥、蘑菇、吸鐵石的數量都是4(邊說邊圈),所以我們用4來表示,
你還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示嗎?
說一說動一動拿一拿等
3、1-3的認識
(1)這幅圖上除了有4,你還能找到其他的數嗎?
請你說,你來(你眼睛真亮,你太棒了)
(2)剛才我們又找到哪些數字寶寶?(生說師貼)
1表示什么?比如。說得很好到只要怎就用1表示呢?
2呢?怎樣用2表示?
3呢?
(3)老師拿3個棒棒糖,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師一樣多的棒棒糖嗎?
我們手里的物體個數都用哪個數來表示,為什么?用2行嗎?怎樣的用3來表示呢?
快速拿出1個圓片,怎樣表示2呢?2比1(多1)
再拿1個呢,是幾個?3比2(多1)
怎樣表示4呢?4比3(多1)
(三)1-5的數序
1、1-5的數序
(1)灰太郎知道羊來做客,他們很羨慕也來了,但他們來的太匆忙了,隊伍都亂了,小朋友能幫它們重新排下隊嗎?
(2)你怎么排?請你,你來,一起數一數順數、倒數
(3)這只狼沒有號嗎?它要排在主個隊伍中,它可能是幾號?
(4)如果把0-5這些數寶寶放在尺子上,你知道怎么放嗎?誰在最前面?
引:羊與狼來做客很高興,他們想跟我們玩一個猜數的游戲
2、猜數游戲
這個數比2大,可能是幾?(說得嗎?有很多很多,說不完)
這個數比4小,可能是幾?(0、1、2、3、)(以后我們學了很多知識后知道,還有很多)
這個數比3大而且比5小呢?
引:小朋友真聰明,一下子就把數猜出來了,獎勵你們來做個游戲。
3、做游戲
(1)請5個小朋友上來
(2)請前兩個小朋友上前一步,請第2個小朋友上前一步
(3)請第3個小朋友跳3下
(4)請5個小朋友一起跳5下
引: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幾個數寶寶?你會了嗎?考考你們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建立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2、初步認識鐘表,會看鐘表上的半點時刻。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認識半點的方法,并會認半點時刻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發現認識半時的規律。
教學準備:
自備小鬧鐘一個,電腦課件一套,小動物的頭飾多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電腦出示一組整點時刻,讓學生認,并說一說,你是怎么認的(先同桌互說,然后指名說)
2、師:請認真觀察這些鐘面,你發現了什么?
(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二、認識半點
出示鐘面:7時半、8時半
1、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鐘,撥一撥這二個鐘面上所表示的時刻,你能發現這兩個鐘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
2、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得出規律:鐘面上半時時,分針指著數字6,而時針總是指向兩個數字的中間。
出示二個鐘面上的.表示的時刻,
師:你說一說這兩個鐘面的時刻是多少<請說給你的同桌聽,并說一說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再指名說一說>
3、認一認電腦出示圖片(即書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師:請你說一說圖中的小朋友,幾時在干什么?
4、出示7時、7時半
師:請你們認真觀察,說一說這兩個鐘面上表示的時刻,看一看兩根指針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
三、練習反饋,激活思維
1、請你在你的鐘上面撥一個你最喜歡的半點時刻,并說一說你為什么最喜歡這個時刻?
2、準備幾把椅子,在椅子上掛出畫有整時半時的鐘面圖片,請幾位學生戴上標有相應時刻的頭飾,玩就各位的游戲。
3、小明、小軍小強約定星期天上午9時半到健身房參加鍛煉,請你說說誰提前到、誰準時到、誰遲到?
出示圖片:圖1:小明9時半圖2:小軍8時半圖3:小強9時4、快樂的周末第95面的第4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80—8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了解田徑跑道的結構,學會確定跑道起跑線的方法。
2、結合具體的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通過對跑道周長的計算,了解田徑場跑道的結構,能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確定起跑線的問題。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圓的知識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探究起跑線位置的設置與什么有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決賽場面,博爾特以9秒58創新世界紀錄。
師:為什么那么多人為這9秒58而歡呼不停?
(與學生聊一聊比賽中公平的話題。)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400米決賽場面。
師:看了兩個比賽,你們有什么發現,又有什么想法?
學生交流:①100米跑運動員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400米跑運動員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
②400米跑的起跑線位置是怎樣安排的?外面跑道的運動員站在最前,這樣公平嗎?
3、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走進運動場。(板書課題)
二、觀察跑道、探究問題:
(一)觀察思考,找出問題關鍵。
師:觀察跑道圖,每條跑道一圈的長度相等嗎?差別在哪里?比賽的時候,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怎樣才能做到公平?
(二)分析比較,確定解決問題思路。
1、小組交流:觀察跑道圖,說一說,每一條跑道具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內外跑道的差異是怎樣形成的?
學生充分交流得出結論:
①跑道一圈長度=2條直道長度+一個圓的周長
②內外跑道的長度不一樣是因為圓的周長不一樣。
2、小組討論:怎樣找出相鄰兩個跑道的差距?
①分別把每條跑道的長度算出來,也就是計算2個直道長度與一個圓周長的總和,再相減,就是相鄰兩條跑道的差距。
②因為跑道的長度與直道無關,只要計算出各圓的周長,再算出相鄰兩圓的周長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鄰跑道的差距。
(三)計算驗證,解決問題:
師:計算圓的周長要知道什么?
生:直徑
師:第一道的直徑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方法一:計算完成下表。
方法二:
75.1×3.14-72.6×3.14=7.85(m)
77.6×3.14-75.1×3.14=7.85(m)……
師:剛才大家通過計算已經知道了400米跑相鄰兩個跑道長度大約相差7.85米,也就是相鄰跑道的起跑線應該相差7.85米。哪一種方法更快更簡便呢?
生:第二種方法更簡便。
師:如果我們計算圓的周長時直接用π表示,你有什么發現?
(72.6+1.25×2)π-72.6π
=72.6π-72.6π+1.25×2×π
=1.25×2×π
(75.1+1.25×2)π-75.1π
=75.1π-75.1π+1.25×2×π
=1.25×2×π……
(相鄰跑道起跑線相差都是“跑道寬×2×π”)
師:從這里可以看出:起跑線的確定與什么關系最為密切?
生:與跑道的寬度關系最為密切。
小結:同學們經過努力終于找到了確定起跑線的秘密!其實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寬度,就能確定起跑線的位置。
三、鞏固應用,形成技能:
小學生運動會的跑道寬比成人比賽的跑道寬要窄些,要開小學生運動會,你能幫裁判計算出相鄰兩條跑道的起跑線又該相差多少米嗎?400米的跑步比賽,跑道寬為1米,起跑線該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寬是1.2米呢?
四、回顧小結,體驗收獲:
談一談,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環境中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探索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
2.能正確計算十幾減8的減法,并能解決相關的簡單問題。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體會算法多樣性。
教學重點:
探索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8的減法算理。
教學方法:
討論法;操作法。
教學準備:
主題圖,小棒20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引入:小朋友們喜歡玩捉迷藏的游戲嗎?這節課我們通過捉迷藏這個游戲來學習數學知識。
2、出示課題:捉迷藏。
3、出示主題圖:說說圖中的信息。
我們一共來了(13)人;現在只能看到(8)人。
4、提出問題:藏起來的有幾人?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
2、列出算式:13-8=?
3、試一試,你會計算得數嗎?
13-8=5
4、集體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
學生的算法可能有
A10-8=2,3+2=5
B8+5=13,13-8=5
C13-3=10,10-5=5
D13分成10和3,3-8差5個不夠減,10-5=5。
…………
5、擺一擺、圈一圈。
擺13根小棒,從中拿出8根,可以怎樣拿?在桌子上擺一擺,圈一圈。讓學生理解13-8=5的算理。
6、看一看,說一說。
看線段圖,說一說13-8在圖中表示的含義,并帶著學生親自數一數13往前數8個數,是5。
7、算一算。
12-8=17-8=
這兩題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再說一說計算方法。
三、練一練
1、用小棒和計數器做一做、算一算。
11-8=14-8=
讓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然后計算出這兩題的得數。(也可以用計數器做一做)
2、畫一畫,填一填。
讓學生在數線上畫出計算過程。
3、看圖列式
讓學生說出圖義,并嘗試提出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列式計算。
4、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先讓學生算出得數,再嘗試讓學生說出每組算式的規律。
5、摘蘋果。
把算式和得數連起來。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數學知識?
教學反思:
教材,設計,北師大,教學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會用前后描述物體的位置,理解其空間位置的向對性
2、在具體活動中,體驗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初步培養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在活動中知道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懂得要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理解前后的位置概念,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會由于參照對象不同,前后順序具有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景
二、探索新知
三、練一練
1、知道這個故事的學生起來大聲的講給大家聽
2、大膽想象,說出不同的情形
3、初步認識前和后
1、看圖,在小組內交流看法,全班匯報,用前和后介紹比賽情況
2、獨立思考,積極提問。如:小兔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小烏龜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3、交流、匯報:
小兔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烏龜,小烏龜的前面是小兔,后面是蝸牛
4、積極參加賽車比賽
踴躍報名參加
做游戲,說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配合指令全部向后轉,再說一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5、看圖,獨自完成填一填,不會早的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
6、積極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
3號車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4號車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1、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再指名全班說
2、看圖回答,小紅的前面還有3個人
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并嘗試解答
1、同學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
2、兔子跑得快,由于驕傲自滿,反而落在烏龜的后面,兔子認識到自己錯了。后來,兔子、烏龜又進行了第二次賽跑,誰能說說會有什么結果呢?
3、兩次比賽中,龜兔的前后順序發生了變化,那是因為它們倆的位置改變了。剛才也有同學少到了前和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1、讓學生觀察畫面,課件呈現5個小動物塞跑的情景,引導交流:小鹿在最前面,誰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幾?小兔跑第幾?
2、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4、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現在我們來進行賽車比賽
讓5名學生沿教室過道進行賽車比賽
在某一時刻停下,讓其中的學生說出自己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再讓其余同學說出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說得越多越好。
如果發家全部向右轉,前后順序有什么變化呢?是怎樣的情況呢?
5、小動物們也在進行賽車比賽,咱們快去看看他們的比賽情況怎么樣?
6、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你能回答這些數學問題嗎?
指多名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解決
1、第1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后面又是誰?
2、第2題
小紅的前面還有幾個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又怎么解答呢?
按照以上的方式做剩下的練習
通過講故事、續故事引入課題,激發學習興趣
看圖獲取信息,用前和后進行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始終讓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學習新知,體會前后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訓練學生提出問題、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前后的認識和理解
四、數學故事
先看懂兩幅圖的意思,獨立想一想該怎么講好這個故事,在小組內試著講一講,再全班講,評比看誰講得好
出示數學故事主題圖,引導學生根據這兩幅圖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要求:講故事時,要用到前和后
講故事,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新知
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前后
森林運動會:
小鹿在最前面,誰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幾?小兔跑第幾?小兔的前面是誰?
后面是誰?小烏龜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備注: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
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知識遷移的能力以及小組互相合作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教師談話:親愛的同學們,你在課余時間喜歡做哪些運動?(學生可能會說打球、游泳、踢毽子、跑步、跳繩等等)。其實跳繩就是一項非常好的活動,通過跳繩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減肥,還可以長高喲!
2、課件出示課本第78頁主題圖(小東、小紅和小亮在跳繩),
3、教師談話:小東、小紅和小亮非常喜歡跳繩,你看,今天他們三個就利用課間操的時間進行了一場跳繩比賽,老師把他們三個的比賽結果制作成了一張統計表,請同學們用數學的眼睛仔細觀察統計表,說說你從統計表中得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4、學生活動:學生匯報數學信息:教師板書:小紅跳了40下,小亮跳了28下,小東跳了32下。
5、教師談話:同學們發現的數學信息真多,可真棒!看到這么多的數學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師生活動:學生可能提出很多問題,需要把這些問題按加減法分類整理好,告訴孩子有關加法的問題可留到課余時間自己去解決。然后板書有代表性的例題:小紅比小亮多跳了多少下?
2、學生活動:給學生留幾分鐘思考時間,也可小組合作交流,然后點名學生算出列式。
老師板書:40-28=?
3、老師提問:為什么要列減法?點名學生回答。
4、教師談話:你會算40-28= 嗎?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計算過程中你有什么困難嗎?和小組內的小朋友一起討論交流一下吧!
5、學生討論:小組內交流討論算法
6、交流算法:
(1)計數器:讓學生到講臺前演示撥珠子過程:(讓學生邊演示邊說算理)在計數器上撥出數字40,減28時,根據筆算規則,先從個位算起,但個位上0—8減不著,需要從十位上借1當10來用,10減8等于2,十位上原來是4,因被借走了1而變為3,3減2等于1,合起來就是12。
根據這個學生的撥珠計算過程,讓每個孩子都來試一試。
(2)口算:
生1:先用40—20=20 再用20—8=12
生2:先用40—30=10,這樣就多減了一個2,所以減完后需要再加上2,10+2=12
……
(3)筆算:讓學生把他的筆算過程寫到黑板上,邊寫邊讓該名學生講解他所理解的筆算的過程。(最后點一名學習非常優秀的學生板演)最后老師引導學生一起總結筆算的運算規律。
板書:數位對齊、從個位開始算起、個位不夠減時從十位上借1。
……
7.師生活動:對照上面的幾種算法,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一種,理由是什么?不管學生選擇哪種方法,一定要讓學生把算理說清楚。
8.教師談話:計算這道題有很多的方法,只要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做得又快又對就行了。
9.及時雨練習:課件出示學生提出的另外一個問題:小亮比小東少跳多少下?
先讓學生口頭算列式,然后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出得數。
叫兩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重點強調用豎式計算。
10.教師談話:對比這兩個算式,告訴學生這樣的算式就叫兩位數與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板書:退位退法(二)
11.挑戰“試一試”。讓學生認真看書,理解題意,然后在練習本上試著做一做。
三、反饋練習與應用:
1、完成教材第79頁的第1題。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小棒來擺一擺、算一算。然后點名4個學生用計數器來算,邊算邊讓孩子說算理。
2、完成教材第79頁的第2題。先要讓學生看懂圖意,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淘氣用50元買了一個羽毛球,拍售貨員阿姨找了他29元,買一個羽毛球拍需要多少錢?
列式解答,最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3、完成教材第80頁的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之間交流算法。
4、完成教材第80頁的第5題,點明用豎式計算,幾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本子上練習。集體反饋時,小組之間互相檢查,并說說自己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如:沒有退一,數位沒對齊等。
四、總結
讓學生說說這節課的收獲?可結合算式,引導學生說說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筆算運算規律。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6和7的加減法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加減法,進行10以內加減計算。
2、初步感覺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3、培養學生間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6、7的加減法正確迅速的計算
教學準備:小棒圖,小黑板,水果圖
一、引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幾顆智慧星打算獎給同學,同學們看一看,有幾顆星星?
出示5顆星星還有一顆忘了拿出來,看看現在有幾顆?
你怎么知道的?根據學生說板書算式:5+1=6
將展示圖倒過來還能怎樣列式?生說1+5=6
二、新授
1、請同學們兩人一組來擺學具,然后看著圖寫出算式(拿出6個)
誰來說說你們組寫出了幾個加法算式?
老師這里有7朵小紅花,發給同學們,(師板書虛線,虛線表示從中去掉,你能看圖寫出減法算式嗎?)
獨立寫算式,誰來說說你的算式,還有不同的算式嗎?
2、分組活動
分組擺學具并寫算式
3、課后練習45頁看圖寫出算式
4、師出示圖看圖想一想,你能怎樣列式?
三、練習
1、在田字格里寫算式
只寫半格注意書寫整潔
2、46頁做一做,49頁5、6、7
四、語言練習
說出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數字?
在上6、7的加、減法時我跟同學們討論一道看圖列式,一幅圖上左邊畫著1朵花,右邊畫著4朵花,問怎么列算式,同學們回答了很多種方法,我還一個勁兒地給予鼓勵,臨下課時,只簡單地說了一句:“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其結果是班上思維遲緩的一些學困生確是眼花繚亂、無所適從,產生了干擾。
下來我仔細的反思了一下,究竟問題出在哪里?這不是我們鼓勵的個性化嗎?經過跟有經驗的老教師討論,我最終認為不然。數學是講“優化”的,算法“優化”的含意是要求尋找最簡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誠然,在多種算法中,有的并不見得有優劣之分,比如:“左邊的花+右邊的花”或是“總共的花-左邊的花”等等都很難說孰優孰劣,兒童完全可隨自己的經驗進行選擇,學生喜歡用哪個就用哪個。
但是,一般情況下,總有個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去比較、去評價,并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認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舉一反三、聞一知百,否則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如:第一步,先讓學生把想法說出來,說明理由。第二步,由學生評價。第三步,找出比較符合題意的方法。我認為這種教學是正確的,又促進了兒童的發展,才是真正凸現了“算法多樣化”的實質。算法多樣化絕非是越“多”越好,切忌一些無價值的重復。 總之,一切要從兒童的實際出發。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內容:
小學一年級教科書第64~66頁
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正確的數出數量是10的物體個數,會讀、寫數字10。能夠知道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掌握10的組成。
2、 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感受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3、 學生能夠自主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10的組成
教學準備:
10的點子圖、計數器、直尺、花朵圖、蝴蝶圖
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 復習
用數字寶寶的故事復習0~9
師:誰最大?誰最小?
2、 故事導入
教師講數字寶寶0被9欺負的故事,讓學生幫助想辦法幫助數字寶寶0。
師:數字寶寶1也想到了辦法,他和0站在一起后就比9大了,小朋友們說一說1說的對嗎?
3、 揭示課題“10的認識”
二、 新授
1、 認識10
① 數花朵圖(只有9朵)
師:慢慢地又有一朵花開了。(學生又貼上一朵)現在一共有幾朵花了?
② 數蝴蝶圖(只有9只,再發一朵給學生,讓學生上臺表演飛來的蝴蝶)
又飛來了一只,現在一共有多少只?
教讀10,并請學生用10來說一句話。
2、 出示計數器(抽學生在講臺上來撥一撥)
先撥9顆珠子,再撥一顆,現在一共有多少顆珠子?
3、 教學直尺圖(學生可以觀察自己帶來的直尺)
出示直尺讓學生看一看直尺上都有些什么。
直尺上的刻度依次是0、1、2、3、4、5、6、7、8、9
師:9后面是幾?
生:10
師:10的前面是幾?
生:9
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讀一讀。
4、 比較9和10的大小
5、 教學10的分合式(做游戲,教師說我出1,學生說我出9,一起說1和9組成10)
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就可以想到10可以分成9和1。
三、 教學10的書寫和完成書上連線,填空練習。
四、課堂總結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從學生出發,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車發,應用了生動有趣的、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例如:在課堂導入的時候,利用了故事引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既復習了9以內的數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教學思考。
為了方便學生的觀察、操作、推理、交流,在設計時注意了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的空間。
不足的是學生的練習時間太少了,應該在以后的教學中多設計練習的時間。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設計12-27
一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設計01-28
一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設計01-28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教學設計07-20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08-03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04-06
最新數學一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12-27
最新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設計12-30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