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蘭過橋的教學設計
《蘭蘭過橋》一文選自于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全文篇幅較長但文字淺顯,通俗易懂,主要描述了一位橋梁工程師帶著自己的孫女乘車外出游玩,看見了幾種神奇的橋,著實讓蘭蘭大開眼界。這是一篇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常識性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新奇美觀的潛水橋和輕巧實用的塑料橋,同時也讓我們了解了迅速發展的科技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什么樣的橋?
生1:我見過小木橋。
生2:我見過石拱橋。
生3:我見過立交橋。
師:老師見過的橋不僅有你們常見的,還有幾種不常見的,今天,我把它們帶來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此時,教師播放課件,出示國內外形式多樣的橋,孩子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各種神奇壯美的大橋將 學生帶入學習情境,學習興趣昂然喚起。)
師:看了這么多橋,你想說些什么呢?
生1:這些橋太漂亮了。
生2:這些橋簡直太有趣了。
生3:建橋的叔叔阿姨們真了不起!
師:是呀,這些橋都是人們用智慧創造的結果。有一位老爺爺也給大家帶來了幾種更為奇特的橋,想不想再看一看?
生齊答:想!
二、入境感知內容
(教師緊緊抓住學生的求知欲望,再次播放課件,呈現課文及故事畫面,將聲、形、色集與一體,形象直觀的畫面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從整體上了解了課文內容。)
師:這個故事好聽嗎?現在也請你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在小組中講給小伙伴聽聽,看誰講得好。
(孩子們興致昂揚,已漸入佳境,紛紛想成為故事大王,急于把這個故事講給合作伙伴聽。)
師:誰愿意講一講,看誰能成為今天的故事大王?
(話音剛落,許多小手爭先恐后地舉了起來,愿意講述故事,難能可貴的是許多學生在感知全文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內容,達到了內化課文的作用。)
三、合作討論探究
師:蘭蘭在爺爺的介紹下認識了幾種什么樣的橋呢?
生:蘭蘭認識了潛水橋和塑料橋。
師:這兩種橋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喜歡?
(此問題一提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大家分小組深入討論探究,不僅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而且理由充分,說理透徹,提高了學生分析理解和表達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選派代表匯報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也要注意教師的引導作用,遇到問題師生共同糾正或補充。)
師:可是,這么神奇的橋與我們的生活會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生1:有了橋人們出門就方便多了。
生2:有了橋就能使交通更發達。
生3:有了橋還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趣。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看來橋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了,它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樂趣。
四、內化角色表演
師:蘭蘭能看到這么神奇的潛水橋和塑料橋,真要感謝自己的爺爺,那么,你想對爺爺說些什么?
生1:爺爺真偉大!
生2:爺爺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橋梁專家!
生3:爺爺,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向你一樣做一位工程師,發明更多更神奇的橋!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假如你就是一位橋梁工程師,怎樣向大家介紹你所發明的潛水橋或塑料橋呢?在小組中互相演一演,評一評。
(教師再次創設情境,把學生推向學習前沿,讓學生融入故事情境之中,通過互換角色內化情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入角色,伙伴之間互演互評,充分體驗,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再次得到體現。小組合作之后,教師選派學生當眾表演,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和諧、開放的空間。學生思維活躍,創造力、想象力得以充分展現,各種“奇思妙想”也應運而生。由此可見,活潑生動的角色表演能極好的證明這一點。)
五、升華明理,總結質疑
師:課文學完了,現在能說說你明白了或懂得了什么嗎?
生1:我明白了橋的樣子不同,作用也會不一樣。
生2:我懂得了現在科技發達了,科學家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橋。
生3:我明白了要想有發明創造就要從小多動腦筋。
師:可是,你還想知道什么或還有什么不明白的?誰能大膽的提出來。
生1:爺爺真會變魔術嗎?
生2:塑料橋里的空氣是怎么打進去的?
生3:有了潛水橋,是不是潛水艇就不需要了?
師:這些問題,有的在課堂上已經解決了,有的需要老師查資料再解決,有興趣的話請同學們也去問問家長或查查資料,看誰能最先找到答案。
六、知識遷移,課外延伸
師:除了潛水橋和塑料橋,你還想設計什么樣的橋?課下請同學們以“說說你心中的橋”為題,把你心中的橋說給家長或小伙伴聽,也可以畫下來。
【教學反思】
情境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而且是一種教育思想,是一種促使教學過程能引起學生極大興趣,激發學生向知識領域不斷探索的教育思想。它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孩子一旦進入情境,對課文中刻畫的人物,抒發的情感,闡述的哲理,便會產生一種親切感。這樣,孩子理解課文便能化難為易。
一、創設良好情境,提供自由空間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境里,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環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造性思維的。由此看出,創造良好的情境,提供輕松、和諧、愉快的空間,能使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有利于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的充分發揮。如本案例中,從教學一開始就給學生創設了“形態各異的橋”的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橋”的世界,激起了學生的興趣。隨著優美的音樂,精美的畫面及課文錄音的同時出現,學生的視覺、聽覺高度集中,完全進入所設情境,仿佛主人公親臨其境,自始至終都處于一種輕松、和諧、愉快的環境之中。
二、角色表演,充分體驗
情境教學中有多種創設情境的具體途徑,其中之一是角色表演,體驗真情。在本案例中,學生一開始對神奇壯美的橋充滿好奇之感,頓覺大千世界神秘奇妙,探索奧秘的情感蠢蠢欲動,隨著情境的不斷發展,學生通過聽故事、講故事進一步深入課文,感知內容,為探究學習奠定基礎。最后,學生在角色表演中充分體驗到作為一名科學家的偉大之舉,深深體會到科技力量及現代技術的巨大功能,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造欲油然而生,樹立了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的遠大理想。
三、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本案例中,從“激趣導入”到“角色表演”直至“升華明理”,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特別是“討論探究”一環節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闡明觀點,互相補充評價,極大地發揮了主體功能,學得積極、主動。再如“角色表演”一環節中,學生通過角色體驗,完全融入情境之中。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在關鍵之處做必要的引導、點撥與評價,教師的角色已發生了轉變,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實踐證明: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全體學生投入其中參與活動,才能讓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和獨創性充分展現。
【專家點評】
面對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經濟的全球化,培養新時期下具有良好素質和競爭力的新一代,是基礎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強調了課程的功能要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教師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改的目標之一,在該例中,教師以學習者為中心,注重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教與學傳統方式的改變,師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教與學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獲取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上,強調了教學生學,使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轉向主動的探索性學習。教學中,教師沒有泛泛地給學生講述課文內容,而是在學生熟讀課文,播放錄像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講故事的活動,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通過講故事的活動,輕松愉快地學習了課文內容。特別在討論探究“神奇的橋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樣的關系”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分小組研究討論,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例的另一個特點是恰到好處地設計了角色表演,老師在學生看“橋”、說“橋”、探究“橋”,對“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的基礎上,設計了學生和爺爺的對話活動。學生將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內心感受與課文內容相互統一,產生共鳴,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是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的過程。在這種特殊的對話活動中,促進了學生健康向上的情感的形成,達到了“育人”的目的。
總之,新課程注入了語文教育的豐富內涵,強調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以提高人文素養為目的,大力開發課程資源,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的功能。該課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蘭蘭過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蘭蘭過橋》教學設計02-16
蘭蘭過橋教學設計02-17
蘭蘭過橋教學設計06-27
《蘭蘭過橋》的教學設計06-15
《蘭蘭過橋》教學設計11-25
蘭蘭過橋教學設計05-26
《蘭蘭過橋》教學設計12-14
課文《蘭蘭過橋》的教學設計06-25
蘭蘭過橋教學設計范文11-26